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0:25:06 页码:13
最新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优秀14篇)
2023-11-18 10:25:0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价值观、态度和观念的反思和确认。心得体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和总结的能力。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是: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现在二者已经在习俗上合二为一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隋唐以前,农历三月间带有祭祀意味的节日,其实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这天去河边举行袚禊仪式,即在水里洗澡,驱除旧的一年里的秽气。《论语》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到后来,人们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边聚会,也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还有招魂的习俗,即在野外召唤祖先和亲人的魂魄。

寒食节的民间风俗。

1、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2、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4、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邵谒。

春日照九衢,春风媚罗绮。

万骑出都门,拥在香尘里。

莫辞吊枯骨,千载长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

但看平地游,亦见摧輈死。

2.《寒食野望》。

李郢。

旧坟新陇哭多时,流世都堪几度悲。

乌鸟乱啼人未远,野风吹散白棠梨。

3.《寒食日曲江》。

薛能。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杯。

都门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独来。

4.《广陵寒食夜》。

李中。

广陵寒食夜,豪贵足佳期。

紫陌人归后,红楼月上时。

绮罗香未歇,丝竹韵犹迟。

明日踏青兴,输他轻薄儿。

5.《寒食后北楼作》。

韦应物。

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

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2、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出处: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出处: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窗外数修篁,寒相倚。——出处: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5、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出处:杨万里《寒食上冢》。

6、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出处:郑刚中《寒食》。

7、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出处: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8、梨花榆火催寒食。——出处:周邦彦《兰陵王·柳》。

9、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出处: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0、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出处:白居易《清明夜》。

11、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出处:《清明祭诗》。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出处: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出处: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4、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出处: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5、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出处: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7、西园日日扫林亭。——出处: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出处: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9、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出处: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2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3、晴日暖,淡烟浮。——出处:仲殊《诉衷情·寒食》。

24、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出处: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5、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处:《闾门即事》。

26、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出处:韩偓《夜深》。

27、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8、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出处:邵谒《长安寒食》。

29、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出处: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0、五更风雨断遥岑。——出处: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3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出处: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4、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出处:吴文英《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35、半园新杏连绵雨,送尽清明百姓家。——出处:《清明祭诗》。

36、直到城头总是花。——出处: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37、鼎中炼熟丹砂。——出处: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8、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39、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0、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出处: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42、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出处: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出处: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4、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出处:张镃《寒食》。

45、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出处: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6、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出处: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7、莫惊时节换,安分看如何。——出处:张镃《寒食》。

4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处:杜牧《清明》。

50、把紫府清都作一家。——出处: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3)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5)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6)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7)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云表《寒食诗》。

9)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10)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2)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14)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5)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6)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7)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18)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19)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20)岭南能有几多花,寒食临之扫春迹。-------郑刚中《寒食》。

21)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22)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温庭筠《寒食日作》。

25)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2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27)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28)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30)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3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3)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杨万里《寒食上冢》。

34)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5)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6)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37)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38)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9)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40)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41)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42)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44)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寒食夜》。

45)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是: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现在二者已经在习俗上合二为一了。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清明本来是一个节气,隋唐以前,农历三月间带有祭祀意味的节日,其实是上巳和寒食。上巳就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一般在上巳这天去河边举行袚禊仪式,即在水里洗澡,驱除旧的一年里的秽气。《论语》所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到后来,人们就不去洗澡了,而是在河边聚会,也就是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除了袚禊之外,上巳还有招魂的习俗,即在野外召唤祖先和亲人的魂魄。

寒食节的民间风俗。

1、禁火。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2、拜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插柳。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4、踏青。

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3.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5.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6.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7.绿柳朱轮走钿车。——出自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郊行即事》。

9.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清明祭诗》。

10.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1.啼红正恨清明雨。——出自于: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12.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13.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出处: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4.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5.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16.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春景》。

17.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熊孺登。

东风泼火雨新休,舁尽春泥扫雪沟。

走马犊车当御路,汉阳公主谢鸡球。

2.《雨中寒食》。

羊士谔。

令节逢烟雨,园亭但掩关。

佳人宿妆薄,芳树彩绳闲。

归思偏消酒,春寒为近山。

花枝不可见,别恨灞陵间。

3.《寒食》。

白居易。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4.《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5.《寒食夜》。

白居易。

无月无灯寒食夜,夜深犹立暗花前。

忽因时节惊年几,四十如今欠一年。

6.《东望》。

赵嘏。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西载酒船。

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潸然。

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7.《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

韩偓。

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

雨声笼锦帐,风势偃罗帏。

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绿疏微露刺,红密欲藏枝。

惬意凭阑久,贪吟放醆迟。

旁人应见讶,自醉自题诗。

8.《寒食日怀寄友人》。

齐己。

万井追寒食,闲扉独不开。

梨花应折尽,柳絮自飞来。

梦觉怀仙岛,吟行绕砌苔。

浮生已悟了,时节任相催。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时节浇松近,人家擘纸归。

但知题墓好,不笑乞墦非。

2.《寒食清明》。

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3.《寒食清明》。

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老人七十八,佳节一百五。

丁宁海棠花,更可数日不。

4.《寒食清明》。

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唐朝知制诰,多付与诗人。

岂有飞花句,虚为起草臣。

5.《寒食月夜》。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6.《寒食即事》。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7.《寒食书事》。

年代:宋作者: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8.《寒食日恩赐火》。

年代:唐作者:窦叔向。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

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

9.《寒食》。

年代:唐作者:于濆。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

素娥哭新冢,樵柯鸣柔桑。

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

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

10.《寒食洛阳道》。

年代:唐作者:吴融。

路岐无乐处,时节倍思家。

彩索飏轻吹,黄鹂啼落花。

连乾驰宝马,历禄斗香车。

行客胜回首,看看春日斜。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3、丹心终不改,白发为谁新。——出处: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4、窗外数修篁,寒相倚。——出处: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5、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出处:杨万里《寒食上冢》。

6、欲将诗句慰穷愁,眼中万象皆相识。——出处:郑刚中《寒食》。

7、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出处: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8、梨花榆火催寒食。——出处:周邦彦《兰陵王·柳》。

9、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出处: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10、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出处:白居易《清明夜》。

11、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出处:《清明祭诗》。

12、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出处: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出处: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14、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出处: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

15、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出处: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7、西园日日扫林亭。——出处: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出处: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9、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出处: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20、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3、晴日暖,淡烟浮。——出处:仲殊《诉衷情·寒食》。

24、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出处: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25、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出处:《闾门即事》。

26、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出处:韩偓《夜深》。

27、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出处: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8、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出处:邵谒《长安寒食》。

29、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出处: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30、五更风雨断遥岑。——出处: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十

3、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况就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颢《郊行即事》。

5、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9、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10、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1、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12、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

13、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就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5、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6、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19、绿柳朱轮走钿车。——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0、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21、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2、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23、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24、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5、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26、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7、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8、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29、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30、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1、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32、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33、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34、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5、平原累累添新冢,半就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36、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37、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38、涌金门外小瀛洲。——仲殊《诉衷情·寒食》。

39、棠梨花映白杨树,尽就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0、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2、清明时节雨花飘,飘落的就是思念的味道;户外踏青花枝俏,炫耀的就是今日的幸福;桃花鲜艳青青草,曼妙的就是生活的美好;缓解疲劳烦恼抛,释放的就是情怀;轻松自在乐逍遥,放松的就是心情;清明时节,珍惜眼前的幸福,愿你事事顺利幸福绕!

3、清明节到了,每每看见一束束鲜花插在坟头,就知道又有一个生命永远离我们远去,而他们且可以远离这充满险恶的人世间,也未常不就是一件好事,唉,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有时生死并不能由你自己。

4、清明,先烈的精神再一次洗涤了我们的心灵;清明,先烈的事迹再一次坚定了我们的行程;清明,先烈的灵魂再一次保佑了我们的安宁!

5、总就是那细雨纷飞,总就是那行人匆匆,总就是那杜鹃满山,总就是那炮竹声声,总就是那惦念的惦念,总就是那回忆的蔓延。清明节来雨纷纷,缅怀过去,祈祷未来。

6、清明节日小长假,手边工作早放下:走一走,散去身上烦与忧;抖一抖,精神抖擞更轻松;逗一逗,微笑时刻记心头。清明小长假,祝你生活乐悠悠!

7、在亲人墓前植树,用一束鲜花寄哀思,缅怀亲人对自己的赋育之恩,教育后代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要达到“祭我相思千点泪”的致哀追思。

8、清明节恭祝你:神轻气爽一清二明、做事有序一清二明、生活事业一清二明、美好未来明白招手、幸福快乐不离左右、福运财运马上拥有、心想事成立刻成就!

9、阅尽世间坎坷,最难过的`就是情关,在这个节气里撒一滴清泪,为九泉下的亲人,抬头望望天空,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平安,清明节快乐!

10、清明扫墓传统久,祭奠亲朋诉衷肠。献上鲜花表心意,情义绵绵无绝期。纸钱化作黑蝶舞,捎去天国钱无数。浊酒奉上祈祷祝,保佑亲人安康驻!

11、清明清风绵绵情,愿我的祝福驱除你的烦恼,吹进你的心谷;清明清风浓浓意,愿清明和风温暖你,愿我的情谊伴在你左右,祝你快乐!

12、清明时节雨纷飞,思朋念友情谊真;沥沥细雨透迷离,端酒遥望心中情;熙攘世间唯友真,折柳相赠辟灾邪;望友踏上幸福路,一生平安快乐随。

13、清明时节雨悄悄,一份离愁心中绕。愁肠百结思念飘,万千哀伤诉不了。缅怀先祖来叩首,苍松翠柏也垂头。焚香烧纸仍不够,仰天长啸一声吼。只愿天国有福音,人间亲人笑吟吟。

14、你闭上眼,就是不就是感到后脊梁骨在冒凉风,就是不就是听到凄凉的鬼哭狼嚎,就是不就是有一只手在你的左肩移动,傻瓜,那就是我清明节给你开的一个玩笑!

15、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就是真。好好活着,才就是最好。

16、清明忙,短信忙,问候忙,祝福忙。脚步忙,扫墓忙,献花忙。陵园忙,讲解忙,孩子忙,笔记忙。再见忙,回家忙,清明节真忙。祝亲人节日幸福!

17、清明节到了,祭奠先祖去扫墓,诚心缅怀深深把情意诉;人生之路莫停步,勇敢向前大踏步。清明节,祝幸福快乐来相伴,平安如意吉祥罩。

18、清明节里,拿出你的鬼点子,靓出你的魔鬼身材,让你的鬼脸嘟嘟充满笑容,用你那鬼哭狼嚎般的嗓音一起送祝福吧,愿你清明节快乐。

19、春雨连连,路途迢迢,阻隔重重,行人匆匆,祭奠年年,情意绵绵,祝福浅浅,牵挂深深。亲爱的朋友,清明时节,愿你万事顺顺,未来亮锃锃!

20、清明时节遍山雾,泪水化作思亲雨。祈祷亡灵九霄安,世人幸福一生康。拂袖擦泪振作神,感恩报答勤耕耘。继承家业大发展,不辜前人一片心。发家致富上苍看,大展宏图美家园。清明节快乐!

21、清明时节雨飘荡,鲜花在手心忧伤。祭祀先人不能忘,文明传统记心上。坟前缅怀泪沾裳,归来沉默细思量。前人恩德自难忘,孝顺今人最应当。珍惜相守幸福长,和睦相处永安康。

22、清明节就是缅怀故人的日子,就是充满悲伤之日,这一天连老天爷都与我们这些失去至亲的人们一同哀伤,一起落下思亲之泪!

23、清明到来,我们缅怀的就是逝去的青春,展望的就是美好的未来,埋葬的就是恼人的烦忧,送来的就是顺心的生活。深深祝福我的朋友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24、清明将至,心又开始隐隐作痛,这种痛不曾消失过。只就是在无人的时候,更显得真切。

25、生活就是这样美好,趁着清明时节,把不开心的,抛掉;把不喜欢的,甩掉;把不美好的,删掉。这个清明节,希望你高昂起头,继续你幸福的下一站,记得快乐到永远。

26、细细微雨就是我的泪,黑蝶翩翩捎我的信,送上我问候和爱心,祭拜天堂的亲人。清明时节祈祷祝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27、清明节来踏青,赏花观景好心情;植树成林好遮荫,美化环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鸡蛋,破壳重生好前景;清明节里放风筝,赶走晦气来好运!

28、清明时节雨纷纷,怀念先人正时分,文明风俗吹遍遍,海葬树葬为千秋。

29、又就是一年清明到,清明时节踏青好,生活劳累工作忙,莫忘休闲身心放,明媚春光别辜负,户外散心气顺畅,轻声问候已送上,愿友平安更健康。清明节快乐!

30、清明到来,心头几多感慨;亲人离去,万千悲伤凝聚;细雨绵绵,悼念之情无限;酹酒敬香,心底弥漫惆怅;跪拜叩首,几番浓重哀愁。

31、清明时节桃花艳,灼灼其华美姿颜。泉水欢畅山迢迢,暖阳相照草连天。云霞灿烂歌翩翩,杜鹃盛放最烂漫。愿你走进大自然,欣赏美景福绵绵。

32、又就是一年清明节。清明节既就是祭祀扫墓的日子,又就是踏青的好时节。

33、走进清明的怀抱,领略春光的美好。笑看桃花的妖娆,静听溪水的欢笑。远望青山绵远,沐浴阳光的灿烂。品味季节的变换,歌唱生活的圆满。

34、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35、清明节小长假,烦恼事抛一边,让幸福驻心间,踏踏青郊郊游,让开心常相伴,朋友间多相聚,让欢乐绕身旁,发短信送问候,让祝福响耳边,祝愿你身体棒,吉祥伴好运随。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一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寒食节和清明节在唐朝时期就一直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日。寒食最主要的就是禁止生火,这一天禁止做饭,禁止吃热的食物。清明节则主要就是祭祀,祭祀逝去的亲人。

寒食节的来历。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赵之珩说,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连同寒食节本身,在我国大多数地区慢慢消失了。或者说寒食节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但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有助于人们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民俗内涵,非常有意义。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二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

2.《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刘禹锡。

鸾声窈眇管参差,清韵初调众乐随。

幽院妆成花下弄,高楼月好夜深吹。

忽惊暮雨飘零尽,唯有朝云梦想期。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3.《寒食城东即事》。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4.《寒食》。

王建。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5.《暮春日宴溪亭》。

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十三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的别称,这是由于寒食节时在冬至日后的105天。宋代苏辙的一首诗《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宋代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唐代诗人韦庄的诗:“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后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寒食节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说的就是寒食之后诗人煮茶的行为。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说法。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1、节日形成早。

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

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变为一日。

3、文化内涵深。

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

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5、流传地域广。

由介休,太原郡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如高昌国自唐代起将三月九日定为寒食节)。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z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中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清明寒食节主题心得体会范本篇十四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

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

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

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

寒食年年怆客心。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

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

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日献郡守》。

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帖》。

苏轼。

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