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心得体会及感悟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4:10:00 页码:12
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心得体会及感悟 如何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二篇)
2023-01-05 04:10:0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许多教师在课堂管理上屡屡受挫,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搞清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汇集地,在古代没有课堂管理,因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态度很端正。都推崇“惟有读书高”的论调,认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态度,孔子的72学生,才会那么优秀,他们哪个又是管出来的呢?

应该说管理是今天教师的基本功。班额大,需要管;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情节严重,很多教师的管理是被迫的;但要分清的是教育教学是慢功,管理是急活,缺乏管理能力的教师在学校里是很痛苦的。当班主任老师最能锻炼教师的管理能力,教师如果没当过班主任,教学一般也会有困难。

谁都明白,没有适当的管理,就不能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如果教师讲课有艺术、能吸引学生的话,那课堂管理就会容易得多。一般情况下最优秀的老师不存在管理问题,他一开口,学生就会被吸引,这里就涉及到教师个人魅力的问题。

因此,好的管理有教育功能,好的教育教学也有管理功能。那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我想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把管理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作为班主任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谁来管,怎么个管法的确需要认真思考,有很多年轻教师不敢管是因为不会管。这时的我们需要涉猎关于班级管理的各类书籍,比如《马卡连柯全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艺术》,再如:《班主任之友》也是不错的。

(2)、要有大局意识。首先要关注班里大多数人,不要被个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要忘记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影响他人不影响全班应点到为止速战速决,对于难缠的学生可先不理。

(3)、要遵循台上管理,台下教育的原则。如:批评时不能让全班陪绑,最典型案例是迟到。

(4)、遵循先管理,后教育的原则。这时教师要注意工作重点是暂时息事宁人,稳住局面,否则教师就可能陷进去。

(5)、对学生要有合理的期望。喜欢把学生管得服帖,这是一种机械论、景泰思维。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向管理不能要效益”,成长不是奉命完成的。认为不逼就不会成长,就不会思考,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和曲解,千万 不要以为学生的优点都是“管”出来的。

(6)、合理分配精力。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看他们在管理方面的精力占多大比重,过大,显然不行,因为教师不是官员,而是一个职业人员,越是忙于管理,离教师的本色越远。

所以说课堂管理是一个很广阔的需要研究的课题,它需要我们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再加点临场的发挥,加点小智慧,动点小脑筋,只有这样我们课堂的生成性才会有所体现。

关于课堂突发事件处理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显得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反思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时候,借助适当的图表、图片,比如新政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变化柱状图”和“失业率变化柱状图”,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逐渐摆脱危机的困境”。

在学习完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之后,为了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新政,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看待历史问题,我引入了30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材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相互借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中美两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策略横向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各国在结合国情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智慧之光是同样难能可贵、同样会永留史册的,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抛弃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再认识、再体验、再反思,进而收获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历史情境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提取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主导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主动探究、突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节课中对于“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是最需要用心琢磨的。新政的实施并不是使美国从“完全放任”的一极走向了“国家干预”的另一极,这一改革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转变。“完全放任”不是不能干预和没有干预,“全面干预”也不是放弃市场调节的全盘干预。要避免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出现就必须将新政出现前的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经济思想给学生交待清楚。

就自由主义理论而言,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人潜力,本身并不排斥国家干预。自由主义确实是消极看待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执政的贵族不懂经济,只会把经济引入歧途。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警惕的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垄断资本,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所以转向政府寻求解决矛盾的手段。20世纪初历时十几年的进步运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尝试和试验阶段,其中西奥多·罗斯福因为通过反托拉斯法案、拆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等举措赢得了反托拉斯斗士的美称,此后的威尔逊总统在位时期也采取了许多联邦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遗憾的是进步运动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结束后,美国又迎来了20年代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

面对大萧条,新政在经济方面的动作比较大,政府全面介入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但政府并不直接去接管经济,而是协调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前提是承认美国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所以新政的目的是治病,是要使美国体制重新恢复活力,而不是将其置于死地。罗斯福改革的目的不是将现行体制推翻,而是要让它运转起来,还要运行通畅。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罗斯福本人的说法也许更符合新政的实际。他说自己是在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将先验的答案强加在现实之上。新政的改革是通过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突破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些定规,将其改造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新政使美国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到加强而且不可逆转。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依托,学生在理解新政的影响时才会更客观、更清晰。

学习新政从现实角度来看是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今天中国的改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不是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政,而是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策略,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主题后,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一节课最后的立意和灵魂,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否将决定一节课的厚度和高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去探究和实践。

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疑难和困惑,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激励、启发和推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锤炼自己践行新课程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艺术。

这条路,我们刚刚开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