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 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3:11:43 页码:10
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 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二篇)
2022-12-31 13:11:43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

近期,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让我们一起研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为什么学: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特别意义在于,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1月5日)

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6月25日)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5日)

●学什么: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

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9年8月20日)

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期间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6年7月18日)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7月30日)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6月16日)

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贯穿始终,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调研考察期间的讲话(2015年2月13日至16日)

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7月11日)

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怎么学: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2019年1月2日)

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8年11月26日)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5年7月30日)

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新闻稿(2013年12月30日)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现在,我们依然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要推动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学习的目的,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12月3日)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13年1月5日)

描写新中国成立团课心得体会总结二

深入学习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是从中汲取无穷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

深刻领会实践历程和伟大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程,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开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创造性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曲折发展中,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探索,终于成功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道路,成功走出一条人类发展史上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四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深入学习新中国史,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

深刻领会理论创新和伟大思想,自觉加强理论武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结合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核心内容、科学体系、实践要求,深刻领会其时代意义、历史地位、理论价值、卓越贡献,深刻领会其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深刻领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科学把握发展规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新创造,在进行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在取得翻天覆地的伟大成就中,在创造惊天动地的新时代伟业中,获得了非常深刻的重要启示,积累了无比丰富的宝贵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图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的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深刻领会艰辛探索和伟大精神,大力弘扬优良作风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不断、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

伟大精神为立党兴党、报国强国提供了丰厚滋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要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激昂斗志,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巨大勇气,大力弘扬对党忠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图为市民和游客在山东省青岛市五四广场观看国庆灯光秀表演。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深刻领会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树立正确国史观

新中国的历史恢弘壮丽、内容丰富,既有胜利和辉煌,也有失误和曲折。从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看,新中国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紧紧抓住这个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树立正确国史观,就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其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新中国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新中国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树立正确国史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