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 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04:43:43 页码:13
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 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怎么写(九篇)
2023-01-02 04:43:43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一

为落实《河北省教育系统维稳工作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化解方案的通知》要求,明确目标措施,保障我院的安全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学院存在的风险隐患,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学院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维护我院的和谐稳定。

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件;防止发生涉及师生和社会人员(包括学生家长)组织的各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请愿,以及集体罢餐、罢课、罢教、罢工、静坐、上访、聚众闹事等群体性事件;防止发生各种非法传教活动;防止发生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有线电视插播发送有害信息,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防止发生敏感时间节点舆论炒作事件;防止发生学生群体斗殴事件以及暴力恐怖重大事件,保障我院的安全稳定和教学秩序。

(一)政治安全方面风险

1、炒作及负面舆情。师生被蛊惑,发表不正当言论及游行事件。

防范目标:不发生师生聚集、不发生发表不正当言论,不发生游行示威事件。

防范措施:加强敏感时段的巡查及张贴广告处的检查,发动信息员、协防员、安全员、辅导员发现苗头及时上报。网上检查由现代化教学中心和组宣部联合负责。

2、新疆“三股势力”渗透。在学生中传播民族分裂、极端恐怖思想。

防范目标: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讲台上防止出现政治性失误。

防范措施: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严格门卫管理,加强反恐演练。

3、邪教人员入校园宣传。典型的“法轮功”邪教分子,可能存在向大学生发放反宣传影碟等和蛊惑大学生退团退党,拉拢加入邪教组织的风险。

防范目标:不发生邪教组织在校园宣传事件。

防范措施:开展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开展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及抵制邪教的活动如征文、微视频征集评选。

(二)意识形态方面风险

1、思想政治工作“失灵”

防范目标:不发生思想政治工作“失灵”情况。

防范措施:规范课堂教学管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和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学检查,坚持定期检查、随机检查、抽样检查并用,确保教学内容和形式规范;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机制,对各类涉及意识形态违规违纪情况做到认定有依据、处理有对策;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坚持学院领导人员、全体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班级、联系师生制度。完善讲座、论坛、报告会等审查机制,活动主办机构负初审和管理责任、党委宣传部负审查审批和监督责任、分管领导人员负具体把关和领导责任,坚持“事先审批”、“一会一报”、“一事一报”;下设各机构主办的思想文化类活动,由组宣部具体负责审查。

2、校园网络舆情错误思想传播

防范目标:不发生校园网络舆情错误思想传播“失控”情况。

防范措施:认真执行我院规章制度《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的暂行规定》。

(三)社会稳定方面风险

1、境内外宗教传播渗透校园

防范目标:不发生校园讲经、传教事件。

防范措施:严格把关组织培训、学术交流、资助等活动,防止借此掩护,拉拢师生信教。严格管理审查外籍教师,聘任后进行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加强日常及教学的管理和监督。

2、少数民族学生因民族习俗差异引发纠纷。

防范目标:不发生因民族习俗问题引发的学生群体矛盾事件。

防范措施: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关爱少数民族学生,尊重其习俗,加强学生思想工作。

(四)经济方面风险

建设工程欠款可能产生讨债聚集上访。

防范目标:及时化解债务,严防出现施工队群体上访事件,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防范措施:学院开源节流,勤俭办学,并积极向主管部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做好应急预案,做好妥当安排及协调工作。

(五)公共安全方面风险

1、学校重大传染疾病蔓延

防范目标:及时处置,严格控制。

防范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了解学生因病请假情况。一旦发生疫情需采取停课、隔离等措施。

2、学校学生食物中毒

防范目标:不发生重大群体食物中毒事故。

防范措施:落实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员工健康体检、食品留样等制度。

3、学校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防范目标:不发生活动期间的拥挤踩踏、火灾、房屋倒塌等事件。

防范措施:落实活动备案审批,加强安保防范,一旦有突发事件,保证疏散通道顺畅,采取应急措施。

4、校内交通安全事故

防范目标:不发生学院内部重大交通事故。

防范措施:加强学院车辆的安全管理,门卫严格登记来访车辆,学院师生员工车辆备案。增加交通设施如减速带、反光镜等等。

5、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失去自由

防范目标:不发生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

防范措施:新生入学安全教育,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关注贫困生为其尽可能提供勤工助学。加强学生的请假、休学的审批制度。

6、大学生网贷,陷入“套路贷”风险

防范目标:减少甚至杜绝网贷及“套路贷”。

防范措施:加强校园贷危害的安全教育,摸排学生网贷情况,一旦出现暴力催款及时报警。

7、大学生校外住宿人身安全风险

防范目标:保障学生安全。

防范措施:落实校外住宿审批制度,学生申请、家长同意、学校审批程序。加强安全教育,确保不失控。

8、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操作不当

防范目标:确保实验安全。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危险品购买、使用、回收、操作、贮存等登记制度。定期检查、安全培训。

(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学院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工作情况纳入考核。

(二)各系部、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安全监管责任到人,制定安全防范工作方案,确保落实。

(三)定期研究、研判安全形势,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认真进行整改落实。

(四)加强信息沟通,出现情况及时报告。

(五)认真落实值班制度。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化解,最大限度降低社会风险隐患,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实现全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根据县委政法委《全县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县委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负责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实际困难,集中力量解决老问题,化解新矛盾,全面深入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从即日起至年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对影响全镇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深入排查,着力从源头上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的刑事、治安案件,特别是命案、个人极端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一少两降三提高”。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责任务,全面深入细致开展工作。此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4月1日至10日)。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要把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作为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维护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精心组织推动,研究具体实施措施,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将隐藏的矛盾纠纷趁早摆到面上,及时调处化解,防止“小矛盾”演变成“大纠纷”,切实做到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早发现、早排查、早化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全面摸排阶段(2020年4月11日至4月20日)。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市县工作安排,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相关工作前提下,全面排查梳理各领域矛盾纠纷。一要重点排查因疫情影响导致经营困难引发的劳资矛盾、债务纠纷,以及征地拆迁、工资拖欠、经济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土地纠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易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或集体上访的民生类、涉众型矛盾纠纷。同时要加强对公共安全、出租车、寄递物流等行业领域隐患问题的排查。二要重点排查失业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家庭等特殊困难人群,以及刑满释放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缠诉缠访等重点人员,特别要将婚姻家庭、婚恋情感等容易引发家庭和邻里关系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梳理,纳入化解处理范围。三要重点围绕易发生问题的经济困难、生活不幸、夫妻不和、单亲再婚、家庭暴力、上门女婿、买卖婚姻、伦理关系复杂等重点家庭,以及参赌吸毒、前科劣迹、极端心理、暴力侵向、家庭不和、生活失意、婚外恋、不良行为等重点人员,逐一排查掌握到位。

(三)专项化解攻坚阶段(2020年4月21日至12月10日)。

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要坚持“边查边调,调处结合”的原则,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事而宜,制定化解措施,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群防群治队伍和网格长、网格员积极性,认真履职尽责,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对一般性矛盾问题,能当场调解的当场调解,定期组织回访;对重大矛盾要紧盯不放,及时成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调解专班一抓到底;对群众反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问题要立即解决;对诉求合理,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明确的,要及时汇报和衔接有关单位推动解决;对生活确有困难的要及时汇报镇党委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等方式,解决其基本生活保障。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镇村两级领导包案化解的方式,集中攻坚。各村(社区)要积极主动履职尽责,推动问题妥善解决,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四)全面自查总结阶段(2020年12月11日至20日)。各村(社区)和镇属各单位对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攻坚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提炼专项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健全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的衔接联动。对于专项行动中发现的不足和短板,及时分析研究对策,要善于总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完善工作会、清单化管理、交办督办、领导包案化解等制度,共同做好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恶性命案发生。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上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政法委员为副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各村(社区)要迅速行动,明确职责任务,确保专项行动有计划、有步骤推进。

(二)加强协调联动。镇综治办要统筹发挥好派出所、司法所、村“两委”力量,发动镇村群防群治队伍积极性,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专项行动最实际、最及时、最急需的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评估、化解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多渠道解决争端的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剖析问题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联合各方力量及时予以调处化解。

(三)健全长效机制。各村(社区)、镇属各单位要着力完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化解长效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和完善矛盾纠纷总体分析和预判制度,对重大矛盾问题和涉稳事件要及时汇报镇党委,不得瞒报、漏报、误报、迟报。镇综治办要坚持台账管理和销号制度,对排查出的重大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要严格落实包案领导化解制度,逐一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最大限度把问题排查在初期、人员稳控在当地、事情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荫芽状态。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形成领导亲自接待,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努力探索建立化解城市管理信访积案的长效机制,推动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格局。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联合下访,形成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

2、坚持依法按照政策办事的原则。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依法按照政策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依法按政策不能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决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强化思想疏导工作,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做好情绪疏导工作。对无理缠访闹访和有违法行为的,加强法制教育;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予以处理。

3、强化信息互通。对下访受理的不属于我局管辖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及时转送有管辖权的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处理。

(一)下访时间

每月第一周周一。

(二)下访人员

1、分管下访乡镇(街道)的局领导。

2、办公室、政策法规股、综合执法股、督查中队各派一名人员参加,下访乡镇(街道)的辖区中队要有3名人员参加。

(三)接访重点

涉及本系统的已按“路线图”处理,信访人仍不服的信访事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信访突出问题;带有区域性、普遍性、苗头性的信访突出问题。

(四)下访活动的组织

1、办公室主要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应于下访活动开展前10天与下访街道取得联系,确定下访时间、下访地点,并由下访街道就接访领导、接访时间、接访地点、接访要求等事项进行安排,提前5天在当地进行公示;下访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群众有序信访,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接访活动顺利进行。

2、政策法规股主要负责下访活动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主要包括对信访事件适用法律法规的认定,做好适用法律法规的解释,加强法制宣讲,依法处理无理缠访闹访和违法行为。

3、综合执法股负责综合协调下访活动,并于每月第一周周五前将当月参加信访的领导干部姓名、职务、接访时间、地点、受理的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及相关数据书面报送区联席办;负责接访工作的登记。

4、督查中队负责督查下访受理的信访案件的处理落实情况,收集汇总相关材料,于每月第一周周四上午前将材料送至综合执法股。

5、各中队负责协助办公室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信访案件的具体办理,并及时将相关材料送至督查中队。

1、包案分工

我局对信访案件实行逐一包案。领导包案原则上实行一人(辖区分管领导)包一案或包几案,不实行两人或两人以上重复包一案。

2、包案工作内容

包案领导按照“谁包案,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案方向、具体责任人、具体办案人、结案和汇报时间,并督促案件的办理,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包案领导应深入了解案情,按照法律法规、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对合理的要求,尽快解决落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宣传政策,讲明情况;对个别坚持过高要求,无理取闹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和依法处理。

3、包案完成时限

领导包案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如因情况复杂,经主要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四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创新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维护了稳定大局,助推了科学发展。自今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以来,全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6起,成功调处34起,防止民转刑案2起,防止群体性上访事件5起,没有一起矛盾纠纷因排查调处不及时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越级上访事件。

1、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清醒的认识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使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镇党委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综治维稳、司法、公安、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办,纪委书记徐钦民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也都相应成立了以村党组织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从而在全镇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村级组织、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格局。三是工作落实到位。我镇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制度。并要求各村根据实际,每月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及时部署,确保排查化解任务落到实处。

2、做到“三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加大改革力度,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工作中,张汪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做到了“三个靠前”。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全镇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二是干部工作靠前。镇党委、政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宣传教育靠前。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大集日集中宣传、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3、狠抓“三个前移”,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张汪镇努力做到“三个前移”。

一是精力前移。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和“两手硬”。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力求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力量前移。近年来,张汪镇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共有综治宣传员85名、纠纷调解员248名、治安联防员621名、案件协助员91名,形成了“层层有人管综治,层层有人抓综治”的良好局面,基本实现了规范化运作,群众自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张汪派出所每天都出动治安巡逻车,对村24小时监管,保证了各村的社会稳定。三是措施前移。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村级事务决策“五步法”,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村级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狠抓党务、政务、村务的“三公开”督察力度,特别是加强村级财务的公开水平,凡是群众关心的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等问题都做到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着力加强治安联防与治安巡逻,杜绝和减少治安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定期进行集中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一)加大矛盾调解能力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完善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纠纷排查、信息分析、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着力把握社会矛盾纠纷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抓住要害化解矛盾,不仅形成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等常见性、多发性纠纷的方式方法,而且要积极探索成立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等专业调解组织,调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行政争议和医患纠纷等新型矛盾纠纷,形成化解专业化矛盾纠纷的方法体系。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的科学评估体系。要重视加强村调解组织建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加大部门协调配合力度,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注重和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信息联通、工作联动和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积极整合各方面调解资源,搞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的有机结合,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调解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使“处理矛盾首选调解、调解也是法制建设、调解反映社情民意、调解小成本大效益”等全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广大老百姓信任调解、选择调解、使用调解,使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法,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突出成果,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富裕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五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能使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得到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纠纷的工作基础得到夯实,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保持信访总量,使群体性事件持续减少。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排查重点。从单位的实际出发,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做为排查调处的重点:土地承租、财务公开、区收区支、风险理赔、各种救济等群众反映敏感问题全部做到公开。

(二)明确责任。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解决。民事纠纷调解工作中,调委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以预防为主。做好调解工作,可使社会稳定,避免不少民事纠纷的扩大,真正发挥了调解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切实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力度。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党支部领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二)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困难。高度重视,认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诉求事项,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且能够解决的,落实责任单位,限期督办解决。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可以逐步变通解决的,做好面向群众的沟通工作,取得理解和信任。

(三)强化法制宣传。加大对《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要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利益的同时,坚决依法维护正常的上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四)多方参与,形成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同志参与社会矛盾的化解工作。

 

(一)建立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预防上,工作中,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情况、特点和规律,积极预测,超前防范,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预防与化解纠纷相结合。 (二)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创造必要的条件。有专职调解委员会主任、调解室、有调解例会和调解记录、有纠纷登记薄。动员组织党员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或未萌状态。 五、完善机制,确保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排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一把手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亲自主持研究重大疑难信访事项,认真接待信访群众,切实把矛盾纠纷工作做好。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六

平时你们看到我叫我什么啊?(老师、丁老师对不对)哎,我长得那么漂亮,(美丽、漂亮的丁老师)小嘴巴真甜,这样今天你们一个机会来给我当当老师好不好?(好)我来说两句话,你们听听看。听完之后评一评。

1。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是的)

2。哦,再听一句,值日生记了文俊豪的名字,文俊豪说:丁老师,我没有讲话,我是轻轻地讲话。你来说。

3。谁来读?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

先来看个视频,矛和盾是什么呢?

1。看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矛和盾都是古代的——兵器。你听得很仔细。这就是矛,各种各样的矛,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长的,上面是——尖尖的,打仗的时候可以用来刺伤敌人。所以这个矛的尖尖头十分——尖锐、锐利。但是你不要以为敌人都是傻子,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当矛刺过来的时候,敌人就用——盾来保护自己。那么这个盾的质量要不要好的啊?——要,为什么?所以说盾得坚固、坚硬、结实。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小古文《自相矛盾》的世界。

2。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小古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看好书,听老师读。

3。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现在请小朋友把小古文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遍和离你最近的小伙伴一起读一读。

4。小朋友,快去数一数有几句话?老师请五位小朋友来读!

5。轻轻地把书本放下!

1。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脑袋里啊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方法来学习小古文,比如:查字典、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看下面的注释、翻译等等,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

2。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把话说完整——这个楚人在卖盾与矛。出示:楚人有卖盾与矛者。你来读,你来读。

3。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出示词卡)!谁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誉王天瑞。

4。谁再来夸夸他的矛?(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把他的心里都读出来了!我的矛可好了,你来读。大家快来看一看,瞧一瞧,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5。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预设:吾:我的。放风筝里面有“汝前行,吾后行”。

坚:坚固,给他组组词。新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遇到不理解的次可以给他多组几个词。坚可以组哪些词?我们就把这种学习方法命名为:倪展翼组词法。

利:锋利、锐利,也是组组词。吾矛之利的意思就是——我的矛很锋利。

物莫能陷也:通过对比古文和现代文,我知道了这句话地意思是:——随便你用什么东西都不能戳穿它。你来读,你的盾很坚固,你的盾的质量很好!

於物无不陷也:随便什么盾都能戳的穿。就是所有的的盾都不能不被戳穿。你来读,这个矛很锋利,很厉害的一只矛。

6。谁来帮帮这个楚人,帮他吆喝吆喝生意?你来,你再来。我们一起来!(齐读)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出示: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旁边的人听出了破绽。

8。这里的“或”我们在哪篇小古文里碰到过啊?——菊,其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或是有的,但是在这里是——有的人。

9。(1)假如你是一位孩子,你会说:叔叔,

(2)假如你是一位中年人,你会说:hey,兄弟,

(3)假如你是一位老人:年轻人:(老练有成)

10。那个人的反应是什么啊?(出示:其人弗能应也)

嘴巴张的大大的,可是说不出话来就是——张口结舌。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成语呢!看!(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1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老师引读: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这是《自相矛盾》的小诗,自己读读看?

这诗歌有意思吧!谁来说一个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实例呢,看这是一则广告。播放脑白金广告)对呀,前后说的不一致就是自相矛盾!

1。老师给出了小古文《自相矛盾》的填空,自己先试试看?

2。老师奖励你们看一组连环画,看,能不能跟着图画把它背出来呢?自己试试看!(请两个小朋友来背)

3。真厉害,这也难不倒你们!现在啊我们把这个小古文的故事演一演,谁来读旁白?谁来做楚人?谁来当当小朋友路人甲?中年大叔路人乙好,老者路人丙?开始!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七

[摘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表现,并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出发,对其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克服及自我超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自我超越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发生的一种心理关系。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统称为人际关系[1]。因此,人际关系实际上又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它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满足的心理状态[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如果这些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和自信。

1 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1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北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做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占40%以上,已经超过择业的压力和学业的压力[3]。

1.2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大多在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一个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同学,因人际关系和谐,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畅,专心学习,乐于交往与助人。反之,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不融洽,甚至冲突、仇视,彼此勾心斗角,心理压力便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

1.3 大学生职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

渴求事业成功是每个学生的追求。有人做过研究,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交往。科学的进步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条件。

2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2.1 缺乏主动交流的心理能力

人际关系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活动,是主动的、相互的。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这种主动交流的心理能力,而对于陌生人,尤其异性,表现出害羞、主动回避、畏缩现象。在别人面前面红耳赤、目光紧张、心跳加快、讲话吞吞吐吐、难以自我控制等。

2.2 部分学生存在内向性格

部分学生由于从小性格内向,缺少交往,不善于交际而表现为胆怯、多虑、不合群等。在学校里上课不敢发言,除了要好的同学外,与大多数同学很少接触,常常独自活动,远离人群,看到老师绕道而行,尽量回避学校集体活动。通常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做事力求绝对把握才行,所以不敢冒半点风险,因而多是受环境和别人主行的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更羞于与他人接触。

2.3 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部分学生由于相貌、智力、受教育的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不如他人而产生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自闭,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2.4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下长大,一遇到交往方面的挫折,如初恋失败、当众出丑等,就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完善个性结构中的优秀品质,克服不良因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自我超越

3.1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对人际关系的意义非同小可。尽管大学生们每天也都处在各式各样的交往环境中,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意识。不少学生只是被动地处于交往中,有的学生甚至远离人群、自我封闭。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的良好交往意识,让学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交往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3.2 要增强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人际关系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学校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树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从而显得坦然自若,沉着镇定。

3.3 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5]。在人际交往中,语言的交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大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在与人进行语言交流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往往忽视了倾听对方的发言,与老师、学校领导、用人单位等交流时,若言语盛气凌人、不注意倾听,造成的后果及给人的印象将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在倾听时常常出现以下情况:①很容易打断对方讲话;②发出认同对方的声音。较佳的倾听却是完全没有声音,不能打断对方讲话,两眼注视对方,等到对方停止发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而,最佳理想的情况是让对方不断地发言,越保持倾听,你就越握有控制权。

3.4 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每个人为人处世受到别人的评论是很正常的,不要轻信主观感受,不要浪费时间去揣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人家评论,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应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同时也不应该以一时一事来评价一个人的好或坏,因为“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所有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与人交往中应具有宽宏的胸怀,要有“让人不为丑,饶人不为痴”的大度大量,不为社交中细小矛盾纠缠而斤斤计较。

3.5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可能紧张、羞怯时,就会引起机体强烈的焦虑,并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使他人觉得你对他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这样就阻碍了彼此关系的发展。例如,部分新入学的同学,由于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都缺乏了解,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直到他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及同学,才真正比较放松,真正适应。学校教育就应该多创造一些学生交流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镇定下来,早日融入集体生活。

4 大胆实践,实现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可以改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和训练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当然,纯粹增加交往技能可以改善个体的人际交往状况,但并不一定能促进个体的人际相处关系[6],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改善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大学生自己主观的努力。在个人心态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人逐渐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这种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只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重视人际交往问题,就能够实现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彭贤.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2]张朝,李天思,孙宏伟.心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3]王庆环,李丹.大学校园“人际交往”现状调查[n].光明日报,20xx-01-18.

[4]王川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j].读与写杂志,20xx,(2):88,164.

[5]刘卫民.化解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策略[j].成人教育,20xx,(1):71-72.

[6]刘庆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校医,20xx,21(4):476-478.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八

为深入贯彻《中共泉州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泉委办[2017]24号),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障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为原则,形成领导亲自接待,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努力探索建立化解城市管理信访积案的长效机制,推动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依法、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格局。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开展联合下访,形成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

2、坚持依法按照政策办事的原则。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依法按照政策解决到位;对群众诉求依法按政策不能解决的,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决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引起攀比和新的矛盾。强化思想疏导工作,在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做好情绪疏导工作。对无理缠访闹访和有违法行为的,加强法制教育;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依法予以处理。

3、强化信息互通。对下访受理的不属于我局管辖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及时转送有管辖权的相关责任单位依法处理。

(一)下访时间

每月第一周周一。

(二)下访人员

1、分管下访乡镇(街道)的局领导。

2、办公室、政策法规股、综合执法股、督查中队各派一名人员参加,下访乡镇(街道)的辖区中队要有3名人员参加。

(三)接访重点

涉及本系统的已按“路线图”处理,信访人仍不服的信访事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信访突出问题;带有区域性、普遍性、苗头性的信访突出问题。

(四)下访活动的组织

1、办公室主要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应于下访活动开展前10天与下访街道取得联系,确定下访时间、下访地点,并由下访街道就接访领导、接访时间、接访地点、接访要求等事项进行安排,提前5天在当地进行公示;下访活动开展过程中,引导群众有序信访,维持现场秩序,确保接访活动顺利进行。

2、政策法规股主要负责下访活动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主要包括对信访事件适用法律法规的认定,做好适用法律法规的解释,加强法制宣讲,依法处理无理缠访闹访和违法行为。

3、综合执法股负责综合协调下访活动,并于每月第一周周五前将当月参加信访的领导干部姓名、职务、接访时间、地点、受理的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及相关数据书面报送区联席办;负责接访工作的登记。

4、督查中队负责督查下访受理的信访案件的处理落实情况,收集汇总相关材料,于每月第一周周四上午前将材料送至综合执法股。

5、各中队负责协助办公室维持现场秩序;负责信访案件的具体办理,并及时将相关材料送至督查中队。

1、包案分工

我局对信访案件实行逐一包案。领导包案原则上实行一人(辖区分管领导)包一案或包几案,不实行两人或两人以上重复包一案。

2、包案工作内容

包案领导按照“谁包案,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案方向、具体责任人、具体办案人、结案和汇报时间,并督促案件的办理,对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包案领导应深入了解案情,按照法律法规、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对合理的要求,尽快解决落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宣传政策,讲明情况;对个别坚持过高要求,无理取闹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和依法处理。

3、包案完成时限

领导包案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如因情况复杂,经主要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最新矛盾化解整治方案心得体会九

【摘要】 目的 探讨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进行新生教 育及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大学20 04~20xx级新生中人际关系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对其scl90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显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 到0.001水平;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其他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显著性达到0.01水平。结论 人际关系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 、专题讲座 或团体训练等方式对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心理健康;大学新生;人际关系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en with interpersonal-relationsh ip ning, guo xiaoli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eihai 2642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mental health of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nd to supply a science ba sis for mental-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methodschose 339freshmen with sco 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no less than 3 from all freshmen in20xx~20xx. results①the factor scores of freshmen with inter personal relation ship sensi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ores of all freshmen and nation al model at 0.001 level. ②other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t 0.01 level.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by supposing e lective course, lecture, group training etc.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freshmen;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体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 交往中的自卑感,心

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亦是这 方面症状的典型表现。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中排第二位[1-4]。

大学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也处于从中学生向 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期,他们的心理状态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与高年级的大学生有所区别,他 们既有摆脱紧张的高中生活之后的轻松与愉快,又有面临大学生活的困惑与不知所措。他们 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的适应期,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在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适应新的人际交往模式,调整人际交往策略,对他们而言 ,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研究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高校进行新 生入学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取某大学20xx级到20xx级的新生有效心理档案共9432个,从中选取人际敏感 因子大于等于3分的新生339人,其中男生246人,女生93人,平均年龄19岁。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 该量表由derogatis(1975)编制,具 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含90个项目,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精神 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睡眠等,包括10个因子 。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1-没有,2-很轻,3-中度,4-偏重,5-严重。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 超出正常平均分,一般认为该因子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 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上海惠诚大学生心理测验综合系统扫描录入,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人际关系敏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9 个条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2.2 人际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将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得分与20xx到20xx新生总体 的得分以及全国常模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均显 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到了0.001水平,结果见表2。

2.3 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都显著相关 ,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结果见表3。

3 讨 论

大学新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满怀对大学的期望和憧憬,但是,当他们踏入大学校园之 后,很多学生却发现大学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以前的学习生 活都是老师和家长安排好了,自己照着去做就可以了,现在一切都要自己去安排,但是自己 又缺乏这种能力;以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现在考上了大学,却没有目标了; 以前同学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每天都能见面,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除了宿舍同学 ,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也很少;高中的老师天天督促着学习,大学的老师上完课就走人; 大学里有那么多社团,我应该加入哪一个,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锻炼其它能力重要?等等 这一切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这些新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这些问题中,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大学新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笔者与 部分被邀请新生(scl-90因子分有超3的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提到人际问题占到30%以上 。他们的人际不适应主要有以下表现:①没有知心朋友;②感觉大学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③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④人际交往圈子小;⑤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⑥周围比自己强的 人太多,有些不甘心;⑦不知道如何跟异性交往;⑧想改变自己的交往现状,不知道怎么 去做;⑨宿舍同学生活习惯不一样,容易产生摩擦,等等。

对其问题根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心理矛盾。很多学生一方面抱怨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又由于受到家长或同学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又不愿意或者不敢与人交心,害怕自己在人 际交往中受到伤害;②缺乏交往技巧。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一切以学习为重,不是很重视人际交往,到了大学 之后,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同学“打成一片”,和同学在一起 ,找不到话题,因此非常苦恼;③性格原因。一部分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与人交往时比较被动,因此到了大学,交往的 对象仅限于宿舍同学或班级部分同学。自己认识到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但是又不知道如 何改善;④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大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摩 擦,这也是影响新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⑤过于留恋过去的同学关系。有的学生来到大学之后,反映以前跟同学关系挺好的,朋友也 很多,可是到了大学,人际关系却不怎么样了。他们将重心放到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忙 着跟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却忽略了身边的新同学,这样也容易被身边的同学忽略;⑥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人际敏感因子中“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 不自在”条目得分最高。笔者在谈话中也深有感触,确实些同学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 价,太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导致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紧张、焦虑,掩饰 自己,甚至减少与人的交往。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人际敏感确实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这部分新生的 心理健康相比其他新生,更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通过个别邀谈、 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进行团体训练[6,7]等形式,促进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 ,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

4 参考文献

[1]何心展,张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 实践,20xx,12(1):81-83

[2]彭香萍.当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心理科学,20xx,29(1):211 -213

[3]朱爱荣.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高教研究,20xx,(2):75-78

[4]刘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xx级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xx,13(2):188-19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社,1999:31-35

[6]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xx,13(5):369-371

[7]江琴.团体心理咨询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证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xx,7(1):30-3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