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21:23:45 页码:13
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 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与感悟(2篇)
2023-01-04 21:23:45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运营的重心放在活动策划上,就是搞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常规性的活动目前有两个,易荐钟情和易购神灯;此外还有其他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受欢迎,有的不受欢迎,慢慢会发现其中有一些规律,试着总结一下:

任何商业的事情,感觉总是有一个漏斗里面,易购有很多会员,每次活动,只会有一部分人参与,多则几千个,少则几百个,在漏斗的不同层级,漏掉一些,我把活动参与归结为一个活动策划漏斗,注意-兴趣-权衡-参与,缩写为aiba(attention-interest-balance-action);如下图所示:

首先,要让很多人注意到、知道有这个活动,这里主要是传播,传播包括:广告位置、站内短消息、群发邮件、口碑传播、置顶帖等;广告又包括广告的位置、大小、格式等;如果是文字,包括文字的大小、颜色、字体等;

传播并不是越广越好,也要考虑传播所覆盖的用户群属性,就是覆盖到目标用户群;比如说女性化妆品的活动,如果要试图覆盖男性用户群,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不管人们如何注意到这个活动,总会有些人产生兴趣,来了解活动的详细情况,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决定着网民兴趣的程度,包括奖品的吸引力、玩法的乐趣等等;关于奖品,并不是说,活动主办者喜欢的,网民就一定会喜欢,了解活动所针对的网民的兴趣尤为重要;不管是人们觉得有赚头,还是觉得好玩、有意思,总是会有一部分人感兴趣,而另一部分人不感兴趣离开;

通常来说,我们总是希望找到更受欢迎和更低成本的活动方案,这并不容易。

有何活动有门槛,这些门槛对促使网民进行权衡,即判断,所能得到的,或者可能得到的(抽奖活动),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相比;是否仍具有吸引力;不同的门槛,对于不同的用户,所造成的阻力不同;门槛包括:拉下线、手机验证、先注册、运费、写评论等等;

并不是说有门槛一定不好,一定程度上的门槛,起到了了对用户群的筛选的作用;当然,我们总不希望筛选到最后是个0,所以控制门槛,是活动策划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有的活动会有时间设置,例如秒杀,必须在某个时间点等待着;有的人在那个时间点可能脱不开身,就无法参与活动;

活动的时间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较短的时间,会给参与者紧迫感,而较长的时间,能保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的时候,会通过一些特别的方式体现时间的急迫性;例如倒计时的图案,例如某些奖品已领取完毕的提示。

在每一个漏斗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流失,一个好的活动策划人员;在策划一个活动的时候,就应该预估,根据活动每一个环节的影响,预估活动效果;并且能够分析出,哪一个环节会影响活动效果,应该如何改进或者弥补?如果活动效果不好,应该能准确的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更准确和广泛、有效的用户覆盖,更高的吸引力,更低的门槛,更恰当的时间安排,就会有更多数量和比例的参与;

对不同环节的调整,会实现不同的效果,例如提高门槛,参与的人就会少很多,但是,参与者会更加认同活动和产品;这取决于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更多人参与?还是更有效的参与?还是更低的预算?还是... ...

主题如何做好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实现这一目标,呼唤更有力的理论创造,需要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要求我们通过打造更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展现中国思想、阐述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要想时刻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对时代的引领力,就要注重联系实践、观照现实,把理论的根基深深植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之中,在回答时代之问中推动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认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基于《宣言》发表25年中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认为,“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377页)恩格斯晚年针对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多次强调,他和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也正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特点和俄国革命形势新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造,才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理论转化成了现实中的社会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焕发了勃勃生机。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传入中国后能够迅速生根、发芽、结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1956年4月,毛泽东基于当时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苏共二十大引起极大思想混乱的双重背景,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堪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与1978年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喻成一条历史长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条河的一个河段。只有善于把历史长河的一般规律与具体河段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既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又能在新的历史方位聆听时代声音、引领时代发展。

文化体现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天方夜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就无从谈起。新社会形态的文化并不是对旧社会形态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在于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5页)同样,从文化的角度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是一个“类似的运动”,即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否定和扬弃。因此,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在于它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

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检验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要不忘本来,让中华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不能将其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一概否定;二要面向未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三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守旧复古,更不能“儒化中国”“以儒代马”。对待世界各国文化,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不能全面拒斥,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不能照单全收,甚至把西方理论当成“唯一准则”,搞文化上的“崇洋媚外”;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不能照搬照抄。总之,只有善于多方整合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才能更好引领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指引航向的作用。

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任何思想、价值和主张,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展现出来。如果话语体系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再先进的科学理论、再正确的理论主张,也会陷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象地把我们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比作一个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的过程,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针对一些人“言必称希腊”、习惯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评价中国实际的情况,他深刻指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解读中国实践,我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任何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观点都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的生动实践,也开不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济世良方。无论从研究能力还是主观意愿上,我们都很难寄希望于西方学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提供“方案”。当年,苏联在美国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制定“500天纲领”,试图用“休克疗法”解决国内问题却导致国家解体,这样的历史悲剧,距离今天并不遥远。可见,保持话语体系的独立性,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研究范式问题,更加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话语体系建设,就要按照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也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又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根据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有力学术支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