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天山消防大讲堂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消防讲座心得体会(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22:59:06 页码:12
天山消防大讲堂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消防讲座心得体会(三篇)
2023-01-03 22:59:06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天山消防大讲堂心得体会总结一

五女山海拔823米,山体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公元前37年,一个叫朱蒙的王子在此凭借天险建立了高句丽第一个王都——五女山山城。

原名“屹升骨城”,后因唐代有五位女子屯兵于此,为护百姓与征兵抓丁的官兵殊死搏斗并丧命于此,后为了纪念这五位女子改名“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山城以“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八盘

这是一条通向山顶成门的“之”字形古道,是20xx年前高句丽人修建的。全长938米,这是唯一一条能走马车直达山顶的路。

这条路路面为土或山石,路外多砌有矮墙,曲曲折折,回环到达山顶,共有十八盘,所以叫“古路十八盘”。

西城遗址

五女山山城共有东、南、西三个城门,现在看到的西门是唯一设在山顶的城门。根据现在遗留的痕迹,可以说明当时这里安装了大门,而且还有士兵站岗的警卫亭。

五女山山城在城址布局,墙体建筑以及墙体加工等方面开创了高句丽民族构筑山城的先河,对后世山城建筑以及东北亚建筑技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城的石墙结构堪称一绝,异常坚固,从遗存痕迹就可表明高句丽人高超的筑墙技术。

一号大型建筑遗址

长13.5米,宽5米,前排有7块大石,东西排列,间距在1.7米左右,他们大小相近,比较平整,有人为加工过的痕迹。据推测它应该是朱蒙建国后修建的宫殿。

虽说是宫殿但也十分简陋,只不过是一座比较大的房子。高句丽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的。

蓄水池

这里是山上最低的地方,水流到这里汇集,形成仅有的一处水源,俗称天池。也是高句丽第一王都的蓄水池,孕育了历代居住在上山的人们。

三号大型建筑遗址

是一座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建筑遗址,长22米,宽16米,属于半地穴式建筑。

三面砌墙,东面直接利用山坡凿出土坎为墙。石墙的内层和外层中有一条沟,分析为排水沟。

因上面的建筑已不复存在,所以很难想象出它石什么结构和到底是干什么的。只能推测其很可能是仓库或者武器库之类的遗址。

居住遗址

这片比较平整的山地上密集分布着21个土坑,每个土坑就是一座房址,都是半地下式建筑,平面呈圆角长方形。

这些房址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铁器,特别是两座房子失火后,屋里的东西被压在坑内,出土了大量兵器。因此推测这里应该是兵营,是守卫山城部队的驻地。

点将台

位于山城的最南端,海拔804米,是山城的制高点,是瞭望的最佳位置,可以同时兼顾东、南、西三个方向的动态。

二号大型建筑遗址

长20米,宽9.5米,是在人工修整的平台上建筑的,根据遗址考察,推测为干栏式建筑。 从出土文物推测,这里应该是王族的居住遗址。

里面靠悬崖边有两座小的房址,根我们刚才看到的兵营遗址相同。据考古工作者推测,应该是大遗址的附属建筑和配套工程。

哨所遗址

这两个哨所遗址与其他遗址都不一样。是正方形的,大小都在30平方左右。

最特殊的是遗址里有两个炕连在一起呈折尺形,屋里出去炕活动面积只有4平方米左右,根本不适合家庭居住。

从这些炕的布局和出土文物上看,这两个遗址带有极强的军事性质,推测为观望山下道路和把守这个豁口的哨所。哨所遗址在整个山城的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东墙东门

山城东门宽4米,两侧城墙成折尺形,有战争时可以从正门迎击,也可从侧面攻击,这是高句丽早期山城的一大特点。

距今20xx多年的历史,原墙主体依然保存完好。让人不得不惊叹高句丽人高超的筑墙工艺。

南墙及南门

这是山城的南门,它是城墙这端留口形成的门。下面是悬崖,高20米,是人工与自然结合的杰作。门宽2米,是山城里最小的一个门。

这段墙是沿着山梁砌建的,与其他墙的构建方式不同,采用水平的方法分段建造的,有点像阶梯墙,这种修建手法有利于人在墙上活动行走。墙的另一端和悬崖相连,也是借助于天山屏障。当年高句丽将士就站在这里防御着沟口和马道上来往的行人。

游客们,五女山山城的游览到此结束,希望大家下次再来。

有关天山消防大讲堂心得体会总结二

本篇课文是第一组“走遍千山万水,欣赏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的专题课文的最后一篇,是选读课文。虽说选读,但是文字非常优美,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本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奇异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之情。设计时,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的基础之上,抓住作者描写的天山的主要景物,自读自悟,掌握特点,说出感受,指导有感情朗读等几个环节。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进行细读、赏读,在书旁做好批注。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品读文章的句子,交流学习成果,学习运用比喻、排比、衬托、对偶、设问等修辞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而达到积累优美的语句,模仿修辞手法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六个“三”:结构三段式,方法三个词,主要景物有三处,主要特点有三方面,主要方法有三种,作业有三项(抄写、创造、模仿)。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强调了阅读提示中的相关要求,忽略了其他部分。

本篇是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以“读”为抓手,分成五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是“初读通字词”;第二层次是“快读抓主线”;第三层次是“美读找美景”;第四层次是“赏读寻方法”;第五层次是“诵读增积累”。通过有目的的读,逐步提高要求,提升能力。

教学中,力求摆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自己努力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激励者和服务者;突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品读文本的主体,是对话交流的主体。让学生、文本、教师在品读和对话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3、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掌握文章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特点。这节课按照“读――说感受――再读”的过程进行,不可忽视充分的读。(增加重点)

难点:学习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等方法。观察到的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形象。

1、教学课件(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图声并茂)。

2、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切体会文章的感情思想)

1、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上两周,我们在汪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盘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还有咱们金华的双龙洞,今天,蔡老师又将带你们去哪儿游玩呢?(板书:天山)你去过天山吗?你对它有了解吗?

2、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天山。(配乐欣赏天山美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3、作者碧野在游玩天山后,如何用五百多字来表现《七月的天山》的美的呢?(板书补充完整:《七月的天山》)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七月的天山》文章非常美,作者的用词也非同一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吧!

3、有不理解的词吗?交流。

1、过渡:正确地读词和理解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带领我们游览天山的?

2、出示要求:快读课文,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请你用笔划出表示观察点变化的词句。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一起读!

5、出示提示: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1、过渡:站在不同的观察点会看到不同的景物。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藏着许多美景,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2、出示要求: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自由阅读课文,用长方形框出作者主要描写的景物,用波浪线画出它们的主要特点。

3、你们发现美景了吗?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成“水、树、花”三个字。并板书。

设想:

a、“雪峰、云影、雪水、溪流”都是围绕一个字“水”展开的。七月的金华是炎热的,可是七月的天山却给人(凉爽)的感觉。、除此之外,还描写了哪些景物及其特点呢?

b、“树”:幽静。

c、“花”:绚烂。

5、板书小结:天山的雪水很凉爽,天山的树林很幽静,天山的野花很绚烂。

1、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写它们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找出最美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美在哪里?在书旁写下感受,试着读出感受。待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佳句交流:

a、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双比喻分别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b、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也有两个比喻句,为什么比作银链和白莲?“飞泻、抛”等词感受到什么?)

c、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漏、斑斑点点、细碎”等词衬托出树林的茂密。)

d、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读出排比句的味道,了解为什么比作“锦缎、霞光、彩虹”?)

3、小结:同学们用富有智慧的眼睛发现了文章的美,句子的美词语的美。

1、过渡:常言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让我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快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记得多,记得好?

2、学生展示。

3、小结:这真是文章处处是美景,段段是美文,声声是美音,

1、过渡: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读最后一段。

2、身临其境的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生赞叹。

3、游览过天山的李白这样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游览过天山的洪亮吉这样写道:此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游览过天山的汪曾祺这样写道:苍茫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4、回顾天山之旅,你有什么要感谢的吗?

5、小结:蔡老师也要感谢碧野先生用丰富的想象、恰当的修辞、准确的词句把我们带到七月的天山;也要感谢四(2)班的同学富有激情的诵读,让奇异的天山充盈整个教室;还要感谢与我们共度美好时光的所以老师的参与。

1、在天山之行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同学们在以后的游山玩水中一定会用手中的笔记下眼前的景,与大家一起分享美文、美景。

2、最后,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喜欢的作业。

3、再次谢谢大家!

4、七月的天山

景物 印象 修辞

雪水 凉爽 比喻

密林 幽静 衬托

野花 绚烂 排比

有关天山消防大讲堂心得体会总结三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张家界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天子山因明初土家族领袖、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自号“向王天子”而得名.

天子山景区,亦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总面积5400余公顷。原名青岩山。明初,土家族首领向大坤在此揭竿聚义,自号向王天子,部分景点命名与此传说有关。1983年7月15日,桑植县人民政府发文更名为天子山。

该景区交通畅达。自天子山上贺龙公园始,有公路经天子山镇、中湖乡、永定区教字垭镇直达张家界市城区,全程58公里;沿此条经张家界市区可达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里程分别为114.8公里、89公里。山顶公路与杨家寨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袁家界小景区相通,全程20公里。从天子山农场往左经丁香溶有简易公路可去老屋场小景区。旅游旺季,有班车从贺龙公园开往桑植县城。此外,建有步行游道16代公里。

境内中部高,四周低,海拔800米以上为发育不成熟的石灰岩层,800米以下属厚度很大的石英砂岩层。最高峰天子峰,面北而峙,海拔1260米。立峰凭眺,见台地错列,石峰嶙峋,云雾缭绕,峰、峡、瀑、林遍布千山万壑。山顶、山腰台地突兀凌空,多达60余处,交错伸延,是天然观景台。现已开发石家檐、茶盘塌、老屋场、鸳鸯溪等4个小景区。尚有凤栖山、黄龙泉小景区待开发。

"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凡到过天子山的人,对这些评价都是赞同的。天子山景观奇特,惊险万端。峰高、峰大、峰多,是它的一大特色。峰林之王的代表――御笔峰,它的雄姿,已在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展现.

在茶盘塔的西南侧,有一座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峰,这就是“天子峰”。天子峰,看上去活象一位伟人,他坐在那里,身披铁甲,右手握箭,浓眉隆起,两眼怒视前方,似正要指挥千军万马出征,大战一场。这个形象就是人们传说的向王天子,所以取名叫“天子峰”。

天子山美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晨、昏、午、夜四时各异。霞光中的天子山,似一幅金碧辉煌、色彩亮丽的油画;月光下,错落有致的迷朦山峰,构成一幅水墨山水。春天山花灿烂,依红偎翠;冬日冰雪皑皑,银装素裹。乍晴乍雨或晨错交接之时,天子山云烟缭绕,或铺天盖地,或袅袅婷婷,静如薄纱笼罩,动则运天雪涌。

天子山位于“金三角”的最高处,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的美誉。天子山海拔最高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狮兰峪)。景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期240天,年冰冻期60到80天左右。从天子山的地质地貌来看,除山顶上海拔几百米以上有一层石灰岩和极少量的龟纹石以外,大部分景区景点都是石英石构成,属砂岩峰林地貌,基本上与索溪峪,张家界相同,是三亿八千万年前由一片汪洋大海逐步沉下来的沉积岩(水成岩),后来,又由于复杂而漫长的成岩过程,才形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总厚度达五六百米的石英砂岩,形成了各种造型奇异的景观。

天子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陵源区东北部,桑植县东南边缘,与风景明珠张家界森林公园,十里画廊索溪峪,构成了一个品字形的风景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9000余公顷,近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昆仑峰海拔1262.5米,最低点泗南峪,海拔534米。环山游览线有45公里。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1800毫升,年无霜期240天,年冰冻期60至80天左右。

素有峰林之王美称的天子山,她的神奇,在于烟云缭绕的奇石危峰,如柱、如塔、如笋,低者数十米,高者数百米,雕镂百态。有屈子行吟,有姐妹私语,有夫妻情深,有众仙聚会、群娥起舞,有天兵出征等天然群像。天子山的得名,源于土家族起义首领向大坤。他曾引兵三万,自称向王天子,誓与朝廷抗衡。后激战数日,失败被围,大喝三声,从袁家界右侧神堂湾岩嘴上连人带马跳下,化成了天子坐朝等奇峰异石。至今神堂湾神秘莫测,纵深部位环列绝壁千仞,临崖,俯瞰,但觉阴气逼人,深不可知,从古到今,人迹罕至,无人揭示过她的秘密,只好寄想象于神话传说之中,给天子山拂上了一层神秘光彩。

由于山地势高,东南西三面都可观景,透视线长,画面宽阔,景观层次多。站在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游黄石寨,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平视;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画中”仰视高耸于溪两岸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则可俯视大千世界,您会生出“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观: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伟壮观、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会让大家大饱眼福而流边忘返。

在天子山,人们可以看到开国员勋——贺龙元帅的铜像。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他就出生在天子山西边桑植县洪家关的一个农民家庭,从两把菜刀砍盐局首义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元帅家乡流传着无数关于他的故事与传说。天子山一带曾经是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将军打过游击的地方。一回,贺龙在锣鼓塌被民团包围了,当地老百姓急中生智,把贺龙卷在斗垫里,躲过了杀身之祸。这个故事至今还在这一带流传。贺龙铜像高6.5米,重9.3吨,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尊单人铜像。你看他身着军大衣,那根曾伴他叱咤风云的大烟斗捍在手中,那匹曾仰天长啸的大白马依偎在膝旁,天风吹衣,目光如炬,整个造型、色彩气韵,就连军大衣上的皱褶都和砂岩大峰林浑然一体,与这里的三千奇峰一道顶天立地,栉雨沐风。还有天子阁、西海石林、石船出海、御笔峰、仙女献花等景点。

天子山的风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原始风光自然美”。她的景观、景点都天造地设,全无人工雕琢痕迹。这里不但有奇山秀水,还有淳朴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正等待着各位游客光临。景区内峰林耸立,云雾飘渺,阴晴朝暮,变化万千。因而赢得了“不是黄山,胜似黄山”,“谁人识得天子山,归来不看天下山”等赞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