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 公安队伍红色教育心得体会(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2:42:41 页码:14
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 公安队伍红色教育心得体会(5篇)
2022-12-31 12:42:41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一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略给大家先容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明万历35年即1620xx年顺德杏坛右滩村人黄土俊高中状元。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归故里,旁边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ga)而独善其身。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即1620xx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这些祠、阁四周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大的踪影了。所以算来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败,庭园修建日渐荒废,庭园废址由由顺德进士曾出任山西灵石知县的龙应时购得。到嘉庆十年即1820xx年,龙应时将所购得的黄家祠等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改建为庄园寓居。龙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诞生,自幼伶俐好学,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进士,他初授翰林院编修,未几授监察御史之职,后入值上书房,官至太常卿。到嘉庆五年(1820xx年)龙应时病逝,廷槐获准回乡守孝三年,后见皇亲和坤弄权,无心复出,但在乡中权威颇高。到嘉庆十年(1820xx年)龙廷槐将父亲生前购得工业的中部拓建成庄园,侍奉母亲栖身。一年后,龙廷槐请同榜进士、江苏武进的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回报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这也是清晖园名的由来。从应时、廷槐、元任、景灿到渚惠,清晖园阅历了五代人,屡经修理,特殊是龙渚惠,他曾带领设计师和工匠到苏州一带参观著名庭院,回来后对原修筑物作了一番大规模的修整,逐步造成了格式完全的岭南园林风貌。取得左右两局部庭院的龙廷梓,将它们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院,另成一格,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芗园”。后来龙太常花园的园主衰落,卖给一位商人经营蚕种生意,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又称为“宽大园”。由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跟龙渚惠,清晖园经历了五代人,屡经修葺,特别是龙渚惠,他曾率领设计师和工匠到姑苏一带参观有名庭院,回来后对原建筑物任作了一番大范围的整修,逐渐构成了格局完事的岭南园林风貌。因为上世纪初海内战乱,加上龙家世道末落,庭园又两次旷废了。建国后,1959年3月,当时的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来顺德检讨工作时顺便观察了清晖园,对这座古代庭园给予了调度主人和器重,唆使应将作为文物加以维护、重修,并特别拨专款予以补贴。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邻近的建筑复合为一,面积到达6600平方米。近来,顺德区委为了进一步开发顺德的游览资源,投入了了巨匠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的修复扩建清晖园,使清晖园的旅行面积至220xx平方米。新扩建的庭院,充分接收铁精粹,能够讲是集四大名园一身,更鉴戒了江南和北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使之成为园中有园,景内有景,步移景换,充足体现了我国园林建筑中雄、奇、险、幽、秀、旷的特色。

好了,友人们听完我一番讲授之后,就会明白地晓得,清晖园不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原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营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建筑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奇丽、淡雅朴实、波折出深的特点,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当初就让我去细心观赏清晖园的美。

咱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造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著名气的,全部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伎俩,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收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可能辨别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而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潢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安闲脱俗之感,是冲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由于通透光明,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德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破面之中,内部空间宽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周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品种动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推荐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xx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 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 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 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 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 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陈家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四

亲爱的游客朋友,欢迎您来到美丽神奇的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参观游览。我是丹霞山的讲解员,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丹霞山的秀丽风光,共度美好时光。

亲爱的游客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的外山门区域金霞小区。这个区域以前有个村子,村子取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头的祖宗的意思。我们面前的这个山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山门。山门是1994年由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先生创意设计修建的。山门通高42米,山门的整体是一个巨大的“山”字。右侧门柱取形阳元石,左侧门柱取形天柱石,中间的拱门象形天生桥。最高的门柱的设计创意则来自僧帽峰,上刻的“丹霞”二字是由岭南著名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的。门框上的四个大字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字?对,自右至左,这是书法家章一平先生用大篆书写的“万古金城”。是赞美丹霞山的山石像一座座红色的城堡。门框的左下方还有“中国红石公园”几个隶书大字,是说丹霞山之美堪与美国黄石公园媲美。红石公园前面的两块花岗岩巨石取自锦江上游的仁化县长江镇河田村,上面刻写的是20xx年8月2日广东丹霞山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联合以“中国丹霞”名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世界遗产证书和世界遗产标志,并于20xx年10月29日由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协会主席迈克尔•克罗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保罗•丁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原主任沃尔夫冈•伊德、国际地貌学家协会丹霞地貌工作组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彭华共同为中国丹霞世界遗产标志石揭碑。大门的右下方红砂岩石碑上面刻写的是20xx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标志,是20xx年7月5日揭碑开园的。这两块合而为一的巨大的红砂岩则取自韶关境内另一处著名的丹霞地貌景观乐昌市坪石镇金鸡岭的附近。大家可以在这两块标志石前照相留念。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景区游览。您可以凭购买的景区门票乘坐景区环保车进入我们的各个游览区,从外山门到阳元石游览区约2公里,到长老峰游览区约4公里,到锦江游船码头约1.5公里。入口的右侧有一条长1500米的进山步道,与阳元石游览区和锦江沿江步道联成一体,游客也可以选择徒步进入山里游览。丹霞山风景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总面积292平方公里,北大门距韶关市区45公里,风景区的最南端距韶关东火车站仅6公里。因山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所以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区之一。我们的丹霞山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xx年8月2日与中国南方共6省6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以“中国丹霞”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中国第八处、也是目前广东唯一的一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历史悠久,风光秀丽,具有雄、险、奇、秀、幽、古、旷七大特点,素有“万古丹霞冠岭南”的美誉。

雄:即雄伟、阳刚之美。以赤壁丹崖为特色。丹霞山的山峰均由悬崖峭壁构成,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裸露、光滑齐削、气势磅礴,充满阳刚之美。

险:丹霞山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点,古人利用这一特征常在崖顶筑石结寨,以险御敌,如巴寨、细美寨、长老寨、扬州寨、韭菜寨等。每座山寨的攀登之路犹如“天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山途中用红色砂石所垒成的道道山门,也可使敌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之奇特,形态各异,似墙、似堡、似寨,拟人、拟兽、拟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阳元石、阴元石堪称“天下第一绝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桥则被誉为“岭南第一桥”。龙鳞片石、天柱石、观音石、望夫石与阴、阳元石,并称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被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浈江全长32千米和作为浈江一级支流的锦江下游34千米蜿蜒于丹霞山区腹地,如飘带,似银练。沿江两岸,竹树婆娑,田园锦绣,江清水碧,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交相辉映,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幽:沿断层和节理广泛发育的线谷、巷谷、沟谷普遍具有狭窄幽深的特点,两侧丹崖赤壁,沟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鸟鸣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区内的山峰和谷地,大部分为无人区。

古:从浈江河畔的新石器时代的鲶鱼转遗址,从相传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乐,从锦江岸边的岩画,从隋唐以来的韶石、狮子岩、锦石岩的开发,到明清时期别传寺等的兴盛,千百年来,古人为丹霞山留下了丰富的建筑、摩崖碑刻、诗文和古老的传说。

旷:主要体现在锦江河谷小平原和浈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峰上下望成片的夏富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一派美丽的丹霞田园风光。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命名地。那么什么是丹霞地貌呢?按照当代丹霞地貌泰斗、中山大学教授黄进先生的定义:丹霞地貌是指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这里面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陡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悬崖峭壁,这种峭壁高度一般要求超过5米;第二层是红层,就是岩石必须是红色的;第三层含义是岩石是陆相沉积岩,也就是湖相沉积。那么,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山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1.4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灭绝的年代,丹霞山是南岭山脉的一个内陆盆地。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夹带着泥沙碎石流到湖泊内堆积。当时地球的气候非常炎热,湖里的堆积物所含的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形成红色沉积岩。经过大约7千万年,湖泊内沉积了厚度约3700米的巨厚红层。其上部约1300米的较坚硬岩层称为丹霞组,下部约2400米的较松软岩层称为长坝组。到白垩纪末(距今7千万年前后),整个盆地沉积环境消失。由于地壳运动和受燕山运动影响,逐渐隆起并接受侵蚀,但是这个时期的上升非常缓慢。距今3千万年前后,受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影响,湖盆随着南岭山脉剧烈抬升,湖内岩层形成许多断裂和节理,加之长期受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差异风化,形成了一座座顶平(或顶斜)、身陡、麓缓的山峰。

推荐广东公安红色教育心得体会范本五

各位团友: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阳江*旅欢迎大家来阳江旅游。在此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叫啊伟,不过不是杨伟,中间还有一个德字,叫杨德伟,为方便,大家可以叫我伟哥,你们叫得容易,我也听得喜欢。大家从广州过来,一路上坐车辛苦了,来到阳江是不是觉得特别的不同?不错,阳江的阳光是特别的灿烂,空气也是特别的清新,海滩是特别的漂亮,海水是特别的湛蓝。这两天,我会为大家做好导游服务工作,让大家玩得开心、愉快,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出外旅游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景区太拥挤、天气太热、水土不服、床铺不习惯、饮食不习惯等等,对此,大家要抱着一种宽容、体谅、理解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享受真正的旅游乐趣。当然,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问题或意见,不要客气,随时向我提出,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协调和解决。

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二天的行程。现在我们行进的是往海陵岛的方向,海陵岛在20xx年第10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被众多的专家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与西沙、南沙、普陀山岛、澎湖列岛等众多名岛齐名。是广东唯一入选中国十大最美海岛的海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由中国国家地理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最权威的地理杂志,海陵岛之所以能够入选,主要就是由于她太美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银滩,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人文风情,她被人们称为南海上的一颗明珠。海陵岛最出名的是闸坡,闸坡有一个广东最美的沙滩——大角湾,也是广东省唯一的一个四a级海滨景区。我们到闸坡后吃午餐,午餐后安排入住酒店。闸坡的宾馆酒店基本上都不会很大,一般都位于旅游大道两旁,离大角湾沙滩都不远,最多几分钟的路程。我们所住的宾馆也一样,位于旅游大道,叫南珠宾馆,宾馆大堂不是很大,但很新,房间比较大,房内是按三星标准来配置的,而且每间房都设子母床,即一张米五的大床和一张米二的床,如果是两夫妇带一个小孩那是最适合的了。宾馆除了离沙滩近,到闸坡商业街也方便。从宾馆出来往左边行一百米就是闸坡最旺的商业街人民路。入住宾馆后安排大家休息一下,到下午三四点钟后我再带大家到海边冲浪,到海上乐园去玩疯狂刺激的各种滑道和飘流河等。可能有的团友心理会想:去旅游休什么息,我们要马上游泳。如果大家想加快新陈代谢,我会支持你这样做。因为下午一二点钟的太阳是最毒辣的,即使是涂了防晒油,晒上一二小时,也是会脱皮的。最理想的海泳时间是下午四点钟至六七点钟的时间,所以这点希望大家理解。同时,海滨旅游不同于其它的观光旅游,海滨旅游是一种休闲旅游,到海边游游海水,冲冲浪,吹吹海风,玩玩泥沙,完全没有导游催你要赶往下一个景点,这样你才能全身心的放松。冲完浪后晚餐,晚餐后自由活动,大家可以到海边散散步,或者就近到闸坡商业街人民路逛一下,体会一下小镇风情。

第二天的行程就没有那么休闲了,但内容非常丰富。在闸坡吃完早餐后,我将带大家去了解一下阳江的各种文化,包括海洋文化、海产文化、风筝文化、根雕奇石文化、刀具文化,包括参观广东著名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海产品牌海源渔产、阳江风筝馆、阳江根雕奇石一条街、中国菜刀中心阳江十八子厂,然后在阳江市区午餐,下午各位团友在阳江的行程就告一段落,返回你们的家乡。

这两天的行程大致如此。大家在阳江的时间除了自由活动和睡觉,我基本上都陪同大家左右,希望能通过两天时间的相处,能让大家对阳江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希望我与大家能成为朋友。在此,也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先简单介绍一下阳江的概况。阳江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属粤西地区,面积7800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下辖两区两县一市,即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区、阳东县、阳西县和阳春市。阳江的旅游资源非常好,是广东少见的山海兼优的城市;渔业产值相当大,广东有十大渔港,阳江占了四个,即闸坡、东平、沙扒、溪头,尤其是闸坡,早就有“广东鱼仓”的美称,早20xx年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国家级中心示范渔港,全国只有六个,而闸坡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一个。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其中的服装制造业和五金刀剪业比较发达。大家在阳东下高速时应该看到不少的刀具厂,最出名的是十八子,此外还有银鹰、盛达、张氏永光等也非常出名。大家知不知道阳江到底有多少间五金刀具厂呢?告诉你吧,到20xx年止已经有1200多间,到现在估计应该有1500间吧。如果连同家庭作坊式的估计有20xx多间。据统计,阳江的刀剪产量已经超过了全国产量的六成,出口量超过了全国的八成,是名副其实的刀具之城,因而20xx年阳江被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和国家日用五金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命名为“中国刀剪之都”。

有团友可能会问,为什么阳江的五金刀剪业如此发达。原来阳江制刀已有悠久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1420xx年前的隋朝,当时为了平定岭南的伴乱,民旅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兵器,据史料记载,当时冼夫人的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今阳西一带)县令,他所持的武器叫做八十二角鹅眉宣锦大刀,类似于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在我们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属于十八般武器的一种,明天在十八子厂可以看到,那里有个十八武器展示厅。其后,制刀工艺传至民间。唐宋以来,阳江一直是“下四府”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造船业、屠宰业及甘蔗业相当发达,带动了刀具工艺的发展,到了清朝,阳江已有不少这样的小作坊,即打铁铺,专门生产小刀、菜刀、钩镰,兼做铁器农具修理补锅等,现在阳江城内有一条打铁巷,就是清朝到解放前打铁铺较集中的地方。解放前阳江的小刀已以“锋利、美观、耐用”三大特点饮饮誉全国,解放后成立了阳江国营小刀厂,生产的小刀远销全球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后,随着体制转换,原来的国营小刀厂解体,厂里原来的技术人员、职工等纷纷自行创业,于是阳江的刀具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开了起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便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阳江是位于广东省的西南部的一个沿海城市,刚好是广州与湛江的中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由于中国古代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因而海上航运业也很发达,“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两个,一个是福建的泉州,另一个是广东的广州,从这两个港口通过船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沿海南下,运往东南亚、中东和欧洲。因为阳江港位置适中,又有良好的避风条件,因而被作为航船的中转站。在古代,海运是非常危险的事,古语有说:行船跑马三分命,没有天气预报,没有无线电对讲机,在茫茫的大海中遇到风暴只能是听天由命,因而在中国的沿海一带的海底里,沉睡着众多古代的沉船,埋藏着无数的秘密。在阳江附近的海域,有一艘沉船非常出名,大家一定听说过,那就是铁达尼号,相信不少人都看守这套电影,其中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当然这是开玩笑,铁达尼号不可能在阳江的海域沉没,阳江也没有冰山,其实我们这只沉船叫南海一号,有没有听说过?这只船是1987年发现的,当时广州海事局和英国一间潜水公司在阳江附近的海域作业,无意中发现了这艘沉船,初步探测船上至少有几万件的古代瓷器,这在当时的南海海底发现的古代沉船中,其数量最多,考古价值最高,(到现在亦然),因而把这只古代沉船命名为“南海一号”。当时就有专家断言,当“南海一号”重见天日的时候,她的轰动效应绝对不亚于铁达尼号。为了打捞这只价值连城的古代沉船,中国博物馆考古中心专门在海陵岛成立了打捞队,经过这几年陆陆续续的打捞,已经出水了一部份文物,除了运了一些往北京国家博物馆外,一部份留在闸坡,放在“南海一号”考古基地的陈列室里,用几重门锁住,戒备森严,因为里面的每一件文物都价值连城,每一件都是国宝,这些瓷器尽管在海底已经埋藏了近千年,但每一件都光洁如新,闪耀着迷人的光泽。这陈列室平时是不对外的,只有当领导或有贵宾来的时候,才会开放,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但因为考古队经常借用我们大角湾景区里面的潜水馆来进行潜水训练,和我们阳江旅的关系非常好,因而才允许我们的团队进入参观,费用不高,每位只需30元,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吃完午饭后我可以为大家安排一下。

另外,总投资十几亿人民币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也已经在海陵岛南村的十里银滩边动工,建成后,“南海一号”船上的大部位文物,将被安放在里面展出,至于这只古代沉船,将被整只安置在一个巨大的水晶宫里面,放在博物馆下面的水底陈列馆中,供人乘坐电梯下到水底参观。当然,到时的门票将会很贵,而且这起码是五年后的事情了。所以我们花这30元可以说是双超,一是超前,看到别人五六年后才能看得到的东西,二是超值。

好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快到海陵岛了,大家看看前面一片连绵不绝的山峰,那就是海陵岛,严格来说,海陵岛不能算岛,因为有一条海堤跟大陆连接,实际上只是一个半岛。但在以前,它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在大陆这边看去,只见到海中连绵起伏的丘陵,便取名叫海陵岛,意即海上丘陵的意思。现在我们看左手边的浅海中,有一大片矮矮的树林,这就是红树林,大家知道红树林最奇特的地方在哪里吗?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大家都知道吧?不错,植物都会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后降落到土地上,种子慢慢地成长。我们人类是怎样生育的?要十月怀胎,然后分娩,红树林也跟我们人类一样,先把肚子搞大,即怀孕再繁殖后代,所以把它叫胎生植物。这主要由于红树林生长在海岸地带,风大浪急,潮汐起伏,海泥松软,一般的种子根本没法立足,红树林结果后先不脱离母树,种子在果实中萌发,一刻不停地吸取母树的营养,一直到种子已经变成大约33厘米长的小红树,才落到泥土中,只要在几小时内就能扎根于土壤中抵抗风浪。这在生物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适者生存。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驶上海陵大堤。海陵大堤建好于1966年,全长4625米,是广东省最长的海岛联陆大堤。这座大堤的兴建还是根据当时的省委书记陶铸的批示,1958年开始动工,海陵岛当时的青壮劳力基本出齐,没有机械,只凭肩挑手搬,并且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人饿得手脚都肿了,还要经受台风、海潮等的袭击,其艰难困苦难以想象,经8年时间才建好。我们现在看看长堤左边和右边的海水,发现有什么不同没有?不错,左边的海水比较浊,右边的海水比较清,这就是海陵岛第一怪:海水半清浊。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猜猜原因,猜中有奖。原来左边有一个漠阳江的出海口,漠阳江是我们阳江的母亲河,全长199公里,每年都带有大量泥沙出海,由于海陵大堤的兴建,阻断了水流,泥沙冲不走,在这里淤积,形成滩涂,水便变浊了。

过了这个收费站,便进入了海陵岛。海陵岛总面积是108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五个澳门的面积,是广东省第四大岛,人口9万,下辖海陵、闸坡两镇,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在闸坡,我们的主要旅游地点也是在闸坡。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叫环岛西路,可直达闸坡。在这条路上,我们可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认真看看前面的道路,看看左边的道路和右边的道路有什么不同?看出来了没有?嗯,没错,看来大家的视力不错,左边的路面是黑色的,右边的路面是白色的,这就是海陵岛的第二怪:道路半黑白。在这里又要问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好,同样是有奖问答,猜中了奖阳江特产一件,看看有谁能拿到这个奖品。嗯,看来答案有很多,但是说得都不准,看来我这份礼物还是没能发出,其实是跟运输有关系的,因为闸坡有广东鱼仓的美称,每天早上都有大量的海产品从闸坡运往广州、深圳等地方,沿路洒下些鱼汁、咸水等,被车轮辗着,太阳出来一晒,便黑乎乎的,这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左边路面的情况,而右边的路面则没有这种情况,因而便形成了道路半黑白的怪异现象。此外,在海陵岛我们有时还会看到一些怪异现象,比如说捕鱼象拔河,娶新娘偷偷摸摸等,这些,有时间我会跟大家说一下。

下午我们要到大角湾里面冲浪、戏水,在此,我先把大角湾的情况跟大家讲一下。大角湾海滩全长2500米,宽50至100米,因为整个沙滩象一个巨大的牛角,所以取名叫大角湾。大角湾作为广东最出名的海滨景区,它最宝贵的资源就是阳光、沙滩、海水、海浪。这里说说它的沙子,国际上对沙滩的沙的大小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太大了就变成小石子,只能算沙砾地,不能叫沙滩,太小了就变成了泥地,也不能叫沙滩。国际一类沙滩的沙子直径是在零点三至零点四毫米之间,而大角湾的沙子直径刚好是零点三五毫米,所以绝对是国际一流的沙质;所以这里也是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九运会的沙滩排球赛也是在这里举行。另外海水也非常清澈,因为海陵岛没有工业,没有污染,所以大角湾的水质很好,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而且它的盐度偏低,鲨鱼适应不了,所以也没有鲨鱼的出没。同时,它的海浪适中,大人小孩都适合。除了海滩冲浪游泳外,景区内还有海上乐园,里面有漂流河,及各种疯狂刺激的水上项目,大家也可以到哪里感受一下。

好了,关于景区游玩的注意事项等下我还会同大家详细说一下。相信大家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现在肚子也提意见了吧?我们很快就到餐厅了,过新年大家都喜欢说年年有余,来到我们的广东鱼仓,肯定是顿顿有鱼了,我们的午餐是海鲜风味餐,不单有鱼,还有虾,蟹和贝类(餐标18元以下的就不要这样说了),阳江人吃海鲜喜欢原汁原味,所以基本上以清蒸为主,所以有一些人的口味可能不惯,另外有些人吃海鲜会过敏的,就不要吃太多了,我们也有其他的菜。

好了,我们用午餐的餐厅到了,请跟我一齐下车,注意带好贵重物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