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 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4:00:00 页码:10
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 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3篇)
2023-01-02 04:00:00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到音乐音乐教室都知道分组坐,铃声落之后不在交头接耳,下课后学生会自觉摆放凳子。我要求最后进入教室的两名同学打扫卫生,时间久了都不拖沓。这些习惯都已经养成,不用再去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给他们说了,慢慢的养成习惯。课堂就省掉许多与课堂无关的事。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课找了一首流行音乐周杰伦《青花瓷》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1.听完音乐感受?2.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音乐,自然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学习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因为学生对音乐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分组去学习,通过听、看、唱、演不同方式。让学生演唱带着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习效果更佳。(五年级、七年级学生比较认真,小组合作积极性强,而八年级的学生主观性强,小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有的欣赏完音乐,我会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小品。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据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歌曲后,合作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学习《牧歌》《卓玛》,让同学们学习一些少数民族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女生们表现好,男生不喜欢动,让他们为歌曲打节奏)

以上都是我这段时间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我通过自己的尝试有一定效果。在课堂上改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在教学改革的大路上,我相信会越走越宽。

推荐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阐明的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经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特制定了此教学计划: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明确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体现基础教育观念,打破过分强调专业性的学科体系,从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立必要的音乐学习领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畏难情绪,突出体现音乐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3.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高度来组织教学。

1.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模仿。

4.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5.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6.通过游戏,模仿,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7.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像力和创造能力;接触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有:《大雨和小雨》、《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国旗国旗真美丽》、《彝家娃娃真幸福》、《我爱家乡,我爱祖国》、《好朋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两只小象》、《在动物园里》、《我们才不怕大灰狼》、《新年好》、《过新年》、《找春天》、《柳树姑娘》。

2.欣赏曲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吹芦笙》、《荫中鸟、鸭子拌嘴》、《狮王进行曲、大象》、《小机灵之歌》、《一个师傅仨徒弟》、《活动回家转》、《狮子舞绣球》。

3.音乐活动有:《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用声音编织的故事》、《音乐探宝》、《声音的长短》、《丰富多彩的动画人物》、《唐僧骑马咚得咚》、《猜一猜谁在敲》。

(二)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上所规定的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音乐知识:认识碰铃、响板、三角铁、双向筒和铃鼓;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长短。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本学期共有十五首学唱歌曲,这十五首歌曲都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歌曲的感情、速度、力度,都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欣赏部分,学生了解曲目背景、唱会歌(乐)曲的主旋律是本学期欣赏部分的重点。

2.教学难点:认识碰铃、响板、三角铁、双向筒和铃鼓;认识声音的强弱和长短。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课号内容课时周次

--------------------------------------------------------------------------------------------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11

--------------------------------------------------------------------------------------------

3《布娃娃弹琴》12

--------------------------------------------------------------------------------------------

4《听听我创造的声音》13

--------------------------------------------------------------------------------------------

5《大鼓和小鼓》13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4

--------------------------------------------------------------------------------------------

7《国旗国旗真美丽》14

--------------------------------------------------------------------------------------------

8《彝家娃娃真幸福》15

--------------------------------------------------------------------------------------------

9《我爱家乡,我爱祖国》16

--------------------------------------------------------------------------------------------

10《吹芦笙》17

--------------------------------------------------------------------------------------------

11《好朋友》17

--------------------------------------------------------------------------------------------

12《各族小朋友在一起》18

--------------------------------------------------------------------------------------------

13《快乐小舞曲》19

--------------------------------------------------------------------------------------------

14《荫中鸟、鸭子拌嘴》210

--------------------------------------------------------------------------------------------

15《两只小象》111

--------------------------------------------------------------------------------------------

16《在动物园里》112

--------------------------------------------------------------------------------------------

17《狮王进行曲、大象》112

--------------------------------------------------------------------------------------------

18《我们才不怕大灰狼》113

--------------------------------------------------------------------------------------------

19《小机灵之歌》113

--------------------------------------------------------------------------------------------

20《一个师傅仨徒弟》214

--------------------------------------------------------------------------------------------

21《唐僧骑马咚得咚》114

--------------------------------------------------------------------------------------------

22《劳动回家转》115

--------------------------------------------------------------------------------------------

23《新年好》116

--------------------------------------------------------------------------------------------

24《狮子舞绣球》217

--------------------------------------------------------------------------------------------

25《过大年》118

--------------------------------------------------------------------------------------------

26《找春天》119

--------------------------------------------------------------------------------------------

27《柳树姑娘》120

--------------------------------------------------------------------------------------------

推荐音乐教学新路径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一、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和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描述

本次音乐活动《熊和石头人》主要是包括两个内容,即学会唱歌曲和学会玩游戏。所以,根据这两个内容和目标,我展开了活动。首先,我先以故事情境展开第一环节――学会唱歌曲,“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树林里面玩,听听看,除了你们,还有哪些小动物呢?”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有兴趣的学习歌曲、创编动作等。接着,利用歌曲最后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想象力很多,有的说“装死”,有的说“不要动,憋住呼吸”,还有的说“赶快逃走”?当孩子们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我再总结“当熊出现了,我们要变成石头人,一动不能动,不然就会被熊吃掉了”。以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游戏的规则。

我觉得这节课在组织、管理、教学方面都做的还好,活动目标定位操作性强,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且层次分明、有发展性。整个活动条理清楚,教学策略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灵活机动,因此,孩子们都能够感兴趣的、情绪高涨的参与活动,跟着音乐进行游戏。

三、活动反思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我们应注意将活动结果转化为注重活动形式的艺术化、多样化;从机械模仿转变为创造性探索。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本次活动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故事情节的引领让活动赋予趣味性

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出发点,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所谓的活动价值了。《指南》中也提到了,要让幼儿积极参与艺术活动,让幼儿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所以,教师要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真正的对活动感兴趣。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的情节贯穿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去树林里面玩,听听看,除了你们,还有哪些小动物呢?”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有兴趣的学习歌曲、创编动作等。让幼儿对活动的内容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为活动的开展打好了基础。

(二)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进入大班,孩子们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规则意识也有了一定的提升。《指南》中提到,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创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所以,我利用歌曲最后一句“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你会怎么做”,孩子们的想象力很多,有的说“装死”,有的说“不要动,憋住呼吸”,还有的说“赶快逃走”?从扮演角色的角度,这就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并且,在这样的形式中,孩子们也了解了游戏的规则,比教师直接的告诉游戏规则有效的多。

(三)活动时间的把握需要更加准确些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因为是要让孩子们都会唱这首歌曲,学会这首歌曲后,再进行的第二个环节。虽然歌曲旋律还算简单,但是,孩子们在记清歌词时有些困难,所以,我请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我再重复的教,因此,这一环节用的时间有点多。我想如果我在第一环节可以再省点时间的话,这样,剩余的时间就足够了。时间的把握上是我所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