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 相关分析的实验心得(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4:15:09 页码:14
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 相关分析的实验心得(九篇)
2023-01-05 04:15:09    小编:ZTFB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比如在讲高二的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条件时,我们可以首先把化学方程式2no2==n2o4写出,然后告诉学生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这能量的变化,要么吸热,要么放热,no2是红棕色气体,而n2o4是无色气体。学生可以分析出,如平衡向右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浅,如平衡向左移动,则气体颜色变深,到这里,就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索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老师再组织讨论,并补充完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通过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实验分析,可归纳总结出下叙操作内容:

①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

②装置气密性的 检查;

③ 药品的取用;

④加热方法;

⑤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⑥气体的收集与放置;

⑦装置的拆御。

对于这些操作,要讲清它的理论依据及原理,要让学生能吃透。比如在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氯气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水的沸点也不高,所以制得的氯气中可能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欲除去,只要用饱和的氯化钠水溶液洗涤,不能用水,这是因为氯气与水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增加生成物中的cl-浓度,可 使平衡向左进行,以减小氯气的溶解度。又根据氯气的性质,要想干燥氯气,只能选用液体或颗粒状的酸性干燥剂,通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大体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防止看了热闹,丢了门道,初学化学的同学觉得化学实验很神秘,有些同学甚至把做实验看成魔术,很好玩。由于他们之注意看 “热闹”,而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就很难抓住关键的实验现象,其结果就 难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②不能只盯一点,要全面观察,一些同学在观察化学实验时,只注意明星突出的 现象,而忽略那些不太显著的现象。如观察钠与水的反应,只注意到有响声与有气体生成,而没有注意到钠块的融化,就不能得出钠与水的反应要放热哇,观察不仅用眼睛看,还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

③不能马马虎虎,要细心比较,观察实验不能 只观察一个大概,特别是对相似的实验,更应细心比较。

④不能只观察不思考化学实验,不只是动动眼睛和其它感官就行了,还有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如在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只有同时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稍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等问题,才能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⑤弄清概念,防止张冠李戴,有些化学实验的概念容易混淆,若没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描叙实验现象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光”与“火焰”、“烟”与“雾”、“浑浊”与“沉淀”、“溶解”与“溶化”等 概念极易混淆,只有注意它们的区别,才能正确描叙这类实验现象。

⑥要防止用结论代替现象进行描叙。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二者有联系,但不能相互代替,如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之一是“有白色粉末产生”,而不能描叙为“有氧化镁产生”,否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 态度。

实验室的开放,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验空间,但教师如果不给予必要的指导,它发挥的作用必然减弱。因此,对每一个实验操作,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规范的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实验中药品、步骤很清楚,但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我们把此实验进行了改进,让它以习题的形式出现。我们提供了①碳酸钠和稀盐酸②石灰石和稀硫酸③石灰石和浓盐酸④石灰石和稀盐酸四组药品,并设计了几套实验装置,让学生选择去做,这样以来,学生好奇心大增,不再受课本步骤的约束,亲自实验验证。在操作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学生从动手到动口,个个认真思考,经反复实验验证,最后归纳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案。

认真落实化学实验教学,把握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化学教学的提高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

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精心准备导学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4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二周 机动和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 第二十四周 学下册内容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毕业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由于怀孕的原因本学期只担任初三(1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本班是一个普通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因此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本学期讲授人教版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及下册第八单元。

(一)、建立新的教学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尝试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努力使自己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从更深地层次上理解教学。 其次,努力与学生之间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俗话说: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伙伴,与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帮助他们学习,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

再次,为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如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当今科学热点知识,学习电脑等等。现在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俗话说“凡事予则立,不予则废”,为了上好课,我准备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课前,教师不但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还要认真解读化学新课标,然后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水平,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注重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③ 重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

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化学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作业与辅导: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作业内容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检查、批改作业,做到快收、快批、快发、快评。作业批改以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为目的,在批改作业时有错要标记,批语体现鼓励性原则,富有激励作用和指导意义,每次都署批改日期。

单元检测讲评后要在改错本上订正。每次单元检测卷都要求学生收起集起来存放,到阶段复习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重要的复习资料。

3、教研工作:

①、及时进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②、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学习,努力丰富自己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课水平和课堂效果。

③、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争取能发表教学论文。

④、教学反思要做到及时,真实,实效,准确地反馈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以期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每周发布一个精品教学案例。

⑤、学困生转化工作。学期初定出名单和措施,学期末对转化结果作出反思。本学期至少转化好一名学困生。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新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清晰地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初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懂得了应该如何把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中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在高三化学一学期来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 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 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 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纲中变化的地方,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 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试说明、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但是,这些资料的使用必须合理,这样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自身必须投入题海,然后筛选训练题和资料,备课组内老师资源共享,进度统一,皆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以《优化探究》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 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年级组统一安排的基

础加强课时间);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包括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课本后的分组实验),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 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 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严密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长期坚持,就能化平凡为神奇:能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能驾御化学问题的全貌,抓联系、作比较、会归纳、能延伸;能另辟蹊径、不拘一格地解决实际问题。

健康向上、勇于进取、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是搞好复习的重要保证,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而积极的心态有赖于平时的不断调整和锤炼。

1、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2、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

3、 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1、教学总结还是不够,不善于总结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实验对现得很可怜,实验教学还是遗憾多多。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少了些,由于学苗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想强化训练较为困难。

总之,化学总复习在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希望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共带两个高三年文科班,文科(9)班相对(16)班程度较好,有一部分尖子生,学困生较少,学情基本良好,文科(16)无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在学,但无主动性,同时学困生较多,具体表现为不交作业,不记不背,更谈不上综合运用能力。总的看来,文科总体不是很好,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对于理科班学生有很大的差距。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目标:

1、立足教材,把握考纲规定的每个考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能力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对基础知识做到全面、认真的复习。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一是教材中显性的基本知识,即通常所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二是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整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做到活学活用知识。

3、深化知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高考考点、考点综述、重难点突破,易混点、近年有关本考点的历届高考题、该节课的反馈练习等。

2、提高课堂效率。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课堂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突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以学生练习为主线,帮助学生认识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组织答案的基本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分层次教学。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多给一些时间自由消化,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课下教师亲自检查对重要观点进行强化记忆。

4、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自觉组织背诵和默记。及时联系老师,反馈信息。

5、每周一次综合测试,及时讲评。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 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 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 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 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a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fe+2hcl==fecl2+ h2↑ b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习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 + bc = b + ac 【课堂练习】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 zn > fe > cu 2、课后习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三、置换反应

主题分析化学线上实验心得体会和方法九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级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 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期完成演示实验35个,探究实验9个,实验活动3个。学生实验做到每2人一组,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期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要求学生开展课外实验。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

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为化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