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 隔离病区护士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6:50:13 页码:10
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 隔离病区护士心得体会(九篇)
2023-01-03 16:50:13    小编:ZTFB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大家晚上好!

我是__电视台的记者__,今天非常荣幸在第十一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__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__广电。这个选择,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__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直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

指一算,今天是我来__的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

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

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__义工特别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

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

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

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担任《___》栏目制片以来,我结识了一群夕阳老人,他们年近古稀却乐观的自比廉颇,年轻时他们曾为__的发展挥洒汗水,暮年却仍然为这方热土出谋划策。他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起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黄鑫悲惨的家庭遭遇张贤亮血气方刚的父亲张圣刚,面对儿子的学费没有着落的失声痛苦,张曼为母亲

还是为自己前途苦苦纠结的辛酸,这些让我震撼。这期间我采访了一位从小丧父,家庭贫困的的优秀学子张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是这样的:__,来武汉一个月了,大学生活很精彩,这些都应该感谢你。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满足。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力量,是他们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这些,还有不向死神低头白血病少女李怡晓,还有为弱势群体积极奔走的__义工……他们让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为__广电大家庭中的一员,生活在这个大家庭,让我倍感荣耀,广电前辈给我们新人做出了榜样,他们对电视的执着,对新闻工作的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起了标杆,可以说在__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__广电人的汗水。

经济工作会议期间,精彩鲜明的新闻报道,深刻有力系列专题,吹响了__快速

发展的集结号。

特大洪灾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一线记者的身影,他们用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文字奏响了__众志成城,抗洪抢险的最强音。

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我们记者穿梭在每个街头巷尾,每个基层单位,一个又一个的催人奋进创卫报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里的监督檄文,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热的激情浇注这个城市最美的一抹绿色。

今天是记者节,是个承载着记者职业光荣与梦想的节日,作为电视台记者,我和我的同仁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感到的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坚持正确导向,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创新思维,用我们的笔去描绘__发展的美景,用我们的镜头记录__发展变化的每一刻;用我们的心去感受__前进的脉搏。用行动向党和人民,向各级领导,向__万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一)机动部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2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

3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

4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

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

(二)本地部

我七月份来到本地新闻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打破以往的各种限制,尝试口语化、轻松的标题风格。

2确立编辑“救稿而非毙稿”的工作思路,鼓励大家尽量从常规新闻中找出不同点,从小事中发现趣味点,在原有的稿子基础上找出发散点和延伸的方向,尽量配合采访挖掘新闻。

3鼓励编辑工作前移,从被动的编稿走向主动策划。4个月的时间里,本部门每位编辑每个月至少会做一个策划方案。最终操作成功的有:李飞的“不只是记录”、孙任渊的“让公交安全进站”、郑筱倩的“麻辣教师”、彭珍玲的“这个七夕遇见爱情”、“你节约我送钱”、“爱在中秋”等策划。其中。“爱在中秋”配合广告部,为报社至少带来6万元的广告收入,麻辣教师也带来1.7万元的收入。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从2月6日到2月16日我在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社会传真》栏目组进行了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苏州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朱胜文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我的实习情况和其间的体会作一个小结。

幕后的奔忙

平日里看新闻,走马观花。到了电视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才知道一条1′28″的新闻背后是至少6个小时的奔忙。从前看电视台记者,也只知道他们展现在荧屏上的一面。而对这个行业,更是知之甚少。

进台第一天,见识了记者的工作状态:匆忙、紧张。同时大致了解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确定新闻选题、联系相关人物、采访、写稿、剪辑……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但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而使得这样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对幕后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早上在一旁听老师们讨论可以采用的新闻,懂得了新闻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有看点,素材不一定要特别,但要与别人做的有差别。在联系采访人以及作采访时,同样是有讲究的,你必须成为对话的引导者,让对方说出你需要的内容。而剪辑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不仅仅对记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

外面的世界

总是听着那首经典的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然这样唱着,也对歌词的意味稍有体会,但毕竟涉世未深,文字还嫌稚气,眼光还不够锐利……我们还生活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于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我所在的《社会传真》栏目,又是一档很贴近老百姓生活,关注社会民情的栏目。在实习的十天里,我了解到一些有关婚嫁的民俗文化知识和电影审批的内幕,也对目前政府的几项实事项目和公务员报考升温等社会热点做了一些思考。我还经历了一场真情告白,看主人公挽回失落的爱情;参加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听省委书记李源潮肯定苏州今年来的发展……我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中慢慢成长。

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天来,我深深感受着栏目组的组织文化:精益求精。每一条新闻在播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片,精心的修改,而在播出后,还有反馈意见,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正是这种精神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总是能够保持较高的记录。

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记者。我有幸在短短的几天中接触到了几位出色的老师。朱胜文老师,干练洒脱,透着知性的美。她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努力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我,要清醒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老师的角度指导我,要勇于突破自己。还有刘澄宇老师的高效、杨旗老师的乐天、张亮老师的敬业……每一位都在无形之中传授给我许多东西,都在工作中透露出一种信念: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才开始把记者的工作节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就要离开了,又要回到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期。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zui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xx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zui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zui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zui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zui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zui纠结的稿件。

zui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zui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zui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zui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xx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xx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xx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一、晚会背景

随着时间脚步的移动,中国迎来了第__个记者节。__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于1986年创立以来,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从一个很小的团体在风雨中成长起来。20__年11月8日,将迎来记者团__岁的生日,我们将以晚会的形式为之庆祝。

二、晚会目的

庆祝中国第_个记者节和大学生记者团建团__周年,激励成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新老成员间交流和社团间交流,让新成员进一步了解我团。

三、晚会时间和地点

20__年11月8日晚19:00——22:30

学院足球场

四、晚会流程

1、19:00——20:30篝火点火仪式

团长用蜡烛点燃稻草,所有干部辅助团长将木材点燃。

2、19:30——20:30节目表演环节

每个组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出节目(如:唱歌、短剧、朗诵、跳舞、相声等),每组要求一两个节目,参加人数不定,最好所有人都能参加。(可以邀请其他社团的人员表演节目,穿插在我团成员表演节目中)最后,集体围成一圈跳兔子舞。

3、20:30——21:00精彩游戏环节

“倒着说”游戏:规定出题的字数为四个,也就是说出的题必须是四个字,如“我是好人”那么答题人必须在5秒钟之内把刚才的那句话反过来说,也就是“人好是我”,如果说不出或者说错就算失败,失败者将接受惩罚(惩罚:现场唱一首歌,背一首诗,或者说一段祝福记者团的话语等);说成功者要对下一位说出另外四个字(如果所说的不只或多于四个字,就算失败),如此这样依次轮下去。

注:第一次的四个字由主持人出题,由他随意对现场的某一位人说,紧接着就是该人对其旁边的人说出另四个字,按顺时针的顺序(即其左边)依次轮下去。

4、21:00——21:45拉歌比赛环节

将现场所有人分为a、b两组,面对面,进行拉歌。拉歌口号由主持人喊,然后就由两组的人分别跟着喊。(拉歌口号另附)

5、21:45——22:30庆祝我团生日

主持人邀请指导老师为我团生日送上祝福语——干部给在场所有人分发小彩纸,并请他们在彩纸上写上自己的祝福,绑在气球的线的另一端,握在手里——将蛋糕蜡烛点燃,集体唱生日歌(唱两遍,先唱中文再唱英文)——每个人都闭上眼睛,许愿望,(大概一分钟),吹灭蜡烛,集体将握在手中的带着祝福的气球放飞——切蛋糕,吃蛋糕,娱乐------

6、宣布晚会结束

五、晚会材料用品

打火机、木材、稻草、气球、细线、小彩纸、蜡烛、蛋糕、矿泉水、剪刀、小刀、桌子、垃圾筐、打气筒

六、晚会注意事项

1、不可以玩火,非负责人员不可以随意添木材等燃料,不要将垃圾、会爆炸的物品投到火中。

2、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可以互相推撞,要注意安全,服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安排。

3、参加篝火晚会时,请积极参与节目互动和游戏,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要随意离开晚会现场,若有事要离开必须跟有关负责人说明。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小记者面试自我介绍

主考官好!大家好!

我是十一小四1班的王雨晴,今年9岁,我喜欢画画唱歌弹钢琴写博客,我在成长网上的博客有200多篇了,我最得意的一篇是《一只鹦鹉和他的三个老婆》,我喜欢在舞台上展示自己,我曾经在社区、成长舞台、大学校园、老人院表演节目,有相声、小品、舞蹈、讲故事等。

我自信我快乐我健康我可爱我臭美,我就是江湖上传说的乐陶陶公主,请大家多多关照!

我叫江雨欣,今年十岁了,上三年级了。

我有一张尖尖的小脸,上面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一张红红的小嘴里长着凹凸不平的牙齿。头上的毛发又细又黄,好像营养不良似的。

我有一个爱好—画画,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在白纸上画画。记得有一次美术课上画画时,刘老师拿出一幅画样叫我画,我当时眼睛一亮:“哇!真美啊!”我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水灵灵的池塘,里面满满是荷花,有的含着花骨朵儿,有的已经绽香开放。雨后天睛雨水在荷叶上滚动,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我痴迷地看着画,刘老师突然喊:“江雨欣,你怎么不画呢?”我这才反应过来问:“老师,这幅画怎么这么美呀!”老师说:“只要认真学,你也能画的这样美”。从此,我爱上了画画!

我也有缺点:粗心。粗心大多数都在数学上。写作业和考试时不是把数字写错,就是写错得数,我也不想再粗心下去了,以后一定要仔细再仔细。

我爱非常爱吃肉,特别是牛肉是我的最爱,但我吃这么多肉,就是长不胖,这么也算是口福吧,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弟弟还经常喊我:肉食动物。

这就是我!一个幸福快乐的小女孩子。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七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xx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当然,不能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合作单位,毕竟他们是死的,而我是活得,如果把这此策划看做是一,那么五分之四的责任归咎于我。如何能让这样时间较长的策划做的有条有理,伸缩自如,动态紧跟,题材新颖等等都是我在今年遗留下的问题,在后面的工作中,要向老记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说道策划,今年最难忘的策划要数“社区爱心行”了,“社区爱心行”这个历经几个月的策划,让我有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和这么多记者一起合作,第一次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第一次采访完两个多小时写交稿。除了这些第一次,给我更多的是,策划带我们的凝聚力,还有实实在在固定的版面和稿分。

今年从7月开始,我将天气稿子转让给了其他记者。之前在写天气稿件时,不知道是写的时间太长,还是思维狭窄,越写越不会写,因为迈不过去那个坎,最终只能转交给他们写,说句直白的话,就是将每个月白送给我的50分送给了别人,但是周海荣老师确实比我做的好很多。可能很多记者不会去注意天气稿件,但是我每天都会看周海荣老师写的天气稿,我不知道他写时需要用多少时间,会不会着急发火,会不会觉得写不出来,但我知道,见报的稿件,读起来都是那么生活,却又充满诗意,相对我之前写了一年的天气稿件,这些才是读者想看到的天气稿吧。这就是老记者身上的魅力,自然流露的才华,所以,的老师在我身边,我怎么会浪费时间,不去向身边的老师们多学习一下。

一年即将过去了,问问自己哪篇稿子最满意,却有些说不出了。在采访和写作方面,虽略有进步,但是还有很多不足,还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维也比较狭窄,脑子比较死,没有“新鲜”的想法,有些稿件不能抓到重点,对于背后的深入思考较少,写作比较单一,在日后要不断努力进步,将其一一攻破。

20xx年匆匆的要结束了,20xx年已经向我挥手挑衅,我要不断努力,努力工作,克服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踏踏实实走好未来的每一步路,接受20xx年的挑衅,在新的路上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八

我叫余,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19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

2022记者探访隔离病人心得体会及收获九

自从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时间转瞬即逝,今年过的更是特别快,回顾这一年一来的工作,我个人感受良多。虽有成长,更多的采写不足,虽有学到知识,实践和努力却不够,虽然一年过去了,却觉得收获终究抵不过流逝的光阴。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参加“寒冬记者体验行业之辛苦”策划的报道,写了两篇稿子《记者体验寒冬收废品:拖着残腿 迎着寒风吆喝 前进》和《记者体验寒冬菜农:冻僵双手双脚 剥出雪白白菜》,这两篇稿子,不管是在采访、写作,还是在思想理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突破。

在采访的过程中,因为必须要来到现场,体验被采访者的工作,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能更注意关注被采访者的表情变化和肢体语言,更能听得进去被采访者说的事情,最重要是很快进入他说的事情中,也能感受他所说的事情,这样比硬生生让被采访者说自己的故事,要更加感染人,也更加真实和可读。

设想,如果这样类似的体验稿子,没有全身心的进入被采访的生活中,可能很多细节是看不到的;如果不能长时间和被采访者交谈,可能不能找到采写得心应手的故事内容。采访完这两篇稿子,不管时间过去了多久,只要想起,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一天,就能在脑海清晰浮现:梅正德收拾着捡回来的垃圾,他驼着背,喘着粗气,寒冷的气流,冻白了他的胡须,只要今天能收获一些,他就很满足。黝黑干瘦的张春光淳朴和善,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种白菜的生活,寒冬里双手泡在白菜叶子里,但是只要每一年稍微挣些钱,他就很满足。

体验稿子,给我的感觉就更能走进他们的故事里,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我也试图把体验式的采访用在采访中。今年2月,在采写《水管被冻 100余位居民已11天无水喝》这篇稿子时,我便用了体验式的采访方式。跟着居民去几百米外的地方,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真的感觉不同,比坐在家里听老头老太说的更生动形象,原本一篇热线稿件,写成20__字的城市稿件,并获得领导的肯定,这边是一边积累一边学习,并运用在实践中便是最好的收获。 也许,曾经采访过的新闻,并不一定每一篇都清楚记得,但是在一年的工作中,至少要有几篇,让记者自身难以忘怀的采访经历,我相信,那些让自己都无法忘记的采访,一定是收获最多的一次历练。

6月份,我参加了“最难毕业季”策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采访量比较大,需要寻找典型突出的人物,如何从云云毕业生中找到自己需要采访的人物,当采访完企业单位时,显得有精无力,对于寻找人物显得有些偷工减料,最后让见报的稿件并不“好看”。类似的稿件,在11月“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中也同样遇到了。

同样需要找到典型人物,要有不同却不脱离主题的故事,这次,我前后用了10天,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帮我找到了几位符合主题却又个性的人物。在采访中,我对每个被采访者都聊了很久,有的人甚至采访了两个小时,但是在这两个中,却总能有意外收获。

在此之前,可能是因为偷懒,在采访前很少写采访提纲,总觉得该问的问题都能问到,殊不知写提纲和不写提纲用很大的不同。在“石河子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策划采访前,都有写采访提纲。最大的益处是,采访时,条理很清晰,在清晰的思路中,不免会想到新的问题,不仅省时间,还能让采访更全面和扎实,在以后的采访中,不要小看任何一个采访,只要用心去采,总能看到不同以往的闪光点。

7月初,采写的《供水压力增大 日缺5万方水》的稿子,很失败,但得到了很多建议。因为刚接手供水单位,就安排采写这篇稿件,觉得很吃力,一篇3000字的稿子,我用了一周去采访,自认为采访的很全面,也很清晰,但是见报时仍是差评初潮。起初心里有很多委屈和质问,想问时效性不高的稿件,如果采写不够、稿件不好,为何没人让我改写,为何看稿子时觉得没有问题,但是见报后,却说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当然这样的疑惑只是一时的。

我发现,通常这类稿件,如果老百姓觉得写得是对的,相关单位觉得是不对时,说明这篇稿子写成功了,相反则是失败的。见报后,供水公司确实称赞我写的好但老百姓却觉得这是帮供水公司说话,不用说,这样的现象就解释了为何这篇稿子如此遭“嫌弃”,当然,这只是我自以为是的想法。缺水的现象是什么?因为缺水发什么哪些故事?供水公司解答缺水原因,给出解决办法,这四个板块我都一一涉及,却仍是失败的稿件,最终我明白可能是我的主题错了,大方向也错了,这篇稿件也成了我20xx年最纠结的稿件。

最纠结的策划算是供暖策划了。从我拿到供暖的口子开始,就一直在发愁供暖策划,总觉得自己做不好,在这样的纠结下和杨主任的帮助,算是踉踉跄跄的顺利开始。因为常年和供暖公司关系僵硬,一度让采访处在艰难中,和上级领导不好打交道,就转战到了基层员工。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可能常年和我们有误会,让见报稿件都很乏味,都是往年写的不想再写的稿件,想有所创新内容,很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