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历史单元整体设计(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3 03:26:18 页码:14
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历史单元整体设计(四篇)
2024-05-13 03:26:18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精心备教,全面把握新课程标准

本人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研读教材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用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血肉筑长城》时候,这课的主题是“抗日战争”,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一条谜语导入新课。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由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为了这一目标,我做到了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学习新目标,精心设计教法,指导学法,认真落实上课,作业,练习,复习,单元检测等环节的工作,做到超周备课,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时抽查学生的背诵和记忆。通过单元检测考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使历史课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的源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主要是这样做的: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从问题中学会自主学习。在问题中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课堂更生动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生基础差,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历史到喜欢,由差到好。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上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抗战的影视片如《南京大屠杀》等。(3)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四、转变教学观念,不仅教书而且育人

放弃老观念和老思想,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在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教学中还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给他们做人的到了道理,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

以上是本人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工作中也有疏漏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努力,力求更上一层楼。

五、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2022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大家好,今天我想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跟大家交流,即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的“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要求,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总体性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导性、科学性,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行宏观概括的一个重要文献。为什么要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必然要求”:“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怎样看待建党百年之际的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历史经验,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站在建党百年历史节点回顾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为什么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怎样进行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及怎样有效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等问题作出了统筹安排;并作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重大判断。今天,我就围绕这一重大判断来跟大家交流。

“正确党史观”实际上是唯物史观在正确看待党史中的运用,即用唯物史观来正确看待党的百年历史,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地梳理总结。回顾党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何会在1921年诞生;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怎样一以贯之地贯穿在百年历程中;党的主线和主流是什么;党史的本质是什么;党在下一个百年将会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我认为这就是百年党史的主线,或者说主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中,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取得了辉煌的伟大成就。如果把党的历史放在世界历史的大链条中看,从成立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发展为现在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全世界最大的、执政七十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2021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回首过去,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今天,我们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总体看,可以讲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就知道了我们要到哪里去。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想给大家讲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去理解把握,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它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谋求复兴的历史结果;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它是人类探求理想社会的过程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回响。

(一)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不是凭空诞生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初,需要这样一个政党出现。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人类历史上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让中华民族从封建王朝衰落期进入了近代沉沦期。中华民族曾经为人类发展做出伟大贡献,但当西方资本主义掀起工业革命,在全球不断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时,中华民族在迈入近代门槛时落伍了。

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破中国过去的封闭局面。他们想用所谓的文明和社会模式来改造中华民族,其目的并不是让中国从一个传统的封建国家演变为一个正常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想靠枪炮让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的封建王朝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短短八十多年时间,西方列强轮番来到中国,迫使我们签订了无数个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被迫割地、赔款,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已具有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来不甘心沉沦,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抗击外国侵略、反对封建王朝;到清政府的一批开明官员想通过“中体西用”实现自强;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希望通过变法让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再到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在中国建立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探索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屈辱地位。

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理想,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力量,任何一个阶级能完成中华民族独立、人民翻身解放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出现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它能够代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改变中国沉沦的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翻身解放。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历史发展的链条中应运而生。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任何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近代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党的烙印和基因一开始就跟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起。

(二)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华民族在近代落伍、沉沦是由于没有把握好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历史机遇和契机。由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闭关自守的问题,对外部世界不了解也不关心,没有关注人类发展的大势,特别是西方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中国没有回响,这就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悲惨命运。

实际上,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资本主义兴起之后,人类社会就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局面,从分散走向了整体,这个进程到今天仍然在持续。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直到今天一直伴随着它的发展过程。为了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无数进步人士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不断探求,这才有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在全世界的传播。从资本主义来到人间到空想社会主义诞生,再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探索。科学社会主义旨在改变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让人类走上理想社会的坦途。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列宁创立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爆发让中国人再次意识到中国近代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作为苏联的近邻,中国有了新的选择,学习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是人类对比资本主义更理想的社会形态探索在中国的一种实现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人类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近代中国从沉沦走向独立的需要、中国人民从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到站起来的需要。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需要推动了党的诞生。

(三)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从诞生开始,我们党就是一个具有强大历史使命、人类使命的政党,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还是世界追求进步的力量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也代表了世界进步力量。

从党诞生的国内国际背景看,中国共产党跟中国近代其他政党不一样,跟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党也不一样。党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是伟大的、进步的,既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也为人类走向理想社会努力。肩负着这样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交集中应运而生,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链条中诞生。虽然刚开始只有几十个人,但我们的事业是进步的事业,代表了中国近代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所以才会由小到大,形成今天这种恢宏的局面,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执政时间超过七十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之所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我们党肩负的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人类发展方向的事业,是代表人类进步趋势的事业。(作者:龚云 )

2022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今年二月底,学校组织教师来到_中学观摩学习,一到那里,就感受到了绿树成荫,清香幽静,真是教书、读书的好地方。在这里我们听了两位历史老师讲课。这两个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现将我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两位老师教学语言悦耳、亲切,教态轻松自然,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面对整堂课。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拉近与老师的距离,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课前广集资料,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本次活动非常成功,与课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分不开的,善于运用网络辅助备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善于自己动手制作精美实用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使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地方相结合;善于汲取先进的教学思想敢于闯出自己的新路子,使课堂教学新颖丰富,趣味无穷。

三、注重培养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敢于把教材用来作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的载体,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视屏、图片、材料及出示图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育理念,既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又在过程中重视了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和提醒,真正体现依标施教。既能把握重点又能突破难点,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发挥自身优势,讲出自己的特色。

此次共同教学特点是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亲切,善于组织和调控课堂,善于挖掘教材,开拓思路,激发创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拓宽思路,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从而掌握方法。

五、教师业务专业水平、素养较高。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值得商榷之处:面对学生多种回答情况时应作出及时恰当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规范、精简课堂语言,以鼓励为主,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本次听课中,我体验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学到了许多优秀的教法,真是受益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汲取实施这个教师的优点,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让自己成为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2022历史大单元设计的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只有两年的时间。从盲目的学习模仿,到现在有目的的自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我认真准备,课上严密组织,但总会在课后感到不是十分满意,总会有或大或小的遗憾存在。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钻研,不断学习。要使我们的教学在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走向完美。

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掀起了一股改革、学习大潮。其实我认为无论是学习杜郎口模式还是学习洋思模式,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弄明白,我们改什么?

我们要改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大体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用黑色的眼睛,发现彩色的历史。这种探究式,分成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指导探究两种。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性,学生不可能在生活中通过现象来学史,学生具备的历史知识也有限,所以前种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极少使用。我们倡导使用的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第二、接受式课堂教学方式。老师把系统、准确的历史知识用一定方式传达给学生。这种接受式,也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被动接受式,这是一种以老师讲述为主的课堂模式,也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模式,现在教学设施先进了,可以结合多媒体上课。虽然教学效果可能不错,但不利于学生“发现”,不利于学生形成思辨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二是学生主动接受式。这是我喜欢的方式之一。

我现在采用的是学生主动接受式和老师指导探究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主探究式。

我的自主探究式课堂分成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点拨探究、知识梳理、同步达标练习。这种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教师只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在“老师的表现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针对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入新课环节。

或温故引新,注意前后知识联系;或设置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理解本课知识做铺垫;或教师直接阐述,娓娓道来,做精彩的开场白,为本课知识说前因说背景;问题导入,激起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探究;还可以时政导入新课等等。

这是教师可以自主支配的一个环节。但课堂是学生的,老师要缩短自主支配的时间,因此,导入新课环节要设计得“短小精悍”。

根据课标要求,把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放入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精心编制自主学习导航。可以做成纸质学案,也可用多媒体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列图表、列提纲、所有内容问题化、填空与问答结合、出示知识网络、图配文等等。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自学完成这一部分内容。当然,遇到问题同学可以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因此,教师设计自主学习导航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符合教学规律。

这一环节是老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也是教师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

我们要把课标要求中“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或本课难点、重点放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一定要是基本史实,不用文艺作品),做到论从史出。可以设计成问答题的形式,也可以设计成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小辩论的形式等。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当然,也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指导学生和其他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学生讨论时,我们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注意倾听,把“误入歧途”的学生“引上正轨”,把说出有价值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也可能是常见易错知识)的学生记在心里。

讨论结束后,教师点拨前,一定要让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历史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梳理知识更为重要。怎样梳理知识呢?

学生口述、列大事年表、归纳提纲、列图表、画知识树、编写知识卡片等等都是很好的知识梳理方式。

采用新课堂教学方式之初,最好是师生合作,教师出示“半成品”知识梳理,学生补充完整。随着学生积累了一些梳理方式,同时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技能操作,注重综合性。

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教师不再是灌输者,教师成了设计者,如果设计出现了漏洞,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欠缺;教师成了组织者,如果组织无序,课堂就会乱成一团;教师成了引导者,如果教师引导无方,抓不住关键,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虽然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学生每个学习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刚开始用这种模式时,我把每一环节的用语都在课前写好。做设计师难,做组织者更难啊。这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还需要课堂上的灵活应变。

新模式教学教师更累,会有很多的困难和困惑。如:教学形式和实效的兼顾,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欠缺,重成绩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组织培训等等。但我们是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知道“鱼渔有别”。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成功。

作者简介:王金芳,女,中学历史教师,河北滦南三中历史教研组组长,被聘为滦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组成员。有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曾多次承担历史示范课的教学任务,被评为滦南县历史学科带头人、几次被评县、市级先进教学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首届滦南名师。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