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 武警重温入党誓词(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2:32:41 页码:14
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 武警重温入党誓词(8篇)
2023-01-02 02:32:41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三将军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 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芦形, 宽16米, 长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抚今忆昔, 吸取血的教训, 亦名纪忠亭。高7.5米, 宽5.3米, 长4.2米, 面积22.26平方米, 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 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 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 楼上四面开窗, 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 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 视为“瑞石”, 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 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 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 得悉产于普陀山, 敕命建庆林观, 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峥嵘, 最为奇美, 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贺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境内,地处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也许正因为如此,黄姚近千年的原始风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

那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古老街道虽历经沧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却显得更为平整光滑,泛着青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酸梅等。黄姚豆豉在清朝被列为皇帝贡品,在民国时,远销东南亚。豆豉宴-是黄姚的一大特色菜系,游客到此如不品尝,实为遗憾。近年来,黄姚古镇的绮丽风光吸引了大批的国内外游客。香港无线电视台《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剧组专程到黄姚拍摄外景,现已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黄姚过去以商业著称,金德街就是一条商业街,沿街两侧的老房子绝大多数都是昔日的店铺。那些店铺而今虽已闲置不用,却仍保留着当时的痕迹,老旧的木头窗户上留着一个圆孔,是晚上关门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通道。

还有那一张张明清时期的香烟、药品广告,虽已残破斑驳,却仍然固守在-墙上-昭示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喧嚣。穿过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经过街巷相连处的拱门时,细瞧一下就会发现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连成一排的小洞,据说这是当年安放闸门、防御外敌用的。

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砖瓦结构,虽没有中原大户人家那种恢弘气魄,却十分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细看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均雕梁画栋,虽有了岁月的痕迹,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还摆放着几只用旧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还带着卧床时的温度。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饰用具,如今虽已不再需要,却仍珍藏在0的木箱里,带着遥远的记忆。老一辈人-乐于住在这些古旧的老屋里,即使新镇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为这些-怀旧的老人们,古镇才更显得宁静祥和,充满了生活气息。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南宁南湖:在广西南宁市东南。湖面积1900亩。上世纪50年代初在邕江古河床遗址筑堤蓄水而成。湖边修有凉亭、长廊。湖畔有竹林、果园、花圃,景色优美怡人。

广西南宁市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东南部,1972年正式辟为公园,总面积为191.9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

90.12公顷,水域面积为101.8公顷,是一座水体景观与亚热带园林风光相结合,便于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设有李明瑞韦拔群百色起义陈列馆、盆景园、兰花圃、花圃、儿童乐园、水上游乐城等游乐设施。南湖周围建设有南湖广场、名树博览园等景点,是广大游客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是重大节日举行游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景区概况南湖公园位于南宁市东南部,是一座以观赏园林植物为主的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和亚热带风光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位于南宁市琅(lǎng)东开发区,东至茅桥防洪大堤、琅东村和琅西村,南连滨湖路、双拥路,西接桃源路,北邻广西艺术学院、-村和小麻村,总面积为191.9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90.12公顷,水域面积为101.8公顷。公园的前身为南湖苗圃和南湖鱼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合并为南湖风景区,1973年7月定名为南湖公园。20xx年10月1日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量在500万人次以上。

游玩南湖,一是在湖中泛舟,或在湖岸垂钓;一是观赏富于亚热带特色的花卉草木。沿湖绿化区,有棕榈、蒲葵、假槟榔等热带树木;道路两旁,种有蝴蝶果、白千层、银桦等风景树,百花园培植有金花茶等上百种名贵花卉,还有佛肚竹、南洋衫、中国台湾相思等名贵竹木。

南湖公园地理位置优越,地城广阔,主要开展游览娱乐服务、园林花卉生产和水产养殖等项目。公园内设有李明瑞韦拔群百色起义陈列馆、槟园、盆景园、兰花圃、儿童乐园等园中园及游乐设施,南湖周围建设有南湖广场、名树博览园等景点。园内湖光水色,碧波荡漾,泛舟湖面漂玉带;陆地花木交融,四季飘香,绿草如茵,是广大游客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也是重大节日举行游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重要景点南湖

南湖是南宁市城区内最大的内湖。古时,它是茅桥江(邕溪水)旧河道,每 南湖

逢邕江水涨,洪水倒灌进来,使城南受淹。唐景云年间(720xx年~720xx年)邕州司马吕仁征集民工,在此兴建分流蓄洪工程,聚水成湖,以减轻洪水灾害。湖水浅干之处,又成了农田。新中国成立后,几经疏浚,并沿湖植树种花,逐渐建设成为风景区。

南湖水体为东西走向,分为上湖、中湖、下湖三个区域,总体呈带状水系特征,总体地域跨度较大,南湖驳岸线全长约7975米,其中北岸岸线长3560米,东岸长330米,南岸长3685米,西岸长400米。现建有跨湖长堤和七孔拱桥,以及长达8.17公里的环湖游道,还有宽约三四十米的环湖绿化带。人们既可以漫步观光,也可以乘舟游湖。

南湖公园由于水面宽阔,树木翠茂,位置靠近城市中心,游人比较集中,节日里的许多文艺活动常在这里举行。

李明瑞韦拔群百色起义陈列馆

1984年11月建成。陈列馆建筑仿照烈士当年活动地区东兰一带的壮族民居风格构成,朴实大方,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莫文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红军多次到该馆视察工作并题词。陈列馆展厅内陈列了李明瑞、韦拔群烈土以及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七军、红八军的文物52件、图 学生正在参观百色起义阵列馆

片140多幅、史料42篇(册)等资料,生动形象地记载了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动领导人韦拔群两位革命先烈的革命历程和光辉业绩,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1920xx年到1931年间,由-、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以及红七军、红八军、左右江革0据地的建立和斗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从考古发掘到的文物来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生活着“柳江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地始建都城,取名潭中。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称柳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此设龙城郡。

柳江绕着柳州市区回流,北岸城中心三面环水,形成一个巨大的“u”字,古籍称其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又有“壶城”之称,也有人将它形容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柳州市区内外由石灰岩构成的奇山峻峰拔地而起,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景观,而且柳州气候温和,四季长青,任何时候都很适合旅游。

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全市现有工业企业2100余家,有4家企业进入国家500强,有11家进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全市现已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即以微型汽车和中吨汽车为主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以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为业。以这三大支柱产业和轻工、化工、造纸、建材等主导产业为龙头,柳州已经初步建立起涵盖30多个行业、4000多个品种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桂柳工”、“解放”柳特、“金嗓子”、“两面针”、“花红药业”、ovm预应力锚具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柳州国民经济整体上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__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7.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名列全区第一。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9.36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52.5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70亿元,同比增长6.0%。

柳州,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是全国唯一拥有大区铁路局总部的非省会城市。铁路网络直接联通湘、渝、黔、滇、粤五省市,是沟通大西南与华东、中南、华南地区的铁路枢纽。

柳州,是中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桂海高速和梧州至贵州高速公路在柳州交汇,209、322及323国道在这里会合,柳州已经被高速公路网络所围合,向南4个小时可以直达海岸港口,向北可以贯通中、西部腹地。

柳州白莲机场达到国家4d级标准,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柳州拥有国家一级口岸,五级航道,全年可无障碍通航300吨级船只,上溯可至贵州,下航可达香港、澳门。

柳州交通便利、区位优良、物产丰富,素有“桂中商埠”之美誉,历来是中南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经济区位上,柳州东临粤、港、台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接北部湾、东南亚等高速发展地区,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由此形成背靠中南、西南,面向东南亚和东部沿海的有利区位。柳州商贸活动频繁,各类商品批发市场健全,供需两旺,物流通畅。具备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良好地理和区位优势。

柳州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先后与45多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柳州正在成为一片充满希望、充满商机的投资开发热土。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美食成堆美女如云,帅哥成林的风景名胜景区北海,俗话说的好:“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现在流行的说法呢就是百年修的同车行,我们大家今天在同一辆车里可是百年才修来的缘分呐,小周真是深感荣幸啊,中国有句话说要活到老学到老,那来到了北海呢,首先我们也要学习一下三个代表啊:第一:我谨代表北海人民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第二:我谨代表商务旅游公司全体员工欢迎大家参加本次快乐之旅,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第三个代表呢是我代表我本人和司机师傅,做个简单的介绍,我呢是来自商务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员,也是大家这次北海之行的地接导游,我的名字是周小燕,大家可以叫我小周或者周导,只要让我知道你们是在叫我就可以了啊。

那接下来呢我要为大家隆重的介绍一下在我们本次旅游中占有绝对重要位置的人,那就是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司机师傅x师傅,我们业内呢,有这样的说法,司机呢到了吉林是急开,到了蒙古呢是猛开,到了上海是胡开,那有没有人能想到来了我们广西是怎么开啊?还是我来接开谜底吧,我们广西的师傅呢,比较特殊,他们呢是在黑白两道都能开,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就要说到我们广西的气候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雨”,这就是我们广西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春夏秋三季的道路呢一般是白色的,到了冬季一下雨,道路就变成黑色了,所以呢我们的师傅是黑百两道都混的很熟的,所以大家对我们这一天的行车安全尽可以放心了。

那现在呢我想请我们车上的女士朋友呢,把你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到我们师傅这里来,有这样一个说法:一等男人家外有家,二等男人家外有花,三等男人花中寻家,四等男人下了班回家。呵呵,那大家看看我们师傅属于几等男人呢?开动您的大脑,好好的想一想,哦,去掉一个错误答案,d,想我们这样,师傅一出团就是4、5天是不可能下班就回家的啊。 师傅呢可是一等一的好男人啊,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可别瞎想啊,我可没有说我们师傅花心啊。那大家看看此时此刻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旅游车,它呢就是我们师傅一个流动的家啊,当然师傅也很爱它,所以同学们要爱好我们师傅的家哈,保持干净整洁。

那小周这里想考考到家,大家知道师傅的特长是什么吗?同学们有些说:“开车”!导游:不是,师傅的特长是三心二意!大家不要奇怪,是哪三心二意呢。1是开车小心 ,2是对待客人耐心,3是服务大家热心。又是哪二意呢:1是开起车来一心一意;2是为各位美女帅哥服务全心全意。

(最后我要送给大家一样东西,我要送给大家7千万,大家不要惊讶,就是7千万。。)一、千万要注意安全,二、千万要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三、千万要记得集合时间,四、千万要记得集合地点,五、千万要集体行动不要单独行动,六、记住我们的车牌号,还有老师的电话号码,7、大家一定要记得以上六千万;现在我们都是千万富翁了,对吧。

相信同学们对我们今天北海旅游行程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北海城市标志南珠魂,它位于终年花团锦簇、芳草如茵的北部湾广场,由直径30米的喷水池、高15米的巨型人工珠贝和群雕组成,被誉为“广西第一城雕”,其设计者为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教授。

游完南珠魂呢我们将会漫步始建于1883年、长达近1。5公里的北海老街,可以慢慢体会北海历史脚步。 体验完北海百年老街,我们可以不出国门,就可以一览世界第三代海洋馆的壮丽海底景观,那就是海底世界,在这里,每天都会有多场精彩刺激的水下表演等着您。

那最后我们将会到达哪里呢,那就是我们同学们向往已久的北海银滩了。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是x x号导游员,欢迎大家前来游览芦笛岩。很高兴为大家解说。芦笛岩是国家4a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的一颗明珠。由于游人较多,洞内道路曲折,各景点的灯光是讲完一段后自动关闭的,为了大家的安全和更好地参观游览,请大家不要走散,不要攀爬钟乳石照相,不要高声说话,不要吸烟。希望大家能配合我做好导游工作。我们的服务口号是笑迎天下客,满意在芦笛。希望我的讲解能伴随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请大家随我到岩洞里游览。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洞口原长有一种芦荻草,传说可以做笛子,吹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芦笛岩因此得名。芦笛岩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l0o万年前这里原是一个古地下湖,由于地壳运动山体抬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湖变成了山洞。后来,雨水形成的地下水沿着山体中许许多多的破碎带流动,溶解了岩石中的碳酸钙,变成了含有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溶液。当地下水从岩石缝隙流到洞中时,二氧化碳溢出;钙离子就沉淀结晶,经过长年的积累形成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人们称赞芦笛岩是一座大自然的艺术之宫。

芦笛岩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览路程约500米,游览时间大约40分钟。

1.狮岭朝霞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每当太阳初升就有成群的狮子迎着朝阳在森林里尽情地欢舞,使整个森林充满了蓬蓬勃勃的朝气。这里有一头大狮子,这是头部,这是身部,这是尾巴。它正看护着那边的一群玩耍的小狮子,这个景叫狮岭朝霞。

这些山峰、古树、狮子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2.红罗宝帐

这像是一床圆顶蚊帐,这是帐顶,这是帐布,蚊帐的一半已经整齐地折叠起来了。帐顶叫穴盾,像古代兵器盾牌,国外叫它调色板。穴盾由从洞壁裂缝挤压出来的渗透水形成。水流形成穴盾上下两块圆形盾板,两块盾板中间是空的,水从盾板夹缝向外流出,又形成了下部的石幔。当石幔长达23米时,石盾和石幔合起来就形成了盾帐,在外形上宛如一床圆顶蚊帐。盾帐右下方有一只美国火鸡,火鸡的尾巴上有一只小驼鸟。

3.半首诗台

这里有个小平台,相传是古代诗人观景吟诗的地方。一天,有一位诗人远道而来,被芦笛岩神奇的景色迷住了,不禁诗兴大发,可是他只写出了半首就再也找不到适当的诗句了。这半首诗说: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岩下笔难。后人便把它叫半首诗台。如果哪位游客有兴趣,请把后半首诗写出来。

4.高峡飞瀑

请看这里有两座绿树叠翠的山峰,在两座山峰之间,一条银光闪闪水花四溅的瀑布飞泻而下,那宏伟的气势,就像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叫高峡飞瀑。

瀑布附近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由滴水形成的,如果不是滴水,而是片状流动的水,就会形成石瀑、石幔、石旗一类形态,这类钟乳石叫流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这条石瀑布形成的年代较晚,含杂质少,结晶好,显得格外洁白晶莹。

5.塔松傲雪

这里有两座奇特的石笋,一座像大雪人,这是头部、身部,突出的地方是它的胳膊,由于天气冷,它把手已经缩到口袋里去了。另一座像一棵上尖下圆的塔形松树,松树的枝叶上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屹立在林海雪原之中。俗话说:雪压青松松

更青,白雪青松,更显现出青松那不畏严寒、傲视风雪的坚强性格。没有看过雪景的南方人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北国风光,这个景叫塔松傲雪。芦笛岩内气温常年在20摄氏度左右,没有冰封雪飘的条件,这里的白雪是由含杂质很少的方解石结晶组成。

6.菇山传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蘑菇山,山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磨菇。有一个老人进山来采蘑菇,蘑菇长得飞快,采一个,长一片。这是小蘑菇、大蘑菇,那边还有一个特大的蘑菇王。你看,这个老人正抱着一个蘑菇下山来呢!

7.瓜菜丰收

这座山上有许多瓜果和蔬菜。这是莲藕、豆角、高脚白菜、花菜、丝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还有西瓜与一个广西特产田柚。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会有大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酸根与钙离子的水形成以石煤为主的协同沉积,造就了这一幅丰收图景。

8.黄杨木雕

我们眼前这座巨大的钟乳石,很像一座精美的黄杨木雕。有人说它像海上的仙山蓬菜。这上面长满了各种奇花异草:有万年不老的常青树,有人参、当归,珍贵的药材灵芝草,还有采药归来的张国老。

9.盘龙宝塔

远处那根柱状石笋像一座宝塔,塔揣盘绕着一条青龙,弯弯曲曲,扭作几层,人们叫它盘龙宝塔。龙揣上明显的龙鳞是飞溅水沉积而形成。

10.鸟语花香

请看,手电照的是一只白肚皮、黑羽毛的小燕子,它正歪着脑袋与半山洞内的猫头鹰对歌。在山上有许多盛开的鸡冠花。 在鸡冠花的下面还有一朵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蕾,据说这朵花蕾是可以开放的,而且开放的时候特别鲜艳芬芳,今天这花蕾还没有开放,等到花开的时候请各位再来观赏。这个景叫鸟语花香。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是我县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素有“小漓江”之称。发源于临桂县粘岭,流经我县金宝、白沙镇、阳朔镇、高田镇的30多个村庄。在观桥村东注入乌龟河水,到凤楼村的青厄渡与金宝河汇合为田家河,至书童山流入漓江。遇龙河全长35.6公里,县内集雨面积124平方公里。

在乌龟河与遇龙河交汇处及遇龙河上有二石料单拱桥,上为富里桥,下为遇龙桥,皆为古桥。桥体巍峨壮丽,古香古色,为县重点保护文物。在旧县村,还有仙桂桥及归义县城遗址。仙桂桥建于北宋宣和五年,为单拱石桥,是广西最古老的石桥之一;归义县城为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置,现遗正方形土筑城墙,周长约800米,有东、南、西三门。遇龙河两岸奇峰排列,竹木苍翠,流水清澈,游鱼可数,景色宜人。主要景点有双流美景、夏棠佳胜、大小五指山、狮子山、八仙岩及新开发的世外桃源等。绿水青山、古迹名胜与田园风光及浓郁的地方风情交汇在一起,是绝佳游览胜地。

到桂林,不游漓江,是一种遗憾;到阳朔,不看遇龙河,更是可惜。

阳朔景点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是阳朔山水的精华。它以山青水碧竹翠桥奇村巧而闻名于世,是桂林山水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也是阳朔风光的最好体现。 遇龙河发源于临桂县的古里河,流域却大多在阳朔境内。它清澈妩媚,一路流经阳朔的金宝乡、葡萄镇、白沙镇、新阳朔镇、高田乡,最后与金宝河交汇于青飕渡(高田日出)处,再一同流入田家河,再由田家河注入漓江。遇龙河古时叫“安乐水”,因后来在河上建有石拱桥名日“遇龙桥”,后来人们就干脆把这安乐水叫做遇龙河了。“遇龙”而“活”,人们对这条碧水用心之良苦,可见一般了。

遇龙河一般宽度为30一60米,其长度约44公里,水深处达七八米,浅处只能齐腿肚。徒步旅游遇龙河,欣赏美丽的阳朔风光是赏这条“小漓江”的最佳方式。

遇龙河两岸青山连绵,造型各异,百态千姿;一路翠竹夹道,绿树成行,芳草萋萋;而若遇晴日,则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开朗而明快;若逢雨天,更是雾绕云遮,百媚千娇,将阳朔风光表现的淋漓尽致。假若把漓江比作风情万种的大家闺秀的话,那么,遇龙河就更应该是小家碧玉了。

走进遇龙河流域,你不但看得到“精缩”了的漓江山水,还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村落,十分风趣的水车,造型各异的古桥。这是一条很有文化品位的河,有水、有山、有竹、有草、有桥梁、有水车、有建筑。其透视出来的历史氛围和岁月沧桑,明显要优于漓江好一派奇美的阳朔风光。

如果你从阳朔镇出发,遇龙河奉献上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富里桥。富里桥宽5米,全长30米,高约10米,青石砌成的桥拱成大半圆形,倒映在水中,是一个鸡蛋形的模样,宛如大姑娘那张明朗的脸,十分别致。

桥的两岸,是百顷良田,微风吹过稻浪翻,白云走处碧波滚,景色宜人。桥的两头,长着两株古树,仿佛如桥的两个卫士,风雨同舟,与富里桥一齐在这遇龙河畔成为一种不朽。由于富里桥呈大半拱状,从桥的一端孔下往另一端望去,那青山绿水、白墙黑瓦一概映在水面,框在桥中,仿佛如山水画在水月中重现,典雅素净,很是耐看。富里桥建于何年,已经无法考证,估计与金龙桥、遇龙桥、仙桂桥等名桥所建年代相差不多,因为这九曲八拐的河流,只建一座桥显然是难以通行的。过了富里桥,顺着遇龙河往西北方向而去,没有多久,便可看到遇龙桥了。

遇龙桥建于明代,可见遇龙河的叫法,最早也是从明代开始的。这座桥,可以算得上阳朔县境内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了。它长约60米,宽5米,高9米,单孔跨度为18米,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加修了石栏,栏上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十分精美。远处看去,这遇龙桥桥身壮实高大,古藤缠绕,野花装点,巍峨而壮丽,很有男子之风范。

站在遇龙桥上看四周风景,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上游一河相串的金龙桥、富里桥,如孪生兄弟一般,历历在目。那山、那田、那水、那树,像沙盘上的作品,在两岸依次排列。太阳照在水中,拉成一条直线,仿佛为遇龙河开了一条金色的拉链,水中那闪闪的金光,很像一条金龙在潜游。我们不知道先人在建这座桥时,是否也看到了这种景象,或许,遇龙桥的来意,便是如此的吧。

转身向下游望去,群山奔腾,村落点点,稻田簇浪。桥下有一洄水潭,如镜的碧水映着东岸的村庄。那村前的古榕,那黄墙青瓦的农舍,那一条条纵横的街巷皆历历入目。更有趣的是这墙、舍、道全由半米见方的古铜色石块垒成。连伸入水中的砖头,也是如此。那深潭,那古榕,还有那村落,加上遇龙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最好写照。只不过马致远先生没有看过遇龙河的景致,倘若看了,怕是那首诗会写得更好些。

遇龙河的历史悠久,表现在一处遗址之上,这遗址,便是归义县遗址。据《阳朔县志》记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0xx年),从阳朔县分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0xx年)撤归义县入阳朔。

至于归义县的含义,社会上有多种传说,并无定论。但有一种说法是比较正规的,那就是“统归大义,诚服皇道”。可见归义县从阳朔分置,并不是很正统的,也许是因为割据,也许是因为造反。

遗址现占地约4万平方米,在唐代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县城。当然,今天任何一个乡镇都比它强多了。如今整个“县址”,只存西北角那一口老井,两户人家。归义今昔,已不能相比了,但却给遇龙河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那古井边的石栏上刻有“寻旧,二字,但今天的遇龙河已经全新了。

出了归义县旧址,便到了遇龙河上又一名桥——仙桂桥。仙桂桥规模虽然不如前面两桥,却有些历史。因为离归义县旧址不远,因此,人们叫它“旧县桥”。可见当年也是交通要冲之处。

这仙桂桥为广西区内现存最古老的单孔石拱桥,建于宋宣和五年(公元1120xx年)。桥虽不大,但风景宜人,也是遇龙河的一处胜景。到遇龙河,这三座桥是不可不看的。

传说很久以前,东海有一条龙,巡游到此,看到如此胜景,觉得东海黯然失色,便潜藏下来不走了。这条龙晚上浮出水面贪婪的观赏美好的风光,后来忍不住有时白天也偷着出来,许多村民都曾见过,遇龙河因此得名。也有说是她古名安乐水,后因中游有著名的遇龙桥,改为遇龙河。

对于广西武警入党誓词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七星公园 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 小东江流贯其间, 占地面积100余公顷, 因七星山的七个山峰, 犹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坠地而得名。公园内有“北斗七星”、“驼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胜景, 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点有七星岩、龙隐洞、月牙岩、曾公岩、骆驼山、龙隐岩和花桥、月牙楼、儿童乐园、动物园、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清真寺、盆景艺苑、桂海碑林等。为桂林最大, 游客最盛, 历史性最长的一个综合性公园。

七星山 在漓江东岸, 距市中心1000米, 由普陀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4峰与月牙山玉衡、开阳、瑶光3峰组成, 海拔依次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 7个山尖几乎摆在一个水平上。普陀月牙, 一东一西, 相互连属, 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 山名以此而来。山体面积51.5公顷, 以岩多洞奇著称。七星岩而外, 有元风、玄武、白鹤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几十个岩洞。普陀山的石林, 突兀峥嵘。驼峰下的盆景苑, 集桂林石木之胜, 苍劲挺拔, 气度非凡。更为珍贵的, 有隋唐以来石刻500余件。

天柱石 在七星公园西, 花桥东。石挺拨矗立如柱, 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 亦名“芙蓉石”。石高约10米, 上刻“毛泽东思想万岁”7个大字。北临灵剑江, 江中矶石上筑有小亭。东南茂树葱茏, 浓荫簇拥。石颠有小叶榕, 亭亭如盖。天柱北面刻有崇宁五年(1106)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洪水标记, 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资料。晚清著名临桂词人况周颐曾住天柱峰下, 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 常盖在词笺上。

花桥 在七星公园正门灵剑江与小东江汇合处, 桥畔繁花似锦, 小桥掩映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间, 故名花桥。

七星岩 位于七星公园普陀山腹, 岩洞长约1100米, 宽处50米, 最高处20米。七星岩又称栖霞洞、碧虚岩等, 七星岩之名起于宋代。该岩本为地下河床, 后因地壳变动, 地下河上升, 露出地面成为岩洞, 其后雨水长期沿岩石缝隙渗入, 溶解石灰岩, 并不断在洞内结晶, 从而形成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 形成蔚为奇观的自然景致。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普陀山 位于七星公园内, 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因唐时山前建寺供奉普渡众生的观音, 故名普陀山。山西南麓有元风洞, 数九寒天, 外冒暖气; 盛夏酷暑, 凉风习习。山上芳草如茵, 翠柏浓郁, 古木参天。从山门拾级而上, 蝉噪鸟鸣, 林静山幽。山腰有普陀精舍, 飞檐门拱, 琉璃朱饰, 素负盛名。往左过碧虚岩、真武阁、四仙洞, 即到斐声中外的七星岩, 往右继续登山, 则有为抗日捐躯的三将军及八百壮士墓。普陀山有历代石刻100余件, 著名的有唐颜真卿亲笔榜书“逍遥楼”、宋李彦弼《湘南楼记》以及“龟蛇合一”浮雕等。

普陀山门 在普陀南麓, 建于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门, 是仿亭式的建筑, 由一堵通花矮墙分隔着山体与平地, 中间开一个圆形拱门, 上面是硬脊翘檐坡顶, 绿色琉璃瓦, 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26.8平方米。门上悬挂着“普陀山”的匾额,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分挂两侧, 整个山门掩映于古树浓荫之中, 显得更加清幽、寂静。

摘星亭 位于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玑峰顶, 单檐、8柱8角, 混凝土结构, 长宽各5.2米, 高6.5米, 面积27.04平方米, 建于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 立于亭上, 可以旷观。东可眺尧山、天圣、屏风、猫儿山; 北可望虞山、叠彩、仗波、老人诸山及清澈的漓江; 西可赏象鼻、南溪诸胜, 故曾有“旷观亭”之名。

护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门东侧。1974年兴建, 以保护同刻在阴阳两面的唐颜真卿书“逍遥楼”和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珍贵石刻, 故名护碑亭。因“逍遥楼”出自大家手笔, 碑亭又被称作“逍遥亭”。亭高4.5米, 长6.7米, 深4.6米, 面积30.6平方米, 为钢筋水泥结构的4柱、单檐、绿瓦仿古建筑, 简朴、典雅, 不与名碑争胜, 兼有护碑、会景的作用。步入碑亭, 欣赏书法艺术, 浏览方志资料, 兼得园林胜景之趣, 实在是赏心的乐事。亭内原来还有明包裕《重修广西城碑记》, 现已他移。

文昌亭 在普陀山半山腰, “超杜净境”右侧, 名取文运昌盛之意, 因处浓荫耸翠之间, 又名“拥翠亭”, 为重檐、尖顶8角亭。原建于明, 有楼, 毁于抗日战争时期, 1965年在原址新建。高8米, 长宽各5.7米, 面积32.4平方米。亭北邻小蓬莱, 东为普陀精舍, 西、南有矮墙栏杆, 是凭眺佳处。

元风洞 古称玄风洞, 俗称劳动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 洞口西向, 高3~24米, 宽2~15米, 深250米, 面积1945平方米。元风洞与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 形成空气对流, 洞口有一股强劲气流, 洞内空气清新。由于日照, 山体热量的聚散, 山洞的气温终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温度, 夏日最高达39℃, 冬天最低-5℃。洞内外温度相差15℃左右。洞内题刻的“温凉别况”以及田汝成的《游记》中“冬时温如火, 盖阳伏之征也”的记载, 准确地概括了元风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及其原因。宋诗人赵少隐曾在洞口建“来风亭”, 明吕调阳曾筑“七星庵”, 清改为“大贤庵”, 现已无存。

三将军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 在抗击日本侵略军 的桂林防卫战中,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防山军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桓、第131师师长阚维雍壮烈牺牲。1946年, 国民党政府建“三将军墓”以示纪念, 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题字。1982年重修, 墓地呈葫芦形, 宽16米, 长20米, 占地320平方米。

忆昔亭 在普陀山博望坪八百壮土墓旁, 1946年建。以纪念抗日阵亡将士, 抚今忆昔, 吸取血的教训, 亦名纪忠亭。高7.5米, 宽5.3米, 长4.2米, 面积22.26平方米, 为砖柱、单檐、尖顶、青瓦、方形的仿古亭, 中有石桌凳供凭吊憩息。

普陀精舍 在普陀山半山腰、第2道山门“超尘净境”后的山坡上。原为普陀寺旧址, 1959年拆除全部旧建筑, 重新修建, 更名“普陀精舍”。精舍为红柱、粉墙、硬脊、翘檐、坡顶、绿瓦的2层楼阁式建筑。1层长17.3米, 深12米, 2层长度略小, 总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正屋开敝, 楼上四面开窗, 上有观景厅。普陀岩崖壁前的天然石屏, “超尘净境”山门、普陀精舍、文昌亭、小蓬莱等一组错落有致的建筑, 形成封而不闭的多变格局, 登楼观赏, 城市风光、山林奇趣, 各呈勃勃生机。

普陀石林 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 高9米, 面积约150平方米, 呈不等边多边形。相传, 唐代地方官员在这里选石进贡朝廷, 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爱, 视为“瑞石”, 镌刻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于其上, 钱藏宫中。李靖出任桂州总管时, 唐太宗嘱咐他考查“瑞石”产地, 得悉产于普陀山, 敕命建庆林观, 并御书“庆林观”赐额。普陀石林, 林峰嶙峋, 突兀峥嵘, 最为奇美, 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