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面积知识总结(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07:36:36 页码:12
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面积知识总结(二篇)
2023-01-03 07:36:36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险峻,周围绿树成林,环境清幽。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隗嚣的避暑宫。这里松桧阴森,横云飞渡,烟雾团绕,碧水长流,“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石龛千室”,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画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个洞窟里,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一样,有着珍贵的艺术宝藏。如果就艺术特色来分,敦煌侧重于绚丽的壁画,云岗、龙门著名于壮丽的石刻,而麦积山则以精美的塑像闻名于世。正如我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美的:麦积山是“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杜甫有诗赞曰:“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西魏时,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这里死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隋文帝仁寿四年,秦州使在麦积山顶修建高9.4米的七级宝塔一座,相传为阿育王84000宝塔之一。至今宝塔仍巍然屹立在山顶,不过只存五级,并系近年重修。

当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座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喜笑颜开,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龛窟密如峰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其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令人赞绝。历代游客诗人,虽惊慕不已,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少如凤毛麟角。唯心史观有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才写下了:“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的切身感观。不过,现在的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麦积山高达142米,石窟多凌空凿于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顶、方塌四面坡顶、拱楣、穹顶、方楣平顶、方楣覆斗藻井、方形平顶、圆形小浅龛、盂顶。这些不同类型的窟龛、崖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直到现在,当地还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塌毁,整个窟群便分为东崖和西崖两部分。东崖现存洞窟54个,西崖140个。由于麦积山石质皆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岩,不宜精雕细镂,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

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无论是高达15米的巨像,还是只有0.3米的小像,都给人以美感。苏联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在参观麦积山塑像后,激动地说:“北魏和宋的雕塑在我看来是最引人入胜的。它们具有惊人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体。”

麦积山塑像有数千身,这里只能指出几件较有代表性的杰作,起“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最壮丽的是4号窟上七佛阁。7间佛龛里有42尊菩萨塑像,神态庄严可亲,华美而不俗,充满着人间善良、慈祥和世俗的感情。各龛间都装饰着天龙八部的浮塑,面容狞怪而不丑恶,表现了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猛、坚毅的性格。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中间龛门前有一摩醯首罗天,站在一只卧着的犊牛身上。这个牛儿,塑造得相当动人:圆圆的眼,顽皮地注视前言,脚虽蟠曲着,却似乎要跃起的样子,松弛的颈上垂着的皮,也象在动着。不仅身形姿态具备了牛的特征,最出色的是把一只犊牛所具有的稚气和活泼表现出来了,当地农人非常喜爱,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在牛儿堂西端有一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门顶刻有:“小有洞天”四个字。相传在明朝古历四月初八的一天,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居然成功了。可是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只见悬崖陡立,山谷人群如同蚂蚁,顿时头晕目眩,腿软抖战,再也不敢迈步了。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凿开了一个小洞,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至今当地还有“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在西崖的石窟中,以133号和127号石窟为最大。133号碑洞,是麦积山最特殊的一个洞窟。洞中不仅有许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块石碑,有几块碑面密列贤动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称“万佛堂”。其中10号、11号、16号为众碑之精华。127号窟更为精彩,四壁及藻井壁画大部皆存,笔致纵放,为后魏作风。中绘佛说法图,千乘万骑来听。西画舍身饲虎图,虎有12,形态各异,堪称精品。尤其正壁龛中一石雕佛,最为妙绝,石佛背光中,上部伎乐天人12,各奏乐器。下部有飞天8个。左右各一侍者,虽小而各具神态。卷涡莲花中,亦有莲花生小佛头。中间坐佛,举掌端坐,显出说法时的慈祥和悦。这座雕像,不要说在麦积山中,就是在世界佛教艺术中,都是稀有的珍品。

麦积山周围还有几个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麦积山后崖三扇崖下的雕巢峪,是西汉末年,雄居天水自称西州上将军隗嚣的避署宫。当年的避暑宫,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琉璃碧瓦泻翠,红墙金龙辉映,三檐四簇雕凤,花影翠竹婆娑,银练珠玑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焕彩的避暑宫早已绝迹,只有三扇崖下高40米左右的飞瀑、古柏苍松、嶙嶙怪石、奇花芳草、珍禽异兽尚存,组成处处有景,景景迷人的自然景观。

1982年,麦积山以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一、 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了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内容,从壁画和雕刻石碑中反映佛本生和佛传故事是佛教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涅盘等。通过对佛、菩萨、飞天等形象的塑作,反映了佛教对现实世界的精神启迪。

二、 艺术

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

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磐变、地狱变及?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层西端。

时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犹如现实生活中一对亲姐弟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动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与亲切。力士头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画:

佛、菩萨彩绘背光,项光。藻井壁画,大部剥落,均被烟熏黑,仅飞天飘带,隐约可见。

主题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守纪律、讲规矩的问题。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习主席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内涵外延、地位作用、本质要求,都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以此为遵循,分析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方面的现状,应该说总体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不容忽视、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是政治上忠诚度不高的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偏向。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甚至有人讲“理想理想,无利不想;前途前途,无钱不图”。有的党员干部政治立场偏移。他们不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做事情,而是站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患得患失;他们群众观念淡薄,宗旨意识缺失,不管群众是否满意,只要上级领导注意。有的党员干部政治言辞偏激。他们口无遮拦,热衷于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小道消息,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评头品足,总愿挑毛病、自以为是。

二是思想上纯洁性不够的问题。在做人方面,存在“两面人”的现象。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台上说的和台下做的截然不同,台上讲的是任人唯贤、台下做的是任人唯亲,台上大讲廉政建设、台下大搞权钱交易。在为官方面,存在政绩观不端正的现象。好大喜功,面子工程,演习搞成演戏,弄虚作假,报喜藏忧,工作中喜欢搞短平快。在做事方面,存在“为官不为、不敢担当”的现象。该做的不做,该管的不管,遇到矛盾、焦点躲着过、绕道走,党员干部那种锐气、朝气、豪气见不到了,军人有棱有角的性格磨平了。

三是组织上原则性不强的问题。一些人组织之外搞组织。热衷于搞小圈子,认老乡、套同学、攀关系,其背后隐藏的是编织关系网,形成利益同盟,是一种带有功利性的非正式群体。一些人程序之外搞程序。在用人、办事、大宗物资采购等方面,都有暗箱操作的问题,表面上的程序走了,但实质性的东西早已内定了,如在干部使用上存在着个人许诺、私下交易的问题,在工程招标上根据企业情况制定招标条件。一些人原则之外搞规则。有的党员干部信奉“老好人”的规则,对不良现象不敢大胆抵制,明哲保身,信奉的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因此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开展不起来,组织功能弱化。

四是工作上全局性不好的问题。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大局意识,考虑问题时以自我和小团体为中心,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甚至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不惜损害大局的利益。最明显的就是编制调整中都在争编制、争员额。有利争着上,无利绕着走。在一些人那里,利大的快执行,利小的慢执行,无利的不执行,能出名挂号的工作抢着干,默默无闻的工作不理睬。还有的打擦边球,搞变通。一些单位在建房分房上,面积打擦边球能超就超,收费搞变通能少就少。

五是行动上自律性不严的问题。有的自作主张,我行我素。在他们那里,不管上级有什么政策、有什么要求,只要自己想做的,谁也管不了。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他们的纪律观念淡薄,不听指挥、不听招呼,甚至越红线、踩雷区。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项规定出台后,不允许到酒店、会所消费,于是有人便转移到了内部食堂;部队出台禁酒令,于是有人工作接待时不喝酒,安排第二场自己带酒,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必然造成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党风受损。

军委印发的《严格军队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重申明确了“10个必须”“46个决不允许”,这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行为准绳。对此,各级党委必须坚决落实,并积极探索实现路径。

一要深刻理解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是我军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和规矩。纪律和规矩是党的生命线,对于保证党和军队事业兴旺发达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严明的政治纪律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党指挥枪始终是人民军队的立军之本、建军之魂,是军队最高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面对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确保军魂永驻、保持政治定力,必须靠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统一意志、统一步调。有了这一条,我军就有了“灵魂”,就有了“主心骨”,就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性质不变、方向不偏、定力不失。严明的政治纪律是强军兴军的政治保证。我军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奋力前行,必须始终扭住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放松,有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严明的政治纪律是为官从政的政治准则。政治纪律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都是硬性要求,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对党员干部在政治纪律方面的要求更高。现阶段,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十分严峻,军事斗争准备任务艰巨繁重,军队改革即将实质性展开,不可避免触及各种利益。必须强化大局观念,坚定为官从政、强军兴军的信心。

二要切实筑牢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思想防线。近年来,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带领全军强力纠风正向、强势惩贪反腐、强劲整纲肃纪,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升到新的高度来强调,重唤官兵敬畏纪律和规矩的意识,绷紧守纪律讲规矩这根弦。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不容乐观,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加强自我改造和修炼。首先,要在铸牢军魂中增强理论自觉。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最核心的就是补好精神之“钙”,从根子上筑牢思想防线。特别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扎思想根子,增强政治定力,以理论上的清醒坚定保证守纪律讲规矩的高度自觉。其次,要在实现自我净化中增强党性自觉。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集中的体现。要把学习贯彻《党章》等党内法规作为必修课,做到熟记于心、了然于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贯彻落实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和思想互助。再次,要在坚持规矩约束中增强行为自觉。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切实学懂弄通规矩,明确党、国家和军队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和制度规定的标准要求,又要带头守好规矩,规范执纪程序,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据可依,对违规的人和事严惩不贷,真正使制度有刚性、规矩有分量。

三要始终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对军队“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特殊要求,把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贯彻体现到方方面面。军委颁发的《严格军队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重点,划出了不可触碰的“红线”,必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要坚决贯彻执行习主席的号令。始终以习主席决策指示为行动号令,发自肺腑地拥护,毫不含糊地执行。把维护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付诸行动,真正做到习主席发号召坚决响应、习主席有要求坚决执行、习主席交任务坚决完成。要真心拥护深化改革举措。国防和军队改革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中国梦强军梦的顺利实现,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纪律意识、作为意识,自觉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感情服从政治。对深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说三道四,对各类谣言和小道消息不听、不信、不传,决不让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有一席之地。带头勇挑重担,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创新实践,积极主动地宣传改革、投身改革,为顺利推进改革传递正能量、营造好环境。要对“四风”顽症一抓到底。当前,作风建设正处在攻城拔寨的攻坚期、不进则退的关键期,一些“四风”问题仍然树倒根存,有些显性问题变异隐身,有些顽症痼疾回潮反弹,有些深层次问题还未触及。这就警示我们,纠治“四风”任重而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始终发扬认真较真精神,从细小入手、向持久进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