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6:10:37 页码:13
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四篇)
2023-01-01 06:10:37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合并同类项”这一知识点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为它是本章重点“整式加减”的基础。这样一个抽象的“老”知识,如何设计成适合学生参与、讨论,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要求的课堂呢?我是这样设计和思考的:

一、认识“同类项”

我首先设计了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桌面上非常凌乱的课桌,问学生如何整理。学生很容易答出:将文具放入文具盒里,书整理成一摞,本放在一起,分别摆放整齐。我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意识到“归类”的重要作用,即它不仅使生活有条理,更可以在数学运算中达到化简的目的。

第二步,我又让他们运用归类的思想进行速算竞赛:

求代数式 和 的值。

有了第一步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一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把代数式中的 、 、 ,及 和 、 和 先结合化简再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会质疑:我们以前没有学过这样做,这样做可以吗?都什么时候可以这样做呢?

于是,我安排了一个分组讨论活动,论题是:这样做可以吗?根据是什么?哪些项可以这样结合在一起?学生充分讨论,自由发表见解,互相协作,最后得出“可以结合在一起的每一项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这样的项叫同类项);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合并同类项)是根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第三步,为了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同类项速配,另一个是“找朋友”。

二、学会“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正当学生沉浸在游戏中的欢乐和喜悦时,我又提出了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合并同类项。玩兴正浓的学生显然觉得这个问题很突兀,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5x+3x等于多少?学生齐声答出8x。我又问,怎么做的?学生答:5x+3x=(5+3)x=8x(根据乘法分配律),学生又接连做了几组这样的题后,我再让学生总结法则。学生中无人回答,于是我又引导学生从单项式的构成考虑,学生想到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两部分构成,马上就豁然开朗,总结出“系数相加,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及指数不变”的法则。

可见,教师只要设计好教学环节,使学生感兴趣,能主动观察、猜想、推理,顺着教师的引导,自主探究,发现总结出要学会的内容,这样教师则真正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而学生也就由观众变成了演员。

在课后的自我评价中的“你学到了什么”一栏中,学生除了填写知识点外,还填写了诸如“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人智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如垃圾分类处理,办公室格式化等”,这些是我事先都没想到的。

但是,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速算环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简便途径,这样势必会浪费时间,所以必须做好铺垫,时间上也要控制好。另外,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成为发言的中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仍只是听众。如何处理好这些

问题,使教学更加完善,是有待于我们今后在实施新课程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

2022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第85页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的第9、10、12题。

【课程标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学生有以前认识角、用量角器量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的基础,学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很多孩子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另外,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

1、结合具体图形能描述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和计算能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同时发展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

1、利用孩子已有经验,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以及学生的直观观察,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含义。达成目标1。

2、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游戏的形式学生通过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通过计算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达成目标2。

3、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通折一折、拼一拼和摆一摆的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并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达成目标3。

4、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通过“做一做”和习题第9、10、12题达成目标4和目标3。

【】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过程】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两个三角板上各个角的度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及内角和

(播放课件)在图形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大声叫着:“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但是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

师:动画片看完了,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媒体展示:三条线段在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闪烁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内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板书: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

(二)、引导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在课件展示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对话中,你赞同谁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生:我是想三角板上三个角的度数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是180度,90度、60度、3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

(三)、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1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这一个行不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那该怎样去验证呢?请你们想个办法吧!

师:分类验证是科学验证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我们就用分类验证的方法来验证一下,看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

2.操作验证

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拿出课前制作的各种各样的三角形,先找到三个内角,在每个内角标上序号1、2、3。然后请任意用一个三角形,想办法验证我们的猜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启用老师提供的“智慧锦囊”或者寻求同学的帮助。

智慧锦囊:

(1)要知道三个内角的和,只要知道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就可以了,你觉得哪个工具可以测出角的度数?试一试。

(2)180°的角是个特殊的角,它是个什么角?你能想办法将这三个内角转化成这样的角吗?

3.汇报交流

师:谁来汇报你的验证结果?

(1)测算法

师小结:用量的方法验证既然有误差、不准,结论就难以让人信服,那有没有办法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猜测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2)剪拼法

(3)折拼法

师小结:用拼和折的方法都能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一个平角,从而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你们真会动脑筋!

(4)推算法

①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因为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所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课件演示过程)

师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证明了是180°,现在我们只要能证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

②一个锐角三角形,从顶点往下画一条垂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度数和就是360°,减去两个直角的和180°,就是要证明的三角形内角和,肯定是180°。

4.总结提炼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量拼折推”的方法分类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现在可以下结论了吗?

(板书: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师:那在“三角形的争吵中”谁是对的?

(四)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问题

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

2、书本85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

三、目标达成检测方案:

1、求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2、埃及金字塔建于4500年前的埃及古王朝时期,它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外形像中文“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大小、高矮各异,外表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人们量得这个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4度。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我们是怎样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

师:是啊,今天咱们不但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更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方法。咱们从猜想出发,经过验证(用量、拼、折、推等)得到了结论并利用结论解决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其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数学家的探究历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做最棒的自己

2022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 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 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022数学教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整数》。

【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方式:

个别访谈(从50人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

内容:

1.你知道整数乘法的意义吗?

2.同分母分数相加怎样计算?

3.分数乘整数谁会算?例如:5/24x8=

分析访谈结果:

学生对第1小题答对的有10人。第2小题答对的有8人,答错的有2人。第3小题答对的有1人,答错的有9人。通过访谈结果我发现对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只有少数学生表述不准确,因此在上课前我要布置学生回去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此外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相加并不陌生,他们大多都能够正确说出计算方法,但问到分数乘整数谁会算时学生的解释难度很大,大多学生表述不准确。因此在教学时如何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计算方法进行迁移,成为本课教学的关键。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的目标是: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呈现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到第3页的例1和例2。

1.看例1的情景图和计算过程,思考: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2.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怎样做比较简便?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自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2.自做检测题(做一做):(课本第2页“做一做”的第1和2题,)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认真巡视(不宜辅导学生),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更正黑板上的题)

提示:更正时用黄色粉笔,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评议第一题。

1.看题,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生说,师板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举手。

评议第二题(第2小题)

1.认为对的请举手,为什么?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强调:能约分的要提前约分。约分时,约得的数要跟原数上、下对齐。

2.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有错的更正。

六、当堂训练。

1.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一第1题。

3.(作业)练习一2、3题。

七、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它意义是什么呢?该怎样计算呢?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端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