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 圆明园是名扬中外的皇家园林(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4:10:46 页码:11
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 圆明园是名扬中外的皇家园林(5篇)
2023-01-02 04:10:4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一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xx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关于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二

跟随着郎世宁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国。我只能惊叹于她的美丽,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

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历代皇帝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终建成了这座万园之园。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过的张养浩一首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个生肖铜像在中午十二点一齐喷水,很远都能听得见。还有无数汉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十分宏伟。奇珍异宝,珍贵字画,犹如阿房宫赋中描述的那样。

教师说圆明园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数菊花最多,所以圆明园又叫做菊花园。想象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花的海洋,轻轻一嗅,便是各种的花香,甚有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

这座历时一个多世纪的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国最终一个封建王朝的兴替。康熙、雍正,乾隆,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生在这个园林,更给她带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长,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最终被外国的洋枪洋炮打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外国人的铁骑踏破了我们的疆土,从大沽口一向打到圆明园。

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能够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毫无反抗本事的中国士兵的鲜血洒满了这片土壤,而皇帝却仍在宫殿中享受着他的锦衣玉食,看到那里,我不禁握紧了拳头。本是纪律严明的英法联军烧杀抢掠,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天边的晚霞都被大火烧得通红。美伦美幻的庭台楼阁在历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终,圆明园伴随着中华封建王朝的没落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对遗迹的电脑复原中,能够看到圆明园何其雄伟壮观、幽静深邃,如今应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

圆明园,饱含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强盛和迂腐软弱。我们能理解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理解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理解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理解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是一个帝国久久不绝于耳的哀思,警醒着中华民族,也警醒着其它民族。期望有那么一天,礼貌的前进不再需要鲜血与眼泪!

我明白这片大地以往多令我骄傲,我也会体味到她的血和泪。所以我必须坚强、必须强大,这样我才能够用自我的臂膀保护她不被铁蹄践踏。

关于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三

 各位游客,您们好,让我给大家介绍美丽的圆明园吧!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   

 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   

 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  王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20xx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十分重视对圆明园遗址的重修和报护工作,实施了三期整修工程。现在你们所参观的是重修后的圆明园。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请大家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保护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关于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四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百花争艳的万花阵,满庭芳化的九州清晏,精巧宏伟的观水法,宛若仙境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异域风情的海晏堂,千古颂扬的康乾盛世。这世间罕有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一座名为圆明园的皇家园林中。

然而在这无限芳华的美景之下,却酝酿着一场罹难,一场属于圆明园的罹难,一场属于清王朝的灾难,一场属于中华民族的瘟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理解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呜呼!夷人一炬,可怜焦土,奈何取之尽锱铢,夺之如泥沙,玉窑瓷石,烧杀抢掠,人面兽心,暴露无遗。奈何清廷无能,无力阻拦,使负栋之柱,轰轰然倒塌;架梁之椽,纷纷然坍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皆是面目全非,怆然悲泣。

唏嘘之余,我们又不难发现,从圆明园的被毁灭所折射出来的,清王朝的没落的根深蒂固的原因:

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被抛弃,伟大的四大发明只是被用于娱乐取笑,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技术被视为玩笑;从雍正时期的禁海令、迁海令,到乾隆的宣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就像圆明园,她虽然气象万千,但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仍旧透射着天圆地方的禁锢思想;

其次当西方国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时,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在用黄金白银堆砌建筑华丽的圆明园,不妨说这是实用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对立,而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实用主义或许会更胜一筹。清王朝在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已经是盛极而衰,她必将迎来压死骆驼的最终一根稻草,一如英国使者马格尔尼所言:“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撑着,而他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可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圆明园,一座被誉为“世界园林之王”的皇家御园,它寓意圆满周全,明达明智,象征着皇家富贵,天家繁华,然而事实却无情的抛弃了这样完美的愿景,她迎来了自我的毁灭,迎来了清王朝的灾难,更是迎来了悠悠华夏的深重苦难……

关于圆明园皇家园林心得体会精选五

圆明新园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我国首批4a级景区之一。它三面环山,南面平坦开阔,福海湖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 圆明新园集,所有建筑景观均按原尺寸仿建。大殿“正大光明”、“九州清晏”、“蓬岛瑶台”、“方壶胜景”组成中轴线为皇家宫殿式建筑群。

远瀛观

远瀛观景点是西洋楼景区的主要景点,从南北轴线上可划分为南、北、中三段。昔日曾是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生活和娱乐的场福海中央,从岛上可隔湖眺望四周如画的景色。

长城

圆明新园的长城是按一比二的比例仿北京古长城而建,起点为南海雄关,终点至郭超山顶,沿途设有众多烽火台供游客风赏珠海全景及澳门景观。

大水法

大水法是远瀛观前的设施。与它前面的喷泉、汉白玉门柱上的精美雕刻组成一种异国情调。

配殿所展示的圆明园的诞生、盛期、焚毁、新园逢时等时期的珍贵图片资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大宫门的上方悬挂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园匾“圆明新园”四个大字。门前的金水桥架落在形如曲月的御河上,桥外耸立着雕刻精美的华表和威武雄壮的石狮。

西洋楼群

建在长春园的一群欧洲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由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它建于乾隆十二年至二十四年(传教士朗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时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我国不少传统方法。例如:这些建筑主体为西洋式,楼顶装饰则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琉璃瓦。西洋楼群有几组水法(人工喷泉)颇为别致。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建于雍正初年公元1720xx年。它的建筑形式很奇特,房屋建在水池里,成为一个万字型,寓意四海承平。房屋有三十三间,东西南北,室室曲折相通。在通风、保暖和采光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讲究之处,具有冬暖夏凉之妙。雍正帝最喜欢在这里居住。南面正室的匾额题有“万方安和”,后来便成为这一带的统称。雍正四年即“万方安和”建成的第一年,雍正赐弘历(即乾隆)读书于此处。

曲院风荷

始建于公元1720xx年左右,这是仿杭州西湖的“曲院”。西湖的曲院,原来是宋朝的一处酿酒作坊,四周有池,荷花最多,随风摇荡其中,因而取名“曲院风荷”。乾隆很喜欢这个景致,于是南巡江南时仿此景置于园中。乾隆曾经赞扬此处佳景赛过杭州西子湖。

濓溪乐处

建于公元一七二七年左右,是园中赏荷的地方。在长满荷叶的水面上,有一组临水殿堂;有伸向水面的香雪廊。乾隆、嘉庆帝也特别喜欢在此吟诗作对。乾隆帝居于圆明园时,在濂溪乐处作诗最多。

平湖秋月

西元1720xx年初已建成,是仿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造型上融汇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双峰插云之精华。它依山面湖,竹林茂密,每当秋深月皎,面对十顷澄湖,波光涟漪,有如置身於西子湖畔。

嘉庆曾对石舫有诗云:近水长屋以舫称,逢窗开处称吟。偶然假借名活画,活画方斯恐未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