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1:07:36 页码:14
最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通用15篇)
2023-11-17 21:07:36    小编:ZTFB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那么要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推荐大家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思路。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成为各国普遍关注和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在亲身参与协调绿色发展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

首先,协调绿色发展需要多元参与。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政府应当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和法规,并加大环保投入。企业应当提高绿色技术水平,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社会组织和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提高环保意识,行动起来。只有多元参与、合作共赢,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绿色发展大环境。

其次,协调绿色发展需要注重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只有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够推动绿色发展进程。我们要大力开展环境科技研究,加大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以提高绿色发展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最先进的绿色技术,以借鉴和学习他国的经验和成功之道。

第三,协调绿色发展需要改革创新。改革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坚持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同时,要注重制度创新,完善和落实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机制。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推动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绿色发展转型,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绿色含量。

第四,协调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广泛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和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加大环保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众理性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最后,协调绿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绿色发展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够共同应对。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我们还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参与协调绿色发展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多元参与、技术创新、改革创新、宣传教育和国际合作是协调绿色发展的关键。只有坚持这些原则,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绿色发展而奋斗!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一经发表,许多网友立即兴奋起来。有人喜大普奔欢呼“二胎全面放开了”,有人兴奋“生态建设写进五年规划,以后不用再受雾霾困扰了”,还有人对“十三五”规划中将“精准扶贫”写入其中备感欣慰,因为今后扶贫有望“扶在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了”。

其实,网友们欢呼的一切,都离不开公报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在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带动下,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才值得人民期待。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它让我们深切领悟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分量,但也更多“成长的烦恼”逐步显现,并且提醒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如雾霾,比如人口红利,比如城乡差距,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同步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不能只管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福祉,所以,必须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得民心的发展。

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这是中国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暴露出了我们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制约。可喜的是,它及时催生了中国人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身处“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替之际的历史新方位,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成长中的烦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说来,“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开放发展”要求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一句话,这些着眼于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我们憧憬的幸福之路上,必不可少。

全会明确: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以预期,创新发展将成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成为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更是必不可少,它可以让我们从上到下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至于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且以大量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更是显现出了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回应民意的直接体现。

在“开放”理念的指导下,未来五年中国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公报明确提出的这个共享发展的理念,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贯彻到底。

总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得正逢其时。可以期待,我们的生活将在这些理念下越来越幸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烦恼,也必能逐步消失。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三

首先说必要性。这五种发展理念符合国情、契合规律、贴近民生、切中要害。

所谓符合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世人皆知,无需赘述,但发展质量有待商榷,毋庸讳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量变过程中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积累,如何达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化的质变目标是当务之急,虽然之前不断发出转型发展或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但响亮的口号中缺乏可行的指导内容,缺乏切实可行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纲领,让各级政府、众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无所适从,而此时此刻,及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清晰明了地回答了如何转型发展的疑难问题,并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空间。

所谓契合规律。创新与协调是经济发展规律;开放与共享是社会发展规律;而绿色发展则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自然规律。同时,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也契合了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新与旧是对立的,但也是统一的,旧是新的产生基础,新是旧的生命延续,因此,创新就是让旧的事物获得新生并以新的形态得以延续,而协调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均衡器或整流器;量变可以促进质变,质变则可以推动新的量变,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是躯体,创新是耳目,协调是内脏,开放是口鼻,共享是肌肤。五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从稚嫩到成年的质量转变、从平庸到卓越的质量转变,进而开创出更加宏伟的事业;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这是一个去粗取精、螺旋式递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却是大势所趋,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旧替代指明了航向,铺好了路子,找出了转化的方式,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应用典范。

所谓贴近民生。创新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唯一途径,协调是保障生活品质的最佳方式,绿色是维护生活品质的无尽源泉,开放是丰富生活内涵的重要前提,而共享则是为以上四点护航的最高选项——共享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特别是绿色与共享发展理念的新颖提出,不仅关注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同时也关注到了弱势群体的关注,让国人深深感受到了从“公平”二字上所释放出的无尽暖意和涓涓真情,让“公平”二字在华夏的大地上即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所谓切中要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客观的大背景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累积了不少的隐患,有的甚至不亚于高爆炸弹。比如贫富分化愈演愈烈、就业和失业压力巨大、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房地产泡沫令人担忧、经济下滑风险有增无减、工业或城市生活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社会消费积极性难以提振以及产能过剩并继续蔓延的不良现状难以遏制等诸多问题相互为患,泛滥成灾,若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的整体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而恰在此时提出崭新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将从根本上逐次化解并排除上述隐患。毫不夸张的说,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中国最急需的救生草、催生剂以及补阴壮阳、补血提气的灵丹妙药。创新可催生新的产业链,激活庞大的民间资本和外汇储备,刺激萎靡不振的市场快速复苏并迅速活跃,鼓励房地产行业积极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并尽快走出当前困境,同时也可缓解就业和失业压力;协调则为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引导和方法指导,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解决或预防产能过剩问题找出了思路;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以催生新的产业链并创造出新型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设计出了运行规范,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给出了理论和政策指向;开放的理念则鼓励各级政府或各行各业要善于吐故纳新,勇于汲取新鲜血液,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合理运用外汇储备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为创新发展、活跃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共享发展理念则为宏观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为合作共赢、兼并重组、优势互补、行业联运以及国防、安全、经济、文化均衡发展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说紧迫性。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此轮大发展既让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形成这样的结果并非单纯的某个原因,而是多重因素联动活跃的结果,其中有内在的、外在的;宏观的、微观的;主观的、客观地;技术的、文化的;物质的、意识的等多个领域和环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此时需要探讨的主要是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紧迫性。

上文已提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隐患,这些隐患有可能造成经济环境的紊乱以及社会稳定的变化。另外,在那个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好多人为追求金钱而狂热,在癫狂的状态中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尊严、失去了道德、失去了信念、失去了亲情友情和人情,甚至爱情和信誉,致使当今的社会形态严重畸形,让有识之士目不忍睹、心惊肉跳,难道不忧虑吗?为什么要铁腕反腐?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强调公平?为什么要调整政府职能?为什么要强力推进体制改革?这不都是为了让社会回归理智、回归常态吗?而要完成这一系列重大任务,不付出一定代价可以吗?没有一定的调节时间和空间能行吗?这也就是中国经济前期稍有放缓的原因所在。当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今,及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下一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健康发展规划布局,夯实基础,让中国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能把握世界共同发展的主动权,同时避免让下一轮的高速发展再为我们留下衍生隐患或社会性遗憾。当前,一带一路这个庞大的世界性工程正逐步展开,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即将运营,与多个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逐一落实,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失败,tpp协定在中国先期的联纵策略下已失去了遏制中国的实际价值,欧洲及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理智看待中国,等等,在如此良好的大环境中,中国再次振翅腾飞绝不是画饼充饥或空中楼阁,问题只在于中国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是否准备好了,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完成二次腾飞的艰巨任务。所以,及时贯彻并积极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其三说艰巨性。之所以说贯彻和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艰巨性,是因为中国未来发展将面临两大区块的制约,一是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二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从当前的外部环境来看,反作用力表面上主要来自美国、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一部分国家;私底下主要来自个别骨子里就嫉妒或反华的某些国家,这些国家将会运用各种方法或手段来扰乱中国的整体布局,阻遏中国的发展步伐,为此,中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并制定多种预案来应对这些直接、间接以及潜在的挑衅。从当前的内部环境来看,反作用力主要来自旧有的不正当利益集团、港台以及新疆、西藏等的危险分子或分裂势力。旧有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在反腐倡廉的高压下以多种方式依然潜藏着,这些集团一般都大权在握却又尽量軟抗或软执行,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会将大量精力、物力、财力、人力等投入到舆论或形式上,以此方法来与正能量拼消耗。比如之前,不少政府或国企为了展现廉政形象并无奈执行中央的反四风要求,将原本的大型或豪华型办公用具堆积在库房中,然后再重新购置小型的、普通的办公设施充当门面,或者是将原本的大空间变相隔开,然后再吊顶压缩,借以显示廉洁的作风或做派,等等,此类可恶行径咋一看似是响应中央号召,实则为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再如表象上的民主决策运用,原本的一件小事,也要拿到会上进行研讨、表决、对照政策,有一点不对号,就要请示、报告,而其上级依然采用此类方法,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制约着某些优秀制度或项目的有效落实,让某些渣滓类事物依然继续存在,而要改变如此状况何其艰难?分裂势力或危险分子好治,而这些个潜藏着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却非常难缠,因为他们多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对待分裂分子,可以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削减并去除其生存的土壤,使其失去立足空间,而要消灭潜藏着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则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制度优化等才能达到目标,但这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所以,贯彻并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艰巨性。

月有圆缺,时有冬夏,此是自然规律,非人力可以抗衡。譬如面对当前中国现状,我们既不能乐观自娱,也不可悲观自伤,已经过去的阶段自然成为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无需继续留恋或伤怀,因为下一阶段的健康高速发展正等着我们去迎接,而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四

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绿色生态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行动指引。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党的xx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就是要深刻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按照“大地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努力构筑安全的生态屏障、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持和保障。结合全县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的学习体会和我县林业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是要在造林绿化上发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金塔地处荒漠边缘,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和防沙治沙重点区域。

要立足县情,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遵循工程建设和自然修复并重的原则,持之以恒地开展绿洲外围封滩育林育草、绿洲内部植树造林、风沙沿线重点治理工作。组织实施好城镇乡村防护林、绿色通道、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面义务植树活动,构筑较为完善的安全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保障金塔绿洲生态安全,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在促农增收上发力,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要立足金塔土地、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为思路,以建基地、抓园区、树品牌、重培训、活机制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建设专业乡、村、组和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优势葡萄、香梨、红枣、枸杞、苁蓉等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特色林果、中药材品牌,建设龙头企业,加强农商、农企、农超对接,推动“互联网+”行动,建设高效的林业生态产业,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要在胡杨品牌上发力,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基地。金塔是汉简的故乡、航天的摇篮,“胡杨”精神传承不息。要围绕“四湖一溪一渠”、“四路一区一村”文化旅游综合提升和潮湖胡杨森林公园、北海子国家湿地公园、拦河湾国家沙漠公园建设,深入开展“共植胡杨、共享绿色”为主题的胡杨认栽认领活动,丰富“胡杨”精神,传承“胡杨”文化,以建设戈壁明珠城,酒嘉后花园为目标,建设“胡杨”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基地,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要在深化改革上发力,完善林业发展机制体制。围绕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大胆改革不利于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陈规陋习。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林业事业,着力构建智慧林业及大数据平台,完善扶持、服务林业发展的政策、金融、保险、技术等保障体系,激活林业生产要素,挖掘林业发展潜力,建立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五是在依法治林上发力,切实保障林业成果安全。依法治林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利用法律武器,加大护林管林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乱垦滥占林地等林政案件的查处。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林业建设成果安全。

六是在加强宣传上发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要创新利用各种媒体、各种方式,大力宣传生态文化、生态道德,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引导全民、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营造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利用万亩胡杨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生态文化园区、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和方式,引导全面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向节俭、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金塔。

中共xx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将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具体说来,“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开放发展”要求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一句话,这些着眼于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我们憧憬的幸福之路上,必不可少。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发展;违背规律、逆势而动,不仅难以发展,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曾经有过大跃进之类的历史教训,也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如何让经济发展不偏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么一个发展轨迹?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无论是创新发展、还是协调发展,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开放发展,要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遵循规律,做到顺势而为。

当前,在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创新发展上,许多同志对规律的研究不深、认识不足,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尊重、不顺应规律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有的地方“饥不择食”,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投资商来者不拒。对项目不作环保评价和论证,明知是污染和落后项目也照常引进;或绕开环保审批关,等“生米煮成了熟饭”才去走过场;或降低环保门槛并以此作为优惠政策等。如此招商引资,不仅损害了环境,伤了群众的心,更给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此种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就是决策程序缺乏科学设计、决策偏离地方发展规律、决策后果没有责任追溯密切相关。君不见,有的领导上任伊始,便要拼政绩、树形象,抓招商引资常走“捷径”。尤其是一些“三拍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领导干部,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懂规划,不懂经济,不遵循发展规律,盲目仓促上项目,导致不少引进的企业“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幼年夭折”“中年退休”。为了片面追求gdp,而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为了追求所谓招商引资的“政绩”,而不惜违背规律、逆势而动,甚至冲破政策红线;为了短期利益,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弊政着实令人心疼。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一些地方还在“速度情结”驱动下,“搞强刺激、踩大油门、换挡不调速”,就难免出“事故”,它所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刺激出来的“高速度”也会昙花一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进取心”,才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一句话,我们要的发展,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的发展结果。

xx届五中全会落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最大亮点,接下来就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xx届五中全会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推动绿色发展,筑牢安全屏障等新要求和新任务。绿色发展理念为今后林业改革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指明了方向,将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总方针。

一、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美丽中国”

过去的30多年,我们国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并成为日益突出的民生问题。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大面积、长时间的严重雾霾,不仅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了伤害,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很多人都谈霾色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不仅仅是在宣示一种发展理念,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行动纲领,勾画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路径。绿色发展将成为“十三五”规划的要义和核心内容,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而且表明党和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回归其根本目的的明确要求,同时也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特别是关于生态文明战略思想和质量总体改善战略目标的确立,凸显了生态环境保护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

我相信,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为我们描绘的美丽中国“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要通过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据统计,目前我国木材年消耗量近5亿立方米,国内采伐量约为2.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50%。受国内禁伐、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到20xx年,我国木材需求量约为8亿立方米,缺口将达5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65%左右。

当前,我国仍然是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生态产品供应不足的国家,我国林业发展水平与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待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迫切需求,今后我国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按照规划,到20xx年,全国森林面积比20xx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xx年增加1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3%和151亿立方米。

“十三五”期间林业行业应该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任务,努力增绿增质增效,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林业发展水平。作为绿色发展大战略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将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一经发表,许多网友立即兴奋起来。有人喜大普奔欢呼“二胎全面放开了”,有人兴奋“生态建设写进五年规划,以后不用再受雾霾困扰了”,还有人对“十三五”规划中将“精准扶贫”写入其中备感欣慰,因为今后扶贫有望“扶在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了”。

其实,网友们欢呼的一切,都离不开公报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只有在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带动下,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才值得人民期待。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它让我们深切领悟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分量,但也更多“成长的烦恼”逐步显现,并且提醒我们必须尽快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如雾霾,比如人口红利,比如城乡差距,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同步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人类不能只管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福祉,所以,必须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得民心的发展。

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这是中国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付出的代价,也暴露出了我们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制约。可喜的是,它及时催生了中国人发展理念与方式的深刻转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身处“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替之际的历史新方位,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成长中的烦恼”。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六

绿色发展作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已经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绿色发展的意义更是不可忽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协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协调绿色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绿色发展需要一个全局的视角。在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例如,在能源领域,我们需要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逐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在工业领域,我们需要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农业领域,我们需要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只有全局性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其次,我认为绿色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与机制,我们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为绿色产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再次,我认为绿色发展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保护环境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监管,制定更加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加大对环境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我认为绿色发展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加强对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们也需要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处置与回收利用工作。

最后,我认为绿色发展是一种全球化的趋势和挑战。绿色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全球绿色发展的均衡与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协调绿色发展需要一个全局的视角,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持续发展,我们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七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长远目标,它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探索和总结,深感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绿色经济的构建、社会和谐的推动以及循环利用的发展。

首先,绿色经济的构建是实现协调循环发展的关键。我所在的企业始终把绿色发展放在首位,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我们尽量选择绿色原料和清洁能源,降低产品的环境负荷。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入低碳和环保理念,开展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我们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环境效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社会和谐的推动是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我们注重员工培训和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我们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生活,引导员工积极参与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实践。在与社会的合作中,我们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倡导企业间合作与共赢,推动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协调发展。通过各种努力,我们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最后,循环利用的发展是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循环利用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水平。我们实施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有效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还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再生产品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通过循环利用的发展,我们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总之,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践。通过绿色经济的构建,社会和谐的推动以及循环利用的发展,我们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作为一名从业者,我将继续贯彻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理念,以行动践行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只有坚持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我们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八

一是必要性,二是紧迫性,三是艰巨性。

首先说必要性。这五种发展理念符合国情、契合规律、贴近民生、切中要害。

所谓符合国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世人皆知,无需赘述,但发展质量有待商榷,毋庸讳言。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量变过程中的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积累,如何达到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模式转化的质变目标是当务之急,虽然之前不断发出转型发展或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但响亮的口号中缺乏可行的指导内容,缺乏切实可行的中心思想和基本纲领,让各级政府、众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无所适从,而此时此刻,及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清晰明了地回答了如何转型发展的疑难问题,并为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空间。所谓契合规律。创新与协调是经济发展规律;开放与共享是社会发展规律;而绿色发展则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自然规律。

同时,所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也契合了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新与旧是对立的,但也是统一的,旧是新的产生基础,新是旧的生命延续,因此,创新就是让旧的事物获得新生并以新的形态得以延续,而协调发展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均衡器或整流器;量变可以促进质变,质变则可以推动新的量变,在这一过程中,绿色是躯体,创新是耳目,协调是内脏,开放是口鼻,共享是肌肤。五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从稚嫩到成年的质量转变、从平庸到卓越的质量转变,进而开创出更加宏伟的事业;新的事物必然代替旧的事物,这是一个去粗取精、螺旋式递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却是大势所趋,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新旧替代指明了航向,铺好了路子,找出了转化的方式,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应用典范。

所谓贴近民生。创新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唯一途径,协调是保障生活品质的最佳方式,绿色是维护生活品质的无尽源泉,开放是丰富生活内涵的重要前提,而共享则是为以上四点护航的最高选项——共享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基础。特别是绿色与共享发展理念的新颖提出,不仅关注到了广大民众的关注,同时也关注到了弱势群体的关注,让国人深深感受到了从“公平”二字上所释放出的无尽暖意和涓涓真情,让“公平”二字在华夏的大地上即将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所谓切中要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客观的大背景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累积了不少的隐患,有的甚至不亚于高爆炸弹。比如贫富分化愈演愈烈、就业和失业压力巨大、区域发展严重失衡、房地产泡沫令人担忧、经济下滑风险有增无减、工业或城市生活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社会消费积极性难以提振以及产能过剩并继续蔓延的不良现状难以遏制等诸多问题相互为患,泛滥成灾,若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中国的整体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而恰在此时提出崭新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将从根本上逐次化解并排除上述隐患。

毫不夸张的说,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当前中国最急需的救生草、催生剂以及补阴壮阳、补血提气的灵丹妙药。创新可催生新的产业链,激活庞大的民间资本和外汇储备,刺激萎靡不振的市场快速复苏并迅速活跃,鼓励房地产行业积极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并尽快走出当前困境,同时也可缓解就业和失业压力;协调则为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政策引导和方法指导,为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解决或预防产能过剩问题找出了思路;绿色发展理念不仅可以催生新的产业链并创造出新型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设计出了运行规范,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给出了理论和政策指向;开放的理念则鼓励各级政府或各行各业要善于吐故纳新,勇于汲取新鲜血液,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合理运用外汇储备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为创新发展、活跃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共享发展理念则为宏观上解决贫富分化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为合作共赢、兼并重组、优势互补、行业联运以及国防、安全、经济、文化均衡发展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说紧迫性。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此轮大发展既让中国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形成这样的结果并非单纯的某个原因,而是多重因素联动活跃的结果,其中有内在的、外在的;宏观的、微观的;主观的、客观地;技术的、文化的;物质的、意识的等多个领域和环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此时需要探讨的主要是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紧迫性。

上文已提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隐患,这些隐患有可能造成经济环境的紊乱以及社会稳定的变化。另外,在那个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间,好多人为追求金钱而狂热,在癫狂的状态中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尊严、失去了道德、失去了信念、失去了亲情友情和人情,甚至爱情和信誉,致使当今的社会形态严重畸形,让有识之士目不忍睹、心惊肉跳,难道不忧虑吗?为什么要铁腕反腐?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强调公平?为什么要调整政府职能?为什么要强力推进体制改革?这不都是为了让社会回归理智、回归常态吗?而要完成这一系列重大任务,不付出一定代价可以吗?没有一定的调节时间和空间能行吗?这也就是中国经济前期稍有放缓的原因所在。当然,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而今,及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下一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健康发展规划布局,夯实基础,让中国在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始终能把握世界共同发展的主动权,同时避免让下一轮的高速发展再为我们留下衍生隐患或社会性遗憾。当前,一带一路这个庞大的世界性工程正逐步展开,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投行即将运营,与多个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逐一落实,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失败,tpp协定在中国先期的联纵策略下已失去了遏制中国的实际价值,欧洲及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始理智看待中国,等等,在如此良好的大环境中,中国再次振翅腾飞绝不是画饼充饥或空中楼阁,问题只在于中国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是否准备好了,中国将以怎样的方式来完成二次腾飞的艰巨任务。所以,及时贯彻并积极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其三说艰巨性。之所以说贯彻和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艰巨性,是因为中国未来发展将面临两大区块的制约,一是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二是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从当前的外部环境来看,反作用力表面上主要来自美国、日本以及菲律宾等一部分国家;私底下主要来自个别骨子里就嫉妒或反华的某些国家,这些国家将会运用各种方法或手段来扰乱中国的整体布局,阻遏中国的发展步伐,为此,中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并制定多种预案来应对这些直接、间接以及潜在的挑衅。从当前的内部环境来看,反作用力主要来自旧有的不正当利益集团、港台以及新疆、西藏等的危险分子或分裂势力。

旧有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在反腐倡廉的高压下以多种方式依然潜藏着,这些集团一般都大权在握却又尽量軟抗或软执行,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会将大量精力、物力、财力、人力等投入到舆论或形式上,以此方法来与正能量拼消耗。比如之前,不少政府或国企为了展现廉政形象并无奈执行中央的反四风要求,将原本的大型或豪华型办公用具堆积在库房中,然后再重新购置小型的、普通的办公设施充当门面,或者是将原本的大空间变相隔开,然后再吊顶压缩,借以显示廉洁的作风或做派,等等,此类可恶行径咋一看似是响应中央号召,实则为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再如表象上的民主决策运用,原本的一件小事,也要拿到会上进行研讨、表决、对照政策,有一点不对号,就要请示、报告,而其上级依然采用此类方法,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制约着某些优秀制度或项目的有效落实,让某些渣滓类事物依然继续存在,而要改变如此状况何其艰难?分裂势力或危险分子好治,而这些个潜藏着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却非常难缠,因为他们多是玩弄权术的高手。对待分裂分子,可以用共享发展理念来削减并去除其生存的土壤,使其失去立足空间,而要消灭潜藏着的不正当利益集团,则需要通过体制改革、制度优化等才能达到目标,但这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所以,贯彻并落实的五大发展理念具有明显的艰巨性。

月有圆缺,时有冬夏,此是自然规律,非人力可以抗衡。譬如面对当前中国现状,我们既不能乐观自娱,也不可悲观自伤,已经过去的阶段自然成为历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无需继续留恋或伤怀,因为下一阶段的健康高速发展正等着我们去迎接,而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即将开启的“十三五”规划,既是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的5年规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

1.新的目标:保持中高速,实现全脱贫。

体制机制方面,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这使得全面小康的内涵更加清晰、全面和具体,是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全会强调,如期实现目标必须遵循“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强调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这五大理念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核心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已走上全面创新之路。

未来五年,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什么地位?全会给出明确答案: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胡鞍钢说:“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

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推进创新发展的三条路径:

——构建发展新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可以预见,坚持创新发展必然会增强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到20,一系列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有望突破,中国将融入全球创新发展合作大网络。”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3.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全会指明了攻坚的方向,并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

“这大大拓宽了传统上协调发展的内涵,是适应党的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调发展新理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说。

公报还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协调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协调发展意味着弥补短板和薄弱环节,从中拓宽发展空间、寻求发展后劲,实现中国全方位的均衡协调发展,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说。

4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上生态环保短板,是未来五年中国必须破解的发展难题。

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会的部署既提出了实现绿色发展的新目标,也指明了行动路线图,向世界做出坚持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说,全会关于绿色发展的部署,是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变为落实路线,吹响了未来五年攻坚的“冲锋号”。“行动纲领已有,重点是落实。”夏光说,全会亮出的一些硬举措,如“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意味着这一以前尚在研究探索中的政策将在未来五年全面推广落实。“这是环保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改革,将有助于克服地方行政部门对环保执法的干扰,摆脱地方保护主义,释放出更严格环保政策的积极信号。”

5开放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

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未来五年中国将打造怎样的开放新格局?

全会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对外开放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对外开放迈向更高层次。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中国未来将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并为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为国际组织提供必要的资金、人员、软件和硬件等公共产品供给,在全球经济治理平台上提高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全会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推进双向开放,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

“中国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具备全球品牌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跨国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它们拥有先进的公司治理模式、研发创新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必须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为‘中国制造’赢得美誉度和全球影响力。”张建平说。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兼顾近期和远期,注重法律和规则建设。既要加快涉外经济法制建设步伐,依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也要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促使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6共享发展: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公报明确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把这个理念放在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建议里,并摆在重要位置,体现出战略眼光。”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大国发展如果没有包容的制度设计、共享的发展理念,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就无法实现经济长期持久健康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公报,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下,一系列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举措将推出: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可以说,共享发展理念中,蕴含着重视人的发展的含义。“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全面放开二胎着眼于经济更长期的发展,也会促进百姓幸福指数的提升。从扶贫看,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让这些人分享发展成果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丁元竹说。

可以展望,“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民生保障将在框架越来越完整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与资金使用效率,创新改革,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必将引领全国人民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万众一心,奋力拼搏。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张高丽,7日上午分别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一些代表团的审议。

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在肯定黑龙江过去5年的工作后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要善于抓重点、攻难点,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全面深化改革,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要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法治是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把法治建设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之上,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领导下,去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成绩难能可贵。今年发展任务复杂艰巨,一要“建”字当头,打造沿海地区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二要“破茧成蝶”,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三要先行先试,在改革开放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上积累经验。

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创新能力,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和谐共生,坚持对外开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年初以来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格局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要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保持充分信心。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对台方针政策,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

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要解决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要清醒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大逻辑,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必然性,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一

创新,放在之首,并且放在发展的核心,为什么一直讲创新是民族之魂?中国的发展走到今天,走极端道路不行,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基础建设已经完成,要实现质的突破,要靠创新来引领发展,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行。所以,以创新来引领,这本身是新常态的要求,是实现突破的要求。协调,协调就是个有机体,就是解决一个最大效益的问题。绿色,就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就是宜居,就是提高生活品质。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取得经验的体现、着眼点,只有坚持开放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快、上得更高。中国要走向大国,大国不开放是不行的,闭关锁国不会成功,所以要开放。共享,就是发展为了谁?为什么要发展?社会制度优越性,就是让全民享受发展中的红利。所以唯有共享,才能体现制度的优越性,才能让人民感觉到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五大理念”就是解决怎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这个本质搞清,发展就不会走偏,“五大理念”就会紧紧落到实处。

贯彻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

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着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开拓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而提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境界。

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辨别和考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试金石。党的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邃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天津考察时,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他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在的两会上,他又深入阐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议》把“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这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关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但从长远看,“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非均衡性”问题,也就是今天的“不协调性”。

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不协调”的问题。《建议》指出,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事实上,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建议》所强调的增强发展协调性,是在我国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和走向成熟阶段的协调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协调性,是着力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阶段的协调性。它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它要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它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它要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从发展战略角度看,《建议》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深化了对“协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

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既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从我国实践来看,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就会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告别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要实现“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建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对“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永续发展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发展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以来,我们党也多次宣示过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策略的坚定信念。就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建议》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开放”发展策略的价值,而是强调在原有开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全布局、更广领域的开放。具体而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求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全球治理的一般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开放”理念的提出,深化了对“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

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并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建议》特别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重申了《党章》的庄严承诺,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迈向共同富裕。需要指出的是,“共享”不是那种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条件下的“共享”,而是在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基础上的“共享”,也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的“共享”,这不仅深化了对“共享”与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联系的理解,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规律”的新认识。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二

中共xx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将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具体说来,“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协调发展”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发展”让生态文明建设首入五年规划,“开放发展”要求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共享发展”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一句话,这些着眼于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发展理念,在我们憧憬的幸福之路上,必不可少。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不断发展;违背规律、逆势而动,不仅难以发展,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曾经有过大跃进之类的历史教训,也有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那么,如何让经济发展不偏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么一个发展轨迹?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规律不饶人,规律教训人,规律惩罚人,规律也奖励人,无论是创新发展、还是协调发展,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开放发展,要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必须遵循规律,做到顺势而为。

当前,在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创新发展上,许多同志对规律的研究不深、认识不足,经济工作中存在大量不尊重、不顺应规律的现象。比如,近年来,有的地方“饥不择食”,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投资商来者不拒。对项目不作环保评价和论证,明知是污染和落后项目也照常引进;或绕开环保审批关,等“生米煮成了熟饭”才去走过场;或降低环保门槛并以此作为优惠政策等。如此招商引资,不仅损害了环境,伤了群众的心,更给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此种现象之所以频繁发生,就是决策程序缺乏科学设计、决策偏离地方发展规律、决策后果没有责任追溯密切相关。君不见,有的领导上任伊始,便要拼政绩、树形象,抓招商引资常走“捷径”。尤其是一些“三拍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领导干部,将个人的主观意愿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懂规划,不懂经济,不遵循发展规律,盲目仓促上项目,导致不少引进的企业“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幼年夭折”“中年退休”。为了片面追求gdp,而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为了追求所谓招商引资的“政绩”,而不惜违背规律、逆势而动,甚至冲破政策红线;为了短期利益,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等弊政着实令人心疼。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如果一些地方还在“速度情结”驱动下,“搞强刺激、踩大油门、换挡不调速”,就难免出“事故”,它所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刺激出来的“高速度”也会昙花一现。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尊重经济步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既理性面对增速换挡,坚持区间调控,保持“平常心”,又顺应新常态下提质增效的内在要求,坚持定向调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持“进取心”,才能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发展,民生改善、就业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成效的发展。一句话,我们要的发展,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速度+质量=效益”的发展结果。

xx届五中全会落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将成为引领“十三五”发展的最大亮点,接下来就需要自上而下、上下联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了。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三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愈发凸显,人们逐渐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下是我对此主题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绿色发展是时代的要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而提出的,它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只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才能推动社会绿色转型。

其次,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只有在协调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协调循环发展要求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达到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可以通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措施,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只有通过协调,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让子孙后代继续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再次,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再生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再利用废弃物生产新产品等,都是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能源的低碳化,对于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绿色协调循环发展不是某一部门、某一企业或某一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政府部门要领导绿色转型,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并加大对环保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支持。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社会各界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全民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的习惯。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当坚定环保信念,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努力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将绿色协调循环发展融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水青山、美丽和谐的家园。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四

近年来,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成为全球各国共同的追求目标。我也有幸参与到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将其总结为五个方面,以期对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首先,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的需求和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等手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我的研究表明,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够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

其次,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通过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

第三,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实践中,我发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并不是一条固定的路径,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而言,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培育不同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实现多元化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目标。

第四,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涉及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在实践中,我发现,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才能够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目标。

最后,绿色协调循环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在实践中,我发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动员和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才能够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绿色协调循环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我自身的实践和研究,我深深地感受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对我们瑰丽的地球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我相信,只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加强国际合作,广泛的社会参与,我们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协调循环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绿色协调循环发展心得体会如何写篇十五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发展体制上有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最突出鲜明的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其内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上来,改革开放、快速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迅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各地区都千方百计提高发展速度,这种快速发展在很多程度上是以资金的大投入,能源的高消耗拉动的,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重复建设,摊大饼式的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给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出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雾霭成了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人们渴望改变这种发展方式。

7月,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要黑色gdp,要绿色gdp。

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重大部署,再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全党重大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新时期对发展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直接关乎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应当紧密联系大势和大局来把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