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21:53:54 页码:11
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三篇)
2023-01-03 21:53:54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一

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完美: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应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当深深地反思:时代要提高,礼貌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礼貌新风。我们应当进取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礼貌理念。将绿色礼貌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礼貌。将这一礼貌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礼貌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期望、是欢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我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此刻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必须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仅是调水区,并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职责。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本事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

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能够“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就要构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此刻做起。我们仅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进取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进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俭,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进取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必须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春天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草地上逐渐有了点点绿色,莉花、杏花悄悄打开了它的花苞,三月桃花也把它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来!让人看了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把这美景来维护。我们呼吁,倡导生态礼貌,建设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职责,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完美未来做出进取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完美。

主题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二

政治生态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是一个地区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为政行为,对一个地区的政治社会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2016年5月,我县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意见(试行)》,深入开展短期预警、定期分析、整体把控、靶向整改,着力涵养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持续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照《意见》评价体系,现将2019年度县域政治生态情况作以简要分析评价。

一、县域政治生态总体情况

2019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各镇乡(街道)、县级各部门政治生态综合指数多在85以上,呈现出愈加清朗的积极变化。

(一)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有力举措全面肃清x和x流毒影响。严格“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新常态下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关心关爱和容错纠错澄清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二)党内监督更加严密。各级党组织建立清单管理、量身定制、定期报告、动态监管、述责述廉等制度机制,推动了管党治党责任主体履责尽责。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干部“五不直接分管”“三重一大”决策全程纪实等制度,有效防范“家长制”“一言堂”。稳步推进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基本构建了“纪检监察+”大监督格局;创新建立政治巡察清单,细化检查内容方式,更好发挥“显微镜”“探照灯”的作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截止2019年11月,全县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xx件xx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x%、x%,清除了一批破坏政治生态“污染源”。

(三)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县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坚决不用政治上不过硬、廉洁上不过关的干部。在干部选用中坚决贯彻“六个凡必”,推行“五环节”全程审核把关,全程痕迹管理,严防带病提拔。探索建立系统科学的差异化考核体系,全覆盖开展x名县管领导干部述责述廉工作,多方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实绩表现,大力选拔讲政治、懂城市、会经济、善治理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鲜明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干部勤廉更加常态。县委县政府始终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态度狠抓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不断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机制,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争做真抓实干的好干部。政务服务不断提速,证明事项从x项缩减到x项,项目从注册到开工最短可在x个工作日内完成,创造了x项目x天竣工投产的“x速度”。县委县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获评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

(五)社会生态更加和谐。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走基层、解难题、惠民生,2019年完成x项省市民生工程,通过“三报到”机制解决群众问题x个,网络理政平台办理企业和群众诉求x件,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网络舆情日趋理性,反映出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举措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实现从201x年全省第x位、201x年第x位、201x年第x位,到201x年第x位的四级跳,“清廉指数”逐年上升。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县、位列全国幸福百县榜第x位。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各牵头单位日常监督、执纪问责、考核考评等情况来看,巩固发展我县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还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键少数”党的政治建设紧迫感责任感不强。从政治巡察、监督执纪的情况来看,全县落实主体责任不平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一是少数党组织领导弱化,一些党组织对党的政治建设总要求把握不够,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比如,个别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对少数领导干部经常缺席党组会议、长期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放任不管。二是主要领导主责意识不强,有的“一把手”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软任务”“虚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导致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比如,多数单位主动发现查处并开展党内问责的数据长期为零。三是管党治党压力传导不到位,有的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形式化、表面化,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签订责任书代替责任落实,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四是日常监管失之于宽,一些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不严不实,奉行“好人主义”,以信任代替监督,宽松软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一些领导干部把工作提醒当作谈话提醒,问题导向精准性还不够。2019年全县问责落实主体责任不力的党组织x个、党员干部x人,充分说明这些问题在基层还比较突出。

主题生态护林员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政治生态是全党政治生态的基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为找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着力点,四川省纪委在分析研判各县(市、区)管党治党情况的基础上,深入部分县(市、区)访谈党员干部、开展问卷调查、进村入户走访,着力把脉县域政治生态现状与未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县域政治生态明显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快重塑县域政治生态,迎来了鼓舞人心的积极变化。

一是“烂树”、“病树”、“歪树”大幅减少,县域“森林”焕发新的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县(市、区)党委、纪委管党治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大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全省县(市、区)共查处人数由2013年的9801人,上升到2017年的23564人,清除了一大批政治生态“污染源”。

二是腐败存量持续消减,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打虎”“拍蝇”力度强劲,全省基层纪律审查立案数由2013年的9252件上升到2016年的17393件,全省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从2014年的63461件(次)下降到2017年的35255件(次),表明纪律震慑在增强、突出问题在减少。

三是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数一路走高,全面从严治党赢得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度指数由2012年的%逐年上升至2017年的%,特别是领导干部清廉自律等与政治生态关联度较高的指标,均同比上升。

四是党风政风呈现“四多四少”积极变化,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态势明显。在政治生活上,清朗关系多了,亲缘政治少了;在纪律作风上,知敬畏的多了,坏规矩的少了;在选人用人上,重实绩的多了,跑关系的少了;在干事创业上,讲实干的多了,搞空谈的少了。

全面净化县域政治生态任重道远

从调研情况看,县域政治生态中的顽症痼疾还没有彻底根治,一些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制约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

净化县域政治生态的政治责任落实不平衡。一是有的“关键少数”没有抓好“关键责任”。调研中,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经济发展说得头头是道,对管党治党则无话可谈;一些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管党治党不清不楚。个别领导干部对基层站所干部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一个领域政治生态持续恶化。二是基层落实“两个责任”“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较突出。近年来,全省因主体责任落实不力被问责的1437名党员干部中,乡科级及以下占%。三是基层纪检机关“三转”出现“回头转”,有的县纪委参与与主业无关的工作。四是个别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单位落实“三会一课”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地方只顾“富口袋”、忘了“富脑袋”。

县域政治生态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转移,从是不是风清气正转向了是不是积极向好。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干事创业积极性总体上升,但为官不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政治生态积极向好的重要问题。一是在任务重、责任大情况下,有的基层党员干部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不足,激励拼搏奋斗的手段还不够有效。二是一些干部怕犯错担责,虽然基层感受到了干事创业中容错纠错的强烈信号,但这些干部仍然存在“分管越多、问责越多;创新越多、错得越多”的顾虑。三是乡(镇)一些年龄偏大的干部存在混日子想法,一些年轻干部“不愿到基层、不愿在基层”,乡(镇)干部普遍存在人员紧张的现状。

县域政治生态反复污染的风险较大。虽然县域政治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县域内熟人社会、亲缘关系、人文风俗没有变,一些问题的表现形式没有变。一是一把手违纪对政治生态破坏力巨大。县委书记廉洁,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县委书记出问题,政治生态必出问题。二是工程建设、土地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转让和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领域,交通、农林、扶贫及政法等行业依然是腐败高发易发的聚集区。三是“微腐败”量大面广,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依然突出。2017年以来,全省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比增长%。四是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这四类“老问题”较多。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形式主义积弊较深,检查多、会议多、文件多。五是选人用人的“潜规则”仍有市场,“老乡圈”“校友圈”“战友圈”等圈子文化客观存在,“遇事找关系”等民众心理比较常见。

干群关系还没有走出“塔西佗陷阱”,基层干部为民服务形象距离群众期待仍有差距。一是一些群众信“上”不信“下”。2017年,各级纪检机关接受信访举报同比下降,但群众到省级部门上访同比上升。二是县乡纪检机关的监督权威性认可度不够高。比如就巡察工作而言,有的群众对巡察组不信任,认为巡察就是走过场;有的干部对巡察组不信任,认为都是熟人,害怕向巡察组反映了问题,巡察干部转身就告知了被反映人。三是群众感情、群众观念需增强。有的干部怕群众、躲群众,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既怕言行失当被录音录像,又怕群众要求无法解决。

全力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净化政治生态,只有县域政治生态净化了,全省政治生态才会彻底净化。必须把县域政治生态建设作为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思路举措,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根本好转。

加强对县域政治生态的动态研判。推行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定期对全省各县(市、区)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分类、分区域把握“树木”与“森林”情况。以提升和优化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为支撑,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建立科学量化的县域政治生态评价体系。

注重干部激励和选人用人双重保障。督促有关部门规范省、市、县三级绩效奖,合理确定各地绩效奖水平。建立基层干部工资福利正面清单,支持基层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严格落实机关与基层干部的双向交流、定期轮岗。

强化政治生态“护林员”责任。抓紧抓牢县委书记这一“关键少数”,严格县委书记述责述廉,督促县委书记主动抓、深入抓政治生态建设。向社会公布县(市、区)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情况,把作风转变、党风廉政、群众满意等作为出具“党风廉政意见”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部署,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加大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力度,建立市(州)范围内的巡察组长、巡察人员库,探索运用交叉巡察方式,最大限度杜绝“关系网”,增强干部群众信任度。

打好基层正风反腐“歼灭战”。保持正风反腐高压态势,久久为功消存量,坚定不移遏制增量。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深化招投标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公示制。开展会风文风“回头看”,进一步整合省、市、县三级督查检查事项,以上率下杜绝形式主义。探索建立与村民自治选举相协调的村干部退出机制、农村党员违纪惩戒机制,把纪律震慑传递到末梢。

推动县域政治文化建设脱虚向实。塑造向上向善的县域人文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清除圈子文化、腐败亚文化等腐朽文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铲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根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