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2 23:48:22 页码:10
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7篇)
2023-01-02 23:48:22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宏伟陡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跑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跟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有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限。山脉呈南北走向连绵250余公里,货色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自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均匀海拔在20xx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纵目长空高插天”,就是夸奖最顶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处所。他是贺兰山高峰的标记。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绩。它岂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尚候和非季风天气的分界线。山势的拦阻,既减弱了西北高冷气流的东袭,禁止了湿润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象差别颇大。贺兰山仍是我国草原与荒凉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因为地舆地位的特别性,从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徙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主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商业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刻画了剧烈的战斗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鼓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疆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动物和地下矿藏资源非常丰盛。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品种,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度重点维护的野活泼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硕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造势头工艺品的宝贵原资料。

贺兰山历史长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令人着迷的风景旅行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景致区,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拥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能够从中纵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做作、历史和人文的风度之美,必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存在“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其余景点: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载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涯,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的250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散布着1000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2万个。贺兰山口就是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5000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300多幅,岩画题材普遍,大至表示日月宇宙,小至描绘动物足蹄,并有狩猎、放牧、跳舞的局面,岩画艺术造型粗暴奔放,构图朴素,具备奇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其中数目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很多人面形画面简略,多数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乏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风俗和信奉有关。还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有趣景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破人的轮廓,双臂曲折,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身图腾的巫觋为核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敬和敬佩,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假装;有的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度秀逸,楚楚动听,再现了多少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寻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喜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国民在欢庆狩猎丰产时舞蹈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驰的鹿,有双较凸起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及飞禽飞禽,各个形象真切,栩栩如生。

据考据,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连续时光可能达20xx年之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接踵,独特实现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白感情、欲望、信奉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奴游牧部落所作;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用这种方法抒发他们的思维情感和生活习俗,展示了丰富的设想力和无限的发明力。现在,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可贵的艺术文明遗产。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我代表我们公司——美好时光旅行社为大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美丽富饶的塞上江南——宁夏。托大家的宏福,很幸运地成为了各位的导游,我叫刘静,大家叫我小刘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叫刘导,那就太见外了!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已有十几年的驾车经验,由他开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合适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请尽量提出来,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在这小刘也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首先,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公路上了,朋友们在座位上坐好就不要乱动了,以免车速过快发生危险。其次呢,大家都起来得很早,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餐,那么希望大家把吃剩下的瓜果梨皮装进一个方便袋子里,下车的时候师傅会为大家清扫,这部车将陪伴我们3天的时间,希望大家能保持一个好的环境。最后一点就是坐在窗边的朋友千万不要把手或头伸出窗外,以免其它车辆刮伤。朋友们注意下我们的车是蓝白相间的金龙车,车牌号是3018,希望大家上下车时注意识别。现在我们所在地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了,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上游,全区土地面积6.64万平方公里,现辖银川、石嘴山两个地级市,银南、固原两个地区,吴忠、青铜峡、灵武3个县级市和6个辖区,15各县。全区人口536万。宁夏是我国唯一一个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3。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全自治区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宁夏又被称为中国的“穆斯林之乡”。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岸边的灵武市“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时属北地郡,秦军在

此屯垦戍边,抗击匈奴。汉代时又分为朔方和西凉刺史两部。唐代时属关内道,农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1世纪初,党项族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权,并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于是便开始有了宁夏的名称。明改制宁夏卫,清属甘肃省。1928年建宁夏省。1654年又撤销省建制,分归内蒙古、甘肃省管辖。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宁夏地处高纬度,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在旅游期间,大家要注意气候变化,保持身体的健康。在夏天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旅客朋友们,来到宁夏一定要了解的就是回族的特色风情,我们还是从回族的信仰、节目、习俗、紧急、服饰来谈起吧。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礼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称作“清真食品”,穆斯林开设的饭店和食品店习惯用“情真”二字作为标记。宁夏现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乡。回族穆斯林按《古兰经》的要求要遵守五项功课,即念(祈祷)、礼(礼拜)、斋(斋戒)、课(捐赠)、朝(朝觐)五功。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节日。开斋节,顾名思义,即斋月期满后的第一天。古尔邦节在开斋后70天,阿拉伯语“古尔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称宰牲节。圣纪节,每年教历三月十二日,为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而举行。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丧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回族的小孩出生后,要阿訇命名,谓之“经名”。回族青年的婚姻,在履行法定手续后,由阿訇主持仪式,诵读《古兰经》,为其证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

叫做“回门”。回族丧葬为土葬,主张素葬,不用棺木,遗体净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亲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回族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礼拜前要进行沐浴,“小净”用汤瓶洗头、手、脚等处,“大净”用吊罐洗浴全身。回族庭院整齐干净,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从井里提水用的桶挂在墙上,不能落地。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猪、马、驴、骡、狗等不反刍的动物。回族以习武健身为美德,故多高寿者。在服饰上,回族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或黑帽,称为礼拜帽。女的一般戴无沿撮口白帽或盖头,将头发遮掩起来。盖头,少女一般带绿色,已婚妇女则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戒指、手镯和头饰。

世人称道的宁夏特产当推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因其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白、黑而被称为五宝。枸杞及时中药精品,优势益肾健体的食品。甘草被赞为“中药之王”。用贺兰石制作的砚台,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宁夏滩羊是我国优良裘用绵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二毛皮”,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格驰名海内外。发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药用价值,但采挖发菜会严重破坏环境,导致土地沙化,因此发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销售。宁夏的地方风味因兼有中国传统风味而独树一帜。其清真风味小吃不仅为广大穆斯林所珍爱,各族人民也无不愿一尝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还有最具特色的饮料盖碗茶。清真厨师们还创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头、煨牛筋、红烧羊肉、锅烧填鸭、鸽蛋蒸菜、糖醋黄河鲤鱼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烩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则是回民喜庆宴请的主菜。宁夏小吃还有牛羊杂碎、团馍、酿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银川市中心地段设有小吃一条街,游客们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尝,一饱口福。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在宁夏的首府——银川。 “银川”一词是明末将此段黄河及其沿岸平原灌区形容为“银色河川”

而得名的。美丽富饶的银川,是黄河河套地区最早开发的一片绿洲,汉代时就在此推行建渠屯田措施,唐代已具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明清以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民谚已经传遍九州。古老的党项族在这里创造出璀璨夺目的西夏文化;勤劳的回族人民自强不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银川是我国西北边陲的一座重要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灿烂人文底蕴博大精深。“凤凰城”是银川的美称。相传很久以前,长江以南住着凤凰七姐妹,给人们带来幸福。其中最小的七妹来到地薄人穷的宁夏,开渠引水,带来了江南风光。后来为了阻止异族部落的入侵,凤凰七妹就变成了一座城,保护宁夏百姓,这就是后来的银川。银川地势平坦开阔。地形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贺兰为屏,黄河绕境,沃野千里,湖泊镶嵌”,是银川地貌格局的特征。银川地处鄂尔多斯西缘凹陷带的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在银川境内贺兰山段贮藏的矿产品主要有煤、赤铁、石灰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英砂岩、辉绿岩、陶瓷粘土等,这位银川市发展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磷矿贮藏量较高。银川城区分为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三部分,兴庆区即老城前身为清代的宁夏府城,东距黄河约15公里,自治区政府和市人民

政府都设在这里,又为商业区。如今,银川市古颜新貌相得益彰,围绕着那些古老的建筑,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入夜,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宽阔的街道流光溢彩。走进银川,你可以该受到一种宁夏所特有的传统与现在交相辉映的美丽,这座荣古都风貌、回族风情和现代韵味于一体的边塞古城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嘉宾的光临。好了,关于宁夏及银川的介绍就到这里了,通过接下来的几天游览,各位旅客朋友们一定可以亲身体验到宁夏和银川的独特魅力。现在说说我们今天的行程,我们先到具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游览,再去看贺兰山岩画,然后回到银川市内吃午饭,感受回族的特色餐饮。之后参观南关清真寺,体验回族穆斯林风情,去穆斯林特色商品店,可以购买一些你们感兴趣的商品,之后回酒店吃晚饭,晚上为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逛银川夜市,观银川夜景。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欢迎光临沙坡头九龙湾风景区,我是导游小张,今天由我来为大家服务,请大家跟我来。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大门两侧的两座巨型沙雕,这是由中国沙雕第一人“冯兴大师”打造的。冯大师曾经在加拿大、温哥华沙雕大赛上获得过金奖。我们所看到的这两座沙雕,左边是沙漠王子,右边是黄河公主,他们是一对恩爱的恋人,关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佳话。传说他们在天上结伴而行飞过这里,在天上发现黄河在此处形成了天然的太极八卦,并有大漠、黄河、高山、峡谷、绿洲、长城、太极湖、双狮山、水车等风景如画,自然风光奇特,规模宏大,于是乎沙漠王子化作一片沙漠躺在了黄河边,黄河公主化作山峰躺在了太青山顶上,依偎在沙漠王子傍,眺望这秀丽的人间仙境。最后,他们也因为爱情而长眠于此地。后被人们传作佳话永远留在了这片风水宝地上。

请大家跟我往里走,从这里往下看,就是著名的沙坡头九龙湾,黄河从南边的是黑山峡,流入宁夏平原,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呕心沥血在这里雕琢出一个s型的弯道,浑然天成一个巨大的自然太极图地型。

大家都知道,太极图是由一阴一阳、一公一母两条鱼组成的,万物都讲究的是阴阳平衡,我们现在身处在太极中沙漠的这一面是阳面,而黄河对岸的绿洲是阴面,所以我们其实是置身于太极当中,吸收天地万物之能量和精华,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和长寿,为人们补充能量取病消灾免难。

太的意思就是初始,宗源,天上。极的意思就是最端之位,结构之云。太极的字面含义就是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就是告诉我们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转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在这个天然的太极地型当中,蜿蜒奔流的黄河暗示着人们,世间万物都在昼夜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太极图再配上八卦,就是一个标准的数字化的模型,图比文字更能表达这种生命观。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那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还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在这个天然的太极地型中s型的黄河大转弯,将太极地型,清晰的分为两个关联的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太极地型的两个部分,就是我们身在的沙漠这边,河黄河对岸的双狮山,被黄河s型的弯道分为阴阳两面。表明阴阳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矛盾关系。

太极地型的阴面和阳面,就像一黑一白两条鱼,在太极学说里,俗称“阴阳鱼”,沙漠这边是阳面,山那边是阴面,阴阳两鱼首尾相接,阴阳交合,产生无穷的宇宙能量,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则生生不息、故变化无穷,所以我们身处这块太极地型的阳面,逼近接收着大地的灵气,而且沐浴在宇宙的能量当中。我们中华文化的最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天人合一”。我们身处在这样一块上通天,下接地的太极地型中,您难道就没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吗?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 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公 里,东西宽 20—40 公里,最宽处 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 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 较大的山口 38 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 20xx 米以上, "贺 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 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 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 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 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 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 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 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 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 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 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 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 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 670 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 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 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 170 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 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 年被 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 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 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 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 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 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 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 的 250 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 1000 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 万个.贺兰山口就是 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 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 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 300 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 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 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 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 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 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 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 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 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 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 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 20xx 年之 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 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 奴游牧部落所作; 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 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 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 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 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 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 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 250 余公 里,东西宽 20—40 公里,最宽处 60 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 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 46 个, 较大的山口 38 个.

贺兰山平均海拔在 20xx 米以上, "贺 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 3556 米,比我国 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 敖包疙瘩, 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 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 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 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 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 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 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历来满布刀光剑影.

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 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 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 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 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 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 670 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 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 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 170 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 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 年被 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 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 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 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 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 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 画. 游客们,贺兰山岩画记录了贺兰山一带远古游牧民族的生活,在北至石嘴山,南至中卫 的 250 多公里的十多个山口,分布着 1000 多幅岩画,单个图案超过 2 万个.贺兰山口就是 有着众多岩画的山口之一.

从苏峪口往北走约 5000 米,就到了贺兰口.大家看,在沟谷两岸绵延 600 多米的山岩 石壁上分布着贺兰山岩画 300 多幅,岩画题材广泛,大至表现日月宇宙,小至描画动物足 蹄,并有狩猎,放牧,舞蹈的场面,岩画艺术造型粗犷奔放,构图朴实,具有独特的意境和 艺术价值.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人面形.许多人面形画面简单,多数有眉毛,鼻子 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有 趣现象,即人面形中有似一个站立人的轮廓,双臂弯曲,两脚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一化 身图腾的巫觋为中心的造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它岩画所少有的.

人面形岩画中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这些可能是表现狩猎时的伪装;有的 还带着尖型和圆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地挽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 人,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还有一些表现生活的欢乐和情趣,或大耳高鼻满 脸长毛,或嘴里衔着骨头,可能是表现人民在欢庆狩猎丰收时跳舞的情景.另外,还有多种 多样的动物岩画,有奔跑的鹿,有双较突出的岩羊,有风驰扬鬃的骏马,还有摇尾巴的狗以 及飞禽走兽,各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据考证,贺兰山岩画不是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作品,其前后延续时间可能达 20xx 年之 久,在贺兰山生活的诸多古代民族前后相继,共同完成了这一艺术画库.岩画是他们表达情 感,愿望,信仰的"艺术心态录".岩画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先秦至汉时,匈 奴游牧部落所作; 二是五代至西夏建国之初, 党项族游牧民族所作. 他们在狩猎与劳作之余, 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俗,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如今, 这些石头的史书已成为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贺兰口岩画的镌刻,有些是先凿后磨,线条光滑;有些是先勾轮廓,在加深 线条.艺术表现手法古朴稚拙,向儿童笔下的形象.即刻画其所见,有直抒其所想,流露出 自然与粗犷的神秘魅力.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行,想必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沙湖风景区位于宁夏,这座著名的景点距离银川市仅仅不到六十公里,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采风玩耍,放松自己,享受自然。没有见过沙湖的人可能会顾名思义的认为沙湖就是周围全是沙子的一个干涸湖泊,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沙湖的美不仅在于这个西域湖泊不仅包含着苍野的壮丽,还蕴含着绿意的生机,如果你能见到沙湖,你肯定会为自然界能有如此之奇景感叹不已!

如果你想要看到壮丽的风景,那么你就必须要来西域看看。如果你想在西域看到绿意的壮美风景,那么你一定要来沙湖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沙湖是我国的首批五a的风景区。是中国主要的王牌景点之一。被人们誉为中国十大休闲旅游湖泊之一。

在沙湖的周围也有着很多的娱乐设施,这里有滑沙的,起码的,有用的,垂钓的,滑翔的,还有沙滩排球等等娱乐地点。沙湖的美不仅仅是这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曾经有一位美丽的蒙古女子叫做荷兰,他爱上了党项族的男子莫汉,后来他们逃避掉成吉思汗和西夏皇帝的强制征婚,私奔吞下先要后,贺兰化为湖,莫汉化为沙,从此有了沙湖。沙湖很美丽,有你更美丽!

沙湖不仅仅是沙和水。在这个神奇的湖泊里,有着万亩的水域和五千亩的沙丘,两千多亩的芦苇,千亩的荷花池。在沙湖中,生产着各种鱼类,栖息着各种鸟类,是一个生态大观园,珍贵的白鹤,黑鹤,天鹅等鸟类都在这里栖息。生机无限。每每到了春季,芦苇底部都有无数的鸟巢,五颜六色的鸟蛋散布其间,十分壮观。

沙湖的发展历史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沙湖旅游景区原是银川平原西大滩的一片碟形洼地,早在公元420xx年就有了屯垦戍边的记录,清代初期又得到较大规模开发。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一师5804名官兵创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国营前进农场,是创建较早的国营农场之一。

1977年,农场开始利用沙湖湿地养鱼。

1986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区划领导小组对沙湖进行鸟类考察,并将其列入“宁夏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中,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宁政发(1986)57号文批准了这个方案,方案中共区划了39 个保护区点,其中沙湖(前进湖)被列为禁猎区。

1990年,定名为沙湖。

199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

1997年1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宁夏沙湖自然保护区。

20xx年,沙湖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4a级生态旅游区。

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20xx年又荣获cctv“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

主要景点介绍

国际沙雕园

国际沙雕园于20xx年8月11日正式开园,是历届沙湖国际沙雕大赛的比赛场地,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多国沙雕高手在这里共同竞技。截至20xx年沙湖已经成功举行了多届沙雕大赛。

毛主席像章馆

位于南沙滩的毛泽东像章馆内陈列着由收藏家杨维福收藏的20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制造的金、银、铜、铁、铝、木等30多种材质像章,以及系列像章和专题像章等。

农垦博物馆

20xx年8月,作为北京奥运会和宁夏50华诞献礼落成开放的宁夏农垦博物馆,是宁夏第一座自治区级行业博物馆。

该馆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馆藏实物20xx余件,收纳了宁夏农垦初始阶段至当前改革发展中的各类实物和资料,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

湿地博物馆

宁夏湿地博物馆于20xx年10月29日落成开馆,以普及湿地知识和鸟类博览为主要内容,以湿地为展览主线,以沙湖为重点,以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为主题的博物馆。

宁夏湿地博物馆主要以苇、鸟、水、沙为设计元素,采用“沙丘”主造型,结合声、光、电、像等科技技术,将湿地知识、湿地生物、湿地文化、湿地与人类的关系、科普科研、收藏展览、演艺娱乐和旅游服务有机结合的展馆。

沙湖鸟岛

鸟岛位于沙湖鸟类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又叫百鸟乐园,是全国观鸟景点中距离鸟类最近、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观鸟地之一。[8]

鸟岛栖息着17目44科178种150多万只鸟类,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中华秋沙鸭、黑鹳、白尾海雕、金雕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21种,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24种。

20xx年沙湖景区对位于鸟岛东侧的观鸟台进行了改造和扩建。

沙湖题字石

1991年6月19日,时任来宁夏视察工作,游览沙湖时亲笔题写“沙湖”二字。

20xx年9月13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宁夏调研时,莅临沙湖视察,在充分肯定了沙水相依的特色景观后,亲笔题写“水绕沙丘天下绝”。

描写宁夏乡土人才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宁夏须弥山石窟!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固原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拔,桃李郁然,景色异常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瑰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代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判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请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原因。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在子孙官区的崖面上,从现存的造像窟来看,窟室为方形,室中方形塔柱四面分层开龛。这种形式的窟室,是从印度“支提”式石窟演化而来的。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较大,居中端坐;菩萨矮小,侍立两旁。但也有特殊情况,如须弥山开凿最早的第十四窟,这里的佛像有雕刻的也有彩绘的,除一个龛内为释迦多宝佛外,其余的龛内都是一尊佛像,没有旁侍菩萨。纵观这些造像,造法古朴,面形丰满,与云岗、敦煌石窟的早期造像有相似之处。第二十四与三十二窟开凿年代比之稍晚,但这里已是“标准的”一佛二菩萨。其造型特点,脸形清癯,体型修长,佛穿双领下垂的大袍,菩萨穿汉式对襟袖襦,与十四窟大不相同。据我国著名学者潘梦阳先生撰文介绍,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式改制:禁民穿“夹领小袖”的胡眼,一律改穿汉装,并亲自给群臣颁赐“冠服”,让他们穿戴。所以,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特点,正是太和改制后南朝汉式衣冠和“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流传到北方的反映。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其形制多为平面方形,沿三面窟壁设“凹”字形佛坛造像,不另在壁面开龛。造像中着力刻划的是菩萨形象:脚踏莲座,身绕长巾,曲眉秀目,袒胸露臂,裙裾飘逸,婀娜多姿。由此,可见唐代文化的开放形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石窟中凡是雕塑于唐代的艺术造型,都是相当优美的,如第五十四号、六十二号洞窟内的菩萨,她们头梳唐代贵族妇女盛行的高顶云髻,身着天衣,胸挂璎珞,腕配环钏,面貌端丽,姿态秀美。唐代有“官女如菩萨”之说,其实是“菩萨如官女”,这是佛教雕刻艺术中最现主义的部分,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位学者说:“拜佛念经的僧侣想的是本来就没有的佛,而雕刻佛的工匠想的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怎样说法讲经,神乎其神,艺术还得在生活的土壤里扎根,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此话的确说得很有道理,所有的这些佛像,对古代信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对今天不信神、佛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凝聚着古人心血和艺术才能的珍品。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须弥山入口处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座佛。它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身披袈裟,头流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这座大佛比云岗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最大的造像之一。走近观察,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站在大佛的脚下,眼前似有云雾缭绕,耳旁隐听山泉叮咚,山石雾松组成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

在须弥山现存的石窟中,题刻和墨迹虽然数量不算太多、但却是唐“大中三年吕中万”,宋“绍圣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收复陇干姚雄记”、“崇宁癸未”、西夏“奢单都四年”、金“大定二十一年”等,各个时期的题记和碑刻。这些碑刻、题记,不仅能使我们对石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还为今人研究唐、宋、金、西夏各代佛教传播,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国内绝大多数石窟都开在一面崖面上,而须弥山石窟却开凿在为洪沟间隔的7座山崖上,形成了数峰并举、山形变幻、曲径通幽、对景丛生的奇特布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