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18:49 页码:13
最新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0篇)
2023-11-11 17:18:4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提高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写一篇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我们要思考问题的深度,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和描述。再次,我们要突出重点,将最重要的观点和体会进行归纳,可以采用提炼法、分类法等方法进行。最后,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达给读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根据项目资金全面绩效管理要求,我单位认真组织对泸西县20xx年城乡医疗救助项目资金绩效自评,现形成绩效自评价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xx〕65号)《泸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泸政办发〔20xx〕148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让每一位因病致贫人员及时得救助。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加强与民政、卫生、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保障贫困人口看得起病,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过得去,确保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助力和巩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项目绩效阶段性目标

根据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的要求及上级医疗救助政策,制定了泸医保发〔20xx〕4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打造健康扶贫四重保障体系,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整合一体,织密织牢了针对城乡低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特困供养人员和其它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保障网,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防止其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从而增强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同时,“一站式”结算方式、分级诊疗和先诊疗后付费等多项健康扶贫举措的推出,极大的方便了困难群众寻医问药,打通了困难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xx年收到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880.0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316.64万元,省级资金563.40万元。

(二)资金使用情况

20xx年支出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556.225145万元。

(三)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我局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程序操作执行,完全符合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没有出现截留、挤占或挪用以及从基金中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费用等非正常现象。切实保证了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救助资金公开、公平、公正使用,确保城乡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医疗救助。

1.资助参保参合。按要求做好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的资助参保工作,其中特困供养人员实行全额资助2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定额资助180元;低保及持一二级残疾证人员实行定额资助120元。

2.规范门诊救助。重点对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进行门诊救助,并逐步提高救助标准。

3.完善住院救助。特困供养人员在政策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各类补充保险等报销后,救助比例为100%,不设起付线;城乡低保对象在政策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各类补充保险等报销后,一般疾病救助比例为15%,22种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为30%,不设起付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红河州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实施方案》执行;因病致贫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在政策范围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各类补充保险等报销后,自付费用在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一般疾病救助比例为15%,22种重特大疾病救助比例为30%。

4.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根据红河州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红河州州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关问题通知》红医保发〔20xx〕27号文件,开展救助工作,最高年救助封顶线10万元; 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将符合州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条件的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产生的费用,扣除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大病补充保险、其他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赔付及普通疾病医疗救助后满足单次个人自付费用(政策范围内)在0.8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或政策范围内年度累计个人自付费用2万元至6万元(含6万元)的,按50%给予补助;或者是政策范围内单次个人自付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或政策范围内年度累计个人自付费用超过6万元的,按60%给予补助。

5.加强与相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加强与民政、卫生、残联等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有效衔接,确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贫困重特大疾病患者,帮助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获得保险补偿和医疗救助。

6.“一站式”信息平台即时结算。采用红河州统一的一站式信息系统进行医疗救助结算,本县辖区内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建档立卡户住院救助经系统结算的占比100%。

(一)项目成本(预算)控制情况

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社会救助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使用救助资金。

(二)项目完成质量

项目资金确保了重病患者医疗费用过高得到及时救助,解决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项目的效益性分析

1.项目预期目标完成程度

20xx年,共资助53349人,其中资助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48975人人均180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合计8815500元,资助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4374人人均180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合计787320元;住院患者医疗救助14468人次5959431.45元。

2.项目实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我县加大健全完善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20xx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明显扩大。在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基础上,将城乡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惠及全县5万多贫困人口。二是救助标准大幅提高。住院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自付部分的30%,一次救助封顶线从5000元提高到10000元;特困人员实行了全额医疗救助。三是坚持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取消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帮助解决患有常见病、慢性病的救助对象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的部分医疗费用。四是实行了“一站式”服务,医疗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救助金即时结算服务,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实现了医疗救助的利民、便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保障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医病看病难的问题,群众对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有效性的认可,通过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98%。

(四)综合绩效评价情况

通过我部门组织对医疗救助项目绩效自评,认真对照《泸西县20xx年医疗救助项目绩效评价评分表》绩效自评打分98分,项目资金绩效自评为“优”。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惠民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对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巩固全县基层执政基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制度实施以来,有力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减轻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疗费用负担,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身体健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同时也对因病致贫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家庭减轻了负担避免了因病致贫产生新的建档立卡家庭,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二)存在问题

我县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样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资金不足,我县绝对贫困人口涉及面大,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广大贫困群众对医疗救助的愿望还不能完全满足;二是救助水平低,由于救助资金不足的限制造成了封顶线低。三是对救助对象是否准确的核实有一定差距,我局待遇保障科工作人员少,力量不足,对医疗救助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意见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有限的救助资金真正用于困难群众身上,真正把城乡医疗救助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一是通过硬件的配置,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法纪意识,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和转变工作作风。

3.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医保局制定需求计划、财政局审核筹措、财政和医保联合下拨、医保部门管理发放的医疗救助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救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加强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资金发放登记备案制度,严肃各项工作纪律,防止不列、虚列、列而不支、挤占挪用、贪污冒领医疗救助资金等现象的发生。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近期,各地举行了2019年群众工作报告会,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和措施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在聆听报告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报告精神所传递的力量。在此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促进更好地贯彻落实报告中提出的方针政策,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进步。

第一段:走访了解基层民情。

报告中提到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工作实践,有的是社区志愿服务的经验,有的是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理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道中提到的对基层民情走访。这种走访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社区公共服务的状况,也可以了解当地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帮助党委政府切实地解决问题。正如报告中所说,聆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才能把群众工作做好。

第二段:优化服务促进发展。

报告中提到了许多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政策措施,比如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改革。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发展。群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当深入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将服务落实到位,切实满足民生需求。

第三段:推广共建共治共享。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并促进群众的参与和自治。报告中提出,要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的思想,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共同享有的群众工作新格局。这是一种基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在和谐共处、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新型工作模式。如果能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势必将会开发出更多高效有力的方案,便于工作的实施。

第四段: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善于以多种形式传达党的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和参与到群众工作中来。在宣传工作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公共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等向不同群体传递信息,让群众了解更多的内容,提高对群众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第五段:凝聚群众工作的共识。

全国群众工作报告的发布,是对各种群众工作的肯定和总结,也有利于对群众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做出准确估计。正常的政策宣传和实践,相信能够在广大群众中形成群众工作的共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参与到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群众是最伟大的英雄”的主旋律,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党的群众工作是一个极其广泛而复杂的工作系统,需要全社会的资源共同支持和投入。要加强群众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创新治理,提升基层服务和治理水平。这不仅是我们愿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我们历史有信念谷人民的使命呼唤,在新的跑起点上不断前进。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2021年,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在省厅、市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有效保障了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现将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全年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07人次,其中站内救助44人次,站外救助163人次,使用救助资金113.5万元。2021年县救助管理站站内托养照料继续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升站内照料服务质量。全年全县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事件,做到100%应救尽救。

经对照《绩效评价指标》表格,对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总评得分为100分。

1、项目投入情况,自评得分18分。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今年我县民政、财政联合出台《霍邱县2021年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霍民务字〔2021〕22号),落实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做到应救尽救率100%,全年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恶性事故。

年初我县将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列入预算,县财政配套40万元,同时根据《安徽省财政厅民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社会救助补助资金的通知》统筹使用中央社会救助资金,资金到位率达100%。今年为提高滞留人员生活照料服务水平,我局继续实施站内托养照料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切实提高站内照料服务质量。

2、项目过程情况,自评得分32分。

年初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民政、财政联合出台了《霍邱县2021年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霍民务字〔2021〕22号),印发各乡镇、开发区,县救助管理站。建立由县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县民政、公安、卫健、城管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考评。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协调公安、卫健、城市管理等部门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做好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反家庭暴力庇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服务。在救助过程中发现疑似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外伤人员,做到第一时间送医,落实“先救治,再救助”原则。对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做到100%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或协作护送返乡。救助管理站与所在地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做到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切实保障了生活无着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救助人员做到一人一档,并且建立站内长期滞留人员100%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xx]132号)规定的使用范围进行开支。

3、产出情况,自评得分25分。

日常救助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原则上不为受助对象提供现金救助,需要提供短途交通费的,上限为20元。目前,“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做好物资储备、畅通救助热线、多地方设置救助引导牌,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确保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救助近百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再结算”原则,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全部做到及时救治、救助。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在入站24小时后及时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并推送今日头条。救助程序严格落实《省民政厅转发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开展各项救助管理工作。县民政局建立了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制度,及时深入救助管理站、医疗救助机构检查督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4、效果情况,自评得分25分。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之一,社会关注度高,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在严寒酷暑季节里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全年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恶性事故,全县无流浪未成年人。此项救助社会公众满意度为100%。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困难群众的生活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作为社会工作者,我有机会参与困难群众工作,深深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并感受到了困难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本文将从理解与建立信任、倾听与沟通、耐心与细心、感同身受与引导、团队合作与互助这几方面,分享我在困难群众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要理解与建立信任是困难群众工作的基础。困难群众往往面临物质和心理上的贫困,他们对外界持有警惕和排斥的态度,因此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并不容易。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积极认真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不厌其烦地给予他们耐心回应。只有在与他们建立了真诚亲近的关系,并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够获得他们对我的信任。

其次,倾听与沟通是困难群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和策略。困难群众经历了各种辛酸苦楚,他们需要有人能够聆听他们的心声。而在倾听的过程中,我更多地采取平等互动的态度,不给困难群众带来额外的压力和负担。无论是以直接沟通、人工智能等形式,我都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真诚关心他们的疾苦,为他们提供真切有益的建议。

再次,要有耐心和细心的工作态度。困难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常人更复杂和棘手。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来慢慢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解决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番耐心的争取和努力。同时,我们还需要细心观察困难群众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向,确保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帮助。

此外,感同身受与引导也是困难群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心得。只有站在困难群众的角度,真诚体验他们的心情和感受,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痛苦和困境。在与困难群众的交流中,我制定了一些合理的引导方法,通过启发他们自主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重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在很多时候,我的陪伴和鼓励成为他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最后,团队合作与互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困难群众工作中,单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与同事们紧密配合,共同协作,能够使工作更加高效和有成果。同时,我们还需要与其他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总之,困难群众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通过参与困难群众工作,我深刻认识到了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更明确了我的职业定位和使命感。我将时刻记住这些心得体会,并不断修正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怀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群众工作报告精神心得体会”,自从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踊跃地开展此项工作。近日,我所在单位也进行了一次“群众工作报告”活动,这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群众工作报告”背后的深刻精神。在此通过本文,与各位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群众工作报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一种工作艺术,它蕴含了社会主义民主权力运行的原则和基本方法,这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集中和民主、权利与责任并重等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我们不仅能够明确群众工作的方向和标准,也能够保证企业或者机构合理决策、正确执行。

群众工作报告在落实中具有较强的价值,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群众工作报告”的落实效果。

1.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加大群众工作报告宣传的力度以及防范其出现的一些问题;

3.加快推进群众工作报告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开展实证研究与探索。

在群众工作报告中,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对于我们个人成长也有很好的启示,比如带领团队如何团结协作、切实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建立有效的职业规划等。这些是我们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亟需掌握和运用的。

第五段:结语。

总之,“群众工作报告”是落实党的政策、服务群众、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形式,落实其背后的原则并加强落实,将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实质性的作用。希望我们党员干部能够将这种工作艺术融入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它、提升它,使它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评价工作组,对忠县20xx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医疗救助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现将评价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背景

为贯彻国家及全市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部署,进一步加大农村建卡贫困人员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力度,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看病负担,着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县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xx年第五次会议同意,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完善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办发〔20xx〕162号文件),就完善全县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县级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救助对象、救助范围、救助标准等有关事项作出了相关规定。

(二)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

根据忠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扶贫医疗救助资金的通知》(忠财农〔20xx〕4号),下达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0.00万元,专项用于补充扶贫医疗救助基金。截止20xx年底,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0.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忠县20xx年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累计救助43684人次。

(一)评价主要目的.

通过对项目实施以及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调研和评价,客观反映项目的实施状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总结项目成功经验,科学研判项目实施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和局限,为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为以后年度类似项目专项资金安排、政策制度建设、预算绩效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借鉴。

(二)评价政策依据

2.《重庆市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渝办发〔20xx〕23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4.《重庆市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渝府办发〔20xx〕157号);

7.与项目相关的报表、账簿和会计凭证等文件资料;

8.其他相关依据。

(三)评价重点内容

重点评价该项目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及评价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可持续性。

(四)评价方式方法

本次评价采取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具体采用了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评价方法。

1.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因素分析法。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3.公众评判法。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等对专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判。

(五)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项目的目标、实施方案、实施情况等,经与忠县财政局、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专家等充分讨论,拟定忠县20xx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医疗救助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项目投入阶段的项目立项和资金落实(20分),项目管理阶段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20分),项目产出阶段的产出数量、产出质量、时效性(30分),项目效果阶段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影响、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30分)。共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详细情况见附件1《忠县20xx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医疗救助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表》。

按照《忠县20xx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医疗救助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表》中22个三级指标逐一展开分析。

(一)项目投入

1.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规范性:项目的申请,设立过程基本符合相关要求,根据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区县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渝财社〔20xx〕281号),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摸底调查和根据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办发〔20xx〕162号)起草了《关于完善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

绩效目标合理性:项目设立的整体绩效目标依据充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绩效指标明确性:项目设定的绩效指标清晰、细化、可衡量等,并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

2.资金落实

资金到位率:根据忠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xx年扶贫医疗救助资金的通知》(忠财农〔20xx〕4号),计划救助资金850.00万元,实际拨付救助资金85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到位及时率:截止20xx年12月31日,计划救助850.00万元,及时到位救助资金850.00万元,资金到位及时率100%。

(二)项目管理

1.业务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经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忠府办发〔20xx〕162号)等文件管理办法执行,未制订其它的相关业务管理制度。

制度执行有效性:项目基本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按相关制度、文件执行,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救助对象、救助标准严格按照文件执行,督促县内各医疗机构落实“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开展申报审核救助,组织开展部门会审,健康扶贫医疗救助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及时。

项目质量可控性:忠县20xx年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总人次43684人,由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县民政局、医保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经县财政局确认后,划拨资金给相应医院或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兑付给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

2.财务管理

管理制度健全性:经过现场查阅相关资料,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严格按照《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资金使用合规性:项目救助资金拨付审批程序和手续完整,由忠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县民政局、医保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经县财政确认后,划拨资金到相应医院或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兑付给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不存在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财务监控有效性:忠县财政局负责筹集资金、拨付救助资金,并按照“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专账管理、流动使用”的原则进行资金使用和监管。

(三)项目产出

1.数量指标

建档立卡大病患者集中救治人数:忠县20xx年建档立卡大病患者集中救助人数计划救助40000人次,实际救助人数43684人次,超计划救助3684人次。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忠县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数计划救助20000人次,实际救助19576人次,实际救助占计划救助的97.88%。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忠县20xx年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计划指标值为50%,实际为44%。

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忠县20xx年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计划61559人,实际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1559人,参保率100%。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人次:忠县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人次计划救助40000人次,实际救助43684人次,超计划救助109.21%。

2.质量指标

县城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费用“一站式”结算率:忠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费用“一站式”计划结算率为100%,实际结算率为100%。

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自负费用年度限额内住院救助比例:忠县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自负费用年度限额内住院救助比例实行分段救助,自付1000(含)-1万元(不含)部分,按照70%比例予以救助,自付1万元(含)-5万元(不含)部分,按照85%比例予以救助,自付5万元(含)以上部分,按照95%比例予以救助,医疗报销比例均超过计划比例70%。

3.时效指标

建卡贫困户住院报销及时性:忠县卫生健康委员对当月申报的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当月立即会同民政局、医保局、扶贫办审核通过后报财政局审核,经财政确认后,财政及时划拨资金给相应医院或通过银行将救助资金兑付给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实行一站式结算平台对住院费据实结算,住院报销及时,不存在拖延情况。

(四)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实现农村建卡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比例8.59%,特殊疾病自付比例12.08%,有效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2.社会效益:忠县20xx年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总人次43684人,一站式救助平台据实报销贫困户住院医疗费,大病特病患者门诊费,减轻因病致贫患者药费。

3.可持续影响:一战式救助平台住院费据实结算,解决全县建卡贫困户看病难问题,保障按期脱贫。

4.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根据电话调查,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对项目的实施效果满意度约为97.26%。

绩效评价工作组对忠县20xx年市级财政专项扶贫医疗救助资金项目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综合;经评价组从项目投入、项目管理、项目产出、项目效果四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议打分为93.00分,项目绩效评价等次为:优。

1.部分贫困人口常年在外,无法及时、精确的对其落实相关政策。

2.部分贫困人口对政策掌握得不够全面。

3.需进一步加大医疗机构对贫困患者的合规诊疗。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贫困人口政策知晓全覆盖、落实全覆盖。

2.积极引导贫困人口理性就医,相关医疗机构合理诊疗。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困难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作为一名参与困难群众工作的社区工作者,深有体会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困难和重要性。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关注群众需求。

困难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关注群众需求。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紧紧围绕群众的利益出发,及时掌握和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通过与困难群众进行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第三段:细致入微的服务。

细致入微的服务是困难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面。我努力从小事做起,尽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为困难老人送去温暖的关怀,为困难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孤寡老人解决就医难题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我深刻认识到服务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从细节上为他们考虑,才能让困难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第四段:动员社会力量。

困难群众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在我参与的困难群众工作中,我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组织参与其中,共同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通过发动社会的力量,我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也深刻体会到只有社会大家庭共同呵护,才能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

第五段:不断学习和提升。

困难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我不仅努力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知识,还积极参加培训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这些学习和提升,我更好地掌握了困难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通过困难群众工作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困难和重要性。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出发,关注群众需求,细致入微地服务困难群众,动员社会力量并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开展困难群众工作,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始终认为群众工作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我认真学习国家领导人的群众工作报告,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刻体会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下面将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谈一谈我对群众工作报告的精神心得体会。

二、倾听群众声音。

报告中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用真心换取民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我所在的单位,部门常常举办各种活动,有时我们漠视了群众需要什么,反而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办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方式与群众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心的问题,收集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工作成果,从而让群众信任我们,认可我们。

三、把握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

报告中指出,要深化群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增强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应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等手段,优化社会治理,先行实行社会治理创新,发扬群众自治的长处,以法治为保障,加大社会信用建设等方面的力度,从而有效地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同时,我们要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群众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树立好的社会风气。

四、解决实际问题。

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认真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注重针对性,开展一系列活动,有的放矢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城市康居示范小区中,我们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处理及时反映的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

五、主动担当作为。

报告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通过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精准服务,让群众在每一个领域都能深切感受到人民政府的实实在在的力量。在我看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特别重要,只有时刻维护群众利益、时刻牢记群众是我们的上司,才能不断进步,做好所需的工作;此外,我们应该联系干群关系,真正做好群众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奋斗继续。

总之,在新时代下,我们要把群众工作做好,为社会和人民谋取利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进展,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鸟巢无巢、怎能成其鸟的温馨和谐,在帮助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立足岗位、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九

困难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考验。在这项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困难群众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反思了自身的不足。通过与困难群众的接触和交流,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二、关注问题和需求。

在与困难群众接触时,我们首先要关注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困难群众的问题种类繁多,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知识储备。只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要耐心聆听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心声,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代替他们的需求,而是要真实地代表他们的利益。

三、注重情感沟通。

与困难群众进行情感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我与困难群众交流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他们最需要的不只是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支持和鼓励。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应该及时出现在他们身边,关心他们的生活,表达我们的关爱。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依靠,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四、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困难群众面对的问题往往复杂而多样,需要我们及时找出解决方案。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我们要与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合作,协同办公,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职责,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

五、持之以恒,不断改进。

困难群众工作需要我们毅然承担责任,持之以恒,不断改进自己。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困难群众工作的热情,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交流,关注他们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要反思工作中的不足,积极向上级请教,借鉴他人的经验。只有不断改进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

六、结语。

通过与困难群众的工作接触,我深刻体会到了困难群众的艰辛和无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和支持,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困难群众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事业,我愿借此机会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勉。

困难群众工作心得体会报告篇十

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在省厅、市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有效保障了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现将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全年共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207人次,其中站内救助44人次,站外救助163人次,使用救助资金113.5万元。20县救助管理站站内托养照料继续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切实提升站内照料服务质量。全年全县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事件,做到100%应救尽救。

经对照《绩效评价指标》表格,对我县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自评,总评得分为100分。

1、项目投入情况,自评得分18分。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今年我县民政、财政联合出台《霍邱县年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霍民务字〔2021〕22号),落实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做到应救尽救率100%,全年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恶性事故。

年初我县将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列入预算,县财政配套40万元,同时根据《安徽省财政厅民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财政社会救助补助资金的通知》统筹使用中央社会救助资金,资金到位率达100%。今年为提高滞留人员生活照料服务水平,我局继续实施站内托养照料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切实提高站内照料服务质量。

2、项目过程情况,自评得分32分。

年初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民政、财政联合出台了《霍邱县2021年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霍民务字〔2021〕22号),印发各乡镇、开发区,县救助管理站。建立由县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县民政、公安、卫健、城管等相关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纳入综治工作考评。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主动协调公安、卫健、城市管理等部门做好街面巡查和转介处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做好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反家庭暴力庇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服务。在救助过程中发现疑似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外伤人员,做到第一时间送医,落实“先救治,再救助”原则。对残疾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做到100%护送至救助管理机构或协作护送返乡。救助管理站与所在地卫生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做到医生24小时随叫随到,切实保障了生活无着人员的生命安全。所有救助人员做到一人一档,并且建立站内长期滞留人员100%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按照《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财社[20xx]132号)规定的使用范围进行开支。

3、产出情况,自评得分25分。

日常救助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原则上不为受助对象提供现金救助,需要提供短途交通费的,上限为20元。目前,“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正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做好物资储备、畅通救助热线、多地方设置救助引导牌,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确保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救助近百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再结算”原则,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等全部做到及时救治、救助。对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在入站24小时后及时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并推送今日头条。救助程序严格落实《省民政厅转发民政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规程》的要求,规范化开展各项救助管理工作。县民政局建立了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制度,及时深入救助管理站、医疗救助机构检查督查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4、效果情况,自评得分25分。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之一,社会关注度高,此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因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让困难群众在严寒酷暑季节里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全年未发生一例冻、饿、热等恶性事故,全县无流浪未成年人。此项救助社会公众满意度为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