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 农村纠纷问题怎么解决(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4:19:54 页码:13
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 农村纠纷问题怎么解决(六篇)
2023-01-03 04:19:5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对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农民收入稳定性的前提。从此次调研情景看,目前农民增收的现状和困难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具体表现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缓慢的特征。

(二)农民的生活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剧的市场化导致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这与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长缓慢极不相称。所以,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三)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力图经过调优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农民自身对接市场本事弱、信息少,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增收空间尚未彻底释放,农业生产收入还很低,甚至没有什么收入。

(四)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究其原因,主要有:从农民自身意愿看,一方面由于农民对就业收益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尽管有就业冲动,但就业适应性较差。从企业用工看,企业认为本地农民不好管理,对超劳动时间、超强度的工作不易理解。所以,我们的农民难以充分业变,就业困难很大。

(五)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据统计,农村文盲半文盲的农民占绝大多数,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绝大多数缺少必须的技能。所以,在农村中,“无资金、无技术、无项目”的农民人数最多,“创业无心”、“创业无门”、“创业无能”的现象十分突出。

为什么农民增收如此困难究其原因,农村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产业因素。受群众生产习惯、市场意识以及龙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种植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一些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产品,如蕃茄、优质杂粮等,总量还很小,种植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业没有做大做强,样样多,样样少,没有规模优势,还没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和农民增收的主体。异常是水产业,虽市场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还没有发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现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民较多,劳动者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市场意识淡薄,适应市场的本事差,缺乏进市场、闯市场的劲头,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层干部的素质和本事还未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要求,沿袭着传统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现为由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农业税外,我们的农民切切实实得到的实惠较少,农村和农民状况变化不大,效果不够明显。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响体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体此刻农民身上,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民不懂也不会用新技术,一些新的技术也不愿理解,年复一年地沿袭着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变;另一方面体此刻科技服务体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农业技术人员不足,服务机制不活,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较小。

(五)资金因素。首先,我县财政收入很低,财政自给率还不足4%,所以,每年的支农资金十分有限,乡村两级的经济实力更为脆弱,支农尤为乏力;其次,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再者,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所以,资金投入不足一向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农户信息不灵。改革把农户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户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了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在这种情景下,农户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就目前而言,农户信息不灵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在现阶段,农民是否能够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不仅仅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并且关系到大多数农民的情绪,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威信和执政党地位问题。“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并且也是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解决这个事关全局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十分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一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3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03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年相比,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可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十分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景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仅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到达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到达12.2%。即使研究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到达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仅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到达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能够超过5%,可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一样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一样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本事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靠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本事。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景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确定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异常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供给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职责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异常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此刻农民都期望自我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构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能够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供给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忙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取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进取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进取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20xx年以来,我们沽河街道按照《20xx-20xx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为目的,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使全街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沽河街道党工委16个党委,4个党总支部,126个农村党支部,党员3451人。其中,现有党政机关党员54名、事业单位党员219 名、“两新”组织党员165名。

二、领导重视,认真安排

文件下发后,街道党工委按照市里文件的具体要求,及时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委组织委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由组织办、劳动保障中心、投资服务中心、管区、农业与科技服务中心组成的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了《20xx-20xx年沽河街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逐年制定《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做到计划清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保证了全街道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分类培养,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各村党支部书记、新党员、流动党员确保要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充分发挥镇、村远程教育站点的技术优势,各村普通党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支部班子成员和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指导员不少于24学时;党工委机关站所支部、企事业单位普通党员的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支部班子成员不少于40学时。

1、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及时参加党支部书记按期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培训班。镇党委围绕培训工作计划、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经常性培训,及时对两委换届后新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任职培训。

2、新党员培训工程。根据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实践不少于24学时。

3、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着眼于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的致富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参加2期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民党员、流动党员、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一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结合“送知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党工委年内举办一期党员创业技能培训班让党员既感受到党的温暖,又受到教育。

4、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集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深化对党的认识,掌握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树立远大理想。党工委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实践不少于40学时,并做好辅导工作,达不到培训要求的不能发展入党。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形式。

根据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主要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农村法律法规知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任务要求。培训还要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的要求选择针对性强,需求面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训,同时要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造就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技术人才。

培训形式:培训由党工委组织,各基层党支部紧密配合,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办长班与办短班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培训教育与跟踪考察服务相结合。同时坚持培训、推广、服务一体化,及时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布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服务。

三是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

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不合格党员和违纪党员的处理、责任追究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各基层党总支、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了相应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同时,我们还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各基层党支部能够坚持一周集中一次以上学习,每月正常组织一次以上活动,一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民主评议活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四是加强师资力量和培训阵地建设。

由党工委统一选聘市委党校、农业局、科技局、农广校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师。

培训地点:在办事处会议室设立党员培训班,由街道党工委统一安排授课时间和内容,分层次适时开班培训。

五是增强资金投入,确保设施到位。

党工委加大资金投入,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预算,累计投入资金10多万元,加强了党校、道德讲堂等的投入,建设了集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服务等一体的党员教育大课堂,为全体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存在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二是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工作格局。

二是要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制订长远的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适应当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准确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改进培训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三是进一步加大培训投入。进一步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加强资源整合。改善党员教育软硬件设施,为党员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注意整合资源,通过联合办学、共享师资、共驻共建等方式,尽量发动社会资源,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力量。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20xx年2月23日至3月24日,县委派出巡察组对xx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巡察,并于7月14日反馈了巡察意见,巡察组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对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部队伍素质,推进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党委对县委巡察组反馈的意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经过两个月的整改,我镇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方面,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章的严肃性和*性,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抓问题整改,努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畅通信访渠道,坚决查处违纪案件,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预防*等问题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行党的纪律方面

(一)、执行政治纪律方面

存在的问题: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够到位。(1)抓党风廉政建设虚化,有些责任内容只停留在文件上,执行和落实不够;(2)20xx年之前,党委年度内听取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汇报较少;(3)支持纪委“三转”工作不到位,纪委书记、副书记兼职较多;(4)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班子成员抓党风廉政建设投入精力不够;(5)“三书两报告一记实”内容简单。(6)廉政教育文化载体缺乏,廉政教育氛围不浓。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认真落实了《xx县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清单实施办法》,镇党委每季度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召开过4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会,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3次会议;强化了党委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单朝晖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先后开展两次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分析情况,提出意见,解决问题;班子成员认真执行“三书两报告一记实”制度,完善内容,细化责任。二是镇党委听取班子成员、村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情况的汇报2次。专题听取镇纪委关于全镇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汇报12次,讨论研究镇纪委工作计划和案件专题汇报。对作风建设、惠民政策督查、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等重要工作亲自部署,对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三是细化了任务分解。镇党委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到人,镇党政班子成员按照包点分工抓好联系村和分管单位“两个责任”落实。四是支持纪委抓好“三转”工作,强化主业主责意识,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专职抓纪检监察工作。五是强化廉政文化教育,在政府驻地建设高规格廉政文化广场,并利用集镇公交站台开设廉政文化橱窗,各村开设廉政文化专栏,内容及时更新。不断增强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先后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组织学习上级纪委关于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通报6次,重点观看和学习了田永春等系列警示教育片和反面教材,用身边的案例教育广大干部。利用节日、假期向全镇党员干部群发廉政短信。六是不断强化检查考核。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办法,把落实“两个责任”作为年度检查考核的重点内容,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有抓手、有任务、有检查。检查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镇纪委聚焦主责主业,着力解决监督责任不力问题。一是加大了作风建设的督查力度。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县委“六条戒律”的落实,紧盯中秋节、国庆节等节假日重要节点进行明察暗访,加强了工作日期间的常态化督查检查力度,严查违反“八项规定”的人和事。预防和查处干部“节日病”,进一步解决了工作日午间饮酒、酒桌办公、上网聊天、工作不出勤不尽力等现象。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加强了办案队伍建设,创新纪检干部挂靠纪检工作室跟班学习和专题培训等举措,提高了纪检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充分发挥信访件的案源主渠道作用,提升了信访件成案率。加大重点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严肃查处、失职渎职、侵占各种惠民补贴、扶贫资金、土地补偿、拆迁安置等专项资金以及擅自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侵吞集体收益的案件。截止至9月底全镇共立案9卷,结案3起,其中党内警告2起,党内严重警告1起。其余6件正在办理中。镇纪委共受理群众纪检监察举报类信访件8件,对于这些信访件,都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三是组织协调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工作。围绕县委及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的落实加强督查,严查“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以“零容忍”态度查处工作落实不力、推诿扯皮、不敢担当、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检查评比活动组织协调较好,真正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责任和任务落到实处。(二)、执行组织纪律方面

存在的问题:个别班子成员没有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整改落实情况:由党委副书记牵头,抽调组织、纪检人员认真核查了镇班子成员个人重大事项问题。镇所有领导干部重新填报了个人房产情况,与向上级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房产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对,对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要求其就房产申报前后不一致作出书面说明。同时,依据中组部《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对科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已于8月底全部核查清楚。

(三)、执行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方面

存在的问题:个别干部利用手中权利为自己或亲朋好友办私事,对基层群众的诉求解决力度不够,有推、拖、慢作为现象,个别干部生活作风不检点。

整改落实情况:镇党委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30条规定、县委38条规定要求,组织干部签订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明确廉政要求和相关纪律。一是加大了举报力度。镇纪委公布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和社会对违反工作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的人和事,进行监督举报。二是加大了警示教育力度。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上级纪委有关违反相关纪律的通报以及典型案例、面对面谈心,从防早防小入手,提高了干部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三是加大了明查暗访力度。镇纪委不定期的组织明查暗访,发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推、拖、慢作为现象的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与村干部的廉勤绩效工资挂勾,必须时还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问责。四是加大了执纪问责力度。强化对“六条戒律”执行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对违反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的不旦进行了严肃查处,还对分管负责人和单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共开展监督检查22次,对问题纠错6件,问责3人次,通报4人次。

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

存在的问题:推荐干部把关不严

xx年度一名党委委员、三名村级干部因经济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在20xx年度村级两委换届中,审核把关不严,致使一名监外服刑人员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整改落实情况:针对推荐干部把关不严问题,镇党委紧紧围绕提高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这条主线,严格按照《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特别是重点细化酝酿、提名、征求纪委意见的程序和规则。强化了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考察,将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考察贯穿在干部选拔任用考察全过程,给予纪检监察机关充分的时间反馈所掌握的考察对象党风廉政情况。考察组综合多方面意见,深入了解考察对象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进行印证分析,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准确鲜明的意见。在推荐使用干部时,广泛征求计生、综治、信访等部门的意见,多部门把关,防止带病提拔。同时加强管理教育,在干部的日常管理中,把教育贯彻于始终,建立了常态化的政治学习和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度,把政治思想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廉洁自律教育、业力能力教育等贯彻于始终,使干部树立良好的人生观、权力观、金钱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有效地防止干部精神上“缺钙”。加强了对重点领域和分管同志以及单位、村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时刻关注,发现苗头性的倾向,及时提醒,及时采取措施,抓早抓小,预防干部出问题。在党委换届中,新提拔副科级干部2人,在团委换届中,新提任3名科员级干部。加强村级班子的配备和培训,新选任5名后备干部跟班培养。新提拔的干部大家普遍反映,综合素质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

三、执行“八项规定”方面

存在的问题:村级财务存在违规发放奖金和工作补贴现象,个别村有*旅游现象。

整改落实情况:首先是开展一次村级违规发放资金和工作补贴专项清查活动。对违规发展奖金和工作补贴的予以退缴。同时严明各村、各单位严格按照奖金和工作补贴相关政策执行。其次是加强刚性约束。严格执行《xx县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试行)》(财行〔20xx〕113号),严格落实外出审批审核制度,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未经批准擅自出差,不按规定开支和报销差旅费的单位和人员进行严肃处理。所发生的费用一律予以追缴。

四、财务管理方面

(一)、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审批审核程序,费用报销必须使用合法票据,手续不完善不予报销入账,大额支出必须附明细清单。二是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管理。保持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和制度。三是加强了拨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的专项使用。四是组织人员对应收款进行了核查,及时清理回收,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二)、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

在村级财务监管不到位方面,我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落实了村财务委托代理。加大了村财务委托代理的力度,强化了对村级收支入账监管。保持镇委托代理中心会计人员相对稳定。村级报账员调整由村两委商镇“三资”代理中心确定。举办了全镇级委托代理中心会计培训班,加强了业务指导,重点培训了会计记账业务、票据审核等专业知识。二是加强了村级收支管理。村集体各项收支必须及时足额入账,严禁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避免了坐收坐支,垫付不应该村级支出的项目;对1000元以上的支出,转账支付;所有费用及时报销,没有一次性领取大额备用金集中报销的情况。所有支出票据和支出费用,必须由经办人、村书记主任、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村级“三资”中心会计、镇分管领导签字方后帐报销。严格了票据要求,原则上白条不予入帐。三是大额资金必须经过集体研究。凡单项5000元的村级支出,必须经过村两委办公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参加)研究通过,方可列支。四是加强了对村监督委的教育管理。促使他们正确履行职责,确保了村级财务监管到位。五是加大了村级财务审计力度。委托上级部门,对全镇村级帐务每三年滚动轮审一遍。重点察看了财务收支、工程建设、票据管理和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对不规范票据进行了限期整改。六是扎实开展了阳光村务。巩固实施“阳光村务工程”,全面推行村级党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村级财务在阳光下运行。

五、其他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方面

镇党委制定并下发了《xx镇农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帐户专项核查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内容,利用1个月的时间,组织镇村干部入户将镇社保所缴费信息与农户手中缴费条据进行核对。逐年清缴,保证了帐实相符。此次专项核查整治共计发现286例错误信息,涉及39人,其中38人退费,一名群众补缴1800元。社保所通过对20xx年至20xx年参保人错误信息进行比对,已退资金29700元。

(二)、农村危房改造方面

成立危房改造资金违规使用清缴小组,对全镇危房改造进行了逐人逐户清理,对侵占危房改造补助款的党员,限期将所侵占的补助款退还危改补助专户;对已查出的个别村违规使用危房改造资金的,督促各村负责将危改违规使用的资金金额退还镇财政,由镇财政上缴县危改资金专户;严明了工作纪律和岗位职责,严把危房改造申报关,强化对资料核查,对各村上报的有关资料结合危改工程实际进行逐户认真审核,一旦发现村审核后资料存在虚假,危改资金不予通过审核,同时对危改任务分配进行限制。此次共追缴危房改造资金16.4万元,对在危房改造工作中弄虚作假、挪用、套取、骗取资金的9名党员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其中镇干部两名,1名已移交司法机关。

(三)、困难群众低保救助方面

全面开展了清理核查低保对象“回头看”专项治理。在年初全镇开展民政“五类对象”(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农村社会救济及优抚五类对象)清理核查基础上进行“回头看”,对城乡低保对象再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集中复核,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完善了评议制度,规范评议程序。实行低保民主评议制度,健全有广泛代表组成的低保评议小组,规范民主评议程序和完备评议记录,确保低保公平、公正。强化了低保公示,特别是末端长期公示,打造阳光低保。对低保政策、评审结果、对象情况等内容的公示进一步规范,做到2+1公示。进一步提高了低保工作透明度,充分接受群众监督。严肃了查处“优亲厚友”等违规违纪问题。公布城乡低保监督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严把村干部近亲属办理低保的申报审核公示关。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干部办理低保存在“优亲厚友”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四)、执行殡葬改革政策方面

我镇出台了《xx镇殡葬改革实施意见》,压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奖惩措施,严肃了工作纪律,确保实现了火化一刀切,形成了公平殡改有利局面。不断畅通监督举报渠道。通过张贴有奖举报宣传单、网络举报、信箱举报、电话举报等形式,让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殡改工作。对偷埋土葬、以罚代葬举报查实的,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加大处理力度。对以罚代葬的,镇纪委及时介入。日前已查实违规收取葬户案例1起,涉案金额4000.00元。党内警告处分1例。对责任人严肃执纪问责,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截至至9月底,我镇共计实行殡改火化17例,殡改工作较为好转。

(五)、干部工作作风方面

镇党委坚持把落实县委巡察组反馈的意见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着不让的抓好整改。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教育,在真“学”和真“做”上下功夫。把宗旨意识强不强,谋事实不实,为民服务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在“两学一做”中做的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管理,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从学习、请假、会议、工作、奖励、财务六个方面明确了46条规定。完善了机关去向告知制度。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和村级为民服务室建设,完善窗口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强化了监督检查力度,全力支持镇纪委对镇、村政务、财务公开和各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以及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进行监督,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公务行为、创优工作环境。二是开展了民主评议干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群众代表、服务对象等开展民主评议活动。评议好的,群众公认的干部进行表扬,适时提拔重用,评议差的党委要给予诫勉谈话。三是畅通了信访渠道,加大了问责力度。镇继续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对群众反映作风有问题的干部,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几个月以来,我镇针对县委巡察组反馈意见认真整改落实,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以及各项民生工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县委巡视组反馈意见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服务宗旨,坚持勤政廉政,团结和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把巡视工作的成果落实到推动xx科学发展上来,不辜负县委对殷切期望,以实际行动回报县委巡视组对我们的真情厚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坚定不移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纪委的工作部署,以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斗争进行到底,为建设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省委第三巡视组对建始县进行了巡视,并于7月15日向县委反馈了巡视意见。建始县委把巡视整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立行立改,迅速动员部署,狠抓整改落实,各项整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整改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方面

1。关于“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上存在严重问题”的问题

一是严格执行恩施州纪委《关于严禁党员干部收受*、礼品礼金的通知》,出台了《关于严禁党员收送礼金礼品》的规定,对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20xx年以来收受*礼金行为进行了全面清查。二是规范国有资产处置,将国有资产处置工作移交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纳入全县统一交易平台,规范了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同时,出台了县属国有企业管理办法及县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党员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三是出台《关于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等制度,建立了科级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申请报备制度。

2。关于“重点领域和部门*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组织19个涉农资金项目管理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所涉乡镇和县直部门实行分类整改和清单式整改。二是强化国土、林业、水利、交通、规划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对监管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

3。关于“招投标和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违纪”的问题

一是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出台《20xx年建始县政府采购目录及标准》、《建始县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实施细则》等,对必须纳入交易平台的招投标项目、土地使用权交易等作出了详细规定。二是严格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单设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形成了公共资源交易和监管分离的运行体制,全面落实招投标和工程建设项目公开。三是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出台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的规定》。

4。关于“财政资金监管存在欠收、欠缴、挪用”的问题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分期分批对乡镇党政负责人、县直单位“一把手”、分管财务领导、乡镇财政所长及各财会人员进行了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培训。二是加强预算管理,落实预算公开。重新修订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财政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和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部门的责任,建立了财政资金使用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税收征收管理力度。按照“有税尽收、无税禁收”的原则,建立税源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完善综合治税体系,加大对欠收、欠缴资金的追缴力度。

5。关于“基层‘苍蝇式’*现象突出”的问题

一是开展“小五长”集中整治。以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财经纪律、干部作风建设、信访突出问题等四大项17类问题为重点,集中开展基层“小五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分类建立问题整治台帐,对发现的群众身边的作风问题和*案件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共立案64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人,问责处理124人。二是完善监督体系。构建了纪检监察县、乡、村三级信访举报网络,成立了10个乡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接待中心。

(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干部作风方面

6。关于“顶风违纪建设办公楼和集资建房”的问题

一是对20xx年7月以后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无审批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的情况。二是抓好“整改回头看”。对20xx年全县已清理整改的业务用房、办公用房等进行了再次全面清理,目前均已整改到位。针对20xx年7月14日之后建成或在建的10个项目,严格按照标准制定了调整使用方案,目前所涉21个单位正按照调整方案有序进驻。针对县地税局借批复业务大楼之机,擅自变更部分土地性质用于职工集资建房的问题,已责令县地税局组织干部职工与开发商终止履行《商品房团购协议书》,县政府将收回该宗土地,重新调整规划用途。

7。关于“部分干部作风庸懒散软,缺乏精气神,为官不为”的问题

一是集中开展政务服务“四风”问题专项治理,按照“应进必进、应优必优”的原则,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办结制等效能制度,全力推进所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服务中心办理,33个部门的236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二是推行领导干部去向公示制度。目前绝大多数单位建立了去向公示制度,少数落实不到位的正在整改完善。三是开展干部工作纪律和组织纪律专项整治。组织5个暗访组,对全县作风建设状况进行了暗访,暗访中没有发现明显的违纪行为。

8。关于“‘四风’顽疾未全面清除,甚至死灰复燃”的问题

一是规范财务管理。修订完善了建始县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实施细则和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管理办法,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奖励性补贴发放进行了清理规范,将“三公”经费、会议费、津补贴的发放情况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进一步健全了财务规范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治理。组织开展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启动“四项专项整治”(机关内部食堂违规公款消费问题、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问题、财务票据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带彩娱乐问题)、“三项专项治理”(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方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县乡政务服务方面四风问题、农村基层小官巨腐问题),查处了县发改局、县住建局以棚户区改造项目名义违规向企业借款并帐外管理和使用的问题。三是开展“吃空饷”专项整治。对全县230个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共清理出“吃空饷”29人,追缴资金38。1万元,辞职、自动离职8人。同时,建立月报制,从源头上根治“吃空饷”问题。四是严格公务车辆管理。出台《建始县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驾驶车辆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定问责办法》,对全县公务车辆进行了全面清理,发现、处置违规车辆21台,其中封存15辆、置换6辆。对公务用车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建立了公车使用登记公示制度。五是建立健全明察暗访常态化机制。重点围绕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等违纪违规问题,开展“四风”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做到专项检查、集中普查、明察暗访“三个全覆盖”。全年开展集中普查5次。六是加大惩处力度。目前共查处“四风”问题17件,查处4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人。

(三)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方面

9。关于“县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纪委落实监督责任不力”的问题

一是主动担当主体责任。出台了《中共建始县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工作方案》、《建始县委常委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方案》。县委常委班子成员带队集中检查“两个责任”落实情况4次;由县领导带队,分层开展廉政谈话,实现谈话范围全覆盖,其中县委主要领导先后与县“四大家”领导、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中央省州驻建始垂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二是全力支持纪委履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工作暂行办法》,努力推进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巩固纪委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清理成果。三是强化责任追究。修订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对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党纪处分、组织处理,涉嫌的其他问题已分别立案调查。

10。关于“纪检监察部门查办案件力度不够”的问题

一是健全案件查办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对县委反*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并修订了工作规则。建立了纪委与组织、公安、检察、法院、审计、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办案协作、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努力形成强大反腐合力,目前,通过工作协调会相互移送案件线索75件,协调办案3件。深入推进乡镇纪委办案协作区制度,成立了3个乡镇协作办案区,由县纪委每个纪检监察室联系一个协作区,二是加强案件线索管理。出台了信访举报奖励办法,搭建了案件线索收集平台,建立了案件线索数据台账,拓宽了案件线索渠道;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以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和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对象为审查重点,延伸办案触角,加大办案力度,切实解决*存量和增量的问题,有效遏制了*蔓延势头。截至目前,共立案149件,结案91件,其中,大案要案3件;查处89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38人,采取“两规”措施2人。

(四)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

11。关于“个别党员干部视纪律和规矩为‘纸老虎’、‘稻草人’”的问题

一是加强纪律建设。出台了《中共建始县委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关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实施意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和政治规矩贯穿于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中。二是整治“不信马列信鬼神”的问题。严格党内生活,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12。关于“对社会舆情的复杂性、严重性缺乏警觉”的问题

一是提升政治鉴别能力。以中心组学习为平台,以“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为重点,创新方式,找准载体,切实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二是强化政治责任意识。在宣传、政法、信访、综治等关键部门组织开展了“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履职尽责”的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增强各级各部门和干部队伍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三是增强政治处置能力。突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成立了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县新闻宣传和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做好媒体时评和新闻阅评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重大信息报送、媒体记者来境报告、接受采访报备等制度,健全了网络舆情收集、研判、预警、应对处置机制。

13。关于“领导班子建设薄弱”的问题

一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出台了《建始县县管干部任免工作流程》、《建始县县管干部考察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从源头上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定期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研判。派出6个考察组对正科级领导班子和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考察,全年调整干部19批次、涉及405人次。更新完善了领导干部基础信息档案和后备干部、党外干部信息库。

(五)干部选拔和管理方面

14。关于“对受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职务调整不及时”的问题

一是组织开展了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专项检查,及时按规定对受党纪政纪处分的领导干部进行了职务调整,所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应该调整职务的,均已调整到位。二是建立了由纪检、组织、政法部门参加的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及时掌握违纪违法干部情况,建立了违纪违法干部档案。

15。关于“违规提*部职级待遇”的问题

一是终止了城镇主要社区党委书记享受乡镇副职待遇的文件。二是按照省州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超职数提拔干部提高待遇现象。三是对相关领导干部及人事政工干部进行了《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集中学习培训。

16。关于“干部交流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满20xx年的、部分任同一职务时间较长的、其他符合规定条件的及乡镇之间、县乡之间的干部进行了交流,除少数专业技术干部外,应交流的已全部交流到位。二是按照优势互补、梯次年龄和连续稳定的原则,对乡镇、县直单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适当调整。

17。关于“部分县直部门严重违反人事工作纪律”的问题

一是全面清理整改违规借用人员的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相关纪律及规范临时工作人员管理等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清理规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的通知》,组织各单位开展了自查自纠,并组建专班进行核查,目前正在督办整改。二是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切实规范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借用条件、借用对象、借用事由、借用期限、借用管理及报批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借用人员的使用和管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确需借用人员的,必须按规定拟定借用人员请示方案,借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县委主要领导批准后报备至县委组织部,借用其他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经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报备至县人社局。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遴选制度。

(六)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18。关于“殡葬管理”的问题

积极稳妥推进殡葬管理工作,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县“四大家”联席会议,对推进殡葬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制定了《推进殡葬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全县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惠民殡葬减免基本服务费用的通知》、《规范县殡葬管理服务中心殡仪服务的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由县民政局牵头,县政府法制办、物价局等部门参与,组建工作专班,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化经营、惠民利民”的原则,同时,结合正在开展的“六城同创”,在县城9个社区同步进行广泛宣传,已于12月下旬全面启动。

19。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一是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县委农办与县农业局合署办公,整合、充实了农业农村工作队伍。猕猴桃、魔芋、景阳鸡、乌龙茶、核桃等五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均明确了牵头县领导、主管部门、工作专班、专家队伍,每个产业10万元工作经费已全部拨付到位。二是规范发展农业基地。出台《推进硒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完成了全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安排调度资金、整合财政资金、创新金融扶贫等方式,全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庄等新型经营主体。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重点农业加工型企业建立了12个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20。关于“城市管理水平较低”的问题

一是加大城乡规划修编力度。二是狠抓城镇管理。高位推动“六城”同创,着力实施空气净化、河道美化、城区宁静、环境洁净、绿化亮化、交通畅通、旅游提档、功能完善、素质提升等九大行动。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城镇道路交通、广场和绿地公园、停车场、公厕、绿化、配套设施、旅游、环保、专业市场等九个方面,确定了91个建设项目,其中实施类61个、推进类25个、策划类5个。

21。关于“部分乡镇农村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问题

一是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区学校建设项目,着力化解城区“超级大班”问题,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改项目、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目前,20xx年批复校舍建设类项目43个已全部开工建设,20xx年批复校舍建设类项目28个已开工建设18个。二是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加快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新建或改造289个村级卫生室。通过“三支一扶”及事业单位招考,招录29人补充到各乡镇卫生院;与恩施州卫校达成了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协议。建立健全了大病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惠民政策,正在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乡镇卫生院托管制度,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逐级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

22。关于“森林乱砍滥伐严重”的问题

一是严格规范森林资源采伐、木材加工运输、森林资源流转等秩序。将全县采伐计划调减至3。9万平方米,占州下达计划的76%。建立采伐公示制度,并全程监督商品林采伐及林木流向,对批少砍多和向非法经营加工户提供木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理,同时停止下年度采伐许可。二是开展打击乱砍滥伐和非法收购、加工、运输、经营木材、征占用林地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办理林业行政案件66起,办理刑事案件11起(其中移送检察机关9起),取缔有收购滥伐林木行为的便民来料加工厂18家、无证加工窝点25家,处罚涉案人员80人次,上缴罚没款70万元。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整合森林公安、林业站、林政稽查队、木材综合检查站等执法力量,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了群众有奖举报制度。

(七)省委巡视组交办的问题线索和信访件办理情况

1。违纪违法类办理情况。巡视组交办县纪委问题线索12件、信访举报件173件。目前,已办结问题线索11件,追责问责17人;信访举报件中,无可查性留存19件;非受理范围留存27件;非受理范围转有关部门和乡镇22件;安排调查核实105件,已办结98件,办结率93。3%。其中,立案12件21人,部分查实2件,查否84件,7件正在办理之中。

2。涉法涉诉类办理情况。巡视组交办县委政法委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54件,属非涉法涉诉的27件(信访三级终结9件、已办结信访事项18件),已按属地管理原则转交各责任单位办理。属涉法涉诉的27件,公安机关14件,其中信访三级终结的1件、不予受理的3件、已受理办结的3件,6件已导入法律程序,1件省公安厅正在复查;县法院12件,其中省、州、县三级法院已审查驳回的9件,2件州中院正在复查,1件已办结息访;县检察院1件,属已办结信访事项。

3。个人诉求类办理情况。巡视组交办县信访局个人信访事项162件,信访人主动撤回1件。经审查整理,属信访三级终结不再受理的22件,已由责任部门作出过处理意见未按期进入复查复核程序不予受理的35件,应通过诉访分离渠道按法定途径解决的14件。对不再受理、不予受理和引导进入法定途径的,已按要求全部回复解释到位,并落实了包案稳控措施。需办理的88件信访事项,目前已办结86件,2件正在办理。

2022农村问题纠纷案例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摘要农村的法治建设近几年在国家的重视下取得了显著进步,依法治国成果明显。但由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式,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问题,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捍卫法律尊严,形成以基层干部为中心的法治建设氛围,切实提高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法治建设农村发展

近些年,我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农村依旧是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农村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加强农村相关立法,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加强依法行政水平,维护农村法律尊严,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意义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的稳定,农村的安定仍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十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也充分说明了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农民达到小康才是建设的关键。在实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还属于薄弱环节,广大农村地区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国家的法治建设,必须加快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进程。农村法治建设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设施;有利于打击农村犯罪分子,提高农村社会治安状况,维护农村稳定;有利于农民依法办事,维护广大农民的权益;亦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对国家的信心,提高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当前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农村的相关立法尚不完善

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关于农村的法律,基本涵盖了“三农”所有方面,尤其是关于农业生产及农业建设的法律相对比较完善。有了以《农业法》为中心的关于耕地、水利、种子、农药等配套法律法规。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口流动的频繁,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问题,都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课题,这些问题显示出法律的滞后性。尤其是关于农民进城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户籍问题,医疗养老办法的实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等问题,都缺乏相关法律的明确,或缺乏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法律。有些只是临时性的行政法规,有些是缺乏可行性.无论如何,只要不能切实遵守与执行,不能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法律就等于一纸空文,就失去了其立法的意义。

(二)农村的法治机构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农村也经历了大跨步式的发展,在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这也导致了利益分配及相互需求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很难用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去调和,亟需司法的介入,需要司法机构的秉公执法。但在农村的司法机构中,由于相应机构少,加之宣传不到位,很少有农民主动寻求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寻求司法帮助的成本较高,很多人更是放弃了法律这一最佳途径。现在很多地区试点司法下乡,但由于农村问题的复杂性,解决起来费时费力,这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对司法机构的实际需求。

(三)农民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农民文化程度的制约,很多农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浓厚。很多农民认为只要自己不犯法就和法律无关,只要管好自己,只要自己遵法守纪即可。二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大多数农民采取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私下解决等错误的解决方式,没有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尤其是近几年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诉求得不到解决,故而采取集体上访,甚至自杀的解决办法。这都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更是对法律的无知或不信任。

(四)法律在农村的落实不到位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只有法律体系健全才能遵章依法办事。现阶段关于农村的法律,只能解决农村基本涉法问题。之所以说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在农村的落实不到位,或者说法律在农村遇到了执行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很多农村人治思想还非常严重,权大于法的现象还很严重。即便是选择了法律,诉讼获得了胜利,但胜诉后的执行也是难题。很多农民因惧怕权势而放弃对权利的主张,法律在农村的威严和震慑力还不够。二是诉诸法律的成本很高。农村受困于经济实际,很多人非常担心一场官司会拖垮自己的生活,便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五)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学法主动性

农村基层干部在近几年国家的重视及管理引导下,一般都是由文化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担任,相对于以前论资排辈,或者通过强迫威胁选举出来的基层干部,具有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哪种基层干部,一般多忙于发展生产,或者基层的繁杂事务,更有甚者整天想着自己发财致富的事,这种情况下大都缺乏学法的主动性。一般都是出现了问题才想到了法律,才想到了去学习法律,但等到事情处理好后,就又把法律束之高阁;有的基层干部甚至用盛气凌人的态势来挑战法律。导致法律在农村基层拥有较高的“随意性”,“人治”强于“法治”的局面时有发生。

三、加强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探索农村法治建设新思路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法治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适合农村情况的新思路,例如,农村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可以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等举措,提高农民用法的积极性。探索新思路要注意三点内容:一是要加强理论的指导。要认真研究农村法治建设的特点,积极吸收国外关于农村法治建设的科学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的法律体系来指导我国农村的法治建设的具体工作。二是当前形势下农村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流动性加大,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养老问题、社会治安、精神需求等问题,在进行法治建设时就要认真研究现阶段农村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亟需法律来规范、来约束的问题,加快立法及完善法律的步伐,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三是农村法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要使法治建设紧跟农村发展形势,法治建设没有终点。在研究现阶段工作时,更要考虑农村发展的长期性,认真研究农村情况,不断开拓新思路,把农村法治建设作为长期的重大任务工程。(二)健全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

法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农村的法治建设取得成效,确保法律在农村发挥最大作用,一定要健全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可以从两方面落实:一是健全农村的法规体系。农村工作涉及面广,人口众多,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新情况,使农村的各项事务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健全看护、关怀、教育、安全等法律体系。二是要依法行政。农村的法治建设之所以走得比较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律在农村遇到了执行难,很多的法律政策都被人为的手段所代替。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在农村地区要严格落实,确保农村地区法律的严格执行。农村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涵盖立法、执法、学法、用法、守法等有关法律的各方面,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比如农村耕地乱占用现象还很严重,现有法律还很难发挥作用,可以围绕耕地占用问题制定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

(三)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农村的法治建设要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让农民时刻把法律装进心中,能够知法、守法、用法,能够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普法教育,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使宣传成为常态,给农民持续灌输法律思想。比如,“送法下乡”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要持续不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等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提高效率。其次,要用事实说话,切实用法律帮助农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让农民看到法律的实际作用,把法律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切切实实展现给更多的农民,这样会更有说服力。最后,法律意识的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自然能够带动法律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可从小学开始开设法律知识课程,逐步提高法律意识。

(四)严格执法,捍卫法律尊严

在相对偏远的农村,法律被践踏的行为还时常发生,人大于法,干部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思想和行为还未完全消除,这也直接导致了农民对法律的偏见。农村的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重典来捍卫法律的尊严,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的充分信任。这要求农村的法律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干部要知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办事,自觉遵守法律,成为守法的榜样。“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农村安全的黑恶势力,阻碍农村正常发展的不法行为,要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与之进行斗争,坚决铲除对抗法律的顽固分子,坚守法律正义,捍卫法律尊严。这样才能给广大农民做出榜样,消除其对不法分子的畏惧心理。

(五)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知识水平,营造农村法治氛围

农村的法治建设,问题的关键是法律的普及及执行难问题。这一工作的重心必须依靠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直接接触农民群众,熟悉他们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若能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这些优势,就能加快农村法治建设的步伐,提高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优势,首先,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法律知识水平。基层干部的法律知识水平可通过大学生村官制度、以及基层干部进修、对现有干部进行培训等途径提高。其次,要以基层干部为中心,在农村形成学法、用法、宣传法、实践法的法治氛围,潜移默化中扭转农民思想,提高其法律意识,从而提高农村法治建设的成效。

总之,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只有提高农村的法治水平,才能推动依法治国上一个新台阶。农村的法治建设需要我们创新思路,认真研究农村的新情况,建设有效的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保证法律的真正落实。尤其是要发挥基层干部的作用,在农村形成人人守法、学法、用法、尊重法的良好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