手机阅读

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心得体会(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06:55:26 页码:8
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心得体会(五篇)
2022-12-31 06:55:26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一

我汇报一下桐溪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桐溪小学坐落于瑞安市桐溪风景区,学校现有6个班级,220位学生,教职工13人。20__年3月批准为升格学校。我校被评为瑞安市校园文化建设首批先进单位,全校师生感到非常振奋,学校面貌从外到里都有明显的变化,我们觉得做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一、校园物质文化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建筑物协调,处处做精品。教学楼打扮得崭新、漂亮,走廊富有文化内涵。一楼走廊古诗词,二楼走廊学生作品,每年更换一次。三楼走廊名人名言。楼梯间提醒牌,提示牌富有教育意义。校训、校风铜字闪闪发光,大气庄重。食堂、厕所、辅助用房、门台、宣传栏等也让人有美的感觉。

二、校园精神文化

我们的办学育人理念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有自己的校训、校风、校标、校刊、校服等,现在着手研究校歌、校园网站建设。我们认为在精神文化方面做得出色的地方:

1、校刊《溪流》,桐溪的溪,流水的流。虽然是黑白的,但意义非凡。它是师生展示才华的一个舞台,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一个记录。如20__年我校在《瑞安日报》上发表信息报道6篇,在教育信息网上发表报道7篇,我们选择几篇在校刊上登一登,宣传学校,扩大社会影响力。在每个学期结束时,作为一份假期礼物送给学生,深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与好评。

2、古诗文考级。共8级,1-4级、7-8级为背诵,5-6级为书面检测,聘请学校7位考官11、13周对学生进行考核。我们的做法是学校为每个学生订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一级为背诵1-20首,过关的学生在书上盖章(恭喜你!通过古诗文一级考核。考官签名:),每位过关的学生发给荣誉证书,学生热情高涨,效果很好。我们的目标是:桐溪小学毕业的学生都会背小学生古诗词70首。

3、读书柜进教室,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各教室有一只漂亮的书柜,让教室变得有文化气息,除学校每周三中午图书室正常开放外,推行各班级一次性到图书室借书20本,并登记,存教室图书柜,方便学生阅读,每月一号更新一次,学生每人出一本书到图书柜,资源共享。同时读书柜又是班级档案柜,把平时散落在讲台桌上的作业本等整理存放,使教室整洁有序,又有文化气息。

4、使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与主人翁意识。如: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教育,发流动红旗等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效果很好。去年秋,学校统一征订校服,衣服上要有一个学校校标,我们向学生征集,学生有许多创意想法,一是桐溪水库,二是教师爱心。我校一教师家属正好是做设计的,在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免费为我们设计一个校标,很有意义。

5、开展与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陶山镇小结对活动。派骨干教师参加他们的教研活动,邀请他们来校作指导,学习他们先进的学校管理经验,感受、分享他们学校强大的、浓厚的教研氛围,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如上学期到集云学校听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王炜老师的数学专题讲座,很有收获。上学期陶山镇小语、数各一位教师,本校一位数学教师,在桐溪小学共开出三节精彩的课,师生反映很好。

三、校园制度文化

我们认为在校园制度文化方面做得出色的地方:

1、班规。虽然说现在提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但基本的规章制度我们认为还是需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提炼了十字班规。听、说、读、写、看、坐、立、走、穿、备等十字。如“备”字,准备的备,原来我们做的很不够,下课了学生出去玩,上课了学生要上厕所,不让他去吧,不人道,让他去吧,影响课堂教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我们现在对“备”字作了规定:下课了,换书本,先入厕,再休息,文明游戏要牢记,听铃声,进课堂,安静坐正把课上。实施班规后,上课上厕所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对班规的推行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统一发一张班规给各班,各班根据本班实际进行修订,作为学生认可的班规,大家共同遵守,效果很好。

2、学生奖学金制度。每班一等奖1名50元,二等奖1名30元,三等奖1名20元,一个班100元,六个班一学期共600元,获奖学金学生要填写奖学金使用情况调查反馈表:如你在获得奖学金时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你的奖学金是如何使用的?家长签名等。金额不多,但效果好。一些家长说:“现在不仅是免费教育,表现好的还能拿奖学金,真好!”。奖学金制度的推出对学校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建设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费的来源,教师每年出100元,我们的老师认为,能为学生、学校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很值得。

以上是我校得一些做法,还只是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离老百姓对优质得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有不对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关于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真善校园,奋进源泉”。大家都知道,我们下两小学有一座至善楼,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都在至善楼里刻苦学习。所谓“至善”,乃取“人性至真至善”之义。这也是我国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真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真善,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而构建真善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让我们畅想一下:日升日落、春往秋来,为何如此自然?是的,这就是因为真善。是真善让世界规律地发展,是真善让你我和睦相处。同样,也是真善,让校园生活舒适欢畅。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善的校园、一个真善的成长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成长、学校名声,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真善校园是一种和衷共济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内和外顺的育人氛围;是一种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更是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动力。同时一个真善的校园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成长的舞台。

真善发展的人像一颗种子,只有在真善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坚强的生命、才能给人以聪明的启迪,才能激发出无穷的希望与力量。那么,如何建设真善的校园呢?如果把真善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我以为:优美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华灵魂。假如宽以待人是真善,请热情善良的你保持真诚微笑;假如无私奉献是真善,请热爱集体的你挥洒淋淋汗水;假如互帮互助是真善,请团结同学的你伸出友谊双手;假如积极上进是真善,请勤奋刻苦的你勇攀学习巅峰!

亲爱的同学们,请牢记:班级是我们的,学校是我们的,构建真善文明的校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是我们的梦开始的地方,它集结着我们对它的爱。而真善的校园,则更像是我们梦想的加速器,让每一个怀揣美好憧憬的同学都能在圆梦的路上,驾驭着自己的别样青春。用我们的聪明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音旋。

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真善校园的巨轮高歌启航!真善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关于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三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创建和谐校园》,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我们每个学生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新时代的青年应尽的义务,我们要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一份贡献。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和谐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自古以来人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提倡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的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人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的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的成长。

未来不是梦,今天,在我们手中!!!

关于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四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湾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

20xx年7月,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天津的城市定位,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xx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2.88万人。

这里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

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xx届五中全会、xx届六中全会、xx大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国务院20xx年20号文件对滨海新区开放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区。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生态城区和八个产业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空产业区、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和我国自主创新的领航区。

中心商务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以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汇聚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着力构筑发展的新优势。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又一个重大合作项目,将创造21世纪人类居住的新模式。

这是一方改革开放的热土。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完备的配套设施,造就了投资的良好条件;一流的政府服务和完善的法制环境,成为各国投资者创业的理想之地;高效率、低成本为各国企业提供了通往成功的捷径;科技、金融、体制等10个方面的配套改革为企业插上了起飞的的翅膀。

摩托罗拉、丰田汽车、三星电子、空中客车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汇聚,15000多家外资企业生根。

花旗、渣打、汇丰、瑞穗等一批外资银行纷至沓来,租赁公司、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竞相进入,滨海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竞技场。

这是一个激情创新的舞台。环抱滨海新区的北京、天津科技圈是中国知识最富集的区域,所拥有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工细胞、电动汽车、微纳技术等20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冶金、化工、医药等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0多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30多家国际工程中心、150多家中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建成运营。

每年有数百家高成长型企业脱颖而出,三千多项专利在这里诞生。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引擎项目构筑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将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这是一座和谐生态的魅力之城。600多平方公里湿地,15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构建了独特的基础条件。

一片片人工森林,一块块绿地草坪,一条条绿色长廊,五条婉延的河流,绘制了滨海新区优美的生态韵律。

百鸟迁徙,群鸥飞翔,织就了滨海新区人与自然和谐的动感画卷。

足球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设施相继建设,社区文化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医疗保健网络遍及城乡,中小学校、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科学布局。

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一流的购物环境,安全的生活保障,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尽享舒适与惬意。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最有潜力、最具活力、最富魅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关于文化升级促发展心得体会五

文化,是什么?我不能够解释清楚,也不能真正理解。正因为这样,“文化”一词在我的脑海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反而勾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使我迫切地想去一探究竟。

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有他在故乡如梦般的童年;有踊跃着喧嚣生命的都江堰;有饱经风雨沧桑的天一阁;有堪称最高贵美丽的杭州……还有他走访过的中国、世界,及他自己的人生之旅。每一个故事,不!不应该说是故事,应该是每一次旅行,却仿佛都在我眼前发生一般,历历在目。

此时,我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知识那么简单了。我仿佛读懂: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种文化。李冰花费了毕生的精力来建设都江堰,他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水利生态综合工程。他浚理、消灾、滋润、灌溉,直至李冰去世前仍不忘做成三个石人,镇于江中,用来测量水位。

信念是一种文化。范钦以对书籍的痴迷,集藏满了一座天一阁的书,风风雨雨几百年,经过了数十代人之手,经过他们的坚持,为历史考证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美也是一种文化。《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杭州是世界上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杭州的美自是离不了钱塘江的壮阔和西湖的美景的,它是钱镠射潮时滚滚漫天而来的浪潮,是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那是无数人对具有特定时代意义的文明的传承!余秋雨先生花去了他人生中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去探索了如此之多的文明遗迹,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之下,都不曾放弃。

今天,我们更应该明白文化之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并传承它们,须知道,它们是我中华民族的至宝!所以,我呼吁大家:在空闲之时,请稍稍放下手机,少玩一会儿电脑,多多关注下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

昔日之盛景,也许不复存在,但文化并未消逝,让我们继续发扬光大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