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 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4 23:13:30 页码:7
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 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怎么写(四篇)
2023-01-04 23:13:3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高度重视,韩寓群省长亲自为这次会议致信,这对建设工作是极大的鼓励和有力的推动。刚才,会议传达了韩省长的致信,表彰了在20_年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全省建设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6·22省委扩大会议和烟台加快发展现场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顺利通过省部联合论证,为加速半岛城市群崛起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战略思路,为推进今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建设事业改革快速推进,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建设领域招商引资完成15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亿美元,在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三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脏乱差现象得到遏制,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威海荣获“联合国人居奖”,青岛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烟台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考评,还有一批城市受到省政府表彰。四是规划设计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形成了一批展示发展成就和城市形象的新亮点。五是各项建设投资大幅度增加,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建设、村镇建设投资分别递增47%、46%、15%,合计达到125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5%,初步测算,为全省经济增长贡献了1.3个百分点。六是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首战告捷,房屋拆迁工作措施得力,省政府提出的春节前100%的兑现20_年度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目标基本实现,受到国家建设部的充分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建设厅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跟的是紧的,抓的是有力的,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建设工作是满意的。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建设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从国家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周期,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的总体势头不会改变。从我省形势看,全省上下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取得显著成效,去年gdp达到124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12.8亿元,gdp增长13.7%,增速创六年来新高,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已深入人心,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雄厚的思想和物质基础。最近一个时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今年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月2日,张高丽书记在济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现场会上指出,做好今年的工作,总的就是要坚持以“_代表”为指导,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张书记还要求,一定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加快建设,干出水平。韩寓群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努力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今年的建设工作必须放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抓紧抓好。要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村镇建设的投资,投资力度不能减,增长幅度不能降,发展速度不能缓,确保城乡面貌有明显变化。这是今年建设工作的主基调,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基调。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家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正在对宏观政策作适度调整,土地管理体制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国家对部分项目贷款控制更加严格,城建资金紧张的状况难以缓解,这对建设工作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再鼓干劲,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大方向,坚持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动摇,保持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关于今年的工作,焕彩同志还要做具体部署,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建设工作实际,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把握全局,树立和强化科学的发展观

__在_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意义重大而深远。这不仅是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解决当前诸多社会矛盾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建设工作的根本指针。去年12月16日,曾培炎副总理在西安主持召开了全国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具体是“五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好的公共产品,维护城乡居民合法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全面发展,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正确履行公共管理服务监督职能;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互动,切实保护耕地;坚持可持续发展,注意节约水、土地、能源和资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合理配置资源,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树立和强化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我省建设工作发展速度很快,城乡面貌特别是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工作快速推进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着规划设计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管理体制落后、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在方式方法上还存在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四个克服”:一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把促进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注意克服抓城市多、抓乡村少的问题,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上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编制和实施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和_都市圈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建设投资上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注意克服就城市论城市、各个城市各自为战的问题,站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从更大的范围入手,协调好城市定位、规模和布局,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产业共兴、城市共荣。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把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为民服务上,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和人文环境,提高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注意克服重视发展速度而忽视群众利益、重项目而轻环境、重建设而轻管理的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四是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各种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搞好各类项目规划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历史文脉延续放在战略的、全局的位置,坚决保护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水资源、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迹等,注意克服在规划建设中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各种问题,绝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城市一时的快速扩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建设工作的灵魂,如果我们真正落实好了科学的发展观,把它体现到建设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建设事业的发展就一定能上一个大的台阶。

二、统筹兼顾,科学指导,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进一步增大。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与江苏、浙江和广东相比,从近年特别是去年看,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低于他们,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尚有较大差距。最近我看到一个资料,江苏的城市化水平20_年就达到了42.9%,据分管省长讲,去年又提高了2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我们。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就必须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相协调。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全省的城市化水平要提高1.5至2个百分点。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构建分工和布局合理、功能和承载力强劲的城镇体系,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支撑。

(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党的_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是我们推进城市化坚定不移的方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城镇的布局在地域上要协调,各类城镇的规模、比例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内在要求也要协调。与南方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城市发展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不适应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去年我们提出,“大力推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发展城市群,凸现城市带”,这是我们结合山东实际落实_大精神的具体思路,符合中央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之所以再次强调这个问题,目的就在于让大家把握全局,坚定信心,用这个总体思路来统领和指导我们的城市建设。要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龙头带动、完善体系、辐射集聚、服务经济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我省城镇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东部城市要发挥优势,率先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起好示范带动作用;中部城市要加速崛起,承东启西;西部地区要积极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实力,跨越式赶上。小城镇的发展要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县城和中心镇,不能遍地开花。

(二)全面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我省从1993年开始进行到20_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编制和审批工作。但是,近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之快,大大超出了我们原来的预测,现行的总体规划已明显不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城市在飞速发展,规划必须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只有从规划上提升,才能有效指导和调控城市发展。另外,当前土地管理体制和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将对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进行调整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抓得好不好,对全省今后五到十年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不能走在前面,就无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衔接,就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制约。张高丽书记提出“三高”要求后,不少城市开展了发展战略研究,为修编总体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是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建设工作的重点。这件事关系重大,省建设厅正在考虑意见,近期将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待省政府研究同意后,省里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大家回去后不要等,从现在就要积极做好准备,抓紧往前赶,越早越主动。具体工作中,要按法定程序审查报批,请名家、聘高手,严把规划质量关,确保一流的编制单位、一流的编制人员、编制出一流的规划成果;要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合法用地的原则,搞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三)大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中心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提高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主要阵地。当前要着重抓好_方面:第一,认真实施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去年底已经通过省部联合论证,专家公认是一个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今年,实施这个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突破性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半岛地区各城市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认真实施,千万不能束之高阁。省建设厅和有关部门、有关城市,要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好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和山东沿海海岸带规划,上半年完成编制和评审,下半年实施。要统筹安排半岛城市群区域性的重大基础设施,特别要搞好半岛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防止和避免重复建设。第二,要编制好济南都市圈和济宁都市圈规划。编制这两个规划,对于带动我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济宁都市圈规划编制已经启动,要确保上半年完成。济南与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6个设区城市,都可以在1个小时左右通达,这样的条件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也是不多见的。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下半年启动济南都市圈规划的编制。第三,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去年全省城市建设投资达到300亿元,今年的增长幅度不能低于30%,要力争达到400亿元。要把投资重点放在能够增强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上,特别要着重抓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地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定要加快进度,南水北调沿线的要确保20_年底前全部完成,所有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都要确保正常运行。要认真落实好省里出台的收费政策,加快理顺污水和垃圾处理价格,上半年要确保到位。

推荐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同志们:

很高兴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在一起交流沟通。去年9月份刚任书记不久,我曾到电视台、记者站调研过,当时只是实地看一看,了解一下面上的工作情况,专门和大家在一起交流,这还是第一次。刚才,区广播电视台、记者站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从总体上看,大家工作思路是清晰的,重点是突出的,成效也是显著的,特别是今年以来,在面临采编人员不足、广告创收下滑等诸多不利因素情况下,大家仍然能够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完成了两会报道、市区委扩大会议、创卫宣传等重大宣传报道,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报道重特大新闻的尺度把握上存有差距、部分报道不及时、宣传报道的密度不够大、部分稿件质量还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高度关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喉舌,对社会舆论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党的以来,党中央把新闻宣传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等中央领导先后多次就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区广播电视台、记者站是我区的主要新闻宣传部门,大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借此机会,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区新闻宣传工作,强调四点意见:

一要树立正确新闻宣传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最神圣的职责。实践证明,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我们的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各条新闻战线上的同志,都要时刻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新闻宣传的生命线,坚决做到“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一要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省市区委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在党的声音之外,在舆论上不能有任何的杂音,不能有任何不和谐音。二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多展示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多报道紧张快干的发展局面,多宣传锐意进取、加快发展和为民服务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发全区干部群众投身建设的斗志和热情。三要向发展一线倾斜,对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活动的宣传报道,要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坚持少而精,多报道各乡镇、各部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快、任务完成好,尤其是在抢抓重大机遇、招引重大项目方面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对工作推进慢、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要敢于曝光,大力弘扬先进,勇于鞭策后进,激励全区上下以先进为榜样,加快工作进度,推进工作落实。

二要更加突出新闻宣传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永远是新闻工作的首要追求,新闻宣传工作及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时刻与区委、区政府保持一致,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与决策上同向联动,为各项重点工作和发展大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要坚持重大主题集中报道。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重点,确定阶段性新闻宣传报道主题,发挥各自优势,在一个时间段,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二要坚持重大决策深度报道。对区委、区政府形成的重要决议、做出的重大决策,要深度挖掘,让广大干群深刻理解区委、区政府要干什么、为什么干、怎么干。当前,要围绕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乡镇共建园区推进、来龙新城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并满怀信心地投入到项目建设实践中去。三要坚持重大事件第一时间报道。新闻宣传报道重在时效性,对区委、区政府的一些重要活动,网站、电视台要做到当天事情、当天报道,第二天也要见报。对于突发事件,要把握舆论引导话语权,抢先介入,防止群众被各种谣言所误导,产生负面效应。

三要切实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新闻宣传质量是媒体的生命力所在,必须认真找准和把握上级精神与宿豫实际情况的结合点,找准和把握宣传任务与新闻价值的结合点,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首先,要保证宣传的准确性。新闻宣传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对基本情况要熟悉。要定期组织新闻宣传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中央、省市的一些重要会议精神,区情,区委、区政府重要决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讲话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驾驭新闻业务的能力。要注重创新,办出特色,以新颖的方式、最易于接受的形式,把党委政府最新、最主要的精神传达出去,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要进一步健全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加强审核把关,严格落实工作责任,从记者、编辑到部门领导,每个人都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考核标准,用每个人的工作质量保证业务质量,坚决杜绝任何政治差错,切实避免重大差错,做到每条新闻报道都全面、真实、准确。同时,区新闻办要切实履行好监督指导职责,把握好宣传口径,做到有领导把关、有专人负责,要建立新闻阅评制度,定期聘请市里新闻宣传方面的专家对记者站、电视台的新闻宣传稿件进行审读,并写出审评意见,供各新闻单位学习借鉴和整改提高。一些重要的稿件还要经过区“两办”把关。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外宣水平。坚持上下联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强与区外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向他们提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亮点、闪光点和新闻线索、新闻素材,邀请他们到宿豫参观采访,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切实提高新闻外宣的数量和质量。

四要全力抓好新闻队伍建设。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在人才。要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在座的同志都是中层以上干部,大家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的标准。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查改不满意、追求更满意”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其他同志树立标杆。要重视人才引培工作,既要制定引才计划,以合理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又要不断加强对现有编辑记者、播音主持人、摄像制作等一线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让基本素质好、实绩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努力培养出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播音主持人,带动和促进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定期组织各种评先评优活动,将干部职工的工作实绩与工资待遇挂钩,充分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内生动力。

区广播电视台作为全区的主要媒体,要围绕在全省有影响、全市争一流的目标定位,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尽快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当前,要在节目形式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多上栏目,多搞活动,增加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扩大宿豫广播电视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加大创优力度,探索创优工作常态化运作机制,使更多的作品、更多的节目得以涌现,并在更高的平台上获奖。

总之,希望广播电视台、记者站等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下阶段的新闻报道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更出彩,为全区“争当中心城市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汇聚更多的正能量!区委、区政府也将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新闻单位发展,为新闻工作者履职创造良好的环境。

今天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推荐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201x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建委领导班子围绕“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坚持“用力建好城市、用心管好城市、用情服务城市”的指导思想,按照“规划先行、工程支撑、管理提升、强化保障”的工作思路,实施基础设施大建设、卫生城市大创建、新城旧城大开发,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一)实施大建设,城镇承载能力快速增强。

今年是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的一年,是城市功能快速完善的一年,是城市形象大变样的一年。一是谋划决策早。去年11月初就着手论证、决策城建重点项目,部分项目提前进行招投标,确定了施工企业。春节过后,立即召开城建工作会安排部署,随后各项工程全面铺开,较往年提前了三个月,迅速形成了建设热潮。二是建设项目多。全年安排148个建设项目,其中建委直接承担的项目19项,配合、指导的项目92项。

道路建设上,共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条,打通文化路、黄山路等“断头路”,建设道路总长近50公里。城市畅通工程上,右转车道改造工程和慢行绿道系统建设工程提前完工,建设绿道系统18公里。桥涵建设上,解放路沙河桥、太白山路沙河桥开工建设,交通路沙河桥加宽加固工程及汽车站、火车站间地下通道竣工投用,中山路上跨立交桥近期开工建设。大排水工程上,汛期前疏挖大排水管网和城市外围明沟,安装窨井防护网1.5万个,开工建设提排泵站2座,提高了城市防汛能力,顺利通过2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考验。

专项规划编制上,10个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三是资金投入大。全年完成城建投资183亿元,其中,市财政投资30亿元,除去土地支出用于城建资金这一块投资外,市本级财政直接投资3亿元,是往年投资的三倍多。其中市建委直接承担的工程投资5.3亿元,是往年投资的近四倍。四是建设速度快。为了使城建工程早竣工、早惠民,我们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实行县级干部分包管理机制,抽调懂技术、善管理的22名干部进驻工地,服务推进工作;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械,优化施工组织,科学调配施工力量和机械设备。承担的道路建设工程普遍比计划工期提前半个月左右,于食博会前全部顺利竣工。

五是民生项目多。今年城建口安排的148个项目中,涉及民生的项目达到92项,占到项目总量的62%。我们坚持民生为本,建成星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楼20座,改造旱厕177座,配置果皮箱5000个;铺设燃气中压主管网21公里、供水管网15公里、供热管网25公里;深入实施灯饰景观工程,城市夜景更加亮丽;争取补助资金392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户5028户;清欠农民工工资64起,清欠资金1290万元。

(二)推动大改造,城市空间实现重组蜕变。将今年作为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破冰之年,出台“两改”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稳妥推进“两改”。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坚持“群众得实惠,开发商有利益,城市变面貌”的原则,制定出台《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等20多个政策性文件,有效调动了当地政府、被拆迁群众、开发商的积极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是营造浓厚氛围。组建宣讲团逐区宣传政策,坚持宣讲30多场次,宣传人数达6000多人次,同时在市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系列宣传两改政策、动态。

三是实施加压驱动。坚持月督导、季讲评,采取采录进度、督导排名、媒体曝光等形式,实施加压驱动。建立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市领导每周定时召开联席办公会,研究解决问题,打造“绿色通道”。

四是务求工作实效。截止目前,征收房屋面积238万平方米,年内预计达到300万平方米;启动安置房建设面积248万平方米,年内预计启动298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完成总投资133亿元。今年一年的征拆量是2007年沙澧河拆迁量的两倍多。

(三)投身大创建,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有力推动城市管理上台阶。一是完善提升路长责任制。自加压力,提升标准,变严管路、规范路、控管路“三路”管理为严管路、规范路“两路”管理;落实错时执法和“7+1”工作法,重点整治占道经营、马路经营、店外洗车等行为,促进了常态化管理;扩大管理范围,新增汉江路、建设路等5条管理道路,重点区域管理混乱状况明显改观;拓宽管理空间,变道路平面管理为街道空间管理,变单一执法为综合执法,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是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在推进市政配套建设行动、“两改”行动的同时,重点推进卫生清洁行动。持续开展垃圾死角治理活动,市区基本实现无大的垃圾死角。加快公厕、垃圾中转楼建设,消除市区旱厕177座,安装果皮箱5000个。采取融资租赁方式,购置环卫设备92台(套),设备到位后市区道路机扫率将达到40%以上。

深化垃圾清运体制改革,面向社会招标选定3家清运公司,实施专业化、规范化建筑垃圾清运,这一举措将有效破解社会关注的“疯狂垃圾车”的难题。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活动,成立户外广告监察大队,出台《漯河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重拳出击、集中拆除违法大型广告、过期、破损广告103处,查处违法广告82处。开展渣土专项整治活动,实行科级干部分包工地责任制,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违规运输势头。

(四)强化大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将服务融入管理之中,提高全行业的发展质量。一是提高建筑业整体质量。坚持从源头抓起、从社会关注的环节入手,严格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施工图审查、工程交易、质量监督等各环节管理,推行压证上岗制、检测备案制、见证抽样法、源头管理法,查处违章工程事项76项。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创结构中州杯奖工程 1项、“中州杯”银奖1项、“安居奖”3项、结构“沙澧杯”奖8项,应招标工程招标率、新开工工程质量安全覆盖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率均达100%,无等级质量事故、死亡安全事故。二是推动建筑节能和科技进步。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管理和闭合管理制度,新增“禁实”乡镇3个,3个专项基金项目顺利通过省住建厅验收。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绿色建筑发展,建成能耗监测平台二期工程,南街村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顺利通过验收。三是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模式。优化代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建立以项目联席会为决策层、项目管理组为执行层的管理体系。前移造价控制关口,抓好代建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所代建的4项工程如期完工。

(五)提供大保障,其他工作统筹协调推进。持续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星级监察队伍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年”、“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了大局安全稳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资金4885万元,引进1亿元以上项目3个。委机关自身建设、“12319”城建服务热线、《漯河城乡建设》办刊、工会、计划生育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教育为先,管理为本,班子和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

(一)坚持提高素质不放松。除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周五学习制度外,还采取领导带头学、外出参观学、组织调训学、检查督促学、网络计分学、考试检验学等多种形式,系统学习新理论、新技能、新经验。注重培育典型、树立典型,组织开展“最干净、最不干净公厕评选”、“最好、最差城中村、社居委卫生评选”、“季度环卫标兵、十佳环卫之星、十佳环卫员工评选”活动,以及“好路长、好段长、好执法队员、好协管员、好服务城市模范之家”评选活动和“身边的感动”等各类评选活动,有效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坚持团结为重不动摇。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领导班子调整之后,进行合理分工,发挥了班子成员的各自优势,增强了领导班子活力。班子内部,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处事讲感情,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谦让、愉快共事的良好关系。

(三)坚持制度管事不迁就。完善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和行政审批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凡“三重一大”及行政许可、处罚事宜都提交党委会研究决定,共召开联席办公会议42次,办理审批事项642件,否决12项。调整完善理财小组,出台《市建委财务管理规定》,定期对委属单位财务进行专项检查,落实大额资金报批制度,有效预防了职务犯罪。

三、一岗双责,警钟常鸣,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强化廉政教育。坚持开展《清廉、本色与坚守》学习活动,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持续开展廉政警句、廉政书画征集评选活动,丰富了廉政文化。按照“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的要求,制定落实了《严肃工作纪律十不准规定》、《关于厉行节约、防止奢侈浪费的规定》、《市建委财务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开通政务微博“漯河城建在线”,建立完善信息发布更新、留言回复机制,架起了廉政网络平台。

(二)抓好源头反腐倡廉。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下发整改通知书12份,责令7家监理、施工企业停业整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推行“四费”公开,严格执行公车封存制度,认真开展公车专项治理及清理办公用房工作。积极开辟信访通道,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三)深化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制度持续完善落实年活动”、“三双”活动和“百姓问政”活动,深入推行一条龙办公、上门服务等六项便民服务制度,切实整改群众提出的问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积极“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促进了作风的有效转变。

存在的问题:一是抓干部学习有时紧时松现象;二是在城市管理上还有一些死角等。

推荐城建知识大讲堂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城市建设三年纲要》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创卫创模背水一战的一年,是为今后一段时期实施重大项目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年。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今年4月1日在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积极力量,加快实施‘两个率先’的进程,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加快富民进程,坚定不移地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今天的会议就是着重部署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一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刚才,徐市长对去年以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明年及今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作了全面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强调_问题:

一、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认清形势,增强信心

党的_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化、城镇化问题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这充分说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动力源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最大特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实践“_代表”的重要举措。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和长远的任务就是要着重解决好城乡交通网络、城乡供电、信息网络、城乡环境建设,解决好公共事务、公共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等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增强城乡综合实力的重要动力。营造优异的创业创新环境,建设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都与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密切相关。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提升全民素质、涵养文明、繁荣文化的重要抓手。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进而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孕育现代文明。

(二)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不断增强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看,一般分为起步、加速、成熟_阶段,其中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是加速发展阶段。常州目前城市化率达到56%,人均gdp今年将突破3000美元,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正在不断增强。一是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得以拉开。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去年顺利实施了市管县体制以来最大的区划调整,特大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资源进一步整合,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创造了条件,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生活空间。二是承前启后的开发建设成效明显。通过连续几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大整治,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主干道得到拓宽,一批园林景观对外敞开,一批绿地广场建成开放,使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水平,逐步理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长效化轨道。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塑造常州城市与时俱进的崭新形象;基础教育水平名列全省前茅,投资25亿元的全国首家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建设进展顺利,9月份将迎来首批大学生,成为常州社会事业的一面旗帜;城乡医疗卫生、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加快建设“数字常州”,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地位。四是创卫创模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各地区、各单位为长期以来的创卫创模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代价,全市各方面在创卫创模中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牺牲精神十分难能可贵,必须大力弘扬和坚持。今年创卫创模有望成功是各辖区、有关乡镇、街道、各条战线、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五是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城市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的鼓励,大量动迁的单位和居民舍小家为大家,积极配合,城市开发建设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持参与到哪里,体现了高度的觉悟和高昂的热情。人民群众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的变化展示了常州人民的精神风貌,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为增强,对城市建设的关注程度大为增强,这是我们加快建设美好常州的宝贵精神财富。六是城建队伍在攻坚中不断成长,在竞争中不断成熟。建设、规划、城管、交通、房管、园林、人防、国土、环保等战线的同志们为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全力以赴,顽强拼搏,不断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不断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的实力,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上下苦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面临着巨大压力

我们在看到城市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现实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城市化进程上有差距。目前我市的城市化依然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城镇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二是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上有差距。不少单位、不少个人被局部利益所束缚,影响城市的大规模有序改造,影响城市资源的价值提升,影响城市利益至上观念的形成。三是机制体制上有差距。市场机制、经营机制不完整不成熟,导致城市建设上的理念不够新,不合时宜的框框破得不够狠,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不够强,经营城市的路子不够宽,资金供需矛盾解决得不够好。四是管理执法上有差距。总体上是弹性有余、刚性不足,长效管理基础弱,坚持难;分级管理不健全,落实难;内部管理边界多、操作难。有些甚至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经不起群众的检验。

二、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

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要围绕这一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牢固树立全局观念,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坚持以城市化为动力,以城市现代化为主导,努力增强常州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努力增强中心镇联结城乡的纽带桥梁功能,把常州早日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实力、创新活力和人居魅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要围绕这一目标,加快实施《城市建设三年纲要》,确保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同时及早研究制订新的三年实施纲要。

一)拉开骨架,把中心城市规模做大

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既是客观需要,又是相对而言,更要抓住机遇。要充分利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叠加效应,以促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根本,构筑中心城市新优势。一是“一体两翼”共同发展,做大中心城。加快沿江开发建设,按照规划、设计、环境、设施创一流,投入产出、综合实力创一流,沿江资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一流的要求,早日建成“现代滨江工业城”;加快建设以大学城为核心的“现代科教城”,在建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功能,建设集产品开发、应用研究于一体的产业升级基地,使之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聚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加快改造老城区,高起点规划,成片搞改造,拉开骨架,增添空间,营造高效益低成本的商务环境、安定舒适的居住环境、快捷顺畅的交通环境。通过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实力强大的“一体两翼”格局,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逐步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00万以上,内强凝聚力,外增吸引力,在更大范围内聚集配置优质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市在苏锡常都市圈中的地位。

二是重点拓展交通骨架。按照构筑骨架、沟通南北、畅通环路、完善路网的思路,继续加快市区道路建设,完善市区道路骨架,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市区南北向的快速交通干道,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推进老城区、武进区、新北区的道路一体化,并创造条件规划启动大运河改线、312国道改线、西绕城高速及城市轻轨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构筑框架、改造干线、增加密度、完善配套的思路,继续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骨架工程、干线公路联网工程、等级航道网络工程,重点实施“一纵四横三环”公路建设,构筑区域1小时交通圈。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四大系列工程。即构筑区位优势系列工程,增强城市功能系列工程,营造生态环境系列工程,美化城市形象系列工程。

(二)合理布局,把中心城市功能做优

常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特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区域扩张,更要重视功能优化。城市和城镇功能是复杂的集合体,针对流通、服务、管理、集聚、辐射、综合等诸多功能,关键要加快提升四大功能:一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流通功能。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产业等优势,着力营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各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重点发展壮大一批档次高、容量大、辐射广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要把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摆到突出位置,加快建设和规范金融、房地产、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使我市尽快成为资本流通、资产流通、人才流通、技术流通的高效城市。二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既要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更要注重现代物流、旅游、保险、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拓展,注重公共事业、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快造就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三是要加快提升城市创新功能。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使各类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过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制度束缚。四是要加快提升城市集聚功能。大力增强产业的发展力、交通和流通的辐射力,进一步培育文化的凝聚力、旅游的吸引力和教育、卫生等产业的向心力,在有效吸纳人才带动人口集聚的同时,努力吸引市域内外的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竞相涌入,为我市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积聚能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