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1:35:52 页码:9
2023年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6篇)
2023-11-20 21:35:5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心得体会是一种对个人成长和经验的总结,以下范文或许能够为你提供一些灵感和触动。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近年来,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平安班组建设开始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平安班组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明确目标,加强培训,落实责任,开展宣传和考核,以及持续改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对这几个步骤进行逐一分析,以期为其他班组建设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首先,明确目标是建设平安班组的首要任务。在制定目标时,我们要具体明确,不仅包括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还要以实现生产安全稳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安全培训和管理活动。每个员工都应对班组安全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参与。

其次,加强培训是实现平安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不断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针对每个工种和岗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利用内部资源进行内训,也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进行外训。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培训积极性。

落实责任是平安班组建设的核心要求之一。各级管理人员要身先士卒,亲自参与和指导安全工作。他们的典型先进作用对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增强班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每个班组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只有责任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推动平安班组建设。

开展宣传和考核是加强平安班组建设不可或缺的手段。宣传是为了向员工普及安全知识和宣传企业的安全文化,让他们时刻保持警觉,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考核是为了检验班组安全工作的效果和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和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改进。在宣传和考核中,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如张贴标语、制作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同时,班组要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最后,持续改进是平安班组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平安班组建设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实际情况和人员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与此同时,要加强与同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只有持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平安班组的安全水平和管理效能。

综上所述,平安班组建设要明确目标,加强培训,落实责任,开展宣传和考核,以及持续改进。这些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平安班组建设,才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我的体会和总结能为其他班组建设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促进平安班组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作为一个城市建设者,我们始终将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建设安全平安城市为己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下是我们的心得体会。

首先,建设安全平安城市需要全民参与。只有全社会共同发挥力量,才能够打造一个安全平稳的城市。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警示广大市民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此外,各行各业也要尽己所能,通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为城市平安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建设安全平安城市需要科学规划。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将城市规划与安全平稳相结合,通过风险评估和规划设计等手段,避免各类安全隐患,并提高城市的安全屏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城市安全建设工程,包括灾害防治和安全保障等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最后,建设安全平安城市需要不断创新。随着时代变迁,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为了应对新情况,我们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安全产品,提高城市的安全感。例如,在城市犯罪治理方面,我们通过高科技手段,如智能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治理效率,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延伸了各种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和体系,提高了应急处理的效率。

综上所述,建设安全平安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这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只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才能打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平稳的城市。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而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安全管理更是至关重要。在我所在的班组中,我们注重平安班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我想对我们班组的平安班组建设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在平安班组建设中,我们注重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开展各类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我们还定期组织班组会议,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事项中。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班组员工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家也都积极参与和支持各项安全工作。

其次,在平安班组建设中,我们注重了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和权限,规定了各类安全操作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做到“三重责任”:责任到位、责任过程、责任到人。通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再次,在平安班组建设中,我们注重了班组文化的塑造。我们通过举办安全文化活动和安全大讲堂,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我们还制作并张贴了各类安全警示标语和宣传横幅,提醒员工随时保持警惕。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多种方式宣传和表彰安全先进个人和先进班组,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通过班组文化的塑造,我们增强了人们对安全工作的认同感,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此外,在平安班组建设中,我们注重了安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我们积极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及时整改和控制。我们组织了消防演练和逃生演练,提高了员工的自救和互救能力。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汇报和解决各类安全问题。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我们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平安班组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我们班组的实践中,我们注重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班组文化的塑造和安全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要注意,平安班组的建设工作不仅是一次性的,更应该是持续的、深入的。只有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预防为主,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团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个城市纷纷加大力度进行规划建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作为城市规划工作者,我从事了多年的城市规划工作,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总结与思考。

首先,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因此,我们在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了解并体现人民群众对城市建设的期望。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到社区,与居民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只有当城市规划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契合,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要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尤其是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城市的绿地与湿地,加大环保力度,提高城市的生态素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城市规划需要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应该是综合性的,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还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规划建设中,我们要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并且要注重提高城市的整体生产力和竞争力。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城市的社会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

第四,城市规划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涉及到很多利益关系,往往容易引发纠纷和冲突。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完善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和约束,确保规划建设工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最后,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创新。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能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效益性。只有不断推进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只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与环境建设相结合,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注重创新,才能够使城市规划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城市规划建设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完善。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环境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资源。然而,由于人口过剩、资源紧张等问题,城市环境建设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总结和分享我在城市环境建设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城市规划与资源优化利用(250字)。

城市环境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交通、环保、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规划中合理划定住宅、商业、工业和绿地的分布,以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另外,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城市魅力。

第三段: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250字)。

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注重生态保护。首先,我们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破坏。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湖泊和湿地等措施,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和空气质量,并提供丰富的生态体验。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推广绿色建筑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第四段:环境治理与市民参与(300字)。

城市环境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污水和垃圾的排放,推动环境治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同时,企业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市民则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产生、绿化环境等小事做出贡献。此外,政府和社区还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使之成为环保的参与者。

第五段:创新科技与国际合作(200字)。

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创新科技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降低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另外,城市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的城市环境建设经验,吸收先进的环保科技,推动城市环境建设水平的提升。

总结:

城市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资源利用,注重生态保护,加强环境治理,创新科技和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打造一个美丽、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城市环境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在参与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第二段:加大绿化力度的重要性。

首先,加大绿化力度是城市环境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植树造林、修剪整理绿化带等措施,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吸引大量的氧气、净化空气,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此外,绿化带还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增强人们的精神愉悦感,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

第三段:加强垃圾治理的重要性。

其次,加强垃圾治理也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城市垃圾的处理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若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建立高效的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分类收集、垃圾处理厂的建设等,对于保持城市清洁整洁至关重要。同时,还应加强对居民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四段:加强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此外,加强交通规划也是城市环境建设必须要重视的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交通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痛点。城市需要合理的公共交通规划,包括地铁、公交、自行车等,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需建设合理的停车设施,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提倡绿色出行,保护城市环境。

第五段:加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环境建设需要每个居民的参与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养成环保的习惯,才能真正建设一个绿色、清洁的城市。因此,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鼓励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为城市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结尾:

总之,城市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绿化力度、加强垃圾治理、加强交通规划以及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创建出一个宜居、宜人的城市环境。每个人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城市环境建设之中,共同努力,为我们美丽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建设工作者,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城市建设维护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注重规划与管理。

一座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市民的利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规划与管理的细节,比如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等方面。只有做到规划和管理,才能确保城市的良好秩序和市民的满意。在我参与的项目中,我们注重细节,从规划的初步策划到项目的实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科学规划、严格管理。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也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段:加强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城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保护环境,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增加绿化面积、治理污染、提高垃圾分类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也提高了市民的环境意识。我们要坚持加强环境保护的理念,积极推动城市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重视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

在城市建设维护过程中,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积极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和决策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通过座谈会、公开听证会等形式,与市民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加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在我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与市民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和改进项目方案,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支持。

第五段:培育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

城市不仅是一个建筑群,更是一个有着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的空间。在城市建设维护中,我们要注重培育和传承城市的文化,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通过举办各种文艺展览、文化活动等,弘扬城市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此外,我们还要加强社会福利建设,关心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让每一个市民都感受到城市对他们的关怀,才能够建设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

结论:

城市建设维护工作需要我们注重规划与管理、加强环境保护、重视社会参与和民众意见、培育城市文化和人文关怀。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建设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总结和提高,为建设美丽的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和学生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安宁和学校声誉,并有利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学校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创设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结合我校工作实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与深入开展实现中国梦活动相结合,坚持服务师生,强化校园治安和安全责任,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坚持珍爱生命,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坚持综合治理,配合职能部门,维护学校及周边环境秩序。通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大力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治安和安全工作的责任体系、防控体系、教育体系。

二、组织领导。

组长:胡东(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陈再琼(党委副书记)、陈治国(副校长)、魏东(副校长)、刘伟(校长助理、政教处主任)。

组员:胡光辉、孙伟、王朝红、田大奎、汤映政、余恒、廖先虎、尹建国、胡长辉、叶波、张林玲和全体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总方针,以全面构筑校园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通过“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校园内外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事件、违法犯罪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道德法制宣传教育,使师生员工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等为主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得以提高;营造一个秩序井然、格调高雅、内容丰富健康的育人环境。

四、工作重点。

1、明确安全职责,健全安全工作制度。

规范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范围,明确重点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加强学校“平安校园”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安全、教育、综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学校安全、教育、综治工作责任制,各科室、班级、重点部位都要与学校签定责任书,加强各班安全、教育、综治工作考核,严格实行奖惩措施,切实执行年终评先时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在学校已有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应急处置预案,覆盖自然灾害、火灾、打架斗殴、食品卫生、盗窃等各个方面。

2、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大校内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重点要落实“六查”:一查安全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情况;二查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设置和畅通情况;三查学校教学、生活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四查学校向学生提供的食品、饮用水、教学用具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五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或社会实践安全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六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情况。

3、加强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在宿舍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不定期的对学生宿舍违规用电、管制刀具、宿舍设施等方面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定期对校园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维护、更换过期或失效的消防器材;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加强对实验室、机房等重点部位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严格易燃易爆品的管理。加强食堂的管理,严把食品采购关、订货关、贮存制售关、餐具消毒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关,做好食品留样工作,严防投毒事件的发生,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对学校内食堂的监督,做到无“三无”产品,无过期变质食品。

4、不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防范设施。

完善调整补充校园监控系统布点,充分发挥监控系统效能,确保学校人身财产安全。

不断加大消防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及时更换、补充各类手提式灭火器,做到学校重点部位、各个楼层、每间实习室都按规定配灭火器。

5、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以未成年人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全面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项举措;要拓展法制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以图片展、vcd片、多媒体、法制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实现法制教育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积极倡导“学生带法回家”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互为推动、互为补充,力争取得最佳实效;要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发现和纠正师生的违法行为,并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探索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大对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完善学校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学生权益。

6、加强思想建设,促进师生心灵健康。

一是要加强师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开展诚信教育、公德教育、加强师生道德修养;。

二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是要对师生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的能力,同时,要在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守法。我们认为,只有从教育入手,安全才有基础,平安才有保障。

7、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配合辖地公安机关、综治办、城管等职能部门对单位周边环境、小摊点进行整顿,严厉打击影响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侵害师生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盗窃、敲诈、抢劫师生财物、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违纪活动,切实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优化育人环境。

8、组织学校与各处室、各年级、各班班主任、各科任老师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组织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2.2017年学校平安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今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根据部里统一安排,我与市直和县区70名同志前往深圳经理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专题培训。学习期间,参观了深圳渔民村、深圳京基100大厦、城市规划馆,瞻仰了邓小平铜像,深深感受到了深圳作为改革“试验场”所展现出来的拓荒精神。也被这座市场的年轻美丽深深吸引。结合学习和城市参观的感受,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接受了新的观念。深圳有其独特的城市性格,比如“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多样、包容、开放”等等,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种观念,一是创新观,二是胆识观,三是务实观。创新对整个深圳来说是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现实,深圳这个地方允许失败,但绝对不允许不创新,我觉得与深圳比,内地最大的差距就是干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创新、不敢超前、因循守旧,怕担责任,把主要精力都消耗在了一些务虚的事情上面,整体想着如何协调关系,很多工作流于形式,不敢动真格。给我们讲授《规划管理者如何甄别方案的优劣》的吴文媛教授有一句话我很认同,“面对速度,我们只有学习;面对变化,我们只有改变;面对危机,我们只有创新”,以往的设计成果都应当开放共享,不存在对员工制定严苛的保密制度,在她看来,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固步自封,眼光总是停留在过去,必然会被社会淘汰,只有不停的创新进步,才能生存发展。除了创新的观念,还有深圳的胆识观和务实观,也就是敢想敢做,我们参观的深圳“渔民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通过股份制运作,有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把一栋栋最难治理的城中村“握手楼”变成了现代化的“花园式”小区,其中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岳阳城市管理建设者思考和借鉴。

二是对深圳这座城市有了清晰的认识。深圳是一座流动的城市,走在深圳的街头,人流密度明显超过岳阳。深圳人口有1280万,其中有户籍的人口将近300万,从深圳人匆忙的脚步可以看出,深圳是一个工作生活压力巨大的城市,每个人都显得非常忙碌,生活上也就一切从简,这一点从一日三餐可以看出来,在深圳工作的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严谨”,自我要求严,怕丢饭碗。同时,又不甘于现状,为了更好的发展,经常跳槽摔饭碗。每个到深圳来闯荡的人都怀揣着梦想,无论出人头地还是发财致富,每个人都设定了奋斗目标,这也导致内心紧迫感和焦虑感,因此频繁跳槽就成为深圳打工者迅速接近目标的捷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敢于转变的职业风尚和敢于尝试的拓荒精神,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深圳的高速发展。相比较而言,内地生活节奏较慢、传统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工作生活讲求安逸,容易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仅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国际上一般要一百年才能完成的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创造”的转变,从加工工业型城市快速跨越成为高科技产业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率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资介合理定位紧密结合的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从而汇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自主创新洪流。同时,在产业政策上将高新技术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进行大力扶持,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建市时间不长,但却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很早就提出了“文化立市”的。

口号。

深圳文化气息很浓特别是读书的气氛很浓走在深圳街头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书城、书店其中人流如织或站或坐全神贯注深圳繁华的背后是无数深圳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努力学习、钻研的辛勤和汗水顽强浓厚的学习精神造就了深圳的城市文化底蕴也是深圳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是从深圳的昨天看到了岳阳的明天。岳阳的发展应当借鉴深圳的经验。首先要高起点规划。城市的开发建设要有战略眼光、要合理有序地开发资源,要秉着科学的精神,从专业的视角对城市进行规划论证,要重视城市居民体验,以群众的切实需求为规划的着力点,破除外来干扰,杜绝城市规划中的暗箱操作。其次要保持速度和效益的协调。在大力引进外来资金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效益,要从资源、人口、环境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中,寻求一个平衡点,特别要防止为了吸引资金,不加选择、不经论证;盲目上马产能过剩的项目、而忽视环境承载力,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再次要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大力吸引各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根本上创新现有人才制度,引进真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着力培养人才。既要走出去学,更要请进来来教,请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学者来为岳阳的发展建言献策。既要培养专业型干部,更要为基层培养一大批综合型的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为他们量身制定系统完备的培训计划,树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11月19日至28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这次就城市综合发展、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与美学、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化与工业化、中心城镇风貌规划、城市开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城市发展经营与投融资、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城市的自我更新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了解,到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杨浦区的五角场、黄浦区的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浦东新区的陆家嘴、世纪公园、徐汇区的徐家汇、宝山区的吴淞口等商业中心以及上海书城、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淞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进行了参观游览。学习结业时评选为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奖励。这次研修班的集中学习,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我国长三角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感受到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胆识,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增加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教学安排周到细致,课程设置前瞻系统,导师授课深入精心,共14节课先后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共融投资管理公司、上海联创建筑设计公司、同济设计集团的15位专家学者讲课,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更新了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10天的学习,是一个打开门的过程,我将把这次学习培训的所思、所想、所获用于工作中,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追踪与研究。

一、资源及前景分析。

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必须把这个区域的基本情况摸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找准自己的座标,同时把工作思路与整体的历史背景、整体历史机遇结合起来,通过抢抓历史性机遇来发展旅游产业。是贵州清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端地,是古国之都,是xx部之源,在xx地区乃至在黔、渝、川三省市交界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具备开发红色历史、生态休闲、康体运动、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广阔前景。应该说,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区位条件。地处贵州省北部边缘,与重庆市江津区、xx区和四川省古蔺县、合江县,以及本省的xx市、xx市、xx县相邻,处于中国白酒和三省市文化旅游经济“金三角”核心地区。仁赤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江习古和正习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四条省道线横贯全境,规划中的赤水经至铁路、遵义至仁怀经至铁路、航道直通长江,机场既将通航,旅游交通方便快捷。20xx年以来,抓住周边“火炉”气候优势,针对重庆、等一级客源市场,逐步形成“红绿共舞”文化旅游格局。规划设立了以白酒产业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市级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县级xx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现代特色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原生态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发展乡村旅馆490家,床位10216个,宾馆酒店275家,床位5025个,创建等级乡村旅馆74家。创建三星级、新建五星级、四星级宾馆各1家。启动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品开发,完善购物功能,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习酒、岩蜂糖、方竹笋、野生天麻等生态特色商品进入旅游超市,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市场需求。

(二)资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国xx部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和浓郁的民俗文化。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景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正在建设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xx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煤电气纺一体化园区以及正在争取的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有国xx部历史人文景观,公元220xx年蜀汉章武时期的摩崖石刻,八百年树龄的中国杉王,贵州清早期工业文明遗址博物馆,贵州第一石窟望仙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川盐入黔的老码头、秦币、汉砖、古陶、宋代酒窖、古盐号、船帮旧址、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等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全国红色革命遗址158处,各类在全国全省唯一的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10个。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53%,年平均气温13.6度,年平均降雨量1112.5毫米,是休闲避暑度假之地,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周边有近10个国家级景区,境内有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长嵌沟、清溪沟、漏仓沟、铜灌口等8个生态景区景点。分布在红色地貌、丹霞奇观的三岔河、长嵌沟、清溪沟、铜灌口、漏仓沟等地,全县丹霞地貌达565平方公里,70%以上的面积海拔高于900米,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政策红利。文化旅游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乌蒙山区扶贫攻坚县。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世界银行六期贷款旅游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县和正在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县、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明县。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实现了第一个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文化旅游总体规和部份景区景点和产业园区规划。据统计,20xx年以来,游客接待量连续七年翻番,20xx年1-11月,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5亿元,游客接待量1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亿元。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4亿元,文化产业占gdp增加值的2.09%。从20xx起,拟设立20xx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出台扶持发展旅游产业办法,重点抓好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

综合分析,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内涵和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发展信心,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分析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推动县文化旅游产业长足发展。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文化旅游强县"战略目标,文化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断清晰,投入不断加大。在克服起点低、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进一步完善了文化旅游规划编制,确定了“一镇两线三河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为重点的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xx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丹霞谷、国家森林公园飞鸽子、四渡赤水战役纪念地、天鹅池、菁山五大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提升改造全面展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产品逐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已迈出有序发展的坚实步伐。但我县目前在文化旅游开发、产业发展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快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一)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尽管较为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利用层次较浅,总体规模小、档次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这些旅游资源中,属于优质资源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国xx部历史文化资源,因其开发时间晚、程度低,品种单一,参观时间短,旅行社难以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推出,不能有效留住游客,参与市场竞争。必需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融入市场竞争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足。我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立了“xx县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规划储备了千亿元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土城红色文化城为重点,开发建设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从20xx年起至今,已完成项目投资一亿多元,修建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单体项目,按照5a级景区标准,投资10多亿元的景区改扩建工程将于明年底完工,有望实现我县第一个成熟5a景区的突破。但与周边江津、古蔺、合江、仁怀、赤水、等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投入明显不足,景区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配套设施规模偏小。目前我县有三星级宾馆1家、准三、四星级宾馆2家、在建四、五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加工企业1家,旅游商品专卖店1家,旅游公路5条,在建景区5个,以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初具雏形。但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信息、旅游监管设施仍然不够完善,没有大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通道还不发达,核心景区没有星级宾馆,农家乐经营户数量有限,游客接待能力较弱,旅游商品生产规模较小,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市化程度不高,民营资本进入受阻,文化旅游企业少,产品缺乏竞争力。

(四)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不够。是贵州清早期工业文化的发端地和国xx部之城、红军四渡赤水主战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人们提到红色文化旅游往往想到的不是,而是赤水、遵义等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市场宣传推介,社会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意见。

面临新一轮改革开放形势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查找问题探寻对策,审时度势谋发展,是我们所必须要思考回答的。

(一)政府引导下好“三步棋”。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根据xx县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构建红色生态xx部文化旅游为核心,历史文化和乡村文化旅游为重点,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高标准打造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区、xx部生态文化及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清溪沟、桃源洞风景旅游度假区、菁山森林公园城市旅游区、杨家园电站风景旅游区,高速公路文化旅游景观带。二是制定准入制度。制定适合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准入制度,建立智慧文化旅游平台。在景区建设上,积极探索景区景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适度分离的新办法,制定招商引资、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和政府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依法依规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在旅游线路推荐上,加大本地旅行社扶植力度,出台奖励办法,提高购票返还比例,加快我县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步伐。在乡村旅游开发上,结合《xx县关于推进乡村旅舍实施方案》,鼓励农民家庭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对税收、投融资、政府服务、培训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进入乡村旅游市场,确保“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全面实施。三是整合优质资源。从效益化着手,遵从优化原则、生态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优势项目,及早对项目进行整合、重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优质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

(二)文化旅游部门唱好“三台戏”。

一是唱好招商选资戏。根据准入制度和发展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团参加招商选资推介会和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主动对外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源,邀请客商来考察、洽谈。以重庆城市圈和川南、文化旅游生态圈为契机,发挥结点区位优势,突出抓好红色文化旅游、绿色文化旅游、国文化旅游等一批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唱好旅游项目包装推介戏。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注重项目包装质量,聘请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对项目分别进行整体性、全方位、个性化包装,便于投资者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项目情况。建立项目推介机制,依据国内国际旅游资本流通趋势、企业投资意向,结合我县旅游资源特点,采取邮寄、驻点报送、网络推介、节会推介、电话推介、企业推介等方式做好旅游项目推介工作。建好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申报旅游项目,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实一批,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挤进国家、省级部门计划笼子。

三是唱好农家乐乡村旅游戏。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名镇(村)创建活动,着重打造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四条省道沿线国xx部风韵红色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带;以乡村文化旅游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一批极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精品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河、赤水河、河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观带;以高粱、烟叶、油菜示范基地为载体,围绕生态农业资源,建好油菜花观景台、桃花源、梨花苑等旅游项目,开发花海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大力实施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推进乡村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

(三)文化旅游产业亮好“三张牌”。

一是红文化牌。以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区开发为重点,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长征四渡赤水、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资源,打造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一城、青杠坡战斗遗址、九龙屯等人文景观,借助中国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轰动效应,加快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使之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红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生态休闲度假园林城市牌。牢固树立打造旅游就是打造城市,经营城市就是经营旅游的理念,以县城区和xx部生态区“一河两城八区”为依托,以创建旅游城市为动力,以xx部生态文化旅游为亮点,打造森林公园、水上游乐园、河景观带、xx部水乡、国文化城、爱国主义和警示教育基地、中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一县主题公园及高档住宅区。将县城作为景区大本营,大手笔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景交融优势,将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力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智慧游客集散中心。

三是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和乡村文化旅游牌。以申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开展两项群众教育活动、修建三大水利工程、四大交通工程、五大园区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依托十大风景旅游区,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抓好省市县农业产业园区等景观建设,打造水上休闲娱乐、工程建筑览胜、田园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带。突出风韵建筑风格,规划建设美丽新农村,大力发展沿线特色农家乐饭店。规划发展建设万亩瓜果园、千口垂钓池、百个星级农家、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条文化旅游通道。

(四)文化旅游投资驾好“三辆车”。

一是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抢抓国发2号文件、西部开发、乌蒙片区集中扶贫攻坚和xx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机遇,进一步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编制文化旅游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和上报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进入国家、省文化旅游项目库。同时,引导开发商争取文化旅游国债、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扶贫资金等文化旅游相关的政策性资金,为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引进民营资本。强化政府引导,放宽准入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全民招商。以优良环境、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面向全国大企业、大财团、大老板招商选资,加快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激活社会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人民群众是主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激活和引导本地社会资本开发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事体验、生态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产业新亮点。

(五)文化旅游开发使好“三股力”。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执行力。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重政策的连贯性和延续性。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实行项目专班负责、全县整体推进、部门协调配合、定期调度结账的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切实强化执行力,提升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效果,强力推进景区景点园区建设。

二是借助外力,引进开发商。狠下功夫,认真研究,编制精品项目,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节庆等形式向外宣传、推介,打造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文化旅游资源广为人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来投资建设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

三是上下齐心,形成合力。理清思路,更新观念,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使文化强县、旅游富民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努力形成“大抓旅游,抓大文化”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自觉宣传文化旅游,争当形象大使,使全县上下形成共抓文化旅游“一盘棋”,各行各业都投入到文化旅游发展建设中来。

一个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和投资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高低。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审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以更加活跃的开放勇气,更加灵活的改革决心,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彰显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成立统筹管理和执行能力强的xx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设立规模适度和有引领作用的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发展基金,到20xx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的支柱性产业和可持续增长产业。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把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好又快,使它真正成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拉动力,真正成为富县、富民的重要板块,真正成为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川黔渝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2

页,当前第。

2

1

2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城市建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更关乎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在长期的城市建设和维护的实践中,我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城市建设维护的几个重要方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城市建设中必须强调规划与协调。在城市建设之初,规划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只有通过合理规划,才能达到城市布局合理、交通顺畅、环境舒适的目标。同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城市建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各个领域的规划与协调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城市的建设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推行绿色建筑,提倡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城市建设要不断创新与开放。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生活的新需求。同时,城市建设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和资源,助力城市的快速发展。

第四,城市建设需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城市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应该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社会公平,确保城市各区域的发展机会均衡,不让城乡差异过大。同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建设也应注重提升民生福祉,改善基层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最后,城市建设要加强监管与整治。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规范行为和问题,因此,加强监管和整治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要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违规用地行为,维护城市建设的公平法治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维护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只有从规划与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创新与开放、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监管与整治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推动城市建设真正发展壮大,使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作为城市建设者,我们应时刻牢记这些心得和体会,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为城市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11月19日至28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这次就城市综合发展、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与美学、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化与工业化、中心城镇风貌规划、城市开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城市发展经营与投融资、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城市的自我更新和党的xx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了解,到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杨浦区的五角场、黄浦区的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浦东新区的陆家嘴、世纪公园、徐汇区的徐家汇、宝山区的吴淞口等商业中心以及上海书城、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淞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进行了参观游览。学习结业时评选为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奖励。这次研修班的集中学习,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我国长三角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感受到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胆识,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增加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教学安排周到细致,课程设置前瞻系统,导师授课深入精心,共14节课先后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共融投资管理公司、上海联创建筑设计公司、同济设计集团的15位专家学者讲课,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更新了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10天的学习,是一个打开门的过程,我将把这次学习培训的所思、所想、所获用于工作中,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追踪与研究。

一、资源及前景分析。

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必须把这个区域的基本情况摸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找准自己的座标,同时把工作思路与整体的历史背景、整体历史机遇结合起来,通过抢抓历史性机遇来发展旅游产业。是贵州清早期工业文明的发端地,是古国之都,是xx部之源,在xx地区乃至在黔、渝、川三省市交界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具备开发红色历史、生态休闲、康体运动、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广阔前景。应该说,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一)区位条件。地处贵州省北部边缘,与重庆市江津区、xx区和四川省古蔺县、合江县,以及本省的xx市、xx市、xx县相邻,处于中国白酒和三省市文化旅游经济“金三角”核心地区。仁赤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江习古和正习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四条省道线横贯全境,规划中的赤水经至铁路、遵义至仁怀经至铁路、航道直通长江,机场既将通航,旅游交通方便快捷。20xx年以来,抓住周边“火炉”气候优势,针对重庆、等一级客源市场,逐步形成“红绿共舞”文化旅游格局。规划设立了以白酒产业为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市级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县级xx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以现代特色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原生态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发展乡村旅馆490家,床位10216个,宾馆酒店275家,床位5025个,创建等级乡村旅馆74家。创建三星级、新建五星级、四星级宾馆各1家。启动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品开发,完善购物功能,群众收入不断增加。习酒、岩蜂糖、方竹笋、野生天麻等生态特色商品进入旅游超市,为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市场需求。

(二)资源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国xx部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和浓郁的民俗文化。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4a级旅景区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正在建设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xx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煤电气纺一体化园区以及正在争取的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有国xx部历史人文景观,公元220xx年蜀汉章武时期的摩崖石刻,八百年树龄的中国杉王,贵州清早期工业文明遗址博物馆,贵州第一石窟望仙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川盐入黔的老码头、秦币、汉砖、古陶、宋代酒窖、古盐号、船帮旧址、四渡赤水战役旧址等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全国红色革命遗址158处,各类在全国全省唯一的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10个。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53%,年平均气温13.6度,年平均降雨量1112.5毫米,是休闲避暑度假之地,天然氧吧,避暑天堂。周边有近10个国家级景区,境内有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长嵌沟、清溪沟、漏仓沟、铜灌口等8个生态景区景点。分布在红色地貌、丹霞奇观的三岔河、长嵌沟、清溪沟、铜灌口、漏仓沟等地,全县丹霞地貌达565平方公里,70%以上的面积海拔高于900米,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和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政策红利。文化旅游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乌蒙山区扶贫攻坚县。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世界银行六期贷款旅游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县和正在创建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县、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文明县。进入新世纪以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致力于文化旅游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实现了第一个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完成了文化旅游总体规和部份景区景点和产业园区规划。据统计,20xx年以来,游客接待量连续七年翻番,20xx年1-11月,文化旅游产业投资25亿元,游客接待量1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亿元。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4亿元,文化产业占gdp增加值的2.09%。从20xx起,拟设立20xx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出台扶持发展旅游产业办法,重点抓好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红利正在释放。

综合分析,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内涵和历史机遇。必须增强发展信心,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分析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推动县文化旅游产业长足发展。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文化旅游强县"战略目标,文化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目标定位和发展思路不断清晰,投入不断加大。在克服起点低、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影响下,进一步完善了文化旅游规划编制,确定了“一镇两线三河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为重点的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xx部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丹霞谷、国家森林公园飞鸽子、四渡赤水战役纪念地、天鹅池、菁山五大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提升改造全面展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产品逐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已迈出有序发展的坚实步伐。但我县目前在文化旅游开发、产业发展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快突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一)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我县文化旅游资源尽管较为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利用层次较浅,总体规模小、档次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在这些旅游资源中,属于优质资源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国xx部历史文化资源,因其开发时间晚、程度低,品种单一,参观时间短,旅行社难以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推出,不能有效留住游客,参与市场竞争。必需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融入市场竞争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足。我县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立了“xx县文化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规划储备了千亿元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为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土城红色文化城为重点,开发建设的红色文化旅游区从20xx年起至今,已完成项目投资一亿多元,修建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单体项目,按照5a级景区标准,投资10多亿元的景区改扩建工程将于明年底完工,有望实现我县第一个成熟5a景区的突破。但与周边江津、古蔺、合江、仁怀、赤水、等兄弟县市区相比,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投入明显不足,景区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配套设施规模偏小。目前我县有三星级宾馆1家、准三、四星级宾馆2家、在建四、五星级宾馆3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加工企业1家,旅游商品专卖店1家,旅游公路5条,在建景区5个,以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初具雏形。但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旅游信息、旅游监管设施仍然不够完善,没有大型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通道还不发达,核心景区没有星级宾馆,农家乐经营户数量有限,游客接待能力较弱,旅游商品生产规模较小,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市化程度不高,民营资本进入受阻,文化旅游企业少,产品缺乏竞争力。

(四)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不够。是贵州清早期工业文化的发端地和国xx部之城、红军四渡赤水主战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人们提到红色文化旅游往往想到的不是,而是赤水、遵义等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市场宣传推介,社会认知度不高。

三、对策及建议意见。

面临新一轮改革开放形势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和劣势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查找问题探寻对策,审时度势谋发展,是我们所必须要思考回答的。

(一)政府引导下好“三步棋”。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根据xx县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统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构建红色生态xx部文化旅游为核心,历史文化和乡村文化旅游为重点,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高标准打造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区、xx部生态文化及中国丹霞谷、中国杉王、天鹅池、飞鸽子、清溪沟、桃源洞风景旅游度假区、菁山森林公园城市旅游区、杨家园电站风景旅游区,高速公路文化旅游景观带。二是制定准入制度。制定适合实际的文化旅游产业准入制度,建立智慧文化旅游平台。在景区建设上,积极探索景区景点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适度分离的新办法,制定招商引资、税收、投融资、土地使用和政府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依法依规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在旅游线路推荐上,加大本地旅行社扶植力度,出台奖励办法,提高购票返还比例,加快我县精品旅游线路推介步伐。在乡村旅游开发上,结合《xx县关于推进乡村旅舍实施方案》,鼓励农民家庭开展农家乐经营活动,对税收、投融资、政府服务、培训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进入乡村旅游市场,确保“文化旅游强县”战略全面实施。三是整合优质资源。从效益化着手,遵从优化原则、生态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等优势项目,及早对项目进行整合、重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优质旅游资源价值最大化。

(二)文化旅游部门唱好“三台戏”。

一是唱好招商选资戏。根据准入制度和发展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组团参加招商选资推介会和文化旅游节会活动,主动对外宣传和推介旅游资源,邀请客商来考察、洽谈。以重庆城市圈和川南、文化旅游生态圈为契机,发挥结点区位优势,突出抓好红色文化旅游、绿色文化旅游、国文化旅游等一批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唱好旅游项目包装推介戏。有效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注重项目包装质量,聘请专门机构、专业人员,对项目分别进行整体性、全方位、个性化包装,便于投资者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项目情况。建立项目推介机制,依据国内国际旅游资本流通趋势、企业投资意向,结合我县旅游资源特点,采取邮寄、驻点报送、网络推介、节会推介、电话推介、企业推介等方式做好旅游项目推介工作。建好项目储备库,积极向上申报旅游项目,做到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落实一批,争取更多的旅游项目挤进国家、省级部门计划笼子。

三是唱好农家乐乡村旅游戏。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名镇(村)创建活动,着重打造三条高速、三条国道、四条省道沿线国xx部风韵红色生态文化旅游景观带;以乡村文化旅游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发一批极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精品乡村旅游景点,着力打造河、赤水河、河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观带;以高粱、烟叶、油菜示范基地为载体,围绕生态农业资源,建好油菜花观景台、桃花源、梨花苑等旅游项目,开发花海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大力实施星级农家乐创建活动,推进乡村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

(三)文化旅游产业亮好“三张牌”。

一是红文化牌。以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区开发为重点,科学保护与开发利用长征四渡赤水、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资源,打造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一城、青杠坡战斗遗址、九龙屯等人文景观,借助中国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轰动效应,加快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使之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红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是生态休闲度假园林城市牌。牢固树立打造旅游就是打造城市,经营城市就是经营旅游的理念,以县城区和xx部生态区“一河两城八区”为依托,以创建旅游城市为动力,以xx部生态文化旅游为亮点,打造森林公园、水上游乐园、河景观带、xx部水乡、国文化城、爱国主义和警示教育基地、中国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一县主题公园及高档住宅区。将县城作为景区大本营,大手笔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景交融优势,将建设成为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力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智慧游客集散中心。

三是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和乡村文化旅游牌。以申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开展两项群众教育活动、修建三大水利工程、四大交通工程、五大园区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为契机,依托十大风景旅游区,积极做好现代农业生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抓好省市县农业产业园区等景观建设,打造水上休闲娱乐、工程建筑览胜、田园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带。突出风韵建筑风格,规划建设美丽新农村,大力发展沿线特色农家乐饭店。规划发展建设万亩瓜果园、千口垂钓池、百个星级农家、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条文化旅游通道。

(四)文化旅游投资驾好“三辆车”。

一是争取政府项目资金。抢抓国发2号文件、西部开发、乌蒙片区集中扶贫攻坚和xx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机遇,进一步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编制文化旅游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筛选和上报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取更多的文化旅游项目进入国家、省文化旅游项目库。同时,引导开发商争取文化旅游国债、文化旅游发展基金、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扶贫资金等文化旅游相关的政策性资金,为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引进民营资本。强化政府引导,放宽准入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全民招商。以优良环境、优惠政策和优质资源,面向全国大企业、大财团、大老板招商选资,加快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三是激活社会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人民群众是主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激活和引导本地社会资本开发农业观光、瓜果采摘、农事体验、生态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旅游产业新亮点。

(五)文化旅游开发使好“三股力”。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执行力。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注重政策的连贯性和延续性。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实行项目专班负责、全县整体推进、部门协调配合、定期调度结账的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切实强化执行力,提升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实效果,强力推进景区景点园区建设。

二是借助外力,引进开发商。狠下功夫,认真研究,编制精品项目,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节庆等形式向外宣传、推介,打造出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旅游项目,让文化旅游资源广为人知,吸引有实力的开发商来投资建设旅游景区和文化产业园区。

三是上下齐心,形成合力。理清思路,更新观念,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使文化强县、旅游富民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努力形成“大抓旅游,抓大文化”的浓厚氛围。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种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自觉宣传文化旅游,争当形象大使,使全县上下形成共抓文化旅游“一盘棋”,各行各业都投入到文化旅游发展建设中来。

一个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地方党委、政府和投资商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认识高低。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审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以更加活跃的开放勇气,更加灵活的改革决心,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彰显文化旅游产业内涵,成立统筹管理和执行能力强的xx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设立规模适度和有引领作用的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发展基金,到20xx年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的支柱性产业和可持续增长产业。全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把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又好又快,使它真正成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拉动力,真正成为富县、富民的重要板块,真正成为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川黔渝文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作为现代化社会的基础,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安全问题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从去年新冠病毒爆发到近期强降雨导致的城市洪涝灾害,安全问题就时刻在我们身边。如何建设一个安全平安的城市,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此,我分享一下自己在城市安全建设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城市管理者应当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感为导向。城市安全建设不能脱离百姓的实际需求,要贴近百姓生活、服务百姓。比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民生问题,比如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的布局,以方便百姓居住和出行;在治安管理方面,要加强社区渠道建设,加强居民自治,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提高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其次,城市管理者应当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市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是城市安全建设的重要保证。通过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可以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在发生危险事件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危害程度。比如,常见的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市民对于安全问题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此外,城市管理者还应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管理纳入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深入认识和贯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管理理念,加强科技手段在城市安全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安全综合管理能力。比如,在城市建设中加强视频监控、传感器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城市的智慧安防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安全建设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建设安全平安城市的过程中,要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感为导向,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综合管理能力,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今天,我们将对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第二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它对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至关重要。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实用美观的设计,不仅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能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因此,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和城市的未来发展。

第三段: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清新空气和净化水体,还能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在我们参与的城市环境建设中,我们发现,加大绿化力度、提升绿化质量是关键的一步。我们鼓励使用本土植物,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空间;同时,要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确保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的目标。

第四段:水体治理的重要性。

水体治理是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城市的水体污染已成为困扰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意识到,水体的净化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城市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水体污染。我们加强了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广了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城市水体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第五段: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城市是人民生活的地方,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鼓励居民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我们组织了社区志愿者活动,加强了社区的管理和服务。通过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广泛参与,我们成功推动了城市环境建设的进程。

总结:

城市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城市规划设计、绿化建设、水体治理等各个方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加大绿化力度,提高绿化质量是提升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水体治理是城市环境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社会参与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关键。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加强协同合作,才能建设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四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近年来在建设安全平安城市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不断完善的治安设施和力度更大的执法行动,以及广大居民对于社会公德的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在推进着我们城市的安全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建设安全平安城市的重要性。

首先,安全是城市居民首要关注的问题。在一个安全的城市里,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安全感,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各种日常活动都能够更加安心地进行。而一个不安全的城市,居民则会感到担心、忧虑和害怕,对城市的发展也会难以产生信心。因此,建设安全平安的城市,是城市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安全的建设需要社会的参与。优秀的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参与,一切都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完成。建设安全城市也一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居民需要提高法制意识,不仅仅是自己要守法,而且还需要有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同时,更应该重视监督举报的作用,形成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我们还需要提高警惕意识。无论是城市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可能带来隐患。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和人员,提高安全预防意识。比如,出门时要记得锁好门窗,防止入侵;在人群中要注意自身财务、物品等安全,防止遭受盗窃等罪行。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因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安全的环境。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并且争取参与到我们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携手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更加美好!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和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首先,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是建设的基石。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生活品质和人文环境的营造。同时,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最后,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首先,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是建设的基石。城市规划应该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等因素。只有科学规划,才能够有效地规划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学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长远规划,既要关注现在的问题,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只有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够避免城市出现资源浪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其次,城市建设需要注重生活品质和人文环境的营造。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台,更是一个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因此,建设城市应该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增强城市的人文环境。这包括改善住房条件、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等。只有在关注人居环境的同时,城市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因此,城市建设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幸福感。

同时,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城市是一个集结了各种人群和社会资源的地方,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问题。这包括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资源的平等分配等。只有在公平的城市环境中,人们才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机会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该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均衡提供,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最后,城市建设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因此,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能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科学规划、注重生活品质、关注社会公平和加强环境保护。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宜居的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希望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好的未来。

建设安全平安城市心得体会总结篇十六

根据县委安排,我有幸参加金寨县赴上海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近10天的培训,我聆听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精彩的授课,从城乡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城镇色彩、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讲座,到外出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奉贤区美好乡村建设,再到学员们就我县城乡规划建议、垃圾处理等问题的相互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对城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我乡的集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确实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对今后开展工作也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一、增长了见识,认识到了城乡规划的重要性。老师们结合案例的讲解及实地的考察让我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与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分不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合理的城市布局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环境生态发展的关键。严格实施规划,对于加快区域内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增加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长了才干,掌握到了城乡建设规划的基本内涵。规划是先导、是龙头、是建设的纲领。要想把乡域建设好,必须要学习规划、了解规划、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利用科学管理手段,强化规划的控制与引导功能,通过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的框架逐步拉开,城市的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的功能日渐完善,使社会经济呈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增长了动力,体会到了学习建设规划知识的紧迫性。老师们的高深理论和实际的操作技能,让我望尘莫及、佩服羡慕,随之而来的是努力学习的动力。特别是目前全县处于“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学习城乡建设规划方面的知识,多渠道收集材料和信息,学习其他地方经验,掌握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为乡域建设打好基础。

城乡规划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修路建房,它涉及到很多方面。是多维空间资源的合理配制。包括道路规划、节点选择、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社会经济等等。它是一个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教、文化、交通和社会保障等涉及乡镇工作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城乡社会综合开发程度的标志。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和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我乡状况,加上学习后的认真思考,我认为:在推进乡域建设上,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规划,以“三集中”为抓手,以农民为主体,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带动,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强富民产业,壮大新经济组织,创建好班子,塑造新风貌,为建设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好坚实的基础。结合果子园乡实际,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广泛传播。回乡之后,我会立即通过中心组学习,集体学习、乡村干部大会将这次在同济大学所学的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知识传播到全体乡村干部中,让乡村干部了解城市规划管理、道路交通规划、景观设计、美好乡村建设点的规划。达到所有乡村干部懂规划、会规划,知道城市管理,会城市管理,让“规划是最大的节约”在我乡集镇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中实现,坚决杜绝过去规划只挂在墙上、停留在口头上,随意调整。每位干部都是规划的实施者、监督者。严禁领导说了算,严禁拆了建、建了拆、我们要学习沭阳经验:“要建就建不拆的房子”。

二、科学定位。我们会在分析比较果子园乡区位、资源、人文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果子园乡东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乡域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旅游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从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坚持“一核两带,一轴多点”带全面的空间结构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拆并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培育特色村。注重挖掘各行政村产业支撑、经济和文化特质,确定全乡各村美好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积极打造生态村、文化村。

三、学以致用。我乡会积极完善各类规划,合理布局,加大舆论引导,严格管控,打造“多点开花、以点促片”的美好靓丽集镇。一严格土地管理。更坚决更严格地执行上级土地管理政策,加大对乱搭乱建、点地建户的查处力度。二加快集镇和中心村庄建设的步伐。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完善集镇与中心村公共服务设施,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庄集中。三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辐射作用。要掀起美好乡村建设热潮,打造精品靓点,带动全乡的普遍推进。四坚持环境卫生整治,加强管理,创建文明乡镇。发挥乡行政执法中队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确保街道整洁、卫生、舒适美观、宜居宜游,迅速提升文明乡镇的品位。

总之,面对果子园乡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学习,强化责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主动建设独具特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农民富裕、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