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浙江建投借壳上市心得体会实用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建议(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2:04:05 页码:7
浙江建投借壳上市心得体会实用 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的建议(三篇)
2023-01-03 02:04:05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浙江建投借壳上市心得体会实用一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 、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 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 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浙江乌镇导游词四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2022浙江建投借壳上市心得体会实用二

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气候比较的潮湿多雨,而古建筑又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在绍兴古建筑所保存的时间也比较短,宋代沈园的建筑早已经不复存在了。1963年沈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绍兴的文物部门对沈园的遗址进行了考古探测,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时期的遗物和遗迹,查实了原先沈园的布局和范围。我们结合沈氏后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园平面图,精心设计了修复方案。经过1987和1994年的两次扩建,沈园由原来残存的4.6亩扩展到了18.5亩,并恢复了宋代园林建筑。20__年启动了沈园的三期扩建程,使沈园的面积扩展到了57亩。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越中的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下面首先请大家随我参观古迹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下面请随我往这边走。

现在我们所站的是一个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我们绍兴有“石乡”的美称,那么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痤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井身是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的,从井内出土的汉至六朝的陶瓷器残片可以确定它属于六朝的遗物。这六朝分别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所以这个亭称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难,为防止井身坍塌,整个发掘深度仅只有1米。缌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一共有三个作用,有哪三个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产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较的长,所以开了一个孔后竹不可以从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个作用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赏朋和集水,在每朋的农历十五晚上,到沈园散散步,看看月亮,会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

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写的。那么为什么取名为孤鹤轩呢?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书香门弟”,出生后不久,北宋便灭亡了,由于金兵南侵,使他从小经历了一段逃难生涯。陆12游岁的时候就能诗文,国家垂危的现实,使他20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22岁那年,到临安参加乡士考试,因为当时名列奸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为他不忘记国耻,主张北征,收复失地,受到了秦桧的忌恨,竟在复试时把陆游的名字给除掉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被录用。但因为他力主抗战,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命运坎坷不平,几次罢职回快乡。由于在朝庭里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过着闭支野般的生活,并在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所以,我们就把这处建筑取名为”孤鹤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轩中还有一幅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由萧挺撰文,钱君匋手书。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一句词。下面的这块石头也是一块太湖石,1985年考古发掘得,经考证是明朝的遗物。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作,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2022浙江建投借壳上市心得体会实用三

西塘是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嘉善位于上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 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60公里,西至 杭州110公里,南濒嘉兴港乍浦港区35公里,北接 苏州85公里,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

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耀,酒香飘溢,整座水乡古镇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

古镇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 西塘在唐、 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西塘坐落在水网之中,这里的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处“ 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色,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弄、 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西街是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古时候以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的最小宽度仅供 农民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宽度。由于临街房屋二楼以上常常还有屋檐延伸,两两相对的楼屋近在咫尺,搁起竹竿就可以晾衣晒被,打开窗户就可以倚窗谈心,构成一道别致的小镇风景。西街上景点较多自西向东的景点有:石皮弄、种福堂(王宅)、西园、中国钮扣博物馆、江南瓦当陈列馆。

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说起这条 商业街不得不说说西塘的商人。有位来西塘的作者说: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会点。是有一定根据的。这里的读书人很多,但做官的道路毕竟太窄,多数读书人做不了官,只好回来经商。这些人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其经商的思想也与一般的商人不同。塘东街上有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药铺钟介福药店,大门上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宁药架满尘,愿天下无病。也就是说店家情愿药卖不出去,也不希望百姓受病痛之苦。充分反映儒家的“仁”、“和”思想。塘东街上还有源源绸布庄的旧址,1920xx年秋 陈云同志在“枫泾暴动”时期被国民党追捕转移到西塘,在布庄伙计高廷梁处住了几日,后由高廷梁安排小船由水路去往安全的地方。

烧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乘着小船来此烧香,故名烧香港。烧香港的景点有倪天增 祖居纪念馆、五福桥、圣堂、明清木雕馆等。

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七老爷最后就是投身于塔湾街的雁塔湾自尽的。这一带在明时酒楼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千金呈百货,跬步塞齐肩。布褐解市语,童乌识伪钱。参差鱼网集,华屋竟烹鲜。塔湾街上的景点有醉园、七老爷庙等。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 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 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 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 明朝时,西塘凭借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在唐 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 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 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 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后弦的《 唐宋元明清》也是在古镇西塘时有感而发而写的。

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 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 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 孙中山领导的 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20xx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 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 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 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 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 京、 沪、 苏、 浙、 湘甚至 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 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 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