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历史著作阅读心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7:00:12 页码:10
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 历史著作阅读心得(5篇)
2022-12-31 17:00:12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4、加强辅导。以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生为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成绩。

5、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6、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五分钟,再除去两分钟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分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7、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8、积极参加教研室历史组、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学中的点滴进行整理,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9、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10、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关于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那座山离我很远,却也离我很近。那座山很雄伟,很高大。那座山,就是您毛泽东。

您像神一样伟大,乃至我无法看清您的全貌;哪怕我用尽一生,也未必看懂您大山中的一水、一花、一草、一木。我只能化作一缕清风,去采撷一朵小花,去捕捉一滴清泉,从点点滴滴中去感受您……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美好的山河,那荡漾着万千柔情,凝聚着悠悠历史的壮丽河山,引起了一个青年的雄心壮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鸿鹄之志,在顷刻间放飞宇宙;您的伟大抱负,注定您将书写明天的辉煌。您告诉我:“敢教日月换新天”才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真本色。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满腔热情,似火山般,欲喷发,豪情万丈,势不可挡。哪怕面临的长征有多难,仰天长啸,把一切困难踩在脚下。在万里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磨的不是鞋底子,磨的是那顽强的意志,刚强的生命。“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细浪腾出多少不朽的英雄豪杰。那泥丸走出了多少不屈的英雄?真所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雄壮而昂扬。浓浓的爱国情,唤醒了那沉睡中的顽强。

推翻了“三座大山”后,您笑了,笑着告诉天下人:“人间正道是沧桑”您谱写的历史,坚若磐石,谁也不能逆历史的潮流而行,谁也不能颠覆这属于人民的天下。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为了革命将一生融进了这充满污浊的历史河流之中。是您清洗干净了中国历史河流中的污浊。还这山河一片崭新与安宁!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仿佛看见您在前方的路上,带着春天般的笑容,叹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新时代的篇章要由我们来写,我们要谢谢您,是您找回了我们灵魂中沉睡了的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斗志。

毛泽东,我喜欢您,喜欢您大山一样的伟岸!我敬佩您,敬佩您钢铁一样坚韧的精神!我将以您为榜样,努力学习,顽强拼搏,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以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以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面向新课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要在高一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教师通过一年教学,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选修)全部的讲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第的基本史实,并培养学生相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综合概括等能力。上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的教学和学习的任务,下期完成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教学与学习任务。

周次 日期 完成章节 主要内容 估计课节

1——— 5周 3月4日到4月8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二章 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一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4课时

6——— 8周 4月9日到4月28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5课时

9周 4月29日到5月6日 五一放假

10—12周 5月7日到

5月27日 考试,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四章 考试;两极格局的世界 15课时

13—14周 5月28日到6月10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10课时

15—16周 6月11日到6月24日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六章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也文化 12课时

17—18周 复习 期末考试

(1) 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 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

(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争取本年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达到30节以上;

(4) 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当风敲打着窗户,当脑海浮现起历史。脑中回忆着中华五千年,无数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好汉,英姿早已出此刻眼前。但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说起周瑜,人们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没有肚量,那个妙计安天下的周郎。但历史却并非如此。

翻开史册,周瑜是一个完美的人。无论是他的足智多谋、重情重义,又或者是他的高尚的品德。

当曹操挥军南下,两军在赤壁一战时。我仿佛看到一位少年站在船上,镇定的指挥着军队。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由周瑜用他的才智去击退敌人的。火烧连环船、苦肉计足以体现他过人的才智。

周瑜年少时与孙策义结金兰。当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周瑜并没有造反之意,而是第一个支持孙权,更是把孙权当作自我的亲弟弟来看待。“周郎”是别人给予他的美称。因为当时周瑜不仅仅风姿英发,更是才华横溢。他与小乔成为夫妻后,却不曾纳妾。曹操霸业已成时,周瑜能够献出小乔,自我去逍遥一生。但他宁愿在战场上与敌人斗智,也不愿出卖妻子去苟且偷生。

东吴老将程普不服周瑜,多次欺辱周瑜,可周瑜却折节容下。最终程普也为周瑜的人格所折服。

当时孙权只是一个将军,诸将或宾客都对孙权比较草率,唯有周瑜一人对孙权谨慎服事,完全按照君臣之礼

周瑜不仅仅文采超群,更精通音乐,即使大醉如泥,仍然听得出音乐中的小小的疏失,且要回头一看。所以便有了“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了。

一代俊杰,曾在赤壁之战感动了上天,可代价却是他的一生。天之骄子,却仅有36年的时间。死后更是后人对他的误解,心胸狭窄、妒贤嫉能,都不是真正的周瑜。三分天下也全因为他指挥的赤壁之战,他的名声也震响东吴。可这样完美的人却只落的一个“猝死”的下场。

抬起头仰望明月,似乎望见了满园桃花,望见了江南,望见了江水,望见了铜台,望见了周郎。

关于历史的选择阅读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新课标,这不仅是学校的安排,也是作为教师,时刻要关注和研读的,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熟悉的知道课标的要求和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更得心应手的去落实教学。课程的设计都体现着一定的指导思想。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题目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欲望,培养学生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养成作为世界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以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首先,新课标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目的——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思考历史的习惯,为健全的人格、多样的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构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取得作为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说明了为实现课程设计目的必须遵守的原则——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适应性的统一,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在重读一遍后,我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课程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想学和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俗话说: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重视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趣味性。

2、要建立学生全面的历史素养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要教会学生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3、要建立大历史观,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会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以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文明成果,塑造自身的素养,理解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发展关系。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究题目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末,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尤其是思路清晰的讲述基本史实,具体而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感知历史,清楚的了解历史状况,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5、要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是主动、是否是探究,主要表现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是能提出题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成。 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教而不教,学而不学,逐渐成为习惯”。

二、教学标准设计告知我们教学中应留意的题目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主体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进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题目的探究,对进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进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其自然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显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题目,也应当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阔别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当是有益对课内题目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构成。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适的。总之,为了到达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公道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

1、作为学校教学,教科书是必备且是核心的教育资源,但是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是难以更好的落实教学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希望学校和班级都能自我建立起的图书馆(角)有部分史学读物,以便学生闲暇之时能够补充一些内容。

2、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滞后,学生缺少对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的参观和走访。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此类资源本身不足,但是仅有的一些资源,还未充分利用,由于客观的许多原因,不仅学校少有组织,教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以上,即是我对重读新课标的一些浅薄的看法,重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合理、真实的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