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红色革命奋斗史心得体会及收获(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14:27:52 页码:8
最新红色革命奋斗史心得体会及收获(3篇)
2023-01-02 14:27:52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红色革命奋斗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为进一步深化两学--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千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沂蒙精神,增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品行,激发教育活力。通过红色基地学习教育,感受回顾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从党的光荣历史和先模人物事迹中汲取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让党性教育内化于心、触及思想、触动灵魂。

1、早7:30集合乘车到沂南红嫂纪念馆参观,近距离感受-把米做军粮、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那段红色历史。学习红嫂精神,学习革命战争年代,朴实善良的沂蒙人民从不考虑我的得失,而的是我能为革命做什么的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2、下午到河东区新四军军部旧址革命纪念馆聆听宣讲员宣讲中国革命解放战争事迹,感受党的光荣历史,接受红色教育。

1、认真听讲解、听报告、重温入党誓词,感受回顾党的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从党的光荣历史和先模人物事迹中汲取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2、党性教育结束后,进行一次党性分析,每名党员干部要结合自身接受党性教育的收获和感悟,重点围绕继承发扬老--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等内容,进行一次深刻的党性分孑析,剖析查摆在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下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自己动手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最新红色革命奋斗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与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教育”为我校6月份的创建特色。“红色教育”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活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通过“走进红色历史”报告会、“塑红色课堂”观摩、“游红色旧地”、“读红色经典”等培训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让教师志存高远,神采奕奕,敢与强的比、敢跟高的攀,既能教书,更会育人。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社会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红色精神”通过课堂,逐渐进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

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将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全部以红色人物的事迹介绍、革命故事为主题,做全面的展示,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

1、听革命故事。每学期,学校都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

2、看红色影片。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

3、唱红色歌曲。学校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

4、读红色书籍。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刚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祭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陈店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6、网上祭英烈。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7、编红色教材。为使红色教育制度化,有成效,学校将组织人员编写以红色教育为题材的校本课程。

以上7方面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力争通过团队活动中引导、学科课堂中渗透、常规管理中深化、课程学习中强化、日常生活中内化、校园文化中熏陶等途径来完成。

最新红色革命奋斗史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全国首届践行红色精神党媒宣传·沂蒙行”融媒活动近日在山东临沂启动。在这场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共临沂市委主办的活动中,追寻革命先辈的行迹,重走红色革命地标,感悟红色思想的强烈脉动,成了参与者最为强烈的感受。

英雄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两张珍贵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名字叫作《敌人就在那里》,照片上一位老大娘正在给一位年轻战士指路。这张照片,拍摄于1947年5月16日上午,这是孟良崮战役最为激烈的时候。

这位年轻战士就是某部炮兵连长施夫俊,当时他刚刚接到上级的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设在刘家河疃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

施夫俊接到命令后,却在地图上怎么也找不到目标的具体方位。战机稍纵即逝,刘家河又是个大村庄,占地面积很广,不熟悉状况的人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粮店的具体方位。施夫俊焦急万分。

正在施连长束手无策时,一位破衣烂衫、满脸皱纹的老大娘来到施夫俊跟前,冒着生命危险向他指出了粮店的具体位置。而此时,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战地记者摁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个精彩的瞬间。

在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和这位沂蒙大娘毫无畏惧的表情跃然纸上,成为了历史的永恒。

第二张照片上的主人公还是施夫俊。这位老人在应邀参加孟良崮战役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时,深情地回忆起炮火纷飞的岁月,和沂蒙山区的军民鱼水情。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鼓舞激励着人们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足迹,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记忆,不仅可以从中汲取无尽的精神滋养,还能获得前行的力量。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亚东表示:“只有持续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扎实苦干、奋发进取、勇于担当,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精神上有支撑点,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确保党的新闻事业薪火相传。”

沂蒙红嫂情谊长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在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拥军妈妈胡玉萍等感人故事,凭借遗留的资料物件,呈现出峥嵘岁月的动人色彩。

被称为“沂蒙红嫂第一人”的明德英,是沂蒙红嫂这个先进群体的杰出代表。1941年冬,日军纠集5万兵力对沂蒙根据地进行大扫荡。11月4日,日伪军重兵包围驻沂南县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名八路军小战士在突围中身负重伤,晕倒在明德英看守的墓地里。

明德英发现小战士以后,将其机智地救下,并随即把小战士隐藏到一座空坟里,为他包扎伤口。因为失血过多,小战士已然缺水休克,在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明德英毅然用乳汁将小战士救活。随后,明德英和丈夫李开田倾尽所有救护小战士,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老母鸡杀了熬成鸡汤,为小战士滋补身体。

这位小战士,名叫庄新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伤愈归队,重返战场。但是,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庄新民一直在大海捞针般地寻找明德英夫妇。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1955年,庄新民才找到明德英夫妇。此时的明德英早已头发斑白,满脸皱纹。

这份救命之恩,庄新民非常看重,他不仅将李开田、明德英接到上海,还亲切地称呼明德英为哑娘。庄新民早已把明德英夫妇当成他的再生父母。

后来,著名作家刘知侠以明德英和庄新民的事迹为背景,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这部小说相继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各类艺术作品。

建设美丽新农村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沂蒙精神却继续散发着活力,引领着沂蒙人民走上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旅程。

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秋收的美丽景色呈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当中,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公园,园区内,不仅有万亩花海,还有穿梭其中的小火车,将现代农业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生动展示了兰陵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的美丽画卷。

虽然这里叫作代村,但是在“时代楷模”、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的带领下,这里已然从一个穷村、乱村、老大难村,变成了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排头兵。

更加不同的是,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不远处,还开发了占地100亩的《印象代村》古村镇。在这个古村镇中,除了有民俗区、小吃区、百货区等常见的旅游设施,还特别设置了代村村史馆。

村史馆里,不仅收藏着代村之前的老照片,还有来自代村村民家里的农具,展示着多年以来,代村村民生活的沧桑巨变。其中,最新的收藏品之一是两张证书。其一是王传喜代表代村村集体向兰陵慈善总会捐款200万元时,帮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证书;其二则是在代村村集体向湖北捐赠200万元的基础上,王传喜再一次来到兰陵县慈善总会,将代村村民、居民、员工、商户为湖北抗击疫情捐赠的1085187元善款交到兰陵县慈善总会时,获得的捐赠证书。这两张证书,不仅是代村人民的心意,也充分彰显了代村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担当。

“我们留住这些老房子、老设施、老物件。不仅是为了留住乡愁,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美好的记忆。”王传喜笑着说。

“作为革命老根据地,临沂这片红色土地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宝地,是激励报业同仁不忘初心、攻坚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山东省报业协会会长许衍刚表示,传承革命精神,共享创新发展。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不仅是新时期新媒体的任务,也是使命。山东省报业协会副会长、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勋建表示:“希望可以将沂蒙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用媒体的平台和智慧,把沂蒙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