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 清理街道卫生活动心得(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9:17:34 页码:11
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 清理街道卫生活动心得(四篇)
2022-12-31 19:17:3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一

组织业绩好,增员不可少。

做精做细,做快做好,做大做强。

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立优质精神,构世界蓝图。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培育礼仪员工,创造文明团队。

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感情温暖人,事业凝聚人。

心事宜诚,才华宜蕴。

飞奔的骏马,腾飞的电信。

人在一起是聚会,心在一起是团队。

岗岗有人才,绩效论精英。

每天自我检讨,品质自然更好。

建质量效益之路,创质量效益之业。

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今日的质量,明日的市场。

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

创造更新更全更强高速的电信网络。

只有企业发展了,才有个人的发展。

质量是企业自下而上的根基,但需人人来扶持。

树企业形象,创优质工程。

以公正之心选人,以道义之理待人。

质量是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运筹建策,坐言起行。

用心自省,着眼未来,快步进取。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随身动随心用—小灵通。

感受二次创业快乐,体验加速发展魅力。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赢得竞争。

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群体。

二次创业手牵手,快速发展共拥有。

关于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二

建陶社区为全面加强社区和谐社会建设,推进辖区群众文化工作,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搭起百项欢乐舞台,建设和谐文明家园”为主题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夯实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平台,组织引导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为首府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组织机构:

(一)活动形式

面向群众、以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惠民演出活动、节庆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和主题纪念活动为载体,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

(二)活动安排

1、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展示辖区各族群众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2、“周末百姓大舞台”活动

以开展百姓大舞台、戏剧专场、公益惠民演出等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自娱自乐、自我展示的平台。

3、全民健身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广场全民健身体育竞赛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工程和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六、工作要求

社区要对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精心策划。节目内容要健康、活泼向上,节目形式灵活多样。力争达到最高水平、最佳效果。社区每组织一次广场文化活动应及时做好真实完整的活动记录,保证每场活动至少有2—3张照片,做到档案工作认真细致、实事求是。

关于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三

第四届学生寝室文化节

策 划 方 案

活动名称:窝巢,寝室“秀”文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文一校区第四届学生寝室文化节 活动时间:2012年

10月中旬——11月上旬

策划部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生管会

主办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生管会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工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物业管理公司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分团委

承办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物管公寓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生管会

协办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文一校区保卫科

活动主题:秀出宿舍,为青春喝彩!

2012级学生普遍为九零后,作为深受中国改革开放影响极大的一代人,其思想,理念以及行为融入了中西方的双重文化,接受的是信息时代最为发达的流行元素。所以本次活动,我们希望同学们感知宿舍生活,给予他们最大的舞台,彰显其独特的“九零活力”,为青春喝彩,为梦想举杯。

活动目的: 寝室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学们活动最主要的场所,为了增强广大同学对寝室建设的热情,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响应构建和谐美好校园的号召,创建和谐寝室、文化寝室,把寝室打造成建设和谐校园的“文明窗口”。为此,经我生管会的集体研讨,决定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确保在构建和谐校园之际,也使寝室活力无限,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环境。

【活动方案】

活动一窝巢之夜暨学生寝室文化节开幕式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 足球场

具体流程:

一、活动要求:

1、以宿舍为单位报名参评,要求每个寝室成员都能参与其中(有特殊情况的除外)。如节目需要可男女宿舍合作联合演出。

2、节目除集体朗诵外形式不限,可以是唱歌、舞台剧、小品、宿舍集体舞蹈等集体节目即可;节目内容不限,提倡积极健康、诙谐幽默等较轻松的形式。

3、表演时间限定在20分钟之内,节目若需要背景音乐,要另外自备背景音乐。

4、要求大一每个寝室都必须参报一个节目(有特殊情况的除外),大二有节目也可参加。

二、活动流程:

1、由各班班长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并将本班节目名单于10月xx号之前报给本项目负责人,并负责督促各宿舍排练。

2、比赛嘉宾及评委:各辅导员、生管会负责老师、其他部门学生代表。

3、奖项设置:一等奖 一名,二等奖 两名,三等奖 三名,相应的奖品及奖

励另定。

4、开始环节:由生管会负责老师(或辅导员)宣布第二届寝室文化节开幕。注: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到现场工作人员处参加投票,支持并获得奖项寝室的观众可获得小礼品(观众需实名)。

活动二校园夺宝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 文一校区

具体流程:

一、活动要求:

1、以寝室为单位,活动过程中寝室成员必须一起行动不得分散。

2、参赛队在足球场由工作人员发放游园卡后出发,每到一个地点必须寝室成员都到齐才能盖章。

二、活动流程:

1、参赛者以寝室为单位,向生管人员报名。

2、参赛队按照活动顺序进行“游园”活动,足球场出发从依次为新东教—实验楼—图书馆—新教—食堂—篮球场(可不按顺序走,只要最后全部盖章或签字就行了);最后在足球场作为终点。

3、完成活动所用时间最少的队获胜。

4、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相应的奖品及奖励。注:a·在新东教时选手手持乒乓球拍,拍上放有两个乒乓球,保持一分钟不掉落,途中掉落需重新计时。

b.在实验楼时需将选手的左脚与另一位选手的右脚绑在一起,冲到游戏的最终点。

c.在图书馆时需寝室所有人员参加跳绳,连续跳满10个为止。d.在新教楼时即由工作人员给出2个词,由组员中的一员来表演她所看到的词,由另一位选手来猜,直到猜对2个词为止。e.在食堂时参赛队员将一根筷子投进距离一米远的啤酒瓶中,直到投中为止。f.在篮球场时需参赛人员每人都需投中一个球,不限位置。

活动三校园生活百科之王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新东教教室

具体流程:

1、由生管会成员在大厅中拉上线,并在线上用订书机固定写有生活百科问题的纸条。

2、同学们以寝室为单位,在大厅中浏览生活百科问题,如果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将该问题撕下,最后到生管会管理处回答问题。

3、生管会记录回答问题的寝室号、寝室长、联系号码及该寝室所回答对的题数。

4、回答正确题数最多者获胜。

5、奖项设置:选取5个回答对问题最多的寝室。

活动四消防技能培训

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 篮球场

具体流程:

(1)材料准备:火堆、灭火器

(2)活动展开:

1、出写黑板报,楼层长负责宣传到每个寝室。

2、活动当天由保安部负责消防知识的讲解,消防接力赛现场组织由宿管会负责。

(3)奖项设置:取前三名灭火最快且回到终点的同学。

活动目的: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消防知识的培训后,让大家能掌握当火灾发生时怎样进行及时的扑救和自身的保护,并了解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

活动五最佳宿舍答辩会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新东教教室 活动具体办法和内容:

参赛宿舍要参加本次“最佳宿舍”答辩会,宿舍代表要配合幻灯片(或dv、flash等)进行陈述宿舍在各方面的表现、特色等等,各参赛宿舍可自由发挥,然后再由评委针对宿舍代表的陈述进行提问和打分。最终本次活动将评选出 “最佳宿舍”两个。

答辩内容:

1、幻灯片展示

各参赛宿舍结合幻灯片介绍宿舍各方面情况,内容不限,要求健康向上,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和宿舍特点,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2、一分钟简短陈述

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对宿舍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

3、回答评委提问 根据评委的提问结合各参赛宿舍自身的情况回答问题。

5.海报展

参加的寝室要出一张海报。

活动六: 寝室文化节闭幕式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 新东教教室

具体活动方案:

(1)dv回顾整个公寓文化节活动(2邀请在第一个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寝室现场演唱。

(3由于各个社团的招新工作刚完成,所以可以联系一些社团进行表演,同时也让其他同学了解这些社团。

(4)可以考虑生管会本身表演节目。

(5)安排抽奖环节。

(6)对本届文化节的各个活动的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可穿插在表演中);

让在场的同学对此次寝室文化节将几句感想;

生管会会长对此次寝室文化节进行评论总结;

学校领导及老师对本届”寝室文化节”进行总结及评论

(7)宣布寝室文化节闭幕.

关于文化广场卫生清理心得体会报告四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又如何理解何谓传统文化呢?

“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谈到“在一个理性生物中,一种对任意选顶的目的(因而也就是按照他的自由选定的目的)的有效性的产生,就是文化。” 黑格尔“文化是绝对精神对自我外化出的人的教化过程,也即绝对精神自我认识的过程。”日本小学馆《万有大百科事典》(1974年版)表述:“日语的文化即文明开化”。《法国大百科全书》(1981年版)表述:“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在我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易·系辞下》),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与化并联使用,则最早见于《周易·贲卦》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西汉的刘向,他在《说苑·指武》中写道:“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云:“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有必要说明的是,“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不很流行,现代意义的“文化”一词源于日本。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化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庞朴主张从物质、制度和心理三个层面去把握文化概念的内涵,其中“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20世纪40年代初,毛泽东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提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 《现代汉语词典》则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总和,或如梁漱溟先生所说,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它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而言,文化就是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更多的是在狭义文化的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

以把握不同文化形态的特征。如根据文化的不同功能,可以分为礼仪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等;根据文化的不同形态,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还可分为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美国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等;也可从文化的历史演变,将其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等。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探究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生成与演进的环境。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北深入亚洲内陆,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中国传统观念上的“天下”是由四海之内的诸夏和“四夷”共同构成。《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具有多民族内向凝聚力,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格局。《诗经·小雅·北山》中就写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史稿·陶彝传》中:“普天率土,欢欣鼓舞。”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历代王朝总是以大国自居,并不重视在海洋的发展,在清朝时更是实施闭关自守的政策,从而形成了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中国古代社会东部为农业区,西北部主要是游牧区,也由此使中国传统文化中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并存又相互补充。东部的农耕经济又占优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宏观上主要强调“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从而也形成了辉煌的农业文明。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儒学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儒家何以被称为“儒”?据《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就是说“儒”是旧时对学者、读书人的称呼。《后汉书·杜林传》也曾说道:“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儒家创始人为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思想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所谓的“礼”只是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另一重要内容即是“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天命观,把天视为主宰一切的权威,并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终极依据,“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现出一些理性精神,主张天人可以互相感通,强调在人事活动中去体认天命,强调人事有为。“不怨人,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上也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其中有些糟粕,如知识来源,他肯定有些人“生而知之”。真正精华的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他还主张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还有就是其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他在称赞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子思,名伋,是孔子的孙子,他继承和发挥孔子的中庸之道,提出以“诚”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孟子,名轲,子思的学生,提出了“性善”和“仁政”说。仁政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朴素的民本主义观点。还有就是他的关于人的浩然之气即“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名况字卿,他提出的是“性恶论”,人为人性本恶。主张隆礼重法。到了汉代的董仲舒,他有以儒家为中心,吸取黄老之学以及阴阳、名、法各家。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还根据他的神学的人性论,建立起“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他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他所提出的这个思想文化专制方针,确立了儒家在我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朱熹,字元晦,南宋徽州人。他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理学系统。首先是“理本气末”的理本体论。“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其次,是“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即格物致知,要知道抽象的理必要通过具体的物。他在知行关系上主张力行致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还有学而知新的创新理论,“新是故中之事,故是旧时底,温起来以尊德性,然后就里面讨得新意,乃为道问学。”朱熹特别强调“天理人欲之辨”,认为人性有两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仁义礼智的天命之性,这是天理,即孟子所谓性善;另一方面,人又具有饮食男女的气质之性,这是人欲,即荀子所谓性恶。二者是对立冲突的,主张“革欲复理”。

概括而言,儒家思想体系充分体现在《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中,总的说起来就是,究天人之际,明修身之道,述治国方略,求天下为公,最终实现天人和谐的境界,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宇宙,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落实到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人和谐。

道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中国哲学抽象思辨的奇葩,逍遥洒脱人生的精神资源。道家特别是《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外化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老子》五千言,上呈古代文化,下启白代之学,中国历史上各家学派,无不从其汲取学术思想养分。例如,它的天地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理学;它的无为观,应用于西汉政治,成为历代之;它的玄德观,经孔子发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它的用兵之道,经过孙、吴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它的柔雌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成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甚至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家,也无不从中受益。

什么是道家?所谓道家,最初见于汉代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司马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知变,因变,应变”可谓道家之特长。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关于老子的姓氏与生活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老聃即是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关于“道”,《老子》二十五章中有简明的概括:“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道”的本位论,“道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是按自己的样子为法则的。老子还有其朴素的辨证思想。关于对立统一方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量变质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否定之否定方面,“曲则全,枉则直、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感”。以“静观”、“玄鉴”为特征的直觉认识论。还有其特有的政治哲学,包括无为而治,所谓“小国寡民”,“不得已”而用兵。“无为而治”就是统治者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听其自然,这样,统治才能稳固。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开始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佛教是一种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佛教以人生为苦,因而它就把追求人生的解脱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便提出了一套去恶从善的理论学说和伦理道德准则,形成了有关宗教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尤其是它的众生平等、出离家庭和超越当前社会秩序的观念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引发了不断的摩擦斗争。佛教由于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制约和决定,也受到儒家传统观念的抵制和左右,从而沿着适应中国文化特点的轨迹演变和发展,形成了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佛教的一套心性修养途径也为唐以来儒家学者所吸取,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佛教从出世的角度论述了孝的极端重要性,从人生解脱角度阐发了禁欲主义思想,还从认识论和人性论相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知、智慧是人心之体、人的本性以及一整套的修行方法。佛教以大慈大悲、利己利他作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这种道德训条和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相通,和我国的国家本位与民本思想的文化传统相近,因而在历史上影响颇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