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1:16:39 页码:8
2023年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实用9篇)
2023-11-18 21:16:3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促进个人成长。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题,确保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紧密围绕这两点展开;其次,要结合实际,借助实例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感悟,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另外,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避免空洞和语焉不详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心得体会;同时,还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合理组织篇章结构,使心得体会的内容层次清晰,思路流畅;最后,不要忘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考。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一

危难中逆行,在逆境中坚守,用自己的故事书写一首中国人民共渡难关的伟大史诗。

身患绝症却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的张定宇院长让人敬佩;以实际行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能改变三代人命运初衷的张桂梅令人感动;为病人提供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庾香夫妇给人温暖……他们在传递着这些伟大的精神:爱岗敬业、善良勇敢、顽强不屈、坚定不移。他们在逆境中都感受到了坚守的美好,在自己心中播种了常怀感恩的心,憧憬自己的使命,保持自己的初心,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微笑,为社会传播正能量。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也没有人生来就有当英雄的天分,却往往有人能在危难中挺身而出,他们以实际行动坚守岗位,用行动坚守初心。他们愿意为之倾注精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坚守中变得勇敢,变得高尚,变得伟大。时代在变化,感动却永远不会变,我们对善的向往不会变,对美好的渴望不会变。“感动中国”为我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视频中的故事和人让我大为震撼,人民英雄竟在我们身边,这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他们都在激励着我们,给我们年轻人做出榜样。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感动中国,我们不光为年度人物所感动,也被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在逆境中坚守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二

一个人,些许故事,可能看似平凡简单,但却能点燃心中的激情与理想。持久性地做着平常的事,用心中的信念支持着自己去奉献与坚持,这伟大而又不凡的人叫榜样。榜样就像久违的甘霖,点点滴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榜样好似无华的丰碑,时时刻刻指引着我们的方向,这是榜样的无穷力量,这是共产党员的本质色彩!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山里的花谢了又开,当年幼小的竹林现在已长的郁郁葱葱,而我们身边的榜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像当初那样恪守初心,不负使命。信念、奉献、坚守、作为……这些都是榜样赋予我们新一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把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我直到今天才知道这个名字——王海,他是空军上将,原空军司令员,一等功臣。1950年,战火烧至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决然踏上了保卫祖国边界的任务,王海当年年仅25岁,在美国狂妄自大的以为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根本没有空军,肆无忌惮的轰炸着祖国疆界,但就是像王海这样可爱的人,身怀家国大义,抛儿弃女奔赴地狱。

我不曾奔赴过战场,但我对《拯救大兵瑞恩》开头那一幕抢滩登陆仍历历在目,我深知战场如炼狱,真实的战场更可见一斑。更何况据当时数据显示,当时美军空军参战飞机1100多架,中国志愿军才只有不足200多架,这么悬殊的军力,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边学边打边建,每个人在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技术。我们面对强敌,王海回忆道“老子不怕死,我带的那一个队没有一个孬种”,我很感慨中国志愿军的毅力,勇气。

站在的里程上看过去,我们远离战争也有70多个年头了,我们中国解放军却从不曾丢失当年的气节,不怕苦,不怕死,我的身后是祖国,我即界碑,决不后退半步。在战争中,王海共击落击伤9架敌机,今天王海驾驶的战机依然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机身上耀眼的红星,也永远提醒我们后人精神。我们现在也远离战火了,也不愿再看到战争,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像王海一样可爱的人,永远将精神延续下去。

结合最近报道的中印冲突中牺牲的英雄们,我感慨万千,我们总说中国这一代人是垮掉的一代,但当初的毗邻朝鲜边界,正如今天的毗邻印度边界,我们不敢忘,也不能忘,中国人民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会继续传承老一辈革命者的意志,保护我们疆界,犯我中华者,定斩不饶!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三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的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了,梁万俊接受了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了!飞机帽出了黑烟这时的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的话,人是保住了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了,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了保全飞机,为了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了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的驾驶着飞机着陆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了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的话,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用了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的生命的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了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的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创造出来的。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的不顾一切,感动了总部,感动了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了——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的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的田世国;像热爱生命的贵希恩;像精忠报国的任长霞;像不畏艰苦的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的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的沃土,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辉煌的成就、崇高忠贞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的阳光洒满大地,芳香的鲜花开满人间。

春天是美丽的,人是受感动的。我的耳边又回响起了那首歌:“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四

刚刚看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我大为震撼,人民英雄在我们身边,这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他们都在激励着我们,给我们青年人做出榜样。感动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桥梁,更是一代一代人产生精神相通的纽带。

身患绝症却争分夺秒守护患者的张定宇院长让人敬佩;以实际行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能改变三代人命运初衷的张桂梅令人感动;为病人提供抗癌厨房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给人温暖……他们在传递着这些伟大的精神,爱岗敬业、善良勇敢、顽强不屈,坚定不移,他们在危难中逆行,在逆境中坚守,用自己的故事共同书写下了一首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没有人生来是英雄,却往往有人能在逆境中挺身而出,他们以行动坚守岗位,用行动来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他们愿意为之倾注精力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们在坚守中变得勇敢,在坚守中收获了快乐。我希望他们不再饱受身体的疾病与心中的苦痛,在奋斗中收获自己的初心,不负他们的使命。时代在变化,感动却永远不会变,我们对善的向往不会变,对美好的渴望更不会变。

“感动中国”为我们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播种了常怀感恩的心,憧憬自己的使命,保持自己的初心,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微笑,为社会传播正能量。感恩中国中的他们,同时也是社会中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帮助我们这些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人树立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这不仅仅对我们的未来,更对中国的未来有着质的保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定将在这种精神的传递中走向辉煌。

感动中国,我们不光为年度人物所感动,也被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所感动,这里边有你、有他、也有我!如此不平凡的我们不会忘记,而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前行,生活将更加美好!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五

修路人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身穿工作服,背起工具,日夜奋斗在山间河谷之间,他们是中国的黄土铺路机手,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当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付出与艰辛时,便会被他们的坚守与奉献精神所感动。

首先,修路人敢于面对危险。修路的过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他们工作时常常要面临高空作业、泥石流、滑坡等危险情况。但他们并不害怕这些危险,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胆识去应对。他们在险峻的山路上修通了一条条干线道,连接了一个个偏远的乡村,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现代化的交通便利,因此他们是群众的脊梁。他们的勇气和胆识,激励着广大的群众,让我们明白了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其次,修路人持之以恒。修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苦干十年不争名,重新修路九十九。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生活简陋,但他们凭着一颗坚定的信念,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不懈,才有了道路的完善,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交通便利。

此外,修路人心系人民。修路的工作是为了改善群众的出行条件,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他们爱民如己,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修路的过程中,关心群众,尽力做到不干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尽量减少他们的困扰。而当修路的任务完成时,他们总是充满了内疚和对群众道歉,因为修路过程中对于群众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他们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以及辛苦攒下的积蓄,慷慨解囊,帮助那些困难群众,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人民的真情厚意。

最后,修路人无私奉献。修路的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他们在艰难险阻中奋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图回报,只是默默付出,默默守护着道路的畅通。他们的热血与奉献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也为中国人民树立起了榜样。

修路人感动中国,他们修筑了山河大地,也筑起了人民的希望。他们虽是螺丝钉中的一颗,但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颗,因为没有了他们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贡献出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对于事业的坚守和对人民的关爱。修路人感动了中国,也唤醒了每个人对于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让我们一同学习修路人的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中国更加强大、美好。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六

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极限人生》,并亲笔为朱彦夫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中共山东省委的一位领导说:“朱彦夫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96年9月4日,山东省民政厅做出“关于在全省民政系统和优抚对象中开展向朱彦夫学习活动的决定”;1996年11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做出“关于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__年3月2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新址800平方米演播室隆重举行。淄博市特等伤残军人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

20__年9月28日,朱彦夫被选为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20__中国消除贫困奖候选人。

20__年10月12日,朱彦夫荣获20__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

20__年10月13日,朱彦夫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

20__年8月,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__年9月17日,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朱彦夫“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20__年9月25日,朱彦夫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七

修路人作为一群辛勤付出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的付出虽不为人所知,但却给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在我看来,修路人的感动中国之举不仅体现在他们扎根于基层一线、艰苦辛劳的工作态度上,更体现在他们坚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上。他们的行动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需要每个个体的付出和奉献,同时也给予了我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修路人的辛勤付出令人感动。在修路工作中,他们常年奔波于山川之间,无论风吹日晒还是寒冬严寒,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岗位上,为中国的交通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无论是在炎热的夏日,还是在严寒的冬季,他们挺起腰身、挥洒汗水,兢兢业业地完成每一个任务。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为我们铺路,为我们创造了更美好的出行环境。他们修路的背后,是全国道路的发展进程,是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他们的付出与努力是我们建设和发展的磐石基础。

其次,修路人的坚守初心令人动容。修路虽然不是一项光鲜亮丽的工作,但修路人用他们的默默付出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对修路事业的认同,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技能。他们虽然只是修路人,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一名普通劳动者的价值。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改善人民的出行条件,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他们在艰苦工作中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始终保持一颗工匠的初心,永不松懈。

此外,修路人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修路人常年奔波于陌生的山沟、乡村,他们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为了修一条公路,他们可能要离家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在修路工作中,他们可能遇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灾害,面临着生命危险。然而,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默默付出。他们的无私奉献,使得很多地方能够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让更多人受益,这份无私的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最后,修路人的感动中国行动给予了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的辛勤付出、坚守初心以及奉献精神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触动。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工作无论大小、重要性如何,都是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付出努力,我们都能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的无私奉献也给予了我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他人的关爱,让我明白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付出是一种最美好的精神表达。

总而言之,修路人的感动中国行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需求着每个个体的付出和奉献。他们的辛勤付出、坚守初心以及无私奉献精神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启示。正是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的交通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得以提升。因此,我们要向修路人学习,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修路人的奉献精神,努力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八

第一段:引入修路人的故事(200字)。

修路人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他们在路边挥汗如雨,为了梦想和国家建设付出着辛勤的努力。修路人的故事渗透着辛酸和奉献,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来说,他们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一位修路人的故事,他的坚持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第二段:修路人的坚持和奉献(200字)。

这位修路人名叫王师傅,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修路的工作。他的日常工作是挖掘土地、填平坑洞、铺设道路。在恶劣的天气下,他总是坚持辛勤劳动,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也仍然坚持出门修路,他相信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他每天面对着泥泞的道路,瘦弱的身体不忍直视,但是他从不放弃,始终努力工作。他的坚持和奉献意味着对自己的责任和对道路的热爱。

第三段:修路人的勇气和智慧(200字)。

修路人不仅需要坚持和奉献,更需要勇气和智慧。在修路的过程中,他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他们会遇到坚硬的石头,剥开泥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他们总是不屈不挠,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克服困难。他们会寻找更加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勇气和智慧让人钦佩,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第四段:修路人对社会的影响(200字)。

修路人的努力不仅对道路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于修路人的辛勤付出,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使得偏远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加便利地通行,加强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修路人的工作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他们的工作虽然默默无闻,但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第五段:修路人的故事给予我的启示和感悟(200字)。

修路人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和奉献的力量,看到了勇气和智慧的意义。他们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明白了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他们不求回报,默默奉献,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品质。修路人的故事让我明白,只有在付出和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总结(100字)。

修路人的故事扎根于每一个修路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的坚持、勇气和智慧让道路变得更加美好,影响到了整个社会。他们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于奉献和坚持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于修路人的尊重和敬佩。修路人的故事感动了中国,也将继续感动着每一个人。

修路人感动中国心得体会及收获篇九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沂蒙山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少年从军保家卫国,血洒疆场、身体残疾;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加解放军。

1950年,朱彦夫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双腿膝盖以下、双手手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一级伤残军人。

195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朱彦夫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到田间地头查看生产,逐门逐户察访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山、治水、造田、架电。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在张家泉热火朝天地展开,一干就是10多年。

张家泉三面是山。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决,张家泉村就永远吃不饱。朱彦夫带领张家泉村村民,先后将荒地“赶牛沟”“舍地沟”“腊条沟”变为沃土。为了让群众早日用上电,朱彦夫在妻子的照顾下,跑上海、南京、胜利油田、陕西联系材料,经过艰苦努力,终于让张家泉村于1978年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

1982年至今,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