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0:15:48 页码:10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模板11篇)
2023-11-12 00:15:48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但要注意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风格。- 小编为大家选取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到大家。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一

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下,中国社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焦点。然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绝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几千年来社会各界人士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就我个人而言,我深信社会没有辜负中国,以下将就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的进步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勤劳中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中国人民深知知识改变命运,努力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奋斗在全国各地的工地,为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舍弃家庭,辛勤劳作,为了挣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高铁、智能手机、互联网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还是疫苗、基因工程等科技创新,都使中国社会获得了高速发展和巨大进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科研团队以惊人的速度研发出了新冠疫苗,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这样的科研成果无疑体现了中国科技人员的拼搏与智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一直重视教育的发展,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教育压力也是巨大的。然而,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培养了大批的高级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重视也为工人阶层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了民众的素质。可以说,教育的进步为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另外,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整个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改革,为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人民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等都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也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使社会相对稳定有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社会进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差距,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亟待解决,环境保护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中国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也在不断探索和努力,相信在未来,中国社会将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更加美好和进步的未来。

综上所述,社会没有辜负中国是我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体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勤劳、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管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我坚信,中国社会在党的领导下,将不断努力奋斗,在新时代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二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我们要经过人民共和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结果,也标志着人类进步事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开启了社会主义在世界东方的伟大时代。

这是一个革故鼎新、改天换地的时代。面对重重困难考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以中国独有的形式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1954年宪法,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固定下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筑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四梁八柱”……在这个古老而青春的国度,中国人民建设着社会主义的巍巍大厦,品尝着幸福生活的滋味。

这是一个朝气蓬勃、激情燃烧的时代。“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规划于清末的成渝铁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40多年里还是地图上一条虚线,1950年正式开工后只用两年就全线贯通;“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694个建设项目全部建成,打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治淮治黄、治理长江取得明显效果,农田水利建设在全国热火朝天铺开;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天花、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鼠疫等疾病,或被根除、或得到有效防治……新生的人民政权唤醒了巨大的生产力,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激活了人民的能量、促进了人民的福祉。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斗志昂扬的时代。为了和平,志愿军将士出国作战,谱写了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雄壮史诗;为摘掉“贫油少油”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带领钻井队战天斗地,“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整治“三害”,“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打牢国家自立自强的基石,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无数有名字的英雄和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用血肉之躯和坚强臂膀,扛起民族的责任、共和国的荣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没有笔直的大道可走,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我们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以载入中华民族和人类史册的奇迹。我们凭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凭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勇气,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绘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最美图画。我们也曾在摸索探求的路上,遭受“*****”这样严重的挫折,惨痛教训值得永远汲取。

无论平坦还是崎岖,无论阳光还是风雨,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脚步始终向前。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三

20**年6月6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6月7日,新华社再次发表署名文章《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两篇文章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深刻的探讨了社会主义本源、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还阐述了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等问题。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两篇文章在这个时候为中国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宣言,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两篇文章一万余字,综合而言,其表达的最重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一百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世界上最先进也最适合中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中国,同时,经过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形成,中国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文章通过讲述党带来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以及今年以来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实际例子,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也充分展现了党的领导是我们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

在《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中,分四个部分来阐述中国在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文章的四个部分代表了理论、道路、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这跟我们要坚持的“四个自信”高度重合,也侧面证明了社会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改造以及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文章还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探索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只剩少数国家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全人类也是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之下,无论在自由民主,还是民生方面,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中国始终能给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历史答卷。

如今,社会主义已经和中国融为一体,社会主义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社会主义。中国永远不会放弃社会主义,中国正在用社会主义重新为世界文明带来希望。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四

走进江苏常州的瞿秋白纪念馆,“我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格外醒目。

中国共产党这个百折不回的寻路者、大勇无畏的开路人,面对种种考验、重重难关,以愚公移山的坚定、精卫填海的奉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险峻而壮丽、艰辛而宽广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10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这是一条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带来“柳暗花明”。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党领导人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我们建立起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面对民族复兴和世界变局的交织激荡,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总体布局、确立战略布局,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一条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初心之路。“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青春和生命、鲜血和汗水,倾注在这片可爱的土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让幸福的阳光洒遍神州每一个角落,***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挺进一线,近200万名乡镇干部、数百万村干部倾力奋战,八年时间实现了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这是党、人民、民族的伟大光荣,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向着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建设现代化的创造之路。现代化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历史潮流,也寄托着马克思主义先驱对理想社会的期许。错失了工业革命机遇的中国,从所谓“天朝上国”跌落成任人宰割的“鱼肉”。严复著《原强》《辟韩》,郭嵩焘著《使西纪程》,孙中山著《建国方略》,都见证着对现代化的希望和失望。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根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祸根,实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彻底改造,才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从“四个现代化”目标到“三步走”战略,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现代化强国……党领导人民不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而且探索开辟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这是一条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锻造之路。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把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起来,不能不依靠有理想、有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而奋斗,不能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创造力和战斗力。古田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两个务必”、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每到重大关头,党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担当起历史的责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带领人民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革命性锻造引领新的伟大斗争。“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共产党人用决心和勇气夯实了事业常青之基,用行动回答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世纪之问!

2021年3月,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根纳季·久加诺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证明,20世纪末社会主义的失利,并不是各种**产主义者喜欢说的‘乌托邦社会主义计划的失败’……在中共领导下,中国人民有能力应对时代的一切挑战,沿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

中国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社会主义生机蓬勃、前途无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但走得对、走得通,而且必将通往更加光明的未来!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五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笔者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检验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励志当好“主心骨”的中坚力量,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才能应对任何挑战、攻克任何困难。

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百年风雨中,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和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思想、新革命、新征程,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时代性注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广大党员只有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生命和汗水倾注进初心使命。无数先烈前辈经千难、仆后继,把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一颗谦卑之心、做一个奋斗之人,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

新华社6月7日、6月8日分别播发署名“宣言”的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给人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之感。

由于这两篇重磅文章,均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相同位置,文章的版式和字题字号完全一样,且标题貌似相同,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同一张报纸呢,细瞧才看出二者的区别,再读内容就更加不同了。两篇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和阐述的思想,是一种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关系。两篇文章一起读,更能全面通透地理解其深意,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历经数百年的理论演化、实践检验,见证了颠扑不破之真理力量,成就了震古烁今的中国制度、世界奇迹。

《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就是:“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努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诙谐幽默描述中,分明看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和运动复杂而残酷的时代背景,要证明其伟大,自然需要进行前赴后继的战斗,在重重围剿中杀开一条血路,走向光明未来。

其实,早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前的300多年,即1516年,英国人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就勾勒出了共产主义的雏形,由此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后从康帕内拉笔下的“太阳城”,到摩莱里苦心写就的《自然法则》;从欧文身体力行的“新和谐公社”,到只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再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类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直到今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无疑是最为受益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文章中洋洋洒洒讲出了来龙去脉。依笔者的粗浅理解和通俗化总结,可以这样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以“东亚病夫”的颓势任由列强宰割,很多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多种西方的“药方”也试过了,结果“神马都是浮云”。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之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军队,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地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又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伟大理想正将现实照得通亮。

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呢?文章中同样讲的清晰、透彻。简言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照亮神州大地,伟大的事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成为全人类的福祉所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改造中国之“的”。从枪林弹雨的战争时代,到欣欣向荣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真理的旗帜,从未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矗立起人类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也好,还是说“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也罢,都是“互为因果”“好上加好”的意思,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最美中国道路”的最好诠释。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六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党92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后文简称《五百年》)就是这样一本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线索的读本。《五百年》从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阐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展现了“社会主义”实现质的跨越的历史一页;讲述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开辟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兴衰描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挫折;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实践,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中揭开了新的篇章,而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宣部中组部要求各级组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空想社会主义讲起,分六个阶段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注重史论结合、文风通俗,力求做到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读性相统一。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组织《五百年》的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推进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核心的新一任中央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措施:提出“中国梦”构想;针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老虎与苍蝇一起打”的系列反腐行动等等。无不显示了党中央治国的信心与决心。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源于对国情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认识、源于探索实践创新、源于不断总结经验、源于老百姓的衷心拥戴。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毛泽东当年依据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提出了与俄国革命相反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同样,今天我们国家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基于对国情的客观判断。学习《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可以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我们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邓小平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的总设计师,这条路,马克思没有说过,前人没有走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要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唯一可做的就是探索实践,探索实践就是“摸着石头过河”,特别需要“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想前人没有想过的,做前人没有做过的,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从1848年马克思写下《共产党宣言》开始,经过马克思主义诞生百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中国社会主义数十年的曲折实践和改革开放十几年的惶惑与争论,中国共产党终于彻底摆脱了计划与市场属于社会根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目标模式,教科书没有记载,经典作家没有论述,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百年以来人们思考的“禁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七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如何理解两个没有辜负。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八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讲起,分六个阶段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90多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过程。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应该仔细认真地阅读此书。历史,是事物的时间存在方式;历史实践,是以历史过程的形式存在的。贯穿于历史过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是理论。因此,要理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科学结论,就要系统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苏联到中国探索的历史,就要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和发展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又适合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

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的这个回答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指导下,党和国家创造了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0%的世界人口的奇迹。这个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实践、中国社会主义近六十年的实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亦即中国和世界人民伟大的历史实践。

提高自己,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九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新华社6月7日、6月8日分别播发署名“宣言”的文章《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后给人以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之感。

由于这两篇重磅文章,均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相同位置,文章的版式和字题字号完全一样,且标题貌似相同,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同一张报纸呢,细瞧才看出二者的区别,再读内容就更加不同了。两篇文章所呈现的内容和阐述的思想,是一种互为因果、相得益彰的关系。两篇文章一起读,更能全面通透地理解其深意,从而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于“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历经数百年的理论演化、实践检验,见证了颠扑不破之真理力量,成就了震古烁今的中国制度、世界奇迹。

《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就是:“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努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诙谐幽默描述中,分明看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和运动复杂而残酷的时代背景,要证明其伟大,自然需要进行前赴后继的战斗,在重重围剿中杀开一条血路,走向光明未来。

其实,早在《共产党宣言》问世前的300多年,即1516年,英国人莫尔在他的《乌托邦》一书中,就勾勒出了共产主义的雏形,由此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后从康帕内拉笔下的“太阳城”,到摩莱里苦心写就的《自然法则》;从欧文身体力行的“新和谐公社”,到只存在了72天的巴黎公社,再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类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制度的探索从未停止。直到今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无疑是最为受益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文章中洋洋洒洒讲出了来龙去脉。依笔者的粗浅理解和通俗化总结,可以这样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以“东亚病夫”的颓势任由列强宰割,很多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救亡图存之路,多种西方的“药方”也试过了,结果“神马都是浮云”。就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随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之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军队,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地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又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伟大理想正将现实照得通亮。

为什么说“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呢?文章中同样讲的清晰、透彻。简言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照亮神州大地,伟大的事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成为全人类的福祉所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改造中国之“的”。从枪林弹雨的战争时代,到欣欣向荣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真理的旗帜,从未动摇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丰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矗立起人类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也好,还是说“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也罢,都是“互为因果”“好上加好”的意思,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最美中国道路”的最好诠释。

“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是历史笃定的回答,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通向盎然前路永恒的路标。虽时过境迁,过去百年风霜仍历历在目,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见证着,见证着无数党员以心血、以精魄、以生命书写一道道传奇。

为什么讲“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呢?这篇文章已经给出了答案,一百多年前,这片土地身陷战火满目疮痍,是党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的火种开始燎原,才让迷茫困顿的中国有了奋进的方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伟大胜利,用事实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而在进入新时代后,为了实现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千年夙愿,党领导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广大干部殚心竭力顽强拼搏,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社会主义”和“中国”的关系,是一个宏大、深远的主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可或缺的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相成就。

呐喊和高歌犹在耳旁,我们无比自豪,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同样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笔者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检验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励志当好“主心骨”的中坚力量,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才能应对任何挑战、攻克任何困难。

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百年风雨中,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和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思想、新革命、新征程,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时代性注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广大党员只有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生命和汗水倾注进初心使命。无数先烈前辈经千难、仆后继,把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一颗谦卑之心、做一个奋斗之人,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十

《觉醒年代》的最后一幕,李大钊先生用力的挥起拳头,说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一百年后的中国,他必然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百年后的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可以肯定的回答:李大钊先生,是的,我们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有网友说,《觉醒年代》是一部正本清源的作品,它厘清了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共产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也解释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先从新文化运动说起。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按李鸿章的话说,“中华已处于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三千年未遇之大强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曾经的“天朝上国”已然落后:开始以为是技术的落后,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办洋务、造工厂、建海军,结果甲午一战而败;再而认识到制度的落后,维新变法试图改帝制为君主立宪,结果却是谭嗣同“以血荐轩辕”,变法还是失败了;再然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短短几年,却接连出现袁氏称帝、张勋复辟的闹剧,国家依旧孱弱,共和难言成功。“头上的辫子没了,心中的辫子仍在”,洋务、变法、革命,终究不过“城头变幻大王旗”,唯有对国民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改造,中国才能真正脱胎换骨。所以有了陈独秀先生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改造国民思想,不能只是“口口相传”,必须依赖于文字,所以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作为轰向传统文化的第一炮。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之刍议》旗帜鲜明的提出以白话代替文言,一言以蔽之: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文言改白话,看似只是形式改革,无涉内容。但正如胡适先生所言,“形式上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白话文运动让书面语言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垄断和特权,而是成为“广大人民抒情说理的有力工具”。借着简明的白话文字,有力抨击封建礼教三纲五常,让广大人民能够真正跟腐朽虚伪的传统观念决裂,转而接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思想,实现“最后觉悟之觉悟”。这是陈独秀先生办《新青年》的初衷,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初衷。

“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为之改观!”此时新文化运动的重心都只在文化而非政治。陈独秀宣称“二十年不谈政治”,《新青年》“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问题在于,新文化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思想启蒙“最后觉悟之觉悟”,提倡科学与民主,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改造社会,进而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思想启蒙从文化入手,落脚点仍然是救亡图存,其归宿还是政治。五四运动的爆发更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再说五四运动。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一直都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于胡适,在他看来,五四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背叛。胡适一直坚持新文化运动应该是非政治的,其目的是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思想文化基础,而五四运动扰乱了这一切,它让单纯的文化运动变成彻底的政治革命,最终发展为他所极力反对的共产主义运动。第二种说法是我们所熟悉的,即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极为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通常反对第一种说法而支持第二种说法,这不是一种“政治正确”,而是事实。解释放在后面,先说影响。上述两种观点,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自五四之后分道扬镳,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是所谓的“自由主义”传统,追求单纯的思想启蒙。“自由主义者”并非“自了汉”,他们也关心社会,寻求一点一滴的改变,但不认为社会问题可以有根本性的解决,而且反对一切暴力革命。中国的“自由主义“祖师爷胡适先生说:“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也即是自由主义者们的宗旨和口号。一是发展至今的“社会主义”传统。中国“社会主义”正统自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用唯物史观去分析社会,以阶级斗争为工具,彻底改变社会性质。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李大钊先生说:“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其理论显然来源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伦理之“最后觉悟”,到认识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有充分的现实依据。对于上述两种传统,从五四至今争论不断,其各自的理论和实践如汗牛充栋,此处不再赘述。只引用教员在1921年的著名论断:“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之看法,都只认为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是做不到的。”

历史上凡是专制主义者,或帝国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家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因此,“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胡适提出“一点一滴的解决问题”,其本质是一种改良主义,理论来源于其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在经济富足政治稳定的工业国家,自然是好听又好用。但对于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已经没有耐心徐徐图之,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压倒了一切,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成了历史的必然。插个题外话。历史的吊诡在于,今日很多号称是胡适的追随者,所谓的“自由主义”者们高谈民主自由,动辄盖以体制问题,仿佛换了体制、有了民主自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支持者们,却更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反而强调一点一滴的改变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反转,令人玩味。回到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象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的左派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除了之前强调的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观跟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是高度契合的,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对上述观点做了很好的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性格非常符合中国人民救国救民的需要……重行动而富于历史意识,无宗教信仰却有治平思想,有清醒理知又充满人际热情……这种传统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是否在气质性格、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上,使中国人比较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呢?”当然,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进行多次反复的探索,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都曾盛行一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彻底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不能忽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包括苏联的引导培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至于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能在中国取得成功,那是另外一个庞大的课题,杨奎松先生的《中间地带的革命》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不再班门弄斧。历史证明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是否意味着当年胡适提出的思想启蒙不再具有现实意义?我想并非如此,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所具有的价值是全人类所共有的,永远值得我们去追求,正如《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是该如何对它们进行诠释,需要赋予时代的价值,更需要结合历史和传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社会没有辜负中国心得体会简短篇十一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曾经苦难深重,如今意气昂扬”“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读着这些铿锵有力的词句,笔者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攻坚克难的今天,能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是检验政治品格的试金石,也是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只有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励志当好“主心骨”的中坚力量,矢志不渝、奋发图强,才能应对任何挑战、攻克任何困难。

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百年风雨中,共产党人凭着历史的积淀和开拓的勇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思想、新革命、新征程,以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时代性注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广大党员只有始终保持生机勃勃的创造活力,才能更好地引领群众“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

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把生命和汗水倾注进初心使命。无数先烈前辈经千难、仆后继,把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今天的世界强国,支撑起民族复兴的脊梁。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怀一颗谦卑之心、做一个奋斗之人,不断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集聚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