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 乡村振兴勇于担当感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1:18:53 页码:9
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 乡村振兴勇于担当感悟(5篇)
2023-01-03 11:18:53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柳州素来有“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的干事创业优良传统,有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不过夜的良好作风。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自治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后,就紧接着召开“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要第一时间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尽快统一全市思想、提高干部认识、引导干部接地气,迅速在全市掀起一场整治乡村环境卫生的清洁战、攻坚战,为建设“五美五好”柳州、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强大正能量。等一会,文荪市长将对我市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进行具体部署,大家一定要按照市长的部署,狠抓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好这次活动,讲三点意见:

环境不仅是吸引力、是生产力,也是脸面、是形象。过去我们常说,家里再穷也要把自己的脸洗干净,穿的衣服再旧也要整洁。清洁的城乡环境,不仅关系到柳州的形象和发展环境,更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对于环境卫生的清洁整治,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动全市上下通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活动,通过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等举措,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做美城市形象、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的宜居度和美誉度得到快速提升,“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品牌更加巩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今年,我们大力开展整治“两违”的“风暴行动”,一个重要的目的正是要进一步改善、改变城市的环境和形象,提升文明程度。柳州环境和形象的提升,有利于柳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有利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目前,我们的城市正在开展整治“两违”的“风暴行动”,我们的乡村也要掀起一场清洁脏乱差的“清洁风暴”。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家里干净整洁了,也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干净整洁,尤其是农民群众,他们对搞好环境卫生的呼声更高了,更加迫切地希望能够像在城市、县城一样拥有一个更加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但是,现实与农村居民的呼声差距还很远,柳州还有很多村屯的生产生活环境相当落后,特别是脏乱差问题相当严重。一些地方垃圾、动物粪便在道路上时有所见;一些河流小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一些地方新建的房子旁边堆满了建筑垃圾,而且一堆就是好几年;一些地方只顾当前利益,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祸害子孙后代;还有一些地方,农民富裕了建了很多新房,但规划杂乱无章,既不和谐、也不美观甚至还存在较突出的安全隐患,等等。这些问题不改善、不改变,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不到位、我们对农村群众疾苦的关心还不到位、我们的作风转变还不到位、我们的城镇化建设还缺了一块没做好。因此,全市各级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全市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街美的乡村,巩固“山清水秀地干净”城市品牌,建设“花园城市”“绿色柳州”的“生态工程”;是改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的“新风工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的“作风工程”,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拿出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启“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这瓶“清洁剂”,把留在我们农村脸面上的污垢洗干净,使乡村风景美如画、城乡环境一体化。

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环境卫生、生态文明等问题,还涉及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做到“五个结合”:

一要坚持干部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快不快,一个是看党员领导干部的推动力,另外一个是看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干部的引导,没有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必须坚持干部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及时组织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大宣讲、大走访、大动员活动,广泛宣传“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的意义和内容、宣传党的农村工作政策,倾听并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开展由干部引导为主转向农民群众参与为主,形成上下联动,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

二要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作为一项活动,“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到明年底就结束了,但是,全面建设一个美丽的柳州、一个清洁的乡村,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不可能仅仅是开展两年的集中整治、5—8年的持续推进就可以一劳永逸的,“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只是一个开端。我们必须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既要坚持不懈地打一场集中整治的攻坚战,又要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持久地打一场巩固成果的保卫战,在“临时突击”中摸索形成“长效管理”,才能走出“抓一阵,好一点;松一刻,坏一片”的怪圈。开展集中整治要突出清洁“三个重点”,即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深入推进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等基础工作,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改良田园生态、改造水源质量,迅速收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形成长效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要制定领导带头、包片指导工作责任制,将“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与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领导干部访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好做法常态化;二是要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制定长期的农村环境卫生投入保障机制,落实保洁人员、垃圾收运设施及运行管护经费,推动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点线面结合的保洁工作长期开展。同时要加强经费使用监督,确保经费下得来、有成效;三是要制定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农民群众摒弃不良习惯,养成讲卫生、爱干净的良好习惯,不断展现农村新风新貌,让“自然、朴素、清洁”始终是进入乡村后的第一感觉。

三要坚持科学规划与统筹推进相结合。“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很强。各项工作不能够政出多门,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必须要立足于当地实际,立足于长远进行科学谋划,避免一阵风,一刀切,一个模式。要注重把村庄规划、特色名村名镇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综合治理,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享受到城乡一体化带来的好处、甜头。

四要坚持美化环境与促进增收相结合。环境优美但贫穷落后的乡村算不上现代意义的美丽乡村。如果农民一年到头只能填饱肚子,就算居住环境再美丽、再清洁,也没有用,那还是披上现代社会外衣的“小农经济”。因此,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不光要看环境是否得到优化,还要看经济是否发展、农民是否增收。只有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让农民都能尝到甜头,才能充分调动农民投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秉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活动的全过程。要将活动与深入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紧密结合,通过清洁乡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助推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等优势资源升值、生效,从而推动农民增收,形成生活改善与收入提高双促进,互促互动。

五要坚持典型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当前,需要改造村容村貌的乡村众多,完全依靠政府投入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我们必须要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典型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在全面投入的情况下,重点选择一些基础设施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作为推进“美丽柳州·清洁乡村”建设的先进来进行培养、宣传,充分发挥出先进典型在引路、示范、激励等方面的作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农民群众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不同的方式方法,并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建设示范典型的过程中要着力建设“三类示范典型”:一是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二是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村建设;三是要选择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县和田园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这里我强调一点,在集中力量抓好乡村清洁工作的同时,整治“两违”的“风暴行动”力量不能减、劲头不能松、焦点不能丢,城里城外的清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各城区要按照这次活动的要求和部署,重点开展对市区内一些脏乱差集中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私房集中区、马路市场等区域的清洁整治。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使得柳州城乡清洁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实践,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实效。

一要领导带头。各级党委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主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地抓好这项工作,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并亲自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做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要将工作目标和责任进一步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帮助基层破解工作难题,确保工作有人真抓、有人敢抓,抓出好成效。

二要部门协作。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涉及多个部门单位,需要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联系协调,各单位、各部门要主动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接受调度检查,确保活动的部署执行有力、落实到位。

三要督促检查。要把“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的落实纳入今明两年各级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成立督查指导组,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的工作力度,定期不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工作不重视、不努力、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追究责任。要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对督促检查中查出的问题,坚决予以曝光,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防止活动走过场。

四要大力宣传。要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这项工作,努力为推进美丽柳州、清洁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突出重点、重心下移,以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努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和参与“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

同志们,开展“美丽柳州·清洁乡村”活动,关系民生改善,关系城市形象,任务非常艰巨、意义非常深远。全市上下务必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协同作战,攻坚克难,努力把柳州建设成为一座美丽多姿的花园城市、城乡整洁秀美的卫生城市、人民安居乐业的文明城市,让每一个柳州人都为拥有柳州这个共同的美好家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2022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深化网格化管理,对网格员进行动态调整,开展网格员业务培训。核查卫健、民政、人社等部门反馈预警信息84人次,动态更新监测人员名单并落实帮扶措施。

2、有效落实帮扶政策。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制定20xx年度脱贫户帮扶方案,全额及定额资助133人参加20xx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成250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完成脱贫人口“防贫保”保费收缴工作。动态调整村级项目库,制定村资产收益分配方案。迎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督导。

(二)乡村振兴方面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召开xx村陶文化发展座谈会,完成陶新路拓宽改造工程,协助县乡村振兴公司收购陶窑村民组闲置民房5处。完成宣泾高速二标段临时用地、涵瑞项目征迁任务,开展宣泾高速及畅通、畅惠项目相关征拆工作。

2、推进重点工作任务。召开20xx年度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配合做好派驻纪检监察组到村督查、县委巡察组到村开展巡察相关工作。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应急演练,每日摸排重点地区来返泾人员信息,按要求落实核酸检测和隔离措施。开展“美丽街道”“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集中整治s206省道沿线脏乱差24处,拆除无功能建筑543平方米,摸底登记“四类房”4545平方米。协助两户种养大户申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推进秸秆禁烧、未经备案养老服务场所处置、血防区牛羊淘汰及禁牧等阶段性工作。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精准帮扶,做好政策衔接转换,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平稳过渡。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抢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机遇,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有序推进琴溪镇现代农村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陶窑文化旅游项目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三)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流转土地80余亩,计划与种植大户合作种植莲藕、向日葵,扩大果蔬基地规模。依托xx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增加劳务分包类经营范围,探索开展劳务服务,提高村集体收入。

2022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自治区党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市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委农工部在赴先进地区考察和对全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基本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草拟工作,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我市共辖9个旗区、51个苏木乡镇、743个行政村、5847个村民小组,农牧区常住人口19.9万户、52.9万人。近年来,我市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完成危房改造13.5万户,极大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帮助贫困家庭实现了安居梦;解决29.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特别是通过分散供水、分户取水方式,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完成街巷硬化与乡村公路建设9881公里,有效解决了农牧民买难卖难出行难等问题;升级改造农村牧区电网15166公里,保障了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广播电视通讯、标准化卫生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便民连锁超市、社会保障工程全面覆盖,农牧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二是着力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

     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沿河地区肉羊、肉牛、生猪、乳业、家禽獭兔和瓜果蔬菜产业及西部牧区绒山羊产业初具规模,粮经饲比例由2015年的61:16:23调整到57:17:26。“稳牛增羊”工程收到预期效果,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1270万头只,其中肉羊480万只、绒山羊610万只、肉牛30万头。

三是不断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我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编制了“两图册一导则”(效果图、立面图和施工技术导则),村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充分彰显出乡村之美。深入开展农村牧区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农村牧区环境得到整体改观。

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完成了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做到了户有册、村镇有档案、旗区有电子台账。结合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实现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优先在贫困地区安排实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围绕肉羊、肉牛、生猪、绒山羊、乳业、优质牧草、瓜果蔬菜以及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4291户,有力地推动了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就我市农村牧区农牧业发展现状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具备了优势条件,也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从优势条件看:一是我市农牧业生产条件好,土地草牧场资源丰富、土壤洁净、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达到664.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亿斤左右,牲畜存栏量稳定在1200万头只以上;全市建成现代农牧业节水基地331万亩,基本草原保护面积扩展到804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24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00多万亩。二是通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城镇化水平高、工业比重大,城镇化率达到73.5%。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8%,具备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坚实基础。从短板和不足看:一是农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粮经饲结构为57:17:26,经济作物、饲草料比重小,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组织化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品牌化建设滞后。二是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苏木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综合站人员机构编制均未按要求落实到位;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着农畜产品市场化进程。三是农村牧区发展动能不足,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牧区居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牧民转移就业不充分,持续增收乏力,2017年全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29元,同比增长8.1%,低于全区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同时低于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四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环卫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经费不足,长效机制不健全,旗区间进展不平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9处,其中旗府所在地、经济开发区29处,其余20处主要集中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各旗区除旗府所在地建成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外,其他苏木乡镇、嘎查村均未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理均就地简易填埋。

因此,我市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发挥优势,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中央1号文件提出,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市级层面应遵循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分类推进的原则,编制全市乡村振兴总体指导性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和支持举措,确保中央1号文件得到贯彻落实,政策得以执行落地,具体规划编制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摸清家底。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摸底,全面摸清村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人口规模、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问题等,为乡村空间布局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打好基础(目前,我部已完成全市村庄情况摸底工作)。二是优化布局。根据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充分厘清农牧业优势发展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工矿区、生态恢复区等不同区域类型,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各项设施配置需求确定重点建设村庄,优化村庄布局;根据“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城镇周边等不同区域特点和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分区分类的思路,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要素,进一步完善小城镇规划,优化小城镇布局。三是多规合一。在聘请有权威、高水平规划设计机构的基础上,市级成立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配合规划设计机构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各项专项规划之间有效衔接、有机统一。

中央1号文件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上述要求,我市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结构

一是调优产品结构。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农畜产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大农畜产品品牌培育和创新力度,建议在牧区建设好“阿尔巴斯”品牌,在黄河、无定河流域建设好“无定河”、“库布齐”等区域性公共品牌,实现农牧业经营品牌化;分行业、有重点、有计划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实现农牧业产品特色化。二是调绿生产方式。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积极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绿色发展,以质取胜。三是调新产业业态。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推进农牧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电子商务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牧业、体验农牧业、创意农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四是调活经营体系。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牧户,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建育一批服务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探索建立“公司+支部+合作组织+农牧户”经营方式,发展多样化的联合和合作。发挥好国有农字号企业作用,支持和鼓励其主动参与农牧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二)补短板

一是补齐科技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基层农牧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快建立政府购买农牧业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完善旗区、乡镇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二是补齐仓储物流短板。建设适应农村牧区电商发展的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将服务网点延伸到苏木乡镇和嘎查村。三是补齐生产设施短板。继续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加强田水林路机电配套和饲草料储备库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

(三)推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工作,力争2018年底全面完成。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承包地“三权分置”。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牧户承包权前提下,探索实行统一连片流转和按户连片耕种等土地草原集中方式,推动土地草原承包权和经营权直接分离,实现土地草原要素集聚和规模连片经营,有效解决土地细碎化等问题。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鼓励农牧民依法将经营权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或自治区试点,在学习借鉴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认定、农村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三项工作。探索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建设用地保障,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

(四)促融合

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发挥其承载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作用。提升小城镇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农村牧区常住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二是推进工农互促发展。探索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和属地乡镇一体化管理机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园区(工业项目)配套服务的生产、服务设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搭建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平台,促进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工业企业在项目所在地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从事农牧业经营和服务。三是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推动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关于支持农村牧区创业创新的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建立农牧业农村牧区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吸引各类要素融合到乡村发展中。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具体到我市,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进乡村环境治理地方性立法。开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市级制定农村牧区垃圾污水处理导则、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考核办法等相关政策文件,指导和督促农村牧区环境综合管理工作;旗级结合实际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一是开展“清脏”行动。清垃圾,科学布局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统筹推进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清理,实现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清污水,深入推进集中居民点污水处理,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牧区延伸,全面提升全域污水收集处置水平。户改厕,在农村牧区按照户厕普及、公厕配套的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厕所革命。二是开展“治乱”行动。以乡镇综合执法为抓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整治农村牧区村容村貌和市场秩序。整治村容村貌乱,重点整治中心集镇、嘎查村、农村牧区沿路沿线乱搭乱建、乱倾乱倒、乱停乱放、乱摆乱占等现象。整治市场秩序乱,加强对农村牧区商超、集贸市场、机械及车辆维修市场、旅游景点、食品药品经营等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延伸,进一步规范农村牧区各类市场经营秩序。三是开展村庄“增绿”行动。结合国土绿化行动,按照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在镇村主要道路沿线、河道两侧、村庄巷道、农牧户房前屋后以及村庄周围开展村庄绿化,形成点线面结合、城市与乡村相连的绿化网,全面推进乡村增绿。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村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我市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农牧民整体收入水平。一是保障转移性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各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完善地方性补贴政策,健全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牧业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农牧业补贴效能和精准性。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重点抓好“转观念、强素质、建平台”三项工作,教育引导农牧民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有条件的农牧民就近到产业园区企业打工;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搭建城乡互动创业就业平台(如运输公司、劳务公司、保洁公司等),拓展农牧民创业就业渠道。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深化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赋予农牧民更多的财产权。四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扶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高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促进农畜产品营销等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

(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一是加快完善建档立卡扶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行“公司+党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牧业、入股分红、捆绑式发展等方式,构建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二是深入开展包联驻村工作。选择重点嘎查村,选派优秀干部,成立驻村工作队,帮助抓好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社会治理、健康导医、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三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我市有70%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要着力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健康商业补充保险、医疗兜底和社会救助健康扶贫“六重”保障体系,市、旗区全部设立“一站式”工作站,推行“一站式”结算服务。

  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要坚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落实好上述要求,具体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组织保障。按照“统筹调度、旗区主导、各司其职、督导检查”的原则,建议成立市级农村牧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旗区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发挥好主导作用,旗区委书记要下大力抓好“三农三牧”工作,当好“一线总指挥”;各级党委农工部要发挥好“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作用;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市派驻各旗区工作督导组要将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指导,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在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三牧”倾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撬动、拓宽、激发”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多渠道保障乡村振兴建设资金。整合即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包括市级“农维费”、美丽乡村建设奖补资金等),集中用于乡村振兴;撬动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探索开展补助改股份、补助改基金、补助改购买服务、补助改担保、补助改贴息的模式,通过政府贴息、建立发展基金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向农村牧区;拓宽即充分利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值收益,土地出让增值收益,运用村庄整治、小流域治理、矿区复垦等增加耕地积极争取占补平衡指标收益,统筹安排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激发主要是在唤醒沉睡资源、激活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农牧民群众的投资主动性、积极性,让农牧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投资主体。其中政府投资重点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三)强化示范引领。按照《鄂尔多斯市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将涉农涉牧项目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奖励资金集中投放到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到2020年,全市建成3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乡村振兴;认真总结东胜区、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的成功经验,在产业基础较好的城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推动全市城乡融合发展;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乌审旗等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旗区探索建立工农互促发展的示范典型,推动全市工农互促发展。

2022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19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0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1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20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21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19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20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21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20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21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19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20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21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18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19-2021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21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19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19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20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21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20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19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20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21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19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20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19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19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20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21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19—2021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四)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不少于5次。加大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服务内容的“三送工程”争取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30场,电影不少于30场,图书不少于3000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版不少于2处,每年开展美丽家庭评选4次、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1次,每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媳妇”、家有好青年等评选1次。加大辖区内网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低俗文化演出,净化全镇文化市场。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按照美丽乡村66项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到2021年,夏庄村、大庄村、乔村、陈堂村、孙村、孙场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庄村、李官集村、徐堂村、沙沟村、宋村、苏村、西杨庄村、路家茅滩村等8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达标村,续村、隋村、高村、孔家茅滩村、陈庄村、韦楼村、任仓村、黄庄等8个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达到美丽乡村c类村建设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村投资100万元以上。2019年至2021年,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19年打造大庄村,2020年打造孙场村、王庄村,2021年打造李官集村。

(二)深化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是关系全镇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升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镇所有村庄完成“美丽家庭”创建工作。2018年底,开展第二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展第三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19年下半年,开展第四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0年上半年,开展第五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0年下半年,对全镇所有“美丽家庭”户进行巩固和提升,真正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庭院清洁、文明宜居”的创建标准。

(三)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产城一体、区域重镇、宜业宜居、富美xx”的总目标,加快推进镇驻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19年,实施“硬化”工程,在105国道两边铺设路沿石,对现有国道两侧排水沟进行改造提升,铺设石材面砖,建设检查井,对人行道至两侧商业房屋之间重新进行硬化;实施“绿化”工程,对105国道两侧、尚书广场等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补绿、植绿,对现有树穴进行美化优化,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及品位;实施“美化”工程,对镇驻地房屋立面、现有牌匾、公共设施进行立面美化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在现有路灯基础上,逐步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2019年,实现105国道两侧路灯亮化,2020年,实现政和路、尚书商业街、振兴路、振华路等驻地主干道路路灯亮化改造。

(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求,借助“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到2020年底,全镇新改建道路20.8公里,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按双向两车道设计,硬化路面不低于6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19年,重点推进北环镇路105国道至胜宏铁矿段、马东公路105国道至滨河大道段道路建设;2020年,重点推进西环镇路陈堂至王庄段及孙场至高村段、105国道至孙场段道路建设。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泉河污水处理厂建设,2019年,完成泉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2020年,完善北园社区、xx社区、中心社区、王庄社区、xx工业园污水主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9.5公里,争取80%以上的社区、企业污水实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完善xx村、大庄村两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依托村内坑塘建设人工湿地,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后期管护工作,成立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管护组织,以管区为单位,每个管区配备1辆粪液收集车辆,实现粪渣、粪液有效利用。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撤村并点、合村并居,引导农村群众向新型社区集中,重点推进北园社区、xx社区建设。2019年,完成北园社区31栋10+1小高层回迁楼、1栋幼儿园楼、4栋商住楼、2栋综合服务楼23.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北园社区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论证设计工作;2020年,启动北园社区回迁,年底确保三个行政村群众顺利回迁,并完成村庄复垦工作。2019年,启动xx社区沙岗村回迁楼房建设,同步推动沙沟村、乔村、孙场村、陈庄村、路家茅滩村等村向xx社区集中;2020年,沙岗村实现回迁并复垦,沙沟村、乔村、孙场村等村启动回迁楼房建设;2021年,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重围绕建设过硬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在全县过硬的党组织10个以上。2019年,重点打造美化村、束村和孙村;2020年,重点打造xx村、夏庄村和大庄村;2021年重点打造沙沟村、宋村、王楼村和乔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村支部书记”、“十佳村文书”、“十佳村计生专职”评选,奖先评差,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强村十法”,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实施非资源性收入占比“235”三年增长计划,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收入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经营型等非资源性拓展。2019年底各村非资源性收入达到20%以上,2020年底达到30%以上,2021年底达到50%以上。确保2019年底村村收入超过10万元,2021年底前50%以上的村收入过20万,打造3—5个过50万元的明星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奖励政策,从村集体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奖励村干部。

(三)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在覆盖王楼村、夏庄村、陈堂村、乔村、大庄村五个村的“四区共建”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2019年初见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综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从2021年开始,围绕xx社区、北园社区,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建设新的党建示范高地。

(四)着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深化完善村情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完善村级班子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双述双评双体检”、“三个十佳”村干部评选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确定三个后进村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转化。第一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续两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连续三次纳入或年度内被纳入三次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到2021年,村村建成过硬支部,评星定级全部达到4星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5星。

(一)实施乡村振兴“533”示范引领计划。即: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主题,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领域每年至少培育打造三个示范典型,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每年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综合工作集中督导通报制度。对于全年综合工作和当前重点任务,每季度由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各村、各项目现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导考核,并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包保制度。将乡村振兴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由领导干部分头包保,组建专班队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2022乡村振兴勇担当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实践主题:美丽广西,清洁乡村

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一场旨在进一步改善全区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正在八桂大地上演。5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电视动员大会,决定用将近两年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随着我国实施清洁工程以来,我们城乡开始进行环境的清洁。我的家乡在南宁上林巷贤,那是一个相对其他地方而言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地方,那里的环境不怎么好,垃圾随处可见,灰尘飞扬在空气中,看起来很浊。回到村里面,在去串户闲聊时,聊到今年的热题: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他们都有好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我当时就无语了,也有一部分人知道,可是他们大部分都会说:和我们有关系吗。事实上也许是他们没有认知到自己对这个活动的重要性。从活动的主题可以知道,这个活动都需要每个人去参与,一个大的群体需要一个小群体的参与。

常人看来,乡村清洁是一件很具体、很平常的事情,为何广西要众?

在广西决策者看来,清洁乡村看似小事,但它关系到全区5200多万壮乡儿女生存发展环境、关系到广西对外开放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改善广西乡村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洁美乡村,倡导珍爱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工程;是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培育文明行为,形成争创文明先进长效机制的新风工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树立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的作风工程。活动总体要求达到以下4个目标:

清洁环境。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家园、水源、田园清洁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美化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田园村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乡村风貌改造内涵不断拓展,特色名镇名村建设成果显著,乡村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培育新风。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作风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觉性增强,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规民约普遍建立推行,党风优良,政风清廉,乡风文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造福群众。农民群众科学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基本养成,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态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大幅增强,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集中整治,形成长效。集成政策,集合资源,集中力量分阶段推进活动开展,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又要着眼长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整体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

(二)干部引导,农民主体。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发动,示范带动,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广大农民群众是清洁乡村活动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自愿筹资投劳,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