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27:22 页码:7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通用11篇)
2023-11-19 03:27:2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传达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疫情来袭,宝鸡市的社会各界纷纷行动起来,勇敢而有力地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生动感人的抗疫事迹在这座城市里层出不穷,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让我深受感动。

第二段:宝鸡人的英勇抗疫。

宝鸡市的医护人员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力量,他们冲在抗疫的一线,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挺身而出,午夜驰援武汉、野战医院中发扬着人道主义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救治生病的患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奋战在最危险的前沿,承担着最大的责任和压力,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第三段:宝鸡人的齐心协力。

在宝鸡市的疫情防控中,广大市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众多企事业单位也纷纷捐款捐物,为医护人员提供保障和支持。宝鸡市民们通过自愿参与、自觉守护,共同构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堡垒。

第四段:宝鸡人的温暖背后。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仅仅有医护人员和市民的努力,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在默默奉献。有企业家主动为医疗队提供物资保障,有社区工作人员日夜轮班入户排查,还有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援助,这些无私奉献的行为温暖了整个宝鸡市,也将人类的光辉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宝鸡市的抗疫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在这场风暴中,宝鸡人展现出的团结和力量令人震撼。我深知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病毒,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这种困难时刻相互扶持、众志成城的力量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总结:

宝鸡抗疫感动事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示了宝鸡人民的勇敢和团结精神。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即使面对再大的挑战也能战胜困难,迎来新的曙光。这场疫情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也让我深刻理解到,只有在大家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地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宝鸡人的抗疫经历将成为一段鼓舞人心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并一起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各国人民纷纷承担起防疫责任,中国党员更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纷纷投身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根本宗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我也有幸见证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党员事迹,受到了深刻的启示和感动,在此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始终如一的入党初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入党时的初心,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全民福祉而努力。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一线,忘我地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的入党初心是对党的执着信仰,对人民的无私奉献,更是对历史的责任担当。

第三段:勇挑重担的先锋模范。

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党员同志积极参与、勇挑重担,展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是防疫一线的战士,是社区物资发放的志愿者,是病患与社会对接的桥梁,是网格员的助手。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自觉地遵守防疫措施,积极配合工作,充分发扬了民族精神和凝聚力。

第四段:慷慨捐赠的爱心善举。

党员同志们不仅在防疫工作中勤勉尽责,还在经济援助及物资捐赠方面积极行动,体现出党员敢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和责任担当。他们深知疫情对人们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积极向受灾地区及时捐款捐物,让受灾地区群众感受到人间至爱的温暖与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互相扶持,共同奋斗”的理念,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疫情防控战斗中,党员真正展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英勇的革命精神、忘我的奉献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党员同志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生动的表达和传递,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心血,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和尊重。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内涵,发扬党员先进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冬奥会超级新秀苏翊鸣与亚洲飞人苏炳添的互动,近几天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令人欣喜的是,在苏翊鸣登顶之时,他的偶像也迎来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确认,英国田径运动员乌贾违反了兴奋剂规定,他所在的英国队在东京奥运会获得的男子4x100米接力银牌将被没收,加拿大队、中国队分别被递补为亚军、季军。

有必要提醒的是,这枚奖牌,不仅是苏炳添运动生涯的第1枚奥运会奖牌,也是中国接力队乃至中国短跑队在奥运赛场奖牌零的突破。

天生条件的差异,让黄种人的短跑能力不及白种人,更是大大地落后于黑种人。

我们不妨翻开历史资料做一番对比:1982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为9秒95秒,当时的全国纪录仅为10秒52,差距真的不小。

田径是拥有40多个奥运项目的一个大家庭,绝大多数项目是“单打独斗”,比赛中运动员必须依靠个人的能力与对手拼争。

相比之下,接力比赛称得上田径赛场的一朵“奇葩”,参赛的4名运动员需要通过接力棒的传接来完成比赛,要想在赛场上克敌制胜,除了一流的速度,还需要一流的交接棒流畅度,接力项目的这一特点给中国队带给了不小的上升空间。

事实上,40年来中国男子接力队屡屡在亚洲赛场甚至世界赛场演绎不可思议的“东方极速”,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坛增添了不少荣光。

对于资深体育迷来说,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应该记忆犹新,那是中国男子接力队的成名之战。

当时,由蔡建明、余壮辉、何宝栋、袁国强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82的亚运会新纪录,并摘取冠军,为中国亚运代表团夺得历史上的第一个接力项目金牌。

4年后的汉城奥运会,到最后一个比赛日开始时,中国和韩国代表团均夺得93枚金牌,最后举行的男子4x100米决赛便成为决定双方金牌榜位次的终极对决。

关键时刻,中国队四将携手创造了39秒17的亚洲新纪录,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奠定胜局的1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因此连续第2次坐上亚运会金牌榜头把交椅。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堪称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王朝期,那段时间中国接力队不仅称雄亚洲赛场,还频频在世界大赛露脸。

198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x100米决赛,当时由李涛、蔡建明、李丰、郑晨组成的中国队,跑出了39秒05秒的亚洲新纪录,以小组第四的身份晋级决赛,最终获得第7名。

三年后在家门口举行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男子接力队再创佳绩,国手以敲开39秒大关的优异成绩实现亚运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男子接力队的第一个辉煌期。

时隔20年,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激情上演。

广州亚运盛会的田径赛场,沉寂20年的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再度发威,陆斌、梁嘉鸿、苏炳添、劳义4位中国飞人奉献出38秒78的亚运会新纪录,击败老对手日本,赢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决战。

这场胜利,标志着中国男子接力队第二王朝的开启。

随着张培萌、苏炳添、谢震业等亚洲顶尖飞人的先后崛起,此后几年中国男子4x100米接力队的竞争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014年仁川亚运会,由陈世伟、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37秒99的成绩再次打破亚洲纪录,并成功卫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的37秒99夺冠成绩排在当年的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牙买加、英国和美国队,即便放在任何一届奥运会上,这个成绩都可以获得奖牌。

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男子接力队,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奔跑中,逐渐从亚洲顶尖层面跃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四将在接力赛连续发力,他们先后两次跑出惊人成绩。

中国接力队先是在预赛以37秒92的成绩刷新我们自己保持的37秒99的亚洲纪录,当晚又以38秒01夺得世锦赛银牌,创造了亚洲队伍在世锦赛百米接力的历史最高名次。

更令人骄傲的是,这也是有史以来亚洲运动员在世界大赛该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

客观的说,这段时间属于男子接力队的亚洲荣光,不仅仅来自于中国队,还有同样优秀的日本队。

五六年前,新星辈出的日本接力队也上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支团队在2016年奥运会、2017年世锦赛、2019年世锦赛分别夺得银牌、铜牌、铜牌,并将原写在中国队名下的亚洲纪录提升到37秒43的惊人高度。

当然,苏炳添领衔的中国接力队,这期间仍然是中国田径队的主要亮点,他们仍然保持在世界一流强队之列,先后获得16年里约奥运会第4名、17年世锦赛第4名、19年世锦赛第6名。

和中国田径队其他径赛类项目比较,这些都是令人惊叹的闪光业绩。

日本接力队的崛起,意味着男子4x100米接力的中日斗法,其影响力不再局限于亚洲赛场,已经成为世锦赛乃至奥运会的一道风景线。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属于亚洲体坛新的荣耀和光彩。

当然,苏炳添和他的队友们,他们的最高目标不仅仅是中日之间的斗法,而是力争在世界更高赛场以干干净净的一流成绩击败强劲的对手,为中国田径乃至中国体育赢得更高的荣誉。

半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他们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跑出37秒79,又一次显示出这支团队的世界一流水平。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昨天的裁决,让中国男子接力队终于获得半年前就该属于自己的1枚奥运奖牌。

虽然这份荣誉来的有些迟,但终究是真实战胜了虚假。

祝贺中国男子接力队迈上新的台阶!他们今后必将带来更多的荣誉!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抗疫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群青年勇敢地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爱国爱人。他们无畏疫情,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冲向了疫情的前线,他们的感动事迹让我们受益终生。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一谈抗疫青年感动事迹给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抗疫青年的感动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坚守和担当。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在一线,选择了与病毒抗争。他们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他们要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战斗。这种坚守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义无反顾的决心,我们才能够在疫情面前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其次,抗疫青年感动事迹传递给我们的是责任和勇气。抗疫一线的青年们不仅担负起了照顾病患、疫情防控的重任,他们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抗疫手段和方法。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勇敢去追求新知识、新技术,这是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这些年轻人们展示了自己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树立了起了榜样的作用。

再次,抗疫青年感动事迹唤起了社会的共同担当和团结协作。抗疫是一场全民行动,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而抗疫青年无疑是这场战斗中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志愿者、科研工作者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起战斗在疫情的前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这次疫情暴露了我国社会团结的力量,加深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之情。

最后,抗疫青年感动事迹给我带来的还有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而抗疫青年通过自己的行动彰显了自身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青年力量的强大。他们展现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通过无私奉献和坚守担当,传递出了乐观自信的正能量。这种正能量会激励更多的青年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共同为美好的未来真诚努力。

总之,抗疫青年感动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守和担当,告诉我们责任和勇气的重要性,唤起了社会的共同担当和团结协作,更给予了我们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希望和信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愿意付出的年轻人们,我们才能战胜疫情,重返正常生活。让我们向这些抗疫青年们致敬,并在自身的行动中传承他们的爱心和担当精神,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热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众多抗疫青年用实际行动展现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感动事迹让人肃然起敬。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我从这些抗疫青年的事迹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体会与感悟。

第一段:责任与担当是抗疫青年的特质。

疫情来袭,许多抗疫青年挺身而出,主动参与到抗疫工作中。他们有的是医生、护士,冒着感染的风险坚守在一线;有的是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参与到社区防控工作中;有的是科研人员,奋斗在实验室中,为疫苗研发尽自己一份力量。他们肩负着保护百姓健康安全的责任,毫不犹豫地逆行而上。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和担当,这是抗疫青年最为可贵的品质。

在疫情中,一些抗疫青年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治愈回归一线。他们说,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为之负责到底,不能因为病毒的恐吓而退缩。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也让我深深明白,这个世界上不只有利己主义,还有公德意识昂扬的抗疫青年。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公德,为社会树立了一座道德高地。

第三段:勇敢与坚韧是抗疫青年的品质。

在抗疫过程中,许多抗疫青年面临着心理的压力和健康的考验。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勇敢和坚韧。他们知道,退缩只会使病毒传播更加严重,危害更大,而站出来,拿出勇气和坚持,才能真正战胜病毒。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勇往直前,给全国人民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在这段艰苦的抗疫岁月中,他们展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品质,令人钦佩不已。

抗疫青年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他们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青年的力量和担当,也为社会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抗疫青年不仅是医护人员,还有许多普通的青年个体,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抗疫助力,他们的行为感染了更多的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社会对他们的尊重也促使更多的青年加入到抗疫行列中,共同战胜这场疫情。

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从抗疫青年的事迹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育。首先,责任和担当是每个青年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社会作出贡献。其次,坚韧和勇敢是战胜困难的关键,只有勇往直前才能最终达到胜利。再次,为他人付出是最美好的人生意义,我们要像抗疫青年一样,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世界。最后,我们要积极引领社会发展,用自己的才能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这一场大考中,抗疫青年们用自己的身影书写了感动人心的篇章。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勇敢与坚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启示,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牢记这些抗疫青年的感动事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用自己的力量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奉献一份力量。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自2020年春节以来,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全国人民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生活也变得异常紧张和严肃。但正是在这样一种艰难的时刻,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抗疫担当,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第一段:疫情严峻形势之下的党员自觉参与抗疫工作。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中,新冠病毒的传播形势日益严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岌岌可危。作为党员,我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仰和忠诚的信心,迅速响应党中央号召,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第二段:党员干部顶风冒雨展现出拼搏精神。

疫情期间,党员干部们没有惧怕风险,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为保护人民健康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顶风冒雨赴一线,尽己所能为人民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人民健康安全的关切。

第三段:在疫情面前党员干部的高度担当和良好形象。

党员干部作为最先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力量来源之一,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高度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她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惧危险风险,用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党员的行动和作为,展现了党员的良好形象,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荣光形象,为党和政府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尊敬。

第四段:党员干部在疫情后续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表现。

目前疫情已经进入了后续防控、复工复产的阶段,党员干部们仍然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献身的精神。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为疫情后续防控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在复工复产阶段,党员干部们的居家隔离、健康检测等工作让人们拥有了更为安心保障和良好的服务保障。

第五段:加强党员教育和培训,更好为人民服务。

疫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党员干部在为疫情防控奋斗的时刻,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加强党员教育、深化党员培训等措施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为人民服务,并且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综上所述,党员干部们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展现了良好的品格和作为,让人们看到了伟大国家的强大实力和人民军队的英勇形象。在不断创新、调整和完善的环保政策和措施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家一定能一步步实现中国梦,为人民服务,为实现未来新征程重新出发。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了96岁的人生。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他要与海洋深处无声的老朋友核潜艇永远相伴。

国士无双,哀思记之!近日,中宣部决定,追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炽烈激情酿造中国核动力的辉煌。

和父亲轰轰烈烈声名远扬的革命事业不同,彭士禄从事的事业注定需要他隐姓埋名。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九〇九”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在摸索中前行,很多问题存在争论。但那时,彭士禄敢拿主意,因此大家都管他叫“彭大胆”“彭拍板”。对此,彭士禄总是哈哈大笑:“我胆子是大,敢做决定,但我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数据,而且坚信一手数据。当时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拍的太多了,当心拍错了。他笑着说:“关键时候不拍板怎么行,拍错了我负责,要砍头砍我,要坐牢我去,陆上模式堆搞出来可以给我提一万条意见。”

经过数年艰苦奋战,1970年8月30日,在“九〇九”基地,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聚焦核电将核能服务于社会。

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技术是国之光荣,事关国计民生。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与其建设的老专家郭天觉曾撰文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能源紧缺,电力经常“停三开四”。彭士禄讲得最多的是“抓紧时间”“尽快保证广东核电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万美元的利息”。他经常深夜与大家一起聊工作,问进展。

同时,彭士禄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

另外,彭士禄还将敢“拍板”的精神带到了核电建设中。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彼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凝聚勠力杨柳山实现中国核电国产化。

彭士禄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之后,1986年,彭士禄又成为了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首任董事长,将满腔热情又投入到火热的中国核电国产化建设中。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成功建成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二期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据秦山二期核电站第一任总经理于洪福回忆,彭士禄在秦山二期任董事长期间有三大贡献:一是选点,确定了在杨柳山建设秦山二期;二是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三是进行了初步设计,亲自计算了核电站主参数,为秦山二期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的中国,在工业基础、建造水平、材料及管理诸多方面均与国际上有很大差距,导致这个采用国际标准、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核电站,注定要与艰难为伍,以坎坷为伴。

尽管有大亚湾90万千瓦核电作参考,但把核电站反应堆三个环路改为两个环路,并不是像把三只腿砍掉一只那样简单,而是整个核电站的设计多要发生很大变更,133个项目需要重新设计,大量数据需要做兼容工作。

当时有人断言,秦山二期核电站不可能按期建成发电。事实上每推迟一天发电,仅每天财务费用支付就高达上百万元。工程造价的提高,既影响到核电的竞争能力,又会影响到国产化的形象。秦山二期的成功与否,对每一个核电决策者和建设者都是一种考验。而这一切压力,并没有抵过秦山人“人定胜天”的信仰。

面对困难,在先后担任董事长的马福邦、张华祝、赵宏同志运筹帷幄下,从容决策,精心组织,啃掉一个个硬骨头。中国核电国产化绕不开秦山核电二期的贡献,它既是中国核电国产化的练兵场,又是走向世界的实验田,包括“华龙一号”177组核燃料元件的改进和许多宝贵的数据都是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实验成功的。

彭士禄说,搞任何一项核电工程,我们既要懂设计,懂经济,懂辩证法,还要关心建设人员的生活疾苦,要有安邦治国的理想和哀悯的情怀。否则核电站延误一天,损失多少,你心里就没数,你就管不好这个工程。

在坚定建设国产化二期核电站项目中,彭士禄以他独具的个性、超凡的胆略,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昂扬拍板,将中国国防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施工技术超群的核工业二十二、二十三公司5000人挂在嘉兴市的临时户口,由秦山二期出资,全部落户到海盐,不仅满足稳定了秦山核电工程队伍,解决了历史上建筑施工单位建完就走,满地游离的困境,为工程建设者提供了固定的生活家园。这是几代人沉甸甸的嘱望,一份责任担当。

三十年过去了,正是这支中国核电的建设队伍在海盐建起了九座核电机组,现在的秦山已不再有山野的鸟鸣和不奇的峰峦叠嶂,而是变成了中华大地上核电机组最多、堆型最丰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电能源基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造福。这支队伍从海盐走出去,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这是彭士禄对核事业的不易情怀。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从1970年8月30日四川大山深处的我国首次核能发电,到如今“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我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首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很多像彭士禄一样从事核研究的工作者,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用沉甸甸的奉献,托起核动力,铸起核电站,挺起共和国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梁。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我国作为疫情中心之一,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抗击疫情。而在这场抗疫中,山东省枣庄市人民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全国乃至全球,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抗疫不是一兵一卒,而是全民一心,疫情面前,人人有责。

在抗疫中,枣庄市民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一位叫做曹琳琳的女子,在家自愿预防性隔离221天,生活用品全靠志愿者送货,直到疫情正式结束才结束隔离。还有一家4口人,即使整个小区被封,他们仍然坚持外出买东西,给需要帮助的邻居搜集物资,并且积极向社区反馈信息。这些人的行为虽然微小,但是却积聚成巨大的力量,使得枣庄市民能迅速应对疫情并最终战胜疫情。

除了个人抗疫精神外,枣庄市的社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期间,各个社区都开设了志愿者服务站,由驻村党员,职业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组成的大家庭,为疫情防控服务。他们全力开展消杀和排查工作,在确保居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组织使用自有物资为居民进行免费送菜,配送食品等活动的同时,也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和关爱。

第四段: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抗疫故事。

除了个人和社区,枣庄市的企业家和爱心人士也积极行动,为抗击疫情付出自己的力量。枣庄市第一家专业口罩生产企业柳林卫士骨灰级员工——工人@史文刚留在工厂,作为第一道口罩质检工,坚守在岗位上生产了大量的口罩。而在加入抗疫行列的爱心人士中,一位叫做孙立钧的老人,以千元的钱和他妻子制作的400多条口罩,为当地抗疫工作做出贡献,彰显了个人的力量。

第五段:感悟和总结。

枣庄市民在疫情中所展示出来的齐心协力和无限热爱感动了全国人民,也彰显出我们中国人的感人精神。在这场疫情的大考中,枣庄的人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对生命的价值的尊重,对社会的责任的感受和对祖国的热爱之心。而我们这些观察者,更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力量,服从安排,志愿付出,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20的春节,似乎注定就是那样的不平凡。不走亲,不聚会,不来往......这别样的节目气氛中,从个人而言,谁都希望避而远之,但是,身为一名护士,一名非紧急避难人员,我不能拒绝走上一线,为了家人的平安,为了一颗“医者心”,我选择了冲锋在前,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

面对疫情,救治病人是我的职责,当安排好家里x周岁的孩子后,收拾好行李就上了一线。记得出门时,本想回屋亲亲宝贝,但是我怕忍不住泪水,反而搞得家人都心疼,爸送我下车时说“保护好自己!”。那声音颤颤的透出心疼,更让我有了战胜困难、战胜自己的决心。

当踏入了抗击肺炎的队伍,我们第一梯队人员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无一退缩,万众一心的按照医院下达的流程及规章制度,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

在这个队伍中,有我们将要退休的老护士长,一开始大家都知道,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当得知她为保护我们,她自己请缨上前线,内心极度的愧疚,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战胜病魔!

在发热病房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天要认认真真的穿脱隔离衣,半点马虎不得,这也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待我穿戴整齐后,感觉到像个超级英雄,头戴帽子,手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身上穿,工作起来很笨重,很艰苦。当有解除隔离的患者出院要身着这一身超级英雄服装上阵,清洁、消杀,每一个物件,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为得就不留一点病毒残余,感染到其他人,我们每一个战士都要这样做,护士长说得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不按规定流程工作,偷懒一点点,我们将全军覆没!我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几个,甚至长达十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武汉医护工作者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十几天的抗疫工作,我们兄弟姐妹们圆满完成了第一梯队的治疗工作。初心使命不是泛泛而谈就能体会的,它浸润在明责、履责、尽责中,还要兼不怕牲牺、敢于思考,不能盲目的工作,体现在能不能取得防疫成效上。在此期间,院领导给予我们一线人员关心与帮助,饮食上、生活上,尽其最大努力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让我们休息时有个温暖的环境,还有_的爱心人士。为医护人员赠送鲜花、水果、牛奶。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和心理安慰增强了我们战胜病魔的信心,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战胜这次新冠疫情,恢复往日,可以亲朋好友结伴而行,可以嬉笑打闹,赏祖国风光,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着一场新冠疫情的考验,而中国作为第一承受疫情蔓延的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努力。在这场疫情中,我们亲眼见证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抗疫事迹,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勇气和慈悲。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感动中国抗疫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要说的是中国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疫情来袭,中国医护人员身先士卒,奋力抗击病毒。他们离家几日几夜,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正在与死神搏斗。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无畏和敬业精神。他们牢记自己的使命,即使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努力在前线救治病人。这对于人们深深的感动和敬佩,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对未来的抗疫工作充满了希望。

其次,我要说的是众志成城的勇气与力量。在这个疫情肆虐甚至发展到失控的时候,中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将举国之力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前线中来。不仅如此,我们也看到了像湖北襄阳、河南信阳这些乡村地区决斗疫情的地方。当地百姓自发组织志愿者,免费提供住宿、食品,伸出援手,心手相连,充分展现了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伟大精神。这让我们悟出了一句话:人类的情感传递是无坚不摧的。

再者,我想提的是社会的互助和爱心。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社会的互助和爱心也为我们带来了力量。从捐献物资到实施公共调控,中国人民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互助精神,令人们为之动容。有很多人,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从自身出发,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比如,一名老父亲因为儿子感染,跑遍族人去寻找治疗方法;还有志愿者在自己的车上载物资、捐款人坚定的肯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最后,我想讲所言所致的齐心协力。疫情的蔓延和扩散使得全社会都变得焦虑,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凝聚力和毅力。从企业捐赠到开课校车,从绘制防疫红线到实行公共卫生管控,所有人都在各自的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场抗疫之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合力,这种齐心协力的现象告诉我们,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打赢这场抗疫战争。

综上所述,中国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展现了爱国主义、众志成城、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等一系列高尚的品质,以及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纯真的一面,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信念,也代表了全人类的信念。我们应该学习这些感人至深的精神,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心,为人类的发展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感动枣庄抗疫事迹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十一

彭士禄是英烈彭湃之子,中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在20世纪60年代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__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动的全过程、研__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人们称彭士禄院士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里科弗”。然而站在当时科技领域高端的彭士禄却有着不幸的童年。

1925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彭士禄出生于广东海丰。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蔡素屏遭反动军阀杀害。入党志愿书第二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在上海牺牲。童年时期,他几经入狱和逃难。小时候的彭士禄历经了无数坎坷与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把彭士禄接到延安。在延安中学,他学习刻苦,劳动积极,成为模范生,后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

1949年,彭士禄被派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____。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找到他对他说:“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在当时豪迈地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心得体会范文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

1965年3月,彭士禄告别北京的妻子儿女,只身入川,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经历了6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终于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71年,因为工作需要,彭士禄再一次搬到武汉任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现719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任职到1973年5月。上世纪80年代,彭士禄主持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他更是常驻广州,几个月才能借回京汇报工作之机回家探望一下。彭士禄80高龄时还在视察核电站的建设工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年事已高的他并没有在家享受生活,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很少能见到家人。

1978年,当他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时,他正在工地上,有人通知他去参加国家科学大会,他根本不知自己是受奖者。在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还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其实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他一概不知,也不打听。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他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说,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彭士禄在199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中,用四点总结自己:其一,一家与百家;其二,主义与精神;其三,明白和糊涂;其四,拍板与改错。

短短的2000字自述,对于“一家与百家”“主义与精神”的解读,切实地反映了彭士禄所经历的非同一般的童年生活以及经历磨难之后所展现的精神和气节。“明白与糊涂”“拍板与改错”更加诠释了彭士禄对待生活、工作和研究的态度以及敢于承担责任、敢担当的为人品格。

对于担任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一职,彭士禄有这样的描述:“由于历史的误会,我有幸参加了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全过程。

对于对党的回报,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我坚信共产主义必胜无疑,作为______员,我将为之奋斗终身!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纵观彭老一生,他作为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拥有饱受磨难的童年,劫后余生奋发图强的少年,学成归国后开拓核动能领域,为国家默默奉献的壮年,功成名就后仍然谦虚低调,不慕名利的晚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饱经生活磨难考验的彭老,形成了百折不挠、坚韧不屈、知恩图报、爱党爱国爱民、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可贵品质。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他是最值得当代年轻人去追逐的科学家明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