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4:20:15 页码:10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优秀13篇)
2023-11-18 04:20:1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总结过去的经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写心得体会也是一种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要写好一篇心得体会,首先需要明确主题和目的。然后,可以通过回顾经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等方法,来展开写作。同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思路清晰,让读者能够准确地领会到你的观点和感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提升写作水平。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一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心理发展。我最近研读了一本学前心理学教材,不禁有了许多新的感悟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学前心理学教材的一些主要体会和思考。

首先,学前心理学教材强调儿童的发展特征。教材详细介绍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例如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了解这些特点,我发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而复杂的过程。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情感和社交技能也在不断发展。当我在教学实践中面对一些看似问题的行为时,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与学生建立更好的联系和沟通。

其次,学前心理学教材强调儿童的游戏与学习。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对于游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培养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意识到游戏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我也更加重视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积累知识。

此外,学前心理学教材还强调了亲子关系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发展的关键环境,亲子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我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的行为、言语和领导方式会深刻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因此,在与家长交流时,我更加重视建立起互信和理解的关系,与家长共同关注儿童成长的重要方面,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发展指导。

最后,学前心理学教材还提醒了我对于儿童的评价和鼓励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学中,我意识到对于儿童的评价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可以激发儿童的自信和学习动力,而过度的批评和否定则可能造成孩子的自卑和消极情绪。通过教材的学习,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评价方式,尽量给予儿童积极的评价和支持,同时提供具体的建设性反馈,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总之,学前心理学教材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通过对于儿童发展特征、游戏与学习、亲子关系以及评价与鼓励等方面的学习,我对于教学和家长角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会继续学习和应用学前心理学的知识,与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二

学前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儿童心理特点、发展规律及心理问题的学科,这门学科对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一学期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学前心理学的广阔和深刻。在此,我将就学前心理学的学习经历总结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一些帮助。

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前心理学是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重点掌握了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模型。比如,通过学习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我对儿童认知的阶段性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爱因斯坦的宝贝情绪发展理论,我知道了儿童情感发展是如何与生物因素、家庭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学习这些概念和理论,让我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多样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套用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童。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学习的第二部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前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等。其中,观察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参与儿童观察活动,我亲身体验到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言行举止,还能帮助我们获取儿童的情感状态,促进我们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发展规律。除观察法外,我还学习了访谈法和测验法等其他的研究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了解到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设计、操作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学前心理学的干预方法是我们学习的第三部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前心理学干预是指通过多种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专业干预等。通过学习这些干预方法,我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正向情绪的发展,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学校教育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专业干预主要指的是对心理问题儿童的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儿童游戏疗法等。通过学习这些干预方法,我认识到及早干预对预防和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学前心理学的应用与发展是我们学习的第四部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前心理学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学前心理学研究的是儿童心理发展,而幼儿园正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学前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在医疗领域,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治疗也成为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干预手段之一。此外,学前心理学在儿童游戏、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学前心理学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学前心理学的学习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切地感受到儿童是一个需要关注和培养的特殊群体。学前心理学不仅帮助我了解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让我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时要注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心理需求。同时,学习学前心理学也让我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前心理学是一门宝贵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

总之,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从一个素不知所以的人变成对儿童心理有了一定了解的人,使我能够更好地与儿童相处、教育和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我认识到教育不能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心理力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和适应能力。我相信,只有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前心理学是一门富有挑战和魅力的学科,我希望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工作者,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学科,对于学前教育从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知识。近日,我有幸阅读了一本关于学前心理学的教材,通过学习与思考,我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应用,探讨学前心理学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段:认知发展(200字)。

学前心理学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学龄前幼儿更适合通过触觉、听觉等感官刺激来学习,而稍大一些的儿童则可以逐渐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知识,我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第三段:情绪与社会发展(200字)。

教材中的情绪与社会发展一章让我对幼儿情绪与社交技能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幼儿时期是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有限,而教师应该倾听并引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另外,学前心理学教材还强调了社交技能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交技能的培养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发展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作为一名幼儿教育者,我意识到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并通过参与各种互动活动来帮助他们培养社交能力。

第四段:动手能力与创造力(200字)。

学前心理学教材还探讨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发展。通过课本上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给予孩子充分的机会进行探索和创造的重要性。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与幼儿们一起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我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教材,我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学前心理学教材给予了我对于幼儿认知、情绪、社交与动手能力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我将继续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学前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将使幼儿教育更加科学化、人本化,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与引导。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四

心理学教材第二课中,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发展史以及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历史和人物的了解,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心理学的多元化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给我们带来对生命和人类行为的深刻理解。

第二段:历史对心理学的影响。

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心理学的影响不言而喻。例如,关于现代心理学的建立,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是欧洲启蒙运动和冷静分析的贡献;而对于启蒙重要人物伏尔泰来说,对于心理学来说,人作为自由和有意识的存在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康德认为人的知识是由感性和思维的合成而形成的,这一思想也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启示。然而,不可避免地,在历史的进程中,心理学的进展曾受到种种限制和挑战,包括提出不准确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等。

第三段: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虽受限制,但是却有着明显的发展。如现代心理学中,采用以生态学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社交心理学和人机互动等领域的发展,都展示了心理学和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心理学的目标在于建立更加精确和行之有效的理论,并通过科学实验将这些理论变成现实。

第四段: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心理学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心理治疗、心理卫生、教育学、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的吸收和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解决人们所遇到的职业、家庭、个人问题,使生命拥有更多的价值和目标。

第五段:总结。

在学习心理学教材第二课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心理学的贡献以及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应用。这些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实际的帮助,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总体而言,了解心理学是命运的决定因素,这一知识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并能够在改善社会、促进和谐、提高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价值。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五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通过对儿童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研究,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指导。在学前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实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将分享我在学前心理学实训中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学前心理学实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观察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我明白了儿童在感知、记忆、语言等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生理、认知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实训中,我亲眼见证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巧的进步,这使我更加坚信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

其次,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与儿童的沟通技巧。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行为来表达内心的需求和情感。在实训中,我学会了倾听儿童的心声,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状态。我学会了与儿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例如,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与他们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肯定。这些沟通技巧的掌握,不仅有助于我与儿童的交流,也有助于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另外,实训还加深了我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在接触儿童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焦虑、内向、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通过实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当遇到内向的孩子时,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会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例如分段教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些实践经验将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儿童是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仅仅掌握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行为观察和分析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例如,有时我对儿童的行为理解不够准确,无法准确判断他们的内心状态。这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进一步的学习。因此,我决定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总之,学前心理学实训是一次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我深刻了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并学到了与儿童沟通和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实训也使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心理教育者,并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六

学前心理学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学前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指导度。下面将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学前心理辅导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来探讨学前心理学教材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前心理学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学前心理学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如感知、认知、语言、情感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前心理学教材还引入了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理论。因此学前心理学教材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心理学教材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灵活多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同时,心理教育技巧也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中除了教授心理学理论知识,还将一些心理教育方法和技巧有机地结合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修养。

学前心理学教材的教学实践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前心理学教材不仅是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还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开展游戏、情境剧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认知和情感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学前心理学教材还强调了学前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学前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学前心理学教材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了学前教师对幼儿心理辅导的能力。学前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幼儿的心理支持和关爱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状态。学前心理学教材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学前教师,我们应该不仅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最后,学前心理学教材还使我对学前教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前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给予他们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前教师这个角色,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学前心理学教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还提高了我们对幼儿心理辅导和教师角色的认识。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学前心理学教材中的理论和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服务。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七

几年前学过《学前心理学》这本书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最近拿来仔细阅读,发现收获颇多,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将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的一本书,在阅读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也介绍了在实践中的经验,有助于幼儿园新老师的指导和老教师的提高。

这本书共有十一章,分别从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注意、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语言和思维、情绪和情感、意志、社会性、个性和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学说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本书的阅读中,我对于几个对我教学帮助较大的章节做了详细的阅读,并在阅读中结合实际生活,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首先,对于学前儿童的注意这个章节我做了详细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注意发展的特点,因为我现在带的班是小班幼儿,因此我特别注意了小班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发现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中应该准备一些色彩鲜明和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要注意出示的物品不能太多,这样会扰乱幼儿的注意,可以有层次的出示,不断的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受,增强幼儿的喜好程度,延长幼儿的注意时间;在关于幼儿记忆力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的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我的教学活动,同时注意课后的延伸和复习,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死板的去背诵为了复习而复习,虽然幼儿的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但是机械记忆也可以有许多花样帮助幼儿记忆,让幼儿在玩中记忆是让幼儿保持记忆深刻的方法,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方法;在学前儿童想象这一章节中,我了解了幼儿想象的发展,记得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在公务员的考试中有一道题目,孩子的爸爸左思右想都没有想出答案,却让儿子一口说了出来,难道是爸爸的学识还没有儿子的高?显然不是,是因为幼儿的想象力没有被扼杀,而许多成人的想象力早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被扼杀了,因此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过于死板,可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时应该注意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发展创造条件,幼儿的任何想象只要是自己能说出缘由都是正确的,不要用一些否定的语言扼杀幼儿的想象力。

在这本书中对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这一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一章,现在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会以自我为中心,稍不如意就会用哭闹、打人、咬人等手段来解决,因此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想要让幼儿表现出亲社会性的行为,如:分享、安慰他人、合作等,那么父母必须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榜样,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尊重与友爱的关系。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培养,除了以身作则外,我们还可以在讲故事、念儿歌中加强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学以致用,也得到许多收获,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产生的,为此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开卷有益,此话不虚。抽空静心地阅读《学前心理学》一书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从中受益匪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好书,则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贵的知己。我们可以携带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考,变得更有洞察力。《学前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位“知己”。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

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

(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

(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八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特点的学科,它对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儿童的心理发展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学前心理学心得体会。

首先,学前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幼儿期,儿童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他们通过触摸、收听、观察等方式来了解世界。幼儿时期还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这对于日后学习语言和沟通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其次,学前心理学提醒我们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儿童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方面常常受限于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因此,作为教育者和父母,我们应该多关注儿童的情绪体验,并帮助他们学会适当地管理和表达情绪。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他们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再次,学前心理学让我明白到积极的教育和肯定式交流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儿童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看法的影响,尤其是来自他们亲近的成年人。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肯定对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与儿童交流时,我们应该注重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倡导尊重和信任的教育方式。只有让儿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被认可和赞赏,他们才能更有动力去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此外,学前心理学还教会了我如何将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创造有趣的教育环境。儿童天生就对游戏充满了兴趣,而游戏本身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通过游戏的方式,我们可以提供给儿童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机会,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幼儿园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善于利用游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前心理学让我认识到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最早接触和学习的地方,家庭氛围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对于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儿童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利于他们对外界的探索和学习。因此,家长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和方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游戏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相信通过学前心理学的指导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提供帮助,为他们打下健康和快乐的成长基石。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九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相应的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学前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践来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增加实践能力与经验。本文将以我的学前心理学实训心得体会为主线,探讨实训的意义、内容、收获以及反思,并总结出提高实训效果的一些建议。

第一段:实训的意义。

学前心理学实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教育需求。同时,实践让我们站在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训是我们发展学前心理学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第二段:实训的内容。

在学前心理学实训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活动:观察学前儿童的教育环境和行为表现,分析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并实施儿童教育培训活动,进行儿童智力与情绪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经验,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的内心世界。

第三段:实训的收获。

通过学前心理学实训,我感受到了很多收获。首先,我深刻了解了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例如他们对游戏和玩具的喜爱以及对关注和关怀的渴望。其次,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一些教育培训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制定教育目标、如何组织活动、如何与儿童沟通等。最重要的是,实训还提高了我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我学会根据儿童的行为推测其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第四段:反思与不足。

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一开始对教育培训活动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局限,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其次,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儿童的反应进行及时调整。最后,我在智力与情绪评测方面缺乏经验,无法准确判断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这些问题需要我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第五段:提高实训效果的建议。

为了提高学前心理学实训的效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其次,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多与学前儿童接触,从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中寻找线索。最后,我们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以便在以后的实训中改进。

总之,学前心理学实训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的需求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经验。同时,实践也让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给出了一些提高实训效果的建议。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不断进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心理学专业人才。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入背景和教材概述(约150字)。

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教材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我有幸阅读了《学前教材》,这本教材是专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编写的。它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巧,旨在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教材的价值,同时也对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探讨(约300字)。

《学前教材》内容涵盖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健康管理、教育原理和教学方法等。其中,我觉得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论述尤为精彩。教材通过分析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学要注重亲身体验和游戏引导。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三段:教材的创新和实践性体现(约300字)。

《学前教材》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体现了创新精神。教育理念方面,该教材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倡尊重和关爱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在实践性方面,该教材提供了许多案例分析和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例如,教材中提到了“情景教学”的方法,鼓励教师利用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以情境化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创新和实践能够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段:教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约250字)。

《学前教材》在教师素质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爱心和耐心。正如教材中所提到的,“幼儿是一个个微小而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教师的耐心倾听和关注。”教师应该真心关心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耐心引导他们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与家长、学生和同事们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五段:结语和个人感悟(约200字)。

通过阅读《学前教材》,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前教育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我深感教育事业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将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深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机会的未来人才。

总结:通过对《学前教材》的阅读,我深刻感受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教材的价值,领悟到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该教材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素质和责任有明确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进取,我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十一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通过学习学前心理学,我们能学到什么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学前心理学读书。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平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平。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在学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

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现在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有的家长甚至做到了包办的地步,所有的事情都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参与,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很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看到这里我就想起了我班的一位幼儿,他从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奶奶对他过于溺爱,所有的事情都是包办的形式,而且这位幼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愿意去分享,也很少和其他的幼儿进行交流!中班的他,连一件衣服都不愿意自己去穿,总是等待老师来帮忙!在与幼儿一起游戏时,总想让所有的孩子听从于他,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是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确实是这样的。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一次发现两名幼儿在一起聊天,我比较的感兴趣,于是就慢慢的凑过去想听一听他们在聊些什么,来到他们跟前,听了以后我根本就对他们聊的话题不懂,可是他两却哈哈大笑,所以,儿童与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应该让着小弟弟”。这是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孩子与孩子在一起不仅仅是只有玩耍,在其中隐藏了许多能够让幼儿成长的地方,虽然有时你一言我一语,让老师听起来比较的吵闹,但是孩子们却乐在其中,这也提高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不能够不经意的打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谈话!要做一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促使幼儿点滴进步的教师!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十二

孩子在学任何一样内容时如钢琴、书法、画画、棋类等都会有一定时期的困难期,家长应该有耐心并鼓励、帮助他一起度过难关。比如说:他在学写字时,我发现他写得不好,我就帮他擦了,可是不小心多擦了一笔,他就大哭。我就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内容是很难,不过你比爸爸妈妈小时候都强,已经在慢慢克服了,并且比前面进步都很大,要是爸爸妈妈练得话,说不定还是你好呢?..这一遍你更会动脑筋了,凭这一点就应该给你多加两颗“爱动脑筋星”等。

学前心理学教材心得体会篇十三

开卷有益,此话不虚。抽空静心地阅读《学前心理学》一书后,掩卷反思,感慨良多,从中受益匪浅。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而一本能引起你的共鸣的好书,则像一位你在茫茫人海中,好不容易遇到的珍贵的知己。我们可以携带它去任何地方,它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各种有益的启示,从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考,变得更有洞察力。《学前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位“知己”。通过对学前儿童的注意、感知、想象、言语、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现象的分别介绍和分析,详尽阐明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反映了当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动态。

《学前心理学》它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既注重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又注重提示根据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得出教育教学方法和结论,让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感触和启示,屡读屡新。《学前心理学》中提到,“小班幼儿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他们是先做再想而不会想好了再做”。而这些心理发展特征,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每日离园前,孩子们最爱玩的是塑料拼搭积木。刚接触这类玩具时,孩子们不大会玩,即使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他们拼搭出的也是构造简单的造型。随着玩的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拼搭能力也在渐渐增强。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拼搭出各种各样、造型各异且结构复杂的物体和造型。但是,在我对孩子们拼搭玩具的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孩子们的拼搭能力在一日日地提高,但他们对自己所拼搭的物体和造型的认识和了解却很欠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拼搭的过程中,无法说出他在拼搭的是什么,而只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搭好造型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的高兴地说出:“哇,看,我搭的是桥。”可见,幼儿具有这样的发展现象,一方面在于幼儿生活经验较缺乏,所认识、知道的事物较少,另一方面在于他们具有“知觉行动思维,先做再想”的这样的心理发展特征。

在学习第八章中的《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想象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重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记忆和想象过程都是运用表象的过程。记忆是头脑中已有形象的重新出现,即表象恢复活动的过程。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本材料,对已有表象加以改造的过程。想象活动与表征活动密切联系,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所以说,想象在幼儿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幼儿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比如,吃着饼干,忽然想象它是小船,洗着手,想象“下雨了”。幼儿听故事时,想象随着故事的进程而开展。一幕幕的表象如同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活跃起来。正是想象活动,使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沉迷与故事情节。每一篇的故事不一定都要讲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填充,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也有一些故事本身就没有很明显写出结局的,如《狼和小羊》,故事中最后只写到狼向小羊扑去,根本就没有明显的把结果写出来,故意留下给孩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合理地去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这样充分地让幼儿去想象,自己去填充完故事的结果,这样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还可以充分利用外界丰富的条件,加深想象。

1、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2、当讲到的故事中的情景现实生活中有的,应该带小孩到你所讲的情景中去,让他自己感觉其实的感觉,加深想象力。

不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不邂地努力.我们要敢于去尝试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帮助他们异想天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不要认为他们是在胡思乱想,或是想得太多了,而去阻止让幼儿继续想下去,这样只能阻碍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从那么多看来,童话故事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影响的,有相关联的,不要再去认为不就是一个故事什么的。在你说这话的时候,要想到这是可以影响到幼儿想象力的培养的,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故事,这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一般来说,幼儿都十分喜爱童话故事。因为在听故事时,其中的人物、情景、情节均能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幼稚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情心,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激发智慧的火花。尤其是3-6岁的幼儿,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已经能根据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线索进行有意识地想象。在听故事活动中,幼儿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被催发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多看多听,使幼儿获得一些能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而听故事想象就是一种符合幼儿想象特点的、能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发展的形式。选择适宜孩子想象的童话故事,运用多种方法,让孩子在优美的童话故事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多而大胆想象。要让孩子在听故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时采取对故事结尾作进一步的推理想象,有时对故事情节变化做出新的编排,有时还可以对故事中的角色关系作不同的设想等,使孩子在故事提供的海洋中遨游,从而成为一个爱想象,富有创意的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学前心理学》很有必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融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适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正确了解孩子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由于专业的需要和兴趣使然,我在寻找阅读对象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与学前儿童有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认为要想真正地了解学前儿童,走近学前儿童,就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陈帼眉在所著的《学前心理学》一书中就详细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狭义的学前儿童指的是3到6岁儿童,主要是幼儿园幼儿。那么,这本《学前心理学》中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该书提到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1--3岁,幼儿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而3—6岁,则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在这三年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重点介绍一下3—4岁幼儿的发展特点。

在3--4岁,学前初期,也就是幼儿园小班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主要特点是:

一生活范围扩大。(一)这个阶段幼儿的生理方面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身体比以前结实,不像先前那么容易生病了。身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功能都有所加强。2幼儿的精力比以前充沛。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睡眠一次。(二)幼儿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基本上能够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不需要成人过多的猜测他们的意愿。(三)该年龄段儿童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能够在一定时间里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

以上几个方面的发展使幼儿已经具备了离开亲人去参加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个阶段,多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别人交流,并且鼓励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有所发展。

二在这个阶段的幼儿他们的认识依靠行动。

此阶段的幼儿的思维方式是直观行动性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一般都是先做再想,比如,在班上给小孩子玩结构性玩具,他们往往会一拿到手就开始玩,不会提前思考要做什么,而这时若问及他想要做什么,他往往也是回答不了的,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时成人千万不要因此认为是孩子笨,或是不搭理你。其实只要你站在旁边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等他完成了手中的创作,他会很激动地跟你说:“你看,我做的飞机,我做的汽车……”

此阶段幼儿在听别人讲述或是自己讲述时,往往也离不开具体的动作。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多运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文字语言具体化。这样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强幼儿的兴趣,也能够让幼儿更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

对于此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也和动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如在幼儿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如果他们的手里拿着别的东西,或是随便放,眼睛看着别处,注意力就很容易离开老师的讲述,这也就是为什么幼儿园老师在上课之前总是会让幼儿将手放在膝盖上,眼睛看老师的原因。

三此阶段的幼儿情绪作用大。

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如,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子因为自己里面衣服的袖子拉不下来而大哭,还有小孩子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枕头而哭,还有小孩子因为别人跟他说你妈妈不来接你了而哭,而且越哭越激动,还会浑身颤抖。幼儿就是容易激动,这时如果对他们一般的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这时就要用有趣的事情去吸引他的注意力,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抚慰的语调说话,让他感觉到亲切,情绪上不再对立,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了才能说理。还有,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情绪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他往往只是通过表象去理解事物,他会通过他看到的,感受到的,来判断老师对他们的关怀程度。如,老师表扬他没表扬我,老师抱她没抱我等现象,来判断老师不喜欢他,这样也会影响到他来园的情绪,听课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上了很久的幼儿园,突然哭着不愿意来了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应该自身检讨,想一想是不是对这个孩子关心不够多。在这里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你会发现一天下来,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是他自己知道他受到了关注。除此以外,还可以抽时间跟那些在班上不是很活跃的孩子聊聊天,或是只是抱抱他们也好。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

四此阶段的幼儿爱模仿。

此阶段的幼儿往往是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要做,看见别的小朋友有什么自己也想要。如,在室外活动时,玩羊角球的小朋友看见别的小孩子的玩海洋球也会要玩,看见别人摆高楼自己也摆。因此在幼儿园小班,同样的玩具要有足够的数量。

模仿也是此年龄段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他们会模仿老师模仿父母,模仿他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一切。他们没有很强的判断力,对于别人特别是他们所亲近的人的语言和行为都是没有批判性的,而且因为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们往往都是通过成人的表现来判断事情的严重程度的。如,老师在吃胡萝卜的时候皱眉头,他们就会觉得那是很不好的东西,就不吃了。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特别是小班幼儿教师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许自己做了一个不经意的不好的举动,自己都不知道,却已经被孩子学会,并慢慢地养成习惯了。

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让他往好的方向发展。如,在上课时间,有幼儿没有注意听讲,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表扬另外做的好的幼儿,来引起这一幼儿的注意和模仿,并及时予以鼓励。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向幼儿传递好的信息,如,跟幼儿说礼貌用语,老师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等。这样幼儿通过模仿,时间久了也会成为一种好的习惯。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通过正强化的方式,也就是引导和鼓励的方式,使每一位幼儿向着一个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总之,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除了日常努力工作外,还应该多给自己充充电,多看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教育方式更有科学性,适宜性,使自己更能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理解幼儿,帮助幼儿,与幼儿一起成长!

2

页,当前第。

2

1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