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安全带使用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安全带是生命带心得(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5 08:26:44 页码:12
安全带使用的心得体会及收获 安全带是生命带心得(2篇)
2023-01-05 08:26:4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安全带使用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向以来,有种状况相当担心,个性是经过停下的大客车身旁,或者经过巷子或房屋边的路口时,或者在前方看不见的弯道时,个性担心这种状况.如果速度过快,出来汽车/摩托/小孩/行人等,根本就没有反应的时间,必出事故.

有一次在xx我遇到过这样的状况,我从一密集停车的小区开出来,准备出去.由于车辆太多看不到身旁出来的人,我鸣了几次喇叭,还是有个骑摩托的人突然从两部车中间闯了出来,冲到我车前.如果不是我脚在刹车上,他恐怕不死即伤,市区车辆太多,空间狭窄,此刻我是能不去就尽量不去,真的是怕了.为了记录现场,我此刻车子也装上了记录仪,以作证据.

我表哥就经历过这样一次车祸,有一次在外办差回来,他坐在副驾驶位,车行山路上坡弯道,占了对方来车的道,突然上面冲下来一辆大货车,两车来不及避让,剧烈相撞,驾驶员当场死亡,他头部受伤也差点挂了,在医院躺了一个多月.复杂路况行车,盲区不停变化,风险明显增大,驾驶员必须要遵守交规,多作预防:遇弯道多鸣喇叭,晚上则要变换灯光提醒对方来车,降速行驶,更不能侵到对方车道。

从某种好处上讲,夜间行驶如果不正确使用远光灯,比如一向开大灯而且大灯个性亮,就容易在车辆的前方构成强光,如果道路分隔不够高不够密或者无分隔,就导致对面的车辆无法辨识较暗的物体或人(车灯的亮度远远高于较暗的人或物,结果人或物辨识变得困难),相当于给对面来车人为地制造了一个视觉盲区,大大提高了对面来车的行驶风险,这是违法也是十分不负责的行为。自己要注意防止盲区出事,也要防止无意中给他人制造盲区,引发事故!退一步来讲,路上的车都有大灯,你自己也是别人的对面来车,也可能被这种不良习惯所害。

盲区就意味着危险--没有一齐车祸是预先想到而发生的,受害人都是没有想到会发生车祸的!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车距就是避免车祸最好的保障,而车辆配置再好再安全,其作用也远远比不上持续车距.

开车三年多,我碰到两次惊险的状况,一次是深夜在高速开车,前面一辆重载货车不打灯突然变到我的车道,我车速100左右,车距在50m左右,顿时把我吓傻了,急刹车/鸣喇叭/打双闪一连串动作做下来,看到车子快追上时,相对速度已经慢了,确信这回不会伤到人,才松了一口气,要明白我副驾驶及后排还有两个同事.所幸两车没有碰上,估计车距也就不到50公分了.

还一次是白天过东莞汽车总站边上的路,等好好久绿灯来了,大家都在加速,突然前车刹车,我们相距不到8米,一脚急刹车子还是追上去了,所幸又没有追上!之后查看行车录像,一辆小车从对面车道急速转到我方车道,我只盯了前车,没有看得更远,忽略了这一状况.前车急刹也没有料到后面来车,差一点酿成事故,吓了一大跳.再往前走不到150米,这辆白色livina再次突然停车,又有一辆汽车从右边辅道进入主车道,这屁车又没有征兆突然停了,我再次急刹,吓得脚都软了,赶紧从身旁超过,不敢随在这辆死神之车后面了.

我的推荐就是,始终持续在你感觉安全的车距的1.5倍.这样不好的结果是,经常有不自觉的人会插到你前面.如果碰到这样的状况,还是遵守这个原则,降速调整到这个距离。这一招很有效的让我避过了上述的可能车祸。

我以前差点因为疲劳驾驶而送命.

一次和同事开qq3拜访客户,午后吃过饭回来,正值疲劳时分,头天又没有休息好,困劲上来了,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持续清醒,附近又没有服务区,只好睁3秒眯3秒,结果一不留意睡着了,车轮跑偏压到高速的水泥边,剧烈的弹了起来,把我和副驾位睡觉上的同事都震醒了.此事回想起来十分后怕,所幸老天保佑那天没有出事,要不高速上出车祸,后果不堪设想!

每次疲劳犯困时,我都会想起这起事故,就会神清气爽,十分清醒,毕竟,这样的错误,永久不能再犯.即使因为休息而耽误了工作甚至弄丢了饭碗,也远比死于车祸强上百倍.

平时,我的车上,还是备有"飞人"药水和风油精,防止打瞌睡用的.

关于安全带使用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人们对因特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所形成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反应信息社会特征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关键字:计算机 网络安全 安全现状 体系结构模型

1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人们对因特网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群的高开放性系统,但普通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保密和系统安全方面做得并不完备,加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上的攻击与破坏事件不胜枚举。本节主要介绍当前网络安全的现状、特征以及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等。

1.1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从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1.1.1网络安全基本内涵分析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网络安全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不同解释:

运行系统安全——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本质上是保护系统的合法操作和正常运行。

网络上系统信息安全——包括用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存储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性,主要是信息过滤。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本质上是维护道德、法律和国家利益。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狭义的“信息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真实性和完整性。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1.2网络安全的主要特性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保证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数据,而限制其他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数据的保密性分为网络传输的保密性和数据存储保密性两个方面。

网络传输保密性通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来实现;数据存取保密性主要通过访问控制来实现。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一般通过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冗余设置来实现数据的完整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和访问所需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不可否认性(不可抵赖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确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数字签名技术是解决不可否认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控性——人们对信息的传播途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

1.3 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也包括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

1. 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这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比如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都属于这种情况,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任何一款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恰恰就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绝大部分网络入侵事件都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没有及时补上系统漏洞造成的。此外,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为便于维护而设置的软件“后门”也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一旦“后门”洞开,别人就能随意进入系统,后果不堪设想。

2 网络安全现状

网络信息安全在国内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针对当前网络信息领域的发展现状,网络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良信息和不健康信息成为治理工作的重点。

(2) 设备自身安全防御能力需要加强。

(3) 流氓软件骚扰呈上升趋势。

(4) 各种身份验证方式越来越受到用户欢迎。

(5) 网络工程建设将重视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6)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估和报告将成为安全研究的重要资料。

对许多网络用户而言,知道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但这种威胁来自哪里、究竟有什么后果,并不十分清楚。一般来说,对普通的网络用户,面临的应用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病毒问题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程序。病毒运行后可能损坏文件,使系统瘫痪,造成各种难以预料的后果。在网络环境下,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和破坏力。

计算机病毒攻击的手段出现得很早,其种类繁多,影响范围广。不过以前的病毒多是毁坏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使系统瘫痪。现在某些病毒已经与黑客程序结合起来,被黑客利用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危害更大。

计算机病毒已经成为危害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2.2 非法访问和破坏

非法访问故名思议就是在未得到管理员授权的情况下,访问、使用或破坏某些资源。目前对非法入侵者有一个统一的名称——“黑客”。他们依靠自已掌握的技术,非法获得系统的控制权限,从而达到窃取用户秘密信息和破坏数据的目的。

现在还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使得黑客攻击的隐蔽性号,“杀伤力”强,是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

2.3 管理漏洞

网络通信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75%的企业网上信息失窃。此外,管理的缺陷还可能出现系统内部人员泄露机密或外部人员通过非法手段截获而导致机密信息的泄露,从而是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2.4网络的缺陷及漏洞

internet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因为其赖以生存的tcp/ip协议,缺乏相应的安全机制,而且因特网最初设计时也没有考虑安全问题,因此它在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带宽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性。

3 网络的安全威胁与安全网络的实现

3.1网络的安全威胁

无意的威胁——人为操作错误、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有意的威胁——窃听、计算机犯罪等人为的破坏。

目前网络的主要威胁:

1.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2. 个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3. 黑客行为,由于黑客入侵或侵扰,造成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

链接等。

4. 内部泄密和外部的信息泄密、信息丢失等。

5.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

3.2安全网络的实现

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安全的根本保证。

严格的安全管理。

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体系。

4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模型

4.1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4.2物理安全构架

4.3网络安全构架

4.4信息安全构架

参考文献

1 于德海,王亮,王金甫.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__ 2 徐明成.计算机信息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

3 龙冬阳.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