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 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范文(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18:53:29 页码:7
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 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范文(8篇)
2023-01-04 18:53:29    小编:ZTFB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一、 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 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本人_,于20__年七月毕业于_师范大学地理系,同年八月进入开发区__中学工作。于20__年经_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评审,任为中教二级(地理教育专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九年来,本人始终努力工作,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并积极向中教一级奋进,从而在德、勤、能、绩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首先在思想政治上,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学习,积极参加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在教学上,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恪守"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始终把"师德"意识放在首位,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积极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工作,教学成绩显着;在钻研业务上,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已经成为必然,时代感、责任感使我果断的承担起各种教学教育的任务。教学教育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工作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爱学校,从不无故迟到、早退,严格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任劳任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回顾以往,我深深体会到:一份汗水,一份收获,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非一日之工,必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不可。因此,我刻苦钻研教材、大纲,认真备课,每一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用最佳的方法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时刻不忘教书育人的职责,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及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把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正确把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够敏锐的分析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在课堂上,认真组织教学,精讲多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提优补差工作,特别是对后进生,不歧视、不放弃,通过谈心交流,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及原因,寻找提高成绩的方法。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每年的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我深知,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不断的挑战自己。除了像以往那样钻研教材、探讨教法、精讲细讲,还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以制用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新课标要求我们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所以教学需要创新,需要适应时代。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分析实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又开设了课外兴趣小组,小组成员的活动及家庭趣味活动的设计,也影响带动了其他同学,大家都成为学习的主体,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所带班级成绩良好:

在04-05学年高一期中考试、05-0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中,地理成绩位于五校联考第一;07年高考中地理成绩同类学校第一;__年获得教学优秀质量奖;在__-__年度高二地理会考中,所带班级过关率达83﹪。

担任班主任期间,更深刻的体会到:我面对的是一个思想多样化、多变化的学生群体,我必须以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培养一个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将在整个班级管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选拔培养了一部分班干部,让学生管理学生,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提高自己,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各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通过九年的教学磨练,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我知道: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工作的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在工作中踏踏实实的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今后的目标是:在工作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同事的先进教学经验,不断探索更新知识,以适应这个知识时代的需要。我深深懂得"教学相长"、"学无止境"的道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离教育改革的形式还相差较远,教学无止境,探索无止境,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学习和总结,勇于创新,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争取在政治思想、个人修养、班主任工作及地理创新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五

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计划如下:

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知识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通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这些旧知识逐步复习,从而克服初中地理知识不足的问题。

教学进度的安排体现出教学时间利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关系到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成败。参照教参,结合本学期工作实际情况,在组内进行广泛的讨论后,制定出教学进度表。

本学期学校共安排三次大型考试。第一次为月考,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起学好地理的自信心。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特别是识记性知识要求要到位,月考时也以识记性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对理解性知识暂不作较高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月考成绩要尽可能高一些,要出现相当比例的高分成绩。

第二次为期中考试,此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在识记性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探讨理解性知识,考查中仍以识记性知识为主,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解性知识,创造一定的挑战性题目,使一部分优等生脱颖而出。第三次为期末考试,此阶段应继续巩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学困生提高成绩。知识上识记与理解并重,通过典型习题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应试素质,确保期末取得好成绩。

每周组织好集体备课工作,首先确定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说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教学目标,指出突破难点的方法,科学设置习题。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进行广泛的讨论,作出有益的补充,最后达到最佳效果,真正做到“七备”“四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积累有益的经验,互相交流,提高效率,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通过研讨新课标和教材,查阅各种各样的资料,将知识归纳整理形成体系,将具体的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摆脱“题海”,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提高各科成绩。

1.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新课标强调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发展,切实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先讲后练的传统学习模式转变为先学后导的新学习模式。培养学习兴趣,训练学习方法,形成地理能力,强化地理意识,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2.重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

课程资源是本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崭新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此我们理应积极投身于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中。例如,选取课程资源成功利用的案例,进而找出其一般规律,形成特定的利用风格。

再如,积极参与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符合学生特点的学校课程资源库,进而实现校内共享、校际共享乃至城际共享。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选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既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备课的过程中,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积极利用网络中的地理信息资源、电子地图和信息技术优化地理教学。

4、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要,始终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注重与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总之,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地实现“授之于渔”。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六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人类的旅游活动”的知识要求,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都称为旅游资源”。所谓旅游动机,是指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养、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项目的旅游活动,能满足人们某种心理上的需要。

旅游资源可分为:

(1)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属于天然赋与的,如山水、生物、适宜的气候等。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与特色的集中反映,如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宗教圣地、民族风俗等。以上旅游资源都具有非凡(个性特色)、长存(永续利用)、多样的特性。

旅游资源所以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在于它的价值和功能。

1.艺术观赏价值

指客体(旅游资源)景象的艺术特征、地位及其意义。某地旅游景点构成要素多样,主景、副景、衬景组合方式与格调和谐,季相变化有序,由此而形成的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对景象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观赏时有三项内容值得注意:,即个性的强弱程度,②历史感的深浅,③艺术性的高低。据此确定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依据,年代愈久远,文物愈稀少、愈珍贵,文化价值愈高。我国的赵州桥,外观平平,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故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有许多风景区的碑刻、楹联、诗画、匾额等,出自名家之手,作者知名度越高,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科学考察价值

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的理论价值,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作为我国最完整、最典型的“火山博物馆”,在地质、地貌、水文、生态、泉水药用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已成为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二、三种类型旅游景观组合美的观赏价值

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景观特征及其组合状况在很大程上决定着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尤以对景观要素和地域组合状况的了解,有助于领略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特色,也有利于深层次地理解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和构景艺术。

1.景观要素组合

通常把旅游景观分为三种类型:

(1)自然风景型

指自然环境各要素构成的天然景观。一是单要素自身排列的美,例如: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从岱宗坊起步,“登泰山,一步一层天”,悬崖怪石,越上越险,越险越奇,晴天群峰争艳,阴天云海茫茫,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泰山之雄伟,观赏性和吸引力很强。而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青城幽、雁荡怪、珠穆朗玛高,同样驰誉世界名山之中。另有风景水、风景动植物、风景气候等都各有奇特的造景特点和功能。二是多要素之间的组合类,山水林草组成的自然界是自然美的源泉,所谓“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幽”,风景名山雄、险、奇,显示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刚之态;河湖、流泉、飞瀑的光、影、形、声、色,体现了清秀飞舞的阴柔之美,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人游其间,若行画中。杭州西湖就是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而赢得“人间天堂”美称的。又有“山得林则研,林因山而茂,山得洞而奇,洞赖山而育”的说法,“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也就是由于山青、水秀、石美、洞奇才得此美名的。

(2)人文风景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活动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文风景之美,是由地域、民族、历史、城乡风光、社会风尚以及科学成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综合效果。例如:昆明附近兴建“民族村”,展现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情风俗,吃、穿、住以及舞蹈、音乐、美术工艺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地域性、民族性的民族系列展品,对于异族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因为越是与原来所熟悉的环境区别大,越能满足旅游者求异求新的好奇心理。又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同为皇家苑林,前者富丽堂皇,后者朴素淡雅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风姿尽现,因而人文景观的社会美、艺术美,就听凭各人去领会了。

(3)综合风景型

指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协调组合的美,构景要素越丰富,相互联系越紧密,艺术价值越高,感染力吸引力也就越大。世界上著名旅游景点大都注重了这两要素的综合开发。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衬以素雅朴实或雄伟壮阔的奇特建筑,碑刻、匾联、摩崖、诗词点出风景特征,抒发人们对山水林木的亲切感受;加以古代传说、神奇故事渲染寺庙环境特有的虚幻飘逸气氛,入境旅游,宛如进入“仙山琼阁”的境界,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由上可知,最佳组合的风景区,应该是旅游资源密度大(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观赏景点相距甚近,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配合,兼有观赏、研究、实用价值的多种功能,共享程度高,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旅游区。

2.景观地域组合

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反映着一定的地理环境特征,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分布广,空间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1)点状

在一个地区内,旅游资源密度大,个性特征明显,具有独特功能,当然该地风景知名度高,吸引力大。

(2)团状

在邻近的几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风景组成要素的差异性以及组合变化的多样性,它们联合组成不同景观的综合体,其旅游价值便成为复合值。例如:围绕太湖的苏州拙政园、网狮园、寒山寺、玄妙观;无锡的太湖景色、鼋头渚、蠡园;宜兴的三奇及紫沙陶器等,既给旅游者一路行程增添了游览内容,又提高了它们各自的知名度。

(3)线状

旅游景点呈线型、环闭型或马蹄型旅游线排列,旅游者沿一定线路,欣赏较为分散、千变万化又各具特色的景观,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歇一歇,此也可称谓组合良好的旅游线路。由西安沿东线:半坡村遗址(距今5000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所在地)——临潼骊山、华清池——秦陵——秦始皇兵马俑,沿线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地上地下,看不胜看,美不胜收。“古”字在人的心目中回荡盘旋。

看来,旅游价值的体现,一是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广西北海市位于南亚热带,一年春、夏、秋三季可以进行海水浴,比大连、北戴河开放时间长得多,显然,旅游价值前者高于后者。二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依托城市、旅游依托城市与客源市场之间的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到“可进入性”的程度,交通便利,容易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旅游资源容量(一定时间内容纳最大游容量或旅游活动量)大。如果交通不便,景观虽好,如晋陕之间的黄河壶口瀑布,可谓我国飞瀑之最,但“可进入性”差,资源价值也难能发挥。

旅游的主要内容是对景物的美学欣赏并了解其科学内涵,使旅游活动具有文化性、科学性、增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以利于旅游者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从观赏要求来说:

1.作好观赏准备

包括旅游知识上的准备,如旅游线路、旅游活动方式、旅游对象的熟悉;思想情感上的准备,旅游在心情上是愉快的,而在体力上要有劳逸如何结合的打算。

2.记住观赏过程

旅游活动是一种身心都投入的审美活动,需经过感知阶段——思维(或悟性)阶段。当你进入桂林七星岩、芦笛岩洞,首先感知的是一堆堆奇形怪状、杂乱无章的石钟乳,并不觉得美在那里,紧随导游指向,请看这像不像是狮子顶球、那是不是金猴摘桃………说人像人,说物像物,千姿百态,灿烂夺目的景点不断地勾起了旅客的遐思联想,使杂乱的景物变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境界、新的意趣。回首思全局,洞中的艺术世界,淋漓尽致,宛如一个多样统一的台谐整体,无形中人的美感得到了升华。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因此要观赏事物的形——大孝方园、高低、长短、曲直、正斜等是否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以及是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也要看其质(质感美)——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等;还要看其势——动静、疾徐、进退、升沉、零散、抑扬、轻重等,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就形成了和谐美,给人以教育、知识、启发、乐趣和享受。

3.找准观赏着眼点

欣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着眼点应有所不同。

欣赏自然风光,从形象特征——雄、奇、险、秀、幽、旷6个字入手,例如:山岳是构成自然美的骨架,也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在观赏时只有把高度与坡度结合,仰角愈大,才能有效地感知山岳的“雄”与“险”。也只有视野开阔、奔腾豪放,才能体现平原湖海的“旷达”,抓住这些构景要素的本质特点,便于科学地了解景观自然美的特色。

欣赏人文景观,先要投入思想情感,晓得该景物的知名度,再以情观景,欣赏文物的古、特、雅,从而领略到建筑布局的结构美、色彩美、形态美;欣赏作品的艺术美、思想美;欣赏历史遗迹的古朴美、奇特美;欣赏革命遗址的高尚美、情操美。情与景、意与境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使旅游者受到了教育。

旅游收获大小,与能否把握观赏要领有很大关系。

1.观赏时机与观赏状态

有些景观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如钱塘观潮、洛阳牡丹、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只要届时前往,可满足观赏要求,过时则不候;但有的如海市蜃楼、铁树开花、泰山观日、峨眉佛光等,即使按时前往,也难以保证确有所获,故只能巧遇,而不能必求。

景观状态决定着旅游者应采取静态观赏、动态观赏、还是动静结合观赏,随机而定,各有所得。即使在动态观赏进行中,走到地势险要处或空间形态转换处也得要“停视”,领悟碑刻、题咏、摩崖对环境的画龙点睛作用。

2.观赏位置

旅游者与景点的距离、远近,影响到透视深度、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

(1)近距离观赏

宜于观赏小体量景致、近景、主景、副景、特写景,例如:池中观鱼、园中花卉、壁画、佛像、喷泉等,看得真切,所谓“睹芳草能一眼看清”,就是近距离观赏的好处。

(2)远距离观赏

宜于大体量景致,全景、远景、衬景的观赏,可收到“观巨物能一览而颈的效果。

(3)选择适当位置观赏

对于某些特定的景色,选择适当位置,方能清晰地观察到借景(招外景、山色、寺庙于园内)、框景(在门框、窗框、孔洞所限的范围看外景)、障景(借假山、树丛、亭阁挡住视线,以摒弃杂乱俗丑于园外)、配景(衬托主题的景色)以及对景、爽景等构图艺术的巧妙处理手法,从中使人受到启发。

3.观赏视角

选好观赏视角影响到观察效果。

(1)正视(平视、平眺)

观赏者面对主景,凝视景物特征,清晰可见;或视远景,视线可以延伸到远处,窥其全貌;或欣赏浑为一体的山水,足以展示其开阔坦荡。

(2)侧视(斜视)

为突出景物的某一特征,观赏者与主景构成一定的角度,窥探其局部,形象逼真,精致奇巧。对强化主景有一定的作用。

(3)仰视

欣赏主景的高耸、险峻,远望山峦起伏雄秀,激发人们攀登绝顶的情趣;或站在谷底,欣赏“一线天”状的幽深峡谷,只有仰视方能觉察两侧岩壁象是刀削剑劈的峡景,雄伟壮观。

(4)俯视

观赏者站在制高点看全景,能见景物的纵深层次,站得高,看得远,使观赏者产生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有时贮立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江河湖海碧波惊涛的壮丽景色,给人以一种意境深远、潇洒自在的感受。四、旅游活动的三大效益和三个消极作用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知识要求,是从旅游活动的正负面效应提出的,就积极作用来说,有三大效益。

1、社会效益

指对社会进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增智长知、思想道德、精神需求的影响。因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国内与国外、上层与下层的诸多文化形态兼容并蓄,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h·maslow)的需要论,把人的需要(或精神发展过程)分为7个层次:

例如:生理需要,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游览、娱乐,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旅游是一种社会地域活动,是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与媒介,而国际旅游又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相互尊重、彼此了解的纽带。认知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学习活动,遨游于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界,扩大知识视野,有如“读天下之大书”,增智长知、陶冶情操。审美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从静态美到动态美,从自然美到社会美、艺术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领会内在精神的美,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旅游恰好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体现。

2、经济效益

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繁荣、人民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旅游活动已成为人民大众广泛的一种社会地域活动,于是,旅游业也就由此应运而生。英国学者h·罗宾逊认为旅游业是一种“多元现象”,是现代化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产业,它要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服务,从而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获取自由外汇、积累资金、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其他经济部门共同发展的一个主导经济部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6年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法国是世界接纳游客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国际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中东也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0年,旅游业将以每年4%增长率增长,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人次,收入超过6000亿美元,创造近1亿个就业机会,由此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和最富有活力的经济部门。

3、环境效益

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有利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并认真保护好风景区的山水林草动植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并能改善环境质量;如果自然景观配以人工景观(如林中藏寺、山巅建塔),使原有特色更加突出,美化了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划为重点保护文物,加强了管理,保护好文物古迹,以发挥旅游资源“常存”的特性,永续利用。

若从旅游活动的消极面来看,也可能出现三种弊端:

1.污染

任意排放三废,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任意修建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不应有的视觉污染。

2.破坏

一是盲目的生产活动对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兴土木、炸山取石、砍伐森林,抢占风景区面积等,这是由于旅游环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二是由于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乱扔废物、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影响了环境质量。三是超旅游资源容量,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也会对景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美国人类学教授赛瑞娜在所著《文化人类学》一书中,叙述了旅游的积极作用后,又深刻地分析其消极作用的一面,“无计划的旅游业以及受外界控制的旅游业,可造成旅游点过分拥挤,加速乡村都市化的进程、非旅游地区劳力缺乏以及犯罪暴力行为增加等弊端。也易盲目羡慕西方货和西方生活方式和经济的影响”。

如果旅游区搞不健康的黄色服务,还会影响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

旅游是美的享受,当然要在优美的环境中活动。如果环境恶劣,旅游则无价值可言。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也要保护好资源,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能协调持续发展,使旅游资源长存、永续利用,美化人类的生活。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七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由原计划三个课时减为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5、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6、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7、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9、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0、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1、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描写地理教师行为规范心得体会如何写八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年级地理,对他们来说地理是进进中学一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