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蒙氏教学法(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54:03 页码:14
最新蒙氏教学法(汇总20篇)
2023-11-11 18:54:0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也能够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机会。在写总结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不只关注个人的问题。以下是小编针对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期待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蒙氏教学法篇一

(时间:40分钟)。

班级:___。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标。

c.教育手段。

2.社会要求与()是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a.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

b.教育机构。

c.政府。

d.父母。

3.主体活动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育以活动为主,并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这里的活动主要指()。

a.教师预设的活动。

b.幼儿主动积极的活动c.幼儿自身的实践活动。

d.幼儿自选的游戏活动4.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来自()a.同龄人。

b.社区人员。

c.家长。

d.教养员5.充分考虑幼儿之间的“智力类型”的差异体现了()a.科学发展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c.趣味直观性原则。

b.思想教育性原则c.启发探索性原则。

d.艺术创造性原则7.在《金色的房子》故事教学中,教师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互。

1相帮助,这体现的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思想教育性原则。

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

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3分,共24分)1.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

()2.由于幼儿园经济条件差,所以创设环境时必须考虑经济性原则。

()。

3.幼儿园环境是专为教师提供的。

()4.科学发展性原则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只强调活动结构科学合理。

()。

5.幼儿园墙饰的位置要高于幼儿伸手可触的位置,只让幼儿观赏不让幼儿参与操作。

()6.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导。

()7.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对立的。

()8.健康就是身体无疾病。

()三.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有哪些?

22.语言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四、教学实践题(28分)。

初入园的孩子对陌生的幼儿园教师会缺乏心理安全感而产生适应困难,针对全班幼儿的需要,以此为出发点,张老师设计组织了“快乐的幼儿园”、“幼儿园像我家”之类的活动帮助儿童了解幼儿园教师、同伴和集体生活,产生亲切感,从而减轻或消除焦虑。请写出此设计流程:

蒙氏教学法篇二

一、引言:。

时下,课程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巴蜀大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新课改的探索与困惑。课程改革到底“革”什么?有人认为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换一本教材“教”而已。而我认为,新课改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到“引”;知识技能掌握理念的转变――从“满堂灌”、“书山题海”到“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强调自我的情感体验;教材观的转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变成我们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工具之一;评价机制的转变――从“唯分数论”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但也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评价上更要分层评价。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还有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五个原则:第一、全面与和谐不可分割;第二、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第三、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第四、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第五、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分层教学实际早已有之,不过是新课标给了它更大、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已。

将布卢姆、巴班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作业、辅导、评价五方面来展开。

[1][2][3]。

蒙氏教学法篇三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不仅仅是要在语文课本中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然而在这几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最让学生头疼的往往是写作。我在刚接手这个班时学生已经上四年级,按理说经过三年级一年的习作训练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与能力,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上作文课学生不是眉头紧锁、下笔艰难就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收上来大多数内容不具体、语言干瘪、缺乏新意。针对学生习作的这种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引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虽说现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每一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同类别的课外读物,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我想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读物拿出来资源共享,那么班上不就有很多不同的课外书了吗?于是,我动员学生把自己的课外读物捐出来,在班上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分门别类摆放。这样学生在教室里就可以借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在学生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便引导学生把文中写得优美的、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句子摘抄在本子上,然后每节语文课抽出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积累到的词句,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既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又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为学生独立习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我们的人生是千姿百态、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这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但是我们小学生往往不能把作文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做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准备、指导观察。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写“春天的发现”。在写这篇作文之前我便组织学生到田野、校园、小河边寻找出春天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引导学生抓住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真正地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五彩斑斓。一篇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真实而生动。

评议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待学生的习作我们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采用“1+1”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优秀作文时既要肯定和赞扬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评论差生作文时则要尽可能的找出其成功的地方而委婉的指出不足。只有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才能让优秀的学生做到精益求精,后进的学生不断进取。

蒙氏教学法篇四

摘要:篮球是各大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随着新课改(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实施,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已经不同于以往,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篮球教学开始强调“以学生为本”。在这一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开始被很多高校引用到篮球教学当中去。本文就是针对分层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如何能够被更好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包括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的篮球教学中的必要性、分层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着的问题,并且根据高校篮球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为今后高校的篮球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校篮球教学;分层教学法;应用和研究。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层次教学、逐级递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推动高校的篮球教学发展和创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是,老师要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本,每一个学生都值得被老师认真对待,看学生时不能局限于当前他的状态,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其特点,老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尽可能的针对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为其制定一套合适的、个性化的篮球训练方案,最大程度上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提高其篮球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而提升其个人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校篮球教学的有效发展和创新。

1分层教学法应用到高校的篮球教学中的必要性。

1.1与高校的篮球教学特点相适应。

高校的篮球课程可以说是独具特色,因为在其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将自身的篮球理论知识与篮球技能完美的融合起来,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锻炼技能,其难度不可谓不大。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有些吃力,尤其是身体素质不过关的一部分同学,他们会在很大程度上拉低篮球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就是唯一合理的出路了,篮球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有差异性的、有层次的,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满足她们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从而将教学质量提高[1]。

1.2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效率尽可能的高[2]。篮球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其自身素质较差而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不高,进而可能产生厌学心理,这样一来就导致篮球教学的质量很难得到提升。分层教学法的出现恰恰满足了篮球教学上的这一缺陷,它可以通过层次化的教学方法来尽可能的缩小差异性个体和教学整体之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

2.1学生个人素质差异较大。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其实是对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非常有利的。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体育一直是不被重视的一门学科,这也就导致我国学生的体育方面普遍比较落后,更不用说篮球这样一项高技术高难度的运动了。在各大高校中,篮球通常是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自选课程,选篮球课的学生们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身体素质差异非常之大,每个人具备的篮球基础亦是相差甚远,这就是篮球教学发展始终达不到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4]。

2.2以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进行统一的讲解或演示,学生们再跟着进行练习,并且一律采用固定的标准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无疑是使篮球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加深了。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身的差异以及篮球基础的差异和统一化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于是学生们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掌握篮球技巧的过程以及训练篮球技能的过程都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下,这样会使得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压制创造性和主动性的负面情绪中,极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2.3教师素质不够高。

由于教育的环境和背景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相应的就要求老师们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但实际上,篮球教师们都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成长并发展起来的,可能他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都是较为滞后的[5]。因此,现在的很多篮球教师并不认为以往的教学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他们对于教学统一化是持认同态度的,篮球教学当中依然会使用标准化的训练方案和教学方案,这就使得高校篮球的教学创新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篮球教师们大多数都缺乏对于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于是就造成了篮球教师能力和素质整体落后的局面。

3.1两个应用原则。

(1)个性化原则。分层教学法的基础就是针对不同学生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因此个性化原则是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高校的篮球教学还应注意,不要给学生们制定完全相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篮球基础掌握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的落实个性化原则[6]。(2)实效性原则。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就是说分层教学法实际应用中的实效性是必须要重视的。分层教学不是为了是学生层次化,而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只有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适合的教学目标和方案,才能有效地促进篮球教学的发展。

3.2教学层次的合理划分。

合理的划分好教学层次是分层教学法促进篮球教学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老师们要以现有教学资源为基础,把篮球教学划分成尽可能多的层次。举例来说,可以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作为分层的依据,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来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和训练计划。另外,在进行整体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层次性,遵循由基础到专业、由个人到团队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篮球知识和技能[7]。

4结语。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以满足新课改中对于高校篮球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观念得到及时的调整,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校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潜能,提高学生们的自身体育综合素质。只要在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及时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作出总结,把握好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内涵,将实效性和个性化两个要点作为基本原则,建设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并注重篮球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的培养,就能够有效的推动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当中的应用,使它们更好的融合起来,真正的将高校篮球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推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邱全,熊丽.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16):286.

[2]项宗星.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文存阅刊,2017(7):95.

[5]项宗星.分层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7(54):132.

蒙氏教学法篇五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恰当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情景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拉近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审美距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首先要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设计一个巧妙的导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展示的境界,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与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创设恰当的情境,把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进入情境激发情感,进入情感体验的境界。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观烙印,凝聚着作者鲜明的爱憎,这就为情境教学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文章中包含的情境无一不在学生心中激起长久的情感的回荡,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异彩纷呈的情感来诱发学生心中之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引导学生走入作品的艺术境界,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2.凭借情境进行思考,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当学生进入某一情境中去,达到情感体验的境界,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进行理性思考,将感性的知识转化为抽象的理性的知识,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价。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思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让学生由情感的体验而进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识与方法,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3.再创情境留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一堂好的语文课,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并不意味着内容也随之结束了,也许是已习得的知识的延续,也许是新的学习的开始。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再创情境,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中的语文。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2]张生亮.刍议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课外语文:教研版》,.6.

蒙氏教学法篇六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摘要:知史达变,鉴往知来。历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发展历史,然而,在初中生的眼中历史却是单调枯燥、繁杂乏味的,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法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应用;方法探究。

所谓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历史知识的无限奥秘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情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生硬的教学模式和不融洽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接受历史知识来说都有很多好处。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文化,增添课堂的文化色彩。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和擅长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认真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对大纲的理解运用到教学中去,以达到教学目的。总之,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潜能。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丰富和乐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再比如,一个故事性的精彩导入可以给课堂教学大大加分,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情境化教学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如同朋友一般,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谈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情,流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并且谨记经验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爱国热情是历史学习最关键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演讲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当然,这一切的顺利实施都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学无止境,教师只有站在一定高度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才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品行,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通过对爱国人士的介绍(如文天祥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大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我看到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对情境教学法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方向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蒋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创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

蒙氏教学法篇七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根据课程的特点,按以下几个主要阶段进行:

1.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吸取传统教学法的长处,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体现在项目中的小模块上,从而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

2.学生分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采取分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分组原则、组员搭配、工作分工、成员数量等直接影响着组员的学习。实验证明每组人数应控制在5――6人,人多“手脚乱”、意见不一;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可以设组长(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由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和技术总监(主要负责技术攻关,由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3.由于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的发展,但还应当注意学生的两极分化。有的后进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所以要结合“一帮一”的措施,安排学习先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纠正。

4.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讲授,所以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选好示范项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可以把教材作为学习的“字典”,有条件的可以适当编写讲义,甚至编写教材。

5.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项目设计思路的形成、设计、实施作适当的引导,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真正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项目教学中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去组织、设计项目并将项目制作出来。word2003项目教学实施过程可分为:教师展示项目、师生分析项目、学生设计项目、学生实施项目、师生项目评价与总结等。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职业中学)。

蒙氏教学法篇八

教学是目标既定,按照知识内涵不同所划分的章节教学顺序向前推进的系统工程。如果忽略其整体属性,仅着眼于各章节目标教学,逐一发挥个体功能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很不够的。研究各章节教学在教学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联系,以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进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双线教学法是根据教学整体属性和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一条教学副线,把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分划,使之在教学中得以加强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事实表明,这是一种对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双线教学分主线教学和副线教学两部分。主线教学是完成教学期间所规定的正常教学任务的常规教学,教师可以按照自己以往经验组织教学。副线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成份,其主要任务是为主线扫清外围知识障碍,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师在实施主线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复习以往知识,把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形成两个分立的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程序。为促进新旧知识融汇贯通,加速知识运用过渡和智能迁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主线教学一般可按正常的教学程序向前推进,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正常教学任务。同时,也借助选定的适当的教学副线将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顺利转入运用。

下面以高中物理选学教材中的《磁撤教学为例加以说明。《磁撤主线是针对有关磁场概念、性质、定律和公式所进行的,以分别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为目标的教学。副线教学选定《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来展开。显然,副线将为主线在涉及“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运用时,将提供比以往更为有力的力学工具,并为学生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有计划、有目标地复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作出了安排。既巩固学生的力学基础,又方便了在教学中的运用,起到了一石双鸟之功能。一般来说,每一章节教学第一课可以复习一些选定了的副线基础知识,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副线课外练习。练习难易程度应以学生通过认真复习、努力思考便能解决为宜。否则,过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使教学受阻;过易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影响双线教学实施质量。章节教学第二课起才开始上主线知识新授课。在课堂中,若无特殊情况,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不涉及副线教材知识内容,但在课外练习中应安插一定数量的、难易适当的副线练习题。教师应针对练习分别做好必要的承上启下的讲评和提示工作,使副线教学运转正常。

事实表明,这种新旧知识结合,不同层次思维穿插起来的练习,是对学生的一种强度均衡、功能完整的、巩固知识和培养智能相结合的训练。随着主线日渐推进,副线练习题的数量可以适当调整,难度可按题意分类有序递进。这时,教师应注意运用系统信息反馈,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副线教学份量和水准。当主线课程进入有关“安培力”和“洛化兹力”的运用时,副线知识已先后分别融入主线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一般来说,若是副线知识与主线知识性质相近,则会产生对学生学习主线新授知识的干扰。所以双线教学不能依靠教材的知识性质相近,或学习方法相似,使用借鉴模仿的方法来带动主线教学。在章节教学初始阶段,如果主副双线教材知识性质迥然不同,则能有效地降低前摄抑制作用,而有利于主线知识概念的建立。随着教学程序推进,副线教学对主线教学的协从作用便日益明显起来,原先分立的双线则逐渐融为一体,副线教学为主线教学扫清外围知识障碍,并及时为新知识的运用排忧解难;反过来,以后的主线知识的学习运用又成为对副线知识技能的复习巩固和新景下的再次运用。这是双线教学法的“双向”功能。但是,在主线知识已相当巩固的情况下,教师选定与其知识相近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在主线章节教学的后期展开,发挥其对比功能,使知识更加巩固,也是双线教学模式之一。

例如《功和能》与《动量》相搭配的双线教学就是其中一例。这时,教师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在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对比的思维中加深印象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范围更为宽广、解题情景更新、题型更为复杂的练习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这种并列对比的双线教学一般只限于章节复习中使用,而且节次和份量都应适度,以免造成知识相互干扰和学生因负担过重而心理失衡。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定不同的教学副线,在教学中与主线地从属关系、相互作用及其对教学整体效应的影响均有不同。在有关《热学》和《光学》之类教材的教学中,由于这类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强,如果继续根据上述原则选定与其关连的章节作为副线教材与之强行搭配,似乎确有不伦不类之感。这时,教师可以把以往教学较薄弱的、效果不尽意的、或从教学长远目标考虑而需要反复加强和提高的重点章节选定为其副线教材,在注意避免互抑作用的前提下,在主线教学知识初成之际,中途切入与主线平行展开,发挥副线教学对以往知识技能的.补救、巩固和提高之功能。只要教师注意系统信息反馈,把握教学份量及其水准,对主线教学将不会有所不良影响。相反,由于学生积疑消除,知识进一步巩固,能力提高和信心增强而产生智能横移,促进主线教学顺利进行和教学整体效应的提高。这时,副线教学只是教学的携带部分,教师可通过布置一定的副线习题,依靠必要的承上启下的指导和校正将副线延伸,甚至贯穿若干主线章节。这要求教师切实做好章节备课,合理分配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好每一次练习,正确处理好双线关系。如果一旦发现教学效果不佳时,是否因为副线教学影响干扰,或学生负担过重所致,是教师应该首先着眼分析的原因。

双线教学法从高一期间《牛顿运动定律》教学开始,就可以选榷直线运动》作为其副线展开。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牛顿运动定律》将有可能多次成为其他章节的副线教材。因此,教师可以就此进行长远规划,把教学目标统筹安排,逐渐深化,循序渐进地分配到未来的教学中去,准确把握其在各次副线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水准,即合理安排目标递进幅步,是衡量双线教学实施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可知已经学过的某些重要章节在以后教学中,往往被多次选定为副线教材,从而形成对某些重点知识反复进行系统扫描。这种在每经历一定时间跨度,又重新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并把章节教学中的智能训练的目标化整为零,分散在未来的教学中,或被逐一击破,或被反复强化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经济而又实效的设置。而且属于“运用提高”层次的副线练习题对于反映“识记”和“理解”的主线练习题来说,无疑起到了既可弥补其功能不足,又可调剂学生学习情绪和均衡脑力强度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处于一种多层次思维、全方位求索、满负荷运转的训练之中。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遇到知识疑难或发现自己所急需应用的知识业已遗忘时,会定向查找教材。这种应急自发的学习行动所涉及的仅是以往知识中的孤立的“点”,其目的、功能均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把学生应急自发行动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是双线教学法的导引功能。副线教学既有促进主线教学,促进新旧知识递接和智能迁移的辅助功能,又有对过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巩固、补救充实并加以强化提高的自益功能。然而,副线教学服从于主线教学才是双线教学实施准则。如果过份强调双线兼收,过份追求副线自益效应,喧宾夺主,则必然会造成对主线教学的冲击而导致双线教学功能紊乱。

[1][2]下一页。

这是教学应该注意避免出现的问题。双线教学法依靠纤细的教学副线贯穿整个教学阶段,把重点教学章节的目标适度深化,按照分步递进、分散重复的原则合理分配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与主线相互作用。旨在促成新旧知识结合,真正做到融汇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如果把双线教学法看成是单纯依靠加大作业题量,从而采取“多见多识”的题海战术,形成学生的解题应对思维定势,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是对双线教学法的曲解和异化,是双线教学所忌讳之举。只要教师充分认识教学整体属性、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信息反馈,根据教学活动具体情况,不断调整主副双线关系,以趋于合理,双线教学则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一页[1][2]。

蒙氏教学法篇九

严丽香。

(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难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方法,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育;学生学习。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数学学科抽象性比较强,加上许多知识点前后联系比较密切,许多学生很难系统掌握。还有就是许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情境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了限制,甚至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厌烦。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会不断高涨,这也为他们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函数y=x2的增减性的认识是从图象的角度得到的,是对函数单调性的直观、描述性的认识,如何利用函数解析式y=x2描述“随自变量x的增大,f(x)也越来越大”“随自变量x的增大,f(x)越来越小”?这个地方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一开始学生可能会对x取一些值进行比较,如,取两个值、三个值。(1)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取两个自变量的值,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进行比较;学生在区间[0,+∞)上取三个自变量的值,计算出相应的函数值,进行比较;(2)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对自变量进行取值,自变量的起始值为x=0,设置间隔值为1,则自变量的值依次为0,1,2,3,…通过excel算出相应的函数值;(3)对于函数f(x)=x2,让学生在区间[0,+∞)上对自变量进行取值,自变量的起始值为x=9,设置间隔值为0.1,则自变量的值依次为9.1,9.2,9.3,9.4,…,通过图形计算器算出相应的函数值。

二、情境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呆板、压抑,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主动性消失,当学生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之中,学习主动性油然而生。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学科思维方式,数学的思维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设计开放的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孕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数学进行了解,对自身潜能进行挖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发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对数学可以进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下图为北京市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张气温变化图,请学生指出该天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得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上升”或是“下降”。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案例和素材,都可以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把那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整个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是要把一些比较难的抽象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感觉简单易懂,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毫不费力,还有就是掺杂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一些有趣的情境,学生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不会感觉数学的学习那么的枯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形成一个以现实生活为实例的数学模型。例如,存款本息计算:m=m0(1+α)n;人口增长模型:p=p0(1+α)n;同位素衰变:n=n0(1-α)n;……,来自不同领域的问题,却能统一到一个数学表达式来描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统一定义。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电流的强度等可以抽象出统一的导数定义。曲边梯形的面积、变速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不均匀细棒的质量等可以抽象出统一的定积分的概念。这些都揭示了数学抽象的本质,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这样可以让学生把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

四、情境教学要让数学知识和人文情景有机结合。

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对具体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就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把人文知识融入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知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数学历史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人文知识的引入和一些小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在数学枯燥的背后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我们在“函数应用”这个章节的课堂教学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中外历史上的方程式来进行求解”,通过介绍数学家的励志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希帕索斯因公开无理数的发现而被学派视为叛徒;阿基米德因沉迷于数学而被入侵士兵杀害;欧拉双目失明仍用心算创作;陈景润病魔缠身仍潜心“皇冠”摘宝;腿残的华罗庚与“优选法”;轮椅上的霍金与“黑洞理论”……,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升华为科学、真理而奋斗的思想境界。

情境教学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学生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现在数学教学方法还是初步探究的时期,教师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情境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发挥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04)。

[2]黄伟亮。情景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7)。

蒙氏教学法篇十

怎样教好历史,如何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尽快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提到议事日程。

一、坚持启发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改意识,与素质教育接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最为重要,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诱导教学法即是教师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入畅游知识王国、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良好方法。譬如,在七年级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堂历史课中,我上的是一堂综合课,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当我问学生:“为什么说我们是龙的传人”时,同学们踊跃发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其源远流长的轨迹,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中国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长城就像一条盘踞雄关的卧龙”;“中国古代的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而广大人民被称为皇帝的臣民,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的长江与黄河孕育了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而它们就像横穿中国大陆的.两条巨龙,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丰富的想象,思维活跃。从他们那迫切想知道准确答案的眼神里,我仔细耐心的讲,中国古代各民族(部落)都有自已的崇拜的东西,有的是牛,有的是羊,有的是鹿,有的是蛇,有的是鸡,有的是马……当各部落统一后,这些动物的各部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人们头脑中想象的龙的形象。从此龙就成为人们共同崇拜的东西。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们一起,共同铸就中华文明,因而都称为龙的传人。通过诱导讲解,学生都懂得了这一知识点,而且更激发了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兴趣。

(二)层层设问法。

设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大环节。如:我讲“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一课前,我问学生:“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学生积极举手回答:“人会说话,动物不会说话”,我马上否定这一答案,因为动物也有语言,只是人类听不懂而已。“人要穿衣服,动物不穿衣服。”我又否定了这个答案。“人类吃食物时要煮熟,而动物却吃生的”。“人类会生活,动物不会生活”。我又摇摇头。“人类主宰自然界,动物不能主宰自然界”,“人类会劳动,动物不会劳动”,“人类很聪明,动物不聪明”,……我说再具体一点,已基本接近正确答案了,通过层层引导,层层设问,最后找到了正确答案,每位同学都知道,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在于人类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有目的的生产和改造自然。最后通过测试,百分之百的同学都能准确解答这一难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教学法能制造和悦宽松的环境与气氛,让师生之间感情融洽,心情愉快的进行教学和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在讲二次世界大战时,我问学生有谁参加过这场战争?学生一愣,马上哄堂大笑:“老师,我们那时还没出生呢?”我又问,你们当中有谁的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这时有六个同学举起了手,情绪激动的说个没完,于是我让这六名同学分别介绍了他们“爷爷”的抗战经历。这样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这时我马上说,既然大家对这段历史很有兴趣,我们这节课就看教学录像(二战实录片)。学生们非常高兴,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在时间空间和视觉感官上有了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又对学生进行提问:“假设你是英法联军总司令,你将怎样打这场战争?”,“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也没有苏联的军队出兵东北,二战在亚洲的战场可能怎样?”通过讨论,同学们熟悉了这段历史,并对二战性质及意义有了明确和深刻的认识。有次上课我刚进教室,里面乱哄哄的,我就说:“你们彼此吵吵嚷嚷的为哪般,能够为自己吵到什么?我觉得这节课我们应该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如何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从而引入正题,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也不在吵嚷了。

二、突出历史学科教改,注重教学效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我在备写教案时,在突出重难点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浓缩该堂课的内容。进行三言两语归纳,这既是适应课堂教改,又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形成》中,有“战国七雄”这个知识点(即齐、楚、燕、韩、赵、魏、秦)。让学生记住这“七雄”的名称,还是较容易,但要学生在空间位置上一一对位,却很困难。于是,我就发动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方向上总结归纳,最后提炼成两句话:“赵北楚南韩魏中,秦西燕上齐在东”,读起来很押韵,而且也较容易记忆。通过实验,在我所教的班级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能准确填写,这个难点很快就彻底解决了。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五口通商”这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记住,从下至上,依次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我就教学生这样记:广厦工程是为人类造福,列强的入侵使它犹如建立在粼波动荡的海上。这里的“广厦”即广州和厦门,“造福”指福州,“粼波”谐音宁波,“海上”即“上海”的倒置。通过多次检测,学生都能准确填写这五口通商位置。

针对有的章节内容,重点多,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知识点也多。因此,在总结时,就要多下功夫,能够以押韵的顺口溜形式总结出来。学生即感兴趣,又容易记住。如《秦汉时期文化》中关于“科学技术”这节内容,既有科技发明,又有数学、医学的成就,为了便于学生记忆,讲完新课后,便作了这样的总结:“秦汉科技真迷人,创造发明要分清;西汉造纸是人民,改进造纸是蔡伦;地动仪器有张衡,算术九章更吸人;医生仲景伤寒论,华佗也有麻醉能。”通过解释,再让学生记忆,这样该节课的主要知识就掌握了。又如该章中“宗教、哲学、史学和文学艺术”一节内容。在讲完新课后,我又做如下总结归纳:“王充《论衡》唯物观,《史记》纪传司马迁;班固《汉书》是断代,贾谊《过秦论》长短;汉赋要数三俊才,兵马帛画千古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记住该堂课内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蒙氏教学法篇十一

引言: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为上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支持。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性教育改革,分层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改革的新型教育手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同步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培养高中生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底蕴,是社会主义社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形式。

分层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实施全面性改革,在传统教育发展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主体[1],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同一课堂中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教育形式,分层次教育模式的基本特点多整体性与多元化相结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高中语文教育中分层次教学,可以实现高中学生自身文化底蕴的层次化培养,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应用效率的到大大的调高。

2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设定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

层次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全面性开放式教学的新型教育形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活动性作用,促进高中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开展分层次教学形式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例如:某高中语文教师开展苏轼《赤壁赋》课堂教学,结合该班级学生语文学习程度,将语文课程教育目标设定为初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应用多媒体,设定《赤壁赋》的画面,初级目标,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对语文课文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等诗句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语文赏析能力;高级目标设定为对《赤壁赋》文章主题的深层次把握,为开展合理有序的分层课堂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计划。

2.2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层次化开展:

开展分层次教学法,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不同层面的知识引导,教师应当注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需要在把握课堂整体的前提下开展,避免教师开展分层次教学中,使学生体味到差别对待的课堂意味,教师要妥善处理好课堂中不同层次的语文知识结构的逻辑性连接。例如:某高中教师开展《赤壁赋》分层次教学,应用多媒体,引学生设置教学情景。教师:“请同学们依据你所看到的‘赤壁’[2],对苏轼眼中的赤壁赋进行赏析。”教师主要古文原文赏析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堂回答,在课程中主题深层次挖掘中,引导古文原文赏析较差的学生进行做答,同时又将重点放在对课问中主题深层次挖掘叫困难的学生中,从而达到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层次化教学的科学有序的开展。

2.3引导进行层次化课堂思考:

高中语文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入性研究,实现信息多元化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灵活性应用。例如:高中语文教师结合多媒体视频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进行赏析[3],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艺术效果的视觉传达,达到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成为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某高中语文教师针对班级中学生对不同语文语言的艺术领悟能力,分别从艺术欣赏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对《阿房宫赋》进行艺术欣赏,达到对班级中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全面性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矮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2.4层次教学法在课后反馈中的应用:

分层次教学法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应用学生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表现出的不同层次教学水平,结合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目标额基本应用情况,促进高中语文学生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相结合,达到新型教育理念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灵活应用和多元化应用。例如:某高中语文教师结合班级中学生语文现代文解答的基本情况,实施课堂课后作业的分层次布置,针对不同现代文理解中,对议论文和小说类题材的把握,引导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电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欣赏能力的作用,充分应用多媒体吗,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分层次教学,促进高中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2.5层次教学法在课后辅导中的引申:

分层教学法是体现现代教育中“生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层次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体现在课后辅导中的引申。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微信,微博等形式[4],与学生进行课后语文知识的互动交流,及时对高中生语文学习中的困难进行引导解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分层次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我国高中生文化底蕴的培养,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结论:

分层教学法是我国实施全面性改革探索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充分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环境,丰富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促进高中生综合能力的进一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蒙氏教学法篇十二

在语文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读书,更要授之以读书的方法。换句话说要阐明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听、说、读、写的一般规律,令学生掌握点石成金的本领。用此观点进行语文教学的方法可称之为指示教学法。

如何进行指示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应在学生既有的语文基础上,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由浅入深、由低至高、由易及难地对学生进行科学地系统地训练,通过实践让学生逐步掌握自学语文的途径和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把金钥匙后,就可打开通向语文殿堂之门,登堂入室,自觉地学好语文了。

通观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凡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而思,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便有较好的.效果。而另一部分学生跟着老师转,亦步亦趋,盲人骑瞎马,到处乱窜,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效果不佳。原因何在呢?前者掌握了自学语文的一般规律,后者却没有掌握它。

指示教学法就是为学生指点迷津,告诉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如何自觉地掌握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并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如果你从高一教起,首先必须对所教班的学生在过去九年语文学习中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作详细的调查,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在教学过程中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在实施计划时,可采用分步训练法。以作文训练为例,从审标题入手,力争准确、恰当、新颖,逐步达到标题入神点晴;进行书法审美教育,令文面整洁美观如一件艺术品;进行开头、结尾专项训练,力求凤头豹尾,引人入胜,余味隽永;进行构思训练,让文章构思匠心独运,结构严谨;进行选材、组材训练,把材料像珍珠一样连缀在中心思想这根主轴上,形成有主轴有滚珠的飞轮,在全文的运转中发挥其机能;进行语言训练,做到各种文体语言得体、通畅、无语并无错字;进行常用标点符号的训练,争取无标点使用错误。各种单项训练不能孤立地进行,要结合每次作文教学实际有所侧重地进行。通过各项训练,告诉学生掌握上述基本技能的方法和规律,然后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经过一年的训练,我进行了一次试测,全班51人,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有34人,占66%;尚有17人未“入格”,有待今后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齐少艳的散文《翩跹》入讯跨世纪青年作家诗文大奖赛》并编入《跨世纪青年作家诗文精萃》;学生杨新伟的小说《明年开春的时候》获“九十年代文学艺术新作大展”优作奖,并收入贵州省博物馆永久保存。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领域中试行指示教学法比精批细改的批改法效果要好得多。

[1][2]。

蒙氏教学法篇十三

交际教学法作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重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视交际能力、恰当使用语言、任务教学等特点.本文结合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和多年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体会,从交际教学法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分析探讨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作为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商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商场现代化pku英文刊名:marketmodernization年,卷(期):2006“”(21)分类号:h3关键词:商务英语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教学实践

蒙氏教学法篇十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玩的世界里。脑袋里想着怎么去玩好。他们很爱一起玩。所以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我自编一个小游戏,配上手势,以游戏开头。我们班有46个学生,单靠我控制课堂纪律,那一节课下来就别上课了。用游戏的方式来导入,让学生们听我的,这节课才能上下去,学生一但做游戏,个个都投入到里面时,那我所要教的知识他们都学会了,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比如我在叫数字1-10时我就采用儿歌加舞蹈的方式教会孩子们1-10数字的特征,并教会他们用数字。

二、多媒应用,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上数学课,那真是“惨不忍睹”,教室里根本没人听我说的,因为他们都会啊,但这样下去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我用自己最擅长的多媒体来上课啊。多媒体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三、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

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星期天,爸爸买了一小箱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你和你哥哥吃了4个,还剩几个?从10个里面吃了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方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方格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教学价值。

人所共知,小学数学向来以“难学”著称,这一学科除了体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之外,还有很强的实际运用性。在平时生活中,往往随处可见各种数学问题,但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实际运用性有意无意地加以忽略了。故而,作为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来拉近学生生活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者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乐为之者”,以之来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激发。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将生活紧密联系于数学理论,以此使数学能够被学生所“具体化”,解脱其于抽象的符号“海洋”之内,以之来展示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新课程要求传统的学习模式要在根本上获得改变,其中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借助于这一形式,可以将学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并在其活动过程中塑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促进高效、优质的全面发展体系,展示出小学数学所应具备的教学质量。如在“加减法”这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开展各自的教学活动,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自行“寻找”自身的任务并相互探讨知识点。借助于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的关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塑造学生的竞争品质。

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升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活动环节就是反思。故而,不管什么课堂过后,不管是教者还是学者,都应开展充分的教学反思活动。借助于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有效地认识到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的进度。学生方面更可以借助于不断的反思而开展“常态化学习”,从而尽最大可能促进课堂反思习惯的形成。故而,作为教师,应采取各种方式,“动态性”地引导学生反思相应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之类,从而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加以“最大化”。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后的集体“课堂反思”活动,在此之后在在下节课上课时开展集体的“总结交流”活动,在其过程中有效地注意改善不足,并将之运用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从而尽最大可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强,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7/22等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们能否通过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的积极性就能高涨,兴趣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等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在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马上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比较麻烦,是否还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联系,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快又对(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4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

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难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课前的十分钟与课后的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分散的时候,而上课伊始,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整节课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保持与兴趣的激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级教师于猗老师提出:“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良好的导入就如同是一块磁石,可以紧紧把学生吸附在它的周围,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与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一节内容时,我告诉学生他们可以随便出数,我立刻就能说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学生对此半信半疑,有不少学生主动提出几个数来让我判断,当我速迅说出答案后,学生立刻展开验算,发现我的回答完全正确。学生感到非常惊奇,他们奇怪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探究的兴趣油然而生。

巧设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要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讲解后我提出这样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份,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对于这两个问题,有些学生被题面所迷惑,认为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时,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这两个小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度,但是这又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相违背。此时我让学生用纸张来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拼一拼、剪一剪发现,拆分三角形把一条边分成两个角,组合三角形把两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成为新组合的三角形的一条边。这样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利于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课中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这只是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课堂的主要部分讲授环节还要相机诱导,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能被3整除的数”在成功导入后,我告诉学生我并没有什么特殊功能,之所以能够快捷而准确地判断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是因为我掌握了一个规律,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刚才他们让老师判断的这些数的特征,来总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猜测了许多种,如末位数是3的倍数,个位、十位等都是3的倍数。我一一举出数据让学生进行验证,学生发现刚才所猜测的都不正确。此时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这时有学生大胆地提出:我发现这些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加起来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然后列举出一些数来验证,每次都正确,进而使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脸上现了喜悦的神色,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的乐趣。这要比教师直接讲解,毫无悬念地给出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思维得以激活,经历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蒙氏教学法篇十五

植物生理学的问题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作为教学的'线索,再根据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发现,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组织教学的方式.其优点是:(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2)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师生很好地进行教学互动;(3)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4)有利于迅速地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以调控教学过程,从而保证教学的稳定和平衡;(5)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认识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群体提问和个体提问相结合.一般提问群体问题要简单明了,便于大家一致回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个体时,问题要相对复杂些,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提示和引导,并作出扼要的.下面以具体实例说明问题教学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康宗利刘延吉樊金娟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沈阳,110161刊名:植物生理学通讯isticpku英文刊名:plantphysiologycommunications年,卷(期):42(2)分类号:q94关键词:

蒙氏教学法篇十六

示范法是街舞各项内容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能是联系着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技术结构,要领和做法,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示范是学生学习模仿样本,教师的示范必须做到清楚准确,节奏分明,轻松大方,熟练优美,使练习者看清每拍动作的做法和动作之间的连接。示范后,要让学生产生急于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室要不断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

第二,示范位置和角度的选择要根据人数多少和动作特点来确定。要利于学生观察。一半常采用的示范形式有镜面示范,侧面示范和背面示范。

第三,根据动作的难易和对象水平可采用重点示范,常速示范,慢速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和领做示范,各方法有可以相互结合运用;另外,示范还应与讲解结合使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带领法是街舞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带领学生对学习的动作进行重复模仿的练习,一般在新授课学习新动作时或复习课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所学动作建立正确概念。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动作需要正确选择是示范面,通常在有转体及动作较复杂时采用背面示范带领;结构简单的动作采用镜面示范带领;并在带领的过程中根据观察的情况随时转换带领的方式,但尽量多采用镜面示范,以利于观察学生掌握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便于与学生沟通。

第三,教师在带领学生联系时,教师的动作要娴熟,准确大方,一丝不苟,并要配合手势,口令提示等,使学生要眼看,耳听,心想,体动。

 

讲解法是一种有声的‘‘示范”。是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主要手段,配合示范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学习任务,动作名称,动作要领,练习方法,纠正错误,进而阐明技术关键及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采用此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解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根据课的不同任务,阶段和学生情况,明确要讲什么,怎么讲,做到有的放失。

第二,讲解要正确,有科学性。所讲动作要领应正确,术语运用要准确,要反映新的,先进的技术成果,同时注意讲解的逻辑性。

第三,讲解要有启发性。在讲解动作时,引导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从回忆,联想,比较分析,综合当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并可结合提问,使学生听,看,想,练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讲解要简单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内容要突出重点,主要讲清动作的方向,路线,部位和身体各部位的配合方法,讲解的方法以边讲解边示范的效果好。

第五,讲解要有节奏感和生动性。教师讲解要用普通话,音调要抑扬顿挫,语音和语速要适度,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和眼神,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讲解要生动形象,比喻要恰当。

第六,讲解的时机和位置要恰当,掌握好最佳讲解时机,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动作和及时纠正错误。学习新动作时必须讲解,当发现错误时要及时讲解加以纠正。但在练习中不宜过多讲解。另外,教师讲解时所站位置,应考虑所有人都能听到,同时又要考虑视觉效果。

 

提示法是指学生在联系过程中,教师运用简短,明确,生动的语言信号,以及简洁的手势和肢体动作,生动的眼神和表情提示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提示的内容包括动作节拍,动作方向路线,动作连接,动作技术要领,纠正错误等方面。“提示”是街舞教学中极其常用的一种手段。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运用语言提示时。

1、注意语言的准确,恰当和简洁,并要声音洪亮,发音准确,音调适当。

2、教师应多用正面的语言进行提示,以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3、提示的语言或口令要配合音乐的节奏,语调要符合音乐和动作的特点,使之融为一体。如,教师边数节拍,边提示动作。提示动作连接:“5、6、wave”;动作技术、姿态表现和动作时空、力度的提示:“1、2、伸臂”、“5、6、抬头”、“1、2、加快”、“5、6、用力”等。提示一定注意要有“提前量”,给学生反应的时间,一般根据需要提前4拍或2拍。

(二)运用肢体提示时。

1、首先是学生明确肢体动作代表的含义,因此,要预先向学生讲解课上常用的几种肢体动作。

2、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来激励学生,如微笑、对视、点头等。

3、运用手势提示时,一定注意时机,一般提前4拍做出,并要是每个学生都清楚看到教师所做出的手势,手势要干脆、利落、固定,给学生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

 

重复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按照动作要领反复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在街舞教学中,可多次重复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又有利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改进技术动作,并对提高身体素质、发展体能有较好作用。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防止错误动作的重复,教学中,一旦发现有错误动作,应立即给与纠正,以防形成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

第二,运用重复教学法,应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避免运动负荷过大导致学生疲劳的过早出现,影响动作的掌握和技术改进。还应该注意重复次数,次数太少,达不到锻炼的效果;次数太多,容易造成动作的变形,适得其反。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的进行完整讲解、完整示范,完整练习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不割裂动作的各个部分或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开始就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完整动作技术概念,并在练习过程中不致影响动作结构和动作连接技术。分解法是指教师对所学的复杂动作或组合动作,按技术环节合理的分解成几个部分或段落分别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全部掌握动作的方法;在纠正错误动作时也广为使用。有分解讲解、分解师范、分解练习。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完整法适用于那些结构相对简单易学的动作,而对具有一定难度和复杂的动作,可以采用慢速完整教学法,待学生熟练后在恢复到正常速度;如果教学对象的水平较高,也可直接采用完整教学法。

第二,分解法的优点是把复杂的动作简单化,减少学生开始学习困难,增强掌握动作的信心;但分解法容易使动作之间脱节,连接技术遭到破坏,因此,分解教学过程不易太长,最后还要过渡到用完整法来教学。

第三,在技术教学实践中,完整法和分解法通常是紧密结合、交叉使用的,而且经常富于其他各种教法之中。

 

move的教学中用到的较多。采用此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助力时的站位,助力的时机、力量的大小、方向的控制等方面,以便助力达到最佳效果,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动作。

第二,在breaking中power。

move的教学中,对可能存在危险性的动作的助力和保护,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助力和保护手法娴熟,了解动作的结构和特征,清楚的知道助力的方法和时机,确保练习者不受伤害。使练习者尽快找到完成动作的感觉。

街舞技术教学的实践表明,无论是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或成套动作,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不是采用单一教学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往往需要把若干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合理搭配及综合运用方能奏效。因此,教学中应该在各单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各种教学法的灵活组合和科学搭配,广泛采用综合的教学法,以保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蒙氏教学法篇十七

法任务。

教学。

法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讨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第一篇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1]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2]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笔者认为,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

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二、“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炊;或根据火车和汽车时刻表,选择哪几趟车能方便准时地赶到某地开会,任务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是非语言性的,而课堂练习,如用短语造句、用介词填空等,其结果总是语言性的。第三,任务具有开放性,也就是说,任务的履行并非有一套预定的模式或途径,或者会达到统一的结果,完成任务的途径,包括应用的语言是可选择的、不固定的、非限制性的。第四,任务具有交际性或互动性。任务通常是集体性和合作性活动,任务的履行通常以交际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这种互动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输入材料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互动。

对任务和任务型教学法本质的认识还可从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的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pelu对语言教学方法的三分法中得到启发。克氏认为[4],绝大多数语言教学方法都可根据其关注焦点分为三大类:一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language-centeredapproaches);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er-centeredapproaches);三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learning-centeredapproaches)。[4]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法(如听说法)着眼于语言结构练习,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向学习者提供以形式为主的、预先选择并分级分序的语言结构练习,学习者通过使用具体的语法和词汇项目,以模仿、重复、操练的方法进行语言学习,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的外在形式,其语法和词汇项目预先规定在大纲中,教学沿着预定的途径,期望达到预定的目标。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要,努力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机会,通过交际活动对预先选择并排序的意念和功能项目进行实践,认为学习者可以通过应用这些功能来完成课堂外的,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其在课堂操作上可表现为一系列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关注语言的功能特征,学习者利用预先选择和排序的目的语形式、意念和功能特点,参与这些交际活动,通过既定的教学途径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

任务的构成要素作为任务型教学法中的课堂教学任务,至少应包含以下六个基本构成要素。

言交流感受语言,增强语言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并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诸如表示假设、因果关系,或“肯定”“可能”“也许”等目的语表达形式。作为促进学习的教学任务,教师更多地关注它的教学目的。

(二)内容。任务的这一要素可简单地表达为“做什么”。任何一个任务都需赋予它实质性的内容,任务的内容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需要履行的具体的行为和活动。

(三)程序。

指学习者在履行某一任务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怎样做”。它包括任务序列中某一任务所处的位置、先后次序、时间分配等。

(四)输入材料。所谓输入材料是指履行任务过程中所使用或依据的辅助资料。如前面提到的“案件侦破”任务,就需要打印在若干张纸条上的一系列线索,任务就从第一条线索的推理和讨论开始,在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时,依次增加线索,直到真相大白。输入材料可以是语言的,如新闻报道、旅游指南、产品使用说明、天气预报等;也可以是非语言的,如一叠照片、图表、漫画、交通地图、列车时刻表等。尽管有些课堂任务并不一定都要使用或依据这样的输入材料,但在任务设计中,通常提倡准备和提供这样的材料,使任务的履行更具操作性,更好地与教学结合。

(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任务并非都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任务履行中的角色,但任务都会暗含或反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点。教师既可以是任务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任务的监控者和指导者。在任务设计中,设计者也可考虑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促进任务更顺利有效地进行。

(六)情景。任务的情景要素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

任务的这六个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任务的本质。任务本身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本身不是内容,不是目的,但通过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思维、决策,为他们提供在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和用目的语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使语言学习摆脱单纯的语言项目练习,而成为有语境的、有意义的、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四、任务设计的原则任务型教学法的另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进行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概括起来,有六条原则需要遵循。

(一)真实性原则。此原则是指在任务设计中,任务所使用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同时,履行任务的情景以及具体活动应尽量贴近真实生活。当然,“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出现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三)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涉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即怎样使设计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任务型教学并非指一堂课中穿插了一两个活动,也并不指一系列活动在课堂上毫无关联的堆积。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衔接。nunan曾提出过“任务依属原则”(taskdependencyprinciple)[5],即课堂上的任务应呈“任务链”或“任务系列”的形式,每一任务都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后面的任务依属于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课或每一教学单元的任务系列构成一列教学阶梯,使学习者能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任务的顺序可多种多样,如从接受性技能到产出性技能,或从预备性任务向目标性任务过渡等。

(四)可操作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问题,应尽量避免那些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任务履行或操作的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2、任务适中原则;3、和谐民主原则;4、合作学习原则。

工作总结任务。

蒙氏教学法篇十八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这个过程中社会对优秀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有效满足这一要求相关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活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学是大学阶段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它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识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也正是合格人才的必备品质,所以提升高等院校大学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更加符合新形势下开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而推动体育教学水平和成效的有效提升。

为了可满足国家关于适应性教育改革要求,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始运用分层教学法,这种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创造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得到体育锻炼中。该教育方法有效满足了新课程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它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差异、体育教学认知水平差异、心理差异、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在不同学生身上事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强度,进而更加有效地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将对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基础进行分析,并对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的策略进行探索。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会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知识掌握能力差异的情况下,为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而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则要求从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出发,进行分层教学和指导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对大限度的提升。可见措施和目标的对应项是大学体育分层教学关注的重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被一定的分层教育方式分割,进而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教育法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体育的新式教学法也在被不断研究,分层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加符合新形势下教育的发展要求,不及能够提升体育教育实际成效,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分层教学的基础[1].首先,分层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差异,能够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影响学生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运动能力差异是学生个体差异的最核心内容,这些差异内容主要表现为具备不同的能力类型和时间上能力类型的发展水平差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会从每个单独个体的能力差异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其次,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阶段的目标性,教育活动与时间息息相关。实际当中每个学生的身体天赋方面都有所不同,教师为了在教学中将学生最大的潜能发掘出来,就会运用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就会依据一定标准划分学生的层次,进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学阶段不同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水平程度要求不同,所以教师就会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也是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在针对性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动作技术、学生情感特点、认知能力等因素,以新课标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过程中充分贯穿科学可行的目标[2]。最后,在学生可接受原则中,教师应当以符合学生实际学习实际的学习能力为标准选择教学方法和设定教学任务,避免他们在精神上、体力上、智力上产生负担,并且还能够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最大限度获取。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一类体育项目的速度是造成学生主要能力差异的原因,而不是学生呢最终达到的体育水平[3]。

(一)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情况,使得每个人都是适合自身情况的目标,同时还应当设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种,通过实现每个短期目标最终完成长期目标。在实际的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某个项目是一些学生的短板,这时教师应当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精神上的辅导,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完成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有效完成相应体育项目。同时教师还应强化动作示范,这样能够让学生形成对技术动作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在课下根据教师示范和动作要求进行先练,最终超越自我获得成功。其次,高校体育教职人员还应当充分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课外目标,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利用课外目标。对于运动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更多地鼓励,让他们在长期持久的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根据实际调查发现设定课外目标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在体育课堂中表现水平提升明显[4]。

(二)有效掌握学生的水平。

高校教师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层次的条件下进行分层教学,并且在调整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始终贯穿教学目标。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体育项目的分层教学。一方面要科学编制练习手段和方法,并且保证教学目标在这些锻炼手段和方法中得到充分展现,使学生能够通过编制科学练习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及时指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矫正存在的不足。其次,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层次会发展改变,一些开始表现普通的学生经过辛苦训练后得到较大提升,进而能够轻易的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划分学生层次的动态性,并且从动态的层次划分评价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对教学方法也应当进行及时调整[5]。

(三)强化个别辅导。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主要目的.,所以不同层次学生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同个别指导教学成功与否存在机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分层教学中个别辅导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当在分类教学的条件下,向不同情况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要求,使得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让体育能力差的学生在原来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升,进而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对这个个别辅导过程充分的重视,并且保证针对性辅导的及时进行,切不可因为学生能力差、问题多而放弃[6]。

三、结语。

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很多高校仍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用同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使得层次高的学生能够很容易达到目标,而层次低的学生却很难实现目标,使得学生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造成了阻碍。基于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分层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运用,通过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和效率,进而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6]韩文平.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5,(09):235.

蒙氏教学法篇十九

高效教学法是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信息和知识的接受量,技能的受训量均无限接近于阈值的一种教学运作策略。它受启发于运动员通过高强度地训练而不断向潜力极值挖掘,从而不断的突破、超越自己的案例。它揉合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设计出来的。它的外显特征是高强度训练,价值取向是高效率。运作方式是行动,所有的研究过程大部分负载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也通过实践来检验各种假设和预想。

改革的冲动源于对当前课堂教学的不满。静心透视一下我们当前的高中课堂教学,教学思想,以及由教学思想所规定的教学策略和行为,近年来在热热闹闹地鼓噪中,虽然有所改变和改良,但是基本东西并没于有大的改观,指导思想,知识的传授方式,教学环节、以及自习课和讲评课的上法,几十年一贯制,没有根本的变化。教学中学生精力和体力地大量付出,与知识接受和能力训练的低效益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而在这一矛盾面前人们普遍有江郎才尽,束手无策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高中教师和高中学生迫切的希望能掌握对解决这个问题管用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高效教学法就是应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一、新授课的流程。

新授课的流程包括:诊断性监测;展示目标和学习要求;学生自学或教师讲解;反馈点拨;反思总结;形成性检测和布置作业7个环节。

(一)诊断性监测。

2、改进建议。鉴于一问一答式的课前检测方式有如上弊端,我们建议教师对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变更和改革。取而代之是变口头发问为文字检测,方式有三种:(1)打印一张检测题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2)把要考查的题目通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投射到屏幕上;(3)写到小黑板上。后两种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纸张,将做出的答案写在上面。所考察的题目难易要适度,过难,均不可取。无论那种方式,学生答完所要求做的题目后,教师必须进行抽查,以了解学生课后的复习情况。为了能更大程度上照顾到面,要求抽查的数量不少于20份。如果所考查的题目全部是选择题,则答案一目了然,教师可以当场公布学生的成绩。因为课前检测的目的除了检查学生课后复习的情况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对他们督促。而在课堂上公布成绩,比悄没声响地让学生知道考试结果的督促作用要大得多。因为这样,会使出错误少的学生觉得光彩,出错误多的学生没面子,以使他们均感到鼓励或压力,以便在课后更加努力复习。

3、优势与弱势。文字检测与口头提问相比,它有三个优势:(1)所关照学生的面扩大了。题目发给学生或者展示出来后,每个学生都得答,不像口头问答那样活动的只是个别学生。(2)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如果考查10个选择题,大约5分钟学生就能做完,而口头问答则需要大约10分钟。(3)消除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争不到机会的问题。与口头提问相比,文字检测的弱势是,学生部分地失去通过课堂发言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磨练在公众面前不怯场这样的心理素质的机会。

(二)展示目标和学习要求。

1、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传统的呈现方法是把学生一节课要达到的知识掌握目标和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投影仪或小黑板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默读,或者叫起一个学生来当众朗读,读完后隐藏起来。从表面上看,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将该节课要达到的目标有了一个总体把握,同时对于某一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的轻重深浅程度可以作准确的把握,其实,在新授课上,所呈现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术名词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读后立即就忘却了,所以,目标这样呈现白白浪费时间。

2、改进建议:变多个目标一次呈现为多次呈现,即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进度,根据需要一个个逐次呈现。这样做的好处是,目标成为了知识呈现的导引,前者直接为后者服务,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省却了新授课开讲之前的目标呈现过程,节省了时间,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目标的达到,却并没有影响。

我们提倡以导读提纲的形式出是学习任务,导读提纲是一个知识系统,条例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要求要具体,应采用板书提纲的形式。但要比板书提纲更详细。

(三)学生自学或教师讲解。

教师提出任务,让学生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个教学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板书书写量过大,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二是教师提一些十分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教科书上找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在教师改变现有的不正确的做法的同时,还必须对于学生提出学习上的要求,与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相配合。

1、板书。

(1)存在的问题。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写板书地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教师在写板书的时候,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师在书写的同时,学生边看边思考,由于教师边写边讲,所以使得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一些难度大的问题,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可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这样处理就变得过于容易,因而降低了思维的含量。学习不仅是学生接受只是的过程,同时也是训练思维的过程,只是本来很简单,教师在进一步使其简单化,则学生的思维便得不到更好的锻炼。

文科教学,特别是文史等学科的教学,教师不断地将知识点分类、细化,并排出序列,先是中国小写一二三四,再是阿拉伯字母1234,然后是带括号的1234,尽管知识梳理得很系统,条理很清楚,可观察一下学生,他们在听课的时候绝大多数是低头看书,抬头看老师,看黑板的很少。多数人只是偶尔抬一抬头,个别的一节课脸都不仰一下。做笔记的几乎没有,凡是他们以为重要的全记在书上。教师把班书写得再系统,知识归纳得再条例,学生不看,对于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作用。就是学生看了,不做笔记,下可以后便忘掉了,到复习的时候,教师所整理出的知识系统,学生对之不可能有什么印象。而教师由于写板书,不得不放慢教学进度,减少课堂的知识容量,平添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

还有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将一些大题的答案书写在黑板上,洋洋洒洒几百字,而他在写的时候学生仰脸看着,不记背,也不做笔记,黑板一擦,在学生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很浅。几天后则几乎留不下什么印象。但在教师书写的过程中,却使得五、六分钟的时间在低效率中耗费掉了。

(2)改进建议。数理等学科难度较大的题目,板书数量根据需要灵活把握,容易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或投放在投影仪多媒体上,让学生自己看,看懂了就不再讲解,看不懂的或者重点讲解,或个别辅导。如果是公式推导一类的题目,为了减轻难度,要求将推导的步骤写的详细一些。文科教学提倡少写板书,不强行要求每节课都必须写板书。教师应将学生的注意点有黑板转移到书本上。提倡学生把笔记在教科书的边边角角上。因为据我们调查,以往教师强行要求学生做笔记,尽管笔记作了,可到复习的时候多数学生主要是看书,看资料,将笔记作为辅助的很少。既然复习的时候以读书为主要方式,所以我们干脆让他们将笔记作在书上,这样做,由于学生看笔记很方便,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只看书不看笔记的问题。复习课,凡是资料或试卷上有的,就不要去转抄,要写的是纠正或者补充地部分。不提倡把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点从试卷转移到黑板上。

板书写得多还是少,写还是不写,不仅因学科而异,还与一定的教学思想相关联。如果课堂教学在价值取向上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忽视学生,则自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要不时地看老师,看黑板,所以必须教师多写板书。如果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主体地位,他们抬头的时间自然要减少,低头看书的时间却大大地增加了,相应地板书的作用也就随之减少了,少写或者不写,就成为了必然。

2、授课运作方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蒙氏教学法篇二十

摘要:当今社会,教育究竟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定义这一问题已引起人们广泛思考,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涉当代教育的成败,结合当前教育痼疾,从教育的构成要素以及教育的根源、教育的本质出发探析得知教育就是教育。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

一、直面实事:教育本身。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引论中指出:“我们对逻辑学所提出的规律的意义,对‘概念’、‘判断’、‘真理’等等及其各种划分做初步反思时,我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单纯的语词’,即‘对语词单纯的象征性理解’。那么产生于遥远、含糊和非本真直观中的含义对我们来说是远不够的,我们要回到‘实事本身’上去。”[1]所以,我们谈到教育,就得回到教育这一事实本身。研究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是必过的坎儿,所以我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要素的理解,对“何为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马克斯范梅南解释道:“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学的意义。”[2]因此,学生能不能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有着莫大的关系。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并且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

但这些教育工作人员真是教育者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得打上大大的问号!在《语文建设》第1期中有一篇文章,其记录了一节公开课结束后的一个片段:主持人: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语文课?学生:希望老师能让我们自己读书、自己思考,不喜欢老师讲给我们听。学生的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教育的根本问题本就是人的发展问题。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之所以为教育,全赖乎于此,尽管在新课程提倡“学生为主体”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些教师仍旧忽略了教育这一本质特点,如一位青年教师上《烛之武退秦师》时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四个问题都没有说清楚,并在学生满脸疑惑想继续问下去时示意学生坐下,这就是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而不敢放手的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学生思维活跃,超过了自己的预设,致使自己无法掌握课堂。

从何谈起培养人是教育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呢?甚至让我们从何谈起教育呢?做教师易,做教育者难。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做孩子的先生,先要做孩子的学生。”若教师只是将受教育者当作道具,将课当成舞台,那就是假教育。而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试想,若教师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没有使学生成为有意义的受教育者,那我们谈教育中介系统也无多大意义,谈教育更是“索然无味”。

二、追根溯源:教育背后。

在探求事物的本源上,西方哲学一直遵循着古希腊的传统,认为事物的根源不在其本身而在其背后,故我们再从教育背后谈教育,怎样探究教育背后的原因呢?笔者认为,我们唯有不断从问题出发进行归纳总结。从教育目的看,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在目前的教育方针中有鲜明体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从此段话中,可看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即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对人才性质的要求,而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政治的产物”,这些恐怕都是对这段话的过度解释,还有甚者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着手,认为“教育是经济的产物”,这更是不恰当的解释。故谈对教育的理解,我们还得追根溯源从人那里开始。叶澜老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过去的教育的弊端,就是“大量养成以被动接受现成知识,以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缺乏创造精神与能力的人”。

[4]而对这种教育的校正与超越,则是“人的主动发展”,唯有采取主动方式去参与活动并形成积极的关系,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人,才是能在当今社会实现其生命价值的人和创造幸福的人生的人。如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版)极其强调作为学习者本身的价值,其中“主动”一词出现12次,“自己”一词出现了45次,可见课堂逐渐从传统的“师本课堂”转向“生本课堂”,语文老师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江苏省扬州中学戴老师在上《想念地坛》这一课时,她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力。课上她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研读文本,使得学生在深刻领悟史铁生的人生态度这一基础上,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堂课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将语文的“人文性”贯穿其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当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目标而忽略了教育的根源是人。

三、实事本质:教育就是教育。

在与孩子的实际生活中,在许许多多微小的经历当中,人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意识就产生了,这种意识被马克斯范梅南称为“教育学意向”,即“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发现被召唤时的一种主动回应”。[2]他说:“教育学的意向也是我们面向孩子的最基本体验,我们将孩子看作是走进我们生活的另一个人,他向我们提出要求,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因此我们今后遇到“儿童的阅读体验本身是什么?对一个年幼儿童而言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这类问题时,我们不能随意作答,倘若仅凭借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理论的掌握以及平时的教学经验就设定答案,这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身处其中进行人文体验后才能作答,如在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时,教师应做到叶圣陶先生所主张的“自己先下水”,即教师勤练笔,就作文题目进行认真思考,然后写成文章,体会学生写作时的所思所想,再在评讲时谈谈自己对该题目的思考以及文章的不足,这样教师才是真的与学生感同身受,并能在教学中找准着力点,加强教学效果,做到事半功倍。而回答“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时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而究竟该如何着力,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单单是身体,心智水平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坚持教育的本质,从教育根源出发,以阅读教学为例,有的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文本,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以及内涵,而有的学生只能读懂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此时教师万不可以同样的要求、统一的进度来要求这些不同的学生,应做到耐心对待,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才是对教育最忠诚的态度。

倘若非得就“教育是什么”说出一个所以然来,笔者非常赞同张楚廷先生的回答,那就是“教育就是教育”,颇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的气势,而且,“教育就是教育”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尽管这一回答非常简单且万能,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从教育的自身来阐明、解释教育,张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再结合自身的体验回答了教育的本源意义,这是对当今社会纷纷质疑教育并认为“教育是无用的”最有力的回答,而他也主张人们就该问题没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展开,并沿此走下去,因为我们与其多说教育,不如多思考、多领悟、多体验、多践行,以“不忘初心”的态度将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弄得尽可能明白、清楚一些,这才能“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胡塞尔.逻辑研究[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薛晓阳.教育原理与策略[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4]叶澜.新基础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