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 河南思政课感想(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3:32:07 页码:8
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 河南思政课感想(8篇)
2023-01-04 13:32:07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二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三

按照《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在2020年面上推广与点上落实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协调、项目推进,拟定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分别建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一)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学校成立“南京晓庄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所有国家、省一流专业所在二级学院成立“***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组建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等参与的研究团队,聚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着力解决共性和特别问题,探寻独具晓庄特色、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路径。

(二)开展“课程思政”专项教改

坚持课程思政导向,针对性地在基础公共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建设全过程中予以落实,包括: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等各环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模式等多种变革。

申报表见附件1。

(三)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站在社会、学校、学生关联发展高度和角度,着眼人才培养和专业全局,着力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必须全息渗透,重点落实到培养方案、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学成效等方面,努力打造专业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特色与亮点,以专业思政引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指标”见附件2。

(四)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打造体育、美育、劳育类特色课程,打造融合思政元素的通识课程;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功能,强化教材管理;加强实践课程思政特色建设,推动校级示范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凝炼实践教学思政特色。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培育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时推广示范课程的新观念、新思路、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课程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各门各类课程争相育人的生动局面。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申报表”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指标”见附件3。

(五)遴选培育“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育遴选“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以学院各专业为单位加以组建,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跨教研室,可以邀请思政课教师加入。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力争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得益彰,同时,能以多种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坚持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取得实效。

申报表见附件4。

二、建设时限、经费及要求

“课程思政”专项教改及“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时限为2年,分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课程思政”专项教改重点项目资助2万,一般项目1万,“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重点项目资助3万,一般项目2万。

“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时限为3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校内争创培育阶段,自本次遴选结果公布之日起至上报省厅相关项目校内遴选结果公布之日止,第二阶段为省、校项目同步建设阶段,直到3年期满。校内所有遴选培育项目资助3万,获选省级示范项目另行资助2万。

以上项目主持人(带头人)一般不超过2人,具有较强教学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申报截止日期为4月9日,申报书(一式五份)及推荐汇总表(附件5)一份,以学院、部门为单位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学改革与实践科,同时报送电子稿。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四

20__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不平凡在离新年只有几天的时候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此这个年被披上了一层恐怖的外衣。然而它又不平凡在疫情爆发之后全国上下惊人的凝聚力量,在这恐怖的疫情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后,举国上下全面配合进行疫情的抗击工作,大到政府、小到个体,都对这疫情起到了很大的抗击作用,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此次“思政大课”特别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4位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教学内容,解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新时代青年的有所作为,坚定人们“四个自信”。

面对这场疫战,年轻的医护人员用他们并不厚实的肩膀挡在前方,用口罩磨破的鼻梁顶住了生死一线的疯狂。84岁的老人钟南山院士领衔200多名专家迎战疫情,给大家传授相关知识,这无疑是给全国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两天看新闻,发现很多人,很多组织都在给武汉捐赠食物、口罩、防护服等重要的物资。捐赠物资上都写着“湖北人加油,祝早日战胜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等温暖的祝福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14亿国人的心,对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定会战胜疫情的!

“stay with you ,等待着日出,不想说多累多辛苦,总有人会知足。”这是林俊杰和孙燕姿用歌声表达了爱,希望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听到这份特殊的音乐的鼓舞。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为武汉和祖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呆在家,积极配合,默默祈福。一起期待黑夜翻面之后的全新的白昼!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武汉,别怕。全中国都在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一起吃一碗正宗的热乎乎的热干面。

待凛冬离去,雪融草青,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温暖延续。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尤其是在课程中体现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制定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及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19〕 35 号)等文件要求,按照《湖南工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行动方案》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

(二)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坚持分类指导

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思政理论课、通识教育课、素质拓展课和专业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内容和方法,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1、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技能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四个自信”,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充分运用学科组讨论、老教师传帮带、教材教案编写,本学科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有关部门、各学院要充分运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手段,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让广大教师能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

2、发挥思政教学团队和示范教师示范带头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鼓励思政课教学名师、示范教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教研室)工作例会等方面开展联谊活动,发挥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提升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措施

1、增强通识教育课程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学科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明确人类共同发展进步的历史担当。人文艺术类通识课程要突出培育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育类课程要主动与德育相融合,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健全人格,弘扬体育精神。

2、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重点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性人才。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

3、开发具有德育元素的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优势,组织知名教授、教学骨干、科研骨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系列讲座,宣传我国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外承建的项目等方面成果,使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核“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落实程度;在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

(四)工作安排

1、扎实开展“课程思政”的大讨论和教学设计活动

在全校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进行专题辅导和深入解读,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及原则的理解,促进教师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教研室、实验中心召开1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专题研讨会。

各教学单位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活动。按照方案要求,开展1次以上单位教师参加的示范观摩听课,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把脉;以课程组为单位全面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队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做法,深化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2019版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充分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列入“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模块中,确保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

3、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推出一批在全校具有引领作用、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遴选1-2门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程及课堂教学优秀案例。

4、遴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进一步完善《湖南工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听评课制度,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完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任课教师诚信档案。本学年度各教学单位选树一批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立德的课程思政优秀教师。

5、“以赛促教”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结合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竞赛、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及信息化教学竞赛等各类各级教学竞赛,设立课程思政计分要点,考核参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能力及效果,达到“以赛促教”目的。

(一)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思政工作在湖南工学院思想政治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党委书记任组长,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协同联动

加强宣传部、教务处、教评中心、人事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工作联动,明确职责,协同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教学单位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单位绩效考核评价。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六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我校确立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激励机制,确立学校宣传部与教学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关心和支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只能重视,不能轻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原则,建立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的管理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为加强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学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主管副校长、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直接主抓负责,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高度重视。

是完善规范工作机制

学校实施党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专题会”制度,定期研究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行学校领导“听课制”,通过学校领导深入课堂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思想实际,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建设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在人员及师资配备、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务处、科技处在教学成果评定、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也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支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督导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座谈会制度,及时了解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建设水平的提高。

配置专门工作机构

学校在原社会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选配了具有哲学学科背景的教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担任负责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落实保障专项经费

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图书资料购置、教师培训和教学条件改善方面给予倾斜。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征订各类社科期刊30余种,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验室,并购置思政课教学辅助平台,建设相关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强化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师培训考察。

教学队伍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学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从严选拔、关注成长、优先培养,初步建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高标准建设专兼师资队伍

根据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的相关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学校从严选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学校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3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到了教育部1:350的要求。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组建了一支由熟悉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党务理论工作者构成的15人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来自于学生工作一线,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

学校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落实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在职培训培养和实地考察等措施,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科研教研水平,改善了师资结构。2013年以来,思政理论课教师中有7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4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6人次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轮训计划;每年选派4名教师参加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选派18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赴发达地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选派10名专职教师带队指导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极大的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共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教研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研究课题6项,校级研究课题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2项,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和2014年度两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教学能手”奖,2016年度两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奖,2014年一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候选人。

(三)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为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平台

为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贴近”目标,学校2010年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为选题,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以探索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感和归属感

学校在教师职务评聘、表彰评优、经济待遇落实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教师给予倾斜,极大地调动了思政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中,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全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59%,高学历教师比例为56%,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1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青年教师成才奖”、3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教师获评校级“模范班主任”、1名教师获评校级“优秀辅导员”、4名兼职教师获评校级“先进工作者”。

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锐意改革,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体系,“理论+实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

(一)规范思政理论课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确保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学校严格按照“05方案”为本科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门课程,共计16个学分,248学时;开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实践课程,共计2个学分,36学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时数。使用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坚持新课培训,集体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全校统一。

形势与政策课按照每学期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要点要求,采用“专题化”教学,并通过集体备课,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坚持教学内容紧跟国内外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以提升课程的针对性;推行形势与政策主题班会,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效性。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选用辅导教材,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平台

为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学校建立了兰州石化集团、兰州市城关区雁北街道社区、什川镇华夏奇园中国红色文化基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邓宝珊故居、红西路军事迹展、会宁红军会师楼、哈达埔红军会议旧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教育的平台。

(三)全面推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坚定性,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就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强的模式。为此“05方案”实施以来,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新模式的实施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主要有:提炼具有现实针对性的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研讨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咨询式教学,使学生在关怀中备受鼓舞。

学: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科学设计学习专题,采取“小组学习探讨、班级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要做到知行统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做: 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方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做到在“教中学、学中做、课内做,课外做,校内做,校外做”,从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乐于做事,身体力行,不断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为走出校园,履行社会责任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近几年通过开展以“从我做起,共建文明校园”、“诚信做人”、“mdsk读书会”、“法律援助中心”、“献爱心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内外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内外、校内外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学生从践行中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改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新考试方法, 构建了由闭卷(30%)、开卷(30%)、实践(20%)和平时作业成绩(20%)四部分组成的复合式考试体系,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单一“应试”方法,侧重理论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试,充实考试内容,扩大考核外延,分解考评指标。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改革成果解决教学问题方法突出

第一,始终围绕“一个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也是衡量课程水平高低的标准。我们严格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05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思政课建设的重心和中心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转变”:即把教材转化成教案,把教案转化成教学过程,切实克服教学概念化、单调化、程式化、空洞化的倾向,增进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突出“三个环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新”, 以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现实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活”,采取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大胆创新“课堂教学+小品表演”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考试形式突出“实”,就是通过改革考试考核形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确保教育教学实效,达到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的目的。

第四,贯彻“四教”“四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通过学习,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第五,实现“五个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关注、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把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

(二)改革成果特色鲜明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点有:

第一,学有所用,针对性强。运用文艺式、操练式教学方法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小品表演,用形象的艺术语言和肢体语言形式把深奥、抽象、枯燥的理论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并促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品表演的内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自主学习,创新性强。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育,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听、看、读、思、议、写”等六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互动式、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

第三,知行合一,实效性强。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角色和责任完全从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观众”或“配角”,变为新型教学中的“演员”或“主角”,由“跟我学”转向“我要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

(三)改革成果成效显著

本研究成果经过十年的探索影响力较大、辐射面较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省教育厅有关领导的关注,同时也获得了相关媒体、兄弟院校的好评。

第一,推进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向纵深发展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不断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

第二,本成果得到省内其他普通高校同行的较高赞誉

我们通过参加省内思政课课程教学研讨会、课程师资培训会等各种机会,广泛宣传、介绍我校通过实施思政课教改项目,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的特色亮点、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总结,特别是我校构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立体化、多平台、全员式参与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受到省内普通高校同行的广泛认可和较高评价。

第三,本探索成果受到省教育厅和思政课建设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在2008年省教育厅开展的高校思政课建设督查工作中,我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获得教育厅督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2011年4月,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督查组专家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校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体制完善,安排部署到位,课程设置合理,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有力,实践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2008年11月、2015年1月,甘肃电视台文化频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汇报展示活动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18年9月18日下午,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张文斌为组长的调研组来我校调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逐步形成学院特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展示活动”既是思政课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改革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结合专业,特色性强;内容丰富,实效性强;学以致用,获得感强;效果显著,推广性强的五大特色。十二年来,我们深化教学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空洞说教、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突出特色,使思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我们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专题式、研究式教学,注意研究分析社会热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把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演讲、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和心得体会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环节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真实中得到启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关怀中备受鼓舞。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十二年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魅力思政火了起来。我们一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课内实践教学便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教育空间,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我们大胆创新的一年一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经过了从艰难起步、艰辛探索到广泛参与、初见成效,如今这一活动形式已常态化。通过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广阔天地,实现理论真正“进学生头脑”,因而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所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也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省、市电视台及相关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及兄弟院校的观摩学习和高度好评,已成为我省高校独一无二的文理品牌。

第五,对分课堂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

近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八个统一”为指导,以“打造思政金课”为建设目标,坚持守正创新,自2018年6月首次接触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来,组建了由曾令琼教授领衔,多名教学骨干教师参与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分课堂教学团队,团队成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现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逐步推广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系统性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有效提高了学生乐学善学、批判质疑、勤学反思、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大力推行“对分课堂”的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并于2019年4月24日上午,在兰州文理学院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公开课第5场直播。此次全国直播是由“对分课堂”创始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学新教授发起的,在全国范围内基于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的真实课堂情境下的思政课系列直播活动,首批共有五所高校进行了公开课直播,在全国思政课教学改革领域引起强烈反响。

第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辨了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论证实例,把理论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能够更加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加深对大学生的国情、民情教育,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学校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一个方案”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宣传部、教育部两个意见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我们还存在着相当差距,主要是高学历教师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学科背景的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的科研、教研成果偏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今后我们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以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

第二,制定科研规划,在国内和省内聘请一批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者和教授,指导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第三、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争取2年内建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获得奖项。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七

为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按照吉林省高校工委《关于开展20xx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成立以院长、党委负责人为组长的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主要部门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规划学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负责全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以及实施。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紧紧围绕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这一工作目标,聚焦增强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效果等关键环节,深入思政课堂、深入师生,精准查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深入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调研督查。从5月上旬开始,一是由我校校长、党委负责人等同志组成调研督查组,围绕我校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以及教学体系、人才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项调研督查。二是深入开展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调研;发现短板不足,总结经验做法,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三是要重点围绕05方案实施以来的有效做法和突出问题、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方面的情况等,认真开展一次思政课建设情况梳理自查。6月15日前,将我校思政课建设创新情况、特色做法和工作案例形成不超过3000字的调研报告,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

2.全面开展校、院(部)、教研室三级听课。从5月份开始,一是配合做好教育部专家和吉林省高校工委调研督查组来我校听课指导工作;听课范围做到本专科思政课程全覆盖。二是我校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本校思政课堂听课,5月份开始实施,全年听课不少于4学时。三是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做到思政课教师全覆盖。

3.召开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重点研究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6月份参加在吉林农业大学召开的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建设研讨会。

坚持我校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着力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1.按照省高校工委文件要求,6月15日前向省教育厅报送一项思政课建设优秀工作案例,篇幅不超过2000字;向省教育厅推荐1名优秀一线思政课教师,推荐材料篇幅1000左右字。

2.实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和精品课建设项目,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

3.组织评选我校思政课“精彩一课”,10月份,参加全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提升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4.组织开展我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10月下旬,开展各门思政课课程集中展示活动和青年教师观摩课活动。

重点围绕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学科素养加强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识素养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应思政课教育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1.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科研课题,积极申报学校创新发展基金项目、校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

2.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机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吉林省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支持培养计划》,包括《长白山学者专项培养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团队建设培养计划》,为加强思政课质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培训研修工作。8月份,力争参加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9月份,参加在省委党校举办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暑假期间,拟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我省高校百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分赴教育部成都、延安等实践研修基地进行实践研修,进一步开阔思政课教师视野。费用从中宣部、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中规定的每年每生20元思政课专项费用中支出。

4.推进我校按规定比例配备思政课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标准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设立思政课学科带头人岗位。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兼任思政课教师。

坚持内外结合,做好协同协作,协调课内外、校内外、行内外等各种资源,有效凝聚全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合力,努力营造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根据中宣部、教育部“05方案”和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规定,合理调整思政课程理论课及实践课时比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改革实践环节授课形式,提升思政课内涵建设水平。

2.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1)社会实践。每学期末布置10-20个题目,学生利用放假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开学初上交一份调查报告,从中选出优秀的做一个调查报告汇报会。

(2)校园实践。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每学期我们搞了“探索人生求真谛、读书实践普华章”的读书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在学生中搞50-70个题目的主题说课活动。

(3)课堂实践。在课堂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理论研讨活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学期有两周专项实践周。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举行演讲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列为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10%。

(4)网络实践。利用网络进行实践教学,建立思政课网站,上传资料、课件和教案,同时在个别班级使用对分易app,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点名、讨论、投票、在线练习等,推动思政课信息化建设。

3.用好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加强同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沟通联系,建立教学科研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聘请全国重点马院专家(吉林大学、东北师大))作为我校特聘教授,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推进提高我校思政课建设水平。

4.继续加强我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学会建设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建设。学校各部门要继续做好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联盟的指导工作,学校党委要安排思政课教师担任青马学会和大学生自学组织理论导师,做好对我校大学生自学组织的扶持工作。

5.继续推进思政课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整合实践教学力量,形成思政教学部、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当中。

为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对质量年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保证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立质量年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委负责人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质量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调度指导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

2.切实履行我校落实质量年专项工作主体责任。要把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确保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报送我校思政课质量年专项工作具体方案。在吃透质量年专项工作教育部《总体方案》和省教育厅《实施方案》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具体方案。在5月20日前将我校方案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

4.加强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督导检查。以省教育厅制定的《吉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创新计划综合评价体系(试行)》为我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参照和督导评估的基本依据,切实加强对我校思政课建设情况的日常督查,定期组织专家组进行全面督查。

有关思政课心得体会河南汛情实用八

12月29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在家校领导李恭进、刘潜、曾泽鑫、陈亮、黄瑞忠、叶军明、肖树辉、张小康等出席会议。党委书记李恭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20年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开创了新局面,为培育德技双馨良才、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科大学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会议全面总结了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情况,围绕思政教育特色、思政工作格局和思政教育路子等方面归纳了我校思政工作成效,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提出了建议。

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廖志平就我校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作了汇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曾新华汇报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梳理了经验启示,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校党委书记李恭进听取汇报后作了讲话。李恭进指出,2020年,在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李恭进要求,要以五项工程建设为抓手,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加扎实。一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专职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同时建立起统战、宣传、纪委信息员队伍,强化责任担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二是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主阵地,思政课和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对思政自编教材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进行全面审查,做到全面汇总无遗漏、信息准确无误差。三是充分发挥好阵地作用,实现阵地育人功效。

李恭进强调,要以传承红医精神为基本内涵,把红医精神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育人全过程,让思政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并结合抗疫和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政治贯穿在教育与生活中,赋予时代特色,形成良好的赣医风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抓手、有载体,真正落细落小到实处,使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更加显著。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学校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与会人员表示,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奋力谱写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

两办、党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下属党委(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