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自然灾害普查心得体会和感想 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总结(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22:30:39 页码:13
自然灾害普查心得体会和感想 自然灾害普查工作总结(二篇)
2023-01-01 22:30:3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自然灾害普查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学校办公室负责接受上级防灾指挥部的各项指令,制定校内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部署校园台风、暴雨、酷暑、寒冷、地震来临前的应急防御,做好紧急救灾和恢复校园正常教学的工作。

2、学校办公室负责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上级实行防灾的指示,传递防灾信息。

3、各学部德育处负责组织师生学习辨别台风、暴雨、地震等灾害预警信号,掌握灾害预防和自救知识。

4、总务处定时和不定时排查校园的课室、地下排水管道、供电线路、食堂消防安全设施、树木、墙报栏、玻璃门、窗户等安全方面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映,并监督及时整改。

5、各学部德育处制定实施抢险救灾方案,组织和训练,并指导校内师生模拟预防演练。

1、领导小组及职责以园长xxx为组长。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安全稳定。

(4)做好防自然灾害的宣传教育、组织防灾害的演习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

2、通讯联络及职责

(1)接到上级指令或天气监测预报信息、预警信号,需要停课,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有关老师、学生、家长,立即采取措施停课放假。

2)通讯小组随时与教育系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保持联系,在接到台风、暴雨信息时,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待命。

(3)及时汇报学校受灾、救灾及有关情况。

3、安全防护救护组及职责

(1)在发生灾害时,组织各方人员切断电源,检查和加固窗外的悬挂物,检查旗杆、墙报栏,防止高空悬挂物摔落伤人,要检查保管好各类电器。

(2)组织各班班主任负责关好课室门窗,各处室、年级组关好办公室门窗。信息中心的老师负责检查电脑室和多媒体室电源开关。

(3)突发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组织学生在安全地方躲避。

(4)若遇人员受伤,积极组织抢救。

4、善后处理及职责

(1)发生破坏性灾害时,立即做好抗灾自救工作,在上级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开展自救活动。

(2)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后卫生消毒,防止传染性疾病在校园滋生蔓延,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3)灾后要科学安排课时,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尽快恢复正常。

2022自然灾害普查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教学目的】

1、知识:

⑴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对待自然要转变理念:不要宣称什么要征服自然,应该是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⑵ 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⑶ 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论述观点。

2、能力:

⑴ 学习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⑵ 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⑶ 揣摩关键词语,体味深刻含义,培养语感。

3、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珍惜自然给人类的一切。培养科学的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想】

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重点】

1、把握作者的观点。掌握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把握关键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2、理解本文形象的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和讨论点拔法并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护环境是我们当今一个时髦的话题,也是一个严峻的话题,我们只要用肉眼仰视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稿,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珠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珞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此外,我们曾经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喊着要创造自然。大片大片地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大肆砍伐森林,无节制地掠夺自然资源。几百年才长成的树木,人类可以在短短十分钟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而成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绝迹。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的?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

我们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本文会给我们指点迷津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集体探究

1、泛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提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关键语句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十一段。

2、作者为什么提出这一观点。

明确:作者之所以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结果往往导致自然被破坏,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三、精读课文

边读边看课件: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思考: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说出读了本文的感受:互相交流

明确: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作者认为应从根本上纠正征服自然的理念,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四、合作研究,把握文章结构

1、学生大声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文章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交流,求同存异,小组组长代表小组发言。

3、全组共同讨论交流,教师指点。

五、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从智慧到生命,又进了一层,最后得出结论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六、作业设计

1、画出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

2、再读课文,说说宇宙有哪些让我们敬畏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学生互解互答,并存疑。

2、一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拔或解答。

二、研读赏析,体味科学文艺作品的文艺性

1、体会语句运用的修辞,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例:

⑴ 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⑵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⑶ 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⑷ 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理解:同⑶)

⑸ 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⑹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⑺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⑻ 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同⑺)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本文语言的形象性。

3、教师引申: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义的修辞手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难点探讨

1、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什么结论?

2、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的深邃、高超的智慧?

3、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见教学用书。

四、延伸扩展作业

1、积累词语,摘抄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写读后感。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人与宇宙之迷的手抄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