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 观察岩石实验总结(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6:19:01 页码:9
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 观察岩石实验总结(4篇)
2023-01-04 16:19:0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2022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常银环

10月8日—20日

操场班级中三班观察环节

户外游戏

今日户外活动时,我组织孩子们在玩呼啦圈,先是让孩子们自我探索玩法,再让他们互相合作探究几个小朋友一齐的玩法。可是,我发现王可欣小朋友只是一个人拿着呼啦圈在操场上跑来跑去,也不玩。我就问她:“你怎样不玩呼啦圈啊,去和好朋友一齐玩吧!”她看看我,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样自我跑到一边去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王可欣就属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平时不管是上课、游戏或者是和她谈心时发现她都不专心,只是自我玩或是自言自语的,不明白她在说什么?

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她妈妈说她在家也是喜欢自我玩,有时候叫她十几声她就像没听见一样。我把王可欣叫到跟前让她先看着我的眼睛,认真听我把话说完,还告诉她:“如果有人和你说话时,要看着人家的眼睛,认真去听人家说什么,那样才是一个懂礼貌、尊重人的乖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你。”她看看我点点头。自从和她谈心后,我也不时的关注她,提醒她,发现她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让家长在家督促,引导她不管干什么都要专心。过了几天家长高兴的告诉我:“王可欣变化可大了,此刻叫她一声立刻就跑过来”。经过这件事,使我意识到: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时,就要多和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那样必须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进行对物体的观察,他们从大量的生活背景中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观察体验,对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这一事实,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以前,学生的认识有的还比较模糊,有的不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楚的数学认识,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强化日常的生活经验,积累更加丰富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教学之前,可以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正面、侧面和后面有差别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实物,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位置同时观察这个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该物体是什么样的,使学生通过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1 观察物体1课时

2 练习十五1课时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小猴子玩具。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

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

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

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知】

1. 教学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室,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张照片,请仔细看看。

出示:教材第90页例1图。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生1:第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因为我们站在教室的前面比如站在讲台上,就可以看到课桌的后面,所以我确定第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生2:另一张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拍的,因为照片上可以看见课桌抽屉的一面,应该是在教室的后面。

师:说得有道理,只有站在教室的前面才能拍到教室的后面,站在教室的后面才能看清楚教室前面的物体。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同的。

2. 教学例2。

师:(出示小猴子玩具)这是什么?喜欢吗?

师:现在老师把小猴子放在讲桌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学生举手到前面来,按位置站好。

师: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猴子的前面,有眼睛、鼻子、耳朵,还有肚子。

生2: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后面,有后脑勺,还拖着长尾巴。

生3: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并且它的尾巴是在我的右手边弯过去了。

生4:我看到了小猴子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但是小猴子的尾巴是从我的左手边弯着的。

师:他们说的你能听明白吗?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左边看到的和右边看到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小猴子的尾巴那。

师:能说具体点,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左面还是右面吗?

生:我们只要注意小猴子的尾巴就可以了,如果站在小猴子的左边,那它的尾巴就是在我们的右边弯着;如果在小猴子的右边,那它的尾巴就在我们的左边弯着。

师:说得真棒!拿出你准备的玩具在小组里观察,看看你们的观察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交流观察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吗?

出示:教材第90页例2图。

学生观察后,交流明确:第一幅图是小青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玲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梅拍到的。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相同的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构建空间观念】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观察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 察 物 体

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同

前面

后面

左面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导入的设计很有特点,既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搭建认知平台,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 主体参与,探究新知。

始终围绕“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地探索新知,并且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方式。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b类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别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1页“想想做做”

1. 第二张照片是在学校的外面拍的,第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

2. 略

3. 略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

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

师: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生:应该最先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第二幅图中的汽车是刚刚开过来,还没有超过斑马线。

师:那么接下来该是看到哪幅图呢?

生:第二次拍到的应该是第三幅图,因为这幅图中的汽车刚好在斑马线上。

师:那第一幅图就是最后拍到的。根据汽车先是没到斑马线,然后是正好在斑马线上,最后是刚离开斑马线,按这样的顺序确定了这三幅图的顺序。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看到情况不同呢?

生: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观察角度的变化或被观察物体的运动,都可能使观察的结果不同】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a类

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知道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结果)

b类

观察下面左边的三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起来。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教材习题

第92页“练习十五”

1. 略

2. 左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正方形;小男孩儿看到的是长方形。 右边:小女孩儿看到的是第一幅图;小男孩儿看到的是第二幅图。

3. 3 1 2

4. 2 1 3

5. 第一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6. 不相同。

7. 第一幅图是第二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二幅图是第四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三幅图是第一个小孩儿看到的;

第四幅图是第三个小孩儿看到的。

2022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9月22日星期四天气晴25℃

我们最近学了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作者叶盛陶把自已观察爬山虎的事情记录下来。我也想写观察日记,于是,中午放学一回到家,我就拿了十多颗绿豆放进透明的玻璃碗里。爸爸告诉我,水不要把绿豆全部淹没过,留四分之一露在外面。这样它有充分的氧气,就能长得更好。我按照爸爸的说法去做,果然,晚饭后,绿豆就已经比原来涨大了几倍呢!我突然发现,每颗豆子上都有一粒白色的小东西,我好奇地用手拨了拨,它都掉不下来,妈妈对我笑了笑说:“这是豆子的芽儿,你可别把它弄断了。”

9月23日星期五天气晴26℃

今天早上起床后,我顾不上洗脸、刷牙就跑到了绿豆前,哇!芽儿已经有0。5厘米长了,豆子们一个个都脱掉了绿色的外套,露出了乳白色的衬衣。它们都摆着小尾巴,呵呵,还真有点像小蝌蚪呢!

9月24日星期六天气晴26℃

今天,绿豆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小根儿已经长长了,两片豆瓣之间的缝更大了,人们常说绿豆很有营养,它的营养可不是为别人准备的,而是为自已的后代提供的。

9月26日星期一天气晴26℃

今天,绿豆的豆瓣之间冒出了尖尖的、白白的,带一点儿透明的小东西逐渐成了嫩黄色,还挂着一些若隐若现的,若有若无的嫩绿。这时,我才发现这就是绿豆的叶子。

10月1日星期六天气晴26℃

“好久不见啦!小绿豆,你长得怎样啦?”我兴奋地朝着绿豆奔去,只见绿豆的茎已经长得有10厘米了!它们一个个叶子都舒展开了,瞧它们在向我挥手呢!咦?原来那白白胖胖的豆瓣呢?怎么不见了?原来豆瓣的营养与水分被茎吸收了,从而导致豆瓣变得又黑又小,看,那美丽的茎都抛弃它了,把它抛到水面上,再也不理睬它了。我把透明的玻璃碗移到爸爸的书房里,心想:看看绿豆在新环境下会有什么变化。

10月2日星期日天气晴27℃

早晨,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书房,看看绿豆有没有发生变化,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大吃一惊——在短短的一天里茎和叶了都朝着窗户倾斜了。我仔细想了想,因为之前,我把绿豆放在客厅,客厅两边都是落地大窗,墙壁也是白色的,对于绿豆来说,光是来自四面八方。所以,绿豆都是向上长的。而书房只有一面窗,其它三面墙都摆着高高的深色书柜,所以,绿豆倒向窗户,就象是张开双臂拥抱光明一样。

2022观察岩石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及感悟四

观察对象:...性别:男

年龄:xx岁

观察时间:午时10:15

观察地点:教室

活动资料:户外活动

观察记录

十点,孩子们向往的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正在指导孩子们排队,发现范馨怿的衣服都湿了,就带着她回班换衣服,孩子们就都在其他教师的带领下下楼了,换号衣服后,我拉着范馨怿来到小操场,刚走进操场,黎又文就向我冲了过来。“教师,你怎样才下来?”他用手抓了抓头“你想我吗?”我忍不住笑了。“你呢?你想我吗?”“我……我想的。”他觉得有点难为情,用手蒙住了脸。“文文,教师帮小朋友换衣服了,所以此刻才下来,可是,我很想小朋友,当然也想你。多谢你!抱一下吧。”我拉着他的手,对着他微笑着。黎又文的小脸上顿时绽放出可爱的笑容。

分析:

黎又文小朋友是个性格略显内向的孩子。虽然他十分愿意表达自我的一些想法,可是由于缺少必须的锻炼,就显得有些害羞。我首先他表示了感激,虽然他的话语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可是我为他在交往上的提高而高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没有急着让他回忆还有的话语,而是欣赏地鼓励他,相信在以后的日子中,他会更加活泼可爱,他的语言表达本事会更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