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 实验的思考与体会(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3:19:23 页码:9
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 实验的思考与体会(八篇)
2023-01-01 03:19:2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一

(1)了解培养基的配置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有关准备工作。

(2)掌握高压灭菌方法及原理

(1)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从营养角度分析:

营养:碳源、氮源、能源、生长素、水分和无机盐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和一定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不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2)湿热灭菌原理-高压蒸汽灭菌

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

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实验材料与方法

配制培养基所需器材

实验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

实验器材:500ml三角烧瓶、蓝盖瓶、5ml刻度吸管、培养基、天平、砝码、

称量纸、药勺、500ml、100ml量筒、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平皿、剪刀等。

培养基等集中放讲台前高压桶内,送到洗刷室统一高压灭菌条件及注意事项

高压灭菌条件:121.3℃,15min。含糖培养基113℃,15min。

倒平板电炉加热灭菌好的培养基打开平皿包装倒平板(10块)注意事项: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a.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b.瓶口要过火焰。

c.左手掀开平皿小口。

d.倾注满皿底再多一点,约10ml(7cm直径平皿)。

e.推放一边要轻缓,不能晃起琼脂挂壁,易在培养过程中污染杂菌。

f.完全凝固再翻转平板放塑料筐内,4℃备用。

(1)如何证明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把灭菌后的培养基按灭菌锅内的不同位置,每处抽取数管(瓶),标上记号,置25℃~30℃培养一周左右进行检查。如果培养基没有什么变化,说明灭菌效果良好;如果某一位置的培养基出现了杂菌菌落,可能是摆放的太紧,导致蒸汽不畅,或锅的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所致,应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改进;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菌种瓶都出现杂菌,说明灭菌温度或灭菌时间不够,应提高压力或延长灭菌时间。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经过几次检验都证明能彻底灭菌后,以后按同样条件灭菌的则不必进行检查。

(2)为什么说消毒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知识?由于病原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不同途径和媒介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或造成疾病流行。因此,杀灭或清除存在于体外传播媒介上的病原生物,对于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其感染具有重要意义。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煮沸、火烧、日晒等方法杀灭或去除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实际上,除了在临床医疗实践中需要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或感染外,在微生物学实验室、食物保存、饮水净化、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等过程中都需要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一项基本操作技术。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接种工具与接种方法,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接种铲、接种钩、吸管、滴管、棉签等。常用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接种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无菌操作的原则: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有器皿均须严格消毒,培养基应事先做无菌试验,

接种工具使用前后须经火焰烧灼灭菌,棉塞不能乱放,始终夹在手指中。在培养四大类微生物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多数细菌为专性需氧菌与兼性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多数食品腐败菌和工业用菌种,以及人和动物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并且在近中性(ph6.5~7.5)条件下生长良好。多数放线菌为好氧菌,少数为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多数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ph7.5~8.5)。

(1)实验材料:实验设备:温箱。

实验器材:毛霉、曲霉、青霉、根霉、啤酒酵母、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酵母菌、细黄链霉菌、pda平板、高盐察氏平板、高氏合成i号平板、塑料筐、20%甘油水溶液、镊子、接种铲、无菌盖玻片、无菌滤纸、无菌载玻片、石棉网、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铁丝筐等。

(2)实验方法:平板接种:毛霉→pda平板(点植法)

啤酒酵母→pda平板(五区分离划线法)青霉、曲霉→pda平板(连续划线法)

1、取灭菌后小室平皿。

2、取无菌pda琼脂薄层平板,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切割成0.5~1.0cm2的琼脂块,并将其移至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制作过程注意无菌。

3、用接种环取少量霉菌的`孢子接种于培养基四周,用无菌镊子

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并(转载于:l灭菌的20%甘油(用于保持湿度),盖上皿盖,标记,置28~30℃培养3~5d

1.取粮食样品20g,放入无菌烧杯,加无菌水洗涤,

反复10次,弃去水后,将粮粒倒于平皿内备用2.镊子取粮食种入pda琼脂内,每皿可接种5-10粒。

放线菌的接种:取细黄链霉菌划线法接种,在接种的划线处,无

菌操作斜插入盖玻片数张。

1.空气环境无菌(应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

2.在酒精灯火焰处,倾斜打开瓶口。

3.接种环使用前,直接在酒精灯上烧灼灭菌,把环和金属丝烧红即可。

4.接种环使用后,先在火焰周围把环上标本烤干,再烧灼灭菌,以免标本汽化,爆烈四溅,污染环境。5.金属杆快速通过火焰2-3次,杀灭表面微生物

1、粮食中产毒真菌的种类及产生毒素?

青霉、毛霉、曲霉、根霉、酵母、白念、细黄链霉菌(放线菌)青霉素、丝生毛霉素、黄曲霉素、根霉素、白念菌素。细黄链菌素

2、常用霉菌培养基有哪些?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豆芽汁葡萄糖(或蔗糖)琼脂培养基察氏培养基

3、霉菌的接种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

(1)连续划线法(青霉、曲霉)

青霉与曲霉为局限性生长的霉菌。应采用连续划线接种法接种。(2)点植法(根霉、毛霉)

根霉与毛霉生长区域比较大,应采用点植法。(3)小室载玻片培养法(青霉、毛霉、根霉、曲霉)

实验三霉菌的制片与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μm),常是细

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此染液做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四处飞散,棉兰具有一定的染色作用,染液的蓝色能增大反差。

(一)菌种:在马铃薯琼脂平板上培养3—4天的青霉(penicilliumsp.)、曲霉(aspergillussp.)、毛霉(mucorsp.)、根霉;

(二)器材及用具: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一)直接制片观察

于洁净载玻片上,用镊子取霉菌菌落的边缘处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

片。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二)小室培养观察

将载玻片直接放低倍镜下观察,再换高倍镜观察。

观察原则:

毛霉:用低倍镜观察孢子囊梗、囊轴等。用高倍镜观察孢子囊孢子的形

状、大小。

根霉:菌丝、孢子同毛霉,注意观察有无假根。

曲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着生位置,辨认分生孢

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子。

青霉:在高倍镜下观察菌丝有无隔膜,分生孢子梗、副枝、小梗和分生

孢子的形状等。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

青霉和曲霉的形态有哪些异同?

青霉常分布在霉腐变质的水果、蔬菜、粮食和皮革等物体上,菌体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结构的每一个分枝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进行孢子生殖。

曲霉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和土壤中,曲霉直立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色或黑色。

从皮肤取材查真菌如何检查?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二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名称: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摆的特征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三

今天的科学课上课铃刚响完,老师就大步的走进来,高兴地对我们说,同学们跟我来,大家紧跟着老师,每个人都紧锁着眉头,个个头上都冒着问号,到底要去哪里呢?

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们来到了一间类似实验室的地方,老师打断了我们的议论,满面春风的书,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三d实验室,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恐龙吧,说完他拿出一个遥控器选择了恐龙生活,我们兴奋极了,迫不及待的等待着。

只见白色的圆弧实验室隐射出了一阵黄色的光,我们赶紧捂住眼睛带我们睁开眼睛时我们都睁大了眼睛,嘴巴可以装下一个苹果,这里有蔚蓝的天空,平坦的.原野上充满了野草,高大的树木,我们站在用石头堆砌的小路上,看着一切是多么的矮小,天上传来了鸟叫声哦,那不是恐龙吗?

正当我们好奇的参观这些景物时,却听见了咚咚咚的声音,那声音缓慢而又巨大,地面都在颤抖,这时一条长长的脖子伸了过来,足足有10层楼那么高,不少人吓得尖叫起来,我也被吓得心里怦怦直跳,老师赶紧安慰我们,不要怕这是恐龙是吃草的,我仔细的看了看他,他靠近了我们却为伤害我们恐龙,悠闲的凑近一棵大树,慢慢的吃着树叶,真是非常的惊险。

我们正感慨恐龙的巨大时被恐龙挡住了阳光又照射了下来,怎么了?我定金一看恐龙缓缓的倒下了,不好,老师大叫一声带我们躲进了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是霸王龙来了,它黑红相间的身子很庞大,我们比它矮了三倍,它健壮的腿是紧绷着的,短小的肩膀上长着白色的利爪,巴隆隆张着血盆大口,黄色透亮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们,周围的小恐龙全被吓跑了,只留下了我们在草丛里不敢动。

他慢慢靠近,我们长大了嘴巴发出丝丝的响声,我们抱在一起怕是信命不保了,然后一声轰的就响,远处的火山爆发了喷涌出火红的岩浆,超过一切的枯枝树叶,大家纷纷讨论。

砰的一声,我们吃惊了,那些眼前的东西全都没了,白色的实验室又回来了,大家欢呼雀跃,这就是我们的3d实验室,大家对恐龙和他们的灭亡有所了解了吧。

在这个实验室中真的很奇妙,不仅让我们身临其境得到了乐趣,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当然研发出更多的顶尖设备。

中国的未来还是掌握在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手中,加油吧,更多顶尖的科技等我们去探索。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四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a6140车床的总体布局以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2、了解ca6140车床的传动路线,理解传动过程中的变速原理。

3、了解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主要箱体不见的内部结构,理解其中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4、了解ca6140车床上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杆等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ca6140车床、三爪卡盘、卡盘扳手、刀架扳手、尾座扳手、内六角扳手、活动扳手、卷尺。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通过现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ca6140车床的解剖、观察和分析,提高对机床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点认识和了解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ca6140普通车床的布局

ca6140是一种中等精度的卧式车床,适合加工各种回转表面的轴类、筒类和盘类零件,也可以加工各种常用的公制螺纹、英制螺纹、模数螺纹和径节螺纹。ca6140 车床的加工精度适中,加工范围宽,通用性强,是一种最常用的机械加工设备。ca6140车床的结构布局参见教材,学生可以通过与实物对照,来熟悉ca6140车床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及布局。

2、ca6140普通车床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车床进行实际测量或演示,了解车床的下述技术性能指标。

(1)床身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

(2)刀架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

(3)最大工件长度

(4)最大车削长度

(5)主轴内孔直径

(6)主轴正转与反转的级数及范围

(7)纵向与横向进给量的级数及范围

(8)车削螺纹的种类及范围

3、ca6140普通车床的主轴箱

主轴箱是车床中最重要的一个箱体部件,工作时工件的旋转运动和车刀的自动纵、横进给运动都要通过主轴箱传递。了解车床的工作原理,首先应从了解主轴箱的工作原理开始。对主轴箱的认识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了解。

1) 卸荷式带轮

2) 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

3) 变速操纵机构

4) 主轴运动的传动路线

5) 主轴箱内的润滑

6140普通车床的进给箱

进给箱是调节自动进给速度和改变进给方向的专门部件。主轴转速确定之后,在选择与主轴转速相适配的自动进给速度和进给方向时,可通过调整进给箱的操纵机构来实现。对进给箱的认识,应着重了解进给箱传动路线和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进给箱里有三套操纵机构,它们分别是:基本组的操纵机构、增倍组的操纵机构、螺纹种类变换操纵机构及丝杠、光杠传动转换的操纵机构。

5、ca6140普通车床的溜板箱

溜板箱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杆或丝杠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进给运动,并带动溜板和刀架实现纵向或横向快速移动,用于非加工状态下快速调整车刀位置。

溜板箱内有纵向或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换向机构、丝杠开合螺母机构、过载保护机构等。

对溜板箱的认识应重点观察和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丝杠开合螺母机构。

(2)纵向、横向机动进给操纵机构。

(3)快速移动操纵机构。

(4)互锁机构。

(5)安全离合器。

6140普通车床的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

ca6140普通车床的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是暴露在车床外边的部件可以直接观察到。在观察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的结构时可以适当拆卸上面的零件,以便更清楚地了解其工作原理。

四、实验任务

1、观察ca6140车床整体结构,熟悉其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了解ca6140车床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实现原理。

3、观察主轴箱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齿形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4、对照结构图辨别主轴箱内每根传动轴的轴号,观察它们的传动顺序。

5、观察变速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滑动齿轮的作用和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6、分别观察主轴高速正转、低速正转和反转时的传动路线,记录传动时经过的轴、齿轮,并分别计算传动比。

7、观察进给箱内部结构,了解进给箱的传动路线及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8、观察溜板箱内部结构,了解光杠、丝杠的运动传递原理,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的工作原理,以及刀架快速移动机构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步骤

1、观察ca6140车床整体布局,熟悉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各部件的功能。

2、用卷尺测量ca6140车床的结构尺寸,了解其尺寸性能指标。开机演示,了解其运动性能指标。

3、打开主轴箱上盖,观察箱体内的双向片式摩擦离合器、齿形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 分析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4、认真观察主轴箱内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的传动顺序,记录传动链的有关数据。

5、打开进给箱前盖,观察箱体内传动轴和传动齿轮的传动顺序,观察操纵机构的原理。

6、观察溜板箱内部结构,了解纵向进给和横向进给的工作原理,分析刀架快速移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溜板箱与纵向溜板的连接形式。

7、观察卡盘、刀架、尾座、挂轮架、丝杠和光杠的结构。

8、将车床按原状重新装好。

9、计算已记录的主轴箱中传动链的传动比。

10、填写实验报告。

六、注意事项

1、拆开车床时,如果车床带电应先切断总电源,并挂“严禁送电”的警示标志。

2、拆、装车床的零件时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安全,以免身体受伤。

3、对车床的零件应轻拿轻放,以免零件受损。

4、不要让任何物品掉进车床的箱体内。

七、思考题

1、变换车床主轴的正、反转向时,靠哪些零件或部件来实现

2、主轴箱里参与调整主轴转速的滑移齿轮有多少个靠它们可改变多少种正转转速多少种反转转速

3、说明主轴箱中使用的斜齿轮在传递运动时的优点。

4、从主轴箱到进给箱的运动是由哪些零件传递的?

5、说明光杠与丝杠在使用上的区别。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五

【实验准备】

1、提纯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的粗盐,必须经过的主要操作依次是。以上各步骤操作中均需用到玻璃棒,他们的作用依次是,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做到“一贴”“二低”

【实验目的】

1、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实验仪器和药品】

粗盐,水,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 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小结】

1、怎样组装过滤器

首先,将选好的滤纸对折两次,第二次对折要与第一次对折的折缝不完全重合.当这样的滤纸放入漏斗中,其尖角与漏斗壁间有一定的间隙,但其上部却能完好贴在漏斗壁上.对折时,不要把滤纸顶角的折缝压得过扁,以免削弱尖端的强度,便在湿润后,滤纸的上部能紧密地贴在漏斗壁上.

其次,将叠好的滤纸放入合适的漏斗中,用洗瓶的水湿润滤纸。

2、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滤纸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嘴要靠在玻璃棒中下部,

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处;漏斗的颈部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3、过滤后,滤液仍旧浑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六

《金工实习(二)》实验报告

学习中心:江苏南通通州奥鹏

层 次: 专升本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 级: 20xx年秋 季

学 号:

学生姓名:

1.车床安装工件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只要满足加工要求,应尽量减少工件悬伸长度;

2、工件要装正夹牢;

3、夹紧工件后随手取下三爪扳手,以免开车后飞出伤人;

4、安装大工件时,卡盘下面要垫木板,以免工件落下,砸坏床身导轨。

2.请简述车床在车削中试切的意义。

答:刻度盘和丝杠的螺距均有一定误差,往往不能满足精车尺寸精度的要求,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常采用试切的方法来保证尺寸精度。

3.请简述三面刃铣刀及立铣刀的特点及使用场合。

答:三面刃铣刀:在其圆周和两个端面上均有刀齿。三面刃铣刀除圆周有主切削刃外,两侧面也有副切削刃,从而改善了切削条件,可用于加工凹槽和阶台面由于三面刃铣刀的结构特点。它可以在工件上同时铣削。 立铣刀:一般由3~4个刀齿组成,圆柱面上的切削刃是主切削刃,端面上分布着副切削刃,工作时不能沿铣刀轴线方向作进给运动。它主要用于加工凹槽,台阶面以及利用靠模加工成形面。

4.请简述刨床刨削t型槽的步骤。

答:1、首先按照在铸铁平板的端面和上平面已经画好的加工线找正和装夹平板。

2、用切槽刀刨出直角槽。如果t型槽较小(槽宽小于100mm),顶部直角槽精度要求不高,可在一次走刀中切出,使其宽度等于t形槽槽口的宽度。如果t形槽较小和槽口精度要求较高或t形槽较大时,必须粗刨和精刨两次刨出直角槽。

3、刨侧面左右凹槽。加工前,用铸铁直角尺或铸铁方尺检查弯头切刀切削刃与铸铁平板顶面是否垂直(允许倾斜一个小度角ε,一般取ε=25'~30',以抵抗切削抗力使刨刀刀杆产生的弯曲弹性变形),若不垂直,则应重新调整刀具到保证垂直为止。然后用弯头切刀分别刨削左右侧面的凹槽。

4、倒角。用两个主偏角均为45°的尖头刨刀倒角。

5.请简述砂轮和砂轮的组成。

答:用磨料和结合剂树脂等制成的中央有通孔的圆形固结磨具。砂轮是磨具中用 量最大、使用面最广的一种,使用时高速旋转,可对金属或非金属工件的外圆、内圆、平面和各种型面等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开槽和切断等。 砂轮由 基体,磨料层,过渡层组成。

6.请简述磨削加工范围。

答: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岗花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

7.请简述微机数控线切割机床加工工件的操作流程。

答:1、按润滑卡片规定加油,做到合理润滑,防止研磨事故发生。

2、各项操作关开位置必须正确,搬动必须灵活。4 o/ a3 t. g& w9 c; f

3、电器开关的门必须关闭,防护罩必须齐全,安装正确。

4、工件必须安装牢固,导线连接要牢固,工作前检查冷却液是否有,能否正常喷射。

5、“走丝”电机最好在刚换向后关断,不要随意关闭总开关,否则可能使贮丝筒在惯性作用下越出限位开关,拉断钢丝。

6、清除废丝必须关断总电源,否则撞块碰上行程开关可以启动走丝电机,容易发生事故,废丝应揉成小团。放在箱内,不要随地乱扔。

7、数控线切割机床高频电源开启前,必须先开走丝电机,否则丝碰到工件即会绕断丝,也不可双手同时接触工件和床身,以免高频电源麻电。

8、在使用手柄转动贮丝筒后,应立即取下手柄,以免疏忽,开启走丝电机时,手柄飞出伤人。

9、在换数控线切割机床冷却液时,拆下油泵电机后,不能随意乱放,应使电机头高于水轮,以免水流入电机头。

8.什么是加工中心?

答:数控铣床是在普通铣床上集成了数字控制系统,可以在程序代码的控制下较精确地进行铣削加工的机床。

9.什么是研磨?研磨的特点和用途有哪些?

答:研磨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通过研具与工件在一定压力下的 相对运动对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

特点和用途: 研磨可用于 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状有平面,内、外圆柱面和圆锥面,凸、凹球面,螺纹,齿面及其他型面。加工精度可达it5~01,表面粗糙度可达ra0.63~0.01微米。

10.请比较模数是2,齿数分别为26和34的齿轮齿形。

答:齿轮模数一定,齿数越多,分度圆直径就越大,基圆直径也越大(两个齿轮压力角也应该相同,一般是20°);基圆直径越小,渐开线越弯曲(曲率大);基圆直径越大,渐开线越平直(曲率小);标准齿轮(变位系数是0),齿厚是 πm/2 。所以,26齿的齿轮齿形比34齿的齿轮齿形凸出、齿顶较尖。

11. 学习心得

经过对金工实习的学习,了解了自己在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所学的内容要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把自己的学习到的内容运用到实践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面对着现在社会,没有一项自己拿得出的技能,是要被社会淘汰的,只有自己去学习才能提高,在提高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七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 (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 (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推荐实验探究题复习心得体会实用八

: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结果与讨论: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