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 全域旅游座谈会发言(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4:32:54 页码:7
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 全域旅游座谈会发言(5篇)
2023-01-02 04:32:54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一

   这次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学习全国、全省、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我区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等会卫祥书记、志红区长还将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由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努力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力创响“福地仙境,山水苏仙”旅游形象。2016年,全区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20.8%,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20%以上,被评为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工作先进单位。

(一)全域旅游创建取得新进展。一是规划加快完善。高水准编制了《苏仙区全域旅游规划》,重点修订了《飞天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高椅岭旅游区总体规划》、《许家洞温泉小镇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了旅游规划体系,促进了全域融合发展。二是硬件显著提标。完善了王仙岭景区、飞天山景区标识标牌的设置;完成了西河休闲风光带标识标牌、旅游厕所、停车场、错车道、生态休闲椅亭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和平村休闲绿道建设。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完成24座旅游厕所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引导主要乡村旅游线路、西河水生态风光带沿线的公厕全部按照旅游公厕标准设计施工建设。三是软件全面提升。建设了苏仙区旅游电商平台,旅游微信公众号、旅游app开发进入第二阶段。以奖代投,促推全区景区景点和重点乡村旅游点wifi全覆盖工程加快推进,确保全区所有星级宾馆饭店实现wifi全覆盖。积极推进旅游综合管理“1+3”体制改革,成立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出台《苏仙区促进旅游发展奖励暂行办法》,营造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旅游市场开拓取得新成效。一是宣传营销亮点纷呈,成功举办了王仙岭樱花节、飞天山徒步活动、栖风渡鱼粉文化旅游节、莲山庄园荷花文化旅游节、良田菜岭禾花鱼节、金朵高山菊养生文化节等旅游节会活动。引入湖南电视台今世有缘传媒有限公司,全方位宣传策划苏仙旅游,精心制作旅游节目,在湖南经视黄金时间段滚动播出苏仙旅游宣传片。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抓好“美丽苏仙”微信公众号和智慧旅游app运营,积极与友好城市法国圣玛丽市开展对接,进一步打响了苏仙全域旅游品牌。二是乡村旅游来势火爆。重点打造了两江口村、菜岭村、河头村等特色旅游示范村以及西河水生态风光带、飞天山旅游度假村、凤楚鱼粉基地等乡村旅游项目10余个,全区生态农庄和农家乐达196家,涌现了莲山庄园、东华庄园、老园里农庄等一大批现代化农业庄园,实现“庄园变游园,农村变景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周边游客纷至沓来,一度引爆我区乡村旅游市场。三是品牌创建如火如荼。以景区景点创建为抓手,打造“处处是景、时时见景、触景生情”的美丽苏仙。推动王仙岭成功创建省“两型”示范景区,裕后街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西河风光带成功创建国家级 “休闲绿道”,和平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休闲农庄”,莲山庄园、东华农庄等成为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三)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全年全区实施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飞天山旅游文化产业园、郴州长卷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同时,飞天山旅游文化产业园、郴州长卷、温泉小镇、房车营地项目入选省重点项目。郴州长卷项目完成投资额3亿元,大型仿古牌坊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王仙岭国际房车露营地项目签订正式协议,将于本月底正式动工;五盖山狩猎场整体开发项目与外商进一步达成合作共识,五盖山高山滑雪场预计将于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虽然我区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旅游品牌不响。我区虽然拥有飞天山、王仙岭、许家洞温泉、五盖山等一批得天独厚的优质旅游资源,也开展了旅游宣传营销,但旅游品牌效应和市场号召力与邻近的东江湖、莽山、汝城温泉等景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缺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项目。二是项目推进不快。旅游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规划手续滞后、建设用地不足、审批耗时过长等问题,相关部门缺乏超前介入、主动服务的意识,导致部分大项目、好项目,问题不断,停滞不前,资源优势迟迟不能转变成产业优势和招牌卖点。三是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体制机制不畅、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个别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还停留在“就旅游抓旅游”的思想,出了问题总是其它部门的责任,与己无关,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有的部门人浮于事,对既定的工作重部署、轻落实,领导喊破了嗓子,却仍甩不开膀子,导致工作抓而不实,推而不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冷静分析,对症下药,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当前,全域旅游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多项政策措施,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形成发展全域旅游的强大合力,确保今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围绕打造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深化旅游综合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开发力度,着力将苏仙区打造成为湘南地区一流的旅游集散地,全面创响“福地仙境,山水苏仙”旅游品牌。重点抓实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创建目标,努力补齐短板。对照创建标准,逐项落实创建任务,力争2017年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等下在会上对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中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所、旅游巡回法庭进行集中授牌。下一步要完善体制机制,确保“1+3”旅游综合管理机制尽快的、真正的运行起来,真正提高旅游统筹协调、综合治理能力。二是建立旅游产业监测体系,区旅游外事侨务局要会同统计等相关部门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建立监测旅游业对gdp、税收、就业的综合贡献率等统计办法,加强对旅游数据的统计、分析,不断优化提高旅游业的综合贡献率。三是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建成互联互通的旅游大数据中心,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完成景区、景点视频监控全覆盖,完成飞天山景区及重点乡村旅游点wifi覆盖。

(二)围绕旅游供给,丰富产品体系。一要精致建设旅游项目。要加快我区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精致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龙头项目。要加快推进飞天山旅游文化产业园、郴州长卷、王仙岭国际房车露营地、许家洞温泉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确保顺利完成计划投资和进度,五盖山高山滑雪场项目实现年内营业。要切实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审批难、用地难、拆迁难、融资难”等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发改、财政、国土、规划、住建、交通、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对涉旅项目予以优先支持。二要精准谋划旅游招商。要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旅游项目,精准对接有资质的开发商和投资商,特别要注重引进有实力、懂旅游、善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确保我区优质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充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要加快泛五盖山旅游规划设计、招商及整体开发,促进五盖山狩猎场项目与立陶宛oksalis公司合作,争取早日签约;积极推进通用航空等项目早日落地。三要精心培育乡村旅游,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做好“旅游+美丽乡村”和“旅游+精准扶贫”文章,加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新形态。要进一步完善西河水生态风光带功能配套;鼓励扶持两江口村、菜岭村等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支持凤楚传奇、老园里农庄等创建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指导两江口村、菜岭村、和平村、西河风光带沿线旅游基础较好的村庄发展民宿。四要精细开发旅游商品。要依托本地独有的特产、产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加大矿物宝石、栖凤渡鱼粉、禾花鱼、高山菊、竹木工艺品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做工精细、文化附加值高、具有苏仙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三)围绕创响品牌,突出旅游宣传。围绕全面创响“福地仙境,山水苏仙”旅游品牌,大力开展旅游宣传营销。一要用媒体造好势。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挥最大宣传效应。要瞄准主要客源地,继续加强与湖南卫视、湖南经视、南方都市报、江西日报以及粤港澳、江西、武汉等地主流媒体合作,大力宣传推介苏仙的美景、美食。聘请专业团队运营好苏仙旅游微信公众号、智慧旅游app,邀请网络红人直播我区旅游活动,加强与中国旅游、湖南旅游等自媒体合作,定期举办线上推广活动,积极制造“网络热点”。二要借节会搭好台。要抓好活动营销,指导各镇、街道、旅游企业办好第二届郴州鱼粉文化节、第六届飞天山越野挑战赛暨音乐啤酒帐篷节、高山菊养生文化节等具有区域特色的节庆活动。抢抓湖南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博览会、国内旅游博览会、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大型盛会机遇,提升苏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让企业唱好戏。充分调动旅行社、涉旅企业、旅游团体、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宣传。鼓励旅游企业在中央、省级高端媒体上投放旅游广告,开展形象宣传和产品宣传。支持旅行社积极开拓客源地营销渠道,针对市场类型制定营销策略、设计旅游线路和包装旅游产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配合”的立体营销体系。

(四)围绕全域发展,完善服务体系。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网、通讯网、道路网、卫生网等主客共享的旅游基础设施系统。突出交通路网建设,打通道路关键节点,加快打造全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和“旅游圈”。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提供无缝衔接的城乡旅游交通服务。优化主要旅游交通干线环境形成风景道,重点抓好和平绿道、西河绿道的提质建设,把西河绿道打造成省级样板绿道。二要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飞天山东大门游客服务中心装饰布展,引导支持乡村旅游区(点)建立游客服务中心,逐步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完善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完成飞天山东大门、五盖山滑雪场、王仙岭房车营地等地的18座旅游厕所建设,在高铁高速出口、火车站、城际大巴站及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增加交通标识、导览图等,使旅游标识标牌更加准确、清晰、规范。三要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平台建设,建立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对景区景点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景区景点安全监管,督促旅游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不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创新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综合执法模式,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重拳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的行为,让游客在苏仙游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同志们!旅游产业发展任务艰巨、工作繁重,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全区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咬定目标,埋头苦干,为建设“六个苏仙”,奋力打造“区域发展极、郴州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于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当前,我国国内消费持续稳定增长,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顺应群众期盼,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消费领域有效供给、补上短板,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速升级旅游消费。

1.20xx年底前再新增1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行动。研究出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指导各地依法办理旅居挂车登记,允许具备牵引功能并安装有符合国家标准牵引装置的小型客车按规定拖挂旅居车上路行驶,研究改进旅居车准驾管理制度。加快研究出台旅居车营地用地政策。(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制定出台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范并简化邮轮通关手续,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和国际邮轮航线,进一步促进国内邮轮旅游发展。将已在上海启动实施的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逐步扩大至其他邮轮口岸。(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公安部、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制定出台游艇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有序推动开展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规划建设50—80个公共游艇码头或水上运动中心,探索试点游艇租赁业务。(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出台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体育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创新发展文化消费。

6.支持实体书店融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相关行业发展,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布局合理的复合式文化场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牵头负责)

7.稳步推进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尽快总结形成一批可供借鉴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消费模式。(文化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8.适时将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扩大至符合条件的地市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部牵头负责)

9.出台推动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升文化娱乐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出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丰富数字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数字文化技术和装备。(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对于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三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龙南、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及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打好现代服务业攻坚战,加快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旅游产品,集聚优秀旅游人才,培育优势旅游品牌,实现赣州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目标

以调结构、促转型、强产业、惠民生为切入点,加大开发力度,重点推进以章贡区、南康区、赣县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石城、寻乌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以龙南、安远、定南、全南为主体的客家文化旅游区,以上犹、崇义、大余、信丰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区转型升级发展,形成“一核三区”的旅游格局,把赣州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到20xx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5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600亿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二、主要任务

(一)解放思想,推进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1.创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围绕“一核三区”和全域旅游,以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创新带来的爆发力,引发旅游发展动力的“井喷”,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兴旅”的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

2.加快融合发展。破解各种瓶颈,加大跨行业、跨区域的对接与融合力度。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林业、水利、城建、体育、矿产、环保、商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形成共建机制,打造旅游新业态。

(二)破解瓶颈,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

3.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发展工作的整体谋划和协调管理,将各级旅游部门纳入政府组成部门,并探索建立兼职委员联席会制度,明确兼职委员职责和任务,强化兼职委员结合本部门职能履行旅游产业协调管理的职责。

4.加快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推行旅游资源产权和经营权分离改革。盘活、做优旅游存量,促进涉旅资源跨产业聚集,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建设。

(三)加大投资,深度开发旅游特色产品

5.坚持旅游规划引领。按照先规划设计、后开发建设的原则,通过规划引领,加强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开发。增强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规划要统筹考虑旅游功能。

6.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按照“一核三区”旅游格局,切实抓好重大项目的策划、招商、建设,着力打造创意旅游产品,提升观光旅游产品,丰富休闲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度假旅游产品。

7.推动旅游市场全面开放。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整合。引导社会资本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旅游众创众筹空间等新型孵化平台。采用债券融资等市场化筹资方式,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提供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8.发展壮大旅游企业。鼓励旅游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利用各种融资工具做大做强。鼓励旅游企业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向多业务、多行业、联合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旅游企业航母”。

(四)强化配套,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9.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着力完善旅游交通规划设计,形成畅通有序、多模式一体化的旅游交通体系。将旅游公路建设纳入当地交通发展规划,优化高速公路与景区、景点连接通道。推进重点景区开设旅游公交专线、旅游直通车。将标志性旅游场所标识纳入城市交通标识标牌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章江、贡江、赣江流域旅游码头建设,完善相关水上游览设施。

10.健全旅游接待设施。完善赣州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功能,逐步推进多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推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强化以星级饭店为龙头,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及民宿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多层次食宿接待体系建设。

(五)拓展市场,延长旅游消费链条

11.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业。构建中心城区至瑞金“红色旅游休闲带”、至上犹“生态旅游休闲带”、至龙南“客家旅游休闲带”,重点开发山地度假、森林度假、滨水度假、乡村度假、温泉度假等产品。

12.扩大旅游购物消费。鼓励市场主体开发富有赣州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旅游食品,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区域性旅游商品市场,重点旅游县(市、区)培育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商贸综合体。依托旅游景区、度假区,配套完善旅游特产商店、旅游特色餐饮、旅游娱乐消费等设施。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多渠道推介和销售旅游商品。

三、支持政策

13.加大财政扶持。中央、省、市支持服务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资金,要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各类农业示范基地、水利风景区、森林公园、文化、体育等建设资金要注重与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融合使用。

14.落实税费优惠。旅游企业开发建设项目属于本级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批准缓收、减收、免收。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按年缴纳租金。对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旅游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各地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本区域旅游要素完善、规模壮大、产品提升。涉旅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全市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对于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四

1. x月底前完成全域旅游规划评审,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县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2. x月底前启动上坝河森林公园、秦岭峡谷漂流4a景区和朝阳沟、悠然山3a景区创建。

3. x月底前举办中国.秦岭(宁陕)五大文体旅游赛事活动,使宁陕特色印象品牌跳出秦岭,闻名全省,走向全国,享誉海外。

4. 发展提升农家乐60户,发展乡村酒店和家庭旅馆各10户,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建设。

5. 加快推进23个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旅游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以上。

6. 做好旅游扶贫示范县项目申报争取工作。

7. 开展特色旅游营销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41亿元。

对于全域旅游规划讲话心得体会范本五

一、垃圾治理情况

全域无垃圾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共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动用人工13900人次,大小型机械5400小时对我镇交通道路沿线、河道沟渠、坡道洼地、村里庄外、房前屋后、田野地头、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积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对城乡道路沿线临时性垃圾堆放点进行彻底清除,通过与农户签订“三包六禁”责任书的方式督促农户严格落实“三包六禁”责任制,彻底杜绝了居民在房前屋后、空地等区域随意倾倒垃圾现象,并花费1.3万元购置无人机一架协助辖区各村寻找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并及时进行整改。

二、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保洁员配备情况。我镇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村成立环卫队伍”两项措施,每年花费90余万元将重点难点区域(鄂家湾区域、河对坡区域、城东沟、七里沟区域、赵沟门区域、鲁家寨区域、211国道环城段)承包给第三方进行保洁及垃圾清运;按照市上每个村民小组确定一名保洁员,每个行政村确定一辆垃圾清运车、一名垃圾清运人员的要求,我镇整合公益性岗位、护林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人员,择优选聘保洁员177名,并对保洁员实行“划片包干”、“日扫全保”网格化管理制度,现所有保洁人员全部正常到岗按要求开展保洁工作。

二是垃圾转运、处理方面。我镇建设垃圾收集点158个,购置垃圾中转箱12个,向农户发放移动式户用垃圾桶2588个,租用农用三轮车24个,购买大小垃圾清运车4辆,雇用司机两名、配套清运人员4名,依托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构建覆盖率达100%的垃圾清运网络,对我镇垃圾全部进行收集转运至县城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率现已达到100%。

三是农业垃圾有效利用方面。我镇现已建成废旧地膜回收网点26处,网点基本达到全覆盖,地膜回收率已到达90%,农村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达到100%,经镇村干部先后多次排查,在我镇境内尚未发现工业垃圾。

四是城乡污水处理方面。经多次摸排,发现我镇共有入河排污口53处,并且全部集中在赵沟门河道沿线、河对坡河道沿线、城东沟河道沿线,我镇依托县城污水处理厂,衔接自来水公司在赵沟门河道沿线、河对坡河道沿线、城东沟河道沿线铺设排污管网,将上述区域排污管线全部接入排污管网,现已全面解决上述区域污水直排问题。

三、风貌美化情况

一是集中整治方面。我镇每年开展3次以上集中整治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由镇环境整治办牵头,食药所、土管所、交警中队等相关站所通力配合的城镇“六乱”治理(乱摆乱占、乱泼乱倒、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行乱穿、乱运乱撒)、乡村“七乱”治理(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棚圈乱搭、房屋乱建)等联合治理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三包六禁”责任书13508份,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1021份,明确摊位“红线”,严禁占道经营,对38处乱搭乱建依法进行拆除,不定时清理村农户门前“三堆”1608多处,镇环境整治办对乱倒垃圾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处罚,共参与处罚96次,现场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42次,处罚金8000元,彻底改善了全镇“脏、乱、差”的现象。

二是村庄美化方面。我镇共整合资金350余万元对十八里、五里屯、十五里沟、红星四村进行集中整治,砖砌围墙并安装护栏13.584公里,铺设隔离网3150米,栽植油松9455棵、刺柏4550棵,整修树畦11400米、挖鱼鳞坑584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2个,砌墙补墙1756平方米,修建护坡98.5平方米,喷绘宣传2746平方米,维修垃圾中转站48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8个,购买大型垃圾箱16个,并对辖区所有公路沿线树木进行刷白,所有路行树树畦进行高标准整修,县乡公路通村公路两边种植、栽植百日草等花卉,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三是河道治理方面。我镇全面落实河长制相关要求,集中对辖区内所有河流,重点是环江河道进行彻底整治,筹资40余万元,动用人工1800人次,大小型机械759小时清理河道生活及建筑垃圾1501吨;责令各村按照村级河长相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河道水系卫生保洁制度,切实改善水质、不断美化河道,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四、机制健全情况。

自2017年9月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先后60次召开镇党委扩大会议、镇村干部会议、镇全域办工作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全域无垃圾工作。制定了《环城镇全域无垃圾三年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及分年度实施方案,并按照工作要求及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城镇全域无垃圾集中整治月活动实施方案》、《环城镇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宣传方案》、《全县贫困摘帽退出攻坚冲刺环城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吕春晖、政府镇长张浩洲任组长,武装部长袁晓东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村支书为成员的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确定1名科级干部、5名一般干部全面负责镇域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成了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网络,建立了垃圾转运、无害化处理台账,形成了可行、有效、稳定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我镇通过微信公众信息平台、微信群、qq群、刷写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牌、召开群众会,全方位、深层次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激发了群众主动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累计召开群众动员会50多场(次)、建立微信宣传群25个,印制“全域无垃圾全民要行动——致全镇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和《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彩页,依托村民会议、宣传、驻村工作队入户等形式向农户发放宣传彩页共计2万余份,刷写宣传标语71条、设立宣传牌16面、宣传车辆巡回宣传75天(次)、报送各类信息90多篇。联合镇环保、安监、司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在“12.4”开展全域无垃圾大型宣传活动5场次。同时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村组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28次,合力攻坚,全面推进,持续扩大活动影响力,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发动全镇干部职工及群众共同参与全面打扫镇域范围内环境卫生,带动群众自觉参与到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中来。

五、体系完善情况

我镇根据县上“1234”督查考核机制,建立了“11223”督查考核机制:“一督查”,就是坚持日督查、月通报、季排序;“一监督”,就是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二评比”,就是乡镇评比村组,村组评比农户;“二必看”,就是镇上领导下村调研必看、年终综合考评必看;“三措施”,就是采取“奖、补、罚”三种措施;坚持全域无垃圾整治与监管并重的理念,具体由镇纪委牵头,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环境整治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参与,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奖励,根据工作量给予补助。对行动迟缓、整治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和站所进行通报批评,扣除相关清洁人员绩效工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对不按时清理、收集、拉运垃圾或者在收集、清运垃圾过程中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丢弃、扬撒、遗漏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依照《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予以合理处罚,并在全镇范围进行曝光,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力保障整治行动取得实效,并制定了《环城镇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环城镇村庄保洁制度》、《环城镇村庄垃圾责任人制度》、《环城镇垃圾收集清运责任制》等,并按照制度要求正常开展工作,形成了长效管理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