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12:34 页码:13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大全9篇)
2023-11-11 22:12:3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反思和自我教育的方式。那么如何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确定要表达的观点和感受,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其次,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和思路。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准确,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空洞的表达,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你的心得和体会。别人的心得体会也许会对我们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所帮助和启示。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一

聆听了马晓雄老师的讲座《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使我有所触动,有所感动,也有些激动。摒弃腐朽、正视陈旧、观念重构;信息化社会与教育转型;解读“中国梦”实现个人职业梦想;从知识高位到思维高位以及优秀教师的师德修养五个方面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师德修养的培养。

在讲座中阐述了“师德修养”与“师德规范”的区别与差异。把规范和修养分析的淋漓尽致,使我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规范是由别人来主导的,来约束你;修养在自身,主导者是自己。我们自己要提升自我,改变自我,修身养性,这都需要修养。修养让自己在教师的职业当中获得崇高,获得提升,让自己活的体面。作为教师必须有尊严的活着,教师必须学会体面的工作。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从控制、教训人、塑造人到关心尊重,提升人。还要摆脱禁锢与束缚,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把不合时宜的某些东西打包扔进垃圾箱,要重整一点面向未来的东西上路,使我增加愉悦,受到激励,提升自信。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学习从依赖教科书、依赖教师,已经转向依靠网络自主、自由、自发的获取知识;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原有的知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变得知识像阳光和空气触手可得,轻触键盘、鼠标就可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大家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一样了,人与人的差距,不在表现为拥有知识的量,而表现为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学习者已置于信息的江河和知识的海洋,教育不再是给他们一杯水而是如何增加杯子的容量,转变为启迪智慧,帮助学生选择知识、拓展思维和过虑污染。在这里也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得学习,与时俱进、也从学习的层次性、知识高位到思维高位分析了如何摒弃陈旧思想,重构观念。

最后着重阐述了如何塑造教师的职业道德,讲述了不同视角、不同认知下的职业道德、塑造“与时俱进”的师道尊严、师生关系中的“师道”修炼、教师自我形象设计的建议以及教师“职业表达”和“职业沟通”技巧的建议。同时,在讲座中马老师以自己切身体验教给学员如何应对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提升自我素养。聆听这一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12月9日、10号在南京工程学院的为期两天的培训,我思潮澎湃心思万千,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也坚定了我在以后教学过程中,逐步循序渐进的使用手机授课的决心。

从9号第一场台北大学朱士雄教授的培训开始,我就深深的被这次的培训内容所吸引。朱教授一上来,就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惯例,照着ppt满堂灌;他一开始就要求我们扫码签到,扫码参与互动,回答问题,也不公布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讨论,然后在重新选择;最后在公布整个班级的答题情况。通过几次这样的手机互动,让我直观明晰的认识到用手机上课的优势:快捷、容易营造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手机充分用于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老师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疑问:如果课堂都让学生是讨论,回答问题了,那么知识如何讲授?难道要学生自学成才?针对这个问题朱教授详细的做了问答,他是通过将课程内容提前录制好把相关的教学资料、ppt和参考资料提前放在网站上,让学生去提前预习,这样就大大的压缩了传统的知识讲授的时间,从而解决了讨论占用时间太长没有时间讲授知识的矛盾。从朱教授的授课中我学到了一个新的移动互联网授课工具——出题优。这是一个相当的app,操作简单,易用,便于老师课堂出题和统计答案。

第二天的课程是王竹立教授讲授的,通过一整天的学习。我深刻的领会到,手机进入课堂已经是大势所趋,正如王教授所说,要么让手机进入课堂,要么让课堂永远成为填鸭教育的场所。如果要实行信息化教学,手机就必须走进课堂。这一点我这之前是没有想到的,之前对于手机一直采取的态度就是堵住源头,从未想到将手机引入课程。

听了王教授一席话绝对胜读十年书。对于智能手机普遍使用的今天,连中小学生都几乎人手一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只是一味的堵,还不想办法去疏导的话,最终只能使得课堂成为形式,成为毫无效果的形式主义。

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智能手机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移动网络工具,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一工具为教学服务,利用这一平台更加有效的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从今以后我一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利用智能手机去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利器而非祸害。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教学中,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关于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育教学领域中,为提高教与学效益和质量,采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由老师传授知识,而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

2.教学形式多样。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大量的教学资源集成到一个平台中,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包括课件制作、网络互动、多媒体演示等。

3.教学效果好。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记忆知识点,加深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应用能力。

4.教学管理方便。信息化教学使得学生的作业、测验、考试等管理自动化,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实践中,我通过以下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以下成果:。

1.制作课件。制作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高教学效果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带来思路和启示,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2.视频教案。通过拍摄并剪辑视频教案,学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课堂知识,使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形成学习的情景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3.线上教学。利用现有计算机基础设施,开展线上教学,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其中,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网络直播、网络课程、网络视频等。

4.学习平台。通过建立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全套教育课件和资源,实现在线学习,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有关科学知识,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教学体现了其强大的价值。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可以感受到以下价值:

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多媒体和视频等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得学习更加丰富有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2.加强互动。通过引入互动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能力提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降低成本。信息化教学可以降低教育成本,使得教学成本更低,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接受教育,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我认为:

1.课程平台的建设需要耗费部分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寻找渠道,集中力量进行投入,提高办学体系探索的效果。

2.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但经费有限,所以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和软件,加强技术支持,尽可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3.教师们需要增加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机构,或者自组工作室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保证信息化教学的实操水平。

段落五: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提供了宽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实践,我认为,我们应该善加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更具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同时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不足,并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加适应我们教育教学的需求和特征。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为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四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课程改革培训历时长,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从2010年9月入校的高2013级是这次课改的起始年级,历经三年的强力推行,我校的新课堂改革已初具规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总结和提炼。

教育理念要更新,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用民主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注重培养班干部管理协调能力,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班主任要放手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班主任要甘愿站在幕后指导、鼓励、磨练他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老师只关心优生”这种思想。彻底改变过去科任教师只培养优生而忽视差生,让科任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注重差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班共74名学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45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上课耍手机、睡觉、看小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如何筛选、培养小组长;如何合理分配这29名男生和培养男生中的佼佼者(对于文科班,男生在女生过多的班级内很自卑、普遍缺乏自信,很困难找到优秀的男生),当时我大致分了9个组,每个组内平均3名及以上的男生。班级民主推荐和自荐了6名小组长,皆是女生。根据我多年的经念,我有做了3名男生的思想工作,凑合了9人小组长。我平常的工作重心就是培养小组长的学习、组织和领导能力,让他(她)在今后起到先锋和带头作用。实践证明,这三名男性组长脱颖而出,在今年的高考中,高考成绩高出二本线30余分。而且还带动其他男生的进步。9位组长有8人上本科线。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要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率、更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能够掌握学生参与度,让他们进入学习的角色,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严禁教师“一家言、满堂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设计目标试题,达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形式的奖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堂课得到实惠,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上课前,准备好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完成学案上内容。整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试做回答或老师点拨。再用10—15分钟的时间由老师教授这节课主要的知识要点(如果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讲授,由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前20分钟的学习情况,完成能力培养计划的目标试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题的调整和安排),最后5分钟,有让学生提问或让同学们进行总结和提高。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当然,我只是新课程改革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没有专家的高屋建瓴,只有我的一点想法和一点实践。

总之,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五

学习目标:

1、2、弄清楚三个名词(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搞明白两个疑问。

(1)微课程有用吗?(2)微课程能为我们所用吗?

3、明确一种意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变革是必然发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自主学习基本模式:课程开发-课前学习-课堂内化-测试与反馈-研讨总结。

翻转课堂不是什么?

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是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学习。

不是让整个班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不是学生在孤立的学习。翻转课堂是什么。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有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的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萨尔曼汗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常常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反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边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的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境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是可以自己选菜做菜。

微课:指学习者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2.微课“微课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步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教学内容较少:相较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这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体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成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必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产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的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pc、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导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体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形知识”、“默会知识”等高价思维的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迁移和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是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得得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所以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易于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等)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展“无生上课”活动,授课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征。

碎片化与全面性。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也可以画外音。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和技能点。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6.教学设计精致。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10.配套相关资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分类。

1.按课堂讲授方法分类: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或进程分类: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微课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要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在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平台。

慕课。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的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具有分享和写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开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

m:maive,大规模的,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o: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要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参与。

o: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c:course,课程。

慕课的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才是典型的mooc.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称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不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免费或者花更少的钱享受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也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接下来将分享其中的五个方面。

一、合理选择好的教育工具。

信息化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工具,好的工具能够让教学更加生动、丰富,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选择好的工具时,必须考虑到其适用的年龄段以及学科等影响因素。例如,对于中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互动教学软件,例如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件《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历史课件《清史简编》等。而对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建议采用更具专业性的工具,例如,可以选择MATLAB等软件进行科研或高等数学学科的教学。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信息化教学中的灵魂,现今的教室中普遍配备了投影仪、课堂音响等多媒体配套设备。拥有好的这些设备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享受。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丑闻”。例如,在讲授时应该让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内容,而不是被播放过大的音乐吵闹到了。教学计划安排要合理,不应该让多媒体技术依赖于教师,教学要以教育本身为主,以工具为辅。在此基础上,多层面多方面地灵活运用它,展示我们卓越的教学能力。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来说,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尽早给学生普遍展示尊重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信邪、不信神,等等注意事项。这些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程,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在线教育。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将有效改变传统教育的定位,它具有更广泛的知识资源,更便捷的学习方式和更好的互动体验等优点,适合特定群体,如职业培训学生,特殊学龄阶段学生。因此,将在线教育融入到传统教育中,实现教与学的互惠互利,是一种必要。老师可以将线上课程和传统课程相结合,通过线上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讲座、翻新课程等服务。同时,可以让在线课程成为学生自学的平台,由学生自行选择时间、容易学习、全民接受的线上课程,积极地增强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做好对教学模式的调整和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教育方式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跨学科教学、核心素养教育、把数字和创新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有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和风格,满足时代的需求。

总结。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必须凭借教育者以敢于尝试的心态,以及开创性、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考虑,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地方和学生。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七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才能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重点部署,为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要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每个人不分性别、不分城乡、不分地域、不分贫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努力使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要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努力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就要坚决贯彻落实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推进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我们的教育就一定能让人民更加满意。

在大讨论、大实践、大学习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南街小学也召开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动员部署大会。会上卫校长强调:“我们教师队伍应该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破除随遇而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并且制定了我们南街小学2019工作思路:即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强化“师德”教育,开展“问题”引领,方法教学,彰显童话特色教育,使校训“真、善、美、新”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

基于卫校长的要求,下面我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一些做法和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1、抓写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写字教学提高到关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高度上。认真落实好每天20分钟的练字。为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写字竞赛,对书写认真、规范的同学进行奖励。

2、抓阅读,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好校园图书室资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举办班级“亲子读书交流会”,营造“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

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备教参、备课本、备学生。

如何在课堂上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主要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比如:童话故事激趣导入,唤起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问题情境贯穿课堂;合作探究参与课堂,回归主体;提升应用拓展思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良好的班风促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只有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才能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我充分调动班干部、小组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做同学的贴心人,老师的好帮手。

四、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多交流,多教研,多实践。

从教几年来,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创新课堂,童话导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提升应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坚持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坚持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让真善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八

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加速变革,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自己在信息化教学创新方面的心得体会。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信息化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以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主角,现在,教师需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具,以及与学生平等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发挥创意。

三、创新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创新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和背诵知识点,现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学生课后布置在线学习,安排课堂演示、讨论和小组活动,以及使用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四、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信息化教学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因为每个学生在能力、学习习惯和兴趣方面都不同。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和自己的选择来寻找自己喜欢的教育资源和课程内容。另外,通过监控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环境。

五、未来教育发展方向。

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教育,将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信息化教育的应用方向将更多地关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开发新的教育应用和服务,例如基于云计算和智能化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自适应学习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编程等等。

总结:

信息化教学创新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领域。教师需要继续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和时代。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和发挥创意,才能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和工具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信息化教学创新心得体会篇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讲授和传递,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教师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他们的职业活动变成了一种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了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在这种单调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体验不到自己职业生活的快乐、幸福,更感受不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

一名优秀教师与其他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他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根本上是因为他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

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风格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没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也难以培养出富有个性品质的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