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风家教家训心得体会教育孩子心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2:12:48 页码:13
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 家风家教家训心得体会教育孩子心得(9篇)
2023-01-03 02:12:48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通过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操作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推.能力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积极性,做实验能正确规范地操作,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总结。并能将学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际中,能够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及生活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材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使用这一教材中,我感觉这一教材在编排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的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它并不象小学自然教材那样内容非常的固定,实验过程、方法非常的单调、一陈不变,而是相当的灵活,教师可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调节,而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我觉得这一教材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确实转变了观念,构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自学相关知识,及时查阅课程改革的相关资料,借鉴实验区的优秀经验,在学校教研课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大课题的前提下,确立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规律、交流互补”的六步教学模式,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理念。根据年级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扶放有度,高年级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操作,中年级在教师的适当帮助下可进行自主探究(除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外),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浓厚,实验室成了学生爱去、常去的乐园。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的安排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研究,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技能,培养学生长期坚持实验、连续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究科学知识,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的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学期中,多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制作竞赛,体现了他们对科普知识的热爱。

实验室、准备室由实验专职教师全面管理,做到认真负责,定期清洗、..、保养、核对仪器、药品的使用情况的,及时上帐下帐,做到帐物相符,仪器得到了有效保管和使用,平时填写好各种表册,认真对待实验登记表的填写。

今后,我校将继续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指导,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保证实验开出率继续保持甚至超过100%。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实验内容 5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1. 学会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 比较、观察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上,而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

中。故要提取色素,要破坏细胞结构,破坏叶绿体膜,使基粒片层结构直接与有机溶剂接

触,使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四种,不同色素在层析液(脂溶性强的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因而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也不同。

取新鲜的绿色叶片、定性滤纸、烧杯、研钵、漏斗、纱布、剪刀、小试管、培养皿、毛细吸管、量筒、有机溶剂、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混合)、二氧化硅、碳酸钙。

1.提取色素:

2.制备滤纸条:

3.色素分离,纸层析法。(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4.观察:

层析后,取出滤纸,在通风处吹干。观察滤纸条上出现色素带的数目、颜色、位置和宽窄。结果是:4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接触到层析液?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四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cnaoh/mol·l-1

naoh/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mol·l-1

m样/g

v样/ml20.0020.0020.00

vnaoh/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五

实验内容 8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实验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实验现象 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实验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备注

实验人 实验时间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六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 课时安排:3课时

二 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cu+ \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 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 溶 浅蓝↓ 溶 zn2+

cd2+

结论 白↓ 白↓ 溶 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 溶 无色

氨水 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 zn2+cd2+hg2+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 黑 白 黄 黑

稀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no3 溶(△)溶 溶 溶 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 溶 cds黄↓ 溶 hgs黑↓ 不溶

hcl浓溶 溶 不溶

王水溶 溶 溶

-

解释及原理

m2+ + s2=ms↓ ms + h+ = m2+ +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 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 cu2+

氨水 ↓浅蓝

过量

-

解释及方程式

cu2++2oh=cu(oh)2↓

2+

cu(oh) 2 + 4nh3=cu(nh3)4+2oh

-

2、汞合物和应 内容

ag+zn2+hg2+结论 操作

ag2o↓褐

溶ag(nh3)2+溶

zn(nh3)42+无色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

-

-

↓白 ↓白

zn(oh)2 + 4nh3=zn(nh3)42+ +2oh

-

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 橙红↓

解释

hg2++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 40% koh→ 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

↓溶2+2ki=k2[hgi4](无色)

碘 配 合 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2scn=hg (scn) 2↓ ↓溶2++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scn 配 合 物

结论

白↓2++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 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

→1ml 10%葡

cu2o

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

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

-1

浅蓝↓ ↓溶

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

cu2+ +oh-=cu(oh)2

cu(oh)2

+oh-=[cu(oh)

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至绿色

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

3ml浓氨水

白↓分两份

3mlhcl浓

[指导]:

↓溶解

↓溶解

cucl + 2nh3=cu(nh3)2+ + cl

-

银镜反应

3、cui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

现象

-

解释及方程式

2cu2+ +4i=2cui↓+i2

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 mol·l-1 ki → 棕黄色

白色↓ →0.5 mol·l-1 na2s2o3

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

操作

1、hg2+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

(由适量→过量)

2s2o32+i2=s4o62+2 i(碘量法测定cu2+的基础)

-

-

-

现象

适量: 白色↓ 过量: 灰黑↓

解释及方程式

sn4+量少

-

hg2+ + sn2++4cl= hg2cl2↓白色+sncl62- sn4+量多

hg2cl2+sn2++4cl= 2hg↓黑色+ sncl62--

2、hg2+转化为hg22+ 0.2 mol·l-1

hg2+→1滴金属汞 金属汞溶解2+ + hg=hg22+

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 mol·l-1nacl

清夜→0.2 mol·l-1nh3·h2o

灰色↓ hg22++2nh3+no3-=[ nh2 hg] no3↓+2hg↓+nh4+

[问题讨论]

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

1、 选用什么试剂溶解?

物质2 2试剂 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

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

物质3)2 hg2(no3)2

agno3

黄色↓

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

红色↓ 灰色↓ 灰黑色↓ 过量氨水 白色↓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七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名称: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摆的特征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八

本学期,我校音乐教研组继续遵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xx~2010)》精神,结合学校新一轮素质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使学校音乐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一)课程与管理

1.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推进艺术课程向分科课程过渡的力度。本学期计划在教研组活动中重点举行一年级教材研讨,通过一年级教师指导等方式,提高课程的实施效度。

2.对新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梳理和反思,认真参加苏州市艺术论文比赛,对新课程进行一定的反思,提高课程运用能力。(6月份)

3.加强教学“六认真”管理力度,通过有效的课堂、六认真检查等活动,进一步推广六认真工作经验和制度,形成六认真校本管理新模式。

4.发挥集体优势解读艺术教材,根据新课程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进行系统输理,解决好不同年级段之间、艺术课程和音美课程之间的衔接,使教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有准确的把握。

5.注重隐性课程资源的管理和规划,通过网络、组织、文本等形式,对课程愿景、课程经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整理和优化,为课程的实施提供软性环境。

6.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教学活动上符合规范要求,要保持良好传统,做好器材更新,创造自身特色。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整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科与教研

1.积极推进课题研究进程。结合学校课题和音乐教研组课题,学校中心组、协作组成员要相互协作,整理研究成果,优化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学生活质量,能够保障研究计划的落实。

2.本学期,音乐教研组将课堂观察纳入课题研究的范畴,将师生相互观察作为研究的动力,提高观察的有效性。通过观察群体的建构,观察行为的连贯,提高教师的教育敏感性,把现象学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推进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

3.要发挥教育研究和教育科研的渗透功能,加大教育科研的整合力度,能够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体现研究方向。本学期继续按常规举行教研组听课评课活动和骨干教师作讲座活动。

(三)游戏和活动

1.整体规划好本学年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本学期组织好第九届艺术活动。

2.认真参加吴江市中小学“三独”比赛,在抓好苗子生培养的基础上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

3.认真组织音乐教师进行基本功训练,通过训练提高音乐老师的自身素养。本学期进行“歌曲伴奏”训练。

4.继续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本学期五月份将举行苏州市中小学艺术教师论文评比活动。

5.发挥社团力量,利用多方资源,促进师生自主发展。鼓励教师参加“行知网网友会”、“吴江市教师合唱团”、“吴江市音乐家协会”等社团活动,多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6.继续组织好我校学生艺术团队,优化我校的铜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的建设,组织学生艺术团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的艺术活动,打造学生的金色童年。

活动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制定学期计划

2.市艺术中心组活动

3.教研组活动(学习市艺术教育工作计划)

三月份

1.“行知网”版务工作会议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基本功训练)

四月份

1.“三独”比赛准备

2.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基本功比赛)

3.六认真工作检查

五月份

1.市中小学“三独”比赛

2.苏州市艺术教学论文比赛

3.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基本功训练、讲座)

六月份

1.市中小学音乐课改研讨活动

2教研组工作小结

七、八月份

音乐教师暑期培训活动

庙港实验小学音乐教研组

20xx.2

描写实验小学家风家教心得体会怎么写九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 /g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c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cnaoh /mol·l-1

m样 /g

v样 /ml20.0020.0020.00

vnaoh /ml始读数

终读数

结 果

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

结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