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 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2:57:43 页码:14
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 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9篇)
2023-01-04 12:57:43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一

我国的传统美德很多,在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想起各种美德: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会想到自立自强、用心进取、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及勤劳节俭等优良传统;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会不由得想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及友爱兄弟姐妹等;而在校园生活中,我们会联想到热爱群众、尊敬老师、友爱同学等。由此能够看出,我们的美德能够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来形容。

美德,不是喊一喊说一说就能够做到的。我们需要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凭空想象。

从小到大,父母便教导我们要“百事孝为先”,但是他们又何曾做到了?幼儿时,幼稚园的老师教导我们要“诚实”,但是他们又何曾做到了?

古人以前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错,我们不仅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所有人就应做的事情。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与日月争光”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就应有爱国意识。

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忙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事情。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而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们需要的是自强,要与人们呼吁的一样,要争做美德少年。成为未来祖国的栋梁,为未来的中国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二

这几天,我怀着极其浓厚的兴趣读完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节日的起源和关于节日的文化。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与风俗,不难看出,贯穿着这些节日的正是:树正气、扬美德、显智慧、惩恶扬善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的内容。从传统的节日中,我深刻地认识和领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先说春节吧,它是我国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我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烟花、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在春节的前一天晚上我们都 “守岁”,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如下棋、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等等。在摆放的节日供品中,必备一大盘苹果,这叫做“平平安安”。还有些地方在守岁时准备的糕点食品富有讨吉利的谐音、口彩:吃枣表示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表示幸福人,吃长生果表示长生不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高。所有的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和富有意义,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再说中秋节吧。“中秋节”又名“祭月节”,农历8月15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每逢中秋节,大家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的仪式。中秋节在这个时期已经初见规模了。明、清时代的中秋节,赏月依旧,一轮圆月东升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和各种水果,边赏月,边畅谈。中秋赏月的习俗流传至今。瞧,月光下,人们在自家小院品尝月饼、欣赏月色。我们这些小孩子则在一旁拿月饼来照月亮,比较哪个更圆,还担心着月饼会被月亮吃掉呢,真是其乐融融。

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了的节日文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纪念屈原之说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各地都有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人们都知道,这种世代相传的古俗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可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呢?原来在屈原故乡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原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屈原故乡的人忽然都梦见屈原回来了。他峨冠博带,一如生前,只见面容略带几分忧戚与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去,向他行礼致敬。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话别谈旧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地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谢谢",屈原先是感激,接着又叹气说:"遗憾哪。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要怎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说:"如果用箬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

第二年端午节,乡亲们便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子呢?"屈原说:"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翻动,它们以为是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从此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由屈原的故乡传向全国,由古代传到今天

粽子的由来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本地、中国、台湾、香港,还是海外的唐人街,都会按传统,在农历五月初五前准备各式粽子应节。

但你知道吗,粽子的由来已久,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已有“粽子”的记载,是一种用芦叶裹米的食品。

不过,在古代,粽子可是称为角黍。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而粽子的口味,也依地方的不同,而有差异,唐代时,长安街有许多粽子铺,有多种果仁馅。

棕子的名称也经过很多变化,西晋周处《风土记》说,端午节用菰叶裹黍米栗枣,叫做筒粽,也叫角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三

大家好,我是-x!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美德——崇尚礼仪"。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今天,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注重礼仪。见到老师要问好,碰到同学要点头微笑,不小心伤害别人要道歉,这都是我们基本需要做到的。可是就仅仅这些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认为是很少很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和新世纪的小主人,我们不仅应该做到懂礼仪、做礼仪,还应该向社会呼吁,弘扬礼仪这个中华美德。

尊老爱幼,这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礼仪之道,可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曾看看到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在公交车上,一站到了,上来一位拿着重物的花甲老奶奶,可是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老奶奶环顾四周,只见车上的年轻人们都熟视无睹,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窗外,权当没看见。这是,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孕妇竟然站起身为老奶奶让座,老奶奶只得唉声一叹,车上的人们脸都红了。最后,广告上出现一排字:礼仪,尊老,在哪?

这个广告,令我感慨万千。21世纪,科技越来越先进,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却退步了。那流传下来的礼仪之道渐渐的在社会上消失不

见,人们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只是冷血嘲笑;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都大打出手;人与人之间再也没了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互相难听的谩骂。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礼貌待人、尊老爱幼。用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点头,把礼仪带到生活中,带到社会上,把礼仪的种子播撒在人们的心中。

崇尚礼仪,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谢谢大家!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听我的演讲。首先请允许我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叫,来自**学院*班。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拼搏奋斗,爱我中华。还记得儿时《读书郎》的歌谣吗?那是一串串美妙的音符告诉我读书郎“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哲理;还记得那动听的《感恩的心》吗?那是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祖国和社会的旋律;还记得《春天的故事》中祖国的变化吗?那是祖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写照„„

拼搏奋斗, 爱我中华!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用高标准和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强自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做一个符合时代潮流的21世纪奋斗青年!

首先,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天职是学习,应该要勤奋学习。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增长才智和陶冶情操。《读书郎》中的小孩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作为学生,我们报效祖国的前提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专业搞好,这样才能拥有出色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爱我中华!

其次,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为什么我们能无忧无虑地在象牙塔学习?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什么我们能放心地买到各种各样想要的东西?因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的有效管理。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和平又富庶的土地上?因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祖国给了我们如此之多,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报效祖国,用自己最大力量让90岁的祖国更加璀璨耀眼!

勤奋学习和感恩之后,我们应该自立自强,拼搏奋斗。所谓自立,就是自己能够站住脚跟。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该有自立意识,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应的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而所谓自强,我认为就是自己能够强大起来。“弱国无外交”,作为大学生也是这样,只有使自己有内涵,才能有强大的资本,才会真正强大起来!自立自强,拼搏奋斗!

最后,我们的目标是报效祖国。学习知识,塑造人格,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答案不言而喻:报效祖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断奋斗是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努力学习,感恩祖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地站在报效祖国的舞台上。

拼搏奋斗, 爱我中华!

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要勤奋学习,修建好报效祖国的船! 我要感恩社会,用风的力量作为这艘船的动力!

我要自尊自立自强,扬起报效祖国的帆,驶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最后,再次感谢在座的各位来宾,衷心感谢你们的到来!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五

谁曾首次坚强地站起,用几片叶子构造了一个民族经典的尊严?谁曾无畏地敲击,用几粒火种衍载了一个时代的主题?是谁曾把勇韧的魄力浇铸成一脉九曲回肠的流水?谁又会在历史的车辙中迷茫?

——题记

(一)

盘古开天的斧音惊起了一群会奔跑的象形文字。于是一个刚柔并济的思想开始在一个老者的胸中酝酿。当一种文化的底蕴升腾在一间破陋的茅屋,是谁高擎着那柄种族的火炬,照亮了一条步入文明的道路。当那枝泅透蒙昧的蓍条不再圈起烧裂的龟壳;当那根浸满鲜血的鞭笞在时代的拔节声中断裂,一个声音响起——那是对黎明新生的呼唤;终于一尾扭动的青龙自天而降,以鬼斧神工的名义盘踞在了巍巍山岗;终于,一条舞动的黄蛟破土而出,以澎湃激昂的姿态雄跨在了中华民族的胸膛;终于,那泰山之巅留下了朝朝代代封禅祈福的碑记;终于,那长江两岸刻凿了生生世世富庶的图腾。这个民族把四大发明的福音传遍了东西南北,是这个民族一次次地用暴力的圣剑掀翻了那池代表迂腐专制的太液秋波。华夏民族沿龙的脉络流传,在太阳底下演绎着一幕人定胜天的传奇!

(二)

轰鸣的枪炮打碎了坚贞的信仰,武力的役使阻断了发展的步伐。国人的悲怆无法得到上天的怜悯,外敌的刺刀对准了中国的退让。不知是由于羌笛吹断了雁声,才使得长城有了这般皴裂的思索;也不知是由于宿命的安排,才使滚滚黄沙埋没了戟与剑的争辩。在这历史的断截面上,一只巨手撑起,一个昏睡中的巨人站了起来!于是,那片贫瘠的土地开始长出了七彩的庄稼;于是,那株瘦弱的嫩草结满了丰硕的希望;于是,子孙万代开始在这梦想的国度经营戍卒后人瘦箫里的烟柳春色;于是,中华民族开始在零的起点放飞千年不灭的中华英魂。

(三)

中华魂!一种崛起与凝合的信念,走过那个风雨如晦的夜晚,可曾有第一道曙光为黎明加冕?华夏魂!一种沉浮不灭的信仰,渡过《诗经》中那个系有蒹葭情结的水湄,萦绕在华表上的缕缕血脉,可否延续古典的力量?中华魂,千年梦圆,千年希望!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德伴我行》。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也拥有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我国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精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

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时时在我心中回荡。“诚实守信的曾子”、“孔融让梨的故事”、“程门立雪的尊敬”、“卧薪尝胆的坚持”、“将心比心的品德”等等,这些传统的中华美德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20xx年汶川大地震,它让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伸出了援助之手,使这场百年不遇的灾难变得温暖。同时,在这场大地震中失去双腿仍坚持舞蹈梦想的舞者廖智,她并没有因为灾难悲观消沉,坚强,坚持,让她找回了自己,重新走向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示出令人感动的力与美。展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美德。

我们没有像地震中的廖智的那样坚强,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老师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时候这不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精神吗?

人因为美德而美丽,世界因为美德而缤纷。我们美丽的近城小学因为美德而和谐。

走入近小,看,我们的同学勤学善思,团结互助,广泛地阅读书籍,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在家庭中,他们孝顺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正是

这些良好的美德,才让我们的美德少年深受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拥护,长辈的喜爱!

美德少年遍近小,再看看我们的老师。

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进取,钻研教材,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主动给学生分送早点、中餐,打扫校园卫生,团结协作,亲如一家。我处处以他们作为榜样。

我们年级的杨会萍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杨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她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嘘寒问暖,对后进生耐心辅导。她经常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制作修改课件,课后经过反思又把好的方法观点推荐给年级组的教师们用。课余时,她结合教材特点,搜集资料汇编练习,做到资源分享。班级学生多,管理是个难题,到近小一年多的时光里,杨老师总是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我班级管理的经验。不论是教学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杨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就是近小人,这就是众多近小人的一例。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近小老师所做的这一切,不就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的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我为拥有近小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骄傲,这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绚丽的光彩。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七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爱我中华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做到的,我们要做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中国人。”李苦禅有一句话说:“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了民族气节。”所以我们爱我们自己的祖国……

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

我国在历史上的长流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渐渐变强,日益强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的祖国还是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我们还有两个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有一首歌《爱我中华》,中有一句话说了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在我国的五十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节日,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还发展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应和睦相处。

在我国还有着很多条山脉和平原、高原。而且我国还有着五种气候,每种气温都有适合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在以上这些事中,我了解了我国的许多事。我爱我民族,和爱我中华!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八

1、弘扬优良传统,感悟优秀文化,创建魅力家园。

2、学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做好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4、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5、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

6、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7、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10、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3、继承中华优良传统,发扬伟大民族精神。

14、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6、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17、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

18、复古代文化,展今朝风采。

19、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20、保护古迹,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21、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22、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4、传播东方智慧,点睛中国商战。

25、承千年精粹,为往圣继绝学。

26、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27、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28、传播东方智慧,文化润泽心灵。

2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美学心得体会报告九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在过去的历史中,中国有过许多耻辱,这些国耻,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清政府签下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使3000多万东北三省的父老成了亡国奴;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使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37年12月13日,日本法西斯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为了重整河山,多少志士仁人、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打败了帝国主义侵略者,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挺起身来,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中国人的心为之震撼。让我们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作出伟大的贡献,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