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 领航培训心得体会(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07:01:15 页码:11
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 领航培训心得体会(七篇)
2023-01-04 07:01:15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一

《海鸥》幼儿园教案篇二

1、综合训练一

2、熟练唱会“海鸥”,并作歌曲处理。

3、欣赏:国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坚定、热烈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2、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旋律进行的特点的感受,初步了解旋律的表现方式和作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海鸥”。

教学难点:演唱中,休止符的应用。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第6页综合训练(一)。

(谱例略)

注意:节奏要正确,声音有弹性,并注意重音在第一拍而不能放在第二、三拍,否则会造成笨重的感觉。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在黑板上的五线谱中写出高音谱号、几个老师规定的音符,其他同学在书上写。

2、整曲视唱曲谱。

三、学唱“海鸥”。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出一位同学。讲解自己找到的有关海鸥的小知识,看谁讲的好,讲的好的同学将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枚小红花。(讲解,评出优秀组)

2、师:刚才大家讲的真棒!希望你们今后也向海鸥一样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下面我们来学习海鸥,看谁克服困难唱的。

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读出感情来。

4、跟琴学唱歌曲,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熟练地唱全曲,用稍快的速度。

四、歌曲处理:

1、请同学们将书上所有的休止符标出来。并分别唱一唱。讨论:有休止符唱出来的感觉会怎样?休止符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讨论:歌曲整体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高潮在那里?应该怎样演唱?

讨论后练唱

3、整曲演唱,注意情绪、速度。(请同学边唱边做一做动作)

五、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教师介绍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作于1935年,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3、复听乐曲,听后讨论:

你什么时候听到国歌最激动?

在激动时刻你想到了什么?

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与管乐队的演奏效果有什么不同?

男低音独唱国歌给你什么感觉?

三个“起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完成听听想想)。

4、复听全曲,集体齐唱。

六、预习第二课,两人一组读一读谱。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二

陈老师的课非常大气,确有名师的风范。课堂上陈老师沉着睿智,从容淡定。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股温馨的亲和力。引领着学生细细揣摩文本的内涵和独特人物形象。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最大教学亮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人物形象,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主题。

1、 字词教学的独具匠心。

在教学开始,陈老师分别出示两组词语,分别是:

第一组词语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第二组词语 急速扇动 翻飞盘旋 肃立不动 白色漩涡

老师请学生朗读,并亲切纠音,而后要求读出感情。这是我们一般的教学处理方式。但陈老师并不要求这一环节只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读了这些词语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这一问题的抛出,将词语进行了理解与吸收,更整理了学生初读后的感觉。提高学生概括课文,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品读教学做铺垫,可谓一绝多得。

2、 个性化的阅读品味,注重情感升华

在朗读1-13小节时,陈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学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品味语言文字,并通过个性化朗读理解课文特有的人物情感。比如老人会怎样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当独角在高处时怎样呼唤,当海鸥停在眼前时,当老人抚摸海鸥时……他是怎样呼唤的。充分理解了抑扬顿挫的意思:声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教师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解释,只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模仿着,朗读着,品味着。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深深感悟到老人对海鸥的那份真挚的爱。

像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亲昵的感悟,饼干丁的理解体会,驼背的感悟……在课文结束时,对“褪”的理解:衣服是褪色的,背包是褪色的,但什么是永不褪色的?学生就很自然的从“褪”字的理解中,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永不褪色。在理解中感悟人物形象,升华情感体验。这样做细做足的个性化品味朗读体验,使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在陈老师的引领下一个爱海鸥胜似亲人,与海鸥亲密无间的高大的老人形象异常丰满。

老人与海鸥之间感人的故事在他们师生间默契地演绎着……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三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老人与海鸥》。一个背着褪色蓝布包,天天来给海鸥喂食的老人和在天空中盘旋飞舞的海鸥群,牵引出了一个让人流泪的感人故事。

在翠湖边有一群海鸥,一位驼背老人背着他的布包,每天都来给海鸥喂食,与海鸥做伴,和海鸥像亲人一样。当海鸥们得知老人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万分,纷纷为老人守灵。当人们把老人的遗像拿走时,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像飞动的白色漩涡……

真是一群有情有义的海鸥啊!你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你好。老人对海鸥寄托了他无私的爱,海鸥回报了老人一片深情。海鸥们是有灵性的,它们懂得感恩,懂得亲情。海鸥们也是有着让人震撼的事情啊!

而老人,他对海鸥的情更是不言而喻。作为一名风烛残年的老者,他理应在加享受生活,而不是天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边给海鸥送餐。

老人的生活并不宽裕,可他仍然毫不吝啬,为海鸥买各种食物。这,难道还不足以表现老人对那一片飞翔的海鸥群那无私的爱吗?有了这无私的爱,就有了那震撼的情啊!

相比起我们,虽说我们也热爱动物,但是,我们却做不到老人的那种无私,那种伟大。我们若是在路边碰到一只流浪狗,怕是都不会施舍它一点食物吧。

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我们即使没有帮助它们的能力,但是伤害它们也是不应该的。人类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就捕捉自己的亲人,就伤害自己的亲人。我们都是这个星球上的一家人,我们的生命是平等的。你热爱它们,它们也会用真心实意去热爱你。

动物是世上最重感情的生命,我们应该把动物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它们。请相信,你关心它们,它们也会用一颗真诚之心来爱你。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四

《老人与海鸥》教后反思

《老人与海鸥》是选自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初读本文,我就被文中感天动地的场面所深深震撼,于是不假思索地选了本文作为校内研讨课。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我把高潮部分放在课文的第二部分上了。刚开始,我在网上翻阅了几份别人的教学设计,几乎所有的教案设计都如出一辙,都是从第二部分教到一部分生的。即:先学习海鸥在翠湖边都为老人做了些什么,然后用“为什么海鸥会做出如此让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呢?”这个问题,去引导学生明白是因为老人对海鸥的真情付出得到了海鸥的回报,从而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学习。我起初也准备按这个思路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可仔细一想,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对感恩的意识太薄弱了,就连平时自己父母的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关心爱护,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是父母应做的事情,当谈到父母对你的爱,你感动些什么这一方面的话题时,孩子们都无话可说,无感而发。鉴于这样的情况,我还是决定先学习第一部分再学习第二部分,先体会老人都为海鸥做了些什么,从老人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明白了老人之所以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节衣缩食地照顾海鸥,都是出于对海鸥无私的爱,在他心里,海鸥就像他的儿女,和海鸥之间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正因为老人的倾情付出,才有了第二部分的海鸥对老人的回报,这是海鸥对老人的真情回报,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因而第二部分,教师也不需要过多地讲解,学生都能明白海鸥所做的一切就是对老人真情的回报,因为在海鸥的心里,老人就是他们的父亲、亲人。这样让学生的感情有浅入深,最后得到升华。所以在整个教学中,我把重心放在第二部分上,主要通过朗读来悟情。在升华感情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为老人送行时,设计一个思维拓展,“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海鸥,你会对老人倾诉些什么?”并用凄婉的音乐烘托气氛。还有一个环节就是配乐朗读,设计“让学生跟小海鸥一起为老人送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突出本单元的主题。

教学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这节课很平淡,离预期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还不够,课堂中引导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尤其是第一部分体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一些重点语句要多读,要抓关键的重点词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文本中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还没向学生渗透。

3、第二部分的教学,朗读的时间虽然明显增多了,但学生的情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对老人的敬仰之中,失去老人的悲痛气氛烘托不够。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五

《老人与海鸥》语文评课稿

今天,蒙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教学,在这里谈不上评课,只能说是对韦老师执教的这篇课文谈一点个人的观点、看法,说出来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商榷。

《老人与海鸥》是根据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扑来、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这是一篇内容较长的课文,怎样做到长课短教,合理取舍,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是执教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韦老师对课文进行大胆的取舍、瘦身减肥,去枝减叶,化繁为简;大胆放手,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里遨游,在酣畅淋漓的朗读中简简单单教语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以观看图片为切入点,准确把握课文情感基调,创设了一个全新的课文教学思路。

韦老师在教学伊始,以展示图片复习上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由表及里让学生回顾老人对海鸥的爱,接着很自然的进入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海鸥送老人的动人情景,然后由学生大胆质疑,过渡到海鸥哀悼老人的场面,这样在教学情感上给人呈现的是先扬后抑,有波澜起伏之感,为学生能入情入境的感悟,朗读语言文字,创设非常有效的氛围。

二是在长课短教上,合理有效的选择了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注重了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实效性。就这一点韦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关注了语言鉴赏,各位老师都知道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文本语言魅力,艺术的挖掘与展示。在教学中,韦老师引导学生潜心文本,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语句,品位重点词语。如抓住海鸥送老人部分中,意想不到的四个片段,品出“炸了营”“瞻仰”“叫”“站”“扑”等词语,一步步走进海鸥回报老人的内心深处,一层层感受对海鸥对老人的浓浓的敬爱之情,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翻飞、鸣叫之中,海鸥对老人的敬爱化在它们站立、瞻仰之时;海鸥对老人敬爱化在它们扑近、盘旋之举。这一品味语言文字意蕴的过程,就是透过语言触摸情感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样既关注了语言的内容,更关注了语言方式,教学也从“教教材”走向了“用教材教”。

其次是关注了语言表达,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写作能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语文教学的独到之处。教学中,韦老师在小结课文时,让学生懂得了课文是通过人喂养动物,动物回报人的具体事例来突出人与动物和谐这一主题的,从而感悟这一写作方法。再又把学生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喂养小动物的,小动物又是怎样回报你的”。再用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外小练笔。并特别指出还有哪些意想不到情景,用省略表达,意味深长,并及时让学生说说你所想到的情景。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在阅读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最后是关注了语言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老人去世,海鸥们的举动可谓震撼人心,韦老师引导组织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尽管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尽管老师未直接表达,但我们相信,那份特殊的感情已融入了学生柔软的心底。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六

我很荣幸能听曾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展现给我们是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动人画面,更是一段真挚的情感。听了这节课后,我更是深深地领略到执教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在曾老师的课堂中我感受到她对本课教学的处理:以“情”为线索,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

一、围绕目标,取舍内容

文中那位超然的老人、那群极富灵性的海鸥、那份如亲情般的人与动物的和谐与爱,是动人的,但在教学中,曾老师大胆取舍内容,围绕海鸥送老人的情景,聚焦文本,表达感情。由浅入深,突出重点。

二、注重生存,顺学而导

曾老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中抓重点词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这样提示学法,让学生先学后教,在重难点中层层突破。这样让学生的学习扎实有效,比如课堂中“瞻仰”“扑”让学生抓住关键字体会情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练,悟人鸥情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很注重扎实训练,培养良好习惯。这一点对语文课很重要。

一练,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就是在学生了解课文“说什么”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第一步。在本课的教学中,曾老师在初读环节就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语言训练——概括出课文中的两件事。在小学高段,我觉得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的能力。

二练,“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浏览课文海鸥送老人时,曾老师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在老人放遗像的地方发生的意想不到的事。这种让学生养成批注的习惯是一种常用的很好的读书方法。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无处不在,语文习惯的培养也是无处不在的,曾老师正是很重视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圈圈点点,三言两语,心有所思。

三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有效拓展。

老师在教完老人与海鸥之间相处的快乐时光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浏览新闻,补充完小狗在地震钱如何救助主人的情景,自主写作,相互交流,增强写作意识。同样引入类似文体,进一步巩固动物与人类的美好情感,萌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动物的意识。

曾老师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我在想本堂课的词语教学是否可以不仅从文字中体会情感,抓住标点符号也是体会情感的重要体现,在课文第十七和十八自然段之间的省略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明确标点符号也是可以表达情意的。也许我的想法很粗浅,总的来说曾老师的课是值得我学习的!

有关海鸥名师领航活动心得体会总结七

我用了半个多小时把《海鸥乔纳森》读完了,这本书对于其他的书实在是页数太少了,但是内容中所包含的东西可却一点也不少。

《海鸥乔纳森》中的海鸥乔纳森出生于普通鸥群,鸥群们为食物而飞翔,但乔纳森不同,他渴望着真正的飞翔。他会努力练习飞翔,他甚至觉得鸥群的生活是无趣的,只有飞翔是快乐的,可是他的想法始终得不到鸥群中任何一只海鸥的理解,就连他的父母都不理解他。

乔纳森也有想放弃过真正的飞翔变回一只普通的海鸥,只是在找到飞翔的方法时他就抛弃了誓言,因为他的内心是不会让他放弃追求真正的飞行的。但是得不到理解的他终是被海鸥群流放。

乔纳森是幸运的,他被理解他的海鸥带到了“天堂”还得到了参透了飞翔的海鸥的传授,他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使他学会了真正的飞翔,体会到了真正飞翔的快乐。

还有乔纳森对他的学生说过一句话“冲破了你们的思想枷锁,也就冲破了你们的身体加锁。”我们总是突破不了的不是外界的困难而是自己的思想。或许曾有目标或理想但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不敢突破就把我们变得安于现状,甘于普通,每当我们回忆发现每天都重复的过去才发现生活有多么的无趣。

有些伟人,在他们当时的时代是不被看好和认同的,但他们的信念坚定,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于是他们成功了,成为了伟大的人。乔纳森说过“命运可以改写,关键在于自己”我们总是认为别人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天生有能力,因为自己天生能力不够而不去努力。

当我们的目标达成时我们是幸福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是艰辛而又快乐的。

读《海鸥乔纳森》让心灵去体会真正的飞翔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