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5:56:16 页码:10
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 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怎么写(四篇)
2023-01-01 05:56:1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一

二、培训地点:洪门口医院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范围人数:全员

四、培训记录及总结:

什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手足口病饮食注意:

1、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2、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手足口病的护理:

1、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

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感染。

手足口病注意事项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孩子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托幼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是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就能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教室、电脑房;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歌舞厅、影院、录像厅;

3、勤洗手,并用流动的水彻底洗干净;

4、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治感冒;

5、合理膳食、增加营养;

6、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7、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8、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及时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间把手应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9、及时接种针对传染病疫苗,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建立完整的免疫屏障。

最新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二

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8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邹崇炎带队,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序玖,副主任委员毛精华,委员曾巍与部分卫生监督专家组成视察组,对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这次视察的重点是市直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情况。视察组实地察看了市疾控中心监测大楼的运行情况,现场抽查了市一医、市二医、市三医、市传染病医院、市中心医院有关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报告、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医疗废物处理等法定工作的落实情况,视察组还听取了市卫生局关于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情况的汇报,并针对视察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加强了对传染病疫情的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传染病防治规划,建立和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防治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市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从1989年的556.31/10万下降至2005年的253.89/10万,16年间下降了54.36%。其中,脊髓灰质炎十余年保持无发病状态,流脑、乙脑、疟疾、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等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几年来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加强宣传与培训。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特点,并结合“世界卫生日”、“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结核病防治宣传日”、“计划免疫宣传日”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传染病法律知识和防治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护意识。卫生部门还先后举办了14期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安排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医疗机构分管领导、医务人员、公共场所负责人参加培训,使卫生系统领导、医务人员以及社会有关人士进一步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逐步规范了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救治的相关行为。

2.建立疫情网络直报。目前全市在158个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点136个,培养了一支疫情网络管理直报员队伍,实行网络直报率86%。

3.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监管力度。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了对重大传染病的监管力度。如在艾滋病防治方面,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市境内共发现艾滋病感染者75例,卫生部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大力开展艾滋病主动监测。两年来共监测32640人,发现艾滋病感染者40余例。二是大力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全市建立了33家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全市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工作人员达146人,初筛实验室27家。两年来接受咨询4000余人,检测3809人。三是大力开展娱乐场所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中心城区娱乐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张贴或摆放率达到95%;
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场所安全套推广覆盖率达到96%。全市共监测娱乐场所服务人员3440人。

4.依法建设市传染病医院。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科学规范非典型肺炎防治措施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地市一级建立符合法定标准的传染病医院。经省发改委批准,我市在胸科医院的基础上利用国债项目改扩建为市传染病医院。该项目于2004年11月8日经过招投标后正式开工。目前,传染病医院门诊大楼、医技楼、住院楼、污水处理主体工程、医院广场皆已完工,今年已开始正式投入使用。该院充分利用这次难得的机遇,加强了人才培养,为传染病院的业务工作做好准备。他们先后与北京、广州、武汉等地联系,选派年轻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2003年进行“非典”防治培训14次,培训人数达507人次。2004年选派两套班子(肝病、性病)共12人赴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进修,参加登革热、疟疾、艾滋病和其它传染病防治培训7次,受训达443人次。2005年参加肝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防治和禽流感防治等培训5次,受训达154人次。该院还全面启动荆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截止2005年底共投入419.5万元。全市共发现和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2923例,其中**肺结核病人11688例,涂阴肺结核病人1235例,治愈率达95%以上。

5.市直医疗机构认真落实法定工作职责。目前,我市实行了100%无偿献血,未发生一例因血液问题导致的血液安全事件。市直各医疗机构都设立了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预防保健科及感染性疾病科。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三医院将传染病防治的各项制度、操作规范编印成册,发到每位医务人员手中。市一医院采取得力措施将门诊号与门诊登记结合,解决了门诊日志登记不全的问题。市三医院建成了规范的感染性疾病门诊和预防接种门诊。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严格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对医疗废物储存点进行改造,杜绝了医疗废物流失。结核病防治工作归口管理逐步规范,市直大多数医疗机构都能按要求接诊、登记、转诊肺结核病人,市一医院和市中心医院转诊率分别为100%、90%。

6.认真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市卫生局多次组织对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对医疗机构涉及传染病防治的组织领导、宣传培训、疫情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接诊与救治、医疗废物处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数十家违法违规的单位依法进行了查处。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我市传染病疫情形势仍然不容乐观,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呈上升状态;
暴发疫情时有发生,2004年、2005年各发生24起,2006年上半年发生15起,大多数发生在疾病预防条件不好的学校和交通不便的偏僻乡村。

2.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尚需加强,疫情报告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一些医疗机构不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措施不得力,特别是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问题更突出,迟报、漏报的现象还经常发生。

3.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我市至今未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机构和场地,不少医院没有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法定要求分类收集、运输、贮存医疗废物,有的是交给指定单位集中处理,有的是自行焚烧,有的是把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随意性很大。

4.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求。一是市传染病医院的配套经费没有落实。2004年我市利用国债资金改扩建市传染病医院,国债资金1085万元在2003年底全部到位,需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305万元到目前尚未到位。二是执法经费偏低。市卫生监督局承担传染病防治执法任务,现有104人,财政拨款116万元/年,人均财政拨款1.115万元/年。执法经费还有较大的缺口。三是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不足。防治传染病的物质储备所需的经费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一些重大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以及一类疫苗免费预防接种经费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进一步创新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关键部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普法宣传,加大对传染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所承担的法定职责与义务,建立和完善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机制。

2.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预防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院内感染等方面的法定职责。

3.逐步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工作。要制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医院污水、污物等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的工作力度,减少医疗废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4.市财政部门要依法保障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传染病防治法》第60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第63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以备调用。”一是市传染病医院的配套建设资金要尽快到位,二是今后要适当增加卫生执法部门的预算经费,三是要为相关的单位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物质储备,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

5.加强传染病防治的监管力度。市卫生部门要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监督管理的重点,合理调配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市传染病医院的公共职能,逐步实施传染病归口治疗、归口管理。要定期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抽查,尤其要加大对采供血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及公共场所的检查力度,查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新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怎样预防春季的常见传染病。”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春天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但也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阶段。我们只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就可以远离疾病,享受快乐的春天。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下面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疾病的一些基本常识: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早上到教室,把教室南北两边的窗户打开,空气对流,让教室里的空气保持新鲜。

2、平时要多喝水,可起到除燥,保护黏膜的功能,促进病毒的排除。

3、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全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有助于增强体魄。也可以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4、培养生活好习惯、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用冷水洗脸可增强鼻黏膜对空气的适应能力,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5、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身体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还有就是要增强体育锻炼,强健的身体就是抗病的基础。

6、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易发的季节,要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

同学们,身体是知识的载体,只有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才能应付各种困难和挑战。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认真的学习。

最新传染疾病培训心得体会报告四

春冬季是麻疹、流脑 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大多数冬季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师幼健康,幼儿园教学秩序正常开展,结合上级有关的文件要求和我园的实际情况,现将我园有关传染病等相关的防控工作总结如下:

我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检查工作,完善防控预案,并通过加强幼儿的晨午检,体温测查,落实消毒隔高措施、增强师生防护等途径,采取个人预防、幼儿园预防、家庭预防等相结合的办法。沉着、科学有效地防范和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等疫情,确保师幼健康,保证幼儿园教学秩序正常开展。全员参与,全面实施防控

首先,在园门口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观察幼儿有无明显症状。值日领导、值班人员、门卫等工作人员每天在园门口对来园的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对体温超过37.5%的幼儿进行询问观察登记,并及时报告幼儿园园内疫情负责人。 其次,抓好入园幼儿的晨检工作。幼儿一入园,班级两位老师就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若发现有幼儿出现相同症状时,园里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根据病情及时上报。

班级老师每天要对缺席幼儿及早查明原因。如因患传染病请假,则要上报,两位老师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坚持信息报告制度实行日报

告和零报告制度,每天上午10:00前,下午16:00前。教师向园内疫情负责人报告班级情况,园内疫情负责人再向上级领导部门报送(疫情信息报告单)。

坚持登记询问制度,园内门卫对来园人员均进行登记询问工作,严格检测体温,严防病源体传。

四、坚持做好宣全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班会、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要求班级开展卫生方面的主题活动,让孩子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掌握简单的卫生生活常识。

五、抓好卫生,有效防范

1、班级内每天定时开窗户适度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入室内,

资料共享平台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https://)。早晨来园后,先用有效浓度消毒液擦玩具柜及室内家具、门把锁等处。然后用清水擦试一遍,防止幼儿病从口入。

2、消毒工作是疾病预防工作的关键,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消毒措施,对孩子的生活、活动空间采用开窗通风和每日紫外线灯消毒,每天用消毒水拖地,幼儿的餐具、餐桌、毛巾、水杯等生活用具每天按要求消毒。定时把幼儿被褥清洗消毒。严把食物的采购、储存、加工、烹调制作关,不购买三无食品和变质的食品,做到生熟分开、每餐有留样。

3、加强日常工作保育,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在膳食方面要加强

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

六、培训人员,积极应对

加强幼儿园卫生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卫生防控知识和卫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总之,我园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积极争取家长的最大支持配合,认真做好防范甲型流感及其它传染病的相关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