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 返岗实践研修报告(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3:02:13 页码:11
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 返岗实践研修报告(5篇)
2023-01-02 13:02:1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掌握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二)掌握卤素的歧化反应

(三)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四)了解氯化氢hcl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五)了解卤素的鉴定及混合物分离方法

讲解法,学生实验法,巡回指导法

1、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

2、卤素的歧化反应

3、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

区别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还原性;卤素的歧化反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强氧化性

卤素系ⅶa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砹,其价电子构型ns2np5,因此元素的氧化数通常是—1,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氧化数为+1、+3、+5、+7的化合物。卤素单质在化学性质上表现为强氧化性,其氧化性顺序为:f2 cl2 br2 i2。所以,br-能被cl2氧化为br2,在ccl4中呈棕黄色。i2能被cl2、br2氧化为i2,在ccl4中呈紫色。

卤素单质溶于水,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x2 + h2o === hx + hxo

这就是卤素单质的歧化反应。卤素的歧化反应易在碱性溶液中进行,且反应产物随着温度和碱液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卤素的含氧酸有多种形式:hxo、hxo2、hxo3、hxo4。随着卤素氧化数的升高,

其热稳定性增大,酸性增强,氧化性减弱。如氯酸盐在中性溶液中没有明显的强氧化性,但在酸性介质中表现出强氧化性,其次序为:bro3- clo3- io3-。次氯酸及其盐具有强氧化性。

hcl的还原性较弱,制备cl2,必须使用氧化性强的kmno4、mno2来氧化cl-。若使用mno2,则需要加热才能使反应进行,且可控制反应的速度。

试管及试管夹、量筒(1ml)、酒精灯、滴瓶(125ml)、试剂瓶(500ml)、烧杯(250ml)

kbr、kcl、ki、ccl4、h2so4(浓)、naoh、naclo、mnso4、hcl(浓)、kclo3、agno3、溴水、品红、酒精、浓氨水、碘伏水、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① 取几滴kbr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②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氯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③ 取几滴ki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少量ccl4,滴加溴水,振荡,仔细观察ccl4层颜色的变化;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cl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试管放出的气体。

②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br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

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ki-淀粉试纸检验试管口。

③ 往干燥试管中加入绿豆粒大小的ki晶体,再加入0.5ml浓硫酸(浓硫酸不要沾到瓶口处),微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并用醋酸铅试纸检验试管口。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卤素阴离子的还原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溴的歧化反应取少量溴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② 碘的歧化反应 取少量碘水和ccl4于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使其呈强碱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再滴加3mol/lh2so4溶液使其呈强酸性,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并用电极电势加以说明。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包括:

3、说明

(1)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取四支管,均加入0.5mlnaclo溶液,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的ki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3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浓盐酸,4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

观察各试管中发生的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2)kclo3的氧化性

① 取两支管,均加入少量kclo3晶体,其中1号试管中滴加4 ~ 5滴0.2mol/lmnso4溶液,2号试管中滴加2滴品红溶液。搅拌,观察现象,比较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次氯酸盐和氯酸盐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kclo3晶体,加水溶解,再加入0.5ml0.2mol/lki溶液和ccl4,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少量3mol/l的h2so4溶液,观察ccl4层现象变化;继续加入kclo3晶体,观察现象变化。用电极电势说明ccl4层颜色变化的原因。 结 论: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① hcl的制备取15 ~ 20g食盐,放入500ml圆底烧瓶中,按图1-1将仪器装配好(在通风橱中进行)。从分液漏斗中逐次注入30 ~ 40ml浓硫酸。微热,就有气体发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

② hcl的水溶性 用手指堵住收集hcl气体的试管口,并将试管倒插入盛水的水槽中,轻轻地把堵住试管口的手指掀开一道小缝,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用手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自水中取出,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管中的溶液的酸碱性,并用ph试纸测试hcl的ph。

③ hcl的鉴定 在上述盛有hcl的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agno3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④ 白烟实验 把滴入几滴浓氨水的广口瓶与充有hcl气体的广口瓶口对口靠近,抽去瓶口的玻璃片,观察反应现象并加以解释。

1、反应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说明

描写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二

盼望着,期待着,仰慕的xxxx年中考化学试题终于与我见面了,带着好奇心,我认真地做了这份试题。试题给我许多启示:

试题对化学变化,化学用语,生活中的化学等基础内容都做了考查,使所有学生都有会做的题,激发学生考试的自信心,获得成功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做了准备。

试题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等理论都做出了考查,学生学了一年的化学,应该明白哪些重要理论,也让教师清楚,九年级化学教什么,给我一个很强的引领指示。

试题通过分类、实验、探究和猜想等方面的考查,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使化学知识得到梳理,内容虽多但不乱,给学生学习化学种下了一粒种子。

本次试题以教材中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流程为模本,引入了一系列子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熟悉的内容还安排了学生较难理解的bod计算内容,让试题进入了一个高度,有利地考查了学生的能力。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做了准备。启示要落到下一年教学的每一节课,要认真引领学生学会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能力,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描写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表演小魔术:会变色的“水”(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看课本中的彩图:小猫烤火、水中的鸟笼,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区别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

实验编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1

液态的水。

沸腾时生成的水蒸气遇玻璃。

又凝结成液体。

液态的水。

2

蓝色块状的胆矾。

块状固体被粉碎。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实验3]镁带的燃烧

[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3

银白色的镁带。

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白色氧化镁粉末。

4

绿色粉末状的。

碱式碳酸铜。

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滴,石灰水变

浑浊

三种其他物质:氧

化铜(黑色)、水、

二氧化碳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这两个实验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依据。

3、4这两个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质,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板书: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化学反应)

[讨论]这两种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和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5页习题1、2。

[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

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

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食物腐烂。

根本区别

(判断依据)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四个实验,我们知道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冷又能凝结成小水滴,胆矾是蓝色的晶体,镁带在空气中能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能转化成三种物质,这些都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即物质的性质,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讲述]物质的性质,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均指物质的特有属性,物质不同,其性质也不同。下表有助区别两种概念。

[投影]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确定: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知。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

[讨论]

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

a.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

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 ( )

a.豆油和汽油

b.水和酒精

c.铁块和铝块

d.面粉和白糖

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

e、 木棒受力折断。

[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

四、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讨论: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学生阅读课本第4页内容,了解化学工业的过去和现状。

五、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小结]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四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画出不懂的问题。

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作业

复习课本1-4页,画出概念和记忆要点。

描写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四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 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普通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火柴,蒸发皿。

试剂:粗盐、蒸馏水。

1、溶解:

①称取约4g粗盐

②用量筒量取约12ml蒸馏水

③把蒸馏水倒入烧杯中, 用药匙取一匙粗盐放入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观察溶液是否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后用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慢慢倾倒液体,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

粗盐溶解时溶液浑浊,蒸发时蒸发皿中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蒸发皿中逐渐析出晶体。

结论:过滤可以出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描写化学返岗研修全年心得体会范文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独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的手段之一,加强化学教学就要加强实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用简练的语言指导实验教学,如过滤作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要制取氢气时可以编成口决’’制取氢气要小心,贸然点火定伤人。取支试管集满气,点燃之前先验纯。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以后再点灯,由黑变红先辙灯,试管冷却再停氢。形象生动,加强基本操作,有较好的效果。

二、教师认真作好演示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榜样,一定要规范操作,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好奇心强,对教师的操作格外注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力求使演示实验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酸碱中和试验等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我们在向学生做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讲解清楚。结果准确,现象明显。

三、加强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具体作法: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走进实验室前了解实验的制度,实验结束时养成清洗、清点仪器的习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2、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实验程序,严格要求学生,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

四、开设化学第二课堂,我们学校应该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管理,让有兴趣的同学实验室为他开,实验管理员辅导和指点,让实验爱好者多作实验。以带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

五、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在仪器的购置,教师的配制方面多想办法,得到合理的安排和触决。

总之,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要学好化学,就要学会用做实验,用实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把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科研形的人才,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领导的责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