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 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总结(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1:27:10 页码:7
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 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总结(五篇)
2023-01-03 01:27:1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一、字数要求

中文摘要300-500字左右,日文摘要根据中文译出;论文正文8000~10000字,最多不超过12000字。

二、打印格式

页面设置为:左3.5cm、右2.5cm,上2.5cm、下2.0cm,页眉:1.5cm, 页脚:1.75cm, 段前:0行,段后:0行,行间距:固定值21磅,左侧装订,a4打印纸。交定稿时,用塑料文件夹夹好,由外院统一装订。(论文3份,开题报告2份,标明打印件与复印件)

三、版面要求及顺序

1、扉页:

论文题目(論文題目)[正标题 明朝体(ms mincho),二号,加粗,居中,20字以内;有副标题的,置于第二行,写在破折号后,明朝体(ms mincho),小二号,加粗,居中];专业(専攻)、姓名(氏名)、指导教师(指導教官)、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提出)[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

学科专业为“日语语言文学”。

2、摘要及关键词:

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 ⅲ);

(1)中文摘要:(单独起页)

摘要(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两字之间空全角两格);摘要内容(宋体,小四),300-500字左右,不能不分段落,最好2-3段;本页开始要有页眉,页眉下空二行(三号字体的二行),再写“摘要”二字,下再空一行(仍为三号字体),再写摘要内容。

关键词: 关键词(宋体,小四,加粗,顶头);关键词内容(宋体,小四,3-5个);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关键词附在摘要之后,与摘要内容之间空两行。)

从本页开始至参考文献,页眉为: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1届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宋体小五)(扉页不加页眉)。

(2)日文摘要及关键词[参考2(1)]:(单独起页)

要旨[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居中,两字之间空全角两格];摘要内容[明朝体(ms mincho),小四]。日文摘要依照中文摘要译出,600-800字左右,最好2-3段;本页要有页眉,页眉下空二行(三号字体的二行),再写“要旨”二字,下再空一行(仍为三号字体),再写摘要内容。

キーワード [明朝体(ms mincho),小四,加粗,顶头];关键词内容[明朝体(ms mincho),小四,3-5个]。日文关键词内容之间不用分号,每个词之间空全角3格。

3、目录(目次):(单独起页)

目录最多到三级标题;目录中一级标题加粗, 其他不加粗(„„与页码不能加粗);日文名称:目次[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居中,两字之间空全角两格];上空2行下空1行;目录内容[明朝体(ms mincho),小四]。

注意:

a: 标题符号成为:1.1.11.1.1,其中1.后不空格直接写内容,但1.11.1.1等

标题符号后空半角一格再写内容。论文中出现的所有数字都为明朝半角的数字。

b: 一级目录顶头且要加粗,二级目录前空全角一格,三级目录依次再空全角一格。

c: 左右两端对齐。(点线的最后、页码的数字要分别对齐。而且,点线的最后与数字间空2

个点的间隙。)

d: はじめに与おわりに,前不用加数字,要顶头写,写假名。

e: 目录及正文中,不要出现“本文”或“本論”的字样,直接写内容就可。

f: 目录中“摘要、要旨、目次”3行过后下空两行,再写正文的目录,同样正文目录结束后

再空两行,然后再写“注释、参考文献与致谢”的目录。

g: 正文中出现的所有标题都要在目录中出现,并注明页码,且页码要与正文一致。

4、论文正文:

(1)论文正文构成:

a:绪论(はじめに):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绪论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b:论文主体(本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c:结论(おわりに):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格式要求:

a:从论文正文起显示页码,起始页码为“1”;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b:分类标题符号为:1.,1.1,1.1.1;

c:一级标题前空一行,标题后不空行;各标题之间,比如1.与1.1之间都要有概述,不能直接罗列标题,即每个标题下都要有内容,起码要有概述;

d:一级分类标题为“明朝体(ms mincho)小

四、加粗”,其他级标题亦需加粗以醒目;一级 标题顶头,其他标题前空一格;はじめに与おわりに顶头,加粗。

e:论文正文为明朝体(ms mincho)小四。段落开头空一格。

f:术语和标点符号要合乎日文的规范,文体使用である体。

g:如果文中夹杂中文, 字体使用宋体,字号同前后文的日文;如果文中夹杂西文, 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字号同前后文的日文。

h:例句、图标的序码要用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半角,序码一序到底。

j:正文中的注释序码为右上标的“

k:标题不得在页最后一行。

5.注释(注):(单独起页)

毕业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用尾注(将注文按顺序加在正文后)。注[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左对齐];上空2行下空1行;注释内容[明朝体(ms mincho),五号,左空一格再写①②···换行后,内容与①后的文字对齐],字体要一致,其格式如下例所示:

①②③”,“注”中的序码使用①②③„„

注:

①「考える」の(知力を働かせる)という意味特徴は、長嶋(1979)の記述を受け継ぐものである。

②松木(1995)と砂川(1987)を参照。

③田中角栄、政治家、1947年代議士となり、72~74年首相・自民党総裁。中日国交正常化を実現。政策として打ち出した「日本列島改造論」は狂言物価を招き、ロッキード事件で実刑判決を受ける。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单独起页)

参考文献[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左对齐];上空2行下空1行;参考文献内容[明朝体(ms mincho),小四,左对齐]。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为:先中文,后日文,再西文,最后网页(按字母)。参考文献不能全是网页。参考文献篇目的排列中文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日文采用五十音序;西文按字母顺序排列,专著名称排斜体。中文论文题目用〈 〉表示,期刊和专著的名称用《 》表示。日文论文题目用「 」表示,期刊和专著的名称用『 』表示。每一参考文献由姓名、发表年月、论文或著作名称、刊登杂志或出版社、刊物期号构成,每部分之间空一格。例如:

参考文献:

[1]刘耀武2000 〈寺村语法与我国日语教学〉《日语学习与研究》第1期

[2]井上優・生越直樹 1997 「過去形の使用に関わる語用論的要因-日本語と韓国語の場合-」『日本語科学』1、国書刊行会

[3]comrie.b.(1976).dge university press.

[4]hudson.richard.(1975).the meaning of questions.langguage51.pp123-134

[5]日本文化厅网站(作者)2009 国語に関する世論調査

7.致谢(謝辞):(单独起页)

对在论文写作中给予帮助的人或团体表示感谢.謝辞[明朝体(ms mincho),三号,加粗,居中,两字之间空全角两格];上空2行下空1行;谢辞内容[明朝体(ms mincho),小四]。

要用敬体书写。

四.论文装订顺序:

封面→中文扉页→日文扉页→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意见→答辩(评审)委员会意见→中文摘要→日文摘要→目录→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件(含开题报告)。

外国语学院

2010年11月

2022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在当前全面倡导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启发学生思维的三种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思考问题往往沿着合乎习惯的传统方向正向“顺推”,逆向思维是一种常规思维的“背离”,即反其道而行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选择地突破教学常规,以史实为依据,对已形成定论的史实,运用悖逆法,设立新情境,交给学生猜测、推导、反证,对改变学生的定势思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必修二《殖民扩张与掠夺》这课时,在分析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美进行殖民侵略所造成的影响时,学生对殖民侵略深恶痛绝。我提醒学生:深恶痛绝不能代表对殖民主义的完全评价,侵略的罪恶只能算一个方面。及时启发:如果殖民主义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他能轻易征服其他地区吗?当学生作否定性回答后,再提问:那么,殖民者强大的实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又逆向设问:这种以先进进攻落后,以强击弱,是否也有可取之处呢?学生此时恍然大悟:殖民主义可以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先进的制度、生产方式等,也破坏了当地落后的制度和生产方式,具有建设性作用。原来殖民主义具备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再如在讲选修一《戊戌变法》这课时,我假设了一个观点:“假如袁世凯不向荣禄告密,那么慈禧太后就不会发动政变,去囚禁光绪帝和逮捕、杀害维新派,即变法不致失败。”观点提出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最后,在他们争论的基础上,再及时诱导、总结: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命运,袁世凯告密只是加速了变法失败的进程而已。恰当地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不失为教与学的好方法。

类比联想,就是通过联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问题连接起来加以类比,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受到新的启发,得出新的结论。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类比联想方法,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同中求规律的处理,有助于活化知识、活化思维。如: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时代政治特征,请学生依此类比联想中国古代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改革,归纳出它们在时代背景上的共同特征,形成对改革必然性、规律性的认识。再如:英、法、美、俄四国同为19世纪中期的侵华国家,但它们在侵华的方式、目的和地位上却不尽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结果学生思考得出:是因其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再比如在对必修四“克伦威尔、拿破仑、华盛顿”进行比较评价时,我训练学生进行类比联想,最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三条标准:

①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这样进行类比联想处理,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动态组合的能力。

超前意识,大多数教师并不十分重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超前意识方面加大力度,充分挖掘。例如复习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两次革命的根本原因、斗争目标和斗争结果的对比得出结论:①两次革命都是为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进行的;②独立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第一个障碍——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国家的独立;内战扫除了第二个障碍——黑人奴隶制,使资产阶级单独掌握了全国统治权。学生对于美国内战后“资产阶级单独掌握了全国统治权”这种观点比较熟知,于是再深挖一步:实际上当时先进的人物已意识到一场大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工业资本家认为现状不利于大工业的发展,必须迅速废除黑人奴隶制,而农业资本家却满足现状,死守奴隶制。双方矛盾斗争的结果导致南北战争的爆发。接着回顾美国的历史:1860年以前,还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状态,1860—1890年美国通过工业革命,使产值上升9倍,到1880年,它已经是西方第二经济大国了,1890年跃居世界第一。最后学生得出结论:美国科技革命的发展、经济的飞跃都跟黑人奴隶制的废除分不开。又如在讲“中国近代国防意识近代化”是中国实现国家近代化的一个要素时,可以启发学生:近代中国国防意识的产生,与主要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是分不开的,而这些战争,由局部到全面,即有陆路,又有海路以海路,进攻为主,使得一些中国人产生了国防危机感,从而也就产生了近代国防意识。如此经常训练,对学生潜在思维的挖掘定有帮助。

历史教学是生动的,在当前减负增效背景下,我们在教学时最基本的一点应该是将课文讲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智慧,找准启发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既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激活学生学习的潜力,又使教材的生动形象在课堂中得以展现。

2022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尊敬的x老师,亲爱的思政专业同学,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和心得。x老师的要求,我特将我写作文章的前后脉络,包括思路,设计,调查,撰写成文的整个过程与大家分享,并将参加比赛获奖过程作一个总结,推进我们思政专业的学生科研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襄阳首届青年人才论坛”的消息,是我通过襄阳“老乡同学好友”的qq群得知的,随即我登录襄阳青年网查看关于这个论坛的政府文件。在此之前,我的论文《“限塑令”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对襄阳市区“限塑令”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被赤峰学院学报采稿。我本人和这篇论文都符合 “襄阳首届青年人才论坛”条件,在对论文进行认真的修改完善之后,在取得共青团*襄樊学院团委的支持下,于x5 日报名参加“襄阳首届青年人才论坛”。

论文的题目来源于我大一寒假阅读了《半月谈》上的一篇名为《“限塑令”何以难限小小塑料袋》。大一下学期开学后,x老师给我们上《社会学概论》这门课,x老师积极鼓励我们参加襄樊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申报。作为我的论x老师,x老师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在x老师的指导下,我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在成功申报了课题之后,x老师在我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中给予了很大的指导和帮助,从调查问卷、访谈问卷的制作、调查地点的选取、调查人群的确立和问卷的统计分析,从文献资料的搜索、网络文件的下载、新闻报道的查找,从论文稿件的写作到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论文的投稿发表到项目的结题。没有x老师的教引和指导,没有团队成员周炼、周丹、黄荣的齐协努力,我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我愿借现在这个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我人表示深深的谢意。

论文写作前的多次实地调研,当中有过苦闷、彷徨和不知所措的无助,正如我的队员周炼所言:“课题调研到群众中似乎变成了可做可不做,而且没多大意义的事情。”但我们团队也体验到了偶有所得的欣喜和欢乐,在那段时期的调研中,我结识了一位老大妈,她推着自行车在定中街大声吆喝,沿街叫卖塑料袋。论文的写作过程很漫长,并且枯燥而艰难,时常会有那种写不下去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有时在写作过程当中也会体验到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手指在键盘上犹如灵魂在轻舞飞扬般的跳动。论文写作重要的是前期的各项调研工作、资料的查找和材料的选取,在这过程中要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在论文进行中,最为关键的是较强的自我心里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前后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段时间,做了很大的修改和补充,尽管文章已经发表并获奖,但这是我第一次开展课题的调查研究和论文的写作,面临相关经验的缺乏和能力上的不足,不尽如人意之处还是很多,但我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如何将个人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何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如何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如何将个人志向和社会期望结合起来,只有回答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去谈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这件事情,更进一步就是去谈论科学研究如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每个人都有绚丽多姿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所学专业的想法,每个人都有对这个社会的看法,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规划。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修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东西都已经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的层面,只不过我们现在现处于感性层面,所以大家对这些理论性很强课程不是很感兴趣,大家学习的过程中热情不是很高,那么要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就需要我们要有聪慧的头脑、明锐的眼光和关心国家大事、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意识。秋天,树上的苹果每天都会往地上掉,为什么唯独牛顿就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原理?其实只要大家用心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并且持之以恒,那么还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进入你研究探讨的视野。学术功底不扎实和理论水平不高的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一定要有一位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的导师陪同,他们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引导我们走的更远、看得更高。

暑假我参加了x老师“汉水流域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课题的调研。在十堰我们有幸访谈了原云阳师专院校现武当山协会会长x教授,他说:“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波罗戴尔,他说:‘历史要分为几个时段,长时层,中时层,短时层,所谓短时层是指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这些都是浮层,浮在历史的表面而已,转瞬即逝的一种现象,不值得研究。’浅层的表面现象,这些东西不值得去推敲。中时层的一些东西,如制度、生活生产方式,这些东西值得关注,包括宗教。长时层是指如地理环境,如汉水流域千百年来不变的东西,长时间不改变的东西,看历史不能只是注重表面的一些灰尘,我想我说了之后你们会明白你们应该关注些什么东西,你这个课题可以说是进入了中时层,各个宗教的历史活动轨迹,都是要关注的,很有意思的是,天主教、左教徒教是从武汉那个地方传播过来的,我记得在我教学郧阳中学时,他的对面就是一座天主教堂,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那时他非常醒目,占地面积也不小,这些历史上的东西,它的影响力穿透力是非常强大的。”希望大家今后大家在做课题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仅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更要深入问题的里面,追根究源,寻找支撑你这个课题研究的制度型和理性型层面的东西。当然在起步阶段,我们不能对自己提些高不可攀不切合实际的要求,等我们慢慢的进入了状态,那就可以再给自己加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就应该耐得住寂寞和孤独静下心来多读好书,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参加“襄阳首届青年人才论坛”,我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的,打开襄阳首届青年人才论坛论文终评结果,除了我是一名在读学生之外,其余的获奖选手全都是进入社会多年,工作经验丰富,办事周全,能力突出的社会人士,获得三等奖我感到很意外,同时也感到应该。 “意外”的是我的论文能够在300多篇文章中经过权威学者层层选拔x教授的严格审阅,最终脱颖而出获此殊荣;“应该”的是我的团队在这个课题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的团队为做好这项科研,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财力,获得这项殊荣,是对我的团队一个最好的礼物。

我们“90后”不是所谓的“垮掉的一代”,冷漠,自私,缺少理想和信仰,过分自我,不是我们的代言词。相反我们是追求个性,有正确的现代价值观,更加理性、务实,而且更加开放、坦然。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的我们90后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

最后,希望我们大家一起乐学、善学、勤学,筑造深厚的学术功底;广交朋友,拓展自己人脉网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提升自己办事能力和科研实力。

祝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谢谢大家!!!

2022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通过这次在党校的学习,使我们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更加鼓舞了我们坚定方

向、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参加此次培训是我人生路上一次特殊的充电。由于年轻,我的政治思想还不成熟,理论功底还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也比较少。经过这次培训,首先,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了牢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其次,丰富了自身知识,拓宽了知识层面和认识深度。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有了新提高

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谋事之基、正气之源。经过老师的系统学习,使我们对党的xx届四次全会精神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确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举措等一系列新概念、新部署,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使我们更加清醒认识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正确把握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紧迫感和责任感普遍增强。

二、思维视野和执政能力有了新拓展

在党校统筹安排和精心指导下,给我们讲解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公务员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法、领导干部问责制度、依法行政,信访工作等专题通过详实资料的旁证博引和系统理念的剖析总结,使我们眼界大开,思路一新,从而也使我们在依法行政、突出执政效果的能力上得到大大加强。我们会牢牢把握发展主题,致力实现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我们会紧紧抓实稳定基础,以打造平安秭归为载体,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我们会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改善舆论环境、执法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创优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的能力。

三、致力发展和创新工作有了新起点

随着党的xx大和xx届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学习贯彻,全县人民已经意气风发地迈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奋力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业兴于忧患,事成于奋发”,对于我们处于基层的普通公务员来说,更须切实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工作实践中要认真消化吸收这半个月来的学习所得,在学习中创新工作,在创新中加快发展,通过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力争取得新效果,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来回报党组织和县委党校的精心培养和殷切希望。

四、信息融通和互动交流有了新空间

这是个难忘的时刻。因为其中包涵了我们的惜别之情;这更是感激的时刻,因为其中包含了领导、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不辜负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尽快把所学理论创造性地运用到各项工作实践中去,做到理论实践要有新突破、加快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力争开创新局面,并努力做到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022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及感悟五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大量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通过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早期文化观以及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文化领导权等研究成果的梳理,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2-0016-03

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文化观引起学界高度重视。学者从毛泽东文化观产生的渊源、特征、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旨在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括,以期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笔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成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这一阶段出现了研究毛泽东文化观的热潮,对毛泽东文化观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将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对毛泽东早期中西文化观的研究

杨伟认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是在近代中西文化论战的广阔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列主义文化观,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其主要特点。[1]蔡四桂指出毛泽东深刻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提出了对待中西文化的基本方针、形成了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西文化观。[2]汪澍白在《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演变》一文中,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的演变进行了一番探讨。陈增辉对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指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是在运用中西文化中的精华正确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产生。[3]黎永寿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综合了当时先进人们文化观的时代特色、时代局限和毛泽东本人的个性特征,作者进一步指出五四时期毛泽东文化观本质上是中西文化比较观,破旧出新是其特点。[4]田彤认为青年毛泽东经过中西文化熏陶,逐渐形成马克主义文化观基础。[5]

1.2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

这一时期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研究以段书勤、牟岱、张文联和王炯华最为典型。段书勤指出毛泽东文化观核心特色是批判继承和吸收中西文化精华,发挥其为人民服务的作用。[6]牟岱认为毛泽东的文化观因时不同,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毛泽东文化观的特点,最终指出毛泽东文化观的四个特征即鲜明的党性和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开放性。张文联、王炯华认为毛泽东文化思想思维独特,实际化思维特色、群众化思维特色、政治化思维特色、形象化思维特色贯穿毛泽东文化观始终。[8]

这一阶段对毛泽东文化观的研究趋于成熟、稳定,且侧重从微观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梁念琼认为毛泽东文化观的特征体现在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并重、历史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人民主体论特征、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等六个方面。[9]王海梅认为毛泽东文化观具有民族性、民主性、实践性、继承性。[10]陈志杰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明显地具备双重色彩,既有中学的传统又有西学的印记,而西学占据主流。[11]杜艳华从不同角度出发,指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具有开放精神、广采博取的精神、创新精神。[12]

这一时期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更为客观地论述毛泽东文化观,牟岱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为目的出发,对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的原因、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指出毛泽东倡导大众文化观与其家庭生活经历、传统文化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关,受马列关于文化论述的影响、是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结果、是政治斗争的必然要求。[13]张慧明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为目的出发,深刻分析了毛泽东文化教育思想,指出毛泽东关于新文化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同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对待中西文化的正确方针。

在这一时期,孙铭有对毛泽东的文化学思想进行了讨论,作者指出1940年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文化学思想的基本构成,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毛泽东文化学思想体系。[15]李建英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的形成及特点,指出毛泽东文化思想结构具有兼容性,结合了中西文化中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并指出毛泽东文化思想以政治为主体,重视人的意志力。[16]

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更加细致丰硕,主要研究成果分為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李大钊文化思想与毛泽东文化思想关系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以陶红霞等人的研究最为典型。关于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的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趋同性表现在对待中西文化都采取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态度,都主张中西合璧创造中国新文化。[17]管晓莉则认为李大钊与毛泽东对于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主要表现在李大钊、毛泽东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西方文化主动,对中西文化都进行辩证的否定,均认为中国新文化源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关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影响研究,陶红霞认为李大钊文化思想及其所展现的先进性对毛泽东影响深刻,且成为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丰富思想源泉。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吸收了李大钊文化思想的东方文化观、西方文化观、文化发展观的认同和吸收。[19]杜艳华则认为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与李大钊文化思想表现了诸多的联系与一致性,李大钊对毛泽东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使毛泽东在中西文化问题上能超越近代思想家康、梁、严复等人,并迅速走向科学的重要原因。[20]

3.2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做了初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黄卫星、李彬将葛兰西与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进行比较,认为葛兰西和毛泽东有关文化领导权的思考与论述颇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比如双方都重视精神的力量、文化领导权的意义优于政治和经济的统治等一般原则。[21]郑祥福和范虹邑进一步分析了葛兰西“阵地战”策略与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针,认为毛泽东的方针更具实践性和现实性。张士海提出毛泽东虽未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命题,但在其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领导权思想。[23]作者深刻分析了毛泽东关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认为对当前我国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深刻的意义。李雅兴、韩贤胜探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文化领导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中国共产党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24] 3.3从微观入手对毛泽东文化观进行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学者试从微观入手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譬如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民俗文化观、民主行政文化观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對毛泽东民族文化观进行研究最为典型的代表是严考亮,严考亮从民俗文化的视角研究毛泽东民俗文化观,对毛泽东民俗文化观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特点与独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作者认为毛泽东民俗文化观是毛泽东对民俗文化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思考的结果,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应用性等特点。严考亮在他的另一篇文章中对毛泽东民俗文化观的现实启示进行探析,他指出要正面教育和引导传统信仰习俗、注重人文关怀、积极传承优秀传统习俗文化。[26]

覃梦早对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进行了讨论,作者着重论述了毛泽东民主行政思想的提出、民主行政价值观的界定、民主行政本质的定义以及民主行政的一系列运作原则和方法,指出毛泽东民主行政文化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民主行政文化观,对于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文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27]吴燕对毛泽东法制文化观进行分析,阐述了毛泽东法制思想的要点和党的法制方针以及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探讨了毛泽东法制文化观对当今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周直对毛泽东革命文化观进行了探析,分析了毛泽东革命文化观的内涵、特点,论述了其发展历程,对毛泽东的革命文化观进行了反思,提出在现代化的新形势、新任务下,毛泽东革命文化观仍然有着警示作用。

除以上学者外,还有学者从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文化创新思想、文化批判思想、文化政策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譬如潘娜从建构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的视角出发对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进行分析,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时指出传承和发扬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要正确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亓娇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大众化理论,指出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是实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杨成敏分析了毛泽东文化创新思想,指出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这一时期学术界渐重视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研究毛泽东文化观。这一时期主要代表有康渝生、孙宏健等人。康渝生认为梳理毛泽东有关文化问题的理论建树,透视浸润于其中的致思理路,有助于进一步把握毛泽东文化观的精髓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33]孙泽学在分析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时提出毛泽东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等思想,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孙宏健在分析毛泽东文化观的基础上提出毛泽东文化观关于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成功经验,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积极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及相关问题探讨深刻而广泛,研究成绩斐然,但还有一些研究薄弱环节需加强。笔者认为纵观目前研究成果,一是对于现实价值还需深刻探析,深入把握,深入挖掘毛泽东文化观对现代文化建设以及文化自信建设的现实价值;二是笔者发现学界对毛泽东文化观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影响论述欠缺,有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杨伟.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21-27.

[2]蔡四桂.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略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4):14-17.

[3]陈增辉.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j].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1(1):53-57.

[4]黎永寿.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的文化观[j].社会科学研究,1989(6):43-50.

[5]田彤.毛泽东的早期文化观[j].广东社会科学,1993(5):11-14+47.

[6]段书勤.试论毛泽东文化观的核心特色[j].理论探讨,1993(6):27-29.

[7]张文联,王炯华.试论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思维特色[j].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2(5):1-4.

[8]梁念琼.简论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特征[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3.

[9]王海梅.毛泽东文化思想的特点[j].湖湘论坛,1995(3):91-92.

[10]陈志杰.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主要特点[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85-88.

[11]杜艳华.试析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特征[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0-14.

[12]牟岱.论毛泽东的大众文化观[j].江西社会科学,1995(2):4.

[13]孙铭有.试论毛泽东的文化学思想[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1):7.

[14]李建英.毛泽东的文化思想结构浅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

[15]陶红霞.李大钊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趋同性[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120.

[16]杜艳华.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3(1):6.

[17]黄卫星,李彬.葛兰西与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比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5-133+158.

[18]张士海.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论纲[j].科学社会主义,2012,(2):90-93.

[19]李雅兴,韩贤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文化领导权思想[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7-52.

[20]严考亮.毛泽东的民俗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j].求实,2008(6):26-29.

[21]覃梦早.论毛泽东的民主行政文化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5):29-31.

[22]吴燕.毛泽东的法制文化观对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影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62-64.

[23]周直.毛泽东革命文化观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1-5.

[24]潘娜.毛泽东文化治理思想:核心要义与当代省思[j].科学社会主义,2014(6):133-136.

[25]杨成敏.毛泽东文化创新思想简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3):40-47.

[26]康渝生,张路杨.毛泽东的文化观与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7-21.

[27]孙泽学.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2003(4):50-5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