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 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3:52:42 页码:14
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 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八篇)
2023-01-02 03:52:42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一

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农民集中居住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设资金不足、试点政策不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等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具备全面展开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名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以地生财 ,盲目推动拆村造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显示,全国平均每六个村就有一个村在经历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 ,其中72.3%始于20xx年及以后。从全国范围看,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已经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阶段,建设热点已经从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转向河南、安徽、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设重点已经从城郊结合部、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转向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不发达农村区域;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县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全域社区化。但一些地方拆并村庄后,农民扩大就业问题没解决,生产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庄拆并不符合农民意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需要高度重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查样本的选取

事实上,具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条件的一般是城市规划区、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发达地区,且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因此,在实践中,地理上远离城市规划区、农民就业和收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大规模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调查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h省进行实地调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第二,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力度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数量较多,其所表现出的问题更全面和具体。具体到h省,我们将其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每个区域按以下标准选取6个样本社区:一是社区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区地理位置上不在县城规划区内,无明确规划区的需远离当前县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区所在乡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四是社区规划搬迁范围内的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按以上标准选取的30个样本的概况见表1所示。

二、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1.基层政府直接面临公共投资债务风险。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公共投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据h省省级部门测算,一个5000人规模的农村社区,其公共投资规模在2500万元左右。30个样本社区中,有10%的社区的公共投资规模在1800万元到20xx万元之间,有80%的社区在20xx万元到2500万元之间,有10%的社区在2600万元到3300万元之间。30个社区的实际投资状况与h省省级部门测算的数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状况。二是公益性强。如h省的 五通六有两集中 建设标准中,只有幼儿园、连锁超市能够通过投资形成直接利润回报,所以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社会资本参与,一般也以企业或个人捐赠、赞助的方式出现。30个社区中,非政府资金在公共投资中所占比例最高仅为27%,很多社区根本没有社会资本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公共投资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各级政府必然是投资的主体。但由于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规模较大,导致各级政府层层下沉投资压力,普遍形成 乡镇自建,省市县财政奖补,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支持 的投资格局。在30个社区里,公共投资中乡镇投资超过50%的达到25个,说明乡镇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但与主要投资主体地位不对应的是乡镇微薄的财政收入。30个社区所在的30个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最低的仅为350万元,最高的仅为1800万元,有87%的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30个乡镇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与财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达到4:1,其余28个社区两者比率均超过了0.3:1。公共投资数额巨大而自身财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但30个乡镇的社区化建设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在持续进行。其原因在于公共投资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视潜在的债务风险。这种 借来的发展 只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但埋下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导致并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借债,来掩盖债务责任和风险,并通过利息计入本金而不断放大负债规模。 2.社区住宅垫资风险日益凸显。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住宅投资方面的垫资风险,在对30个样本社区的实际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截至20xx年底,只有2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达到100%,5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超过30%,其余23个社区均在30%以下。也就是说,样本社区住宅普遍处于零星购买状态,而因此形成的沉淀投资规模和债务隐患,较公共投资数额更为巨大。调研表明,截至20xx年底,30个社区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投资最高达1.3亿元,最低为0.8亿元,平均为1.05亿元。使基层政府难以回收社区住宅投资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给与农民住房需求相差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30个社区主导的住房形式是多层楼房,但大多数农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单门独院楼房。农民喜好单门独院楼房的原因在于,与农户旧宅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居住地点发生转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并没有改变农民的住房观念和习惯,且便于农业机械存放和家畜养殖。事实上,基层政府并非不了解农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20xx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了基层政府的住宅供给决策。20xx年,h省出台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提出, 新型农村社区多层和高层住宅占总住宅的比例宜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考虑。 这虽然是为了实现节约用地的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推动了 原则上不建三层以下低层住宅 局面的形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民购房和入住社区的积极性,给基层政府带来的投资浪费和债务隐患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相对于农民购买力水平来说社区住宅价格偏高。30个乡镇全部宣称,以 成本价 面向农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实是,多数乡镇出于缓和自身财政压力的需要,将公共投资成本和开发商的合理利润都摊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实质上成为商品房开发,导致住宅价格相对于农民购买力偏高的局面。在30个社区中,住宅均价最低的社区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价最高的社区是1700元/平方米,30个社区的住宅整体均价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购买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价1250元/平方米测算,毛坯房的总价基本在15万元左右。而h省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7524,94元,农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区房价是农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说明的是,30个样本社区均属欠发达农村,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区房价与农户的购买力差距更大。同时,30个社区中能够贷款的社区仅为6个,且这6个社区的贷款额度每户均未超过3万元;其余24个社区都规定在特定时问内分次缴清,时限一般为1年。这导致不仅大多数农民无力购买社区住宅,而且也无法借助金融杠杆来提高购买力。在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均不足的状况下,社区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结果,而这将给基层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

(二)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最大也是最终受益者应是农民,但不少地方却呈现 政府热、农民冷 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甚至通过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手段,强制进行 株连式拆迁 和 突击式拆迁 。这种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尊重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20xx年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借增减挂钩试点强迫农民 上楼 等行为。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 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一方面说明国家对于 农民被上楼 问题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问题已较为严重。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问题,结合对30个样本社区的调研,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旧宅补偿偏低引发农民不满。在30个样本社区中,仅有1个社区允许农民购买社区住房不需上缴旧有宅基地,该政策具体规定是 政府免费拆迁复垦旧宅;旧宅复耕后归原有农户永久使用 ;其余29个社区均要求 买新缴旧 ,即购买社区住房 需无条件上缴旧有宅基地并自行拆除旧房 ,其中24个社区要求上缴给原有村集体,5个社区要求上缴给乡镇政府。在要求无偿上缴旧宅基地的29个社区中,有23个社区规定可以在购买社区新房时享受补贴,补贴额度在1万元到2.5万元之间,这实质是对农民退出旧宅基地与拆除旧房的有条件补偿,但其对农民旧宅补偿明显偏低且附加强制性条件,而另外6个社区甚至不予补偿。这实质上造成了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导致农民对于人住社区普遍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

(三)农民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一般都伴随着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在30个样本社区中,有28个社区实现了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当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等民生问题便更加凸显。调查表明,土地流转未能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没有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规模化流转的28个社区,其土地流转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转的时间最低为20xx年,最高为20xx年,一般为20xx年;农民获取一般状况下农作物(h省普遍以小麦作为参照物)种植的固定收益,即约定的亩产小麦斤数乘以当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标准最低的社区按每年每亩600斤计算,标准最高的社区按每年每亩1000斤计算。以20xx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格1.12元/斤计算,这28个社区的农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间。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再刨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意味着以此计算的土地流转收益并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对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与不断攀升的物价水平相比,农民的实际净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说明多数土地集中流转未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未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大多宣称通过农地规模化流转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农民 既拿地租又拿工资 。但这其实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区别。农地规模化流转只是作为催化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契机和可能,但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实上,这28个社区中有27个社区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给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而这些大户进行的农业生产虽可算作家庭农场,但并没有大量吸收农民就业,因为当前农业 从种到收 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劳动,依靠承包户家庭成员或短期临时雇工也可完成。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的经营行为,只是生产规模的适当扩大,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所以并不能带来稳定的就业岗位。调研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吸收大量人员就业的只有1个社区,该社区将土地规模化流转给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依靠该企业形成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了大量社区居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即生存和发展问题。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形成产业支撑,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区将带动就业的主要着力点都放在吸引二、三产业投资方面。由于县城普遍设立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依靠优越的区位和优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业投资,所以新型农村社区依靠第二产业形成产业支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小、消费能力弱,新型农村社区也并没有足够的优势。但30个样本社区几乎全部宣称 形成了产业支撑 。对此,我们把这些所谓的 产业支撑 归为二类:一是紧邻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 商贸物流业 为支撑,理由是乡镇街区商业相对发达。二是完全不靠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 现代农业 或 农业产业化 为支撑,理由是农地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流转。但深入调研发现,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农民搬入镇区附近的社区居住,并不代表已在镇区 商贸物流业 就业;农地规模化流转也不代表农业产业化已经实现,更何谈农民因此获得了就业岗位。30个样本社区中只有1个社区依靠现代面粉加工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其他29个社区本质上都是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的农村居住区,农民并没有实现市民化,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甚至很多农民丧失了从事传统农业的生存手段,导致一个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边缘群体的出现。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解决稳定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农民甚至将遭遇生存危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欠发达农村强制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超越其经济承受能力和生产力发展阶段,以牺牲农民利益降低建设成本,以高息借债或透支未来财政等方式来换得当前发展。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不仅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而且导致 三无 农民的产生,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尚处于个别地区的试点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对这些已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和激化。

由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所以纠正的关键在于约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通过政策法规未解决。具体包括:第一,优化和严格落实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避免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谋求土地利益的工具,从利益源头上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第二,严格落实20xx年中央1号文件 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 的规定。各地应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规划,严格限制乃至暂时停止欠发达农村的新型社区化建设。第三,以农民自愿、资金充裕和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启动的前提。第四,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第五,应加强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最好紧邻镇区,使之与小城镇形成一种相生相长的关系。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街道社区党的建设,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结合办事处实际,我们组织人员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景报告如下:

南环办事处辖10个社区、3个小区管委会,社区工作人员84人,其中社区书记主任20人,占社区工作者队伍的23.8%;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19人,占22.6%,专科学历的30人,占35.7%,中专及以下学历的35人,占41.7%;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55人,占65.5%,平均年龄34岁。街道党委下设10个社区党总支、14个党支部,其中街道机关支部1个、社区支部10个、小区支部3个,共有直管党员1032名。

根据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加大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教育管理,精心打造一流的班子和干部队伍

按照区委提出的“建一流的街道社区、带一流的干部队伍、创一流的工作业绩”要求,我们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作为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突出抓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根据干部梯次发展的要求,街道党委组织进行了社区党支部补选工作,把5名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的工作人员调配到社区班子、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选拔了一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班子的战斗力,优化了干部队伍知识、年龄结构。与2002年相比,平均年龄下降了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提高了15%.在支持佳苑世纪城重点项目建设中,赵西社区党总支新班子成员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积极协助拆迁组开展工作,仅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是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我们将社区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之中,每年分期、分批对社区干部轮训一遍。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社区干部参加党校举办的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专题培训班学习。几年来,我们积极参加市、区组织到华东五市、武汉等地先进社区的学习观摩活动,办事处还自我组织到大连学习考察。经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广大街道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本事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促动工作规范化运作。社区各项工作实行职责制,年初制定职责目标,层层签订职责状,年终进行考核奖惩,构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务上推行公开制,对社区低保、公益性岗位和发展党员等重点工作予以公示,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在服务上实行承诺制,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工作定时限、定质量;在接待上实行首问制,来访有登记,接待有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规范了社区干部的工作行为,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规范开展。

四是加大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保障力度。在社区建设中,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使社区成为能够施展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街道党委结合市、区拨款额度的增加,制定下发了“三个规定”,大力增加社区收入,逐年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补贴标准,解决了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问题,为社区工作者营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二)健全组织体系,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我们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居民自治和资源整合优化的原则,重点加强了社区三大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了垂直式领导组织体系建设。在实现“一社区一支部”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设置,将党组织向小区和楼栋延伸,先后建立了楼宇党小组和小区党小组;针对“两新”组织很多落户街道社区的实际,将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延伸,及时组织派出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初步构建了在纵向上有街道党委——社区党支部——居民楼栋或小区党小组;在横向上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基点,向四周呈发散型的领导组织体系。

二是加强了民主式群众组织体系建设。在普遍建立居民委员会的基础上,部分小区经过业主大会选举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有条件的社区还积极探索在网上开辟“社区居民论坛”,吸纳本社区居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层面人员参加,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商讨解决一些事关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居民自治意识和自我管理本事明显增强。

三是加强了协调式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整合资源,主动深入到天辰锻压机械厂、通用房地产开发公司、沧州市农业银行、师专、二医院等20多家辖区单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提议,建立了互联机制。辖区单位党组织评选先进、理解考核,要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区委考核街道党组织的工作情景,也要征求社区单位党组织的意见,有效地调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初步构成了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社区党建工作局面。

(三)创新机制和载体,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单位人”变成“社区人”、很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走进社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的实际,我们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从创新机制载体入手,对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对不一样类型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在职党员经过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发动,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双向认识、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引导在职党员深入地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拓展党员活动空间,使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八小时之内向八小时之外延伸;对流动党员经过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党员联络站,印制“党员双向联系卡”和党员通讯录,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与沟通,实行“联管”;对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后,实行“直管”,党员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为党员发挥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在下岗职工党员中,采取“双助”促“双带”的形式,开展了“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帮忙解难题、理思路、强技能,引导他们走上一条自我带头再就业,进而带动其他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发展路子;在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中开展了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定“党员先锋岗”,划出“党员职责区”,让他们担任治安巡逻员、卫生监督员等“义务八大员”目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到10支、560余人,并且不断延伸和拓展,在城市建设、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促进再就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在浮阳南大道开经过程中,赵西社区支部党员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老党员张春增带头入户宣传政策,积极配合工作组做群众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发挥党建协调机构作用,提高共驻共建活动质量实现双向服务,共建和谐社区的良好局面。我们着力开展双向服务,努力实现共处社区、共谋发展、共享资源、共建礼貌,逐步探索出一条依靠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共建社区礼貌的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对辖区内阿尔卡迪亚、天成首府等新建小区,社区干部主动接洽介入,以便及时纳入支部管理,避免了开发公司、新建小区将入住居民的后顾之忧。朝阳南街社区党总支主动为驻区单位服务,先后解决阿尔卡地亚开工受阻、二医院医患纠纷、农行经营部与周边居民的纷争,改善了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关系,促使驻区单位更加支持社区工作,营造驻区单位、社区居民与社区三方共赢的大好局面,共建和谐社区。

(五)强化社区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们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健全三级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了系列便民利民活动,着力解决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目前,街道社区共建社区服务点260个,其中10个是社区居委会自有的,涉及家政服务、卫生服务、社区保障、社区教育等行业。目前全市首个“邮政服务进社区”项目从我街道拉开序幕。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充分利用区就业指导中心、社区服务站、社区“4050”服务社开展了劳动再就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638个,安置人员1899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71人次;围绕救助社区困难群体,各社区分别成立爱心捐助站,启动了“爱心超市”工程;围绕丰富社区居民生活,依托“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了资料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去年以来,全区街道社区共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20多次,极大的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营造了健康礼貌、积极向上的社区生活氛围,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供给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区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把社区办公用房、党员活动阵地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问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行重点推进。

一是努力改善办公条件。采取街道投一点、社区筹一点、争取上级支持一点、驻区单位帮一点的“四点”投入的方式,总计投资400多万元,重点加强了社区“三个一百”建设,解决了10个社区、4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为各社区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微机及相关电教设备和音像资料,建立了图书室或阅览室。

二是健全服务网络。结合街道派出所的组建,在社区建立了治安警务室,基本实现了“一区一室”和“一区一警”的目标;致力于解决社区再就业,每个街道建立了社会保障事务管理办公室;着眼于方便群众,建立了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等等。

三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采取共驻共建、政府投入、街道自筹的多种投入渠道,投资近百万元,硬化10条社区巷道,在部分社区建起了休闲广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南新村社区商业胡同也将于近日动工修建。

四是落实保障激励措施。我们将社区干部工资纳入区街两级财政预算,每年出资近10万元为街道社区干部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基金,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根据年度各社区及干部考评情景,及时兑现目标职责制,每年各社区总计拿出近万元资金发放效益工资奖励先进社区和优秀社区干部,从而很好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了融洽和谐、团结奋进的工作环境。

经过调研,我们感到,由于基础较弱、规范化水平较低,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思想认识滞后,社区党建工作还没有引起普遍的认同和重视。一是部分党员认同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淡保不一样层面上对社区党建的一些滞后思想认识还很多存在,并与不断推进的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发生着冲突和碰撞。二是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的思想淡保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当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过程中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没有真正构成共建合力。三是在职党员自觉投身社区党建的思想淡保在调研中发现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单位党员意识”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相对较弱,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我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我应尽的义务。

(二)社区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社区党组织承担着领导、协调社区各方的作用。然而,投入到社区的财力、物力相对于社区党建的高要求,明显不足。一是责权利不统一,工作难度大。街道社区对应的上级部门多,涉及社保、治安、计生、绿化、城建、卫生等各个领域,但相关职能部门都没有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相应的职能、权利下放,导致矛盾、问题解决不畅,失去了群众对社区工作的认可。二是部分社区工作人员社待遇低。去年我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390元,目前我街道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较低,月收入在600元左右,与其承担的任务极不相适应,并且这些社区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专职的,还有一部分是考录的大中专毕业生,都需要用这些工资养家糊口,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必须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者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社区党建工作横向协调力度还不够大。目前,大部分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较多的停留在临时性工作这一层面,在发掘自身优势,为社区供给活动场所和建设资金、带头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实现全面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受利益观念的影响,关系好坏往往与经费支持的多少成正比,工作的临时性、随意性较大,尚未构成持久的推动力。

(四)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的激励机制还比较缺乏。尽管制定了在职党员与街道社区建立双向联系、双向管理的有关制度,要求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但由于对在职党员实行单位与社区双重管理和监督制度尚未完善,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报到这一制度尚未全面推开,大部分在职党员尚未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亮出党员身份,即使已经登记报到的在职党员,由于其单位对此未作相关硬性的要求,尤其是一些条管、级别较高单位的在职党员的管理难以到位。

(五)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虽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覆盖面得到了拓宽,但总的来说不适应的情景比较明显,“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不够广,还没有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党组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的增多,企业转制后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都居住社区,许多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服务也交由社区负责,许多“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其中不少是党员,对这部分党员缺乏有效地教育管理,致使这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梦想。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职责感和使命感。首先,街道社区是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最突出的地方,居民越来越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加强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和引导,是街道社区党建必须尽快研究的一个课题。其次,很多“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给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按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凝聚力覆盖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在“两新”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二)构建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一是要健全社区组织网络。不断把党组织向小区、建设项目、摊群市尝社会保障所、楼栋、“两新”组织延伸,努力构建横向纵向协调发展的社区党建组织体系。二是按照“同步筹建、属地为主”的原则,做好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同时注重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三是树立社区“大党建”思想,加强与辖区内党组织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四是对驻社区党员要实行“双重管理”,要采取党员联系卡等形式,定期将他们在社区的表现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辖区单位党组织要支持和鼓励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评先选优时,征求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或提议。对于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要实行“协助管理”,要结合实际建立流动党员活动站,为流动党员安好家。对下岗职工党员要实行“委托管理”,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培训和支持他们带头再就业。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三

尊敬的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镇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我向各位领导提出辞职的请求表示深深的歉意。

本人xx,女,xx岁,xx年xx月参加xx社区干部招聘考试并被录用为xx社区社区干部,担任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一职。因为对xx专业的热爱和个人发展的考虑,我参加了xx岗位的考试,已通过各种考察,临近上岗,现向镇领导提出辞职报告,免去我xx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职务,希望领导给予批准。

我认真回顾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觉得到xx社区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工作,这段时间来自xx政府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xx社区两委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

虽然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我清楚的认识到不论是计划生育,还是社区建设,各种政策的落实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说社区工作无小事。在此,我再次感谢xx政府和xx镇领导以及xx社区领导提供给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最后,我为我的辞职给单位带来的诸多不便深感抱歉,并请各位领导谅解我的处境,再一次致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四

尊敬的党组织:

本人,性别男,*年08月24日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现在是x大学里仁学院建环系06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一班的学生,担任学习委员。

我是沐浴着党的阳光、伴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父亲和母亲是两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劳动农民,两个姐姐一直努力工作,政治面貌都是群众。

从小时候起,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生活态度,父亲刻苦好学、兢兢业业的作风就深深地感染着我,北京着我。一九九四年九月我进入了东现庄小学,从此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进入小学后,我在各科学习上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在各项劳动中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种活动中踊跃参加、积极表现。在小学二年级首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我抚摸着胸前的红领巾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进步,更加努力。在小学阶段,我连续六年担任班委、班长,连续五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

在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终于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入团宣誓!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那里我加强了对党的认识。我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党的好孩子,并且时刻督促着我自己一定要戒骄戒躁,要继续努力,将来向党组织靠拢。

*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威县一中,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大量的阅读书籍,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著作,这让我渐渐的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确立起了正确地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整个高中阶段由于我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减免全部学杂费的奖学金。

*年9月进入*学院,大一上学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下学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校党课的培训,顺利地拿到了党课结业证书,在北京的四年生活中,学业上我勤勤恳恳,努力学好各门功课。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共产党宣言》、《邓小平理论》以及《党史》等诸多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增进了我对党的认识同时我也知道,我对党的认识仍较肤浅,需要不断学习与锻炼来提高自己。通过党课学习,我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路线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从201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在乡政府、社区服务中心任职。通过工作实践,我觉得的为人民服务不一定要干的轰轰烈烈、顶天立地,只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愿意服务于人民,那么即使再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我作为一名社区服务中心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在一切工作中真心实意地想念社区群众,虚心学习,认真听取广居民群众意见,接受他们的批评和监督,处处关心其疾苦,切实为他们谋利益,始终代表广大社区群众最根本利益。

经过党的教育、英雄模范人物的激励,我经过了思想的磨练,更加坚定了把自己前途、命运与党的事业结合起来,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信念。但同时我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是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工作中的主动性与创新精神还不够。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这绝不是为了光宗耀祖,绝不是为了凭借执政党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我深深地懂得共产党员意味着拼搏,奋斗甚至意味着牺牲,我入党只是为了更直接地接受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理想是远大的,但还要从实处入手,我会从现在开始以实际行动开始努力,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量缩小与党员标准之间的差距,如果我被党组织吸收,我会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遵守党的章程。以合格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接受党的教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此致

敬礼

自传人: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五

一、以教育培训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1、加强教育培训

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2、着力培育和开发女性人才

全面实施《区20-20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大力培育女领导干部、女性经营管理者和女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配合组织部门不断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努力适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更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3、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4、抓好家庭教育工作

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百场公益讲座、千次家教活动、万户家庭受益)。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家庭教育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5、加强信息调研。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教育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1、实施“115”巾帼创业发展行动

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创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3个、树立“巾帼党员示范岗”2-3个、表彰“巾帼创业明星”10位、发放创业发展奖励资金2万元。

2、开展“岗上建功”活动

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3、开展“岗下创业”活动

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getahead)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4、开展走访活动

六一期间开展“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女童”活动,走访慰问35户特困家庭和百名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同时,“三八”期间,开展“送保险、送体检、送智慧”活动,并慰问百名特困单亲母亲。

5、继续实施“家庭文明”工程

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15000户、“和谐家庭”标兵户100户、“文明(楼)院”30个、“好邻里”11位。深入社区指导“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6、组织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

举办“巾帼和谐花盛开——鼓楼区‘庆三八妇女节’大型文艺汇演”;

7、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

认真接待并处理好来信来访,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结案率达100%。

三、以普法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1、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启动“三八”妇女周、禁毒宣传等活动。以贯彻《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新颁布的省实施办法为重点,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读本、以及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新颁布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推动男女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协调司法局深入街道社区,以“妇女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6.26来临之际举办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恢复和增强失足妇活信心。进一步加大宣传《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力度,组织街道、妇委会开展《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知识竞赛,使广大妇女了解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修改要旨,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自己保障妇女权益的职责,努力营造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两个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利用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完善妇儿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团结协作,推动“两个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地完成。

2、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通过监测评估,了解全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进展状况,并做好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

3、健全网络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是妇联工作的原动力,更是常抓常新的永恒主题。在建立巾帼志愿者队伍基础上,完善街道和社区站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妇女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婚姻家庭纠纷特邀调解员、“鼓楼区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指派有妇女儿童经验的专长律师,认真办理援助特殊困难妇女案件,做到亮牌服务,优先接待;与劳动部门联手,加强侵害妇女劳动权益案件查处力度,形成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网络。以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推动妇女各项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四、以增强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1、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

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努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妇联常委、执委、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的表率作用,认真执行常委会、执委会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妇女组织网络,完善与团体会员的工作联系制度,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巩固街、居妇女组织,进行省基层组织示范点推进会,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和妇女工作示范社区创建,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妇女工作格局。争取在一家两新组织建立妇女组织。根据省市妇联部署,在执委和女企联开展妇女工作热点问题调研社区妇联换届工作

2、加强工作联络

按照“培育、发展、指导、服务”的思路,完善与团体会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和活动合作制度;努力探索各种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模式,积极建立各行业、各界别女性群体联谊组织,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组建妇委会,充分发挥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不断延伸妇女工作触角。计划三月举办女干部及妇联退休老干部三八联联谊活动、进行女干联、女企联体检、

3、加强妇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构建系统的学习体系和培训体系,深入学理论、学政策、学管理、学法律、学科技,通过集中培训与分批轮训的方式,引导妇联机关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密切联系妇女群众,认真倾听妇女群众呼声,着重加强对妇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推进重点问题的突破;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培育典型,总结推广基层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妇女工作发展。

相关文章:

1.20__社区妇联年度工作计划

2.20__年社区妇联年度工作计划范本5篇

3.20__年社区妇联工作计划

4.社区妇联工作计划五篇

5.社区妇联20__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六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行自查工作,认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管理。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力度,是规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采取 “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办法,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

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一致,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寻找同矫正对象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得当的思想教育。

同时,密切监督,严防死守,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强了矫正成功率。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了社区、配合公安派出所、综治部门为主的工作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二是通过自查自纠,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三是针对以上不足,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共6人,没有1人脱管、漏管,没有1人重新犯罪。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七

自今年开展疫情防控以来,我社区根据上级指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迅速建立村社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精细化防控,以群防群控实现全方位高效管控,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筑牢群众生命安全防线。

一、村社联防,突显合力

全面发动各支部党员、小区业主委员会,形成抗疫合力。防控期间,根据股份经济合作社及小区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单位下派干部、党员坚兵的合力,形成防控专班,进行责任细分,成立平安巡逻队、环境卫生巡逻队、文明劝导队、便民服务队,在防疫宣传、卡口值守、居家隔离户值守、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灵际社区共设置10个卡口,对进出三个股份经济合作社、两个小区的人员进行实时登记,严控村社居民流动,有效控制传染源。各村社成立防疫宣传巡逻队,及时向群众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做到科学防疫、有效动员。

二、群防群控,编织细网

疫情防控需编织细网,方能全方位、无死角高效狙击疫情。针对各村社出租户众多,人口流动频繁的问题,我社区通过网格化管理做到精准防控,充分动员村社小组网格长、小区楼栋长,将疫情防控安全网织细编密,严格落实出租户主责任,全面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外来人口管控,动员群众对返云人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严密排查外来人员行动轨迹,严格落实外来人员的登记核查,对来自高风险地区和疫区的外来人口落实隔离措施,以群防群控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目前共排查流动人口2135人,落实居家隔离14户46人,集中隔离17人。

三、以信息化提升防控能力

以大数据、网格治理平台,电子健康码为载体,变“外防”为“内控”,让科学防控、信息化防控助推高效防控。为全面推动健康码的普及灵际社区对各合作社、小区开展全方位宣传健康码申领工作,驻点帮助老人申领健康码,目前共落实??人申领健康码,实现了小区、合作社健康码申领全覆盖,通过对“红码、绿码、黄码”三码管控核查,建立高效科学的防疫网络。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依托网格员、志愿者、辖区居民群众等一道努力奋战、严防死守,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社区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关于社区警务平台操作心得体会总结八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xx社区以科普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普展示活动。于xx年9月18日——23日在xx社区开展为期6天的系列科普展示活动。现将活动内容总结如下:

为了在社区内形成具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科普工作新局面,分校决定利用“全国科普日”这个有利的契机,在社区内开展科普展示活动。为保证科普日活动的全面开展,分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成立了活动筹备小组,分校校长负总责,并将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形成主要领导具体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局面。目的是想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公众的科普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满足社区公众对科学技术知识增长的需求。

形式的发展要求我们的科普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丰富科普内容,使社区科普工作逐渐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和认可。

在xx年9月18日——23日,我们开展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活动,在社区内展出了科普展板,将社区内科普宣传橱窗、科普图片资料更换一新;营造科普日氛围。

xx年9月18日上午9点,在社区的活动室召开了xx社区科普展示活动启动仪式,近百名学员兴高采烈参加了启动仪式。区科协主席xx、xx街道办事处副书记xx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同时对xx社区和科普大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也提出了更新更大的希望。分校校长在会上发言,介绍了几年来的科普工作,开展科普展示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的内容,并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启动仪式之后,由沈阳社区科普大学张恩波教授为学员们进行了发明创造的知识讲座,并展示了科普小制作,为大家进行了讲解。在会上大家看实物、谈联想、老师学员互动、情趣高涨。

从9月9日开始,分校要求学员提前20分钟到校,在上课前播发科普大篷车光盘,增加学员们的科普知识。

在科普展示活动期间,我们出版一期《xx简报》,刊登了学员心得及科普常识等内容。我们还举办了一期学员心得展,组织学员观看。另外,我们首先在校委会及班委会成员中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学习。

科普日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大家的普遍欢迎。通过科普日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对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提高广大群众科学素质打下了基础。

分校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营造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抵制伪科学的氛围,提高了学员和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社区居民普遍感到,社区内的欢声笑语,人人亲切相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文明、团结、健康、祥和的新气象。

为了做好这次展示活动,我们对此项活动做了详细的分工和部署,尽量做到不漏掉每一个环节。此次科普展示活动开展,使居民们普遍提高了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当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的内容较少,思路不够创新,在有些细节方面还有疏漏之处,虽然在开展科普展示活动之前,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和动员,但参与的人群还是不够。

今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创新科普形式 、丰富科普内容,使分校和社区的科普工作走上科学、规范、公众化的轨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开创科学、文明、和谐新型社区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