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18:01 页码:10
2023年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汇总15篇)
2023-11-19 07:18:0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拓展的过程。书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抓住学习或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和突破口进行深入剖析。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一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医在国内外都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学习和运用中医。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学习和运用中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健养生,还可以解决许多疾病。在这里,我想分享我自己的实用中医心得体会。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

中医学认为“未病先防”,即预防优于治疗,这是中医防病保健的重要理念。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饮食、锻炼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预防措施。例如,我每天早上都会喝一杯姜汁水,加强自身的免疫力;每天也会坚持散步或慢跑,锻炼身体;此外,平时还要注意不熬夜、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合理运用中药材。

中药材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在运用中药材时,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诊断准确,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其次,必须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药物煎煮的时间、温度和剂量等都需要注意;再次,避免滥用中药材,过度依赖中药容易导致药物性肝病等问题。总之,合理运用中药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疾病,但必须慎用、科学用药。

三、使用针灸疗法缓解疾病。

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通过针刺激活穴位,达到调和阴阳、舒缓气血的目的。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针灸疗法可以缓解许多疾病,例如常见的头痛、失眠等。在使用针灸疗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接受针灸疗法时,也需要配合医师指导适当放松身体,让疗效更为明显。

四、灵活使用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通过按摩来调理身体、缓解病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身体部位选择适当的推拿技巧。例如,在缓解颈椎病时,可以采用“推、拉、揉、按”等多种手法结合运用。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人,也可以不用具体的疾病去找推拿技师,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行按摩,可以达到舒缓紧张的作用。

五、望闻问切综合诊断。

中医学强调“望闻问切”,即通过观察、闻听、询问和按摩等手法来对病情进行综合诊断。在我的实践中,我发现这种综合诊断方法可以更好地准确判断病因,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接受中医诊疗时,我们也应积极配合医师,详细说明病情、反映病情变化,以便医师制定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实用中医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积累实践经验。从“预防为主”的理念出发,合理运用中药材,灵活运用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同时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保健康、防疾病的目的。在实用中医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思考、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健康生活的愿望。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二

本人在参加了七天多的医院岗前培训,认真汲取了多位院长和主任的指导教育后,获益良多。短暂的培训虽然结束了,深深地影响了我,特别是对敬畏生命,关爱病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者仁心,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以为患者服务为己任,从点滴做起,使之融入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而医者仁心的内涵就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已经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医者仁心要求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前我们中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中医前辈们。是你们展现了中医学术的博大精深和救死扶伤的人格魅力;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一意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们,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有时候,医务工作者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上,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2015届中医院的新同志,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传承创新精诚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怀着激动与自豪的心情,我很荣幸地成为医院队伍中的一员。面对全医院甚至全社会的期待,我们医务工作者必须以十二分的精神来工作,以100分的满足来上交这份生命的答卷。虽然岗前培训时间很短,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却是终生受益的。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三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征是局部或全身组织过多地聚集体液,导致局部肿胀。中医治疗水肿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医的医生,我深深感受到中医治疗水肿的独到之处和有效性。以下是我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的治疗。在中医看来,水肿是机体的失调引起的,不仅是局部异常,还可能是全身内环境出现问题。因此,中医治疗水肿时,不仅着眼于局部,也注重全身调理。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温通经络、扶正固本、活化气血等。通过整体的调理,可以改善机体的内环境,提高水肿的治疗效果。这与西医常用的局部治疗不同,有助于治疗水肿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只对症治疗。

其次,中医强调中药的应用。中药作为中医治疗水肿的主要手段,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不会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中医常通过中药调理气血、温通经络,解除水肿的症状。对于眼睑水肿、面部水肿等浮肿症状,中医经验丰富,熟知相关方剂。如利尿通络丸等方剂,可以起到温通经络、利水通淋的作用,改善水肿的症状。中药治疗水肿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等优势,成为中医治疗水肿的重要方式。

另外,中医强调调整生活方式。在中医看来,水肿的形成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如饮食过咸、体力活动不足、情绪不稳定等,都可能导致水肿的发生。因此,中医治疗水肿时会教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盐分的摄入;改善生活习惯,增加适量的体力活动;保持心情舒畅,以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对水肿的影响。这些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肿的症状,预防水肿的再次发生。

最后,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对于水肿的治疗方法也需要因人而异。中医强调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对于寒湿型水肿,可以选择温通经络的治疗方法;对于痰湿型水肿,可以选择湿化痰液的方法。通过个体化的治疗,可以更好地解决患者的水肿问题,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水肿的心得体会是多方面的。中医治疗水肿注重整体调理、中药应用、调整生活方式和个体化施治等。这些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水肿的症状。因此,中医治疗水肿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中医水肿治疗的具体方法和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为更多的水肿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四

水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身体症状,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近期,我在学习中医水肿学知识时,深入了解了中医对水肿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独特观点和方法,使我对水肿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从中医水肿学习中的三点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认为水湿是水肿的根本原因。水湿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中医将脾胃视为消化转化的关键器官,若其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体内水湿的代谢。当脾胃气血运行不畅时,水湿便会停滞在体内形成水肿。因此,治疗水肿的首要方法就是调理脾胃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水肿,中医有相应的药物和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薏苡仁汤等,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水湿,达到治疗水肿的目的。

其次,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来诊断和治疗水肿。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在水肿的诊断中,医生通常会观察患者脉搏、舌苔等,以及询问其症状和日常饮食等情况。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水肿的病因和病情。在治疗方面,中医则会针对不同的体质和病因选择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比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水肿,可以使用温补肾阳的中药进行治疗;对于心气不足引起的水肿,可以选用益心气的药物来调理。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不仅可以针对性地治疗水肿,还可以避免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

最后,中医强调水肿的防治。中医认为水肿可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和药膳食疗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比如,在饮食方面,中医建议减少盐分的摄入,因为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身体内的水分潴留,进而加重水肿症状;另外,中医还强调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增强血管弹性,减少水肿的发生。此外,中医还提倡多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情稳定等方式来预防水肿的发生。这些防治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采纳和实践。

总结起来,通过学习中医水肿学知识,我认识到水湿是水肿的根本原因,治疗水肿需要调理脾胃功能;中医辨证论治可对水肿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强调水肿的防治,包括调整饮食、药膳食疗、锻炼等方面。这些心得体会使我对中医水肿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兴趣。我相信,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我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水肿学知识,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好的健康。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五

水肿是指体内水分潴留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组织肿胀现象,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近期,我有幸学习了中医水肿学相关的知识,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医水肿学对于诊断和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对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领悟到中医水肿学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首先,学习中医水肿学,我对水肿的病因和病机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水肿是由于湿邪内停、气机不畅或湿热郁阻等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所致。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湿热郁阻所致的水肿,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对于气机不畅导致的水肿,则可以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水肿疾病多种多样,拥有多种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只有确认准确的病因和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其次,学习中医水肿学,我认识到中医辨证施治的独特优势。中医重视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在水肿病的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寒湿停滞所致的水肿,中医可以采用温阳化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气机不畅所致的水肿,中医可以采用疏通经络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中医可以更加针对性地治疗水肿,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学习中医水肿学,我注意到中医在治疗水肿疾病中注重整体调理和长效疗效。中医认为水肿疾病通常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水肿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调理,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身调节能力。与西医治疗水肿主要通过利尿和排水相比,中医更加注重长效疗效和治疗的根本原因。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改善内环境,中医可以提高机体的整体抵抗力,减少水液潴留,达到治疗水肿的目的。

最后,学习中医水肿学,我深刻领悟到中医学的宏大体系和深厚底蕴。中医作为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在学习中医水肿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医对于水肿的深入研究,还认识到中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中医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学习,我对中医学的宏大体系和丰富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也对中医的独特价值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充满了信心。

综上所述,学习中医水肿学是我一次深入了解水肿疾病的机会。通过学习,我对水肿的病因和病机、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和中医学的独特优势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医水肿学在治疗水肿疾病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这使我对中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信心。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医学在水肿疾病的治疗中将会取得更加重要的成就。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六

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

中医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就不知道如何调节以帮助身体回归到常态,也就无法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原因没有解决,只在业已出现的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

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罢了,对于被治理的对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疗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

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25400人。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39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受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经历过不良药物反应”还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数字。

在当代,这样的事实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如果指导医疗的理论、观念出现了偏差,类似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式的医疗活动中。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不要盲目地求治,只靠着自身的调整与修复机能,自己会康复过来,不过可能会康复得慢一点或辛苦一些,但也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治疗了。言外之意是如果遇到了一个中等以下的医生,那就不如不治了。可见我们学医,最起码要当个“中等”以上的医生。

很显然,中等以上的医生至少应当知道人体自身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保护、帮助它而不是破坏、扰乱它。中等以下的医生往往是那些骄傲无知地干扰破坏人体的人,就像《灵枢》所说的“下工绝气危生”,等而下之的医生更是时常会做出灭绝人体正气,危害病人生机的事情。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明医理。我们学习和运用中医的人应该时刻谨慎地观察自己是不是沦为下工之列,观察的标准就是中医的医理。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在于他治好了多少病人,更在于他明了多少医理。那么,中医的医理是什么呢?就是中医对人体及人体生命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中医也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一直以来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传统中医学对这些认识的描述,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学习与理解是否正确。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七

20xx年3月17至20xx年3月21日学习期间,我们从理论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可以说,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等,科学的护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杨连招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医患沟通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简言之,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摒弃隔阂,就是密切关系,求得谅解,增进感情,达成共识。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护士长,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护理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临床科室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提升了个人修养。丰富的课程内容对提高个人的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参加中医学习班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医疗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医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八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身体症状,许多人都经历过。在中医的理论中,水肿是因为体内湿气和体液潴留,导致气血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身体组织的肿胀。通过对水肿的研究和实践,我对中医治疗水肿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医水肿治疗的五个主要观点。

首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水肿的核心。中医强调将水肿问题视为整体健康问题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症状的表现。因此,找到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非常重要。中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信息,从而辨别不同的体质和病因。例如,阳虚型水肿主要是阳气不足,阳气无法将体内的水液排出,这时要通过补阳气的中药治疗来解决问题。因此,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水肿治疗的核心。

其次,中医强调药膳与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食材具有药用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水肿。例如,苦瓜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排除体内湿气;红豆和薏仁具有利水的特性,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水液潴留。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通过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法来帮助消除水肿问题。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适量饮用草药茶水。

第三,中医推崇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水肿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处方。例如,对于寒湿型水肿,中药处方中通常会包括温阳的药材,如肉桂、附子等,以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气。中药采用的是综合草药混合使用,具有整体调理的效果。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中药的应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差异很大,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技巧必须个体化。

第四,中医强调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是中医治疗水肿的传统疗法之一。针灸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调理气血循环,从而改善水肿症状。例如,通过刺激足三里穴位,可以消除体内的湿气和水液潴留。虽然针灸和推拿的效果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在许多水肿症状的调理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中医强调注意休息和调节情绪。水肿问题常常伴随着体力透支和情绪波动。因此,合理的休息和情绪调节对于水肿的康复非常重要。中医强调养生之道,提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此外,中医认为情志有关,情绪波动会影响气血循环,从而加重水肿的症状。因此,调节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对于治疗水肿至关重要。

总之,中医水肿的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症状缓解,更是对整体身体健康的调理。辨证论治、药膳与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和推拿、注意休息和调节情绪是中医治疗水肿的重要方法和理念。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肿的症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针对自己的症状和体质,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以确保中医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九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学习中医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学习中医心得体会优秀3篇】,供你选择借鉴。

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一)深究医理,循序渐进。

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计划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

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

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他主张: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三)研究诸家,知常达变。

要进一步开拓中医理论的知识面,就要善于研究诸家,因此,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博采广蓄,并细心揣摩,反复研究,摄其精要,主张采众家之长补自家之不足,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他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研究诸家学术,不可因循守旧,要圆机活法,知常达变,师古而不泥古。师古,是先学习,不可不知其说;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尽依其说,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义。临证最忌执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应万变。他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每临证时,既能执持,又能方圆,十分重视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疗各种杂病,其中的小柴胡汤,原为少阳和解之剂,但他加减化裁后,则用于治疗胃脘痛、呕吐、胁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种内科杂证,均能取效。而乌鸡白凤丸是妇科之良药,用于治疗内科病,亦屡获良效。研究诸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研究诸家之学说,要辨清是非,舍非从是,以求完善,这就告诫我们,读书议论必详审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虑,方能不被谬说所误。因为精通了医理,详审了众家之短长,融汇剖析,取其精华,剔其谬误,才不囿于一家之见。其中对“肾风”的治疗,运用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重用“千金鲤鱼汤”治愈数十例。对急性中风的治疗,更是独树一帜,完全采用中药,疗效可靠,饮誉全国;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则用生瓦楞、生牡蛎各200克、生鳖甲50克、水红花子50克,功专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内科杂证,更独具匠心。外治可补内治之不足,使药力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如各种头痛者,外敷透顶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阙穴;结核性脑膜炎则用吕祖一枝梅使其发泡;而胆胀者,用消痛外敷膏等,无一不效。

(四)涉猎广泛,择善而从。

不仅要精于医道,对其它学科的知识,也要有研究,用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所以在临证治病时,周密精实,主次有序,遣方用药,灵活有效。

研究中医学术,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古人云:“善读者,始乎博,终乎约。”所以,学习中医,不仅要掌握书内的知识,更要了解书外的知识,他说:“往往书内难以解释之处,却被书外的知识给予点破,使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多与气象学,时间医学,地理环境有关,与饮食方土,人情关系密切。因此,古医家认为,人体内环境的变化,同大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天人合一,谓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这是很有道理的。许多资料表明,某些疾病发生的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周期在时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阳活动期和太阳宁静期,心血管疾病发作和猝死的例数相差悬殊,太阳色斑强烈爆发时,心血管病发作和猝死更为频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继承总结,发扬光大。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发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贡献。面对丰富的医学遗产,只有继承总结,才能发扬光大,继承的途径有二。其一,是先学习,充实自己,然后是文献医籍的整理、研究,祖国医学文献医籍,汗牛充栋,而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大多散见于各种医籍文献中,所以学习、研究、整理这些医籍文献,是继承的关键,是提高的过程,也是发扬光大的前提。对医籍文献的整理,主要是对古医籍的校正疏义和注释,并发挥其学说,其代表医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亿《素问补注》、庞安时《难经解义》;元代滑寿《读素问钞》、《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难经集注》,吴?《内经吴注》,马莳《素问》、《灵枢》注证发微;清代张志聪《素问》、《灵枢》集注;现代《中风专辑》、《黄疸专辑》等。

其二,是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实际,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研究中医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总结提高,才能发扬光大。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历代医家承前启后,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内经》中提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就是启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继承,要善于总结创新,发扬光大,从而丰富中医理论,如《通俗伤寒论》、《疫痧草》及湿温时疫治疗法,乃至今人发表的新见解、新经验,都丰富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推动中医发展的动力,其中包括认真学习总结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他们毕生之精华,总结继承下来,传播下去。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

会效益都得到提升。在风湿骨病科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中医特色治疗室,独立的中药熏蒸间有十间,还有十几张理疗床,室内摆放了候诊椅,由护士合理安排病人的治疗时间,一台可以同时满足三位病人进行上下肢中药熏蒸的仪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仪器分设三个水槽,可以调节温度和时间,据护士长介绍对那些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根据其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熏蒸,疗效很显著。我们在参观小儿康复病区时,观看了蜡疗操作的全过程,蜡疗主要是以蜡为介质,以热疗的方式发挥中药效用,治疗儿童肌肉挛缩、肌张力高有明显效果,很受患儿家长欢迎。儿科的中医特色在门诊也有充分的体现,小儿推拿室、小儿灌肠室、小儿穴贴室分区管理,设有中医基础理论较深厚的专科护士进行辨证选穴治疗,由于病人较多,需要提前预约,体现出中医专科护士在临床中医特色治疗中的重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另外心科的药物罐、中药定向透药、耳穴压豆、足浴推拿等,妇科的各种大小封包、气压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治疗仪,康复理疗科的宫廷正骨手法,疼痛科的万维注射止痛疗法、弧刃针刀治疗等都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拓展,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了解,还由于不同科室人员的参与,拓宽了思路,以辐射性思维思考解决疾病治疗护理中的疑惑。我们还很幸运的被邀请参加了医务部组织的“主任沙龙”,沙龙活动时间都安排在中午,由承办科室提供午餐,在45分钟内对本科室发展及专业、先进诊疗技术、管理经验等进行介绍,我们这次参加的是周围血管科承办的主任沙龙,沙龙结束时科室全体成员一起给大家演唱了改编版的歌曲“春天里”,让每个人在欢笑声中对他们科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觉得他们对“主任沙龙”的主题诠释的很好:主任沙龙是展示科室发展和专业水平的良好平台;是学术交流和科室管理经验互动的真诚纽带;是各个科室间业务协调配合、共谋发展的稳固桥梁;是挖掘中医宝库、传承名医经验和治学之道的有效途径。制定严格签到制度的各种业务学习,“西学中”培训班,理论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提升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锻造出一支业务精、服务优的精品团队。

我们所到科室都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病房管理规范,即使有病人加床也没有闹哄哄的感觉,护士基本不出病房,医护配合、分工明确、细致、敬业、和谐,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中医传承观念强,中医治疗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常规,注重健康教育,病人对各种治疗护理依从性强,这都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措施抓铁有痕的落到了实处。为方便病人,在门诊和病房楼都设有自动售货机,门诊还设立了atm取款机,可以24小时服务,营养餐厅配餐送餐服务,点滴处体现出服务品质。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学”经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些科室已经开始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了工作中。在回来后组织的座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很大,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真诚的友情,只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内涵还没有系统学习,我们“走学团”相约争取下次再有机会相聚“走学”,为我院的发展建设,为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一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今年一月的时候,我记得天气很冷,无意中在某著名购书网站中看到一本超级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先到网上看这本书的一些章节,觉得非常棒,立即买了一套。

这本书里面很多是讲到了刮痧和拔罐疗法,以及按摩穴位等方面。为了亲身体验这些效果,我又在淘宝网上买了整套的一拔通真空罐和刮痧板刮痧油等等。天寒地冻的,我躲在被窝里给自己刮痧拔罐。(提醒下,后来通过学习才知道,因为冬天在中医理论中是属于收藏的季节,所以如果不是身体非常不舒服,不要轻易的去拔罐刮痧,不要对身体穴位进行强刺激,如果真的一定要进行这些治疗,那么也必须做好保暖工作,而且在治疗后半个小时内不要接触冷水。)。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数千年来,造福于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医、中药和针灸在大部分国家占有一席之地,利用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研究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渐成趋势。

通过这次与沈绍功先生的交谈以及对他的访问,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医之路的曲折艰难,中医发展的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发扬传承中医精神的意志和决心。

沈绍功,男,汉族,1939年5月出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肿瘤病房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冠心病急症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医急诊杂志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特聘顾问。承担并参与国家中医肿瘤、心脑血管病等多项攻关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中医熏陶,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切为了临床,疗效才是硬道理”。他主张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反对死啃书本也反对没有理论的盲目实践,有理论、有实践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才能称得上是医学家。

老注重医学传承,平等待人,他认为中医药的生命力在基层。

多年来,他注重基层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的医学教育培养,不辞辛苦,毫无保留的传授沈氏家族积累的诊疗经验,在业界得到肯定,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尊崇和爱戴。

二十多年来,我所走过的学医道路,是艰苦的,曲折的。总起来有以下体会:

(一)要学好中医,必须打好两个基础。首先是古文基础,最低要求繁体字能认识,文言文能断句。再就是中医基础,如《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白文要选读,药性、方歌、脉诀、经络歌诀要熟读,有了这两个基础,才能继续深入下去。

(二)要多看几种好的参考书。我在读高中的时候,老师教我读古典医着是不错的,但是指导我看的参考书,只限于汪切庵、陈修园两家,这就太局限了。后来我在中医大时所看的参考书,就使我的眼界开阔多了,因而获益不少。

(三)要多跟几个好的老师,因每个老师各有他的长处。比如,有的老师长于伤寒;有的老师长于温病,有的长于杂病,有的长于妇科,有的长于儿科。根据各老师辨证用药的特点,取其所长,为我所用,这就大有好处。但这个条件如不具备,也可自学成材。

(四)学医要有坚强的意志,朝斯夕斯,持之以恒。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前途,要看到光明,要提高自己的勇气。在顺利的时候,又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学习,继续前进。我在学医过程中,学习情绪曾有几次大的起落,教训是很深刻的。

(五)在医疗作风方面,对同道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对病人无论工人、农民、领导干部,都要一视同仁,详细诊察,不得草率。有时病人情绪急躁,要求过高,也只能耐心说服,体谅病人。但也不能迁就病人,投其所好。更不能乘人之危,向病家需索财物,这是起码的医德。

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大三的杏林学子,我以自己身在湖南中医药大学这个中医情结深厚的学府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更为遇到这么多医学精湛的中医老师而欣喜,我将在这片热土中继续挥洒激情,为中医大的明天,为中医学的未来继续前行。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二

段一:概述小儿水肿的产生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00字)。

小儿水肿是指儿童体内积聚过多的水分,导致身体组织肿胀的一种症状。它可能是因为肾脏、心脏或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导致体内水分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小儿水肿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生活。例如,水肿严重时,孩子可能会出现浮肿、疼痛、疲劳等症状,患者的体力消耗和免疫力下降,影响到学习和日常活动。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小儿水肿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在治疗小儿水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注重治疗的根本原因。在诊断时,中医医师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分析患儿的症状以及体质特点,确认水肿的病因。根据病因的不同,中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进行治疗。

在中药调理方面,中医医师会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选择对症下药。例如,如果患儿的水肿是由于寒湿引起的,医师可能会开方以养阳化湿的草药。而对于由于湿热引起的水肿,医师可能会选择清热利湿的中药。此外,针灸和推拿也被广泛应用于小儿水肿的治疗。通过针灸和推拿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水肿的目的。

我曾亲眼目睹了一位患有小儿水肿的邻居孩子通过中医获得了显著的康复。这个孩子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有较严重的水肿。经过一些西医治疗后,他的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最终,他的家人将孩子带到了一位中医师那里。中医医师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为他开了一副针对心脏病和水肿的中药方子,并进行了推拿疗法。

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他的水肿逐渐减轻,面部和身体的浮肿明显减少,体力逐渐恢复。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医对小儿水肿的治疗是多么有效和综合。它从全身的角度出发,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利尿剂排水。

尽管中医治疗小儿水肿在许多病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选择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非常重要,他们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其次,家长需要配合医师的指示,确保孩子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最后,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避免患者摄入过多的盐分和含糖高的食物,以减轻水肿的症状。

段五:结语(200字)。

中医治疗小儿水肿是一种有效而综合的方法。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上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水肿症状。然而,在进行中医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医师,根据医师的指导和配合,以及注意饮食和药物的合理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让我们共同关注小儿水肿问题,让患儿重获健康。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三

中医水肿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与失调,探讨水肿的病因病机和辨治原则。在我接触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水肿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将从水肿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则、实践经验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对我的学习心得进行总结。

第二段:水肿的病因病机。

水肿的病因通常可以分为肾脏功能损伤、心脏疾病、脾胃失调等多个方面。其中,肾脏功能损伤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中医将水肿归为“水湿停留”范畴,主要认为肾脏是水液代谢的根本,肾气虚弱或阴阳失调会导致水湿停留,从而引发水肿。学习中医水肿学让我意识到了一个重要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病变在一个部位可能会对其他部位产生影响,因此在治疗水肿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病因病机。

第三段:辨证论治原则。

在中医水肿学中,根据水肿的不同表现和具体病因,将其分为寒水肿、湿水肿、热水肿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水肿在辨证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治疗原则。例如,寒性水肿以肾阳不足为主要病因,治疗上应温阳理气;湿性水肿以脾胃湿滞为主要病因,治疗上应健脾祛湿。通过学习这些辨证论治原则,我对于中医辩证施治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治病需因人而异的道理。

第四段:实践经验。

学习中医水肿学的过程中,老师特别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水肿的治疗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判断,如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舌苔等,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具体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我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患有肾脏疾病导致的水肿病人,根据病人的尿液颜色和舌苔情况,我推测他体内有湿热,于是我将治疗重点放在清热化湿上,并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理,患者的水肿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深刻领悟到实践的重要性。

第五段:思维方式。

学习中医水肿学让我明白了中医的思维方式与现代医学的差异。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重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来了解身体内部的状况,从而辨证施治。而在现代医学中,更注重疾病的标准化诊断和统一治疗,往往用同一种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学习中医水肿学,我不仅拓宽了思维方式,也更加了解了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

总结:

学习中医水肿学是我医学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通过对水肿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则、实践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学习,我对中医学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水肿学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四

小儿水肿是儿童常见的病症,通常由不同原因引起,如感染、过敏、心脏病等。中医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小儿水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师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心得体会,以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的心得体会,以期对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第一段】。

小儿水肿的中医治疗应以辨证为基础。中医认为小儿水肿的发生与机体的阴阳失衡有关,常表现为肝肾不足、脾虚湿浊等病理过程。治疗时,医师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如舌苔、脉搏等,进行辨证施治。比如,若患儿舌苔白腻,脉沉细,治疗时应以健脾化湿为主,采用益气补脾的方法,如八珍汤、健脾丸等。若患儿舌苔黄厚,脉浮数,治疗时应以利水渗湿为主,采用利水化湿的方法,如茯苓汤、五苓散等。因此,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的核心。

【第二段】。

中医强调“治未病”,在预防小儿水肿方面也有独到的方法。中医认为小儿水肿多与肾虚有关,在饮食上应避免过食咸寒滋腻之物,多食海带、藕等益肾除湿的食物。此外,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也有助于防止水肿的发生。如果在寒冷天气里让孩子穿得过于单薄,或者让他们长时间暴露在湿寒环境中,都容易导致水肿。

【第三段】。

中医强调调理全身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治疗小儿水肿时,中医一般采用药物与针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草药治疗则可以选择淡化湿邪、健脾化湿的药方,如八珍汤、健脾丸等。此外,中医还提倡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疗法。常用的食疗方法有:莲子粥、冬瓜绿豆汤等清凉解湿的食谱。

【第四段】。

中医的治疗还强调整体观念,将治疗小儿水肿纳入整体的调理范畴。通过调理心情、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因素,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体质,预防水肿的发生。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按揉足三里穴、保持大便通畅等,也可以起到辅助疗效。此外,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与水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切忌忧虑、沮丧,保持愉快的心情对于康复至关重要。

【结语】。

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的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临床经验。通过辨证施治、预防、调理气血和整体调理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小儿水肿,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当然,中医治疗小儿水肿也需要注意个体化与综合治疗,综合运用中医药学和现代医学的优势,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期望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的心得体会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让更多患儿能够从中受益、康复。

中医水肿学习心得体会实用篇十五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给患者带来困扰。然而,中医学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水肿的经验。在接触中医治疗水肿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四个方面总结我在治疗水肿方面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中医强调个性化治疗。与西医一厢情愿地使用通用的药物治疗不同,中医注重“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水肿时,中医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体质、生活习惯等,并进行细致的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和内在原因。基于这些信息,中医医生能够制定出更加符合患者病情的具体治疗方案。我对此印象深刻,因为通过个性化治疗,中医能更有针对性地调理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水肿的目的。

其次,中医强调内调外治。中医治疗水肿的方法丰富多样,既有通过内调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也有通过外治以祛除体内的湿气。例如,在内调方面,中医可以通过中草药配方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肾脏排尿能力等,以促进体内的循环代谢,从而减轻水肿症状。而在外治方面,中医通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手段,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淋巴循环,加速体内湿气的排除。这种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既从源头上调理患者的身体机能,又以直接祛除体内湿气的方式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给我的治疗带来了显著的效果。

第三,中医强调长效治疗。水肿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指望通过一两次治疗就完全痊愈。中医医生会与患者建立长期的治疗计划,不仅仅关注症状的暂时缓解,更关注病因的根除和康复。我在治疗水肿过程中,发现中医所采用的调养方法并不是暂时缓解症状,而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节、休息锻炼等,来达到长期调理身体的效果。这种长效治疗的理念,让我意识到水肿治疗需要坚持,并且配合中医医生的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中医强调预防为主。中医十分注重疾病的预防,水肿也不例外。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节等,中医可以帮助患者预防水肿的发生和复发。中医讲究饮食调理,推崇清淡少盐少油的饮食方式,多吃利尿消肿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此外,中医也推崇适量的运动,促进体内循环代谢,防止湿气的滞留。通过这些预防措施,中医能够在水肿还未形成或者水肿症状刚开始出现时及时进行干预,有效预防水肿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中医对水肿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注重个性化治疗、内调外治、长效治疗和预防为主。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水肿的效果。在未来,我将继续遵循中医的指导,坚持治疗水肿,并将中医的经验与更多的人分享,帮助更多的人摆脱水肿的困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