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 文学创作的讲座心得(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2:13:21 页码:14
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 文学创作的讲座心得(6篇)
2023-01-02 12:13:21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一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二

一.学习目的

《财经应用文写作》是根据日益发展变化的财经形势的要求,选取与目前财经工作密切相关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应用文体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范例与分析,体现当前大学经济类专业对财经应用文学习的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财经写作和财经应用文的一些基本概念,把握财经应用文的特点,熟知课程中一些常用应用文的种类以及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我们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技能。掌握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责,了解我国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模式和各种经济现象的法律原理。

二.学习要求

深入学习《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实训活动,练习写通知、借条、活动策划等。来提高自己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三.学习方式

在课堂中认真听老师讲课,注重老师与我们的互动,多于老师沟通,交流经验。自学很重要,课堂上可能只是讲一些重点,课后要努力自学,这样才会更加系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参与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活动,学以致用。

四.学习内容

第一章 财经应用文写作基础

第一节 财经应用文概说

第二节财经应用文的写作要素

第三节 综合训练

第二章 常用财经文书

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

第二节 市场预测报告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节 招标书、投标书

第五节 合同

第六节 协议书

第七节 意向书

第八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九节 产品说明书

第十节 商务信函

第十一节 综合训练

第三章 经济纠纷常用法律文书

第一节 仲裁申请书、仲裁答辩书

第二节 民事起诉状

第三节 民事答辩状

第四节 民事反诉状

第五节 民事上诉状

第六节 民事再审申请书

第七节 综合训练

第四章 常用行政公文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通知

第三节 通报

第四节 报告

第五节 请示

第六节 批复

第七节 函

第八节 会议纪要

第五章 常用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述职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规章制度

第六节 启事、声明

第七节 综合训练

第六章 学生常用科研文书

第一节 实验报告

第二节 实习报告

第三节 毕业论文

第四节 综合训练

第七章 常用传播文书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通讯

第三节 广告文案

第四节 短评

第五节 特写

第六节 综合训练

第八章 常用礼仪文书

第一节 礼仪书信

第二节 祝辞 贺辞

第三节 欢迎辞 欢送辞 答谢词

第四节 求职信

第五节 综合训练

五.学习时间

按学院的课程表安排,按时去上课。每周一到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

在完美的计划也比不上脚踏实地的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结合当前情况,做出调整。一星期一小结、二星期一大结,总结经验,找出自身不足积极改正。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三

现在的语文学科对学生渗透科学教育是比较薄弱的。形成这种情况的远因主要是中国古代科技领域过于强调技术的发明而忽视了科学理论的系统和实验操作的地位,致使两者比例严重失调(参见刘青峰《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机制的探求》,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作为母语的汉语文,其传统只与技术偶有瓜葛而与科学理论、实验操作少有联系;主要近因则是认为语文学科首先姓“语”,作为基础工具的语文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

我们认为,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应排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因为21世纪的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更多的现代素质,而现代语文学科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的‘教育’,只是培养信仰,而不是教育。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只能称为受过训练,而非受过教育。”(《“第一推动丛书”总序》,湖南汉英夹杂会成为中国语言的发展趋势吗?

——浅谈语文在当代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当今社会汉语出现了使用英语缩写的趋势,比如wto、cpu、aids、pda、dvd、vcd、cd。即使没上过几天学的很多农民嘴里也经常冒出的是vcd而不是影碟机。在中国公司里,使用英文缩写词不但代表着时尚,还是权力的表示。像crm(客户关系经理)和hr(人力资源)这样的词过去在中国闻所未闻,如今被致力于公司发展的商业人在言谈中频繁提及。ceo和mba还有一些词汇来自日本(比如卡哇依)、韩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以及华人聚集的商业中心。“按揭”的意思是还清抵押,“走秀”指时装表演。这两个词所涉及的生活内容都是从前的中国大陆所没有的。

但是有谁能够把经常挂在嘴边的这些英文词组缩写准确的用中文名称表达出来?

经过笔者陆续的调查总结发现,能够将dvd准确的用汉语名词翻译解释出来的不到20%,而能够将dvd与vcd及cd准确用汉语名词表示区分出来的更是不到5%,惊讶吗?是的,这5%里并不包括笔者自己。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参与调查的教师、学生、工人、农民无可回答那?想想充斥在课本杂志广告等等各个角落里的英文,我们就不可不注意到英文词组缩写已经深入到中国人生活的骨髓之中了。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官方对语言做过短期的监督管理,因为长期形成的一些粗俗用语使人们担心汉语终有一天会堕入庸俗。但是今天的变化发生得如此之快,几乎没有官方人士再有勇气来挑战现状。“任何一种语言都要警惕外来词汇,这一点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一位语言学家说:“但是现在新词汇涌入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会发现很多生活常用词原来都是外来的。”

问题是这种“汉英夹杂”的表述方式是否会永远在中国流行下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普遍现象呢?

随着中国的改革步伐,汉语的日常用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学者说每年都会有1,000个新词语诞生——它们是全球流行语、对因特网的创造性使用、西方商业用语和新广告语综合的“混血儿”。有人把这种变化称为当代中国的第三次语言革命,这股潮流的脚步如此勇猛,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它。

30年来一直参加编纂《现代汉语词典》一位学者说:“在从中国解放到改革开放这段时期中,绝大部分新词汇都和政治有关。现在的新词汇则大多和社会、经济、法律有关。”他说:“我们寻找每个人都能使用的词汇。我们删掉的老旧词汇数目远远不及加入的新词汇。这本词典体积越来越大了。”20xx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增添了一个很厚的粉红色附录——48页的新词汇目录。然而汉语辞典编纂人的编辑对象只限于纯粹的汉字,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为每个新词汇都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相反,像“email”和“t恤”这样的词都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为用字母直接表示的新词汇了。

1949年,由毛泽东发起。这位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发明革命语言的同时也带来了语言的革命。他加速了汉字的简化进程,使汉字“拼音化”,也就是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

而在1958年周恩来同志早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里,就明确的指出过关于汉字发展的前途的问题:“至于汉字的前途,它是不是千秋万代永远不变呢?还是要变呢?它是向着汉字自己的形体变化呢?还是被拼音文字代替呢?它是为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还是为另一种形式的拼音文字所代替呢?这个问题我们不忙做出结论。但是文字总是要变化的,拿汉字过去的变化就可以证明。”

以上说的是汉字,而关于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知道意义的。观察当代社会的语言发展是不是意味着“被拼音文字代替呢?”

假设在一个重大的中国人主持的会议上,发言人在一连串的汉语中不时来上句英语。请问咱们中国人说的到底是中文还是英语?怕要贻笑大方了。

说到不同语种的夹杂,很多人会想到日语,因为在日文的书面语言上会经常出现很多中文的繁体字。据统计日本直到1981年所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

但是有谁听到日语发音中不时冒出个中文字来?反观中国呢?谁能保证在普通说话是不夹带个英文?可以保证的人都生活在古代!

关于这一方面韩国完全可以做为表率。他们完全独创了自己国家的语言。

中国呢?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的汉语,在书面文件与日常对话中不断出现英文词汇真的是一件时尚,高雅的事情吗?

所有人都应该想一想了。

为什么会对汉英夹杂的说话方式司空见惯。笔者认为这是教育的问题。

这种说话方式已经成为了习惯,而且是所有人的习惯。可怕的习惯。

半个世纪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

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这里包含两点,一是长时期里通过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二是一旦巩固下来就会变成需要并不容易改变。这就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教育(或兴趣的激发)是可以培养的。

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因为21世纪的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更多的现代素质,而现代语文学科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现代人格的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现代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教育态度来引导学生学习规范的,正确的语言习惯。教会他们那些流行的英文的中文说法。就不怕中文变成“中英文”了。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四

有人说,语文是一国文化的代表,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以及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任务。同时,学习语文还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语文学习对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有着其它学科不能取代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文素质。’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丢失母语,就是丢失民族文杨叔子先生说得好:化,就是丢失民族灵魂;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个实质上不存在的民族。”著名数学家杨乐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基础课比专业课更重要些。基础决定素质和发展。北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洱说:我一向认为老师带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要给他职业的培训,而是为了教会他怎样去做人,使之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慧能力是由以下七个方面构成:语文能力、数理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社交能力和自知能力。他认为这七个方面综合起来才能构成真正的智慧。显而易见其中多种能力与人文修养有关,而其中最重要、放在首位的即是语文能力。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同时,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无论想成为什么专业的人才,必须先学好语文;语文不仅是生命的工具,而且是提高人的气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同时人格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

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个象征意象。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

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无人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在这里,文学作品里还常常描写一些日常生

活图景,有的充满生活智慧,有的蕴含人生哲理,而有些只是带有某种生活趣味,淡淡的,却隽永,如、“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吟诵这类诗作,人就不会情趣枯竭,同时能将对偏于实用的真与善的追求转化为美感活动,将求知的艰辛过程赋予艺术趣味,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

在这里,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

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 从语文能力来看。一个人是否有智慧主要体现在思维上,而思维是指运用语言来表达观念到形成新的构成的过程。神经生理学家、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说:在我看来,科学上的造诣和语言文字功底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因为科学研究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思维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能力强弱;文学修养又能影响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成果需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连语言都不能很好运用的人是决难写好科学论文的。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的使用本国的语言。著名科学家苏步青先生说∶数学是理工的基础,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语文课在学生知识结构中起着基础平台的作用。另一位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也说过:语文可以分为语言和文学两方面,语言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质好,就具有较高的美的理解力、欣赏力和创造力。名家之论足以说明语文能力对人才创新智慧的巨大意义。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五

一阵风吹来,草变绿了,花变红了,春姑娘来到了大地的怀抱。整个世界变绿了,变红了,我的钢笔也在纸上跳舞,旋转着,一圈又一圈……

路旁开放的小花,向我微笑;桥下缓缓流动的小溪,在为我唱歌;还有果树上成熟的果实,羞红了脸蛋儿……这些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为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从小,我就是个爱做梦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我就喜欢看书。哥哥的小人书,邻居退休教师王奶奶家的一大柜藏书,对门大姐姐家订的《齐鲁晚报》,我都千方百计找来阅读。渐渐地,我认识了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坚强不屈的舒克和贝塔,劈山救母的沉香……渐渐地,我的世界里,有了童话、寓言,小说、诗歌、神话传说……渐渐地,我知道了这些文字都是一些充满爱心、情感独特细腻的人写的,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作家。

永远感谢书籍,感谢童年时代生活的馈赠—阅读。是书籍,领我走进了知识的大门、想象的天空;是阅读,帮我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走遍天下书为侣”,书是我的伙伴,是我们每个人的伙伴。那个时候,我就幻想着有看不完的书。

对文字的痴迷,使我对作家深怀敬仰,幻想有一天,像他们一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没想到这个美丽的梦想,在三年级上学期变成了现实。

永远不会忘记,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习作《我希望的房间是……》,这是一篇根据课文仿写的想象作文,很短,也就一百多字。当一脸微笑的老师把一本发着油墨芳香的《小学生阅读与写作》递给我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至今历历在目。从那时,我的业余生活,变得绚丽而多姿。就这样,陆陆续续有三十余篇(首)习作,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

在我的笔下,有活蹦乱跳的动物,稀奇古怪的事,幽默风趣的人。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和我一起写作、生活着。

文学伴我成长,伴我领略世界的美,伴我倾听心中的爱。我手中的笔依然挥动着,我将继续行走在写作之路上。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作文2

文学长路雪飘飘,几多寒来几多笑;秋风犹似一杯酒,尝尽苦来乍觉甜。

——题记

文学之闰,美化着山,美化着水,美化着严竣的历史和人人向往的未来,也美化着颗颗不泥的心!

对待文学,无须诠释,只要用心去领悟,正如含蓄似春之阳光,热烈似夏之活跃,豪放似秋之飞扬冷傲似冬之清凉!文学恰似变幻多端、高深莫测的精灵,消融郁闷使者的化身!又恰似汩汩奔流的溪水,滤过我的心田,冲去心中的暑热、杂念!

徜徉于奇妙的文学之中,不禁令我心旷神怡。的确,文学不仅仅为我写作起到作用,还可陶冶智慧的情操,令我在人生之路过得更完美,更充实!

享受文学业,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部分。我定会牢牢地把文学抓住、留住,使我的心中有股文学之灵感、之灵秀!

诚然,文学是无止境的。她像淙淙流水日夜奔腾般永不停熄,固然如此,我仍会执着的追求她,因为我的人生已离不开文学的滋润,更离不开文学的伴随!毕竟只有文学,才能倾诉的伙伴,只有文学才是值得信赖的知心!

倘若,离开了文学的伴随。就好似我的灵魂已不再属于我;就好似大地已不存在鸟语花香;就好似潺潺流水已化为乌有,定格成一潭死水!那时,空灵飞灭,天昏地暗,便掌握着世界!惨不忍睹!万籁俱寂哪!

呵~文学竟是如此美妙,如此绚丽!她像载着累积的星得向我们驶来。遥望无边无际的宇宙尽头,却又是那样令人敬而畏之;然而,当你努力地去亲近她,捕捉她时,却又像举步可得,近在眼前!

的确,当你渴望得到文学时,只须你的三分努力,便会有七分的回报,试问,如此之喜事,又何乐而不为呢?又何防不亲身体验呢?

噢!文学,我心中永流淌着的文学!你将会伴随我成长,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绿洲!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作文3

文学,是生命永恒的香味,文学不是茶,愈冲愈淡;文学是酒,越陈越香。文学伴我成长。

想到文学,首先想到的便是书了,书也如人,自有她的性格与感情。读一本好书,便如与一个有个性的朋友交流,不管她是温良的还是激烈的,只要进入她的境界,便多会为她所感染。思维缜密的,让你头脑冷静,追昔思今;气势雄浑的,让你心情激荡,有铁马金戈,纵横四海内的豪情;意致高远的,让你淡泊名利,顿萌归隐之心;伤春感怀的,又让你多愁善感,浑不知千思万绪一时从何而来……

既要翻来覆去几十遍地琢磨红楼,又何妨将消酒休闲的一带而过。如此景象别有一番情趣。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我觉得,书中自有真性情。以书为师,以书为友,只愿有一日佳文积满斗室,醉卧其中,便可无所求了,文学伴我成长。

提到文学,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像是优美意蕴深字句简短的诗词,又例如让人可喜可悲的各类小说,还有生动趣味的小曲小调……这些都是文学中的一部分。

读到那些让人深受启迪的诗、词、句……我都会拿出本子将这些优美动人,吸引读者的东西记录下来作为积累,偶尔也在空闲时翻开本子欣赏欣赏,当是放松心情,亦或是在遇到迷茫困惑时,寻找当中有没有一些可以指引我正确方向,帮助我心情舒畅面对事件的东西,而我总能找到许多。

文学伴随着我,给了我喜怒哀乐,它伴我成长。

“文学”这两个字是爸爸教我的,他告诉了我文学的含义,他说“文”就代表知识,而“学”自然是学习,知识是学不尽用不完的,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拓展知识,那便是文学的更深一层含义。如今我以了解了文学的作用和意义。我该努力创造自己的文学,文学也将永远伴随着我。

现在的我与文学相伴,常伴朗月与灯同照,卧读与神游并驱,人间时光短,书中明华长。

文学是沉浸多年的酒,越陈越香。

文学伴我成长中考作文4

我爱文学,爱那“春花秋月”的唐诗,爱那“人比黄花瘦”的宋词,爱那笔走如飞的毛笔字,爱那诗情画意的水墨画……蓦然回首,才发现,在逝去的十四个春华秋实中,文学都在伴我成长。

孩提

小时侯,总是母亲带我。她推去了一应的应酬,在家里陪我。当我无意间从书柜里抽出一册唐诗时,文学便垂下她的橄榄枝,这个幸运的小男孩便走进了文学的大门。那时的我,在母亲的教授下,从牙牙学语到字正腔圆的朗读,从斗大字不识一个到拿起一首长诗便一目了然,从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来到高兴起来就可以吟诵一首……我在文学的熏陶下,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一个不起眼的花苞一夜之间盛开,仿佛一块木料一瞬之间成塑。我爱文学。

龆年

长大了些,总是不满足于那些简单的诗句,大我六岁的哥哥便教我那瑰丽的宋词,我感受到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悲凄,感受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壮,感受到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痛心,感受到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感受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感受到了“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豪迈,感受到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一点惆怅……宋词的美,那凄凉的美,那宏伟的美,使一个龆年之童的心溢出了美。我爱文学。

垂髫

渐渐地、渐渐地长大了,爱上那诗情画意的水墨画,我从竹石中读出了板桥坚毅不屈、自视清廉的伟大人格,我从山水中读出吴道子的飘逸悠闲,挥墨而就的人格魅力,我从青松中读出了欧阳修柔韧可耐的精神品质……在惊叹《清明上河图》的同时,我看到了张老孜孜不倦的身影;在欣赏《竹林七贤图》的同时,我看到了七贤在竹林中论诗作画弹琴下棋的悠乐。我爱文学。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唐诗之奇妙。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宋词之瑰丽。

是文学在我成长中予我水墨画之诗情画意。

是文学默默地伴我成长。

最新文学讲座心得体会大学生实用六

要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必须首先过好古文阅读关,能读懂文言文。

学生不掌握好古代汉语,就难以阅读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古代文学教师在赏析作品前一般应先疏通文意,加强对学生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训练。

这种基础训练,首先体现在古代文学教师在疏通文意时,强调学生注意把握语言文字的各种含义及相关知识。

其次,要注意古代文学与古代汉语两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古代汉语的内容分为文选、常用词与古汉语通论三部分。

文选部分即语言学的经典,往往就是文学名篇,与古代文学重在赏析不同,其更侧重字、词、句的落实。

常用词的用法与古汉语通论部分,是读懂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相关知识。

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与古代汉语教师进行沟通,使二者的教学紧密衔接。

对古代文学课程来说,有了古代汉语的相关知识和教师的语言学分析,学生就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欣赏、把握其文学特征。

在学生课外学习方面,主要依靠多读多看。

引导学生多读作品,选择一部分好作品反复熟读,开始时可以选择简练优美的唐诗宋词,进而选择散文名篇如《聊斋志异》《唐宋传奇》《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

通过多读多看,逐步掌握文言文的丰富词汇和语法规律。

兴趣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大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瑞士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1、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态度决定行为,学生对古代文学意义的认识深刻,学习的态度端正,必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引导学生消除“古代文学无用”的错误观点。

通过古代文学的学习,可掌握古代优秀文学文化,增加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提高阅读、鉴赏、语言表达与文学创作能力,为以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其他工作打下基础。

古代文学作品既给后人美的享受,又给后人提供无穷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现代文化文学对古代文学的借鉴与沿袭永远不会停止,如金庸、琼瑶的小说创作得益于古代文学丰富的滋养,又如方文山等众多音乐人化用、改编古诗词,不仅在文化传承上有积极意义,而且丰富了现代文化宝库。

其次,如王慧刚所言:“古代文学课程不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存在,而是与现实人生密切相关的。

古代文学的讲授不仅仅是文学知识的传承,更是人文精神的传递。

”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人格修养、修身养性都是必需的。

从古代文学可以挖掘与现代人生的诸多契合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想人格。

如苏轼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挫折,任运随缘;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锲而不舍,坚守理想;《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坚强包容,君子品性。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黑板粉笔加教师讲授的方法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适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古代文学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情境教学,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再现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如学习《诗经蒹葭》时,可运用多媒体制作诗歌情境:秋水茫茫,芦苇苍苍,白露晶晶,抒情主人公徜徉在这寂寥的河畔,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同时播放背景歌曲《在水一方》。

通过创设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学生投入诗歌的情感内涵感受体味中。

“实践出真知”,通过自身实践,触发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形式。

情境教学,还可运用表演的方式。

且不说宋元戏剧、明清小说,连一些简短小诗也有改编与表演的张力和空间。

如布置学生表演岑参的《逢入京使》:“长路漫漫,诗人思乡之情顿起,不免双袖龙钟。

马蹄得得,诗人与故友偶然相逢,一番寒暄之后,本想托故友捎带家书,偏偏没有纸笔,只好捎带平安口信。

”诗歌情境的创设与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和演出,也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兴趣的有效方法。

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而且便于创设情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传统的作者简介往往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体将作家的画像、图片资料以及历史地图等引进课堂,配以文字介绍,形成的教学效果将大不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声情并茂的朗诵音频文件,或播放《唐之韵——唐诗》《牡丹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影像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理解作品内容。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古代文学教学,形象生动的图像、直观丰富的文字呈现,可有效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觉做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古代文学存在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他们体会到学有所成、乐于学习。

物各有理,学亦有法,古代文学课程也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和学习方法。

诵读,是古代文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在《熟读精思》中亦云“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大多古代文学基础薄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强化学生的诵读。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最基础的环节。

字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多读才能做到。

诵读不只是教师示范诵读吟或放音像资料,更需全体同学参与。

通过吟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理解赏析能力、阅读能力和自信心。

诵读也不是光朗读,而应与思考、揣摩、感悟、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

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揣摩、感受作品的内容大意、遣词造句之妙、作品的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把诵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补充作品形象的内容,深入把握文章的旨趣。

除了诵读外,还应注意泛读和精读结合。

有的文章只要泛读即可;经典作品应该精读,有的需要逐字逐句地琢磨,做读书笔记,记下读书时的感想、看法和意见,名篇、名段、名句需要多背。

长期坚持,不但能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空间,增强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与思维水平。

平时多读多记,有了文言语汇的积累,有了文言语感的深切体会,阅读古代作品就不会有很大困难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